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数说: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地

作者:福州粮批 来源:广东华南粮油交易中心 时间:2025-03-24 浏览次数:424

——早籼稻连续6年上调,涨1元/百斤,中晚籼稻和粳稻持平

  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25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8元、129元和131元。

  1、政策发布时间:同比推迟半个多月

  2025年3月19日发布稻谷最低收购价的通知,比2024年推迟18天。

  2、政策限定收购:总量5000万吨,同比持平

  与2024年持平,限定总量为5000万吨。分批下达:限定收购总量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批数量为4500万吨,不分配到省(区);第二批数量为500万吨,视收购需要具体分配到省(区)。

  3、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连续6年上调,涨1元/百斤,中晚籼稻和粳稻连续4年持平

  对比2024年,2025年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连续4年持稳,早籼稻连续6年上调。早籼稻自2020年开始连续6年调增,同比上调20元/吨,至2560元/吨(1.28元/斤)。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为2580元/吨(1.29元/斤)、2620元/吨(1.31元/斤),同比持平。

  近2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趋缓,维持在20元/吨/年的合理区间。由于早籼稻种植成本不断增加,需求稳步提升,市场价格维持稳中上涨的趋势,持续上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顺应市场预期,作为调节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宏观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2021-2024年,连续4年均未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从目前的早稻市场价格来看,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稻谷市场“早强晚弱、籼强粳弱”的趋势尤为突出,继续上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只是为了达到提振早稻种植预期的政策导向作用。

  早籼稻由“托市”过渡到“托底”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早籼稻平均收购价为2970元/吨,较2019年(2740元/吨)累计上涨8.4%。最低收购价为2540元/吨,较2019年(2400元/吨)累计上调5.8%,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6.7%。从上述数据可见,2024年早籼稻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约430元/吨,较2019年的340元/吨扩大90元/吨,尽管两者间涨幅差距有所收窄,但2025年早籼稻启动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不大;再者,近5年的市场价累计涨幅远大于最低收购价的升幅,实际情况来看,最低收购价已逐渐从“托市”真正向“托底”迈进。

  政策与市场步伐趋同,籼稻早晚价差呈现持续缩小趋势。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和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粮食领域的重点在于: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维护好农民利益。稻谷市场方面,2024年晚籼稻平均收购价为3040元/吨,粳稻平均收购价为3630元/吨,分别较2019年的2820元/吨、3250元/吨累计上涨7.8%、11.7%。最低收购价方面,晚籼稻为2580元/吨、粳稻为2620元/吨,较2019年的2520元/吨、2600元/吨,分别涨2.4%、0.8%,2025年基本持平。

  从价格变动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早籼稻需求旺盛,市场价格涨势整体强于中晚籼稻,但产量占稻谷的比例相对偏低,为提高农民种植早稻的意愿,保持早稻供应的稳定性,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的上调幅度是最为明显的,一直保持稳中增长的趋势。因此最低收购价之中,中晚籼稻与早籼稻的价差由2019年的120元/吨,逐年缩小至2025年的20元/吨,但进一步收缩的空间有限。

  4、稻谷供需:早籼稻库存量偏少,中晚籼稻库存有效补给,粳稻库存压力仍最大

  产量:2024年稻谷产量20754万吨。其中,早籼稻2817万吨,同比减少16.3万吨;中晚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产量为17937万吨,较2023年(17826.6万吨)增加109.5万吨。政策性稻谷销售量:2024年国家政策性稻谷销售成交19.1万吨,同比减少321.7万吨。其中,中晚籼稻成交量3.1万吨,同比减少158.0万吨;粳稻成交量16.0万吨,同比减少146.2万吨;无早籼稻竞价销售。最低收购价收购:稻谷为711万吨;其中,粳稻542万吨,中晚籼稻169万吨。综合上述托市收购量的数据推算,2024年托市稻库存量中,中晚籼稻同比大增165.9万吨,有效弥补2023年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库存下降的部分;粳稻同比大增526万吨;早籼稻连续4年未启动托市收购。由此可见,接下来国家政策性早籼稻可供继续投放市场的粮源将逐渐见底,粳稻的余量相对较大,仍是去库存的主体,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市场“籼强粳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 福州粮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