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496
· 福州粮情
七月份福州市场粮油价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4.7.31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9-21)中等 |
2550 |
2500 |
-1.96% |
晚籼谷 |
(19-21)中等 |
2650 |
2600 |
-1.89% |
早籼米 |
(19-21)中等 |
3860 |
386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604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444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484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424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000 |
2900 |
-3.33%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020 |
2920 |
-3.31% |
玉米 |
中等 |
2600 |
2600 |
持平 |
大豆 |
中等 |
6000 |
60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3400 |
3200 |
-5.88%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644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000 |
2000 |
持平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000 |
7900 |
-1.25%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400 |
8300 |
-1.19%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本周小麦价格偏弱运行,整体来看,制粉企业因正处行业淡季,对小麦收购并不积极,同时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基层上量意愿也有一定好转,因此本周粉企仍是压价收购为主,截至本周五,山东地区粉企主流收购价格在1.235-1.265元/斤,考虑到虽然部分地区政策性收储力度有所减弱,但最近也有陆续公布新一批的增储库点,现阶段小麦底部价格较稳。那么后续何时才能盼来小麦价格全面上涨呢?今年贸易商普遍建库谨慎,后期小麦真的没什么利润空间吗?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作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麸皮深跌 面粉难涨
本周麸皮价格继续回落,且仍有较大跌幅,最近陆续有企业混合麸皮的报价跌至0.7元/斤左右,较前期高点跌0.2元/斤左右,同时标粉、次粉的成交也并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养殖业散户流失严重,而其他替代品如各种粕类和玉米的价格也是跌多涨少。此外近期麸皮跌价或许也反映了部分大厂麸皮库存有一定的销售压力。同时虽然部分企业近期因副产品行情低迷、生产利润欠佳,进而选择适当上调面粉报价。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企业反映面粉涨价困难,毕竟目前学生放假,下游消费本就偏淡,况且天气炎热,经销商也普遍没有建库意愿,因此陆续有企业暂时停收小麦,短期内面粉厂对小麦的需求或难有明显起色。
增储持续 支撑市场
前天中储粮江苏分公司宣布将在徐州、南通、邳州等地增加新产小麦收储规模后,北京、山东分公司也陆续发布了新一轮增储库点的公告,虽然目前市场价格较高的地区,小麦补库价格优势不大。此外,近期也有不少贸易商反映,小麦市场价格低的地区,虽然补库利润空间更大,但部分地区排队时间较长,卸车缓慢,送粮入库的成本也更高。但现阶段各增储库点仍发挥着重要的稳市作用,不少粉企也反映短期对基层价格有支撑,压价空间有限,后续持续关注政策性消息和基层上量情况等。
进口压力 拍卖低迷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月小麦进口量为118万吨,同比增加44%。其中,美国成为6月最大的小麦供应来源地,当月从该国进口小麦约38万吨,同比激增425.2%。1-6月我国小麦进口量总计为920.3万吨,同比增加约15%,整体来看小麦市场进口压力仍存。本周小麦各级储备拍卖成交情况相对都不算理想,底价一般也有所下调,如7月26日中储粮拍卖兰州分公司小麦竞价采购交易结果:计划采购24年产小麦3505吨,平均起拍价1.265元/斤,全部流拍;山东滨州地储,计划销售20年产小麦4597吨,平均起拍价1.22元/斤,全部成交,成交价格在1.22-1.2225元/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震荡小幅趋强运行,政策面继续释出利好消息,但整体来看小麦市场供应充足,企业对小麦需求依然偏弱。不过目前不少贸易商因走货价格欠佳,虽然短期还算挺价,但很多对小麦后市的看好还是较为有限,抗价能力或相对偏弱,预计短期粉企将根据上调灵活调整价格,主流到厂价格或继续围绕1.25元/斤波动,建议各位粮友不应人为增加建库风险,后续合理把握顺价出货节奏。
来源:粮信网 作者:董力旗 仅供分享
日前大连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创本年最大跌幅,累计达到4.34%,十日连阴,绿油油“好不健康”,17日起2409合约开始反弹,哪成想24日再次大幅下跌,其后夜盘再创新低至2351元,前期涨幅已经回吐,反弹不成反被割韭菜。本身近期行情欠佳,贸易商挺价心理已经减弱,出售意愿趋强。不过因盘面快速下跌,下游采购量瞬间不如跌价前,基层走货缓慢,也有贸易商打算继续观望8-10月情况,但如此跌幅下不排除部分再次开始恐慌砍仓出售。市场风向持续偏弱,玉米还有转机吗?答案自然是有的,万事无绝对,但笔者认为,目前转机或要各凭运气了,现货上来说风险和收益不好成正比。
北港购销清淡,南方谷物充足
当前北方港口收购价格在2380-2390元/吨左右,水14.5,容重720,其中中粮处于停收状态,北港收购价格参考意愿不大,港口多以自集为主,零星到港量也不多。港内平仓、装箱与产区依然倒挂。当前珠三角二等玉米价格在2440-2460元/吨左右,南北港持续倒挂。据统计上周北港四港库存在230万吨左右,同比偏高。上周南方港口谷物库存整体在389万吨,处于高位。
基层有价少市,企业适度减仓
产地粮点价格跌幅一直小于期货,且贸易商虽有出货心理,但库存成本在这,也是希望能以市场价格走货,但天不遂人愿,玉米弱震荡下,多是有价无市。受玉米走弱以及对后市看涨信心不强等原因,部分下游企业开始缓步减仓。一方面青黄不接的将要过去,新粮上市后供应更加充足;另一方面需求端仍显疲态,虽库存偏低后风险提高,但当前市场下并不具备太大风险。
台风“格美”登陆,黄淮重叠降雨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的中心已于25日00时前后在台湾省宜兰县南澳乡沿海登陆,登陆时由超强台风级减弱为强台风级(如下图),后将深入内陆北上,影响华北、东北一带带来强降雨,且区域降雨可能与前期部分地区重叠,农田渍涝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老话说的好,没有跌哪来的涨,没有跌想抄底的人如何入市?但目前玉米基本进入熊市状态,相对来说跌比涨更加顺滑,且从饲料角度来说消费量依然欠佳,从深加工角度来说尚可,但毕竟深加工多以量定价,粮源都流向深加工只会加速下跌。且距离新粮越来越近,刨除极端天气、国际大事件、政策等相对不确定性因素,玉米回涨或也属于大幅下跌后的修复反弹,难形成长久上涨之势。
来源:孙静 作者:笑丝 仅供分享
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及主产国极端天气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国际大米主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当前国际大米主流价格较2019年涨幅超200美元/吨。在此外部背景下,近几年国内稻谷市场在经历收储制度改革和去库存政策实施后,稻谷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总体上呈现波动走高的趋势,同时随着供需形势的变化,不同种类稻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价格走势开始分化。回顾并分析近几年国内稻谷市场的变化,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国内稻谷市场供需形势,有利于做好对稻谷价格走势的研判工作。
一、国内稻谷市场供给结构变化分析
(一)稻谷年度总产稳定有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期间,我国稻谷年度产量稳定有降,年度总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同时,在政策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如黑龙江实行“稳粮扩豆”工程,湖南等地区鼓励农户改种油料作物)和这期间小麦、玉米较稻谷具有比价优势的影响下,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稳定下降的趋势,2023年稻谷产量较2020年度减少500多万吨。
这期间(除了2021年),早籼稻生产都不同程度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其中2023年早籼稻大面积普改优,而优质香稻谷抗性差,导致品质下降较为严重,同时中晚籼稻在2020年受寒露风和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2022年受持续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导致品质下降明显。
总之,这期间受稻谷供需形势的影响,不同种类稻谷年度产量变化趋势有差异,总体上呈现籼增、粳降的特征。
(二)稻谷库存去化成效显著
从2015年开始,国内稻谷市场在“三量齐增”倒逼下开始推进收储制度改革,相继推出大幅下调托市价格,分品种、年限降价销售托市稻谷库存,定向销售超期储存稻谷等组合拳,取得积极成效。
1.国内托市稻谷库存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3年期间,托市稻谷共销售出库(含定向)超1.1亿吨,托市稻谷收购不足0.5亿吨,稻谷托市库存净减少超0.6亿吨,同时当前结余的托市稻谷库存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库存基本是19年以后收购的稻谷,且85%以上库存在黑龙江;另一方面21年以后收购的托市稻谷,粳稻数量占比85%以上。
2.稻谷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完成从“托市”向“兜底”功能的转变,2023年仅黑龙江地区收购托市稻谷100万吨,2024年国家至今未启动托市稻谷的销售,稻谷价格形成主要由市场供需机制决定。2019-2024年期间,稻谷最低收购价随着稻谷市场价格的走高而稳步的上调,这期间早籼稻保护价上调7分,中晚籼稻上调3分,粳稻上调1分,保护价上调的幅度大小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国内不同品种稻谷的供需宽松程度。
(三)稻米进出口数量从高位下降
国内进口大米主要是精米、糙米和碎米,精米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以优质籼米为主,用于口粮消费;糙米和碎米主要用于米粉和饲用需求。2021、2022年国际大米主流价格保持低位,进口价格较同期国内的同类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同时这两年国内饲用需求旺盛,玉米、小麦价格高位运行,进口的碎米饲用需求也在增加。因此,这两年国内进口大米数量明显增加,2022年达到了619万吨。
随着国际大米主流价格的快速走高和国内玉米、小麦价格走低,国际大米逐步失去价格优势,2023年进口大米数量下降为263万吨,同比减少356万吨。
综上所述,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稻谷供给稳定,供大于需的状态没有发生逆转,这是国内稻谷市场安全、价格平稳有序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国内稻谷供给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另外,不同品种稻谷的供给结构也存在差异,目前的稻谷托市库存以粳稻为主,且大多数存于北方地区,这一特征必然影响着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稻谷后续的价格走势。
二、早籼稻价格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
(一)早籼稻种植面积回升
早籼稻中,普通短粒品种加工的大米直接食用口感不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用于米粉及米制品的加工;优质长粒品种因其在种植中抗性不足、在加工中出米较低等特征,整体上市场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特定,消费量总体受限。因此,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大幅下调后,早籼稻的种植面积降幅较大,2015年早籼稻的年种植面积在8700万亩左右,到2019年降至6600万亩左右。
2020年开始,早籼稻的年种植面积开始回升,2020-2023年期间,年种植面积都保持在7100万亩以上,总产维持在2800万吨左右。促进早籼稻种植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引导,随着早籼稻种植面积的持续下降,国家自2020年开始通过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期间早籼稻保护价上调幅度远高于其它稻谷品种)、实施种植补贴等综合政策来推动早籼稻种植面积提升;另一方面是需求带动,随着米粉等方便制品需求的快速增加,早籼稻市场价格上涨,为促进种植面积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早籼稻市场价格波动上涨
2020年,从第四季度开始早籼稻价格快速上涨,最高点价格较年初上涨近300元/吨,回过头来分析主要的原因:一是极端天气方面,2020年产早籼稻生产遭受极端天气,影响当季早籼稻的产量和品质;二是疫情管控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全面爆发,影响着物流运输和消费者情绪,国际大米价格和国内其它品种稻谷价格的相继上涨带动早籼稻价格的上扬;三是米粉需求爆增,疫情带来速食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直播带货的东风,肠粉、酸辣粉、螺蛳粉等米粉制品相继爆火出圈(有统计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电商平台的螺蛳粉销量同比激增近300%),带动早籼稻整体消费需求的提升。
2021年,随着市场逐步适应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弱、国内稻谷同比增产和市场供给增加(2020年托市稻谷正常销售1723万吨,收购610万吨,托市稻谷净出1113万吨)的背景下,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基本上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行情,而早籼稻价格在米粉等米制品和方便食品需求的支撑下逆势上涨,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早籼稻由于需要一定后熟期才适宜加工成米粉等产品,因此米粉企业需要采购储存2-3年早籼稻,这一特性带动着各级储备早籼稻的补库需求,当年产的短粒早籼稻多数由储备企业收储,支撑着早籼稻的价格。
2022年,国内早籼稻价格整体走势相对平稳,当年进口大米数量创新高,国内早籼稻价格在新季的早籼稻集中上市期间走低后趋于稳定,其中优质价格与普通价格走势分化,早籼稻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2023年,是国内疫情全面放开的第一年,在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国内小麦、玉米和其它稻谷品种价格在上半年都呈现偏弱的走势,而早籼稻价格在上半年保持上涨的行情,这可能跟早籼稻所处的地位和需求结构有关,一是早籼稻产量只占稻谷产量的13%左右,是相对小众的品种,具备走出独立行情的能力。二是早籼稻的终端需求主体主要是两类,他们对早籼稻产品的消费能力受大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一类是优质早籼米的需求群体,优质早籼米价格一般较高,属于高端大米,消费群体一般比较富有;另一类是新增的米粉制品需求群体,如螺蛳粉,据有关统计数据,消费人群80%是青年人,热衷求新求变、IP种草等等悦己消费。
2023年新季的早籼稻集中上市后,受当季普通品种改优质品种的面积大,但优质香稻抗性不强,在经历不良天气后普遍呈现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阶段性压制早籼稻的价格。进入第四季度,国内早籼稻市场价格一路上涨,主要原因:一是受当季普改优的影响,普通早籼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在米粉等需求支撑下,带动早籼稻价格上涨;二是2023年进口大米数量同比大幅减少,考虑到我国进口大米的种类结构,对国内早籼稻的消费产生实质性的利好,支撑早籼稻价格走高。
2024年至今,早籼稻市场价格整体上保持高位运行,新季的早籼稻生产后期遭遇极端天气影响也支撑着早籼稻市场价格。新季的早籼稻集中大量上市后,市场价格略有回落。
(三)早籼稻价格走势研判
对于接下来的国内早籼稻价格走势,可以从总体供需结构上探讨一下:在需求侧,个人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早籼稻的需求已经阶段性见顶,将进入低增长阶段,一方面优质早籼米消费主体相对确定,另一方面螺蛳粉等米粉快速增长需求放缓,据有关统计数据,2020年(疫情全面爆发当年)螺蛳粉的全产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5%,到了2023年同比增长放缓至11%。
在供给侧,早籼稻托市库存已经基本见底,国内早籼稻的年度新增供给将主要来源于年度生产和进口产品补充,其中受比较收益和政策推动影响,早籼稻的年度产量稳定在2800万吨以上有保障,那么供给的变量主要在于进口,也就是说东南亚普通白米、碎米等进口大米的价格走势对国内早籼稻价格将产生实质性影响。
我们来分析对比一下2022年、2023年国内早籼稻的供需数据,首先两个年度相邻,理论上来说早籼稻消费总量应该相差不大;其次2023年较2022年:早籼稻产量增长21.4万吨,托市成交量增长16万吨(两个年度托市收购均未启动),可知在国内方面早籼稻年度新增供给2023年较2022年增加37.4万吨。在年度需求基本一致,而国内新增供给增加的情况下,2023年度国内早籼稻价格为什么能实现大幅上涨呢?主要的原因在于2023年度国际大米价格的暴涨。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家大米价格的暴涨导致进口数量的锐减对于国内早籼稻供需产生了实质性利好影响,但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国内早籼稻价格短时间内实现超200元/吨的跳涨,国际大米价格快速上涨对各路资本和市场主体看涨情绪的调动不可忽视。
2024年早籼稻生产结构回归常态,可以预想到一旦影响国际大米供需偏紧的因素消失,国际大米价格出现回调,预计国内早籼稻价格面临着调整压力。7月10日,印度商务部长表示,将在考虑供需和价格情况后,就取消一些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禁令做出决定。东南亚大米价格应声下跌,市场在等待印度可能放宽对大米出口的限制。
三、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宽幅震荡运行
中晚籼稻和粳稻同属于中晚稻,具有相同的食用性质,消费上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不同年度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总体上基本保持一致涨跌趋势,但是受各自品种供需结构的影响,涨跌的幅度差异较大。
(一)国内中晚籼稻、粳稻供给情况分析
1.年度生产总量稳中趋降
国内中晚籼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个省份(8省份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85%);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 个: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省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省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和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四省(7 省份粳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85%)。
2020~2023年期间,随着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和市场价格的大幅走高,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增加,同时东北粳稻产区推动“水改旱”,转种大豆和玉米等旱地作物,据有关数据估计,期间东北三省粳稻种植面积从7845万亩降至6785万亩,降幅达14%。
经过种植结构调整,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下降到20660万吨,其中粳稻产量约7000万吨,中晚籼稻产量约10000万吨。同时据最新的农技调度数据,2024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近3400万亩(较去年增16.4万亩),其中常规粳稻2591.6万亩,杂交稻650万亩,其余为糯稻等品种。
2.托市稻谷库存结构变化较大
经过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和去库存政策的实施,国内稻谷托市库存大幅度下降,库存主要是19年以后收购的稻谷,其中80%左右是粳稻,其余主要是中晚籼稻。
中晚籼稻供给的宽松程度已经远低于粳稻,价格走势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不同年度的中晚籼稻价格走势曲线离散性更大,粳稻价格走势曲线相对集中,反映中晚籼稻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粳稻。当然,中晚籼稻与粳稻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粳稻供需结构也会影响着中晚籼稻价格的变化。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托市粳稻的库存分布也不均衡,85%以上库存在黑龙江,可以预想到正常情况下,后续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地区粳稻价格波动频率会高于北方地区,但是波动的幅度会受北方地区粳稻供需结构影响。
(二)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同频共振
2019年,托市稻谷分品种、分年限的下调销售底价去库存,在市场需求没有提振的基础上,全年托市稻谷呈现收购量和销售量双增的情况(2019年托市稻谷销售量1259万吨,新增收购量1520万吨),全年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波动弱势下行。
2020年,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均呈现波动上涨的行情,且中晚籼稻价格涨幅较粳稻多,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国际大米主流价格快速拉涨,同时受疫情初期管控,国内出现了几轮抢购大米风潮,在供给结构性下降和消费情绪的带动下稻谷价格走强;二是受综合因素影响,2020年玉米临储库存清零,玉米价格涨至3000元/吨,小麦正式开启全面饲用替代,玉米、小麦价格全线上涨带动稻谷价格看涨情绪;三是受寒露风和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南方部分地区2020年产中晚籼稻质量下降明显,而2020年产粳稻呈现产量增、质量好、出米率高的特征,全年中晚籼稻价格涨势强于粳稻。在市场价格的支撑下,2020年中晚稻产区仅黑龙江收购托市稻谷570万吨,而托市稻谷正常的销售量达到1723万吨,为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2021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弱势下跌,基本上与2020年呈现相反的走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稳定,大米需求下降而主产国稻谷丰产,国际大米主流价格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行情,跌至近年来最低,带动了国内资本及市场主体的看跌情绪;二是稻谷市场化供给大幅增加,首先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同比增加68.7%),其次2020年托市稻谷净出库近1200万吨,加上2021年稻谷产量创近几年最高记录,市场化稻谷供给压力大。2021年托市稻谷收购量(主要是中晚籼稻和粳稻)同比大增140%,行情弱势可见一斑。
2020年、2021年国内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很难单纯从稻谷供需基本面去解释,可能更多的是在疫情等突发不确定性情况下,各路资本对赌和市场主体看涨预期推动价格的上涨,但这种价格上涨若没有供需基本面的支撑,一旦不确定性因素消失,价格会快速回落。
2022年,国际大米价格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和玉米、小麦价格走高的带动下呈现波动上涨的走势,国内玉米、小麦价格呈现快速走强的趋势(国内小麦价格在接新前一度超过3200元/吨的水平),而2022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始终保持稳定的走势,只有在当年产中晚籼稻受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存在减产预期的带动下,中晚籼稻价格在年末出现小幅度的翘尾。2022年托市稻谷收购1200万吨(主要是粳稻),而销售出库不到70万吨,国内稻谷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强需弱的特征。
2021年、2022年国内玉米和小麦市场价格均出现较大的涨幅,为什么这两年强劲的饲用需求未能带动国内稻谷市场价格上涨呢?一方面是稻谷受营养指标、能值等制约,正常稻谷进入饲用的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这两年饲用稻谷成交量很大,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国内稻谷市场行情。
2023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上半年均呈现稳定偏弱的行情,下半年价格呈现大幅上涨后回落的走势,其中中晚籼稻回落幅度较小。此轮国内稻谷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是在国际大米持续上涨带动背景下,当时正进入国内中晚稻青黄不接的时期(2021年、2022年两年托市稻谷收购2600多万吨,正常销售出库600万吨左右,市场上流通稻谷同比下降较多;东北部分地区遭遇了水灾),同时7月20日印度政府宣布禁止非巴斯马蒂白米出口(印度碎米和非巴斯马蒂白米年出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接近全球贸易量的1/5),在各路资本炒作下,市场主体信心逐步增强,国内稻谷价格随着国际大米价格快速拉涨。
其实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的供需基本面均不足支撑价格的大幅上涨,随着新季中晚籼稻和粳稻的上市,虽然2023产粳稻播种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同时南方中晚籼稻单产和出米也有下降,但是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均从高位开始回调,受当季中晚籼稻质量下降和托市库存少的支撑,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回调幅度小一些。2023年托市稻谷仅有黑龙江收购了100万吨(同比减少1100万吨,主要是黑龙江地区粳稻),市场上粳稻流通量同比增加较多,后期粳稻市场供给存在压力。
(三)中晚籼稻、粳稻价格走势研判
2024年中晚籼稻、粳稻托市收购价格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也客观的反映出当前国内这两个品种的供给能力。从当前托市稻谷的库存结构来看,国内中晚籼稻和南方地区粳稻的供给压力要小一些,北方地区粳稻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预计难以改变,但这也是国内稻谷市场价格稳定的压舱石。
在目前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2024年国家至今未启动托市稻谷的销售,体现政策面支撑稻谷市场价格态度。对于粳稻:整体上来说还处于供强需弱的行情,但是受供给结构的影响,会出现局部地区阶段性行情。6月初,在需求没有明显回暖迹象和外在因素刺激下,江苏地区粳稻出现了阶段性供应偏紧的情况,支撑稻谷价格上涨,说明江苏地区当前粳稻供需并不是很宽松了。随着区域内四级储备投放市场,稻谷价格回调趋稳,在没有托市稻谷的支撑下,四级储备稻谷的供应能力影响着后期江苏地区粳稻是否能够出现翘尾行情;对于中晚籼稻:目前来看,整体呈现偏弱的走势,随着储备供应市场增加叠加早籼稻大量上市,预计后期震荡偏弱运行为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都处于近几年来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盘整,与其它年份相比,支撑价格在高位可能有一定的供需基本面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可能是国际大米价格在高位和托市稻谷(正常和定向)未启动销售这两个要素带来的市场预期,需要注意这两个要素变化对稻谷市场价格的影响。
来源: 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 仅供分享
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宽幅震荡运行
中晚籼稻和粳稻同属于中晚稻,具有相同的食用性质,消费上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从图1和图2中可看出,不同年度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总体上基本保持一致涨跌趋势,但是受各自品种供需结构的影响,涨跌的幅度差异较大。
(一)国内中晚籼稻、粳稻供给情况分析
一是年度生产总量稳中趋降。
据有关数据来源,国内中晚籼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个省份(8省份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85%);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 个:以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和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四省(7省份粳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85%)。2020~2023年期间,随着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和市场价格的大幅走高,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增加,同时东北粳稻产区推动“水改旱”,转种大豆和玉米等旱地作物,据有关数据估计,期间东北三省粳稻种植面积从7845万亩降至6785万亩,降幅达14%。经过种植结构调整,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下降到20660万吨,其中粳稻产量约7000万吨,中晚籼稻产量约10000万吨。同时据最新的农技调度数据,2024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近3400万亩(较去年增16.4万亩),其中常规粳稻2591.6万亩,杂交稻650万亩,其余为糯稻等品种。
二是托市库存结构变化较大。
经过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和去库存政策的实施,国内稻谷托市库存大幅度下降,库存主要是19年以后收购的稻谷,其中80%左右是粳稻,其余主要是中晚籼稻。中晚籼稻供给的宽松程度已经远低于粳稻,价格走势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这从图1和图2中也可以看的出来,不同年度的中晚籼稻价格走势曲线离散性更大,粳稻价格走势曲线相对集中,反映中晚籼稻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粳稻。当然,中晚籼稻与粳稻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粳稻供需结构也会影响着中晚籼稻价格的变化。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托市粳稻的库存分布也不均衡,85%以上库存在黑龙江,可以预想到正常情况下,后续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地区粳稻价格波动频率会高于北方地区,但是波动的幅度会受北方地区粳稻供需结构影响。
(二)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同频共振
2019年,托市稻谷分品种、分年限的下调销售底价去库存,在市场需求没有提振的基础上,全年托市稻谷呈现收购量和销售量双增的情况(2019年托市稻谷销售量1259万吨,新增收购量1520万吨),全年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波动弱势下行。
2020年,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均呈现波动上涨的行情,且中晚籼稻价格涨幅较粳稻多,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国际大米主流价格快速拉涨,同时受疫情初期管控,国内出现了几轮抢购大米风潮,在供给结构性下降和消费情绪的带动下稻谷价格走强;二是受综合因素影响,2020年玉米临储库存清零,玉米价格涨至3000元/吨,小麦正式开启全面饲用替代,玉米、小麦价格全线上涨带动稻谷价格看涨情绪;三是受寒露风和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南方部分地区2020年产中晚籼稻质量下降明显,而2020年产粳稻呈现产量增、质量好、出米率高的特征,全年中晚籼稻价格涨势强于粳稻。在市场价格的支撑下,2020年中晚稻产区仅黑龙江收购托市稻谷570万吨,而托市稻谷正常的销售量达到1723万吨,为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2021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弱势下跌,基本上与2020年呈现相反的走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稳定,大米需求下降而主产国稻谷丰产,国际大米主流价格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行情,跌至近年来最低,带动了国内资本及市场主体的看跌情绪;二是稻谷市场化供给大幅增加,首先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同比增加68.7%),其次2020年托市稻谷净出库近1200万吨,加上2021年稻谷产量创近几年最高记录,市场化稻谷供给压力大。2021年托市稻谷收购量(主要是中晚籼稻和粳稻)同比大增140%,行情弱势可见一斑。2020年、2021年国内中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很难单纯从稻谷供需基本面去解释,可能更多的是在疫情等突发不确定性情况下,各路资本对赌和市场主体看涨预期推动价格的上涨,但这种价格上涨若没有供需基本面的支撑,一旦不确定性因素消失,价格会快速回落。
2022年,国际大米价格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和玉米、小麦价格走高的带动下呈现波动上涨的走势,国内玉米、小麦价格呈现快速走强的趋势(国内小麦价格在接新前一度超过3200元/吨的水平),而2022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始终保持稳定的走势,只有在当年产中晚籼稻受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存在减产预期的带动下,中晚籼稻价格在年末出现小幅度的翘尾。2022年托市稻谷收购1200万吨(主要是粳稻),而销售出库不到70万吨,国内稻谷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强需弱的特征。2021年、2022年国内玉米和小麦市场价格均出现较大的涨幅,为什么这两年强劲的饲用需求未能带动国内稻谷市场价格上涨呢?一方面是稻谷受营养指标、能值等制约,正常稻谷进入饲用的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这两年饲用稻谷成交量很大,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国内稻谷市场行情。
2023年,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上半年均呈现稳定偏弱的行情,下半年价格呈现大幅上涨后回落的走势,其中中晚籼稻回落幅度较小。此轮国内稻谷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是在国际大米持续上涨带动背景下,当时正进入国内中晚稻青黄不接的时期(2021年、2022年两年托市稻谷收购2600多万吨,正常销售出库600万吨左右,市场上流通稻谷同比下降较多;东北部分地区遭遇了水灾),同时7月20日印度政府宣布禁止非巴斯马蒂白米出口(印度碎米和非巴斯马蒂白米年出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接近全球贸易量的1/5),在各路资本炒作下,市场主体信心逐步增强,国内稻谷价格随着国际大米价格快速拉涨。其实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的供需基本面均不足支撑价格的大幅上涨,随着新季中晚籼稻和粳稻的上市,虽然2023产粳稻播种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同时南方中晚籼稻单产和出米也有下降,但是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均从高位开始回调,受当季中晚籼稻质量下降和托市库存少的支撑,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回调幅度小一些。2023年托市稻谷仅有黑龙江收购了100万吨(同比减少1100万吨,主要是黑龙江地区粳稻),市场上粳稻流通量同比增加较多,后期粳稻市场供给存在压力。
(三)中晚籼稻、粳稻价格走势研判
2024年中晚籼稻、粳稻托市收购价格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也客观的反映出当前国内这两个品种的供给能力。从当前托市稻谷的库存结构来看,国内中晚籼稻和南方地区粳稻的供给压力要小一些,北方地区粳稻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预计难以改变,但这也是国内稻谷市场价格稳定的压舱石。在目前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2024年国家至今未启动托市稻谷的销售,体现政策面支撑稻谷市场价格态度。
对于粳稻:整体上来说还处于供强需弱的行情,但是受供给结构的影响,会出现局部地区阶段性行情。6月初,在需求没有明显回暖迹象和外在因素刺激下,江苏地区粳稻出现了阶段性供应偏紧的情况,支撑稻谷价格上涨,说明江苏地区当前粳稻供需并不是很宽松了。随着区域内四级储备投放市场,稻谷价格回调趋稳,在没有托市稻谷的支撑下,四级储备稻谷的供应能力影响着后期江苏地区粳稻是否能够出现翘尾行情。
对于中晚籼稻:目前来看,整体呈现偏弱的走势,随着储备供应市场增加叠加早籼稻大量上市,预计后期震荡偏弱运行为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都处于近几年来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盘整,与其它年份相比,支撑价格在高位可能有一定的供需基本面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可能是国际大米价格在高位和托市稻谷(正常和定向)未启动销售这两个要素带来的市场预期,需要注意这两个要素变化 对 稻谷市场价格的影响。
来源: 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仅供分享
7月下旬,国内多地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终端豆制品需求缩量,各类加工厂开机率受到影响,食用豆需求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而随着2023年豆源逐渐减少,持粮主体对豆价仍有较高期待。近期在多空因素制衡下,东北大豆现货市场价格处于涨跌两难境地。
国储豆一周四拍 双向拍卖成交好
7月24日当周,中储粮网继续周拍四场,其中两场双向、两场单向,与上周频次一致。目前看,双向拍卖成交情况整体好于单向拍卖。7月22日,中储粮网计划购销双向竞价交易国产豆32919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4674元/吨,溢价60~80元/吨;7月23日,中储粮网计划拍卖国产大豆10901吨,实际成交6883吨,成交率63.14%,成交均价4564元/吨,溢价0~40元/吨。2024年国储大豆拍卖从4月份开始后,双向拍卖共进行9场,成交近16万吨,单向拍卖共进行20场,成交量也在16万吨左右。近期双向还粮价格4600元/吨,要求2024年产蛋白含量≥39%的豆源,部分库点要求蛋白含量≥37%。7月25日,中储粮网计划购销双向竞价交易国产大豆24740吨;7月26日,中储粮网计划拍卖国产大豆29744吨。近期国储大豆拍卖仍能吸引不同规模的贸易主体参与,因2021年产豆源品质较好。
调节性储备开拍 多场成交仅一单
7月19日,黑龙江省地方调节储备大豆开始拍卖,当日13场拍卖中,仅海林市新安粮库成交一单1221吨。7月22日当周,黑龙江省地方调节性储备继续,但参与者寥寥。地方调节性储备底价4530元/吨,出库费30元/吨,水分和杂质执行增减量政策,整体成交价高于国储大豆,在底价不调整的情况下,较难吸引需方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地方调节性储备虽然成交率较低,但不排除后期下调底价的可能,市场参与者预期后市供给增量,因此购销较为谨慎,及时锁利为主。
俄豆陆续到货中 成交较前期放缓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6月我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5.4万吨,1月至6月共进口俄豆39.5万吨。6月份俄豆进口量少于5月份的7.12万吨,其原因:一方面,经过前期消耗,多数经销商在俄罗斯的库存变少;另一方面,6月份卢布升值,经销商到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据博朗咨询统计,截至7月24日,黑河地区某经销商非转基因俄加豆42%以上蛋白净粮包装上车报价4950元/吨,43%蛋白5000元/吨,44%蛋白5100元/吨,45%蛋白5200元/吨。经销商反映,因终端市场需求平淡,且国产大豆供给相对充足,近期市场走货速度变慢。
新豆生长关键期 雨水分布不均匀
天气预报显示,7月下旬东北产区气温较高,适宜新季大豆生产,目前产区内多数大豆已经进入开花结荚期。据博朗咨询调研,截至7月24日,新季大豆依安上游乡株高80~90厘米,大庆林甸株高50厘米左右,绥化庆安株高40~60厘米,兴安盟突泉县株高40~50厘米,莫旗红彦镇株高40~70厘米。基层农户反映,近期虽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块仍等待有效降雨。近期各平台国产大豆拍卖持续,俄豆陆续到货,而终端市场需求相对平淡,东北产区现货市场价格上涨不易、下跌也难,暂时以平稳运行为主。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本周国内油脂整体呈区间震荡行情,由于部分地区棕榈油现货价格已高于豆油,使之性价比降低,市场需求成交量下降。外围美豆压力供给大、最新船运机构数据显示,产地马棕出口数据良好提振市场,加拿大新作菜籽天气高温,或影响其产量,天气交易刚刚开始。国内方面,油罐车事件影响尚未结束,本周各地检查逐步展开。请车难、运费上涨、提货周期拉长,各部门联合检查,使得市场购销相对清淡,国内三大油脂整体呈供强需弱的格局,月末之前国内油脂行情走势如何?以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7月19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7920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7770元/吨。天津地区约7850元/吨、日照地区约780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7920元/吨、东莞地区约800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7870元/吨左右。
美豆供给压力仍大
本周CBOT大豆主力合约以稳中走跌为主,大豆期货下跌2.7%,作为对比,上周下跌5.71%,主因是美国大豆产区的天气总体良好,提振大豆丰收的预期。由于美国大豆作物开局良好,一些私人分析机构预计大豆单产达到52至54蒲式耳/英亩。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作物进展周报显示,美国大豆优良率保持稳定。另外出口压力大面临着来自南美的竞争。分析师称,若特朗普在大选中获胜,可能会重启中美贸易战,从而阻碍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这也给大豆带来了压力。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的大豆数量不到一周前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增长21%。同时市场统计,7月前两周,中国买家预订了多达75船巴西大豆,约合450万吨),因为雷亚尔贬值提高了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这些大豆主要在8月交付,也有一些将在明年交付,中国国内大豆供给方面相对充足。同时在周二ABIOVE预计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1.532亿吨,高于6月18日预测的1.525亿吨,比2023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603亿吨减少710万吨或4.43%,若后期美豆天气良好,美豆期价或延续弱势运行。
产地棕榈油出口强劲
本周棕榈油期货先跌后涨,基准毛棕榈油期约上涨1.15%,相比之下,上周下跌3.14%。航运运调查机构发布7月1日-20日出口数据,整体数据偏于利好。据马来西亚独立检验机构AmSpec,马来西亚7月1日至20日的棕榈油出口量为1,002,572公吨,而上月同期的出口量为708,873公吨。IT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1-20日棕榈油出口环比上月同期增长39.2%,出口量为1,062,238公吨,数据出口强劲,将使得外盘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保持坚挺之势。
油脂现货基差涨坚挺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整体相对坚挺,工厂挺价心理较强,油罐车事件影响尚未结束,终端市场检查十分严格,均在等待国家调查结果发布以及对于行业运输标准进行进一步修正与规范。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9+80~120之间、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120~13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9+80~120。华东地区主流09+180~200、华南地区主流在09+150~40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与上周相比整体呈稳中下行趋势,主因是其现货价格较豆油低,性价比下降,使得市场走货速度放缓,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9+200~220、华东地区基差在09+12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9+50左右。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基差略有走高,各地出现请车难,运费价格上涨的迹象。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9+230~24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9+70,基差稳定、华南地区09-170~180元/吨。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美豆市场缺乏利好支撑,豆系延续弱势震荡运行为主。近期外围马棕出口数据良好,支撑其价格坚挺运行。另外本周四、五两日,国内菜籽油领涨油脂,主因是产地加拿大大草原地区的高温压力,在油菜籽作物进入开花期,过高的温度或具有破坏性,谨防市场资金对天气市进行交易。国内方面,国内三大油脂仍是供强需弱的表现,大豆进入集中到港期,开机率高位。同时菜籽买船充足,棕榈油也已连续两周累库。油罐车事件尚未结束,市场各地交易偏弱,但近期豆粕库存高位,部分地区胀库现状未得到缓解,工厂对于豆油挺价心理较强,预计在无更多利好支撑下,国内油脂或延续区间震荡为主,建议低库存贸易商可逢低点适当补充库存,为下月各地开学做准备。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策通气会强调 牢牢把握农村政策法律底线红线 确保农村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本网讯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主持召开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策通气会。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农村政策法律底线红线,把准工作原则方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会上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系统要准确掌握全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明确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重点。要深刻理解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部署要求,深刻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各项工作。要坚持农村改革的正确方法论,聚焦“小切口”,抓住“问题点”,善打“组合拳”,用好“试验田”,不折不扣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会议强调,要严守农村宅基地政策底线红线不动摇,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按照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的要求,以规范管理为重心,着力健全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宅基地管理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政策要求,探索稳妥有序利用的具体方式。在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问题上,探索建立有关办法一定要稳慎,切勿刮风,要给进城农民留后路,切实为农民长远利益着想。
会议强调,要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具体工作中,严禁通过定任务下指标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要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会议要求,要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本土人才作用,正确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吸引各类人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夏更生、黄艳出席会议,中央农办相关局负责人,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省(区、市)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布报告,将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调至28.54亿吨,创历史新高。报告指出,谷物产量预测上调主要源于阿根廷、巴西、土耳其等国的玉米产量预期向上调整,世界小麦产量预测上调则主要源于亚洲国家作物前景良好。粮农组织同时指出,地区冲突正在引发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在中东、非洲的部分冲突地区,很多民众面临着饥荒风险。
不久前,粮农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粮食展望》报告也指出,2024—2025年度,全球重要粮食大宗商品的供给预计保持充足,全球大米和油籽产量预计创历史新高。但是,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政策突然转向等因素可能导致全球粮食供需失衡,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继续增加,粮食不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粮农组织呼吁各国民众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减少食物浪费。
《粮食展望》报告每年发布两次,对全球小麦、粗粮、大米、油料、糖、肉、乳制品和水产品市场进行详细评估。此次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还对2021年至2023年间全球肥料贸易情况进行汇总。报告显示,全球肥料贸易规模在2022年出现大幅收缩,从2023年开始回升,并接近2021年的水平。粮农组织预计,未来几个月,全球肥料市场预期保持稳定,氮、磷、钾三大主要肥料的供应有所改善。但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全球肥料供应造成冲击。
粮农组织报告指出,受地区冲突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全球海上运输路线频繁受到波及,运输成本对粮食进口费用的影响备受关注。报告通过分析认为,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推高了粮食进口价格,依靠粮食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粮农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突破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5%。
根据粮农组织等机构今年4月发布的《2024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比2022年增加约2400万人,连续5年出现增长。粮农组织多次举办减少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活动,以降低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力争到2030年实现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量减半的目标。
来源: 人民网 仅供分享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盯粮食生产重点省份重点地区,紧盯每一粮食作物品种,紧盯粮食生产每一个关键环节,把每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全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会议指出,目前,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务必树立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全要素全环节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应对工作,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非灾区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要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要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会议还要求,统筹兼顾抓实抓细秋粮田管和单产提升各项工作。
为科学有力应对灾害,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6日印发《关于抓好防灾减灾和秋播育苗确保蔬菜稳产保供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保障蔬菜安全生产和稳定供应。
通知要求,降雨较多地区要抓紧疏通菜田沟渠,提前加固老旧设施,有条件的高山蔬菜产区加快完善防雨、防雹设施。干旱及高温地区做好灌溉水源储备,强化遮阳保墒,做好肥水调控,增强植株抗逆性。强化病虫防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蔬菜绝收田块以及种植粮食等其他作物田块因错过农时不能改种补种的,要根据市场需求,有序改种补种紧缺蔬菜品种,弥补灾害损失。黄淮海、长江流域等部分地区陆续进入秋菜育苗和换茬关键时期,要积极发展集中育苗,加强育苗管理,培育壮苗。做好种苗生产调度,加强地区间种苗调剂,切实保障各地尤其是受灾地区种苗供应。同时,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信息监测预警,积极发展多种销售模式,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切实保障菜农收益。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陈晨 仅供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专家表示,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制度保障。
专家表示,《决定》对优化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等重要关键制度都作出部署。特别明确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同时,明确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介绍,这两类制度,是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制度保障上作出的系统部署。
专家表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推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持续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此次《决定》明确,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则进一步完善了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红宇介绍,让粮食主产区真正的有主动性来产出更多的粮食。而主销区由于肩上有了沉甸甸的责任,自然而然会千方百计地提升自己的粮食自给率。通过这些政策,把我国的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来源: 央视网 仅供分享
7月2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回答了有关农村改革的重点问题。
他表示,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也是全程参加了三中全会。农业农村改革在全会的《决定》中占的分量是很重的,《决定》中专门有一章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主要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农村改革三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农村,农村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46个年头,这46个年头,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呢?就是形成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开启的”,“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政策上来讲是有明确要求的,有三个支柱性的政策。第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第二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第三是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农村改革之初第一轮土地承包算起的话,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长达75年,这就体现了长久不变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农村最大的政策。今年,我们启动了二轮延包三个整省试点,这三个省份是我工作过的安徽,湖南和广西,现在其他的省份也在组织整县、整乡的试点,总的一个政策基调就是要坚持总体顺延,要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这个在政策上是非常明确的。
下一步,还要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小农户能不能跟现代农业实现有效对接呢?是完全可以的。我前不久去河北调研,看到一个74岁的老太太,我问她家里还有地吗?她说还有6亩地。我说租出去了没有?她说没有。我说你74岁还能种地?她说请人帮着种,搞托管服务,所有环节都是请人帮着种。她算了一下,托管比出租一亩地还多赚200多块钱,她说我多赚1000多块钱,何乐而不为呢?就这么一个74岁的老太太,都可以在现代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把自家的地种好。所以说,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小农户也可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土地流转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不得违背农民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我们现在还明确要求,要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是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政绩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搞强迫命令。这是第一个重点领域。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定》专列一节叫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对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具体讲就是“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这是党中央明确的要求,要把“四个优先”落到具体的改革举措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抓紧细化实化,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方面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受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政策。这方面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现行政策是允许探索农民这“三权”自愿有偿退出办法的,但是一定要稳慎进行。以宅基地使用权的退出为例,总的政策基调是,出台这方面的有关政策一定要稳慎,不能刮风,花个几万块钱就彻底买断了,对农民的长远利益未必就是划算的,这方面一定要给农民留个后路,一定要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法律上界定的是非常清楚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我们的所有法律在这点上讲的是非常清楚的,政策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在这一点上,不能以任何形式开口子、搞变通,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和私人会馆,严格禁止给退休回乡干部职工分宅基地建房,要守好政策底线。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讲得非常明确,现行政策是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方面各地可以积极探索,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7.31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9-21)中等 |
2500 |
晚籼谷 |
(19-21)中等 |
2600 |
早籼米 |
(19-21)中等 |
386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6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290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2920 |
玉米 |
中等 |
2600 |
大豆 |
中等 |
6000 |
豆粕 |
一级 |
3200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麦皮 |
中粗 |
20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79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300 |
21
2024年7月31日
总9027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