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 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909
· 福州粮情
七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保持稳定
时间:2024.7.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本月上旬 平均价 |
本月中旬 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9-21) 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晚籼谷 |
(19-21) 中等 |
2650 |
2650 |
持平 |
早籼米 |
(19-21) 中等 |
3860 |
3860 |
持平 |
晚籼米 (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6040 |
持平 |
晚籼米 (安徽)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浦城 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444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484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424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000 |
2900 |
-3.33%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020 |
2920 |
-3.31% |
玉米 |
中等 |
2600 |
2600 |
持平 |
大豆 |
中等 |
6000 |
60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3400 |
3200 |
-5.88%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644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050 |
2000 |
-2.44%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000 |
8100 |
1.25%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400 |
8500 |
1.19%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本周小麦价格震荡趋弱运行为主,不过制粉企业的压价意愿虽较为明显,但现阶段的市场因中储粮增储仍大范围持续,小麦底部价格支撑较强,因此本周粉企的调价空间也相对有限,尤其是小麦价格大跌也不利于面粉销售,目前很多企业的小麦到厂价格仍徘徊在补库价1.25元/斤附近,那么后续小麦价格会如何运行呢?一些陆续建立起库存的贸易商又该何时选择出手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作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数据公布 小麦增产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区、市)的调查,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一、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13千公顷(39920万亩),比2023年增加4.5千公顷(6.8万亩),保持稳定。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091千公顷(34636万亩),比2023年增加31.7千公顷(47.5万亩),增长0.1%。二、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628.0公斤/公顷(375.2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135.4公斤/公顷(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85.8公斤/公顷(399.1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150.4公斤/公顷(10.0公斤/亩),增长2.6%。三、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2996亿斤),比2023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产量13822万吨(2764亿斤),比2023年增加365.8万吨(73.2亿斤),增长2.7%。考虑到去年不少地区受灾减产,尤其河南省芽麦数量激增,因此今年的恢复性增产是很正常的,但叠加陈粮结余库存、进口小麦等补给,预计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会持续较长时间。
购销两难 粮点停摆
目前基层小麦购销都较为缓慢,一方面,虽然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农户对低价仍较为抵触,贸易商多反映近期小麦上量欠佳,另一方面,制粉企业的对小麦的收购也十分谨慎,最近陆续有企业因小麦降价而选择暂时检修停收,这也使得贸易商收上来的小麦很难有一个良好的盈利空间,尤其是部分地区的小麦储备补库已经完成,小麦走货更加依赖当地粉企。而本周小麦采购拍卖价格一般也并不理想,如7月9日中储粮拍卖北京分公司小麦竞价采购交易结果:计划采购24年产小麦21000吨,实际采购21000吨,成交率100%,平均起拍价2550元/吨,实际成交价2525元/吨,折价25元/吨; 7月12日河北省保定库点,地储采购新季小麦7000吨,全部成交,补库价格在2425-2440元/吨。
面粉滞销 开机低迷
近期面粉市场购销情况一直都表现不佳,而最近暑假来临、学校陆续放假,制粉企业多反映前路粉成交较为惨淡,很多企业前后路粉之间的价差逐步缩小,因此尽管近期副产品价格还算坚挺、尤其麸皮价格也仍处相对高位,但粉企整体行情仍不理想。这也让粉企本就偏低的开机率雪上加霜,不少企业都已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在目前面粉走货不畅、库存偏高的情况下,粉企对短期行情的看法一般仍较为我悲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震荡趋弱运行,目前利好政策持续支撑小麦市场,而在经过本周的降价后,粉企也普遍反映市场粮源上量欠佳,综合来看,短期麦价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当前市场小麦供给仍较为宽裕,制粉企业积极收购的意愿较弱,因此建议各位粮友,小麦能顺价的话,可以考虑陆续走货,不应盲目追高,后续关注政策风向和粉企开机情况。
来源:粮信网 作者:董力旗 仅供分享
近期玉米现货价格下跌,期货十连跌,创下最长下跌记录,市场情绪脆弱。市场评论:多头从2357走到2520花了5个多月;空头从2520跌到2366只需20天!
从五一假期开始,华北地区特别是山东由于余粮减少,上量少,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短短两个月时间,普遍上涨二三百元,月初更是达到2500关口。持粮主体逢高出货增加,从上周开始,随着到车辆的激增,价格直线下跌,快速回落。本周华北地区近日三伏天,多地也迎来降雨,河南多个城市更是遭遇暴雨黄色警报,对运输有一定影响。7月16日,山东晨间剩余到车辆为492台,经过近几日下跌,价格较为平稳。
近日东北产区价格出现松动,小幅回落。随着气温的升高,储存条件有所提升,加上期货连续暴跌,持粮主体心态发生变化,出货积极性大增,持粮主体和有资金压力的贸易商加快出货,深加工门前到车辆明显增加。同时当地中储粮持续投放,反观需求,依旧不见好转,整体供应处于宽松状态,一改前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7月16日,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玉米散收折标价格为2350元/吨,下调10元;松原嘉吉生化调整后玉米14%水分三等以上价格为2310元/吨,下调30元;同时京粮龙江、绥化象屿、新和成也下调5元。
锦州港口方面,最近一周,集港量略微减少,使得港口库存继续降低,已经连续多周下滑。7月16日,港口汽运32车,较前一日减少17车,作业量仅为1600吨,火车运输44节,作业量2600吨,港口作业轮船1艘,锚地1艘。虽然集港量处于低位,但是由于近两日期货再度回落,港口价格小幅下跌10元。容重720,水份14.5,主流收购价格2380-2390元/吨,中粮报价为2410元带票,厦门国贸为2415元带票。
近期盘面大幅暴跌,玉米现货也出现回落,市场有声音认为玉米大跌将开始,不过小编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近期现货价格出现落价现象,但是小编认为是阶段性供需错配造成的,尤其是经过连续上涨,部分贸易商兑现利润所致,短期阶段性集中售粮,价格出现回调是必然的。
虽然饲料和深加工需求不强,刚需为主,但是库存是持续消耗的,被动补库按照。有关部门数据显示,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2.0%,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而且春玉米上市有限,华北地区再次遭遇暴雨,今年雨水偏多,给市场带来炒作空间。最为关键的是玉米余粮逐步减少,玉米总数量继续下降。
因此,对于后市玉米价格,小编坚持原来观点不变,仍较为看好,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玉米价格仍将持续偏强运行。
期货方面,周二大连玉米期货继续破位下跌,增仓下行。截止15:00收盘,玉米C2409合约开盘价2384元/吨,盘中最高2388元/吨,最低2366元/吨,收盘于2381元/吨。比上一日结算价回落15元,跌幅0.63%,也是连续第十日下跌(以收盘价计算)。
总体看7月16日C2409合约日内仓差增加5188手,至78.1万手。该合约沉淀资金大约26.05亿元,日内净流入1403万元。
从持仓报告看,C2409总成交量为65万手,较前一日减少二十二万七千余手。昨日多头主力大幅增加13216手,空头主力增加8949手。
国际方面,由于周末美国中西部降雨有利于玉米产量,天气预报显示本周玉米带还将出现新一轮的降雨。而且玉米供应较为充足,但是需求让人担忧,市场害怕不能消化充足的供应,因此周一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再度大幅下跌,多个合约刷新近四年新低。不过盘后最新公布的玉米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7月14日,美国玉米优良率为68%,低于市场预期的69%,高于去年同期的57%。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玉米出口检验数量略有回升,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比一周前增长5%,但比去年同期大幅激增157%。其中当周美国对中国装运10288吨玉米,前一周未对中国装运玉米。
作为中国进口玉米来源国之一的巴西,其国内玉米正在收割上市。上周帕拉纳州、圣保罗州以及南马托格罗索州降雨,限制了收获进展。尽管如此,收获进度依然远高于历史均值。巴西中南部二季玉米收割进度为74%,仍为近十年最快水平,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同时根据巴西官方数据显示,七月份巴西前两周玉米出口数量为84.86万吨。
和现货价格小幅回落相比,近期的玉米期货可以说是跌破认知。上周五个交易日,天天下跌,本周连续两个交易日也是下跌的。以收盘价计算,盘面十连跌,创下最长下跌记录。周二盘中最低跌至2366,以6月26日最高点2520点计算,已经回落154点,近期市场空头疯狂程度可见一斑。从技术角度看,现在玉米盘面已经破位,进入玉米大熊市。周线MACD看,出现低位死叉,同时出现绿柱,KDJ处于严重超卖区域。日线看,KDJ有金叉,重合现象。
近期市场利空因素不多,但是相关品种暴跌的联动反应造成市场疯狂暴跌,多头无力承接,空头情绪弥漫是主要原因。而且玉米期货已经严重贴水现货,按照期现理论,是否可以买入保值呢?再者,盘面十连跌以后,是否会出现超级反弹呢?难道玉米还会崩盘嘛?按照现在价格计算,未来买入交割,风险逐步降低。是否说明后期存在小反转的可能性?玉米盘面是否到底?
因此建议大家,量力而行,逐步抄底,逢低买入比较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 中华粮网 仅供参考
进入7月份以来,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东部等地持续高温晴热,不利于灌浆期早稻充分灌浆、提高粒重。
中央气象台预计湖北、贵州一季稻平均单产较上年增产幅度超过1.5%,其余主产省一季稻平均单产增减幅度在1.5%以内。四川南部、云南大部多阴雨天气,阴雨日数5~6天,日照不足15小时,阴雨寡照对一季稻分蘖拔节不利;7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北部降水25~100毫米,缓解了前期农田缺墒,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贵州大部光温适宜,利于一季稻分蘖。但考虑到连续低温多雨寡照,生长期或较上年延迟一周左右,为不影响中晚籼稻种植进度,部分产区农户选择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早稻。已抢收的早稻普遍青粒偏多、含水量较高,收购价格较为混乱,尚不具备可比性。
随着天气持续晴好,早稻成熟度提高、含水量下降,预计本周末开始进入“双抢”高峰,江西、湖南等地早稻上市量将陆续增加,7月中下旬为早稻集中上市期。中央气象台预计广东早稻平均单产较上年减产幅度超过1.5%,其余主产省早稻平均单产增减幅度在1.5%以内。
考虑到未来江南、华南多晴少雨,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达6~10天,江西省7月10日发布早稻高温热害风险预警,高风险县(市、区)总计达到41个,仍需持续关注部分灌浆期早稻遭受高温逼熟的风险。
展望后市,由于今年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同比略增,尤其是圆粒早籼稻占比明显增加,因此尽管天气对单产有影响,但市场供应仍有保障。考虑到近年来制粉需求愈加旺盛,且叠加各级储备轮换刚需支撑,预计今年早稻主流价格较为乐观,市场以质论价。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东北各地大豆现货收购进入尾声,贸易商持有豆源不均,许多大户持有量达数千吨,大多对后市行情看涨。随着国储对不同年份的豆源持续投放,不同的质量和价格适应于不同主体,使得现货流通减弱,价格上涨乏力。
至上周末,经历一波上涨后的东北豆市,流通量明显下降,不同类商品豆价格相对稳定。蛋白含量42%~43%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5140~5260元/吨,蛋白含量40.5%~41.5%的塔豆5000~5100元/吨,蛋白含量39.5%~40.5%的普通商品豆4840~4960元/吨,38.5%低蛋白商品豆4660~4700元/吨。
截至目前,东北各区域均有部分大户持仓量在3000~4000吨,他们通常声称是“为客户留的豆”。但实际上不少终端用户已被中粮下辖的分公司直接供应,且有不同类储备豆大量投拍,后市上涨难度加大。建议贸易商不要过度惜售,适度降低库存以减少风险。
湖北天门、监利、洪湖等产区新季菜茬口大豆已零星上市,新豆收购价格呈现理性,而且严把水分和质量标准。当前已有毗邻市场接纳新豆价格,产区毛粮收购价5400~5500元/吨,同比低900~1000元/吨。
近期市场经营商关注湖北天门市张港、蒋湖片区的菜茬口“早熟537”入市,上周该范围大豆已陆续收获,质量明显优于去年,蛋白含量在45.5%~46%之间。由于去年至今行情持续走低,该范围内的收购主体在严格把控水分和质量的同时,对收购价格十分谨慎,毛粮收购价在5300~5500元/吨之间,增压比重商品豆装车价5800~5840元/吨,色选的商品豆报价5900~6000元/吨,比去年同期收购价和装车价低700~800元/吨。
由于湖北新豆上市量小,短期内对其他产区大豆行情影响有限。随着时间推移,7月25日之后,京山、钟祥菜茬口“冀豆12”将增量上市,8月10日之后上市量将增大,除初入市的两广、两湖和江西之外,江、浙、沪市场均会有新豆流入,苏、鲁、豫、皖经营主体近期可视自身情况操作。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本周国内油脂市场自周初开始便开启了大跌模式,主因是国内油罐车事件舆论持续发酵以及上周日示印尼表示征税计划并不针对中国,加上印尼相关产品出口仅占中国产业出口的2-3,市场利多消化完成。以豆油为例主力合约与上周五相比累计跌幅高达500元/吨,棕榈油、菜油也是跟跌模式,跌的让厂商心发慌。那么经过周四、周五两日的盘整,国内油脂跌势放缓,七月下旬油脂市场将会怎样的走势呢?以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7月12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均价在7790元/吨,其中大连地区约7710元/吨。天津地区约7790元/吨、日照地区约773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7820元/吨、东莞地区约784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7760元/吨左右。
美豆月度供需报告落地
本周美豆主力合约整体以下行,下跌幅度在6%至1065.25美分。周五美农业部发布截至7月7日,美国大豆结荚率为9%,一周前为3%,上年同期为8%,五年平均进度为5%。大豆优良率为68%,一周前为67%,上年同期为51%。这一数据高于报告出台前分析师预测的67%。同时背景时间周六凌晨,美农业部USDA发布月度供需报告,报告显示7月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期8610万英亩,环比减少40万英亩;大豆收获面积预期8530万英亩,环比减少30万英亩;大豆单产预期52蒲式耳/英亩,环比持平;大豆产量预期44.35亿蒲式耳,环比减少0.15亿蒲式耳;大豆总供应量预期47.95亿蒲式耳,环比减少0.20亿蒲式耳;大豆期末库存预期4.35亿蒲式耳,环比减少0.20亿蒲式耳。产量高于预期、单产高于预期、库存低于预期。同时报告发布2023/24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53亿吨,分析师预期 1.5175亿吨,6月为1.53亿吨。产量高于分析师预期。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 4950万吨,分析师预期4995万吨,6月为5000万吨。阿根廷产量下调50万吨,低于分析师预期。整体来看全球大豆大体供应充足,市场压力仍在。
马棕月度供需报告中性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MPOB)周三公布,马来西亚6月底棕榈油库存较5月增长4.35%,至183万吨,为2月以来最高水平。MPOB将库存的增加归因于出口相比产量大幅下滑。马来西亚6月毛棕榈油产量较5月下滑5.23%至162万吨,棕榈油出口大幅下滑12.82%至121万吨,此次报告偏中性。大体上来看,本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下行为主,主力合约累计下跌3.1%,主因是市场担忧未来产地棕榈油库存增加。后期重点关注产地天气变化,季节性因素棕榈油产量或将增加,其库存有望达到200万吨关口。
油脂现货基差小涨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平稳为主,豆油基差小幅上涨,但动力不足。油罐车舆论发酵后,下游谨慎提货,对消费信心不足,油厂开机率高位情况下,使得销售压力陡增,即便期价跌幅较深,但基差上涨乏力。豆油截至当前华北地区一级豆油基差维持在09+100元/吨,基差上涨40;山东地区一级豆油基差维持在09+70-100元/吨左右,基差较上周上涨30。华东地区一级豆油维持在09+160元/吨,基差上涨40。华南地区一级豆油09+180~220元/吨,基差涨30、福建地区一级豆油09+160,基差涨4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整体走势要好于其他油脂。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9+200基差上涨40、华东地区基差在09+12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9+90~120基差上涨2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主力合约大幅走低,基差平稳,成交差。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9+190~22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9+70、华南地区09-180元/吨,基差整体稳定,走货缓慢,主因是菜油性价比偏低。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短期内国内油脂或将延续区间震荡行情。外围市场关注美豆新作天气情况,是否会对接下来美豆新作单产以及总产产生影响。不过美豆新作种植面积增加、单产不变的情况下,丰产可期,CBOT大豆上涨乏力。另外静待9月美联储能否如期降息,毕竟美国通胀暂得到缓解。国内方面,关注国家出台相关规范,便于油脂运输管理。事件发生后,使得下游提货周期增加,运输成本也在提高,普遍反映请车难,季节性淡季、各别油厂出现胀库的现象,因此油脂缺乏上涨动力,可逢低补充库存,维持刚需。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综合信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4978万吨(2996亿斤),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夏粮首战告捷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密不可分。夏粮的丰收不仅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更是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压舱石”。
实现粮食丰收,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要求我们在确保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向科技要产能。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13千公顷(39920万亩),比上年增加4.5千公顷(6.8万亩),夏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各地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让沃土田野孕育丰收希望。在科技层面,农业农村部从去年秋播期间开始启动小麦单产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着力解决耕、种、管、收各环节制约瓶颈,有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每亩达到375.2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399.1公斤,比2023年增加10公斤。各地积极稳面积、努力提单产,两手抓是粮食增产的朴素“密码”。
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压实责任、政策护航。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政策支持上,今年国家继续出台强农惠农“组合拳”,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一系列举措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16亿元资金,保障小麦“一喷三防”措施全覆盖,为防病虫害、提单产发挥重要作用。
夏粮丰收,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秋粮更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各地要继续有效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对夏种作物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科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是一整套国家级的农业服务体系,以及日渐成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粮食生产一季接一季,务必脚踏实地,本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态度,将农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使大国粮仓更丰盈,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来源: 人民网 仅供分享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夏粮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工作,全国夏粮获得丰收。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14977.9万吨(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
一、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13.1千公顷(39919.6万亩),比上年增加4.5千公顷(6.8万亩),总体保持稳定。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090.7千公顷(34636.1万亩),增加31.7千公顷(47.5万亩),增长0.1%。分地区看,在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19个播种面积增加,其中四川、浙江、山东、安徽分别增加18.4千公顷(27.7万亩)、15.8千公顷(23.6万亩)、14.3千公顷(21.4万亩)和13.5千公顷(20.2万亩)。西部部分地区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层层压实。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二是政策支持有力。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三是播期墒情适宜。2023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地区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二、夏粮单产有所增加
2024年全国夏粮单产5628.0公斤/公顷(375.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35.4公斤/公顷(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5985.8公斤/公顷(399.1公斤/亩),增加150.4公斤/公顷(10.0公斤/亩),增长2.6%。分地区看,多数省(区、市)夏粮单产增加,其中河南、陕西上年受“烂场雨”影响单产下降,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单产分别增加426.8公斤/公顷(28.5公斤/亩)和125.1公斤/公顷(8.3公斤/亩)。新疆、山东、江苏等夏粮主产区单产分别增加109.1公斤/公顷(7.3公斤/亩)、81.6公斤/公顷(5.4公斤/亩)和67.3公斤/公顷(4.5公斤/亩)。
夏粮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华北、黄淮等主产区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抽穗、灌浆乳熟等关键生长期,光温水匹配良好,灾害偏轻发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南方部分地区春节前后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麦苗叶片不同程度受冻,单产略有下降。二是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各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稳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稳固。三是单产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各地细化小麦单产提升各项关键要素,积极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落实深翻整地、适深精播、播后镇压等措施,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继续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多措并举提高单产水平。
三、夏粮产量实现增长
2024年全国夏粮产量14977.9万吨(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产量13821.6万吨(2764.3亿斤),比上年增加365.8万吨(73.2亿斤),增长2.7%。分地区看,25个夏粮产区中21个产量有所增加,特别是河南上年因灾减产263.0万吨(52.6亿斤),今年恢复性增产235.6万吨(47.1亿斤),占全国增量的65.0%。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夏粮主产区分别增产42.4万吨(8.5亿斤)、23.3万吨(4.7亿斤)、18.5万吨(3.7亿斤)和14.4万吨(2.9亿斤)。
2024年我国夏粮获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来源: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 作者:国家统计局 仅供分享
极端天气几乎席卷了北半球,从欧洲到亚洲,多国遭遇高温、干旱、洪涝等气候挑战。近日,多个国家媒体称,极端气候条件正推高食品价格,增加了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和危机。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正导致农产品产量受损
气候异常可能会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地理分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60年前,当意大利农民迪维塔的祖父母在西西里岛开设橄榄磨坊时,这个意大利岛屿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橄榄。目前和兄弟一起经营橄榄油厂的迪维塔说,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随着年平均气温上升和降雨量减少,种植橄榄并将其制成橄榄油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地中海地区橄榄价格上涨至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美国,经过两年的旱灾,6月末,明尼苏达州的农民又面临着相反的问题——土壤极其潮湿,降雨冲毁了道路,并导致河水水位持续上涨,引发洪水。明尼苏达州农业专员彼得森表示:“明尼苏达州的很多农作物还没有播种,这将给那些试图播种的农民带来致命一击。”
报道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对农业和农民构成挑战。未来十年,由于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收成,世界上一些重要农作物可能出现短缺。
一旦春季气温超过27.8摄氏度,小麦产量就会大幅下降,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的气温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超过这一水平。根据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的研究,1981年时曾预计将百年一遇的热浪,现在在美国中西部预计每6年就出现一次,而在中国东北地区每16年就出现一次。
大米、大豆、玉米和土豆等主食产量可能大幅下降。媒体分析称,对于许多作物来说,气温升高意味着产量下降。负责欧洲央行研究的经济学家库伊克表示:“根据作物的不同,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的气温范围内,它们的产量相当稳定。除此之外,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世界银行高级气候变化经济学家威廉·海因斯表示,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粮食价格的方式还有很多。“整个系统都在发生变化。”
带来风险
据美国“内部气候新闻”1日报道,包括艾奥瓦州在内的美国上中西部玉米大豆产区,大范围的洪水摧毁了农业城镇。艾奥瓦州种植的大部分粮食是用来喂牛、猪和鸡的,这将有可能导致全国范围内杂货店的肉类价格上涨。
库伊克表示,南美和非洲等地区的气温已经经常接近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的阈值,因此在这些地区,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更大。相比之下,气候较为温和的欧洲也在夏季承受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胀影响。欧洲央行的研究人员发现,2022年,由于欧洲大陆炎热的夏季,欧洲的食品通胀上升约0.6个百分点。
《金融时报》援引全球农业对冲基金Farrer Capital联合创始人亚当的话称,气候变化已助长今年一系列食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 17%,棕榈油价格上涨 23%……糖价格上涨 9%,猪肉价格上涨 21%。”
一些依赖食品进口的国家,市场波动更严重。韩国2日公布的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农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大涨13.3%,拉动整体CPI攀升0.49个百分点,其中苹果和梨价格较去年同期飙涨63.1%、139.6%。
另据彭博社报道,挪威计划到2029储备足够的小麦以维持全部人口3个月的消耗,以应对潜在的歉收危机,显示出对食品安全更深层次的焦虑。
对于农民来说,气候变化还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尤其是小规模种植业。曾经靠降水就能生产出大量农作物的土地现在需要灌溉。温暖的气候为病虫害提供了更有利的繁殖和生存条件,农民需要更多的杀虫剂来防治虫害。
为了抵挡收获季节的40摄氏度高温,迪维塔兄弟不得不引进特殊的制冷机械。炎热的天气还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成本,而这些成本又会以更高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进一步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未来如何应对
并非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都会受到影响,海因斯称,由于气候变化,一些地区或国家可能能够种植更多特定作物。
“各种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粮食危机,尤其是异常极端天气,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但随着应对灾害天气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严重粮食问题通常被限制在局部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7月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极端天气确实为粮食安全问题增加了不确定性,但因为其他粮食主产区的对冲,全球粮食市场整体波动不是很大。
对于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担忧,李国祥表示,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他认为:“今年天气造成的粮食生产问题会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将继续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注入确定性。”
不过,外部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对中国进口产生影响。李国祥认为,中国可以调节进口的数量,来平滑外部市场对中国进口所带来的波动性,从而促进全球粮食市场的正向发展。
来源:环球时报 记者:任重 倪浩 杨舒宇 编辑:李偲 仅供分享
当前正值夏季田间管理、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各地正抓紧落实支持秋粮生产各项政策,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实施好各项稳产增产举措,为夺取秋粮丰收夯实基础。
秋粮要高产,夏管是关键。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看到,一排排玉米叶片碧绿、植株健壮,一垄垄大豆生机勃勃。
配药、装药、安电池,用手机连接无人机信号……合作社技术人员李华锋正在田间喷洒农药。他告诉记者:“我们趁着降雨间隙喷洒杀菌剂,预防赤斑病、顶腐病等病症的发生。”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极端旱涝天气。对此,各地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农田水利调控、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河南省安阳县今年秋粮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达48.1万亩。目前安阳县玉米处于拔节和小喇叭口时期,普遍七八片叶,长势不错。
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连生对记者说,安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比较高,灌溉条件不错,有效应对了前期旱情。“农田内采用喷灌、滴灌、‘小白龙’水带对玉米灌溉以后,玉米出苗都很不错。”王连生说。
李华锋对记者表示,当地农田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自动墒情监测设备,可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同时,农田里排水沟渠畅通,暴雨发生后,洪水就会被及时排出,有效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进而实现稳产高产。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从整体情况判断,尽管水旱灾害频发,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当前,夺取秋粮丰收还有“虫关”“旱关”“涝关”等多个关口。李国祥表示,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应对措施。
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5.46亿元。其中,安排4.47亿元,支持黑龙江等地开展农业防汛救灾相关工作,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水毁农业设施修复、疏渠排涝等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安排0.99亿元,支持内蒙古等地做好农业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汪子旭 马意翀 叶婧 仅供分享
6月4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朱寨镇燕庙村麦田,沛县良畈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贺莉(右)与沛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科科长陈宝林查看小麦收成情况。 资料图
晴日暖风生麦气。行走在夏粮主产区,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麦香随风吹来,让人沉醉。这一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有了具象画面。
“父辈们‘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景象已离我们远去,我们这一辈就要用好科技这个关键变量,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让种粮也能够致富。”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李集镇张刘村“农二代”郭楠楠告诉记者。去年秋天,李集镇大力推广“九合一”种植模式,他第一个报了名。利用北斗导航耕播技术及装备,施肥、双轴分层切削深耕、匀混秸秆全量还田、平整、镇压、开种沟、宽带控深播种等九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种出的小麦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增收保收。“年初,苏北及邻近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霰灾’,多亏了政府和农技部门帮忙,我们的冬小麦平均亩产量仍可达1300斤以上。”郭楠楠笑着说。
纵观全国“三夏”生产情况,夏粮丰收背后,离不开科技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农民“慧”种地。
做加法,良种配良法高产有底气
4月30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里,两台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收割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蜀麦1963,亩产527.3公斤。“这个小麦新品种提前一周成熟,意味着可以提前种水稻,不仅可以避开成都平原的‘双抢’高峰,水稻亩产还能提升30~50斤。”邛崃市临邛街道华山村的种粮大户赵文贵告诉记者,今年他流转土地700亩,采用稻麦轮作模式,下一季水稻按照亩增产30斤计算,可增产2.1万斤。
“过去种小麦实在太难了,花了很多功夫不说,产量还不行,今年单产比去年高了整整50公斤。”“90后”种粮大户冷辑龙高兴地说,今年用了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无须反复整地,一次作业就完成播种、施肥、喷药作业,开沟标准,出苗特别整齐,省工、节肥、节种、节能,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据了解,冷辑龙等众多大户口中的“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研究员领衔研发的“免耕带旋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已连续4年被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茬小麦长期面临的“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重大难题,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本、增收效果,正在我国稻茬麦区快速推广。
5月28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仪张村“旱地小麦一优四改332应变抗逆栽培技术”示范田实收测产现场传来消息,该项技术较传统技术对照亩增收82.29公斤,增产33.24%。“我们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旱作区冬小麦生产上存在的年际间降雨量差异大,年内集中于7、8、9三个月,与小麦生育期严重错位,土壤水分耗散大、地力不匀、品种适‘旱’性差等问题进行攻关,将旱地小麦生育条件(降雨量、地力)和农艺措施融合,立足不同降雨年型和耕地类型,优化调整小麦品种、施肥技术和播种方式。”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临汾综合试验站研究员张定介绍,“一优四改”核心技术在小麦生育前期低温、返青期后持续高温、生育后期“干热风”极端气候之年,实现了雨养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做减法,良机配良技减损有良方
科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各地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套),机收减损成为粮食“落袋为安”的关键一步。
“损失率0.56%,获得第一!”这是江苏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射阳赛区)的最新成绩,4分钟就可以收割1亩小麦。“现在收割机马力大、滚筒长,有的地块1平方米只能找到五六粒;麦茬留得都不高,非常标准。”工作人员介绍。记者捡起麦粒嚼了嚼,感觉像炒过的黄豆一样硬。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机收减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陆桂良介绍,目前,江苏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4%。按照测算,如果全省平均机收损失率降低0.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2800万斤小麦损失,这相当于3.5万人一年的口粮或增加3.7万亩种植面积。
在小麦主产区山东,麦收之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培训,提高机手田间操作技能。每年面向全省发放专题短视频光盘、宣传漫画8000余份,有针对性地强化机手的节粮减损意识。同时与多部门联动制定应急预案,设立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成立应急作业服务队,确保小麦成熟一亩就收割一亩,变“丰收在田”为“丰收到手”。
小麦秸秆打捆离田也成为山东各地麦田里又一番热闹景象。小麦机收、秸秆打捆、秸秆清运同时进行,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病虫害残留、播种量、农药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还为农民及时播种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提供有利条件,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收的双赢。
在中原大地河南,“增”“减”之中蕴含更多耕耘的深意。针对晾晒、运输、仓储等产后环节粮食损失占比高的问题,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粮食烘干技术和科学储粮装具,增强粮食烘干能力和科学储粮能力,耕好节粮减损这一“无形粮田”。此外,面对干热风、病虫害等“拦路虎”,气象部门卫星遥感、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手段齐上阵,从整个链条入手减少“丢粮率”。
做乘法,数智配数据增粮有实招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6.5%,82%以上的农户使用智能手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了27.6%,智慧农业已经贯穿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在智能终端方面,全国安装北斗终端的农机已达到220万台,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90后”新农人焦瑞和他的农机刚结束今夏的忙碌。今年“三夏”期间,他只要操作手机设定好路线,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就能自行穿梭在麦田中,并在满载时自动返回卸粮。“干活不嫌累,加班不收费。相比传统有人驾驶来说,24小时不间断作业可以增加抢收时间,机收减损率可以达到0.6%。”焦瑞说。
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最新农情信息不断更新,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十朵数字云”成为农民智慧农业的“数字新农具”,形成了江苏省农业农村的“数字全景图”。农机忙了、人轻松了。这一点不光是专家团队和种粮大户深有感触,周边的小农户和农场雇工体会更深。由于劳动量大大减轻,这些农户除了种好自己的口粮田,还能到农场打工。
夏收忙完,夏播接茬。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建国镇拓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处玉米种植示范田里,装有“智慧大脑”的新式播种机正沿着预先设定好的线路进行精量播种。
“最近要播3000亩玉米,准备了5台智能播种机,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两三天就能完成夏播。”合作社负责人刘宝收说,以前要雇一群人,现在无需人工驾驶。
无独有偶,在山西省大同市,2000多亩试点田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北斗+智慧农业’就是先进,不仅可以节约5%的种子、肥料使用量,还能提高10%的出苗率。”云冈区西韩岭乡北村农民昝普亮告诉记者,只有利用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进行播种,才能实现宽窄行、二比空等多种模式的精准种植,也为土地轮作提供了条件。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孙眉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7.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9-21)中等 |
2550 |
晚籼谷 |
(19-21)中等 |
2650 |
早籼米 |
(19-21)中等 |
386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6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290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2920 |
玉米 |
中等 |
2600 |
大豆 |
中等 |
6000 |
豆粕 |
一级 |
3200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麦皮 |
中粗 |
20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1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500 |
20
2024年7月20日
总9026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