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4年6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 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2230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4.2.29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9-21)中等

2550

2550

持平

晚籼谷

 (19-21)中等

2650

2650

持平

早籼米

(19-21)中等

3880

388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520

452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400

44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800

480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3080

-3.14%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00

3100

-3.13%

玉米

中等

2780

2700

-2.88%

大豆

中等

6300

6200

-1.59%

豆粕

一级

3930

3480

-1.15%

  籼糯米

一级

6400

6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350

235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400

8100

-3.57%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800

8500

-3.41%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展望:小麦价格涨跌互现 关注北美干旱迹象

 截至2024年2月23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其中芝加哥小麦期货从接近三年多来的低点反弹,尽管俄罗斯小麦价格继续下滑至三年多来新低。

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5.69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1.8%。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5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5.655美元/蒲,上涨0.7%;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5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6.4675美元/蒲,下跌1.3%。泛欧交易所(Euronext)5月小麦报收199.50欧元/吨,上涨0.6%。阿根廷上河小麦报价为224美元/吨,下跌4.3%。周五,美元指数报收103.88点,比一周前下跌0.3%。

俄罗斯小麦出口报价跌至近三年半新低

咨询机构SovEcon称,截至2月16日,俄罗斯小麦在黑海港口的FOB报价为218到224美元/吨,低于一周前的224到230美元/吨,创下2020年9月以来的新低。

2月16日咨询机构IKAR预测俄罗斯2024年小麦产量为创纪录的9300万吨,高于11月30日预测的9200万吨,也高于上年的9160万吨。

2月14日,SovEcon预测2024年俄罗斯小麦产量将达到9360万吨,高于1月底预测的9220万吨,也高于2023年的9280万吨。产量上调是因为冬小麦产量超过预期,抵消了春季小麦产量的预期下降。报告称,如果没有严重的霜冻,俄罗斯小麦作物的乐观前景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开始影响全球价格。

俄罗斯谷物联盟(RGU)主席阿尔卡季·齐罗切夫斯基表示,在正常天气条件下,2024年俄罗斯可收获约1.35亿吨到1.45亿吨谷物,相比之下,2023年的产量创下历史次高纪录1.43亿吨。俄罗斯谷物出口需要提高到至少7000万吨,以便库存能够降至正常水平。现在俄罗斯国内小麦价格换算成美元约为每吨128美元——这是所有出口国中的最低收购价格。

美国小麦报价依然没有竞争力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至2月15日当周,美国小麦净销量为28万吨,一周前40万吨。2023/24年度迄今销售总量为1784万吨,同比增加5.8%,上周同比增加6.6%;美国农业部年度目标为1973万吨,为52年来的最低出口量,同比减少4.5%。

从出口报价看,阿根廷和法国小麦报价具有竞争力。2月22日,美湾软红冬小麦报价为253美元/吨,比一周前上涨2.4%,美国硬红冬小麦报价为272美元/吨,与上周持平。法国小麦FOB报价为每吨226美元,上涨0.9%。阿根廷上河小麦FOB报价为226美元/吨,下跌3.4%。

美国中西部和平原部分地区旱情扩大

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月20日当周,美国平原北部、中西部北部、密西西比河谷中部的干旱或反超干燥面积扩大或旱情升级(图1)。不过密西西比河下游流域部分地区的干旱面积收缩或者强度减弱。

截至2月20日,春小麦处于干旱区的比例为28%(图2),高于一周前的22%,去年同期为64%;冬小麦处于干旱区的比例为12%,与上周持平,去年同期57%。

过去一两个月里,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气温高于正常水平,上个月俄亥俄河谷地区的平均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6华氏度,明尼苏达州的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15华氏度以上。由于现在是冬季,植被处于休眠状态,水分蒸散量极小。但是未来几周内,随着春季到来,如果异常温暖天气持续存在,水分蒸散将会增加,土壤将会变得干燥。

在美国平原地区,科罗拉多山脉到邻近的怀俄明州以及怀俄明州西部出现0.5到2英寸的降水,南达科他州局部降水量为0.5英寸。但是初此之外,美国平原地区几乎没有降水。北达科他的中度干旱面积扩大,因为该州过去三个月一直干燥,农田缺乏积雪覆盖。

加拿大所有小麦产区均处于干旱之中

加拿大政府发布的1月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1月,加拿大大草原的极端干旱(D3)至超级干旱(D4)要么持续存在,要么恶化。截至1月底,加拿大70%的地区被列为反常干燥(D0)或中度至超级干旱(D1至D4),其中包括该国81%的农业区。

在加拿大的三个大草原省份(也是小麦主产省)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以及曼尼托巴,截至1月底,100%的地区出现干旱(D0到D4),包括该地区的所有农业区。

1月底阿尔伯塔省南部和中部的积雪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该省南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干旱(D2)、极端干旱(D3)和超级干旱(D4)。由于水库水位相对正常水平来说极低,而且今年迄今为止积雪有限,因此该地区进入春季后的状况令人担忧。

在萨斯喀彻温省,1月比正常更加干燥,但是中部农业区降雨量接近或高于正常水平。虽然1月部分地区降雨,但是总体降水量仍低于正常水平。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存在短期和长期降水不足的情况。

在曼尼托巴省,1月份气温明显偏高,北部和东部地区的气温比正常水平高4至5度。全省降水量接近常年,南部地区偏少,北部降水偏多。该省北部和东部的中度干旱(D1)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持续降水不足,西北部地区的严重干旱(D2)有所扩大。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黎鸣)仅供分享

玉米: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玉米节前基层的涨价,略有“回光返照”的意味:四季度以来玉米跌的太深太快,即便中储粮入市增储也于事无补。临近年关,首先节前的备货基本进入停滞状态,越来越多的持粮主体被迫加入到年后出货的大军中,上游出货速度变慢;第二是寒潮到来再度给东北产区带去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各大物流公司陆续停运,又给玉米外运增加了成本,因此近期玉米的上涨为供应的预期减少,而非需求的回暖,预计难以持久。

节后至三月地趴粮的集中销售或成为再度压垮价格的导火索,这也是下游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备货看空的重要点。关于节后政策是否有变化尚难言,不过目前来看玉米短期难以走出弱势区间,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谨慎参与,库存较低的企业节前适当补库。

风险提示:中储粮增储政策变化、南美主产区天气情况、下游备货情况

一、玉米开年以来走势先抑后扬

整个1月玉米期价走势略显戏剧化,“反转”不断。12月中旬以来,玉米经历过短暂反弹后,主要因市场传闻中储粮即将进场收购,对玉米构成了阶段性支撑作用。但1月初再度进入震荡下行走势,而1月11日增储落地后,市场的激动也仅仅维持了一日,却未能阻止价格的继续下行势头。进入1月末下游企业开始有缓慢备货动作,加上产区收购也基本接近尾声,期价也终于开始略有起色走出反弹走势。整体来看1月玉米主力合约2405下跌1.96%。

二、全球玉米面积增加导致库消比同比上升

(一)1月报告中性偏空

美国农业部1月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23/24全球玉米库消比1月预测值环比增加。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全球玉米库消比23.03%,预测值月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预测值较22/23年度上升0.7个百分点,为20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2023年美国玉米单产达到创纪录的177.3蒲式耳/英亩,超过市场预期的174.9蒲式耳。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3亿蒲式耳,高于分析师预测的152.26亿蒲式耳。2023年美国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加上出口销售乏力,导致玉米库存不断增加,报告公布当天七个玉米期货合约创下新低。

美国农业部的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12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为121.69亿蒲式耳,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库存数据创下九年新低,但这一数据超过了分析师预计的120.5亿蒲式耳。

从一月玉米供需报告数据整体来看,数据的利空基本反应在盘面上,但由于南美丰产预期较为浓厚,市场缺乏刺激价格上涨的利好因素。

(二)美国新季玉米增幅或有限

1月24日标普和美国农场杂志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新季玉米播种面积将会降低,大豆种植面积有望提高。标普全球商品公司发布的春播预测显示,2024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9300万英亩,比2023年的9460万英亩减少1.7%;美国农场期货杂志对美国农户的调查显示,2024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为9280万英亩,比上年减少180多万英亩。虽然市场预估美国2024/25年度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但巴西今年玉米大豆的丰产预期较浓,“远水救不了近渴”,美玉米短期难以走出底部震荡区间。

从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和CBOT年度期货均价对比来看,二者相关性并不高,但近五年由于美国玉米种植利润明显好于大豆,致使大豆的面积增速为-0.95%,而玉米的面积增速为0.92%,尤其是疫情三年更为明显。预计明年在南美丰产预期之下,美国大豆面积增幅或有限,市场对玉米面积能否增加也保持怀疑态度。

三、国内:供大于需短期难以逆转

(一)中储粮增储对价格支撑有限

1月11日中午,中储粮发布通知: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将于近日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具体收购库点等相关信息及时通过所在地媒体向社会公布。

随后,1月16日,东三省和内蒙古纷纷发布了收储的库点和价格,具体如下:

中央储备粮扶余直属库发布收购公告,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0.5万吨,于2024年1月17日起开秤收购。2023年产国产玉米,国标三等以上,收购价格:一等2260元/吨,二等2240元/吨,三等2220元/吨。

中央储备粮吉林直属库有限公司发布收购公告,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3.2万吨,于2024年1月16日起开秤收购。2023年产国产玉米,国标三等以上,收购价格:一等2270元/吨,二等2250元/吨,三等2230元/吨。

中央储备粮吉林直属库有限公司孤店子分公司发布收购公告,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7.2万吨,于2024年1月16日起开秤收购。2023年产国产玉米,国标三等以上,收购价格:一等2260元/吨,二等2240元/吨,三等2220元/吨。

中央储备粮黑龙江直属库有限公司发布收购公告,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1.9万吨,于2024年1月16日起开秤收购。2023年产国产玉米,国标三等及以上标准品到库价格:2240元/吨。

中央储备粮龙嘉直属库有限公司发布收购公告,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1.3万吨。2023年产国产玉米,国标三等以上,收购价格:一等2280元/吨,二等2260元/吨,三等2240元/吨。

各地粮库的收购价格公布,量和价均不如预期,等于是再度给市场泼了一盆凉水。究其原因,首先中储粮公布的价格基本上是随行就市,且每个库点的收购并不如预期的多,对于玉米市场的卖粮压力缓解能力有限;其次中储粮收储的目的不是为了给玉米价格抬轿子,因玉米价格上涨下游养殖企业会更加举步维艰,而是为了缓解部分市场供给压力,从而保障农户的利益。据悉,中储粮各库点收购,对于新粮的水分和霉变率等指标都卡的较为严格,而由于今年玉米市场低迷,大的贸易企业收购标准也较为严格,因此许多农户和贸易商陷入卖粮的“两难境地”。

(二)年后国内玉米产区卖压依旧

对于东北贸易环节而言,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收购玉米后亏损的行情,第一年是抢粮后亏损,第二年是囤粮后亏损,第三年是逢低采购后亏损,贸易环节谨慎心态逐年递增,因而2023年四季度以来东北贸易环节收购意愿低迷。进口谷物大量到货配合比价优势,大量挤占东北玉米饲用市场,而下游饲料养殖行业长时间亏损,更青睐低价饲料原料。

据粮油商务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玉米售粮进度在46%左右,低于三年平均的50%;华北地区的售粮进度为49%左右,持平于三年平均的49%。下游方面,目前已经进入农历腊月,东南沿海下游中大型企业年前备货基本结束,后续可能仅有少量补单以及中小型企业小额采购需求,对玉米价格的支撑力度进一步下降。

截至1月19日当周,国内北港玉米库存环比下滑5.71%至175万吨,同比下滑22.17%;南方港口库存环比反弹53.85%至12万吨,同比下滑53.85%。目前北港库存和南港库存为近十年来的新低,说明下游加工企业均看空后市,节前备货的意愿依然不强。

其实今年从消费端来看,无论从北港的下海数据,还是从东北地区的外流数据,都可以看出去年新季玉米收获上市至今,玉米南下外流量是比去年增加的。而山东地区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也持续维持高位,而玉米价格不断下跌,但其实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没有了超期稻谷、没有了低价小麦,玉米回归刚需主导地位,中长期来看价格是必要要反弹的。但目前市场氛围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今年3月份地趴粮的集中销售,依然是压制价格反弹的主要因素,短期来看企业不大面积建库存,价格难有大幅反弹空间。

四、谷物进口情况一览

从海关数据来看,2023年1~12月我国玉米进口总量为2665.86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061.46万吨增加29.32%。其中,我国自巴西进口879.45万吨,开辟了新的进口来源,占总进口量的48%,几乎半边天;自美国进口649.67万吨,同比-55%,占总进口量的27%;自乌克兰进口539.23万吨,同比+8.32%,占了进口总量的21%。我国玉米进口量今年大增,对于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而言是雪上加霜。

替代谷物方面,我国1~12月小麦总进口量为1210吨,同比增21.49%;大麦累计进口总量为1132万吨,较上年同期的528万吨增加了96.93%;进口高粱总量为521.64万吨,较上年同期累计进口总量的991.81万吨减少47.95%。从我国三大谷物进口量可以看出,国际小麦和大麦均因成本下滑因此进口大增,而并非是对外依存度升高。高粱因国内白酒消费低迷因此进口减少(高粱消费结构以酿造和饲用为主,酿造比重为80%,饲用比重为5%)。

五、深加工企业备货意愿不足

副产品拖累下,目前深加工企业淀粉仅能维持微利,厂家挺价心态明显。相较于前一年中旬的大幅亏损,深加工厂家更意愿保开机,生产积极性不会有明显下降,可能限产而非停产。淀粉供应宽松及需求平淡的局面短期不会有较大转变。据了解,深加工厂家除恒仁固定腊月二十五停机外,兴贸系及周边厂家基本维持正产,仅部分厂家有限产计划,下游维持刚性订单,提前锁定积极性不强。年前深加工厂家继续执行订单合同为主,预计短期淀粉行情维持偏稳走势。

六、总结及后市策略建议

从玉米走势可看出:首先,政策端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玉米托市但不托价。无论从增储还是中粮上调报价,其实着眼点都不是在价格上,而是促进玉米的购销,加快玉米的流通。市场上玉米憋着都不收或者憋着都不卖均非常态,很容易造成一边倾的情形,很容易形成大起大落。所以增储收粮也好,中粮等大企业开收也好,为的都是推动玉米购销。但是价格来看,涨跌基本都是随行就市。其次,“国家队”价格市场的风向标作用在弱化。一直以来,市场把“国家队”的价格看作是市场的风向标,但今年的玉米市场已经没有所谓的风向标了,因为各地差异比较大,而出现的很大概率就在粮源的质量上,除了产量以外,今年玉米的质量是一个关键因素,东北新季玉米质量偏好但华北较为一般,导致了不同地区玉米品质不同,进而出现了不同的报价。所以粮质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总的来说,玉米市场短期预计难以突破底部震荡区间。建议贸易商及加工企业适当建库,玉米基本面当下虽弱,但不代表后市没有上行机会,一旦南美天气炒作拉开序幕,或国内再出台利好政策,玉米成本抬升,企业就错过了最好的建库时机;对于农户而言,要按照节奏适当出手,切忌赌后市。对于想要进场抄底或被套的投资者,建议谨慎单边操作,或可关注5-9合约做缩的套利机会。

来源:徽商期货  仅供分享

主粮价格大幅度波动 市场主体普遍谨慎

春节过后,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弱势格局明显改善,虽然稻谷价格依旧不温不火,但小麦和玉米价格均不同程度走高。

不过,粮食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情绪依旧谨慎。面对原粮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相关企业也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规避和对冲市场风险。

上下游集体承压

国内小麦、玉米和稻谷三大主粮价格在去年三、四季度先后开启跌势。

以小麦为例,去年下半年,经过9、10月份的震荡行情之后,11月份开始小麦价格开始下跌,跌势一直延续到今年1月,个别地区的企业收购价格在春节前夕一度跌破2800元/吨。

国内玉米、水稻也同样面临跌价压力。调查显示,春节前夕,安徽毫州玉米地头粮的收购价格自秋季刚上市时的1.27-1.28元/斤跌至1.05-1.08元/斤。黑龙江省优质稻米出地价,也自去年11月份的每斤2.55元左右回落到每斤2.2元;普通稻米的出地价,由每斤1.85元左右回落到每斤1.60-1.65元。

粮价下跌不仅给种粮农户带来损失,也给中下游加工企业带来压力。

在种植环节看,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玉米价格低、投入成本高,种植玉米利润减少,黑龙江有玉米种植户表示将在2024年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种植。

在购销环节,农户惜售情绪较高。河南省遂平县花庄镇俊华粮食收购站的宋俊华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农民手里的粮食基本上都卖光了,但今年周边农民手里的囤粮还有50%左右。

而在下游加工环节,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去年大多数时间,粮食加工企业都处于理论亏损状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盛军米业是国家级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总经理王金红说:“现在水稻价格波动太大,企业只能每天优先收购8万亩富硒基地的粳稻,边收边加工,以满足订单用户的需求。哪个企业现在也不敢敞开收购市场上的粮食,一旦水稻价格回落一、两毛钱,企业就受不了。”

在业内看来,国内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麦进口增加,同时养殖行业不景气造成玉米价格下跌并进而拖累小麦价格走低是主要原因。

春节后企稳回升

春节过后,在多个因素影响下,国内粮价跌势明显改善。尽管稻谷价格依旧偏弱,但国内玉米、小麦价格却不同程度企稳走高。

汇总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全国小麦平均价上涨60元/吨,主流价位已重返1.4元上方的位置,并带动了下游面粉价格上行。

玉米走势也明显好转,东北地区个别深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不断涨价的情况。2月21日,国内玉米现货报价显示,12家深 加工企业报价上涨,1家深加工企业报价下跌,78家深加工企业报价企稳。东北地区,京粮龙江和龙凤玉米报价均上涨1分,前者为1.045元/斤,后者为1.05元/斤。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小麦、玉米价格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有关专家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目前支撑小麦市场的利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受本轮雨雪天气影响,物流运输难度较大,小麦流通不畅,运费上涨,支撑了原粮较高的走高;二、小麦有效供应不足,贸易商受囤货成本较高,惜售挺价心态较强;三、面粉走货节奏加快,下游贸易商节前备货谨慎,节后库存较低,补货需求增加,制粉企业订单增多,面粉价格上涨,支撑了企业提价补库原粮的积极性;其四、制粉企业原粮库存较低,节前受面粉需求较差,企业补库原粮心态不高,主流制粉企业停收周期偏早2-5天,节后企业恢复开工,面粉走货节奏改善,小麦刚需增多。

同样,玉米现货价格也受到阶段性粮源供应紧张及天气影响而上涨。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玉米报价或将延续上涨的走势。

不过,记者在调研中也了解到,面对小麦需求淡季到来、中储粮加大小麦轮出数量、美国玉米出口检验增长等国内外一系列因素,业内人士认为,三大主粮未来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主体普遍持谨慎态度。

在这一心态影响下,即便面对春节后粮价的反弹,市场主体的实际购销行动也表现的较为谨慎。例如,小麦和玉米的补库需求表现的较为克制,市场集中补货需求不佳,用粮主体多以滚动补库为主。

企业积极应对挑战

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重要环节。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上接种植、下接市场的重资产经营主体,原粮价格大幅波动(如年前的大幅下跌),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健经营。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应对粮价波动风险,粮食加工企业也在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在保持购销和生产活动稳定进行的同时,规避和对冲跌价风险。

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2023年全年都在坚持生产。据公司财务经理郭世婷等人介绍,目前公司有四个车间八条生产线,小麦仓储能力12万吨,日处理小麦3600吨,成品库仓储能力1.5万吨,粉仓仓储能力2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年纳税1300余万元,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粉加工公司之一。“我们有稳定的客户,不会因一时之利弊,放弃我们培育多年的市场。”

目前,五得利新乡公司根据类型、特性、使用方向等不同,生产的产品有五得利等级粉、五得利等级专用粉、五得利强筋高端粉、商超系列小麦粉、挂面等,其中仅面粉就有雪花粉、馒头专用粉、油条专用粉、蛋糕专用粉等140多个品种。该公司通过高端专用粉来弥补小麦价格下跌造成的普通面粉、次粉的亏损,从而让自己在逆境中稳定市场。

安徽荃银高科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晓东说,公司托管了近20家粮食加工企业,去年开始控制原粮库存,通过成本控制,公司未出现亏损。

黑龙江鸿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酒精行业的龙头企业,2017年落户齐齐哈尔讷河市拉哈镇,当年建厂、当年投产。企业生产的优级食用酒精、普级食用酒精、燃料无水乙醇、优级无水乙醇、药用乙醇等酒精品类齐全的生产企业。鸿展生物年加工玉米达到200万吨,年产值50多亿元。

面对玉米价格的不稳定,即使在春节前夕玉米价格跌至谷底时,鸿展生物采购部也一直坚持在方圆几百公里内派专人专车收购含水量在30%左右的玉米,每天收购量在1万吨左右,价格为0.83元/斤。玉米的化学转化利用,使企业在此次价格下跌中寻找到更多的有利机会。

面对不明朗的主粮价格前景,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呼吁,从消费端入手,多策并举,托举粮食市场,提振市场预期,引导市场行情,稳定主粮价格,保证农户和涉农企业的积极性。

来源:新华财经  仅供分享

大豆利好政策渐显 耕种面积或将持稳

春节过后,国产大豆市场一改节前静悄悄的局面,政策层面的消息频出,给国内大豆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刺激。春耕前,各方消息都会对2024年大豆最终的种植面积起到一定作用,吉林省大豆补贴最高高于玉米400元左右。那么让笔者就近期大家所关注的市场情况,为大家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吉林地区补贴政策浮出水面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月21日消息: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扩种大豆的部署要求,2024年吉林省将统筹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项目等资金政策,加大大豆生产支持力度。原则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80元左右,中部地区高400元左右。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并发布。

吉林地区补贴政策率先公布,算是给低迷的大豆市场带来一个好消息。后期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的补贴政策也将陆续公布,鉴于其价格范围,虽然今年大豆行情较低迷,但由于国家给出的补贴仍然保持高位,所以农户大概率还是会选择种大豆。今年国家层面鼓励多措并施稳大豆。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粮豆轮作等政策,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户对于今年的大豆还是能够有一定的信心支撑的。

春节小长假结束,各地大豆贸易商都已经逐步恢复购销,但下游还处在节日氛围当中,叠加行情无起色,南方降雪天气,物流受阻,整体国内大豆市场还处在半停摆状态,观望气氛较浓。2月18日,九三集团在黑龙江省内启动国产大豆收购,但价格不及预期,仅对市场价格起到托底作用,加之进口大豆价格继续下跌拖累,节后大豆价格持续偏弱,提振效果有限。鉴于前期东北产区高蛋白绥农系列大豆购销情况相对稳定,价格比较坚挺,估计今年农场和农户或多会选择高蛋白大豆品种种植。一号文件中还提出了多油并举扩油料,所以油粮品种应该也会是大家主要的选择方向。

九三集团收粮缓解市场压力

2月18日起,黑龙江省北安农垦九三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随行就市开秤收购2023年新季国产油(饲)用大豆。蛋白含量(干基)>39.5%,价格4750元/吨:38.5%<蛋白含量(干基)≤39.5%,价格4650元/吨;37%<蛋白含量(干基)≤38.5%,价格4600元/吨;蛋白含量(干基)≤37.0%,拒绝收购。2月22日齐齐哈尔依安县鹏屿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也开始收购2023年新季国产油(饲)用大豆,收购标准和九三集团基本一样,虽然收购价格并不理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低蛋白大豆的购销压力,并且也算是给市场一个参考价格的标准,应该说大豆价格最低价格也差不多就在这个范围内了。

       综上所述,节后虽然大豆市场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对于当前大豆市场整体的提振作用有限,后期还需等待更多的关于大豆利好政策的释放来稳定今年的种植面积。元宵节过后,供大于求的局面仍较明显,下游更多的还是以少补、勤补为主,减少囤粮压力。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大豆存储难度逐渐增加,农户惜售的情绪或有所减缓。目前产区粮源主要还集中在农户手中,建议持粮主体把握机会积极售粮,以免价格下跌,损失利润。

来源:粮信网  作者:水丹  仅供分享

CBOT大豆周报:大豆连续第10周下跌

截至2024年2月23日当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连续第10周下跌,基准期约较一周前下跌近3%,触及三年多来新低,反映出南美大豆收获上市,阿根廷廷降雨改善;出口市场竞争激烈,美豆出口销售创下年度新低。
  目前巴西大豆收获正在进入高峰期。尽管巴西天气不利影响到大豆产量预期,但是巴西大豆出口报价依然低廉,而且南美总体产量预计远高于去年水平,意味着全球大豆供应充足。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称,近期降雨将继续改善阿根廷大豆作物状况,未来几天还将有更多降雨。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本周将阿根廷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期调低到4950万吨,低于1月份预测的5200万吨,但是远高于上年。
  媒体称本周至少有三艘货轮正在巴西港口装载大约10万吨大豆,准备运往美国,因为美国东海岸厂家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成本要低于从国内采购大豆的成本。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至2月15日当周,美豆出口净销量降至5.6万吨,创下年度新低。本年度迄今美豆销售总量为3886万吨,同比降低19.7%。美国农业部年度出口目标为4681万吨,同比减少13.7%。
  周五5月大豆跌至1138.25美分,为2020年11月13日以来基准合约最低值。
  截至周五,11月大豆/12月玉米期约之比为2.51%,一周前为2.50%,2023年底为2.75,这一比价关系对种植大豆有利。
  从基金动向来看,截至2月20日,投机基金连续第14周在大豆期市上净抛售,净空单达136,677手,比一周前增加2,177手,创下2019年5月21日以来最高点。下面是过去一周期货市场述评:
  2月19日,因公共节日,美国市场周一休市。
  2月20日,大豆期货上涨,因逢低买盘,不过大盘继续在多年低点处徘徊。
  2月21日,大豆期货下跌,因巴西大豆收获上市,阿根廷天气改善。
  2月22日,大豆期货下跌,原因是南美天气改善,美豆出口需求依然疲软。
  2月23日,大豆期货下跌,因为供应充足,美豆销量降至去年5月以来最低。
  2月23日收盘时,3月期约比一周前下跌39.25美分,报收1133美分/蒲;5月期约比一周前下跌34.5美分,报收1141.75美分/蒲;11月期约比一周前下跌18.25美分,报收1130.25美分/蒲。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朝阳)仅供分享

需求淡季要来了 国内油脂市场压力倍增

上周三大油脂期货盘面小幅上涨,周初豆油因受北方寒潮影响,部分灌装厂停机,市场节前所备货不及预期,节后集中回补现货,且部分油厂暂未开机,现货有限,导致短暂基差上涨。后因国外原料端供应宽松预期仍在,给予国内价格压力,国内现货货权较为集中,加之节后一波采货已基本完成,因此随油厂逐步开机,提货偏紧预期将逐步改善,豆油带领油脂重现弱势。

后市看,豆油方面,巴西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巴西全国大豆收获38.03%,市场机构对巴西今年产量有分歧,本月美农报告对巴西产量下调幅度不大,而巴西本地机构近期对巴西产量下调幅度较大;由于最近的降雨,阿根廷大豆作物状况继续改善,未来几天将会有更多降雨,有助于遏制1月下旬热浪给作物造成的单产损失,布交所预计阿根廷本年度大豆产量约为5250万吨。目前巴西大豆性价比更高,巴西目前有向美国出口散装大豆,而且由于国内油厂进口巴西大豆有榨利,购买美国大豆的意愿降低,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巴西2月份大豆出口量估计为730万吨。美国农业部上周四的展望论坛预测的库存数据同样利空;由于市场缺乏利好,加上需求的担忧,CBOT大豆期货周五继续下跌,价格继续创近期新低。

国内豆油节后有一波补货现象。油厂普遍2月现货卖压不大,甚至部分地区现货提货有偏紧现象,油厂近期倾向销售3-5豆油套餐,并且因4-5月以后进入油脂淡季,卖压在远月逐渐显现。据钢联数据,预计2月份大豆约442万吨,3月550万吨,4月880万吨。从原料端供应上可以看出,后期大豆到港星逐渐增加,开机率也将逐步恢复,目前虽然其他油脂有一定利好,但力度相对不足,预计基差还有走弱可能,行情继续偏弱运行。

棕榈油方面,2月18日,马来西亚将2024年3月的参考价从2月的3571.39林吉特/吨上调至3793.94林吉特/吨,反应了产地对后期价格稍显乐观。船运机构显示2月1-20日出口下滑,下降幅度各家机构有分歧,但数据显示印尼1月棕榈油出口环比增长2.1%,因此马棕近期走势强势。国内棕榈油继续去库,据钢联数据,目前商业库存69.265万吨,当前库存仍低于近三年国内商业库存平均水平,而且由于前期进口利润不佳,国内买船不多,钢联预计2、3月份到港量均在20万吨左右,因此后期国内棕榈油有望继续去库,近期现货基差报价一路上行。但是目前棕榈油主力合约对豆油主力合约溢价,现货价差也在不断收窄,豆油性价比在逐渐凸显,春节后,国内需求进入淡季,在目前供应充裕的情况下,植物油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不过今年伊斯兰斋月较早,3.11开始,维持一个月,预计马来2-3月库存去库概率较大,也限制了下跌空间,棕榈油大概率仍将震荡偏强运行。

菜籽油方面,受制于加拿大供应宽松和欧洲菜籽弱势,周五收盘ICE加拿大油菜籽期货收盘报价577加元/吨,继续低位震荡,同时由于商业投机基金在加籽上庞大的空头头寸,加籽短期较难大幅反弹。由于进口成本较低,国内菜油节后榨利恢复,近期买船较多,未来供应宽松,菜籽供应充足,钢联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2月16日,沿海地区主要油厂菜籽库存为44.4万吨。

近日国内湖北菜籽主产区遭遇冻害,目前的低温仍未结束,这将会导致菜籽生产期拖延15-25天。湖北当地人士认为,遭遇冻雨的地区单产会大幅下降,预估在20%附近,菜籽含油会下降3%。受冻雨影响,近期国内菜油稍显强势,不过传统的油脂需求淡季很快到来,工厂陆续开机,沿海商库存有望增加,对行情有一定拖累。周五中储粮油脂分公司菜油双向拍卖,成交率仅仅9%,显示了需求的低迷。预计菜籽减产被消化之后,菜油重回弱势震荡格局。

来源:华泰期货(责任编辑:阡陌)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农业农村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三农”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统筹推进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意见》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2024年“三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确保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着力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坚决守住“三农”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实施意见》提出,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四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五是全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六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稳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八是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守正创新,把住“三农”工作底线红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强化统筹协调,落细落实工作措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增强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福建出台九条措施稳定粮油生产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稳定我省粮油生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油生产年度目标任务,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出台2024年稳定粮油生产九条措施。

   2024年省级“粮九条”聚焦压紧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支持规模种粮、挖掘粮油扩种潜力、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培育粮油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粮油作物种业创新、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减损等方面。

   加大规模种粮扶持方面,今年我省将对粮食生产任务完成好、贡献大的3个县(市、区)各奖励1000万元;对规模种植早稻并连作晚稻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按早稻实际面积每亩最高奖补200元;对标准钢架温室大棚轮作种植单季稻6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最高奖补100元。

    为充分挖掘粮油扩种潜力,今年我省将继续重点支持再生稻生产、山垄田复垦复耕,继续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同时鼓励发展稻茶、烟稻、稻油等粮经间作套种轮作模式。

    今年,我省将实施粮油作物提单产促增长行动,组织实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建设300个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重点推广“工厂化育秧、叠盘暗化出苗、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对粮油生产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等给予分环节或全环节补助,单季每亩最高补助130元。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的重要一环。今年,全省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0万亩以上,建设5万亩“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示范基地。据悉,今年我省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财政投入将在2400元以上。

    今年,我省还着力推进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全省将支持新建或改造提升150个以上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力争水稻产地烘干能力达到75%以上。此外,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和建宁、泰宁、尤溪、宁化等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确保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第四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开展绿色水稻、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联合育种攻关,力争育成粮食作物优新品种20个以上。

    据悉,去年,我省粮食生产遭遇了台风、强降雨等考验,依然实现了丰收。今年,全省粮食生产任务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07万吨以上。

来源: 福建日报  仅供分享

国务院国资委:提高对能源、粮食等战略物资安全的物资保障能力

    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27日消息,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并结合分管工作作了发言。

   会议强调,要找准企业发力方向,科学安排设备更新计划,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推进上下游产供销协调运转,在细分市场开拓、新兴需求响应、供给能力改善等方面提速提质,加快释放潜能,全力增收增效;要健全骨干网络、打通毛细血管,加快构建高标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对能源、粮食等战略物资安全的物资保障能力;要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枢纽联接作用,助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提升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效率;要推动中央企业加强供应链协同合作、信息共享,降低工业物流综合成本,带动上下游企业降本增效。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副秘书长,驻委纪检监察组,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新华财经  仅供分享

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③

    葡萄从开花到成熟需要2—3个月,扔掉一盘葡萄只需1秒;蔬菜种植前的育苗需要1个月左右,倒掉剩菜只需1秒;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2个月以上,扔掉一筐玉米棒只需1秒……在一则公益广告中,各类食物生产所需时间与浪费扔掉食物只需1秒形成强烈反差,启迪公众爱粮节粮、反对食物浪费。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每个人都应在内心深处厚植勤俭节约意识,做俭朴生活的行动者。

    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有助于从观念和习惯的源头上减少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粮食消费环节,浪费易发多发。特别是在餐馆、食堂的消费和居民家庭消费中,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现象。比如,宴请大操大办,讲排场、好面子、比阔气,剩菜剩饭不好意思打包带走;又如,为“凑满减”“拼团”,一次性购买超出实际需求的外卖食品,吃不完就直接丢掉;再如,为图网络流量,故意胡吃海喝、暴饮暴食。消费什么、消费多少诚然是个人选择,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浪费粮食、糟蹋食物,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格格不入。由此而言,更加重视正确消费观念引导和不当消费行为纠偏,才能有效减少消费端粮食浪费。

    从经济学上看,消费是最终需求,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浪费粮食对可持续的生产供给形成干扰,进而加大水、农药、化肥等的消耗。引导消费者理性、适量消费,涵养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消费观、饮食观,有利于减轻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推动粮食节约集约利用,从而让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更坚实的保障。比如,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过度加工既损失营养物质又明显降低出品率,由此导致了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而提倡多食粗粮的健康饮食观念,反过来也可以使加工环节减少粮食损耗。

    一次浪费看似微小,铢积寸累就是触目惊心的数量。一个习惯得不到纠正,经年累月就会成为顽瘴痼疾。反对粮食浪费,正因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更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法治逐步健全,治理逐步完善,各项要求、举措逐步显效发力,下一步亟待在乡风民俗、行为习惯、消费观念层面持续用劲。要强化价值观建设和消费观养成,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尽可能减少盲目消费、冲动消费、超额消费等不当消费行为。

    中华文明,向来注重不为物使、俭约自守。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色餐饮丰富多彩,而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古往今来不变、东西南北一致的追求。拒绝奢侈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我们的社会必能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进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民论坛)

——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②

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合力(人民论坛)

——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①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达  编辑:李偲 仅供分享

“千里眼”+“透视眼” 我国首次实现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中国网财经2月27日讯(记者 李春晖)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7日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首次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达到了从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

新闻通气会现场(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

    “粮食监管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在通气会上表示。

    据介绍,我国自2022年以来大力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平台、统一信息系统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基础上,经过2年的共同努力,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信息化覆盖率从40%左右上升到100%,已全面覆盖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

   “现在,所有政策性粮食的购销和储备管理都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这些业务数据和所有仓房的视频监控都实时上传。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监管平台上,能够远程对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销售出库等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管。”钱毅称。

    打破信息“孤岛”,三级架构全面打通

    据悉,该监管体系解决了以往粮食监管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构建了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平台和央企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实时对接、逐级负责的信息化监管三级系统框架。

    三级架构中,各粮食储备仓库着力建设完善粮库信息系统,强化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中储粮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层面政策性粮食业务数据实时汇聚,并与国家平台自动对接;国家平台加强全国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建设成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信息化的“数字大脑”。

   “三级架构已经全面打通,畅通了数据归集渠道,打通了数据共享通道,形成了一体化的数字底座支撑体系。”钱毅表示。

“千里眼”和“透视眼”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一方面,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数据源头采集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优化大数据监管模型为关键。”钱毅介绍。

   国家、省级、央企平台根据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监管模型,建立并不断迭代完善涉粮违规违法行为大数据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机协同监管,一旦出现相关情况,由信息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理。例如,通过对粮食出入库记录、库存粮食温度、仓内视频监控等海量数据的分析,结合拍卖交易、交通运输等信息,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应轮未轮等行为的线索,及时安排执法人员跟进处置,信息化监管功能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监管效能逐步显现。

   “可以说,这个系统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钱毅称。

    他表示,2024年是巩固拓展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建立健全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的关键一年,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将从集中建设向常态化应用转段。“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巩固拓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效,会同有关部门、央企和地方,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和运维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和加强监督检查的手段。”

来源:中国网财经  仅供分享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访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建设农业强国有哪些优势?今年“三农”重点工作有哪些?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日前回答了记者提问。

“三农”底线守得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有新提升

记者: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去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哪些新进展?

唐仁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亿万农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三农”底线守得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有新提升,农业农村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去年天气极端异常,自然灾害多发重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和“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一手抓农业防灾减灾,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一手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有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综合性解决方案,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大面积推广密植等关键技术,带动全国粮食亩均增产2.9公斤,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再夺粮食丰收。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大豆面积产量继续提升,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8年稳定在97.4%以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初显。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我们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2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中西部省份,都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发现排查风险,针对性开展帮扶。截至去年底,认定的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超过六成已经消除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更大力度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将60%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要求使用相关政策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建立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帮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增收,去年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396.9万人,超出年度目标377.7万人。加快脱贫地区整体发展,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中央单位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全覆盖帮扶,民营企业、全国性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脱贫地区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到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去年又新建和改造提升了8611万亩。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种质资源53万多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25%,去年还实现首次出口。大型大马力、丘陵小型适用机具这“一大一小”和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取得阶段性进展,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21亿亩次,一些领域实现了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的跃升,加速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将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9.7亿亩次,带动了9100多万户小农户。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各地区各部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23年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6万公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提升,村级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730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实际增长7.6%,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收入比降到2.39∶1。通过村规民约制定修订等措施,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鼓励为村民婚丧嫁娶提供便利化服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逐步形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基础有条件,如期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信心有底气

记者: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有哪些优势?

唐仁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做不了各方面都很强的“全能冠军”;搞某一方面突出的“单项冠军”,又满足不了强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力求拿下比较综合、比较均衡的“团体冠军”。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信心底气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党的十九大、二十大都对“三农”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三农”工作作出系统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调研,格外关心农业农村、格外关心乡村振兴,这些都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最有利的条件。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有效保护了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基本权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所有的产粮大县全覆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随着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保障条件将越来越好。

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菜篮子”生产能力不断加强,设施蔬菜规模扩大到3000万亩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1.5%,设施渔业水平不断提升,世界上每2条养殖鱼就有1条属于中国。未来,随着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不断突破,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赋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还将迎来更大突破,迸发更大活力。

有超大群体消费拉动的市场空间。我国人口众多,拥有超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进一步凸显,除了食品供给,还包括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在提供田园风光、留住乡韵乡愁、传承农耕文明等方面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新蓝海”。我国农村到2035年实现“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将不断激发乡村投资和乡村消费新需求。从宏观上看,扩大国内需求、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农”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对基础产业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

记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今年“三农”工作有哪些重点任务?

唐仁健:关于今年的“三农”工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系统部署。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中央明确的“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逐项落实到位,着力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以“三农”之稳来夯实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之基。

“两确保”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今年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确保全国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进一步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开展集中排查帮扶,努力做到风险动态清零。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推动各类资源集中到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来。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抓好就业帮扶和区域协作,更多推行订单式培养、以工代训等方式,确保年度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继续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统筹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三提升”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要全链条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高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同时健全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要务实推进乡村建设。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谋划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好事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

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增加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数字化治理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两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要系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瓶颈制约,梳理农业科技重大问题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高校、企业等主体功能定位,探索建立面向产业实际征集需求、面向用户反馈评价等机制,加强重大成果运用转化,突出应用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产业联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构建更加稳健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静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2.29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5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6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88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5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400

东北米

一级

480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8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00

玉米

中等

2700

大豆

中等

6200

豆粕

一级

3480

  籼糯米

一级

6400

麦皮

中粗

235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1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500

 

                        6

              2024229日

                  总91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