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1969
· 福州粮情
十一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3.11.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本月上旬 平均价 | 本月中旬 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 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 中等 | 2650 | 265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 中等 | 3880 | 3880 | 持平 |
晚籼米 (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 (安徽) | 一级 | 4520 | 4520 | 持平 |
浦城 晚籼米 | 一级 | 4400 | 44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800 | 480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80 | 318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00 | 320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2940 | 2890 | -1.70% |
大豆 | 中等 | 6400 | 64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4330 | 4300 | -0.69%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6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400 | 2300 | -4.17%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500 | 9000 | +5.88%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900 | 9400 | +5.32%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本周小麦价格整体略有上涨,截至11月10日,主产区制粉企业小麦主流收购价格为1.5-1.54元/斤,较上周基本持平,均价则有小幅上涨,不过目前小麦需求实际并没有什么明显转好的迹象。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粮源供给宽松,玉米价格持续回落,芽麦的饲用性价比降低,小麦的主要走货渠道也基本回归制粉企业,而节后至今粉企对小麦需求偏弱,因此目前小麦行情也就一直不温不火,那么后续小麦还能保住涨价势头吗?贸易商究竟该继续挺价还是趁现在价格企稳陆续清库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作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开机偏低 压价收购
近期不少制粉企业反映小麦库存较为充足,部分企业也已停收小麦,选择优先消化库存,而压价收购小麦的粉企业不在少数,毕竟目前多数制粉企业面粉走货都并不理想,整体开机率都处于相对低位,而小麦价格虽较前期高点确有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企业多认为目前面粉成本较高,且副产品价格也持续低位运行,面粉调价空间实在有限,生产利润微薄,目前积极收购小麦的企业不多。此外,各级拍卖小麦轮出仍在进行,且成交率也有走低的迹象,可以说目前市场并不缺粮,因此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小麦价格短期内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
轮入尾声 优质优价
现阶段小麦补库仍未结束,而采购价格也相对坚挺,如11月 9日太原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竞价采购23年产小麦4.32万吨,起拍价3300元/吨,成交均价3212.5元/吨,全部成交。通过近期竞价采购可以看出今年能够达到入库指标的小麦相对较少,贸易商挺价心理也较为明确,毕竟今年有数量较为庞大的此等小麦,质优小麦后市行情的确值得看好,预计价格也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清库变现 转战玉米
虽然各持粮主体对小麦后市仍以看好为主,但近期选择变现走货的贸易商也不在少数,主要还是前期的库存小麦现在有较为可观的利润,而玉米价格在持续回落后最近调价幅度收窄,不少贸易商认为玉米价格已接近阶段性底部价格,因此计划腾仓清库,转战玉米,不过目前农户对玉米惜售心理较强,很多贸易商都反映玉米收购无量,贸易商大多又并不愿意降价走货,短期内供需拉锯,僵持不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延续震荡运行态势,目前不少贸易商都认为小麦价格已较前期高点有了较为明显的回落,不认可现在的价格,而制粉企业对小麦需求偏弱,小麦价格短期内大涨或大跌可能都很难发生,近期陆续有进口小麦的消息冲击市场,但笔者认为对目前的小麦市场影响很小,建议贸易商不要受外围市场影响,若想腾仓变现,可以趁现在价格相对稳定,有序走货,而后续来看制粉企业行情有向好发展的可能,库存的质优小麦继续挺价风险也不会很大。
来源:粮信网 作者:董力 仅供分享
近期雨雪天气收尾,但雨雪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东北玉米购销得到了一定恢复,同时厂家开始提价促量,基层玉米价格较前期普遍上涨40-60元/吨左右,且潮粮涨幅大于干粮,烘干塔利润开始压缩。华北也受东北降雪影响到量明显下降,不过各地上量不均,价格震荡调整为主,但重心较前期低点略有上移。那么玉米涨势会持续吗?笔者认为短期玉米或仍维持偏强运行,但中长期有回调预期,密切关注上量以及余粮情况等。
地趴粮购销未完全开启,贸易商左右摇摆。进入11月直收粮进入尾声,基层余粮主要以地趴粮为主,其次是栈子粮。烘干塔手中存有的直收粮库存也不急于出售。受降雪影响,地趴粮可售粮时间拉长,并且地趴粮也多是月底或12月后出售的多,近期农户挺价意愿趋强,地趴粮购销暂不活跃,上量一般。因10月玉米价格跨度较大,贸易商库存成本不一,直收粮成本多数控制可在2300元/吨内,当前走货顺价,少数粮源成本在2200元/吨内,利润更加可观。因近几年贸易商做长期库存并未获得大的利润,当前顺价下,部分也有出库存锁定利润的意愿。
厂家静待上量,市场信心不足。雨雪天气结束后,基层购销受心态、车流等影响,厂家上量一般,近期到量不足以满足日耗,处于半消化库存半消耗日上量为主。而前期农场粮玉米在各地流通较多,东北厂家库存至少在20天以上,短期影响不大。饲企方面,生猪养殖延续亏损,猪价仍然低迷,前期受猪瘟影响,市场反映养殖户空栏增加。华北以及南方进口玉米以及糙米等头寸较多,厂家对国内玉米采购意愿较低,表示即便开始备货也不需要太多的量,因此需求受到一定抑制。
雨雪再次来袭,地趴粮质量备受关注。据气象显示,16日至17日,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本轮降雪较上轮不同的是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雨夹雪的可能。若仅降雪对玉米影响或尚可,但降雨对地趴粮的影响或呈几何增长,发霉发热的概率增加,进而影响售粮进度。
综上所述,近期主要看农户售粮情况,毕竟中上游库存都不多,多数粮源都在农户手中,虽粮源充沛,但无量只能提价换量,同时若售粮进度偏慢,粮源压力也将后移至12-1月,毕竟节前有变现需求,出售积极性相对较高,因此中长期玉米依旧有上量压力,此外,粮库并不活跃关注后续能否有更多粮库开库收购。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抢收水稻(11月17日摄)。
连日来,在福建省石狮市湿地公园粮食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金黄的晚稻成块连片。趁着晴好天气,水稻种植户们忙着收割水稻。
眼下,福建各地晚稻收割即将结束,农民们即将开启新一轮农田翻耕与施肥。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水稻(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连日来,在福建省石狮市湿地公园粮食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金黄的晚稻成块连片。趁着晴好天气,水稻种植户们忙着收割水稻。
眼下,福建各地晚稻收割即将结束,农民们即将开启新一轮农田翻耕与施肥。
农机手准备操作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水稻(11月17日摄)。
连日来,在福建省石狮市湿地公园粮食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金黄的晚稻成块连片。趁着晴好天气,水稻种植户们忙着收割水稻。
眼下,福建各地晚稻收割即将结束,农民们即将开启新一轮农田翻耕与施肥。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水稻(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连日来,在福建省石狮市湿地公园粮食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金黄的晚稻成块连片。趁着晴好天气,水稻种植户们忙着收割水稻。
眼下,福建各地晚稻收割即将结束,农民们即将开启新一轮农田翻耕与施肥。
来源:新华网 记者 魏培全 摄 仅供分享
当前国内新季稻谷收割工作渐入尾声,上市购销已有一月有余。今年粮食作物中,比起大豆、玉米、小麦品种来讲,水稻整体的收益以及价格方面仍是相对较好的。当下,北方受雨雪影响购销缓慢。同时大米走货不畅,也抑制了稻价进一步上行空间。笔者认为当前正是售粮好时期,不妨及时锁定利润,规避风险。以下是笔者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作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粳稻托市启动或推迟
当下已至11月中下旬,作为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0月27日公布了第一批收储库点后,截至目前尚未有启动收购的消息。新季水稻上市后,普通圆粒水稻价格均高于国家托市价运行,因此按照政策规定来看,当市场价格高于托市价,托市将不启动,因此预计2023年托市启动的范围小或不启动托市收购工作。从近三年启动的时间来看,2020年启动时间是11月12日、2021与2022均是11月5日,因此建议农户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酌情售粮。特别是未受到暴雪影响的区域及时锁定利润,稻价继续走高的空间不大,并且农户惜售是普通现象,整体售粮进度也较往年慢很多。据本网了解,当前收购主体为中储粮以及米企为主,中储粮各个分工公司收购工作已有一段时间,收购也渐入尾声。新季大米已经过一轮备货后,当前下游处于饱和状态,走货缓慢。同时江苏、山东等地大米现货价格均较东北产区低,叠加销区云贵川均有轮换粮出库,市场需求量有限,这样不利于稻价走高。
长粒绥粳18、中科发五等稻价经历了前期上涨后,近期价格有回调,并且大米也出现了走货滞缓的局面。截至本周五黑龙江地区绥粳18水稻价格在1.70-1.80元/斤左右、中科发五价格在2.2元/斤以内,具体根据质量定价。辽星水稻价格在1.66-1.70元/斤,出米率均不低于65%。因此在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的背景下,市场供给相对充足,若想再达到今夏的价格高点,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着实有点难。
籼稻价格止涨企稳
本周籼稻主产区稻价多以稳中偏弱运行,贸易商以及农户手中均有库存未售。截至本周五安徽、江苏以及湖北地区丰两优稻谷到厂价格多在1.42-1.45元/斤不等,出米率65%以上,中储粮要求净粮,过筛,实际结算价格在1.42元/斤左右,门前排队车辆较少。随着地方以及中储粮收购工作的结束,稻价或缺乏支撑。但笔者长期来看,最低收购价库存总量较少,米业也均有一定量的库存,贸易商收购以及存贮成本较高,因此稻价或延续平稳运行,不会发生大的波动。重点关注进口大米价格涨落以及大米终端走货情况。
综上所述,短期内笔者认为根据大米走货现状,稻价继续走高的空间有限,建议东北农户积极售粮,锁定利润。进入12月份后,农户均有还贷的压力。由于整体经济相对低迷,今年销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开机率偏低,对大米的需求不及疫情之前。部分中小型企业表示,加工无利润的情况下,只能被迫停机,因此对稻谷的需求也在萎缩。当农户集中卖粮,卖压出现时,极易出现行情踩踏事件,若对后市行情有期待,不妨可循序渐进售粮,先锁定一部分利润为佳。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11月以来,国内大豆市场持续低迷,贸易商收粮难,卖粮难;农户心理也十分矛盾,想卖粮,但价格却一直不理想,利润不大,所以农户挺价惜售,仍在期待价格的回升。国内进口大豆由于货源紧张,新一批到港数量不多,对国内大豆的影响不算大,可近期,进口大豆陆续到港,并且数量比较庞大,后期或会给国内大豆一定的冲击,笔者感觉,今年的大豆市场挺难啊,并且难上加难呀?
降雪为东北产区添“色彩”
据天气预报11月18日消息,昨日以来,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黑龙江牡丹江、双鸭山、佳木斯、鹤岗局地暴雪,双鸭山、鹤岗局地大暴雪。预计今天,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这接连不断的降雪给本就清淡的大豆市场增添了一丝悲观色彩,由于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不少地区汽运运输受阻,贸易商发货难度加大,不得已走铁路,这导致铁路运输压力加大。与之相反,国储收购库点却相对热闹,送粮的车辆排成一条小长龙,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如果离库点较近的话,送粮入库无疑是当下相对较好的选择。截止至11月17日,中储粮北安直属库,内蒙古地区大杨树直属库、红彦直属库等库点均已完成收购目标。大杨树收购25000-30000吨,红彦收购30000吨左右。但目前库点开放有限,收储计划也受到一定限制。由于陈豆轮出不明显,加之上半年新增政策性调节储备占用大量仓容,预计国储收新总量将与拍陈量同等数量。国储最近仍在持续进行拍卖。11月17日,拍卖30414吨陈豆,成交11581吨,成交率38.08%,成交均价4852.56元/吨,溢价0-10元/吨。拍卖低价:嫩江、哈尔滨、大杨树、牡丹江4850元/吨。此价格于当下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相对划算。部分豆企较倾向于采购陈豆。
销区需求好转难度大
自新豆上市以来,销区采购东北豆不积极,主要由于今年新豆丰产,鉴于地理位置及豆价原因,销区观望气氛较浓,当前市场消化速度较往年同期偏缓,叠加各地新豆豆源充足,市场需求寡淡。今年,东北大豆的质量好、价格较低,这样的优势被南方市场慢慢认可,南方一些批发市场都以销售东北大豆为主,但由于市场需求不佳,豆源消耗缓慢,未能推升东北大豆行情。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区,当地豆源消耗较慢,贸易商通常手里会有很多类型豆源,以便满足各种豆制品需求。虽然北方已进入寒冬,蔬菜减少,但南方地区低廉的蔬菜以及肉、蛋、禽产品,仍挤占了居民和各类食堂的豆制品需求。预计豆制品需求好转还需一定时日。不过,后期豆制品需求或会有些起色,但进入寒假阶段,集团性消费减少,所以一增一减,需求好转难度仍较大。
进口豆到港冲击国内大豆
进口方面,1-10月累计大豆进口8,241.5万吨,同比增14.6%,其中我国10月大豆进口515.8万吨,预计11月进口大豆的到港量将迎来放量增长,11—12月平均大豆到港量1000万吨。近日,随着新季大豆陆续增量装船,美湾转基因大豆分销价呈下跌,净粮装车价最高时5500元/吨,目前已跌到5080元/吨,后期或继续下探,据贸易商反映,12月中旬有跌至4800元/吨的可能。后期进口大豆大量进入市场,价格、运距优势明显,对东北豆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并且目前部分南方贸易商仍比较青睐采购美湾豆进行加工。
综上所述,进口大豆陆续到港,短期内对我国新豆价格将会有小幅影响,但受粮库底价支撑,价格难以出现大跌。今年大豆市场形势比较严峻,行情可谓是难上加难,但贸易商和豆农仍要调整心态,相信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对大豆市场进行调控的。后期建议贸易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收随走,谨慎购销,及时锁定利润。
来源:粮信网 作者:许文茜 仅供分享
截至2023年11月17日当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连续第二周上涨,基准期约收高1.3%,因为美国生物燃料行业需求坚挺,使得豆油供应比预期紧张。但国际原油期货下跌,大豆从周初高点大幅回落,给豆油带来比价压力。
从外围市场走势看,本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上涨2.4%,ICE油菜籽下跌0.6%, Euronext油菜籽上涨1.3%。国际原油连续第四周下跌,其中WTI原油下跌1.4%。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的月报显示豆油库存意外下降,10月底NOPA会员企业的豆油库存为10.99亿磅,比上月减少0.8%,这也是连续第六个月下滑,比去年同期减少28.1%,创下近九年来最低月度库存。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曾预期库存增至11.9亿磅。豆油库存下降反映出美国生物燃料行业需求坚挺。美国环保署称,10月份共生成近21.1亿个可再生燃料识别码(RIN),同比增加16.6%。今年前10个月RIN生成总量为195.5亿个,同比增加12%。
周五,评估生物燃料生产利润的豆油/燃料油价差达到1.06美元/加仑,高于一周前的1.03美元/加仑,这为豆油价格提供了一些支撑。
美国农业部出口报告显示,截至11月9日当周,豆油出口净销售量为3400吨,比上周高出31%,比四周均值高出67%。美国农业部预计2023/24年度出口豆油16万吨,同比减少5.9%。
基于美国农业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截至11月10日当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每蒲3.67美元,比一周前减少2.13%,连续第二周下滑,但仍高于过去一年均值3.61美元/蒲。
从基金动向来看,截至11月13日,投机基金在豆油期货以及期权上持有净空单6,597手,比一周前减少3,755手。下面是过去一周期货市场述评:
11月13日,豆油期货收盘上涨,因为豆油库存可能减少。
11月14日,豆油期货收盘上涨,因为外部植物油市场走强。
11月15日,豆油期货收盘上涨,主要原因是美国豆油库存降至近九年最低。
11月16日,豆油期货收盘下跌,因为能源市场大幅下挫。
11月17日,豆油期货收盘上涨,原因是国际原油期货反弹。
11月17日收盘时,12月豆油期约比一周前上涨0.81美分,报收52.01美分/磅;1月期约比一周前上涨0.66美分,报收51.21美分/磅;3月期约比一周前上涨0.37美分,报收50.85美分/磅。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11月5-7日,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潼南区举办。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北省监利县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在会上发表交流。以下是内容摘选。
我是来自湖北监利的毕利霞,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论坛,能当面向各位领导与专家们学习、请教、致谢,感谢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对我多年的帮助;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今天我想汇报三个方面的体会:
农民培训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出生在江汉平原监利县农村。1997年,我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丈夫在家种田务农。监利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市,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非常多,十几年前,谁来种地成为一道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与省市农业部门鼓励种植大户流转耕地,成立合作社,扩大面积。身逢盛世,我与丈夫小日子过得去,但是总觉得生活缺点什么,俩人商量后决定借助国家的政策东风,闯一闯。
2009年,我与丈夫发起成立农机合作社。从一个单干的农民到合作社,这条路注定不易。2010年3月,我第一次尝试集中育秧就遭遇寒潮,300多亩的早稻秧苗受灾冻死。眼看插秧的日子一天天接近,我不知如何面对合作社社员,都做好了赔偿准备。没想到,镇村干部给予我鼓励,20多户农民也力挺我。他们说,没事,只误了一季,下季再来。县农广校领导主动找到我,帮我分析失败原因,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很快,我擦干眼泪,让合作社走上正轨。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4年,合作社流转面积已经扩大到4000多亩,可是当年却亏损30多万元,绝望之际我萌发了放弃的念头。当时,又是农业局领导找到我,鼓励我冷静下来,分析亏损的原因——那就是吃老本、靠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与管理办法,落伍了!
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为了回报领导与乡亲们的信任,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与丈夫积极争取各种学习机会,参加一系列农民教育培训“充电蓄能”,有创业培训、青年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领军人才、高素质农民等等,有种植技术的,有合作社管理的,有农机运行的。通过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各种能力,也认识了一批平易近人、水平高超的领导专家,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农民兄弟,更坚定了我投身农业事业的决心。
农业已经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今天的监利是我国粮食生产标兵市,全国水稻第一市、全国小龙虾第一市、全国特色黄鳝市;是全国首批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市;粮食种植面积220万亩,产量150多万吨。但在很多年前并不是这样,当时一位乡镇干部曾经发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感叹,引起各界关注。
我们监利人不服输,不信邪,为改变这种状况,奋力拼搏,造就了如今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拿我们合作社来说,为了改变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意种粮的世纪难题,我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学用相长。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用科技提高种粮提高效益。几年合作社推广了稻-虾模式、稻-油模式、稻-稻-肥等模式20000多亩,每亩效益要高出500-2000元,在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发展优质稻,打造“监利大米”品牌,每斤大米卖到8元以上。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去年又建设了智慧农场。让乡亲们看到了农业的未来。目前我镇种粮积极性高涨,是双季稻面积最大的镇,粮食产量最高的镇,年产量达2亿斤以上。
近几年来,合作社在粮食生产和经营服务方面也作了诸多探索,引进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和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将传统农业转向数字农业。合作社建起了数字化农机管理中心、地面物联网、可视化云平台、北斗自动导航和无人驾驶系统组成的数字农业综合平台;下一步合作社准备开展大米精深加工。我们的目标很朴素,就是想让种粮人成为有奔头、受尊敬的行业。
中国人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我们合作社已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500多户、农田12万亩次,带动农户每亩节本增效380元以上。每年烘干稻谷2000多万斤,收储稻谷200多万斤,节本增收上千万元。大家都亲切地喊我,监利“女粮王”。虽然有一些小成绩,这些年组织上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全国妇女代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等等。2017年,我与“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让我终身难忘。组织的信任让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前年,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后,我很受感动。作为一个认得几个字的女农民,我父母种了一辈子田,我与丈夫种粮也已经十几年了,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这些年,受益于党委政府好政策,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但是依然不容易。我与合作社的社员们商量了,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合作社发展得再好,也不能忘本,不离农不离粮,要带领农民朋友一起种好粮,致好富,建立利益联结新机制。为小农户搞好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稻时,搞好订单收购,确保农民的利益。与周边村组开展合作,整合闲置土地入股,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确保农户收益和村集体收益。用我们微薄之力为国家的共同富裕梦想做点贡献,要让咱中国人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毕利霞 | 责任编辑:王静 仅供分享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达96.2%,基本实现丰收到手,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十四亿人吃饭的民生大计,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的基础上,保障颗粒归仓将更加有力地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压舱石”,进一步确保中国人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
粒粒皆辛苦,丰收来之不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耕地质量关系粮食产量,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的年度任务,夯实粮食高产稳产根基。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今年秋粮种植面积连续第四年增加,预计达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预计增加1300多万亩,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有效落实藏粮于地,为促进粮食稳定生产、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践行科技兴农,贯彻藏粮于技。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资金持续投入52亿元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发布主导品种158个、主推技术164项。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综合施策……不断普及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大面积单产提升落地见效,初步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更为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提供强劲支撑。
要想来年收成好,秋冬耕种正当时。各地积极腾茬整地、施肥播种、孕育新希望。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冬小麦完成意向播种面积过九成,全国冬油菜完成意向播种面积过九成半。落实秋冬无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四季稳增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各级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要居安思危,须臾不可放松。确保粮食安全,相关各项工作务必做深、做细、做实、久久为功。春华秋实,不负耕耘。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必将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蒋 萌
来源:人民网 责编:宫辞 仅供分享
碧海蓝天,云帆点点。11月9日-12日,在山东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客商云集、热闹非凡,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此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农民收入连增,农产品喜获丰收。农交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展会,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三农发展成就,宣传了各地优质农产品,鼓舞了广大三农从业者奋发进取的干劲和信心。
4天时间内,人们齐聚在此,寻求投资合作、切磋思想交流、品味乡土文化,农交会成为扩大“朋友圈”,促进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
“土气”十足,串联起舌尖上的美味
“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琅琊台时偶食此鸡,对它鲜美的肉质、爽滑的口感赞不绝口,赐名‘琅琊鸡’。”在西海岸展厅,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并登上国宴餐桌的琅琊鸡吸引了众多参会观众,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每只鸡都要养足5个多月才会出栏,生长在海边丛林中,可以自由觅食,因此肉质更加紧实、鲜美。这一次来参会,就是想把山东这一独特风味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自甘肃武都的李树花带着家乡父老交代的“任务”而来:“借这个平台把家乡好物——武都崖蜜展示出来,打开销路,让老乡受益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陇南的‘甜蜜滋味’。”
土地给了农人安身立命的资本,丰收的果实也成为农人最大的骄傲。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下足功夫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农交会期间召开的首届“强农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乡村产业振兴赋予了新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选择要做足“土”的文章。围绕原产地、原生态、原工艺,充分挖掘本地乡村不可替代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体现当地风情的产品业态。
在本届农交会搭建起的大展台上,各省区带来了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拳头产品”。黑龙江展区内,海伦大豆、东宁黑木耳等450款“黑土优品”登台亮相;满眼都是绿意的云南展区内,各类鲜花深加工产品、咖啡、三七等“绿色云品”琳琅满目;在陕西展区内,米脂小米、眉县猕猴桃、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地标农产品引得人们驻足品鉴……
除了我国的“土特产”,来自俄罗斯、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企业,带着茶叶、巧克力、咖啡、红酒等各自国家的特色农产品及相关技术踊跃参展。全球“土特产”在农交会的舞台闪耀,串联起舌尖上的美味。
特别有“品”,“土疙瘩”华丽变身
记者在农交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乡村产业最突出的短板还是加工不足,去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72%。如何提升农业品牌的附加值和感召力,将“土特产”做到“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记者来到农交会的各个展区,一探究竟。
浙江鸿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国潮茶叶蛋产品吸引了众人目光。企业负责人龚洪涛介绍,公司瞄准市场上茶叶蛋这个类目的空缺,结合企业所在地泰顺“茶叶之乡”的资源禀赋,通过“深加工+细分+品牌”的打法,产品如今已经成为茶叶蛋品类的全网销售冠军。
广东高要区将罗氏沼虾与高要优势产业肉桂加以融合,创新探索全新品牌“高要高桂虾”,即罗氏沼虾在养殖过程中与肉桂树共栖共生,该种虾可达到体色鲜亮、肉质紧致、口感清新、富有弹性的效果。
近年来,各地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长“产链条”,持续擦亮“土特产”名片。
“青岛市黄岛区先后引进发展20家蓝莓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成立60余家农民蓝莓专业合作社,建成‘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蓝莓果汁、果干、蓝莓酒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黄岛蓝莓’的品牌影响力提升,直接带动农民就业2万余人、年增收8亿元。”黄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主任刘记军介绍。
看到了品牌的价值,我国致力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从培育数量看,全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0个,从品牌效益看,省级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平均溢价率超过17%。
产销有道,结好“联”的纽带
农产品交易,一端连着地头,一端连着需求,是农民在丰收后实现“落袋为安”的主要推动力。本届农交会广泛邀约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商超物流企业、电商平台零售连锁企业、餐饮企业等经营主体到会洽谈采购,拓宽品牌农产品流通渠道,到场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2万名。
“这次带了2000多斤的来凤藤茶,已经全部卖完,还和来自迪拜的采购商签订了订单。”展会第三天,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收获颇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依靠在全国率先种植有机藤茶、采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制茶工艺,我们的藤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目前最好的有机茶能卖到2600元一斤。并且基地带动农户八九百人,每人每年收入可提高2-3万元。”
章丘大葱、平阴玫瑰、里岔黑猪、中宁枸杞、荔浦芋头……农交会现场,一大批优质区域品牌农产品通过“千县万品”推介专场活动轮番展示。“让‘土特产’也走向大舞台,我们的策略就是让各类产品形成合力,一起打开更大市场。”推介活动负责人说。
针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农民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交流。
陕西省延安市安赛区高桥镇驻村干部张光红分享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南沟村通过加强苹果产业标准化管理,提升苹果产业现代化水平。按照支部引领、合作经营、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让乡亲们成为股东投资人,成为产业工人。集体经济由过去的零收入增长到2022年的55万元。
年年“如约而至”,年年“收获满满”。本届农交会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北大荒、先正达集团等近百家大型农业企业参展,3000余家重点采购商到会采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22家知名企业全面展示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成效。农交会不仅为涉农主体创品牌、建渠道、促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为农业提质增效凝聚了共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了力量。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黄慧 侯雅洁 见习记者 郭诗瑀 仅供分享
“今年咱们家273亩大豆,亩产达到了256公斤,我打心底高兴!”10月18日一收完大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农场种植户刘文亮就给远在浙江杭州工作的孩子发去信息,分享丰收的喜悦。
为丰收欣喜的,不只东北地区的豆农。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告诉记者,从四川全省大豆生产结构来看,往年单产水平在160-180公斤,今年可以达到180-200公斤,单产提升了20公斤左右。
大豆扩种成果巩固,产量高位增产,这是在2022年我国大豆面积、产量、自给率实现“三增加”的基础之上,在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二年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结出的硕果,为增强我国油料供给保障能力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砝码。
义利并举 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前卫村白雪皑皑,金黄的大豆已经归仓。“今年我们这里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366元,轮作补贴每亩150元,额度比去年还增加了,我们还有保险。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的劲头更足了。”伟华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伟华说,合作社去年种了6000多亩大豆,今年种了2万多亩,亩产450多斤,比去年增加30斤,达到了预期目标。
今年春播前,国家及时出台了被称为“豆十条”的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打出了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释放了积极信号,让不少像王伟华一样的种植大户增强了信心、稳定了预期。
“辅之以利”,也要“辅之以义”。国家向各省下达了2023年大豆生产目标,并纳入省级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根据相关工作安排,一方面,在东北地区推行粮豆轮作,扩种净作大豆;另一方面,扩大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
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扩面积。内蒙古农牧厅成立工作专班,分组包片督导大豆种植任务落实。四川省坚持“按地扩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间地块,建立市、县、乡、村、户五级台账透明清单。湖南省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重要内容,成立14个厅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开展督查检查。新疆逐地市、逐区县梳理挖掘水资源潜力,在保证生态用水前提下,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2023年大豆面积增加40万亩。
中国大豆看东北,东北大豆看龙江。2022年,黑龙江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均居全国第一。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介绍,今年,黑龙江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大豆的生产面积、生产任务落实到地块,全省大豆实播面积连续两年保持在7300万亩左右。
经历了春耕、夏耘、秋收,今年全国大豆生产等到了收获。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
集成配套 促进单产提升
稳面积只是前提,关键在于把单产提上去。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其中,聚焦100个大豆主产县,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
各地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山东省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13个省级单位负责人任组员的“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专班”,探索推广农机作业补助试点项目,支持提高播种质量,其中大豆精细机播、合理增密技术补助150万亩;四川省统筹整合单产提升、产业集群等项目资金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带状复合种植专项资金1.55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大豆玉米扩面积、提单产;北大荒集团组织“单产提升大比武”活动,重点推广“垦丰17”等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和大豆根瘤菌接种、卫星导航精密播种等先进适用新技术。
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20.61万亩。据建设农场总经理刘晓东介绍,农场通过引进良种、与玉米轮作、推广大垄三行密植技术、改单层施肥为分层定量施肥等手段,产量逐年提升,粮食质量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五家户村成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了500多亩大豆,主打品种是“合农85”“黑农84”。“这两个品种在扎赉特旗的产量还是比较高的,今年我们还主推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合作社理事长丛大成说,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了253.5公斤。
为了保证单产提升关键措施入户到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培训、观摩示范现场等多种方式,品种、技术一起抓。辽宁省促进高产大豆新品种更新迭代,集成组装标准化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增产关键技术,开展全方位培训指导;河北省建设高标准大豆田,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形成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绿色可持续技术模式,在藁城、无极整建制开展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浙江省示范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等轮作制度,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生产主体”的高产协同攻关格局。
四川省大豆单产提升主要以带状复合种植为主,套作和间作齐头推进。据雍太文介绍,他们聚焦品种选育和土壤培肥,形成以带状复合种植和种子技术为核心的集成技术体系。在6个整建制推进县,通过机械化播种,解决出苗不均匀、密集度偏低等难题,再加上滴灌、喷灌等措施,保证了每亩7000株有效株。通过化学调控,对大豆进行控旺,今年大豆整体结荚数比往年每一株要多10-20个。
今年大豆单产提升工作成效明显。据专家测算,100个整建制推进县示范区,大豆种植密度每亩增加800-1000株,亩均增产30斤,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70%。
产销衔接 保障种豆收益
大豆颗粒归仓,如何卖出去成为豆农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持续稳面积、提单产的关键。
在今年新季大豆收获上市前夕,农业农村部就举办了新季大豆线上产销对接活动,共有84个大豆主产县市农业农村(农牧)部门,242家种植户、合作社等生产主体,155家加工贸易企业、批发市场及经销商等在线洽谈对接,让农民好卖豆、企业买好豆。
丛大成说,在产销衔接方面,成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对外进行原粮销售,二是卖给当地企业,进行大豆深加工。“今年大豆基本不愁卖,希望后期价格能涨上来。”
在大豆丰收到手之际,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的召开更是鼓舞人心。本届博览会以“构建大豆全产业链、提高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聚焦生产、加工、营销、收储、消费等重点环节,构建大豆产业发展新平台。
山东禹王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是本届博览会的参展商之一,公司副总经理王双全带着10余种产品参展。“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的规格非常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我们企业。希望政府能多出一些利好消息、利好政策,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王双全说,从今年8月开始,企业的生产端已经明显感觉市场在复苏,部分产品在中秋节前后供不应求。他判断,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市场行情会越来越好,公司下个月就会进入生产最忙的时候。
“国家政策支持,我们也更有动力。因为轮作倒茬,明年适合种大豆的地块更多,我们准备种1000亩左右。”丛大成已经为来年的大豆生产立下了目标。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 王田 赵倩倩 仅供分享
粮库是储存粮食的硬件设施,加快建设安全粮库、智慧粮库、绿色粮库、廉洁粮库、美丽粮库,提高粮库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把库存粮食储好管好,才能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更好满足人们“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
粮食安全重于泰山,粮食要种得好、收得好,也要储得好、管得好。当前秋粮收获已近尾声,秋粮收购全面展开,确保颗粒归仓。粮库是储存粮食的硬件设施,加快建设安全粮库、智慧粮库、绿色粮库、廉洁粮库、美丽粮库,让粮食住进“好房子”,提高粮库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才能确保粮食储存安全,不断提高库存粮(油)品质,更好满足人们“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
仓廪实,天下安。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库存粮食主要包括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三类,其中,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政策性库存包括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国家一次性储备粮,企业商品库存是企业保持经营需要建立的周转库存粮食。在现有库存规模中,政府事权粮食占比超六成。把库存粮食储好管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加快建设安全粮库,做好粮库软硬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从硬件上,持续加大高标准粮库建设,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成为主流,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当前粮食收储需要。从软件上,强化法治保障,做好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工作,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修改,健全粮食购销管理规定、粮食仓储保管规定,切实维护粮食储存安全。
我国地域辽阔,大大小小粮库遍及全国各地,管理是一道难题。加快建设智慧粮库,全面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强化人防技防结合,提高粮食管理效能。所谓智慧粮库,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对粮食出入库中的报港、检验、称重、入库以及仓储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结算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作业、物流、资金、信息等项目实时、准确、管控的现代化粮库。目前,全国粮食信息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平台实现中央、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信息化“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为守护管好“天下粮仓”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绿色粮库,推进低温、气调等仓储新技术系统集成,促进提质降耗、节粮减损。近年来,我国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用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全国900多家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新建高标准粮仓、推进老旧仓房维修和改造升级,提升仓房的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多参数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提升清理净粮能力、推动粮仓分类分级,实现“优粮优储”。目前全国已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1.8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4600万吨,粮食仓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迈进,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
粮库是“压级压价”“以次充好”“以陈顶新”“空进空出”等腐败问题高发区域。要加快建设廉洁粮库,通过综合运用人防、法防、技防相结合的手段系统性整治,堵上粮库管理漏洞,严惩粮库腐败。持续强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释放从严从重惩处信号。压紧压实有关部门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以及粮食购销主体与监管责任。大力推进粮食监管信息化,深入推进“穿透式”监管,保持全面从严管粮管储的高压态势。强化法治保障和制度建设,不断净化粮食粮库政治生态,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粮库是储存粮食的地方,也是粮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和精神家园,要加快美丽粮库建设,优化环境条件。与传统粮库“傻大黑粗”不同,现在的粮库普遍“颜值”高,仓型设计富有现代感,仓内仓外干净整洁。库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小桥流水,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粮库,真正实现仓廪现代化、储粮绿色化、信息智慧化、管理精细化、库区园林化,会让粮库工作人员以良好精神状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欣烁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11.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65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88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2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00 |
东北米 | 一级 | 480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8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00 |
玉米 | 中等 | 2890 |
大豆 | 中等 | 6400 |
豆粕 | 一级 | 4300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麦皮 | 中粗 | 23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0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9400 |
32
2023年11月20日
总90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