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粮油市场报 时间:2021-10-29 浏览次数:4544
10月份以来,国内新季玉米上市范围逐步扩大,玉米价格总体震荡探底,而不同地区供应量存在差异,促使关内外局部玉米价格小幅反弹。不过,面对11月东北玉米可能迎来的上市高峰期,粮价缺乏明确走强的动力。
农民销售大幕尚未拉开
从收获进度来看,今年黑龙江各区域收获进度参差不齐,辽宁玉米收获普遍延迟,或对新粮上市进度造成影响,除黑龙江东部以外,大部分地区农户尚未开始销售新粮。
虽然从心理上来看,今年粮价涨势和收益远不如去年,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农户收获后即卖粮的习惯,关键还在于后续降温进度。目前看,11月份东北玉米大范围上冻的概率较高。从当前天气和收获产情来看,今年东北和华北地区新粮收获时间偏晚,可能叠加集中上市,在水分偏大、气温偏高的情况下,不利于潮粮存储,玉米存在阶段性售粮压力。
此外,现阶段东北、华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新季玉米,但对于南方用粮企业而言,批量采购还心存观望。从品质来看,今年东北玉米整体优于华北。
东北粮价涨跌概率相当
据观察,11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上涨的概率有所提高,但基本处于平均线水平,相对而言,12月份粮价见底反弹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因为11月份通常是东北玉米第一批“地趴粮”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供应充裕、价格承压,相应地,12月份更容易出现触底反弹。不过,历史上也曾出现过11月份气温迟迟无法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玉米无法批量脱粒烘干上市,供应压力在12月份释放的情况。
玉米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海关统计,2021年9月份我国进口玉米353万吨,同比增加245万吨;1月至9月我国进口玉米2492万吨,同比增加1826万吨,增幅达274%。2020/2021年度(10月/9月)我国进口玉米2955万吨,同比增幅达289%。分国别看,2021年以来,我国自美国进口玉米142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7%;自乌克兰进口玉米70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8%。进口玉米大幅增加,短期供应充足,也对市场产生利空影响。
今年市场看跌预期较浓
今年秋粮上市以来,下游用粮企业看跌预期较浓。一方面,市场仍有一部分陈粮结转,东北本地加工企业手中均有一定玉米库存,开工率不足,采购意愿不强,多采取低库存接新,不再提价抢粮。受“双限”政策影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多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预期悲观,抢粮建库存的意愿偏低,玉米需求减弱,且大部分企业看空后市行情,补库积极性低。
另一方面,由于猪价下跌,饲料养殖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高价原料难以向下游传导,多随采随用。10月20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行小麦竞价销售,大部分粮源底价在2000元/吨左右,远低于当前市场价格,企业抢购积极,将继续替代部分饲用玉米,给其带来利空影响。
能源供应或将影响烘干
10月19日晚间,国家发改委打出重磅“组合拳”: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组织召开煤电油气运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座谈会;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调研强调依法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动力煤期货。
从市场心理层面来看,煤炭价格已经见顶,但对于冬季需要用煤烘干的玉米而言,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东北大量煤炭外运,玉米烘干成本从去年的每吨40~60元上涨至120元,部分地区甚至开始考虑其他替代方式烘干,例如燃烧秸秆等。若11月以后东北潮粮如期收获完毕,玉米批量烘干进度较慢,对关内外玉米市场可能继续产生扰动。
总体来看,由于缺乏明显动力支持,随着我国新玉米产区收获范围进一步扩大,玉米价格底部也将夯实。未来我国东北新玉米上市节奏、进口谷物规模和替代比价、养殖饲料消费恢复速度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 admi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