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4年34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498

· 福州粮情

十二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4.12.10                                                                              单位:元/


品种

等级

本月上旬

平均价

本月中旬

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9-21

中等

2450

2450

持平

晚籼谷

19-21

中等

2550

2550

持平

早籼米

19-21

中等

3860

3860

持平

晚籼米

(江西923

一级

6040

6040

持平

晚籼米

(安徽)

一级

4450

4450

持平

浦城

晚籼米

一级

4400

44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840

484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350

4400

1.15%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700

270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720

2720

持平

玉米

中等

2330

2350

  0.86%

大豆

中等

5350

5350

持平

豆粕

一级

3330

3380

1.5%

  籼糯米

一级

6440

6440

持平

麦皮

中粗

1950

2020

3.59%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700

8500

-2.3%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9100

8900

-2.2%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小麦购销压力大短暂反弹后再回落

【导语】小麦价格在上月底零星反弹后,月初部分企业收购价格转而下调,整体看此次反弹力度弱、上涨持续时间短,使得业者信心逐步减弱。中上旬看,小麦或仍以低位窄幅震荡为主,难寻支撑。

小麦价格止涨回落

月初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陆续下调,上月底的上涨持续时间短且幅度有限。截至123日,卓创资讯监测的主产区小麦均价为2416.75/吨,较上周五跌幅0.15%。以山东菏泽大型企业小麦收购价为例,上周五收购价格上调0.003/斤,而今日又下调0.003/斤,潍坊地区面粉企业收购价在持稳一段时间后,近两日亦出现连续下调,累计下调0.005/斤。虽然从幅度上不大,但各地厂家小麦收购价出现高频、范围的下调,对于市场信心有一定扰动。

粮商售粮积极性提升 部分企业到货量增加

在小麦反弹乏力、部分粮商贷款到期、粮商对后市信心减弱等多重影响下,近日粮商出粮积极性提升,部分前期囤粮待售的粮商近日陆续开始出货,部分面粉企业到货量近日有所增加,使得部分市场再次呈现阶段性供大于需的局面,利空小麦价格。

面粉销售迟缓限制企业加工用量

部分企业面粉订单上周因月底前任务量而稍有增加,但本周订单再次转少,据卓创资讯调研了解,部分中小企业近日有再次停机的计划,因面粉订单稀少,面粉库存积压。部分企业虽然维持正常生产状态,但面粉日订单量亦不多,多数维持随订随销的局面,少部分企业有1天左右的排单,卓创资讯监测的山东省内部分中型企业平均订单天数在0.5天左右。企业整体加工需求不高,且短期的加工计划需求亦不高,限制企业小麦加工用量。

信心逐步减弱 小麦或处于低位运行

目前来看,不论是小麦贸易商还是下游加工企业多数对于本年度小麦市场信心皆有减弱,供大于需的总体结构影响下游企业的采购力度以及库存水平,而今年旺季不旺的特征也使得下游面粉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同时市场缺乏利好指引,且前几次不利天气对小麦并未带来利好推动,因此粮商在春节前或有相对集中的售粮计划,同时轮换小麦陆续出库补给企业货源,而下游面粉企业多数延续按需采购或逢低采购的意愿,势必或影响小麦的价格运行区间。

从未来一周中央气象台的降水量预报来看,小麦主产区并无明显降雨天气,因此短时天气对于小麦的流通影响有限。目前粮商出售前期库存多数已无盈利,亦或影响面粉企业继续下调的幅度,但在中旬前面粉企业加工需求或无改善,小麦价格或偏于低位运行。

来源:卓创资讯 王文凤   仅供分享

种植户延续集中卖粮下游囤粮意愿低迷拖累玉米价格

一、现货方面

国内主产区售粮进度同比略偏快,南北港口库存高企,贸易主体囤粮意愿低迷,下游对玉米采购意愿受限,拖累玉米价格。东北产地温度回升后存储难度大,种植户延续集中卖粮,北方港口集港粮持续到货,而库存粮较多,加之期货盘面下跌,贸易商小幅压价收购。南方港口上周谷物到货92.2万,走货66.1万吨。内贸玉米到货明显增加,下游提货放缓,港存攀升,预售订单成交不多。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基本稳定,局部继续走低。东北地区基层种植户玉米售粮进度二成多,其中黑龙江已过两成,吉林一成多,辽宁已过四成半,内蒙古约二成。雪后天气转好,新玉米质量一般,毒素不稳定,种植户对存储难度较大的粮源出售积极性高,贸易商建库意愿不强,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大幅的增加,收购价格出现大范围下跌的迹象。华北黄淮产区基层种植户玉米售粮进度二成半多,其中河北售粮进度为二成,山东售粮进度已两成半,河南售粮进度过三成半,山西售粮进度二成半。基层售粮情绪升温,贸易商出售意愿较强,市场供应宽松,粮库未进行大面积收购,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维持高位,多数深加工企业压价收购。

二、期货方面

2024122CBOT-3月玉米合约收跌0.50美分,报收432.50美分/蒲式耳。因南美天气良好,邻池大豆走低带来比价压力。

2024123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主力合约c2501开盘价2134元,收盘价2127元,跌23元,最高价2136元,最低价2113元,结算价21230元,总成交量641816手,持仓875099手。

三、后市分析

12月份,中国新季玉米继续处于集中上市阶段,市场供应总体依旧充足,但因为陈化玉米库存继续下降而新季玉米潮粮占比依旧明显偏高,进口玉米替代原料持续偏低对玉米的替代持续下降,因此从理论上看玉米价格在上市旺季阶段依旧存在上涨机会。而天气因素成为影响价格行情走势的关键因素—北方产区继续处于暴雪阶段,一方面影响运输同时利于潮粮保存提振种植户惜售情绪,缓解价格下跌压力。叠加收储点增加收储量加码也利多价格,因此我们预判12月及1月份期间产区玉米价格总体依旧稳中略偏弱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但产区极端暴雪天气有推动价格出现阶段性短时上涨的机会存在。

来源: 饲料行业信息网  仅供分享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献

“真的很香,嚼起来还很甜!”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食味品鉴室,热腾腾的白米饭正好出锅,盛上一碗,粒粒分明,入口弹牙,回味香甜。如今,这样的米饭端上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餐桌。

杂交水稻栽培是中国第一项转让国外的农业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国外种植面积近800万公顷。

稻种出海,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问题?杂交水稻如何引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记者近日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探寻中国科技“种子”撒向全球沃野的故事。

图为隆平高科总部的数字驾驶舱显示屏。

在海外,绝大部分水稻种植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纪绍勤说,水稻的生态适应性不强,国内的高产品种直接栽到热带多雨地区,很可能遭遇严重的病虫害而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杂交水稻要真正走出去,必须‘研发先行’,大力推行本地化育种。”

隆平高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1999年作为主要创始发起人设立,作为全球十大种企之一,拥有以商业化育种体系、智慧育种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杂交水稻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农以种为先。育种,就是开发农业的“芯片”。隆平高科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黄丹介绍说,通过把杂交水稻育种过程合理分段,科研也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就像工厂的车间一样”,这使得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从原来的8-10年缩短至4-6年。

2004年,隆平高科成立海南热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2007年起,先后在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和越南建立研发中心,通过与各国优质种质资源杂交,实现全球“穿梭育种”。据了解,隆平高科已有34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海外审定,菲律宾和巴基斯坦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居当地第一。

“今年夏天,巴基斯坦遭遇罕见高温,当地许多进口杂交水稻仅有5%-10%的结实率,而经我们本地化选育的抗高温品种结实率达50%-60%。”曾获“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称号的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

图为湖南杂交水稻中心的DNA检测室内,研究员正在挑选稻种。

1984年,袁隆平院士创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并担任首任主任。迄今为止,该中心已举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超30期,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前来访问、交流和培训学习。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说,近年来,中心与马达加斯加联合研发出4个新品种,实现增产2.5-3倍,当地最大面额的纸币上,印有杂交水稻的图案。

今年10月,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设立并启动建设。“年末我们就会有技术团队赴马达加斯加,与当地大学一起开展工作。它将成为面向非洲的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间的国际科研合作示范样板。”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莉透露。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多次描绘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增产两吨来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

“新一代种业人的使命,就是将袁老的梦继续做下去,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纪绍勤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仅供分享

我国再生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古代称再生稻为“再撩、魏撩、禾孙、稻孙、传稻、孕稻、再熟稻”等等。在中国有1700年历史,早在西晋时就有专门的再生稻品种“盖下白”。此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史书对再生稻的记载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方志,记载比较详细:“(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洪州(南昌)六县稻已获,再生结实”。目前,中国再生季平均亩产100~500公斤,生产避过了高温季节,米质优于头季稻,售价也比普通水稻高10~20%。再生稻成为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再生稻生产现状

1、 种植面积和分布

再生稻是指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过培育,再次抽穗成熟的水稻。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对再生稻的认识不断提高,我国再生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再生稻推广面积已超过1500万亩,其中四川省再生稻面积490万亩,排全国第一。目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地区。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再生稻的主要产区,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为主。

2、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

随着再生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被选育和推广。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再生稻品种以135天以内的中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耐热性。在种植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深翻耕作、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其中,深翻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适时早播可以确保头季早收以提高二茬的再生能力;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头季单位面积产量;科学施肥可以保证营养供给平衡;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损失。

3、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再生稻的平均亩产在250-4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同时,再生季的米质也得到了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加优良。

二、再生稻生产存在问题

1、品种单一,抗性不足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再生稻品种虽然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但仍然存在品种单一、抗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年份,再生稻容易受到病虫害或极端气候的影响,产量和品质下降,尤其是2024年极端气候导致头季和二茬产量整体都比较差,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因此,需要加强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再生稻的抗逆性和广适性。

2、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虽然现有的种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农户的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碾压损失率高、农药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机械化减损的发展。

3、 病虫害严重,防治困难

在再生稻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螟虫、稻飞虱等对再生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虽然有一些防治措施,但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不高或防治不及时等原因,仍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防治效果。

4、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高温、台风等对再生稻的生长和产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还将不断增加,这给再生稻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预警系统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三、再生稻发展对策

1、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抗性

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和品质优良的品种是提高再生稻抗性的基础。因此应加大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选育具有不同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来改变目前品种单一、抗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对传统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提纯复壮等技术来提高其抗性和产量。此外还应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良种选育、繁殖和推广体系以确保优良品种的供应和推广应用从而促进再生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方式,包括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等,同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手段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再生稻生产效率的目标。此外,还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动再生稻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3、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损失

针对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情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其次,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加强科学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还要注重农业防治措施的运用,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损失、保障再生稻生产的稳定发展。建立预警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应建立健全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病虫发生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来源: 种业江湖  仅供分享

2024倒计时大豆涨价迟不迟?

各地都陆续进入大雪天气,往年同期正是大家热火朝天卖粮的好时候,因为距离元旦、春节时间越来越近了,厂家、贸易商等都会为节日备货,以待后续生产需要使用。但今年却不一样,大豆冷了点,和东北的冬天一样,这个“冷”不仅是指大豆现货市场的行情比较冷淡,也指的是豆农和做大豆的贸易商心里有点凉啊!豆农们对今年的本来大豆都充满了希望。可事与愿违,现在到了卖粮的季节,国储收购价格“顺市而为”,而且基层卖粮价格也不高,1.85/斤左右都有。这价格和豆农预期的价格相差甚远,不仅如此基层需求表现较差,供大于求的格局比较明显,大豆市场始终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东北豆价触底 下游备货现象不明显

东北地区大豆价格持续处在低位,部分贸易商见到今年优质粮源较紧缺,且受“好粮好价”的心理驱使开始小幅抬价收购优质粮源,突如其来的价格上涨使农户尝到了甜头,纷纷打开自家的仓库,部分贸易商见大家都在抢收就跟风收购,导致价格走高,农户的卖粮积极性提升自然粮源就逐步减少,现基层粮源已基本见底,农户余粮仅剩20~30%左右,多数粮源被入市企业及较有实力的贸易商收储,价格也保持了稳定。虽然现在产区的“戏”是唱完了,但是还需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地贸易商及农户多持挺价心态,等待市场的接受,下游市场对产区价格变化一直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仿佛在观看一场“大戏”,自新粮上市以来销区就一直采用随用随采,缓慢补库的方式采购,令大豆需求始终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情况。销区也存有前期的低价库存,市场的完全接受还需要时间,存有大量库存的贸易商可以借年关下游备货的机会出售部分库存。

终需端需求不好 市场僵持

东北产区大豆难,南方大豆市场也不算乐观。由于今年收割时间较为集中,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区大豆集中上量,这也就导致南方新豆上市之后价格都比较接近。当前山东、江苏部分地区的杂花大豆,主流装车价格均在2.3~2.4/斤左右,价格偏弱,豆农均惜售心理较强,贸易商收购量大幅减少,行情比较僵持。在市场需求不佳的情况下,河南、安徽部分地区由于前期降雨天气影响大豆质量,流通所谓的“二级豆”,该豆品相较差,但价格较低,主流装车价格为2.4~2.5/斤。湖北地区早熟豆,由于基层货源不多,所以价格不松动,市场流通较慢。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市场需求不好。蔬菜、肉类、蛋、禽价格便宜,给了居民和集团性消费更多的选择空间,进而影响了豆制品的消耗。在当前消费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厂家、餐饮都不景气,规模较小的都倒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豆制品的消耗。

综上所述,国内大豆供大于求,在当前没有利好因素的情况下,大豆行情较弱很难改变,并且需求也不会在短期就能有起色。后期进口大豆到港,美湾大豆价格在下调,俄罗斯大豆价格保持稳定,对本就弱势的国内大豆有一定的冲击。不过“大雪”时节已过,12月中旬,天气转冷之后,蔬菜价格反弹的话,或会带动豆制品需求稍有好转,终端可能会适当补货。后期可多关注进口大豆价格走势还有东北天气对运输方面的影响。

来源:粮信网  作者:周俊楠  仅供分享

油脂再次迎来涨价潮?

上周国内油脂行情呈先震荡后上涨的行情。其中棕榈油仍是三大油脂中最强品种,周四夜盘主力合约再破10000元大关,周五夜盘盘中触及10300,收于10222点,涨幅1.43%。豆油以及菜籽油上涨动力不足。产地棕榈油供需矛盾尚未解决,年底备货即将开启,油脂能否迎来再次上涨?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1129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440/吨,其中大连地区约8450/吨。天津地区约8320/吨、青岛地区约8330/吨、张家港地区约8450/吨、东莞地区约8660/吨、防城港地区约8430/吨左右。

上周美豆出口良好

上周CBOT大豆期货上涨0.61%,作为对比,下跌1.50%。美豆新作已收割完毕,丰产已定,但当前美豆出口表现强劲,支撑其价格。上周五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41121日当周,美国2024/25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2,490,500吨,创下年度新高,比上周高出34%,比四周均值高出31%,也超过市场预期,2025/26年度净销售量为18,000吨,一周前没有销售。不过南美新作大豆长势良好,降雨充沛,丰产预期强烈,使得美豆仍面临较大压力,毕竟巴西俨然已成为全球大豆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激烈。另据巴西咨询公司Agroconsult上周周四报告称,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产量将增至创纪录的1.722亿吨,比上年增加10.2%。这是目前较为乐观的预测之一。若中美贸易升级,或将使得美豆出口进度放慢。

产地棕榈油止跌上涨

上周棕榈油期货上涨8.2%,为20236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之前两周分别下跌8.2%0.4%,主力合约再次上涨5000令吉。上涨主因是生产国遭遇严重洪水,令人担心食用油供应趋紧。另外生物柴油行业的需求强劲,全球油菜籽和葵花籽减产也对棕榈油构成支持。暴雨天气可能导致油棕种植园的鲜果串收割放慢,运输也会受到影响。雪兰莪州经纪商贝斯塔里公司董事帕拉马林甘·苏普拉曼表示,受降雨影响,马来西亚11月前25天的棕榈油产量可能比一个月前下降10%。同时印尼首席经济部长周五表示,印尼将于202511日开始实施B40生物柴油掺混项目。行业人士估计这将带来300万吨的额外棕榈油需求,关注1210日马来西亚MPOB11月份月度供需报告公布。

国内油脂基差涨跌互现

上周国内油脂基差涨跌互现,市场成交缓慢,仍是以刚需为主,当前棕榈油价格最高,其次菜籽油,最后为豆油,豆棕价差较大,不利于棕榈油成交。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1+220~300之间、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1+90~11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1+120~170、华东地区主流01+240~340、华南地区主流在01+300~530。棕榈油方面,上周棕榈油期价持续走高,但货权较为集中,基差坚挺,局部地区小幅回落。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1+400、华东地区基差在01+100~28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18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行情维持弱势震荡,市场成交一般,同时我国也不断从其他国家采购毛菜籽油,库存宽松。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250~260,该地区仍有卖压,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1+120,稳定、华南三级菜油地区01+0、一级菜籽油基差在01+200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短期内棕榈油行情或持续偏强震荡,毕竟产地为减产周期,其库存以及产量难增,关注本月10日马棕MPOB报告发布,但持续高价以及气温下降使得市场需求逐步萎缩。豆油方面,目前国内大豆供给宽松,但大豆到厂以及豆粕胀库或限制工厂开机率,豆油库存或缓慢下降,临近年底,市场有备货需求,可逢回调继续补充刚需库存。菜籽油供给方面依旧充足,前期低点均有库存,市场成交或放慢,继续关注中加关系走向。今年的油脂行情经销商直呼难把握,建议仍是勤拿少补为佳,切莫盲目赌行情。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农村民生领域工作

本网讯 125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谋划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发挥好农业合作民生性强、共识度高、影响面广的优势,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依托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谋划实施一批“小而美”合作项目,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关系。要着力深化农业科技与减贫领域合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良种培育、高产栽培技术等领域合作,提升农业援外工作质效,持续讲好中国减贫故事,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推进重点区域减贫合作。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农村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落实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农民群众心坎上。要协同相关部门抓实农村养老服务,强化调研摸清各地情况和群众诉求,及时提出政策建议,聚焦居家养老助餐助医、日间照料、适老化设施建设等,推动加快补上养老服务短板,落实好农村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帮扶措施,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

粮食稳,天下安。秋粮占全年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近期,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扎实推进秋粮收购政策落实落地,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安徽阜阳,秋粮收购已全面展开。阜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参与秋粮收购企业约150家,空仓容160万吨、收购人员700多人、收购设备470(),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

“秋粮产量约占当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收购品种多、时间跨度长,事关种粮农民切实利益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阜阳市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冰表示,要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入市,通过加强秋粮收购日常监管和行业指导,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好秋粮收购进度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切实维护秋粮收购市场秩序。

近期气温骤降,多地迎来大风、雨雪和寒潮天气,寒冬下的粮食收购点一片繁忙。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一粮库收储点,工人们正抓紧清理仓房和粮垛上的积雪,运粮车在工作人员的一一引导下有序入库。

“为减少农户卖粮等待时间,粮库延迟关门时间,尽力帮助农民少排队、快送粮。”粮库负责人唐洪雨介绍,现已腾挪仓容11.7万吨,计划收购最低价稻谷3.7万吨,调节储备玉米6万吨、贸易粮10万吨,最大程度收购县域内农民手中粮源。

今年秋粮上市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通知》提出要提前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天气,第一时间出台针对性措施,及时优化收购安排,最大程度降低因灾损失。

在监管方面,《通知》指出,要聚焦售粮款支付、质价政策执行、质量安全检验、粮食收购称重计量等问题多发环节,突出检查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问题。充分发挥“12315”“12325”热线“前哨”作用,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结合实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2亿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收购工作进展顺利。

从区域看,南方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四至五成,东北粳稻二成左右;华北、东北玉米收购进度二到三成;东北大豆开始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收购进度一成半左右。

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稻收购均价1.3/斤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饲料养殖需求稳步回升,玉米、大豆价格逐步企稳,企业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开设收购库点200多个,总仓容近1000万吨。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80多万吨,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

“下一步,将坚持分品种施策,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保障农民售粮顺畅和市场平稳运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人民网   仅供分享

全国秋粮累计收购1.2亿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2亿吨,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收购进度快于上年。

从区域看,南方地区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四至五成,东北地区粳稻收购进度两成左右;华北、东北玉米收购进度两到三成;东北大豆开始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收购进度一成半左右。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稻收购均价为每斤1.3元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饲料养殖需求稳步回升,玉米、大豆价格逐步企稳,企业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开设收购库点200多个,总仓容近1000万吨,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80多万吨,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

今年各主产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保持在1.5亿亩以上,生长期天气状况良好,预计产量连续第3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表示,近期,主产省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用豆企业普遍“以质论价”。监测显示,黑龙江地区蛋白含量较低的国产大豆价格低于进口大豆,具有压榨优势,企业压榨利润明显好于上年,也好于开秤初期。目前,黑龙江主要油厂均已开机压榨,大豆加工需求高于上年。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分品种施策,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保障农民售粮顺畅和市场平稳运行。

来源: 光明日报  仅供分享

李保国:新一轮千亿粮食产能提升与耕地保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助力区域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20241129日至121日,首届息县乡村振兴学术交流会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耕地保护及乡村振兴等核心议题,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机遇与新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李保国在会上作了主题为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与耕地保护的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李保国作报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并指出要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及黑土地保护。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更为未来十年的农田建设提供指导。今年启动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种子与耕地,推动科技创新及装备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李保国院长介绍,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成效显著。自2009年启动的规划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超预期,2020年达1.34万亿斤,2023年创新高至1.39万亿斤。以山东德州为例,自2009年成为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地级市,2021年启动吨半粮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德州入选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计划投入98.84亿元提升粮食产能。

在此行动中,国家采取四个方面重要举措:政策支持方面,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农业农村部在抓好已有200个玉米、100个大豆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科技支撑方面。通过生物育种、增加种植密度及改进施肥技术,持续提升粮油作物产量,确保粮食生产的科技化、现代化。藏粮于地战略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等不断提升地力水平,进而提升粮食产能。减损控制方面,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通过减少粮食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损失,到2035年,预计能够减少约1100亿斤粮食损失,这一举措具有巨大的节粮潜力。

李保国院长指出,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带来了耕地和土壤质量的变化。自2009年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10年前北方地区对粮食生产贡献的比重超过了南方,且占比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总体上耕地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耕地产能及生态环境。数据显示,在2009-2019年中,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主要流向林地和园地。与此同时,大约880万亩坡度大于25度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而约1.8亿亩的耕地则被用来种植树木。

耕地高强度利用导致质量下降。秦岭-淮河以北,尤其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五省,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的40%。持续的高强度利用导致东北黑土地流失与地力下降、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西北绿洲区土地荒漠化与耕地盐渍化加重等资源生态退化重大问题。过度集约化耕作制度加剧土壤扰动。尤其是传统集约化耕作制度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剧,水蚀和风蚀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结构的破坏与质量的退化。

李保国院长提出,面对保数提质增效的困境,保持耕地、土壤健康是粮食产能提升的基本保证,主要途径有三。

第一,注重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实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要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设成质量过硬的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必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保障耕地质量和生态平衡。

第二,注重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耕地保护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加大在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力度,加强盐碱耕地的改造和提升,遏制耕地次生盐碱化趋势;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发展特色农林牧渔业。在以水定地前提下,推动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盐碱土地的生产能力与效率,同时保护好盐碱化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三,推行协调一致的土壤、土地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方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推动农业科技的现代化,通过科技提升耕地产能与利用效率,同时保证耕地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李保国院长强调,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将建立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土壤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和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性农业和再生农业技术将成为核心,并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发展因地制宜的精准水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抗逆生物技术成为亟待攻克的关键问题。此外,通过加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双赢贸易,充分利用虚拟土地和水资源,将为未来粮食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李保国院长表示,未来农业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息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的百强县,粮食生产中,口粮(小麦和水稻)占比达95%,可见息县在全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息县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正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升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利用农大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以息县全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发展出中原地区、淮河平原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产能提升及耕地保护乃至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建设农业强国树立县级样板。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仅供分享

1300的地价种小麦玉米还能赚钱吗?成本与收益分析

小麦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麦可加工成面粉,制作成各种面食,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能用于饲料加工、工业生产等,用途广泛。那么,当面临1300的地价时,种植小麦玉米还能不能干呢?

种植成本分析

土地成本:地价1300/亩,这是种植小麦玉米的一项重要固定成本。相比一些地区较低的地价,1300元的地价无疑增加了种植的压力。

种子成本:小麦种子一般每亩需要30-50元左右,玉米种子每亩大概40-60元。不同品种的种子价格会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这部分成本相对较为稳定。

化肥农药成本:种植小麦和玉米都需要施用化肥来保证产量,一般小麦每亩需化肥100-150元,玉米每亩需化肥120-150元左右。农药方面,小麦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亩大概需要50-80元。

机械作业成本:从耕地、播种到收割,都需要机械作业。耕地每亩大概80-100元,播种每亩30-50元,收割每亩50-80元左右。如果自己有机械,这部分成本可以相应减少,但机械的购置和维护也需要一定费用。

种植收益分析  

小麦收益:小麦的产量一般每亩在800-1200斤左右,价格根据市场行情波动,近年来大概在1.1-1.3/斤。以亩产1000斤、价格1.2/斤计算,每亩小麦的收益为1200元左右。

玉米收益:玉米的产量相对较高,一般每亩在1200-1500斤左右,价格在0.9-1.2/斤之间波动。以亩产1300斤、价格1/斤计算,每亩玉米的收益为1300元左右。

总体收益:按照上述产量和价格计算,每亩小麦玉米一年的总收益大概在2500元左右,但需要扣除土地成本1300元以及其他成本,才能得到实际利润。

实际利润计算

将各项成本相加,种子成本按80/亩、化肥农药成本按180/亩、机械作业成本按200/亩计算,再加上土地成本1300/亩,总成本大概在1760/亩左右。总收益2500元减去总成本1760元,每亩的实际利润大概在740元左右。

风险与挑战

自然风险: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干旱、洪涝、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小麦玉米的价格受到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市场价格下跌,种植户的收益将受到直接影响。

技术风险:种植小麦玉米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如果种植技术不过关,如施肥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也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应对策略    

规模种植: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整体收益。同时,可以与粮食收购企业、加工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

科学种植:加强农业技术学习和应用,采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除了种植小麦玉米,还可以考虑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等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单一作物种植的风险。

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玉米品种?

解答: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品种。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适合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种植,晚熟品种则适合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种植;同时,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问题二:怎样确定小麦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

解答:小麦一般在秋季播种,适宜播种期因地区而异,北方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南方地区可适当推迟。玉米的播种时间分为春播和夏播,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在6月中旬左右,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墒情等条件确定。

问题三:如何防治小麦玉米的病虫害?

解答:常见的小麦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生物防治等方法。

问题四: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灌溉问题?

解答:小麦在生长期间一般需要浇3-4次水,分别是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苗期需水量较少,拔节期至抽雄期需水量较大,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灌溉,但也要注意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问题五:怎样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解答:除了选择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外,还可以合理密植,保证植株有足够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加强中耕除草,促进根系生长;及时追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在收获时注意适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影响产量和质量。

问题六:1300的地价是否还有下降的可能?

解答:地价受到土地供求关系、地理位置、土地肥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当地土地流转市场供大于求,或者有相关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地价可能会有所下降;反之,如果土地资源紧张,地价则可能保持稳定或上涨。

问题七:种植小麦玉米有哪些补贴政策?

解答:目前国家对种植小麦玉米有多项补贴政策,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种植户可以向当地农业部门咨询了解具体情况。

问题八:如何应对小麦玉米价格波动?

解答:可以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销售时间,避免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也可以通过参加农业保险,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储存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问题九: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需要哪些设备?

解答:需要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还需要配套的农具和仓储设施等。在选择设备时,要根据种植规模、地形地貌、经济实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

问题十:种植小麦玉米对土壤有哪些要求?

解答:小麦玉米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土壤的酸碱度一般以pH6.5-7.5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来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来源: 大粮观察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12.10                                                                   单位:元/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9-21)中等

2450

晚籼谷

19-21)中等

2550

早籼米

19-21)中等

38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4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45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400

东北米

一级

4840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70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720

玉米

中等

2350

大豆

中等

5350

豆粕

一级

3380

  籼糯米

一级

6440

麦皮

中粗

202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5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900

 

                       34

            20241210

                  9040

2019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