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期货日报 时间:2021-03-18 浏览次数:4642
日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从同时下达的《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看,主要目的是推进饲料中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促进饲料粮保供稳市。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肉蛋奶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内饲料加工业与养殖业等得到了蓬勃发展,带动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需求大幅增长。不过,由于国内土地与水资源等有限,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玉米与豆粕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近年来两者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人畜争粮”迹象,最终我国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木薯等来满足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了“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
市场人士预计,在各项工作得到实际落实的前提下,这会有效缓解玉米、豆粕供应偏紧的形势,遏制两者需求的过快增长,让各类饲料原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优化饲料原料配方结构。
“在关注与分析国内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原料的品种构成问题时,我注意到国内有关机构一直十分重视解决好饲料原料各品种的综合利用问题。早在2020年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748号(农业水利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作出过这样的表述:继续支持草食畜禽养殖优势区实施粮改饲,引导玉米、甜高粱、谷子等作物全株收储利用。”玉米贸易商陈建军告诉记者,从1980年至今,我国饲料产量由数百万吨增加到了3亿吨左右,40多年增长了200多倍。如何保证和解决好饲料原料供应是一个大问题,这不但关系到饲料加工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决定着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与价格涨跌。
海关等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以大豆、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多年来居高不下。如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总量超过了1.4亿吨,其中将近80%的农产品进口是用作或用来生产饲料原料的,如进口的1亿吨左右的大豆主要是为了生产豆粕,用来满足养殖业对植物蛋白的旺盛需求。另外,进口的上千万吨玉米与近850万吨小麦等大部分也是用作了饲料原料。2021年前两月,我国谷物进口势头仍然很猛,累计进口1148.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812.6万吨,增幅达242.06%。
饲料原料供应形势越来越紧,农产品进口数量越来越大,未来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主要是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增加青贮玉米种植,提高苜蓿、燕麦草等紧缺饲草自给率,开发利用杂交构树、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全面推广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加快生物饲料开发应用,研发推广新型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提到:要研究建立生猪、肉鸡和蛋鸡等代表高效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细化新型日粮要点、替代原料养特性、配套处理措施等技术内容,推出调整优化的典型饲料配方及应用案例,制定并发布禽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引导饲料养殖全行业应用。
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小麦、稻谷是国内居民的主要口粮品种,部分地区居民还喜食部分玉米,三者的价格关联性很大,还可以互相替代。因此,未来《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如何实施等,不但关系到豆粕、玉米市场的发展态势,同时与我们的口粮市场也关系密切。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国内小麦与稻谷库存较为庞大,增加两者在饲料原料中替代玉米、豆粕的数量,一方面可以降低两类原料的需求,减小供应压力,降低饲料原料生产成本,减少蛋白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好小麦与稻谷库存偏大的问题,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解决饲料原料短缺问题,国内的一贯方针是既要关注眼前,又要关注长远,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粮食安全的高度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如此一来,就要考虑饲料粮的进口替代,这其中既包括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又包括开发利用新饲草资源。从此次农业农村部下发的《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可以看出,当前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异常紧要,国家对饲料粮调控极大重视。方案细则清晰明了、分工明确,将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并且要求在4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并且全面推广。
(责任编辑: admi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