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求是网 时间:2021-04-29 浏览次数:2838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明确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要求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解决好种子和耕地等要害问题;特别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粮食安全仍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粮食贸易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粮食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存有风险。综合研判国内粮食形势,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风险压力,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一是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仍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饲料用粮等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左右。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耕地、农业用水空间面临挤压挑战,对于增强粮食供给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粮食领域有程度不同表现
就品种而言,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稻谷、小麦产需有余,玉米当年产需存有一定缺口,大豆产需缺口较大。
就区域而言,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13个主产省区贡献了全国近80%的粮食产量;近年来,全国粮食跨省流通量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
就各环节而言,一些地方从上游加工到终端商贸的衔接不够紧密,重要节点粮食接卸和集散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粮食应急设施规模偏小、保障能力较弱。
三是保护和调动“两个积极性”还需强化
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幅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影响。
随着粮食安全形势向好,有些地方重农抓粮意识一度有所放松,有的主产区粮食生产热情不够高。
个别地方在结构调整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
尽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多年总体保持稳定,但稳面积的底线不容丝毫松动。
四是粮食产业存在部分品种外采率较高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现象
近年来,我国口粮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但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较高,而且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
如果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或舆论等方式向国内传导,影响市场预期,波及下游产业。
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少,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粮食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不够,亟待增加高水平研发成果和优质专用精深加工产品;粮食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 admi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