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美国大旱会推涨中国粮价吗?

作者:admin 来源:中新经纬 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5183

全球粮价大涨叠加美国西部大旱,中国粮价会否被“旱”动?平安证券分析师钟正生等6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粮食总体供需格局较为健康,具备抵御国际输入性粮价上涨的能力。

研报指出,今年入夏以来,美国西部地区出现极度干旱,伴随于此,全球粮价涨幅不断扩大,令本已严峻的通胀形势雪上加霜。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同比自2020年8月由负转正,涨幅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5月,其同比涨幅已达40%。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达到36.6%。而目前国内粮价涨幅相对海外来说较小。

关于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研报分析认为,国际大豆、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自2020年8月开始的这一轮拉尼娜现象于2021年5月结束,此后“无缝衔接”而来的是美洲地区的极度干旱,而美洲是全球大豆和玉米的重要产地。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新冠疫情之下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导致全球粮食供需格局收紧。此外,疫情影响导致的物流中断、原油价格上行导致的农资产品成本高增、以及生物燃料市场需求的爆发,也为粮价走高“推波助澜”。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则为粮价上涨提供了“温床”。

研报指出,国内粮价传导有限。中国CPI粮食分项与全球谷物价格指数的相关性并不强。2012年以来中国粮食价格就没有再出现大的波动,2016年以来CPI粮食分项同比一直稳定在2%以内。目前,中国粮食总体供需格局较为健康,具备抵御国际输入性粮价上涨的能力。

主要粮食品类中,除玉米去库存幅度较大外,水稻、小麦库销水平均仍处高位,大豆库销比再创新高,因此,具备抵御国际输入性粮价上涨的能力。而玉米的一大主要用途是猪饲料,当前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可能对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产生制约,使得饲料需求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动能。加之小麦和稻谷相对玉米的价格比处于历史低位,亦可替代小部分玉米的饲用需求,使得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受限。

报告以两次粮食危机(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2010年下半年开始到2011年年中)为鉴分析认为国内粮价大涨的环境不再:气候因素往往是国际粮价大涨的导火索(本次相同),而气候冲击后粮价的变化则与全球货币环境、国际油价形势等因素关联更大(本次也面临全球货币宽松和油价上涨的背景)。但两次国际粮食危机之际,都适逢中国猪周期启动、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分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和“四万亿”政策之后),因而通胀水平加速攀升,央行迅速收紧货币政策。而且,当年中国主要粮食的库存水平均远低于当前,因而粮价更易受到输入性影响。

报告认为,当前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中国已经经过疫后复苏、经济开始向常态回归,并面临着消费、制造业投资增长仍显著弱于疫情之前的问题,增长动能难言强劲;二是,猪周期处于下半场尾部,仍然对CPI起到明显下拉作用;三是,国内主要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对抗输入性涨价的能力更强。

因此,本轮中国粮价上涨的幅度,及其对CPI造成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观察,货币政策不必急于出手。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