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3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1-26 浏览次数:2721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1.25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60

2340

-0.85%

晚籼谷

15-17)中等

2480

2460

-0.81%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336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4120

-1.9%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080

4040

-0.98%

东北米

一级

4680

4600

-1.71%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44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920

2940

0.68%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940

2960

0.68%

玉米

中等

2940

2860

-2.72%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3500

3800

8.57%

  籼糯米

一级

5400

5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350

2580

9.79%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9800

10500

7.14%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200

10800

5.88%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国家临储麦成交价回落 美麦期价大幅反弹 

随着国内面粉加工企业陆续停工停产,麦市购销趋于清淡,各级储备小麦轮出成交情况降温,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价回落;受天气以及地缘政治担忧等因素提振,美麦期价大幅反弹。

一、国内面企陆续停工停产  麦价走势高位回落

随着传统节假日临近,国内面粉加工企业陆续停工停产,用粮企业粮源市场采购力度进一步放缓以及国家临储小麦持续投放市场,市场主体购销回归理性,麦市购销趋于清淡,各级储备小麦轮出成交情况降温,麦价走势呈现高位回落态势,但幅度有限。1月17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竞价销售134308吨2017-2020年产小麦,实际成交86522吨,拍卖底价全部是2860元/吨;其中东营地区成交价2865-2875元/吨;德州地区成交价2860元/吨,流拍15118吨;枣庄地区成交价2860-2875元/吨,流拍6988吨;济宁地区成交价2860-2890元/吨;聊城地区成交价2860-2865元/吨;菏泽地区成交价2880-2895元/吨。受如皋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委托,1月18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5770吨2020年及2021年江苏南通产小麦,其中2850吨2020年产红小麦,底价2800元/吨(价格类型:车船板价),成交价2880元/吨;2920吨2021年产镇麦168,底价2840元/吨(价格类型:车船板价),成交价2970元/吨。1月20日东莞市东站粮食储备库采购7200吨2021年产三等小麦,底价3240元/吨(价格类型:纤维袋、仓库叠堆交货),均未成交。1月21日菏泽市粮油中转储备库有限公司计划销售5426.195吨 2020年产小麦,全部成交, 最低成交价2885元/吨,最高成交价2900元/吨,成交均价2891元/吨。据市场监测,截至1月下旬,江苏南通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净粮进厂价284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净粮进厂价2900元/吨,河南商丘睢阳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净粮进厂价2900元/吨,山东潍坊诸城地区饲料加工企业小麦收购价2880元/吨,河北沧州肃宁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进厂价2840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周度成交量下降  成交价格重心回落

1月19日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投放量继续保持50万吨水平,但投放区域有所调整,江苏地区未有投放,投放区域增加宁夏、陕西以及浙江地区。据统计,1月19日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投放数量40.7901万吨,实际成交量39.6631万吨,周比下降10.4652万吨,成交均价2644元/吨,周比下跌70元/吨,最高成交价2810元/吨,周比下跌50元/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投放数量399.6936万吨,实际成交量399.463万吨,成交均价2456元/吨。从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来看,安徽地区成交量4.0768万吨,成交均价2446元/吨,最高成交价2650元/吨;河南地区成交量18.845万吨,成交均价2653元/吨,最高成交价2810元/吨;河北地区成交量10.2975万吨,成交均价2687元/吨,最高成交价2780元/吨;山东地区成交量5.9894万吨,成交均价2680元/吨,最高成交价2750元/吨;湖北地区成交量0.4544万吨,成交均价2573元/吨,最高成交价2610元/吨;其它地区方面,浙江地区投放4.5801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625元/吨,最高成交价2800元/吨。

三、天气及地缘政治担忧  美麦期价大幅反弹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2年1月12日,阿根廷2021/22年度小麦收获结束;预计2021/22年度阿根廷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80万吨,高于上年的1700万吨。俄罗斯农业部表示从1月19日起,俄罗斯联邦的小麦出口关税将从每吨98.2美元降至97.5美元,这是自2021年9月22日以来首次出现的下降。俄罗斯联邦植物检疫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2021/22年度(7月到次年6月)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2270万吨,同比减少18%。战略谷物公司预计2022/23年度制粉小麦平均价格将会跌至每吨260-270美元(具体取决于产地),较2021/22年度下跌约50美元/吨,比当前价格下跌25-35美元。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1月17日,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为1630万吨,比去年增加28%。2021/22年初(8月1日至1月9日),加拿大出口软小麦520万吨,而2020/21年初为810万吨,硬质小麦120万吨;根据官方预测,2021/22年加拿大小麦出口将从2640万吨下降到1610万吨,原因是2022年夏季的干旱导致该国谷物产量(过去14年的最低水平)下降。气象预报显示,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温度将会下降,天气更加干燥,可能威胁到缺少积雪保护的冬小麦作物。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愈加紧张;分析师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一旦冲突升级,可能导致小麦出口供应受到影响。迄今为止,2021/22年度(6月至次年5月)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1280.203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7.8%,美国小麦作物年度自6月1日开始。截至1月21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3月合约期价报收于778.5美分/蒲式耳,较1月14日的742.75美分/蒲式耳,上涨35.75美分/蒲式耳,涨幅4.81%。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国内小麦进口量为94万吨,同比增长6.9%;2021年小麦进口量亦创下纪录新高,至977万吨,较2020年的838万吨增长16.6%,也超出配额进口量。

四、国内麦市购销将步入“休眠期”  关注节后终端需求恢复情况

据统计,截至1月中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47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2000万吨左右,从区域分布来看,苏皖豫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4500万吨左右,鲁冀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不足150万吨;从年份结构来看,2014-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450万吨左右,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000万吨左右,2019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600万吨左右,2020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600万吨左右。随着传统节假日临近,国内面粉加工企业陆续停工停产,其粮源市场采购将阶段性暂停,麦市购销将步入“休眠期”,麦价整体或以高位窄幅波动为主。节后建议密切关注终端需求恢复情况以及国家临储小麦投放动态。

来源:中华粮网作者:张春良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节前玉米大局已定 节后供需双增 

上周全国玉米价格整体表现不一。近期玉米市场稳中偏弱运行。东北基层上量开始放缓,北港贸易商继续提价收购意愿不强。华北深加工本周到货量尚可,随着前期价格连续下调,预计贸易商出货意愿逐渐减弱,另外,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几天华北地区仍有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玉米价格或会止跌,短期窄幅反弹,但变动幅度有限。南方市场整体稳定,局部地区窄幅调整,局部地区贸易商报价上涨。目前下游企业已经完成节前备货,保持当前库存水平下按需采购为主。春节之前的市场由供应来主导,供应增加的情况,供应增加,需求较弱,因此节前价格总体维持震荡偏弱,当前随着春季的临近,节前市场基本大局已定,市场的关注点逐渐转移至年后,下面我们从短期供需情况来分析节后的走势。

从农户的售粮进度来说,根据统计,全国来看,截至1月20日,全国玉米售粮进度51%,较2020/2021年度同期售粮进度偏慢14%,但是快于2019/2020年度。由于去年情况特殊,按照农户售粮的平均进度来看,当前的售粮进度正好持平于近四年的平均售粮进度。从春节的售粮进度来看,农户售粮相对比较平均,并未出现节前大量集中出售的情况。因此市场价格表现还相对稳定,涨跌幅度都不大。因此,从供应的角度来看,按照传统的售粮节奏,供应压力应该并没有市场各方传言的那么大,关键一个问题还是贸易商对价格的一个接受程度。对贸易商来说,其实可选择的余地似乎也不大,如果做中长期的库存,春节之后不是是从时间上,还是价格上来说,都是一个建库的比较好的时机,但当市场大部分都达成一致之后,市场价格下跌的空间可能并不会想象中的那么大。

从下游企业原料玉米库存的情况来看,根据对全国12个地区,96家主要玉米深加工厂家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第3周,截至1月19日,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总量569.4万吨,较上周增加2.67%。目前东北部分企业建库计划持续进行,本周玉米库存继续上升。临近春节,近期基层玉米购销活动逐渐转淡,上量节奏有所放缓。对比近几年节前玉米库存,当前玉米库存水平高于2021年,低于2020年和2019年,表明下游深加工企业整体存粮意愿要强于去年,当然也与春节较往年提前有一定关系。由于今年没有临储拍卖,市场供应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到了节后,东北地区的企业的建库需求同样存在。

因此春节后短期的供需情况来看,将会呈现供需双增的情况。供应方面,春节东北地区面临低趴粮的销售,华北产区部分农户也会有一个售粮高峰,产区在4月份之前农户的余粮基本都要销售完毕,从10月份新玉米上市来算,截止到1月20日,产区农户完成50%左右的销售,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春节之后到4月份只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供应压力相对节前会更大一些,关键是贸易商能否发挥好“蓄水池”的作用。从需求方面来看,贸易商将迎来建中长期库存的机会,预计收购意愿较节前会大大提升。另外,下游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节后有补库的需求,深加工企业也有备较长时间库存的意愿。因此从中长期的走势来看,利多因素可能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Mystee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春节后 稻谷走势分析 

如今年前米企大米销售已进入了扫尾阶段,对原粮的需求逐渐减弱,大部分产区已处于停收的状态,收购主体减少,届时稻价也逐渐失去支撑,特别是中晚籼稻托市即将结束。针对于节后市场,笔者认为结合市场各个品种购销情况,稻价或呈涨跌互现的格局,具体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稻价持续弱势运行

东北产区稻价持续低位震荡运行,鲜有上涨行情出现。圆粒水稻方面,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启动稻谷托市工作,根据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粳稻335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1008万吨,市场基层粮源不断下降,包括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将陈圆粒水稻拍卖底价也不同程度的上调,届时圆粒水稻将处于易涨难跌的行情。 长粒水稻以及细长粒、黑水稻价格行情市场也极为关注,但今年与往年行情不同,节日备货未刺激稻价走高反而出现下跌。其中长粒水稻绥粳18品种部分地区农户售价已低于圆粒水稻,这是历年罕见的。针对于后市笔者认为大米消费量有限加之市场仍有19以及20年产原粮流通,至少在2月底前上涨的势头不高。黑水稻因21年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高温影响品质下降,市场占有率低的利空因素影响,前景不够乐观,近日包括优质品种如黑珍珠、黑耀石等品种稻价也在下行中。江苏产区晚粳稻价冲高回落,年底售粮积极性增强,稻价走低,基层收购价格不高于1.4元/斤,针对于后期该省份还有少量的补库工作未完成,加之该省份整体存粮量低于东北,综合农户种植成本,将是两极分化,优质优价的格局。

1月31日中晚籼稻托市工作将全面结束,预计托市总量难超过300万吨,但今年各地方储备库以及省级储备量较大,价格较高,也使得部分区域未启动托市工作。针对于后市,2021年产稻价要远低于2020年产原粮,因此农户惜售心理较重,低价售粮意愿不高,当前部分产区质量好丰两优稻谷现货价格仍在1.29-1.3元/斤,高于托市价。另外从中储粮各地轮换的19年产中晚籼稻底价来看,散粮仓内车板价多在1.25-1.27元/斤,部分地区在此价格基层上还有溢价成交,因此21年产中晚籼稻价格还将高于托市价运行。

糯稻持续弱势

2021年产糯稻自上市已购销四个月,前几个月行情一直不温不火,进入一月份东北产区涌入了大量的贸易商进行抄底。当前仍在持续进行,但整体对糯稻价格提振非常有限,圆粒型糯稻基层收购价格在1-1.15元/斤之间,具体行情根据质量定价,此价格对农户来说基本是亏损状态。针对后市,笔者认为鉴于市场余粮量仍较多,后期稻价触底反弹的概率比较低或持续维持弱势运行,不单单是东北产区有大量的库存,其他产区江苏、安徽产区贸易商也有囤粮。截至到上周,江苏苏北地区圆粒糯稻9925品种到厂价格在1.38元/斤,出米率70%,变白率90%,米企采购积极性不高。节后还将有进口糯米也将陆续到港,正月十五用米备货已结束,市场下一个需求周期将是端午了,市场缺乏支撑。

托市价有望上调

2022年小麦最低保护价已于10月份公布,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接下来农户更为关心稻谷的最低保护价如何进行调整,1月20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针对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农民外出就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在口粮方面,重点是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政策红利,由此可见2022年稻谷最低保护价将大概率上调。不 过笔者认为,基于粳稻占总库存量比重比较高,籼稻最低保护价上调概率较大,粳稻或将维稳。

来源: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国际大米连续两周上涨。。。。 

2021年国际大米市场供需宽松,价格整体来看一路下跌,我国进口量达到496万吨,创历史新高。不过,进口增加主要是来自印度碎米大幅增长。2020碎米占中国大米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2021碎米占进口的52%,占一半还多。据了解,碎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大米制酒和休闲食品生产。廉价的碎米可以在关税配额之外进口,避免繁复的进口程序。

中国大米进口类型

据外电1月20日消息,本周印度大米价格触及逾七个月高位,因铁路运力不足,而泰国大米价格则升至自2021年7月以来的最高位。

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每吨375-382美元,为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位,高于上周的每吨367-375美元。

由于货运火车短缺,本月印度近三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受阻,而通过卡车发运则需要耗费约两倍的运输时间。大多数贸易商已停止签署2月份的出口合同,以避免因不能履约而遭遇损失。

印度最大的大米出口商表示,印度船运延误对出口商造成了沉重打击,船运费率已升至每日3万美元,一些出口商需要支付高达50万美元的滞期费,抹去了全部利润。贸易商已开始为海外发货报出更高的价格,以支付更高的滞期费。

印度政府的临时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占据了全球大米出口的近一半,其出口从2020年飙升45%,达到创纪录的2140万吨,超过紧随其后的三个最大出口国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的出口总和。

印度今年的大米产量已跃升至创纪录高位,价格仍具有竞争力,但物流瓶颈限制其出口。

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印度的出口放缓,使泰国、缅甸和越南等竞争对手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增加海外销售。

泰国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每吨407-410美元,为自2021年7月中旬以来最高位,而上周为每吨404-405美元。主要是泰铢兑美元走高,导致泰国大米出口报价走升。

越南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每吨395-405美元,与上周大体持平。贸易商称,由于小麦和玉米价格强劲,今年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将保持高位,并表示作律宾今年将继续成为该国大米的最大买家。

越南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越南大米出口为624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0.2%。

根据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098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63万吨;消费量5.103亿吨,同比增加783万吨,处于历史最高纪录。库存1.8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来源:文华财经、Agriculture,美国农业部(Grain: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大豆主产区降雨持续 预计短期价格继续冲高力度有限 

本周巴西大豆产区天气条件较好,1月中旬以来巴西产区天气有所改善,对大豆收获生长有利。气象模型显示,本周巴西大豆产区延续上周天气,其中北部产区雨量减小,有利于大豆收割工作推进;南部产区降雨增加,尤其是巴拉那、圣卡特琳娜和南里奥格兰德等州均有降雨覆盖,有利于大豆生长。

当前阿根廷大豆播种工作基本完成,受拉尼娜天气影响,播种以来产区天气持续干燥,播种进度较往年偏慢,大豆生长状况不佳。气象模型显示,本周阿根廷主要大豆产区降雨较上周有所减少,降雨主要集中在科尔瓦多中北部和圣达菲南部地区,布宜诺斯艾利斯虽有降雨覆盖,但雨量较小。继续关注天气对阿根廷大豆播种和生长的影响。

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偏慢,近日市场传言中国将集中采购一批美国大豆,支撑美豆价格再次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但本年度美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偏慢,随着天气条件的改善,巴西中北部大豆收获步伐将加快,大豆上市量增加,美豆出口窗口将缩窄。近两周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大豆产区降雨持续,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大豆作物生长压力,预计短期美豆价格继续冲高力度有限。

上周美豆价格先跌后涨,大豆出口升贴水报价涨跌互现,大豆进口成本上升。监测显示,美湾大豆3月船期CNF报价630美元/吨,升贴水报价对CBOT3月合约升水300美分/蒲式耳,合到港完税价4590元/吨(3%进口关税、9%增值税),比上周同期上升75元/吨;巴西大豆2月船期CNF报价604美元/吨,升贴水报价对CBOT3月合约升水230美分/蒲式耳,合到港完税价4405元/吨,比上周同期上升65元/吨。

同时上周国内油粕价格上涨,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继续改善。监测显示,美湾大豆3月船期对大商所5月合约压榨利润-330元/吨(3%进口关税,加工费用200元/吨),周环比上升70元/吨,巴西大豆2月船期对大商所5月合约压榨利润-110元/吨,周环比上升90元/吨。各地油厂现货压榨利润-40~180元/吨,周环比上升30~80元/吨。

受春节前备货提振,下游企业油粕提货积极性较高,刺激油厂开机率继续提升。监测显示,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215万吨,比前一周增加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万吨,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增加51万吨。本周为春节前最后一周,部分油厂将放假停机,预计开机率将显著下滑,压榨量将降至170万吨。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国内外油脂市场利多主导,预计短期国内豆油价格震荡偏强 

1月18日,大商所豆油期货价格上涨,其中主力合约收盘上涨0.79%至9196元/吨。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市场报价9800~10180元/吨,比前一日上涨30~6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报价9800~9820元/吨,华东地区报价9880~10050元/吨,华南地区报价10050~10180元/吨。近日豆油价格震荡偏强,下游买家采购较为积极,成交尚可。

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显著回升,豆油产出增加,但下游企业备货持续,提货速度较快,豆油库存继续小幅下降。监测显示,1月17日,全国主要油厂豆油库存76.5万吨,比上周同期下降0.5万吨,月环比减少2万吨,同比减少9万吨,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减少39万吨。本周大豆压榨量将继续提升,预计豆油库存或将止降转升。

一季度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整体偏低,加拿大菜籽减产,南美大豆产量预期下调,全球油脂油料产量增长、库存重建之路困难重重,加之原油价格延续上涨趋势,均支撑油脂价格。1-2月国内大豆到港量预期下滑,大豆和豆油库存处于偏低水平。由于国内豆棕价差倒挂,豆菜价差处于历史高位,有利于豆油消费。短期国内外油脂市场利多主导,预计国内豆油价格震荡偏强,现货及基差报价继续高位运行。

1月18日,郑商所菜油主力合约收盘上涨1.56%至11911元/吨。沿海地区四级菜油报价12430~12630元/吨,部分地区比前一日上涨180~200元/吨。其中江苏南通报价12630元/吨,福建厦门报价12580元/吨,广东湛江报价12430元/吨,广西防城港报价12430元/吨。

本周国内油脂价格震荡上涨,豆油涨幅更大,豆菜油价差继续缩小。1月18日,豆菜油主力2205合约价差为2715元/吨,周环比缩小156元/吨,月环比缩小1050元/吨,同比扩大513元/吨;2209合约价差为2423元/吨,周环比缩小17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豆菜油现货价差为2610元/吨,周环比缩小90元/吨,月环比缩小900元/吨,同比扩大690元/吨。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重大决策!全国粮食企业将实施信用监管办法!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活动,促进粮食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试行)》。

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活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从事粮食(含大豆、油料、食用植物油)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食购销等经营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监管,是指以促进粮食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为目的,由粮食和储备部门主导,根据粮食企业信用信息科学研判企业信用状况,并依法依规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第四条 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奖励信息,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

第五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建立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修复,以及信用评价等工作通过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开展。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垂直管理局(以下简称“垂直管理局”)按照管辖权限,负责本辖区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应严格执行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依法归集、使用并共享粮食企业信用信息,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支持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在其他领域的合法应用;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粮食行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第七条 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依托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归集信用信息,原则上以独立法人为单位,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

第八条 粮食企业基本信息鼓励通过端口方式对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等自动获取。粮食企业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及时更新维护本企业基本信息,地市级、区县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负责核验粮食企业录入数据的真实性。

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奖励等信用信息,由具有管辖权的粮食和储备部门自行政处罚、奖励等决定作出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信用信息录入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通过部门间签订数据共享协议等方式获取。

第九条 粮食和储备部门应当通过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及时公示下列信息:

(一)企业注册登记或者备案及企业相关人员等基本信息;

(二)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信息;

(三)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奖励信息;

(四)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依法可公开的信用信息。

公示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粮食和储备部门应加强对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

(一)企业注册登记或者备案及企业相关人员等基本信息进行永久公示。企业基本信用信息变更的,应及时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进行更新维护;

(二)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为 1 年;最短公示期满但未进行信用修复的,应继续公示,直至完成信用修复。公示期以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上的实际公示时长为准;

(三)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奖励信息进行永久公示。奖励被撤销的,作出撤销决定的部门应及时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进行更新维护;

(四)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变更后,具有管辖权的粮食和储备部门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依照权限,对归集的信用信息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粮食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粮食和储备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粮食企业信用信息,按照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采取规范的程序、方法对粮食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的活动。

粮食企业信用评价由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和本办法有关规定,依托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粮食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并结合粮食行业自身特点和重要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适时调整。

第十三条 粮食企业信用评价周期为一年,评价时间从每年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年度信用评价工作应于每年 1 月底前完成上年度信用评价工作。自注册之日起不满一年的企业,不纳入当期评价范围,相关记录转入下年度。

第十四条 粮食企业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方式,根据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和上年度的信用评价等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五条 粮食企业信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 A、B、C 三级。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的内部决策依据参考,原则上不对外公开;被评价企业可以申请查询本企业评价结果。

第十六条 对信用等级为 A 级的粮食企业,粮食和储备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一)在粮食流通领域财政性资金和项目申报、评优评先、政策性粮食收储、成品粮应急保供定点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

(二)在“双随机”检查时,降低抽查比例、频次。

第十七条 对信用等级为 C 级的粮食企业,粮食和储备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限制享受粮食流通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二)在“双随机”检查时,加大抽查比例、频次。

第十八条 粮食企业失信行为是指被国家机关依法给予警告以上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十九条 由粮食和储备部门认定的失信行为,粮食企业失信行为纠正后,可向作出失信认定的粮食和储备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申请时,应一并提交信用修复承诺书、已纠正失信行为的证明材料或信用报告等。粮食和储备部门确已掌握失信行为纠正信息的,可不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粮食和储备部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5 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修复的决定,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进行修复;不符合修复条件的,告知申请企业不予修复的理由。

第二十条 粮食企业失信信息最短公示期满,且粮食和储备部门同意修复后,自同意修复之日起,撤销公示,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中保存 5 年,5 年内未发生同类失信行为的,删除或屏蔽该记录;5 年内再次发生同类失信行为的,该记录信息的保存期限重新计算。

第二十一条 其他国家机关认定的失信行为的信用修复,按照认定机关规定执行。完成信用修复后,具有管辖权的粮食和储备部门应及时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撤销相关信息公示。相关信息的处理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失信信息修复后,不再作为信用评价依据。

第二十三条 信用修复工作统一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进行。

第二十四条 对下列情形,粮食企业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粮食和储备部门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粮食和储备部门应自收到申请 5 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在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一)认为粮食和储备部门公示的信用信息不准确的; 

(二)对粮食和储备部门采集本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行为有异议的;

(三)对粮食和储备部门作出信用修复申请不予受理、不予信用修复决定有异议的; 

(四)其他认为粮食和储备部门因信用信息归集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粮食企业对粮食和储备部门针对异议申请作出的相关决定、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发现采集的信用信息确有错误的,应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及时更正或删除。

第二十六条 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应依法履职,对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依纪追究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各垂直管理局依据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 5 年。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发改委:全链条拧紧粮食“节流阀”!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1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刘琼介绍称,这次出台《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内容,部署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提出加强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对各类消费主体明确责任要求,鼓励绿色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

完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加强节约减损管理,提升加工转化率。

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用餐。

建立健全餐饮行业相关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种植基地+中央厨房”等新模式发展,督促餐饮企业、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好反食品浪费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推动餐饮持续向绿色、健康、安全和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的监督。

推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建立健全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

加强接待、会议、培训等活动的用餐管理,杜绝用餐浪费,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落实。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

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加强食品绿色消费领域科学研究和平台支撑。

把节粮减损、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刘琼表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做了不少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管理体系,采取全链条管理措施拧紧粮食“节流阀”;从加强行业管理、严格执法监督、标准规范制定、食品浪费评估、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形成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

刘琼介绍了下一步工作,他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进展,切实抓好《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贯彻落实,督促地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公开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社会共治机制等,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来源:国家发改委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中储粮:坚决扛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中储粮23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日前在京召开2022年中储粮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

会议透露,2021年,中储粮落实储备规模结构布局调整任务取得实质进展,现有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至98%。储备精益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仓容完好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完成中央储备粮监控系统功能升级和30家中央储备棉社会承储库点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中央储备粮棉在线监控全覆盖。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021年启动建设118个项目仓容1060万吨。

2021年,中储粮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手机APP预约、上门服务、协调村委会集中售粮等方式开展粮食收储,提升售粮便捷化水平。认真执行吞吐调节和轮换任务,高效完成中央事权粮食销售出库任务。政策性粮食监管进一步强化,政策性粮食租仓库点撤并工作基本完成,库点数量较最高峰减少97%以上,现有租仓库点全面落实“自储、自管、自出”管理要求。

在国企改革方面,中储粮集团公司改革方案明确的99个改革子项已完成91%。“双百企业”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围绕推动建立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分公司集中运作、直属库具体执行的新型运营机制,启动总部机构职能改革,持续深化分公司改革,全面铺开直属库改革。

会议强调,经过20多年发展,中储粮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收储网络,形成了统一指挥、政令畅通、协同高效的储备管理体系,在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等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检验,并且连续17年承担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任务。

会议指出,中储粮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落实专项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着力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增强储备保障能力、高效落实调控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增至17.64亿亩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这一年,相关工作成效如何?1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会上介绍,总的看,2021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曾衍德表示,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农业农村部扎实推动“三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粮食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产量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新收集农作物资源2.6万多份、水产种质资源4万多份。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亿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200万亩。

拓宽产业就业增收渠道。预计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7.7万亿元、增速超过10%,乡村休闲旅游业营业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左右。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带动1560多万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实际增长9.7%。

“此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绿色转型、农村改革均取得新进展。”曾衍德说,2021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计超过70%,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预计分别超过88%、80%和76%,分别比上年提高0.4个、1个和1个百分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和220万个。

未来3个月蔬菜供应1.7亿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比上年增长28.8%,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同时,牛羊肉产量比上年增长4.1%,牛奶产量增长7.1%,水产品产量增长2%以上。预计全年蔬菜面积3.2亿亩、产量7.5亿吨,水果产量超过2.9亿吨。

“下一步,我们将分区分类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北方设施蔬菜大省、大中城市等重点地区冬春蔬菜生产,持续抓好畜禽水产养殖,不断提升‘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当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80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200多万亩,预计未来3个月蔬菜供应总量1.7亿吨,同比增加350万吨。

唐珂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对接关系,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紧盯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段,加强生产情况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预警,指导督促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制定好应急保供预案。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今年春节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唐珂说。

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

去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今年如何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作安排上,主要抓好四个方面。

强化责任落实。继续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地方责任,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

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收益预期。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耕地轮作、粮食绿色高产行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政策覆盖范围,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精准指导服务。制定分作物分区域分品种技术意见,开春后开展部领导包省包片联系指导和科技小分队蹲点指导。

抓好防灾减灾。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的支持力度,指导支持地方做好技术准备、物资储备,落实好抗灾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同时,提早下拨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资金,落实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防控措施,准备充足药剂药械,做到有备无患。

“后期,我们将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抓好冬小麦促弱转壮的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全力打赢夏粮生产这一仗,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潘文博说。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小麦粉国标重新修订!严禁添加任何物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修订后的《小麦粉》国家标准(GB/T 1355-2021),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新标准突出营养健康,适用于无添加物的食用小麦粉,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等。同时注重适度加工,将原标准中“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调整为“精制粉”“标准粉”“普通粉”三个类别。

注重营养健康 禁添任何物质

据记者了解,2011年3月1日,原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增白剂”。但“无增白剂”的面粉中还可以添加增筋类面粉添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面粉减筋剂等国家允许添加的添加剂。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目前可以根据加工需要,向小麦粉中加入一定量的小麦、黑麦或大麦芽粉,活性谷朊粉,大豆粉和杂豆粉。可以加入的添加剂包括4类酶制剂和9种小麦粉处理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修订后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规定,小麦粉为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麦)经过碾磨制粉,去除部分麸皮和胚并达到一定加工精度要求的、未添加任何物质的、能够满足制作面制食品要求的产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品质营养研究所所长孙辉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新标准规定小麦粉不添加任何物质,旨在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对粮油产品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并参考了国家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中关于小麦粉(通用)中添加物的要求,“取得‘小麦粉(通用)’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在小麦粉中添加任何食品辅料”。

据孙辉介绍,新标准突出营养健康,适用于无添加物的食用小麦粉,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等。在新标准实施后,添加添加物或添加剂的小麦粉将被列为“专用粉”范畴。

三级加工精度 简化分类等级

“加工精度”为小麦粉中残留麸皮碎片的程度,以麸星的大小及分布的密集程度表示,是面粉质量的关键指标。新标准将原标准中“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调整为“精制粉”“标准粉”“普通粉”三个类别。新标准还规定,“精制粉”“标准粉”“普通粉”脂肪酸值(以mg KOH/100g计)分别为≤60、80、100。

资料显示,脂肪酸值是粮食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是决定面粉等级和品质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面粉等级越高,其脂肪酸值则应越低,二者呈反相关。面粉等粮食加工产品中的脂肪酸值含量越高,则越容易变质。因游离脂肪酸容易酸败,导致面粉等食品的色泽和气味变坏。面粉中的水分含量越高、面粉加工精度越低、储存和运输的温度及湿度越高,则脂肪酸值升高的速度越快,面粉就越容易腐败变质。

据孙辉介绍,目前市场流通的小麦粉,大多数在3个月内即可销售完毕。即使在高温高湿的地区和季节,普通产品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也都可以满足新标准脂肪酸的要求。

孙辉认为,新标准将“特制二等”并入“标准粉”,保留了低加工指标,为需要加工精度较低小麦粉的消费群体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还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分类等级。“精制粉”和“标准粉”两类均为市场小包装小麦粉供应的主体,而原标准中的普通粉则多为企业专供,很少有小包装市场零售,因此单独划分为一类。新标准一方面满足零售市场对加工精度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企业用普通粉作为食品原料的需求。

突出适度加工 促进节粮减损

目前国内粮食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精度的现象,产品越来越白、制作越来越精细。资料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小麦加工行业的平均出粉率约为85%,目前这一指标降到了约73%。

“小麦加工行业存在的过度加工现象,根本原因是消费者倾向于又白又细的小麦粉。”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陶佩君公开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再贵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损失大概在3%到10%,高的可能达到15%左右。

为了引导企业适度加工,除了质量等级分类变化外,新标准还取消了面筋值和粗细度的质量要求。

面筋值是表征小麦粉加工品质和加工用途的指标,一般做面包类产品需要面筋值高的小麦粉,而蛋糕和饼干类产品需要面筋值低的小麦粉,馒头类和普通面条类则需要面筋含量中等的小麦粉。

“面筋值大小主要受小麦原料自身品质的影响,与品种基因和种植环境有关,而与加工精度几乎无关。”孙辉表示,而粗细度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方面是当时小麦制粉工艺水平的体现,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市场对精米细面的消费需求。我国小麦制粉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轻碾细磨的现代制粉工艺已经可以做到提取颗粒度相对较高的芯粉。随着现代制粉工艺的发展,粗细度只是加工精度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因此,为了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新标准取消了粗细度定等。

当前,适度加工已经成为共识。农业农村部2020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到203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3%以下。

新标准对于粮食适度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消息称,据权威测算,以普通粉为例,总出粉率可提高0.5%-3%。

孙辉认为,新标准发布实施将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优质、健康营养产品的需求,同时对于规范和引导小麦粉加工企业适度加工,促进节粮减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1.25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4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6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040

东北米

一级

4600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94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960 

玉米

中等

286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3800

  籼糯米

一级

5400

麦皮

中粗

258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5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800

 

3

 2022125

                            837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