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2-10 浏览次数:2054
福州粮情
二月份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2.2.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40 | 234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60 | 246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60 | 336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5900 | -1.67%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412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040 | 404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600 | 460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400 | 44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2940 | 294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2960 | 296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2860 | 2870 | 0.35% |
大豆 | 中等 | 6900 | 69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3800 | 4200 | 10.53% |
籼糯米 | 一级 | 5400 | 5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580 | 2580 | 持平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0500 | 11100 | 5.71%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0800 | 11400 | 5.56%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虽然今春麦市整体高位平稳运行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或较往年增多。受疫情、供需、天气、新季小麦生产预期等影响,麦市变数或较往年同期增加,不过出现异常波动的概率仍然不大。
2021年春节过后,国内小麦市场供给充足,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扩大、饲料替代火爆、机构投机炒作、天气变化异常等因素叠加影响,市场购销博弈激烈。为抑制市场炒作,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在1月和4月份修订拍卖规则、抬高参拍门槛、上调拍卖底价,但由于市场多因素共振,小麦市场价格依旧不断走高。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过后乃至整个春季,是我国小麦市场面临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时期,原因是面粉节日消费高峰已过,小麦市场供应渠道多样,而消费结构相对单一。
小麦拍卖底价明显偏低
据统计,1月份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203.47万吨,实际成交199.09万吨,同比下降1025.8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625~2713元/吨,河北、山东成交均价2687~2727元/吨。整体来看,交易火爆,溢价较高。主要原因是政策性小麦恢复拍卖以来,周度投放数量有限,每次仅50万吨,而上年同期在40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政策性小麦拍卖底价较市场麦价明显偏低,市场竞价激烈。
近两年来,国内小麦制粉需求整体保持平稳,但小麦饲用需求量大幅增加,使得其年度产不足需,政策性小麦库存下降较快。各省份之间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分布并不平衡。由于国家临储小麦库存下降较快,在国内产量预期“担忧”和国际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作为市场重要调控手段的临储小麦库存肯定会用在刀刃上。
小麦饲用消费数量减少
据市场监测,当前,华北地区国标二等普通小麦收购价为2880~2890元/吨,二等玉米收购价2740~2780元/吨,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为110~140元/吨,而上年同期为-270至-380元/吨。
一些饲料企业表示,2020/2021年度饲料生产配方中,小麦使用量占能量饲料总使用量的70%以上,但随着小麦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下跌,饲料企业已逐渐减少小麦用量,目前已降至10%以下。华南地区一家饲料生产商表示,由于价格太高,现在已经停止使用国产小麦。华北地区一家养殖企业则反映,之前购买的国储小麦已经用完,现在很难从市场上买到饲料小麦,因此也基本停止使用小麦作为饲料原料,重新开始使用玉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1/2022年度我国小麦饲料消费及损耗356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40万吨。
政策调控更加灵活精准
2022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较2021年上调了0.02元/斤。虽然上调幅度不大,但市场导向性较强。进入2022年1月份以来,为保障节日期间的市场供给,国家有关部门重启政策性小麦拍卖活动,虽然周度投放数量有限,但投放标的、区域精准,灵活性强,对调节、稳定市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储备把握轮换节奏,发挥吞吐调节作用,政策对市场的调控组合拳效果也更加明显。虽然元旦、春节已过,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预计政策对市场的调控仍将灵活精准,保供稳价措施也会与时俱进。
据市场人士分析,节前政策性小麦拍卖交易火爆,成交溢价较大,对小麦市场价格有底部支撑作用。据测算,节前河北、山东拍卖小麦周度成交均价为2687~2727元/吨,加上升贴水、出库费、运输费等,到厂成本较当地市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持平或略低。而各级储备粮轮换出库则随行就市,中央储备粮轮出成交均价为2810~2940元/吨,基本与市场价持平。无论是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还是各级储备粮轮换销售,均对市场小麦价格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麦市异常波动概率不大
展望今春小麦市场,尽管市场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往年偏多,但麦市整体高位稳定运行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出现异常波动的概率也不会大。
一是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小麦库存可以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企业商品库存增加也比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同比增长50%以上。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仍在4650万吨左右。尽管库存数量同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仍占到国内小麦年消费量的近1/3。可以确信,目前的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依然对市场有着绝对的调控能力。
二是春节前成交的小麦目前还有大量没有出库,节后将会陆续充实用粮企业库存。初步统计,1月份仅中储粮各分公司就轮换销售小麦168.32万吨,实际成交112.04万吨。春节过后市场将进入中央和地方储备集中轮出阶段,3、4月份或将迎来轮换出库高峰。各级轮出小麦大量进入市场,将会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
三是通常春节后是面粉消费的淡季,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面粉销售旺季与淡季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据主产区制粉企业反映,今年春节前面粉销售“旺季不旺”特征明显,这既彰显了居民消费观念理智正常,也说明面粉市场消费基本体现于刚性需求。预计节后随着市场的恢复,面粉销售速度虽不及节前,但也不会明显降低,价格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四是2021年我国进口小麦977万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16.6%,超出配额约13.4万吨,进口量创下纪录新高。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高企、供应偏紧,提振小麦在饲料生产中的用量,从而推高小麦进口。市场预计,2022年我国小麦进口量或将小幅下降,但整体仍会处于高位,对国内市场的调剂与供给能力提高。
市场对生产炒作或增加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本年度主产区部分地区冬小麦播期虽然推迟,但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11月至12月气温总体偏高,冬前积温较多,小麦生长好于预期。由于小麦生育期较长,回旋余地很大,夺取丰收仍有希望。
天气变化历来是影响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波动,期货市场表现更加明显。由于气象条件变数不定,一旦小麦生长受到不利天气影响,麦价将会随市场主体心理的起伏而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分析,2022年小麦病虫害呈偏重流行,之前因播种推迟、苗情长势偏弱曾引发市场对冬小麦出芽率及后期生长情况的担忧。市场预计,新季小麦晚播,加之后期天气变化,今春小麦市场对生产的炒作或较往年同期增加。
来源:粮油市场报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春节前,大连玉米期货结束近3个月的高位振荡区间,突破上行,主力合约刷新近半年来高点。去年我国玉米增产,供应压力增加,而需求端生猪存栏量减少,玉米消费减少。同时,小麦价格高企,外围市场走强又对玉米价格带来提振。多空因素交织,春节后玉米期货有望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A产量增加 上市步伐偏慢
前两年玉米价格不断上扬,种植效益较好,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加之天气条件适宜,单产尚可,玉米产量明显增加。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2021/2022年度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332.4万公顷,比上年度增加206万公顷,增幅为4.99%;单产为6291公斤/公顷,比上年度下降26公斤/公顷;总产量为2.725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188万吨。
由于看涨后市,2020/2021年度玉米上市后,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使得玉米价格稳步走高,同时收购进度偏快。但2021年春节后,由于进口玉米集中到货,小麦、稻谷替代玉米饲料消费量增加,加之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玉米需求急剧减少,引发玉米价格大幅下滑,导致收购、囤积玉米的收购主体陷入严重亏损境地,后期不得不低价抛售。鉴于去年的惨痛教训,本年度各类收购主体较为理性,没有一味追涨,且放慢了收购步伐,因此大量的玉米货源至今仍存留在农民手中。据监测,截至1月底,东北地区农民累计售粮进度为54%,低于去年同期70%的水平。分省份来看,黑龙江为53%,去年同期为68%;吉林50%,去年同期58%;辽宁64%,去年同期79%;内蒙古54%,去年同期75%。华北地区农民累计售粮进度为51%,低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分省份来看,河北为45%,去年同期为64%;山东51%,去年同期66%;河南57%,去年同期69%。
春节后,随着天气转暖,东北地区玉米存储难度加大,售粮迫切性增强。与此同时,新季播种即将展开,农民急需采购种子、化肥等农资,必将抛售手中玉米,短期内玉米上市量将大幅增加,而经销商担心囤货风险,收购积极性不高,因此玉米现货价格很难上涨。春节前,随着农民售粮意愿增强,玉米现货价格已经稳中有跌。据监测,截至1月底,全国玉米均价为2676元/吨,较上月底下跌6元/吨。其中,东北地区为2517元/吨,月环比涨2元/吨,华北地区2701元/吨,月环比下跌15元/吨;内陆销区为2886元/吨,月环比跌18元/吨,沿海销区为2791元吨,跌8元/吨。
B养殖不旺 玉米需求不振
国内玉米需求主要包括饲料生产和玉米深加工。从饲料需求端来看,随着存栏量增加,国内生猪价格自去年3月开始大幅下滑,养殖利润急剧萎缩,行业一度陷入大面积亏损。在此情形下,养殖户大幅缩减养殖规模,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近几个月持续下滑,猪饲料产量不断减少。春节后的一段时间是猪肉消费淡季,猪肉价格或继续下跌,生猪养殖亏损势头延续,这将抑制相关企业的扩栏积极性。另外,春节前是猪肉消费旺季,也是肥猪集中出栏期,而节后存栏生猪体重相对较低,采食量不大,对饲料需求远不如节前。据监测,截至2021年12月,纳入调查的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6个月下滑。
生猪存栏量在2021年恢复至常年水平,生猪饲料生产一度成为饲料增产中贡献最大的一部分。后期,随着生猪存栏量见顶,2022年生猪饲料产量同比可能减少,这在2021年年底已经有所体现。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6817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猪饲料产量11740万吨,同比增长44.9%。猪饲料产量最高,增幅最大。而随着生猪存栏量下降以及生猪存栏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加之节后肥猪占比下降,猪饲料在一季度月环比、同比减少将是大概率事件。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2021/2022年度玉米饲料消费量为1.86亿吨,较上月预估减少100万吨。
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业产能过剩,行业内卷严重,开工率主要取决于加工利润的高低。2021年,由于玉米价格高企,下游产品需求不振,价格很难跟随玉米价格同步上涨,导致玉米深加工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持续维持偏低水平。今年春节前新玉米集中上市,玉米现货价格一度下跌,深加工企业趁机集中收购,建立一定低价库存,使得开工率比上年同期略有走高。据监测,1月,全国主要122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淀粉、酒精及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471万吨,较上月减少11万吨,同比增加56万吨。其中,淀粉企业共消费玉米259.5万吨,较上月减少13.3万吨;酒精企业共消费玉米145.7万吨,较上月增加3.7万吨;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76.6万吨;较上月减少1.7万吨。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2021/2022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将为8000万吨,较前一月预估减少200万吨,和2020/2021年度持平。
另外,前期深加工企业积极备货,玉米库存水平偏高,后期采购积极性下降。据监测,截至1月底,纳入调查的96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总量为569.7万吨,月环比增加126.3万吨,增幅为22.2%,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C周边提振 玉米被动跟涨
虽然自身供需面并不支持玉米期现价格上涨,但作为农产品板块中的一员,玉米很难摆脱周边市场的影响。前两年由于玉米价格大幅高于小麦,使得小麦被用作能量饲料替代玉米,小麦的饲料消费量大幅增加,国内小麦库存明显下降。去年国内小麦收获上市期间遭受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小麦质量严重受损,可食用小麦数量降低。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小麦消费旺季到来,小麦价格迅速上涨,至年底稳居1.4元/斤的近几年高位,且远远高于玉米,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局面逆转。因此,2022年小麦用于饲料生产以替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这为玉米饲料消费腾出一定空间。
据预计,2021年大概有2000万吨小麦用作饲料消费替代玉米,2022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能量饲料市场空间重新被玉米占据。据监测,2022年1月全国小麦市场均价2846元/吨,较2021年12月的2827元/吨上涨19元/吨,涨幅0.67%,较2021年1月均价2537元/吨上涨309元/吨,涨幅12.18%。另外,同为粮食作物,一直以来,小麦和玉米有着较为稳定的比价,随着小麦价格大幅走高,市场对玉米价格也有一定的看涨预期。
另外,俄乌关系紧张会提振国际粮食价格,提高我国玉米进口成本,甚至影响我国玉米进口。近两年,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玉米数量增多,在国内玉米消费中占比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和国内联系增强。乌克兰是我国玉米主要进口国之一。2020年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一路上涨,进口玉米竞争力增强,进口量首次突破进口配额,达到1129万吨。2021年进口玉米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836万吨,较2020年增加151%。其中,2020年进口乌克兰玉米数量为630万吨,占比达到57%;2021年增加到732万吨,占比有所下降,为27%,但仍在进口来源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从美国进口的数量。而俄乌关系紧张,甚至有爆发冲突的风险,可能使得玉米进口受阻。
除地缘政治风险外,南美大豆、玉米产区持续干旱,导致大豆、玉米产量大幅低于预期,美豆、玉米期价大幅走高,春节后将刺激内盘相关品种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同为粮油板块的玉米期价走强。
总之,多空角力下,玉米期价有望维持高位振荡。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各级储备粮轮换销售出库
春节后中储粮和各地方储备粮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轮出销售计划将相继出台,各地用粮主体将陆续加工投放市场,届时稻米市场又增加强劲供应主体,销售端压力加剧。
20年库存急待消化
到目前为止,还有一部分大企业2020年自存及委托储存的库存未及时销售,这部分库存由于2020年秋粮收购时成本价较高,21年春节后市场销售价格一路走低,部分企业一直观望待机,这批粮已经不宜继续储存,在2022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需销售完毕,否则将造成更大损失,这批粮有较大概率会以低价出售清盘,届时对巿场将造成较大冲击。
春节后东北大米对南方市场仍可能形成一定冲击
目前由于托市收购支撑,黑龙江圆粒稻价格相对稳定,但长粒稻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根据市场调研,黑龙江圆粒稻元月份收购价264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20元/吨;长粒稻270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280元/吨,长粒稻受大米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降幅较大。
长粒米价格下降幅度同样明显,根据市场监测,元月份东北圆粒米出厂价格3600元/吨左右,长粒米出厂价格3750-3800元/吨之间,长粒米跟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900元/吨左右,二者之间的价差越来越小,二月底托市收购截止后,受长粒米价格压制,短粒米的价格预计仍会有一定下行空间。
东北大米价格优势明显,春节后气温回升,南下运输畅通,对南方市场会形成一定冲击,特别是长粒米,较南方优质籼米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综合供需大势及需求微观层面的变化,国内稻米市场供需矛盾没有实质性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很突出。
自2021年中晚籼稻新粮上市以来,市场需求呈持续疲软乏力状态,各级储备粮补库和多地启动托市收购对稻谷市场短期形成一定支撑,但毕竟储备粮轮入需求数量有限,而托市收购又有明确时间限制,加上种植户惜售等诸多因素影响,政策性粮食收购也只是需求的一部分,总体收购数量并不是很理想,还不足以改变供需关系,最大的需求还是由消费市场决定。
来源: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2022年米企开机的开机时间均较往年偏晚,主要是对节后大米市场信心不足。甚至部分米业利用节前时间已生产了部分库存,便于节后发货。整体来讲大米市场正式启动后或将在元宵节之后,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粳米量多价低
虽然东北产区中黑龙江启动了稻谷最低价收购,但各产区之间各品种大米现货价格价差非常小,与往年同期相比均是处于下行趋势。其中圆粒大米现货价格从1.68-1.85元/斤不等、高价位鲜有成交。长粒香大米价格在1.85-2元/斤、超级稻米1.95-2.05元/斤、盐丰珍珠米1.88-1.92元/斤、辽星大米价格在1.92-1.95元/斤,节后米价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即使需求好转,米企可利用自身库存满足生产。与东北产区竞争为江苏及山东地区,节前该产区大米21 年产普通主流价格在1.8-1.9元/斤,个别搀兑陈米价格略低。
籼米持续低位
相对于粳米,自新米上市以来其价格稳中走低,主流出厂价格与粳米相当。由于主产区托市总量低,因此节后稻谷市场仍存一定地销售压力,间接压制着大米现货价格抬头。中储粮安徽、河南以及湖南、湖北等分公司所拍卖的陈粮底价多在1.25元/斤以内,因此米企以丰两优价格不会高于21年产籼米,粳与籼米间竞争也会相对激烈。
进口量创新高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进口大米总量为492.62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增幅68.7%。进口总量大增,挤占国内大米市场销售份额。缘何会有如此量大的进口米呢?其一是作为品种调剂作用,如价格较高的食用米泰国香米,约占总进口量的35%;其二是作为食品、饲料原料加工、米粉或掺兑后销售的低价原料米,多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进口。2021年我国共进口碎米251.8万吨,占全部大米进口的50.8%,从港口提货价格相对低廉,持续影响国产米走货。2月份在进口配额已下发的情况下,进口到港持续增加,竞争相对激烈。
客观因素影响外运
疫情方面,自1月以来各地新冠疫情依旧呈点状爆发的状态,今年米企提早放假与此因素有关,请车难的问题也相对突出,部分目的地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截至到2月4日全国仍有新增病例,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运。天气方面,春节前主产区就面临着雨雪天气地影响,根据中国天气网最新预测显示,预计,5日至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将出现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及云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云贵高原南部、江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综上所述:春节后大米市场或将延续清淡的格局,部分米企先维持完节前订单。后期仍可关注各地复工、复产各地开学动态。节前经销商备货量较低,居民备货需要时间消耗,大量需求来自集中性消费。国家临储托市将在2月底结束,大批拍卖将在3月份提上日程,因此不必担心大米现货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地现象出现。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周二美国大豆现货市场下跌,从近期创下的8个月来高点回落,尾随芝加哥期货走势。在周三美国农业部发布重要报告之前,市场交易者调整持仓。分析师们预计这份供需报告可能显示南美大豆产量以及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下调。
巴西头号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农业研究所IMEA调高该州大豆产量预期,但是并不足以改变巴西大豆产量前景变差的预期。巴西南部地区炎热干燥天气导致产量下降。
周二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对未知目的地销售332,000吨大豆,对中国销售132,000吨大豆,均在2022/23年度交货。
在美湾,1月船期的美国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式耳16.815美元(每吨617.8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下跌4.25美分/蒲。路易斯安那湾的基差报价是比CBOT的2022年3月大豆期价高出110到115美分。
在伊利诺伊州的中部地区,大豆加工厂收购大豆的平均报价为每蒲15.74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下跌12.75美分。基差报价是比CBOT的2022年3月大豆期价低了2美分到高出10美分不等。
周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收盘下跌,2022年3月大豆期约收低12.75美分,报收1569美分/蒲;5月大豆收低13.75美分,报1572美分/蒲。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虎年春节七天长假接近尾声, 部分地区厂商也在陆续恢复发货, 2月7日将迎来节后首个交易日。1月下旬豆类油脂行情突袭式拉升给出一个春节红包行情,那么假期期间外围市场在炒作哪些题材消息,对国内会有何影响。
节前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1月28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0512元/吨 ,大连地区约10250元/吨、天津地区约10330/吨、日照地区约10430元/吨、广州地区约10700元/吨左右,防城港地区约10450元/吨左右。
美豆因南美降产而走升
2月4日周五,美盘大豆期货收盘1556.50美分/蒲,较节前1月28日收盘价1471.75美分/蒲上涨5.76%,2月4日美豆油期货收盘65.45美分/磅,较节前收盘价65.29美分/磅变动不大。
1月31日周一,巴西咨询机构AgRural发布报告,将巴西2021/22年度大豆产量预测值调低到1.285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1.334亿吨,这也是AgRural公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下调产量预测。同日农业资源巴西公司将巴西大豆产量调低到1.25亿吨,低于早先预期的1.31亿吨。
2月1日周二, 经纪商StoneX发布报告,将2021/2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从上月预测的134亿吨下调至1.265亿吨。
2月2日周三,机构COGO公司发布报告,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调低到1.25亿吨,低于早先预期的1.31亿吨,比最初预测值减少14.2%。
假期期间,国外多家分析机构发布报告,将巴西大豆产量调低到13亿吨以下,巴西大豆产量预期下降,意味着可供出口的大豆供应变得紧张,意味着今年夏季美国大豆需求将会额外增长。投资者对南美大豆降产预期的炒作,推动了 美豆价格的上涨,对国内豆类油脂市场成本增长型利多。
美原油再创7年新高
2月4日, 纽交所WTI原油报收92.31美元/桶,周线上涨6.3% ,布伦特原油报收93.27美元/桶,周线上涨5.4% ,原油期价盘中创下近7年新高。
此前炒作东欧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在中东,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对阿联酋境内的美军基地发起导弹袭击;在东欧,得到美国支持的乌克兰和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俄罗 斯的冲突令人担心能源供应中断。
随后2月2日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了100万桶,而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预计库存增加;馏分油库存也出现下降,因为国内和出口的需求强劲。
接着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一场大型冬季风暴预计将袭击美国中部大部分地区。目前极寒天气已经导致美国20多万人断电,冬季风暴导致气温骤降,特别是在得克萨斯州这个原油主产州,这加剧了对供应中断的担忧,因为极度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原油生产暂时关闭。- 年前就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假期期间,受地缘政治风险、库存下调、严寒天气等影响,美原油价格上扬,这将提振相关油脂类商品市场。
马棕市场表现一般
马来西亚适逢农历初一初二也放假休市,马棕期货2月3日恢复开市,因此和1月28日收盘价5633令吉/吨相比, 2月4日收盘5621令吉/吨较节前还有所回落。
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i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1,105,407吨,较去年12月出口量1,491,985吨下降25.9%。
船运调查机构IT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1,176,416吨,较上月同期的1,581,110吨下降25.6%。
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1,140,790吨,较上月的1,564,445吨下降27.1%。
马棕1月出口数据不佳,压制马棕期货于假期当周回落,也将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其他相关油脂涨幅。
综上所述,虎年春节长假期间,国外市场消息面炒作依然频繁不断,美豆和美原油价格大涨,但美豆油和马棕表现平平。美豆因南美大豆降产忧虑而上涨,美原油因地缘政治风险、严寒天气影响等走强,这或将提振连盘豆油在节后首个交易日的2月7日高开震荡。由于国内豆油商业库存并不多,节后油厂也需要时间陆续恢复开机,且有大豆延期到港情况,届时国内豆类油脂行情行情也或将跟随上涨。
虎年首周,月度重点机构报告需要关注2月10日凌晨1点的美豆月度USDA供需报告,10日午间马棕MPOB月度报告,根据目前数据来看,两个报告或将都炒作降产忧虑而预期偏好,关注 最终数据能否达到预期而会否反转。2月可关注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普遍预测3月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变量因素则在于是否提前加息、以及加多少。除此外则是关注常规的南美天气炒作、马棕高频数据、中东地缘政治、国内复工进度等等。盘面上,短线呈偏强震荡态势, Y2205合约上方阻力看到10000点,依托5/10日线震荡,下方箱体支撑参考60日均线。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加强战略谋划,确保供给安全,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初级产品供给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就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是现实所需也是长远战略,事关我国持续稳定发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初级产品保障供给,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自然资源利用取得重大进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我国初级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依存度已经比较高,有的还在上升。初级产品供应的严重缺口有可能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特别是粮食安全更是不容有半点闪失。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加强战略谋划,确保供给安全。惟其如此,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就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粗放利用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正所谓:“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坚持节约优先,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确保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安全的必然要求。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一方面要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与此同时,也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利用意识。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就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胜利油田时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端牢能源资源的饭碗,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守住能源资源安全的底线、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线。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就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粮食关乎国运民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必须深刻认识到,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是粮食安全基础仍然不牢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靠别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靠不住。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这样,才能夯实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初级产品供给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就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夯实初级产品供给的安全基石,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粮食战略安全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也是历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68285万吨,同比增长2.0%;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长18.1%。其中饲料粮进口比较大,进口量接近或超过千万吨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大麦和小麦四个品种。
立春已过,新的一年大家又在考虑“种什么”这个问题。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种地收益本来就低,赌对品种才能赢在起跑线上!综合政策和市场形势,2022年大豆玉米水稻种植形势也更加明朗!
1.扩种大豆和油料
大豆是政策重点倾斜品种。
我国大豆和油料最大的不安全来源于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加,而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6%,是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2021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1131.5万吨,占到国内消费量的31%。
耕地面积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是长期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扩种大豆和油料”是强化国内自给能力,稳定我国油脂和饲料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大的战略底线问题。这将是2022年以及今后农业调结构的一个重点。
这个重大政治任务的实现,第一靠东北增大豆,第二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东北三省一区作为我国优质大豆主产区,承担大面积恢复大豆种植的主要任务,黑龙江省表示力争2022年增加大豆种植1000万亩。主要是在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和井灌稻区开展稻改豆轮作试点,着力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挖掘大豆单产潜力,努力提高优质大豆供给能力。此外,黑龙江更是提前释放政策信号,将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
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用地和养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2022年,农业农村部拟在全国16个省(市、区)组织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50万亩。
2. 稳水稻
2021年稻谷再获丰收,稻谷总产量达21284.3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创纪录的大米进口和上年结转库存,国内稻谷仍是供大于需的格局。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全国 60%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一般到2月份公布,从政策基调来看,要稳产量最重要的是稳面积,而价格是引导种植结构调整的最高效手段,那么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很大可能是平稳向上的。
“十四五” 期间,政策基调是抓早保双、稳定水稻面积。东北地区发展优质粳稻。 长江中下游地区稳早稻保双季稻,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华南地区 抓早促晚稳面积,适度发展再生稻,优化结构提品质,大力发展“丝苗米”等优质特色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西南地区稳定面积,改善品质,发展再生稻,适度发展“大粒香” “香禾糯”等优质特色水稻。
3. 稳玉米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近年因饲用消费和加工消费增加,产需缺口有所扩大,供求关系由基本平衡转向趋紧。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玉米总产量为27255万吨,增加1190万吨,增长4.6%。加上进口谷物和国内替代,玉米供需整体充足但阶段性可能呈现偏紧局面,相关进口替代谷物仍是调节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的重要手段。
玉米是政策转变最大的品种。与2021年“稳大豆,增玉米”刚好相反,2022年国家的政策基调是“稳玉米,扩大豆”。玉米收益是近年来比较高的品种。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稳住农业基本盘
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我国粮食和生猪供给稳定,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可以说,稳住了农业基本盘,筑牢了“三农”压舱石。
也要看到,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叠加,保供稳价压力更大;极端灾害风险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碰头,稳住基本盘的难度更高。这意味着,能否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成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
对经济全局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对农业经济来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对开新局起到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认为,2021年国际粮价大幅上升,而国内粮价总体平稳,关键在于生产抓得紧、粮食供给足、社会预期稳。2022年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要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全国建成1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28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耕地是粮食产能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的灌排设施、农机道路更完善,项目区比非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15个至20个百分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提高30个百分点。眼下,各地正抓紧编制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今年巩固粮食产量重点是做到“两稳两扩”,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在稳口粮上,稳定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抓好南方双季稻,夺取夏收小麦丰收。在稳玉米上,提高玉米单产,巩固提升产能。在扩大豆上,构建合理的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引导东北地区扩种大豆,在西北、黄淮海等适宜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扩油料上,坚持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油并举。
2021年,生猪产量、产能和价格均回归合理区间。“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28.8%,达到正常年份水平。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从生猪养殖收益看,除了6月份至10月份亏损,其余7个月均盈利较多,按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全年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高于正常年份200元左右的盈利水平。
农业农村经济向绿向新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广大农民和新型主体更注重环境友好、更注重生态保育、更注重产品质量。
长江禁渔成效初显,助推渔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捕。一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趋势向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介绍,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在多个江段和湖泊频现,20年未见的鳤鱼在洞庭湖被重新监测到,刀鱼现在能够上溯至长江中游和鄱阳湖。同时,退捕渔民得到安置保障。沿江10省市16.45万需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实现应帮尽帮,符合参保条件的22.18万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金书秦说,以化肥为例,采取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测土配方覆盖范围等一系列措施,带来减量效果。下一步要从单要素推进减量化转向系统推进绿色化,在主体上除了新型经营主体还要重视小农户,在作物上除了经济作物还要重视大田作物,形成多维度的种养结合产业格局。
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从田间走上餐桌,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万个。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的庆丰园家庭农场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了黄桃新品种,国鑫家庭农场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水果休闲食品研发。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今年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农民增收持续快于城镇居民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农民增收,一要有产业,二要有就业。
产业带动。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速超10%,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各地以农村资源为依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江西省吉州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青科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基地负责人尹海军说,基地采取“党支部+创业能人+脱贫户”模式,既有30多个常规蔬菜品种,又有竹荪、羊肚菌等畅销品种,还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打造60亩病虫害生物防治基地。
就业拉动。全国农民工人数占农业户籍人口的比例接近四成,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成多,是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带动1560多万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在脱贫地区,产业和就业的作用尤其明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0%,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个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年初就曾透露,将适时研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积极推动粮食储备加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春节前夕,两大粮食央企业务整合正式“官宣”,大粮仓和大粮商将深化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根据公益类、商业类企业不同功能定位,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将通过股权合作,组建中储粮集团控股的粮食仓储业务合资公司和中粮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
就此,两大粮食央企专业化整合拉开序幕,后续如何开展业务必将受到业界的持续关注,特别是此次整合涉及粮食仓储业务和油脂油料加工两大重点板块,必将对粮食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两家企业储备加工领域的股权合作,将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又一次创新之举。
粮食仓储业务新方向——大粮仓和大粮商强强联合!
中储粮,是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受国务院委托,中储粮负责中央储备粮,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集团公司主业范围涵盖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等。
中储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中央储备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搞好国家粮食储备、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肩负重大职责。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稳市、恤农、备荒三大作用。
中储粮不断强化管好“大国粮仓”的政治责任,落实储备规模结构布局调整任务取得实质进展,现有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至98%。储备精益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仓容完好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完成中央储备粮监控系统功能升级和30家中央储备棉社会承储库点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中央储备粮棉在线监控全覆盖。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021年启动建设118个项目仓容1060万吨。
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2021年中粮集团营业收入超6600亿元,利润总额超230亿元,核心主业投资占比达到65%,创下新高。国内农粮业务经营量突破1亿吨,粮食贸易、稻谷加工、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食糖贸易与加工业务等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同时加强国储物资管理,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三年来平均粮食宜存率达到98%以上,储备物资整体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账实相符。
此次粮食仓储业务深化合作,将更有利于中储粮专注于储备业务,充分发挥中储粮政策性手段和中粮市场化手段“双轮驱动”优势,不折不扣落实好粮食储备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全方位推进整合融合,在粮食轮换、仓储管理、生产流通等方面形成高度协同,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我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
数据显示,自中储粮成立以来,从最初的6大区域性公司起步,截至2020年5月,建成23家分公司、6家专业子公司、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网络覆盖全国的储备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和最大的涉粮企业。
中储粮大力推进仓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仓储管理水平,为实现储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提供坚实保障。通过人员、设施设备和制度流程的标准化,实现仓储日常管理的标准化;通过“四单”管理实现过程可追溯;通过包仓制实现责任的落实。
中储粮利用绿色、高效、安全、节能的储粮技术,围绕影响储粮生态系统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杂质和微生物等因素不断探索应用各项新型储粮措施,确保粮油质量良好,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粮源。目前,公司系统已经建立起分生态区域、分储粮品种的粮油储藏技术体系,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近90%。
据了解,粮仓是最重要的粮食仓储设施。目前应用的主要仓型包括: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三种。
中储粮粮食仓储优势
1、规模优势
仓储能力较强,直属企业仓(罐)容总量达1800亿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
2、网络优势
直属库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重要粮食主产区、物流节点、重点销区布局合理,拥有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的粮食收储物流网络。
3、技术优势
直属库储粮设施齐备,大部分拥有铁路专用线,储粮设备先进,科技水平较高,并且积极研发、应用储粮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科技储粮水平在国际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4、管理优势
建立了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经过多年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成为国内行业的标杆。
5、人才优势
拥有一支专业技能突出、业务素质较强的员工队伍。不少员工在国家组织的粮食行业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资料来源:国资小新、中储粮官网、中粮官网。仅供分享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多措并举,确保备耕春耕和春管顺利推进,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现在冬小麦大部分处在越冬期,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华南地区2月下旬早稻开始浸种育秧,长江中下游3月开始育秧,东北地区“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开始播种。
当前,要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推进备耕春耕。一是利用当前农闲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并持续进行小麦促弱转壮培训。二是调度春耕春管农资,调剂调运紧缺品种,同时检修调试农机,保障春耕生产需要。三是及时研判春季气象条件,组织专家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的调查,制定下发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
从目前来看,化肥等农资价格偏高,种子、化肥、农药这些农资供应量是充足的,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2.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4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6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6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59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040 |
东北米 | 一级 | 460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4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294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2960 |
玉米 | 中等 | 2870 |
大豆 | 中等 | 6900 |
豆粕 | 一级 | 4200 |
籼糯米 | 一级 | 5400 |
麦皮 | 中粗 | 258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1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1400 |
4
2022年2月10
总838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