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6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2-28 浏览次数:2943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2.28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40

234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460

246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336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5800

3.33%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20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040

4100

1.49%

东北米

一级

4600

460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44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940

3000

2.04%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960

3040

2.7%

玉米

中等

2860

2880

0.7%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3800

4900

28.95%

  籼糯米

一级

5400

5200

3.7%

麦皮

中粗

2580

2640

2.33%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500

11900

13.33%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800

12200

12.96%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俄乌战事升级,国际小麦等农产品全线飙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重要供应国,乌克兰更是有“欧洲粮仓”之称。在俄乌紧张局势下,小麦等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全线飙涨。市场担心一旦冲突升级,世界粮食安全可能将面临风险。

俄罗斯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粮仓”之一,而乌克兰也有“欧洲面包篮子”的称呼,双方的冲突对于小麦、大豆、玉米、菜籽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可能会带来影响。以小麦为例,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OEC汇总数据显示,在2019年,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在全球总出口量中的占比超过18%,排名第五的乌克兰出口量占比超过7%,两者相加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全球小麦出口量

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主要是出口到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以及一些中东国家。亚洲国家中,印尼、菲律宾、泰国、韩国等国家也从乌克兰进口小麦。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些贸易主要经由黑海实现,而这里也是主要国家军演的地区。一旦出现军事冲突或是更多贸易制裁措施,黑海附近的港口贸易也有可能会出现中断,从而影响到这些相关商品的价格。

除了小麦之外,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主要的大麦出口国,乌克兰是全球前五大玉米出口国之一,俄罗斯也出口一定的菜籽油等其它农产品。在全球化的时代,区域供需关系的变化很快就会传导至全球。卷入冲突中的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可能也需要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

受到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影响,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小麦期货价格,近期上行势头显著,目前的交易价格与一年前相比高出了近30%,玉米期货价格走势类似,目前的同比涨幅接近40%。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欧洲粮仓战事升级!小麦玉米豆油涨停。。。 

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地缘政治的一张王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战略武器。

战争打响!全球粮食价格飙升

据新华社,当地24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传来数次爆炸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并且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俄罗斯官员和5名粮食业内人士周四表示,俄罗斯已暂停在亚速海的商业船只通行,直至另行通知,但仍保持黑海港口开放。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作为出口大国,两国紧张局势升级直接引发了供应担忧,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格集体飙涨。

截止到北京时间18点,CBOT农产品全线飙涨。

5月小麦期货合约封于涨停板,涨幅5.65%,至934.75美分/蒲式耳,为201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3日上涨超过4%。

玉米期货也涨停,升幅超5%,至716.25美分/蒲式耳,为去年6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5月大豆期货涨4.7%,最高触及1756美分/蒲式耳,连续第6个交易日上涨,刷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

豆粕期货涨3.8%,豆油期货涨停,涨幅5.67%。

2月24日,国内小麦价格继续猛涨,地方储备小麦拍卖突破1.5。俄乌紧张局势推动国际小麦突破九年半最高水平,也刺激国内市场。郑麦周四涨势强劲,强势上探近5年最高水平3084元/吨,最终封于涨停板。

财联社2月24日电,泛欧交易所小麦期货开盘飙升至纪录高位,主力5月小麦合约上涨14%,至每吨335.00欧元。泛欧交易所3月玉米期货上涨11%,至合约新高每吨296.25欧元。

当前,全球粮食价格已处在十年来最高水平,全球供应链尽显脆弱,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将带来巨大风险。

粮食大国风云变幻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农业大国,以及全球主要的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生产国和供应国,两国战事升级将导致全球出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则有“欧洲粮仓”的称号,是全球第二大谷物出口国。两国合计占到全球小麦出口的29%左右,全球玉米出口供应的19%,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

其中,俄罗斯每年生产小麦7600万吨左右,约占俄罗斯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大麦产量约1700万吨。2021年俄罗斯出口小麦3292万吨,出口大麦620吨。

近年来乌克兰全球谷物出口国的排名大幅上升,跻身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占到全球小麦出口的12%,预计今年将出口国内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主要是出口到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以及一些中东国家。

玉米方面,2021/22年预估乌克兰玉米产量为42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3.5%;俄罗斯玉米产量为1500万吨,占比1.2%。

乌克兰玉米出口量位居全球第四,预计335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约16%,占本国玉米产量的80%;俄罗斯玉米出口量为45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2.2%。

整体供需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均为玉米净出口国,乌克兰近年来均保持全球较高的出口份额,仅次于美国,与巴西、阿根廷处于第二梯队。

油脂油料方面,仅从数量级别看,乌克兰、俄罗斯两国产量占据全球总产的58%,出口占据全球总出口的75%,若紧张局势持续乃至升级,势必会对全球葵花籽油的正常供应带来极大的影响,且预计乌克兰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出口问题。

中国粮食有能力应对危机

中国是乌克兰最重要的玉米和葵花籽油出口国。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约32亿美元的谷物,位居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国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其中,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29.07%,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央视财经报道称,近段时间以来,玉米的进口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900元,涨到了目前的2600元每吨。专家分析认为,冲突一旦加剧,短期将继续推高玉米进口价格。

此外,2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公告显示,允许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且未发生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地区种植的,仅限于加工用途的春小麦进口。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再创新高,小麦和大米等作为口粮基本实现自给,可以确保国内粮食绝对安全。而且,目前国内粮食价格比较稳定。近来,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及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出台政策以保证粮食的增产,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稻谷托市价涨了  现货跟的上吗? 

2022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4元、129元和131元。对比来看,早籼稻比去年上涨2分,中晚籼稻和粳稻上涨1分。2月18日晚随着政策的公布,农户也算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托市价的提高能够提振一下信心。那么政策落地,具体会给现货市场有何影响?以下是笔者的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粳稻稳中偏弱

2022年稻谷最低保护价已公布,其中晚粳稻是经历四年平稳后的首次上调,上调幅度为0.01元/斤,整体政策是向好的,但实际上农户反馈依然迷茫。面临着耕地投入成本方面不断高涨,0.01元/斤的收益抵不过过快上涨的农资。据本网了解到,部分农户已在政策未公布之前,秋粮收割结束后自有土地使用者已将水田改为旱地。黑龙江作为粳稻产量最高的省份,2022年种植结构调整,保护政策补贴方面,对于水稻的倾斜也相对较少。表面上来看,种植收益下降,种植国家鼓励的品种也有益于未来稻价的走高。针对于后市,面临着粳稻高库存,大米需求难见增长,稻价或将持续低位,反弹无望。

籼稻购销清淡

上周国内中晚籼稻主产区天气不佳,加之农户以及贸易商多沉浸在新年的氛围中,购销寡淡。本周开始市场购销逐渐恢复,但市场基本无上涨的迹象。已复工复产的企业都均在消耗库存,即使对外收购,但多数计划压价收购,毕竟无利润。从各工厂出售的副产品即可看出,订单量寥寥,籼稻糠到油厂最高价已达到1.47元/斤。中储粮各分公司仍在轮换中,其中安徽、湖北等地陈籼稻仓内车板价在1.17-1.25元/斤不等,利用优势明显。如今21年产丰两优稻谷主流价格在1.26-1.3元/斤,高于1.3元/斤的量很少。基层余粮量大,加之陈粮的持续供应,稻价上涨之路也同样困难重重。

糯稻还在下跌

当前东北糯稻整体呈现余粮量多且品质差、价格低的特点。21日黑龙江佳木斯某大型企业对外公布新一轮糯稻收购价格,与之前发布的收购公告价格对比,整体下调其收购价,当前到厂价格在1.155元/斤,水分16%,超0.5扣1,超18%拒收,出米率要求64%以上。去年种植糯稻的农户可谓是越卖心越凉,鲜有上涨的行情出现。由于节前12月份有部分三方主体入市收购,使得稻价稍有抬头,部分农户认为后市仍有上涨空间,延迟销售。可当前市场不涨反跌,春节以及元宵节糯米走货速度虽有加快,但所持续的时间非常短,自本周开始,国内糯米现货价格仍是在阴跌,市场稻价难有抬头的计划,特别是东北的余粮仍需要时间去消耗。

综上所述,即将进入三月份国内稻价或将持续维持弱势震荡整理的行情,主要原因是市场新陈供应压力依然大。一方面是来自农户自身库存。天气转暖,特别是北方晒厂内的稻谷急需变现。春耕在即化肥、农药以及耕地使用的汽柴油价格均在涨价。另一方面,国家临储投放即将在三月份重启,新稻谷未消耗完毕,中储粮以及临储齐上阵,供应压力不减。米企已渐渐对大米市场失去信心,建议稻谷库存少量刚需为主。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CBOT糙米上涨,黑海冲突爆发 

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期货收盘上涨,因为黑海冲突爆发引起小麦和玉米大涨,给糙米市场带来比价提振。
  截至收盘,糙米期货上涨6美分到11美分不等,其中3月期约收高6美分,报收15.12美元/美担;5月期约收高7美分,报收15.415美元/美担;7月期约收高11美分,报收15.595美元/美担。
  成交最活跃的5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5.22美元到15.775美元。
  交易商称,当天小麦市场大幅攀升,多个期约涨停,这给糙米市场带来比价提振。
  周四,主力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988手,周三为546手。空盘量为7004手,周三为6,766手。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美麦期价3天涨2成,国内强麦创新高 

受俄乌局势影响,全球股市一片绿,但大宗商品整体大涨,农产品更是飙升。

CBOT玉米(连续指数,下同)大涨5.43%,报收718.8美分/蒲式耳,创出去年5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CBOT小麦近三天是连续三级跳,22-24日分别单日上涨5.8%、3.58%、5.89%,短短三天就从不足800美分,上涨至926美分/蒲式耳,涨幅达到16.7%。

大豆也不遑多让,上涨4.64%,报收1752美分/蒲式耳,延续强劲态势。

国内农产品市场今天表现也很亢奋。强麦收盘3084元/吨,直接冲上3000一线,单日涨幅4.93%,这个收盘价已经创出了新高。

玉米报2837元/吨,单日上涨1.14%,一度触碰到2863元/吨的高位,2021年年初创出的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不过随后仍然较为理性地收于2840元之下。大豆、豆油也有不俗的表现。粳米同样呈跟涨之势,小幅上涨0.84%,报3473元/吨。由于黑海地区大米产量和贸易体量很小,因此对大米市场的拉动实际上是很有限的,粳米期货也就跟着情绪小幅上涨一下,仍属于非常理性的态势。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CBOT豆油收涨,因全球植物油走强 

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市场收盘大多上涨,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全球植物油市场大涨。

截至收盘,豆油期货上涨0.20美分到1.39美分不等,其中3月期约收高1.28美分,报收72美分/磅;5月期约收高1.39美分,报收71.97美分/磅;7月期约收高0.78美分,报收70.74美分/磅。

成交最活跃的5月期约交易区间在70.51美分到74.58美分。

当天豆油期货创下历史新高。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葵花油出口国,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起市场担心乌克兰的植物油出口可能中断。

周四,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成交最活跃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4月合约上涨0.25美元,报90.94美元/桶。早盘曾触及98.44美元。

周四,主力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112,916手,周三为72,545手。空盘量为165,658手,周三为163,036手。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重点提炼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

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六、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七、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扩大乡村振兴投入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

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全文如下。(文末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2年1月4日)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四)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系统性腐败。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七)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的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八)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十一)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做好普查监测、入境检疫、国内防控,对已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二)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十三)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

(十四)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十五)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

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十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十八)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九)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支持牧区发展和牧民增收,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一)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二十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二十三)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加强对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

(二十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全覆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

六、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二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十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探索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完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十八)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七、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二十九)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三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三十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对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三十二)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三)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鼓励地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鼓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总结评估。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三十四)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

(三十五)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智能粮库促粮库管理变革 

粮食是有生命的,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会影响粮食储存品质。我国粮食库存充足,粮库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粮食储存安全。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这意味着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将再上新台阶。各地须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建设智能粮库,为确保储备粮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储存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粮食储备和粮库建设,蔚州常平仓、郧阳大丰仓、北京南新仓等粮仓历经漫长岁月,见证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历史。70多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水平突飞猛进,粮食仓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亿斤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亿斤以上,粮库也由初期祠堂、庙宇、民房改建而成的粮仓,发展为苏式粮仓,再到现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粮仓成为主流仓型。

我国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粮库遍及全国各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方储备粮库仍然存在危老仓库多、安全隐患大、储粮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管理粗放、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个别库点库存粮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粮食损失损耗严重。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粮库管理人员“靠粮吃粮”,监守自盗,储备粮食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有发生,“人情粮”“转圈粮”现象屡禁不绝,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智能粮库建设是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智能化粮库建设,可以使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储备粮库形成“一盘棋”“一朵云”“一张网”,无论是粮库保管员、负责人,还是上级部门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监测平台这个“千里眼”,对管辖范围内的粮库开展常态化、实时化远程监管。通过开发统一的智能粮库信息平台,将仓储智能化、出入库作业、船扦作业、库端业务管理系统和OA办公等多个子系统有机集成,解决了困扰粮库多年的“信息孤岛”问题,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粮食损失损耗,确保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住,而且能预防储备粮库内腐败案件的发生。

从各地已建成的智能粮库看,每一个智能粮库都是一个高科技载体。智能粮库建筑材料采用新型辐射制冷材料,推广应用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气调储粮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绿色储粮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粮情监测技术能实时监控仓内温度、湿度、水分、害虫、霉菌、气体等变化,高科技像空气一样渗透在粮库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从我国粮库发展历程看,每一次储粮技术进步都会推动粮库管理方式的变革。如果说现在广泛应用的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测、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动了粮库管理从人工操作的粗放式管理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集约化管理变革,实现了绿色储粮,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粮食损失损耗,那么,智能粮库建设则推动着粮库管理方式从集约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使我国粮库管理迈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需要提醒的是,智能化粮库建设并不完全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整合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提升,既可以新建,也可以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旧的粮库进行改造提升。无论怎么建,一定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坚守数据安全底线,筑牢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保障智能粮库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加强储备粮数据安全管理。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事关粮食,国家已定下大战略! 

2月22日,自2004年以来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

与往年相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部署占有更重分量,且居于各项举措之首。相较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两年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不变,2022年则在前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措施。

涉及粮食领域内容重点剖析来看,主要聚焦以下几大方面: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相较于2021年主要聚焦种子和耕地问题而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便提“粮食安全”,也是出于特殊时期和背景的考量。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

稳产量。应对去年秋冬种部分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实春季田管,促进弱苗转壮,努力追回产量。粮食安全要共担责任,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合理保障农民收益。

调结构。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有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不适宜水稻种植区开展“水改旱”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扩大油茶种植面积。通过多油并举、多途并进,确保大豆和油料扩种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保耕地。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抓好黑土地保护,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真正做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聚焦大豆

落实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任务,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近些年来,大豆产量出现下滑,产需缺口扩大,大豆进口量增加。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到1亿吨,约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60%,进口大豆数量超过国内消费量的80%。

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普遍关注的背景下,扩种大豆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自给率,增加大豆国内市场供给,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国内自给,减少对外依赖,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适当提高2022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文件提出,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对比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对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适当提高”,为种粮农户释放出了明确的积极信号。

据了解,为调控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粮食生产,避免“谷贱伤农”,我国从2004年决定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06年小麦也被纳入政策中,并稳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近两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以每年0.01元/斤的幅度,开启了小幅上调趋势。

重要农产品调控

意见指出,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

玉米是粮饲兼顾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玉米消费主要分为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两个领域占全部消费的90%以上,其中,饲料消费占六成以上,玉米深加工占三成。

近年来,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下游饲料和深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国内玉米总消费量持续上涨。所以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讲,我国始终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必须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2.28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4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6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8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00

东北米

一级

4600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40

玉米

中等

288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490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64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19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200

 

    6

          2022228

                                        840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