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9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5188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3.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40

2560

9.4%

晚籼谷

15-17)中等

2460

2620

6.5%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3400

1.19%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800

5900

1.72%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12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010

41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600

4520

-1.74%

江苏粳米

一级

4400

4200

-4.55%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3120

4%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40

3160

3.95%

玉米

中等

2880

2980

3.47%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900

5150

3.27%

  籼糯米

一级

5200

52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640

2800

6.06%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1900

12000

0.84%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200

12300

0.82%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要闻:俄乌冲突持续,麦价重续升势 

截至2022年3月25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结束过去两周的跌势,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持续,市场依然担忧黑海地区谷物出口长期中断。不过美国小麦出口销售不振,美国小麦产区有望迎来有利降雨,帮助作物返青后的生长,制约麦价涨幅。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11.02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38.5美分或3.62%。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5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11.10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40.25美分或3.76%。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5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11.04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44美分或4.15%。Euronext的2022年5月制粉小麦期约报381.25欧元/吨,比一周前上涨19.5欧元或5.4%。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401美元/吨,与一周前持平。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98.81点,比一周前上涨0.6%。
  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二个月,双方和谈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这不仅意味着黑海谷物出口持续中断,而且还令人担心乌克兰春播面积大幅降低,从而导致下个年度的全球小麦出口供应依然紧张,促使中东和非洲等主要进口国忍痛买入高价小麦,以避免供应短缺引发食品骚乱。
  咨询机构APK-Inform预计乌克兰2022年谷物产量降至3890万吨,同比下降54.6%,因为播种面积降低。2022/23年度(7月至6月)乌克兰谷物出口量预计降至近3000万吨,同比降低32%,其中包括1000万吨小麦和1900万吨玉米。该公司还将2021/22年度乌克兰谷物出口量调低到4400万吨,较早先预期调低29%,较2020/212年度的出口量减少3%。自从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已经暂停了黑海港口的运营。乌克兰通过港口运输99%的谷物出口总量。目前乌克兰通过西部边境的铁路可以进行一些出口,但是与港口相比,通过铁路出口的能力要低得多。此外,乌克兰小麦和大麦的进一步出口也受到欧盟需求匮乏的限制。
  印度正在积极和进口国谈判,以努力填补俄乌小麦出口缺口。俄乌占到全球小麦出口的29%份额。美国农业部本月预计印度和澳大利亚将从黑海小麦出口中断中受益最多。美国农业部将2021/22年度印度小麦出口预期值从700万吨调高到850万吨。本周有报道称,印度政府努力为小麦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出口可能高达1000万吨。印度农业部称,2021/22年度印度小麦产量可能从上年的1.096亿吨增至创纪录的1.113亿吨。
  全球头号小麦进口国埃及供应部长阿里·莫斯利周四表示,埃及不会在5月中旬之前举行下一次国际小麦招标,因为国产小麦即将收获上市。由于近来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参与招标的商家减少,埃及已经取消了过去的两次招标。埃及的小麦收获通常从4月份开始,在7月或8月结束,政府计划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多达600万吨小麦。这位供应部长还表示,埃及已经收到了之前订购的所有俄罗斯小麦。
  美国农业部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的一周,美国2021/22年度小麦净销售量为155,700吨,比上周高出7%,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51%。2022/23年度的净销售量为367,300吨,一周前为325,600吨。2021/22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小麦出口销售总量为1889万吨,同比减少24%。
  今年加拿大可能再度面临干旱,给小麦生产前景蒙上阴影。加拿大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月28日,加拿大大草原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干燥,阿尔伯塔省南部和萨斯喀彻温省中部处于极端干旱状态。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AAFC)专家特雷沃·哈德文说,现在土壤中没有冬季后通常会有的水分储备,所以今年作物极易受到干旱影响。
  欧盟作物监测部门MARS的3月份报告显示,2022年欧盟27成员国软小麦单产预计为6.02吨/公顷,低于2021年的6.04吨/公顷,但比五年均值高出3.3%。报告称,在经历了一个基本温和的冬季之后,欧洲大部分地区冬季作物进入春季的状态从一般到良好,天气以及田间条件有利于田间作业顺利开始。不过,欧洲西南部的持续干旱仍然是冬季作物的担忧。干燥的条件也不利于夏季作物的播种,而水库的低水位引起了对春末和夏季灌溉用水的担忧。
  美国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硬冬红小麦主产区的干旱天气继续对小麦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截至3月20日,俄克拉荷马州冬小麦优良率为21%,低于一周前的24%,也远低于上年同期的62%,差劣率为46%。德克萨斯州小麦优良率为6%,与一周前持平,远低于上年同期的29%,差劣率为79%。与此同时,头号冬小麦产区堪萨斯州小麦优良率为25%,略高于一周前的23%,不过远低于上年同期的45%,差劣率为36%。不过美国全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象展望显示,3月30日至4月6日期间美国平原地区将出现季节性降雨,降水将有利于冬小麦作物返青后的生长。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国内玉米稳中有涨,国际价格大幅上涨            

(一)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春节后,用粮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建库,农民手中余粮逐渐减少,加上俄乌冲突导致国内期货价格上涨并带动现货价格,提振市场行情,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2月份,产区批发月均价每斤1.27元,环比涨0.6%,同比跌10.2%。其中,东北产区1.25元,环比涨0.8%,同比跌10.8%;华北黄淮产区1.33元,环比持平,同比跌9.0%。销区批发月均价每斤1.43元,环比涨0.4%,同比跌6.5%。从企业收购价看,2月份,吉林深加工企业平均挂牌收购价每斤1.22元至1.26元,环比持平至涨0.02元,同比跌0.14元至0.19元;黑龙江为1.17元至1.21元,环比持平至涨0.03元,同比跌0.07元至0.19元;山东为1.32元至1.42元,环比持平至跌0.02元,同比跌0.11元至0.18元。
  (二)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乌克兰是世界重要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乌克兰玉米产量4200万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3.5%,出口量(2020/21年度)2386万吨,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3.2%,俄乌冲突导致黑海地区港口粮食贸易基本中断。此外,阿根廷和巴西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期调减,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2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每吨300美元,环比涨7.1%,同比涨16.3%;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2022年5月)收盘月均价每吨255美元,环比涨6.7%,同比涨18.1%。
  (三)国内外价差持续缩小。2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斤0.95元,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0.32元;进口配额内1%关税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每斤1.32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低0.09元,价差比上月缩小0.04元;配额外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到岸税后成本每斤2.12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0.71元。
  (四)2021/22年度全球玉米市场供给仍较宽松。据美国农业部(USDA)2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2.05亿吨,比上月下调161万吨,比上年度增7.3%;消费量11.95亿吨,比上月下调95万吨,比上年度增5.1%;贸易量2.04亿吨,比上月下调53万吨,比上年度增12.7%;期末库存3.02亿吨,比上月下调85万吨,比上年度增3.5%;库存消费比25.3%,比上年度下降0.4个百分点。
  (五)预计国内价格维持强势,国际价格高位震荡。国内方面:尽管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但生猪存栏依然处于相对高位,产能去化程度不及预期,对玉米饲用消费需求量依然较大。预计后期国内玉米价格将保持偏强走势。国际方面:俄乌冲突将明显影响国际玉米价格走势。目前距乌克兰玉米播种季节(4-5月)越来越近,俄乌冲突还可能对乌克兰玉米播种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农田可能无法及时播种。原油价格高企使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的玉米消费量增加。综合看,预计后期国际玉米价格将高位震荡。  

来源:文华财经   (责任编辑:一耕)  仅供分享

稻米市场地位徘徊 走出底部仍需时日 

当前稻米市场多空交织,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稻米价格既是“洼地”,又是“高地”,短期可能维持小幅震荡走势,但继续下跌动力不足。随着外围市场不断改善,预计中期价格向上的可能性较大。

  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和粮食价格均出现大幅波动,总体涨幅较大,但稻米市场在供应宽松和国家政策的调控下走势十分平稳。当前,最低收购价稻谷已进入常态化拍卖,稻米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地方储备稻谷逐步进入轮出高峰,稻谷供应总体宽松,预计短期稻米市场仍难出现大的上涨行情。由于稻谷与小麦、玉米的价差持续拉大,继续向下动能不足,中期可以谨慎乐观。

  稻米上下两难   稳中略有波动

  在国内、国际粮价大涨,尤其小麦价格短期涨幅较大的提振下,国内稻米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但受最低收购价稻谷提前进行拍卖、地方储备稻谷大量轮出等因素影响,国内稻米市场供应无忧,加上近期升温明显,部分高水分稻谷保管难度增大,也增加了市场供应,稻米市场上行难度较大,短期继续在相对低位保持小幅震荡。

  3月22日,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黑龙江虎林2640元/吨,佳木斯25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齐齐哈尔龙江2640元/吨,上涨20元/吨。江苏南京普通粳稻收购价2900元/吨,标一粳米批发价42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北省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均价2611元/吨,周环比上涨24元/吨;早籼米出厂均价3900元/吨左右,持平;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74元/吨,上涨5元/吨。江西南昌中晚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持平;中晚籼米批发价3610元/吨,下跌40元/吨。湖南株洲中晚籼稻收购价2640元/吨,上涨20元/吨;标一中晚籼米批发价3850元/吨,持平。广西中晚籼稻平均收购价3018元/吨,基本稳定。广东籼米批发均价4790元/吨,东莞樟木头粮食批发市场籼米均价4920元/吨,均持平。

  临储拍卖持续   成交更加清淡

  本周,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继续常态化进行,但成交更加清淡。此次国家共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180.7万吨,比上周增加14.9万吨;实际成交0.97万吨,周环比减少0.6万吨;成交率0.53%,周环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其中,中晚籼稻和早籼稻均无成交,粳稻投放60.3万吨,周环比增加15.2万吨;成交0.97万吨,基本持平;均价2644元/吨,均以底价成交,且主要是江苏和安徽两省粳稻。

  截至3月22日,本月已累计进行了三次稻谷拍卖,累计成交6.3万吨。总体上看,市场主体参与热情持续下降,已接近冰点,基本以拍卖底价成交,没什么溢价,与小麦的接近全部成交、大幅溢价形成了鲜明对比,预计短期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成交仍将保持低迷。      

  国际需求增加   米价小幅上涨

  由于全球玉米、小麦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涨,廉价大米正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尤其是碎米的需求快速增加,对国际大米价格构成较强支撑,近期国际大米总体涨多跌少。上周,泰国5%破碎率白米FOB报价422美元/吨,周环比上涨2美元/吨;白碎米413美元/吨,上涨8美元/吨。越南5%破 碎率白米报418~422美元/吨,上涨15元/吨。印度5%破碎率白米报343~347美元/吨,美国4%破碎率白米报618~622美元/吨,均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333~337美元/吨,下跌5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18~322美元/吨,上涨2美元/吨。由于大米比价偏低,预计后期需求仍将扩大,对国际大米市场构成强劲支撑,后期有逐渐走出底部的可能。

  进口大米需求增加,主要是我国大米进口大幅增加。2月份我国进口大米55万吨,同比大增59.8%;1月至2月累计进口大米113万吨,同比增加24.7%。其中,进口碎米49万吨,进口精米63.4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巴基斯坦34.7万吨,其中碎米14.7万吨;印度24.2万吨,其中碎米23.1万吨;缅甸19.2万吨,其中碎米7万吨;泰国18.5万吨,其中碎米2.2万吨;越南7.5万吨,其中碎米1.9万吨;柬埔寨6.7万吨。

  由于国际米价低于国内,加上海运费高企,影响了我国大米的出口。2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8万吨,同比下降5.1%;1月至2月累计出口大米32万吨,同比下降21.9%。我国大米出口主要目的国和地区:埃及14.3万吨,巴布亚新几内亚3.7万吨,科特迪瓦3万吨,日本2.4万吨,韩国2.2万吨,波多黎各2.1万吨。

  大米进口大增,而出口下降,导致大米净进口快速增加。1月至2月我国累计净进口大米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万吨,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也表明与国际大米相比,我国大米仍处于相对价格高地。

  稻米已成洼地   补涨迟早会来

  虽然稻米市场受供应宽松、口粮大米需求恢复缓慢等因素制约,短期价格上涨困难,但稻米市场的比价优势正不断显现,后期不必过于悲观,补涨行情迟早会到来。

  稻米成为粮食市场洼地。由于国内稻米市场持续在低位徘徊,历时较久。而小麦、玉米及食用油等粮油品种轮番上涨,稻米市场逐渐成为粮食市场的价格洼地。2020年上半年,国内稻谷价格全面高于小麦和玉米,但自当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小麦、玉米等价格持续上涨和稻米市场滞涨,小麦、玉米价格全面赶超稻谷,之后,与稻谷的价差不断拉大,目前小麦收购价与部分主产区早籼稻的价差已达600元/吨左右。国际稻米市场同样如此,客观上都具有强烈的补涨要求。

  稻米生产成本快速增加。俄乌局势升级以来,短短几天,国际原油价格已上涨了二成多,目前已站上100美元/桶大关,其间一度达到130美元/桶,其他大宗商品同样大涨,粮食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已不可避免。同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是钾肥等化肥的主要出口国,随着经济制裁的不断升级,国际化肥价格也将上涨,这将直接增加稻谷种植成本。不仅如此,由于油价大涨,大米加工成本、物流成本也不可避免增加,将推高大米生产成本。理论上,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随着大米生产成本增加,其价值也持续提升,迟早要反映到价格上。

  稻米市场需求有望改善。随着玉米价格上涨,稻米替代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碎米替代玉米的需求增加较快。2021年我国碎米进口大幅增加,且首次大于精米进口。在大量碎米进口冲击下,国内碎米价格依然高企,需求不减。而米糠价格甚至高于稻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由于国际市场碎米需求旺盛,推动碎米价格较快上涨,且与精米的价差不断缩小,推动精米价格上涨。口粮大米需求也在缓慢恢复,随着国际小麦价格大涨,部分国家可能无力购买价格高昂且供应偏紧的小麦,转而增加廉价大米采购,从而增加大米需求。稻米价格持续低迷,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将影响水稻种植积极性。

  临储稻谷拍卖压力不大。一方面,由于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底价较高,如2020年最低收购价稻谷,即使按底价成交,到厂后价格也将高于目前的新稻收购价格,导致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低迷,上周单周成交不足1万吨,预计3月成交量难以超过10万吨。如此低的成交量,对市场供应的影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由于底价较高,即使后期成交放大,也会对稻米市场具有引领作用。或者反过来,只有稻米市场走强了,成交才会放大。因此,无论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高低,短期对稻米市场都是有利的。

  由于当前稻米市场多空因素交织,总体库存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稻米价格既是 “洼地”,又是“高地”,短期仍有可能维持小幅震荡走势,继续下跌的动力不足。随着外围市场不断改善,预计中期价格向上的可能性较大。

来源:粮油市场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3月29日CBOT大豆下跌,因俄乌局势缓和

3月29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低,基准期约下跌1.3%,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国际原油及食用油等商品市场大幅下挫,拖累大豆价格。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下跌6.50美分到23美分不等,其中5月期约收低21.25美分,报收1643美分/蒲式耳;7月期约收低23美分,报收1623.75美分/蒲式耳;11月期约收低20.25美分,报收1448.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5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622美分到1673美分。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土耳其举行的会谈取得进展,缓解市场担忧,促使商品市场回吐一些风险升水。

29日,美国大豆现货基差报价稳中坚挺上扬,中西部三处地区的价格上涨2到8美分,俄亥俄河一处码头的价格稳定。

巴西投资银行Itau BBA预计2022/23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0.5%,这将是15年来的最低年度涨幅。2021/22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增加3.8%,达到了1.005亿英亩。Itau BBA还预计2022/2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41亿吨。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称,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1300万吨,略高于一周前预期的1290万吨,不过仍低于2021年3月份的1491万吨。

 29日,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95,367手,上个交易日为67,994手。空盘量为268,430手,上个交易日为272,177手。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餐饮需求未见好转 终端对豆油补货意愿低迷

豆油

        逻辑:周一豆油期货变动幅度-0.02%,收10130元每吨。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显示,3月前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增加13.8%,产量增加15.33%,马棕及国际油脂期价趋弱,内盘豆油跟随收低,近期国际市场多空指引不明朗,外盘震荡反复。国内餐饮需求未见好转,终端补货意愿低迷,基差继续走弱趋势,预计短线豆油震荡局势未改。

        趋势观点:建议以观望为主。

        白糖

        逻辑:周一白糖现货价格整体上调30-50元/吨,广西市场新糖报价5770-5840元/吨,云南市场新糖报价5650-5710元/吨;郑糖期货主力合约震荡走高,收盘于5849元/吨,变化幅度+0.88%,成交量放量;持仓方面,前二十会员多单持仓158841手,空单持仓209589手,净空单持50748手,增加3473手。销区贸易商报价跟涨盘面和产区,市场成交暂无明显好转,下游需求仍然偏淡季,近期物流运输费用整体上调。

        趋势观点:建议观望为主。

        玉米

        逻辑:周一全国玉米均价收于2730.46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微涨0.44元/吨;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开盘走高后持续走低,收于2863元/吨,变化幅度-1.11%,成交量放量;持仓方面,前二十会员多单持仓566561手,空单持仓659347手,净空单持仓92786手,减少15533手。东北玉米市场,市场观望情绪浓郁,交通运输不畅,有价无市,成交乏力。华北玉米市场,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一般,贸易环节对后市持乐观态度,受物流因素影响,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到货量不同,部分厂家涨跌不一,市场实际成交价格维持区间窄幅波动。南方玉米市场,产区玉米流通受限,北粮南发节奏不快。终端养殖亏损延续,下游饲料企业备货积极性不高。

        趋势观点:建议谨慎做空为主。

        生猪

        逻辑:周一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2.26元/公斤,较上一交易日微降0.03元/公斤,浙江地区价格最高为13.46元/公斤,黑龙江地区价格最高为11.26元/公斤,市场生猪出栏价总体保持稳定;生猪期货主力合约震荡为主,收于12645元/吨,变化幅度-0.67%,成交量缩量;持仓方面,前二十会员多单持仓33074手,空单持仓41880手,净空单持仓8806手,减少251手。近月底,大场出栏计划基本完成,出栏量不多,屠宰企业收购有阻力;但终端需求较差,宰量难提,开工低位,市场处于供需两淡状况。

来源:华创期货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豆油、棕榈油2205合约价差大概率回归 

本轮豆油、棕榈油价差倒挂幅度远超市场预期,主力合约及现货价差均出现了1700元/吨左右的倒挂。进入3月,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向上修复,截至2022年3月21日早盘收盘,豆油、棕榈油价差最高修复至-332元/吨,但距离历史均值水平仍存在近1000元/吨的差距,价差何时能够完全修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A历史规律探究
  通过对近10年来豆油、棕榈油价差处于低值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如下规律:
  (1)品种驱动:豆油、棕榈油价差低值的出现基本是以棕榈油为核心驱动品种,在价格修复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但多数情况仍以棕榈油为主驱动。
  (2)价格走势:豆油、棕榈油价差的历史低点通常出现在油脂板块上涨趋势中。
  (3)基差:豆油、棕榈油价差历史低点通常伴随着棕榈油基差的阶段性高点,豆油、棕榈油价差向上修复时,棕榈油基差多数时间走势向下。
  (4)跨期价差:棕榈油较容易出现远近月预期不一致的情况,当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下行时,棕榈油跨期价差均呈现明显上行趋势。
  (5)相关品种:近年来,原油价格对棕榈油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豆油,因此当原油价格预期较为悲观时,豆油、棕榈油价差容易抬升。
  (6)走势特征:豆油、棕榈油价差第一次从低点修复后,在未来3—6个月内容易出现二次探底。
  (7)风险点:豆油、棕榈油价差的修复可能通过合约换月直接完成,因此在构建策略时需要考虑时间因素。
  分析本轮豆油、棕榈油价差变动,目前基本面存在价差修复驱动,而从微观层面来看,近期出现的棕榈油基差及跨期价差下行迹象均符合历史价差修复时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豆油、棕榈油2205合约价差仍有较大概率回归正常。风险因素: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B历史情况之一(2016.07—2018.08)
  基本面:供给端驱动价差运行
  若以现货价格作为参考,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豆油、棕榈油价差现货先后出现两次倒挂,分别在2016年9月和2017年6月,但两次倒挂出现在截然不同的油脂价格趋势中。
  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油脂价格趋势向上,棕榈油在进入复产期后由于产量大幅不及预期,叠加低库存,领涨油脂板块,造成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走低。不过,2016年10月公布的马棕油库销比数据大幅超预期,市场虽然对于次年棕榈油的复产节奏和幅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产量预期边际好转叠加豆油、棕榈油价差持续拉大以及主力合约换月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价差出现修复。在价差修复过程中,期现价格走势一度出现明显背离,虽然存在主力合约换月因素的影响,但体现出市场对于近远月合约预期的分歧。回看2016年年底市场对油脂板块的行情预期,仍有不少机构认为油脂价格将在供需双旺背景下再创新高。因此在看涨的市场氛围下,豆油、棕榈油价差修复至均值偏低位置后并未进一步走强,且近月合约价差始终低于远月合约。
  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处于油脂板块趋势向下阶段,尤其是2017年上半年,美豆丰产预期以及种植面积上调奠定了豆类的疲弱走势,而棕榈油由于处于复产初期,加之斋月备货等季节性因素影响,整体相对抗跌。进入2017年6月,棕榈油处于全年产量旺季,而美豆再次进入播种季,在季节性因素驱动下豆油、棕榈油价差出现修复。
  在此轮价差变动中,价格走势与价差走势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豆油、棕榈油价差在首次处于低值及后续修复时,油脂价格均处于上行阶段,而二次走低及后续修复时,油脂板块趋势向下。
  基差:期现修复节奏存在差异
  从基差情况来看,在豆油、棕榈油价差首次处于低值时,豆油、棕榈油基差出现明显背离,豆油基差基本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棕榈油基差出现大幅波动。
  由于低库存原因,棕榈油现货价格始终强于期货,P1609合约基差自2016年3月开始持续走高。进入8月,P1609合约由于交割因素驱动,基差快速修复,期现价差快速走高,进入交割月前出现倒挂情况。由于棕榈油活跃合约并非连续合约,且市场对于近远月合约预期存在较大差异,P1701合约在成为主力合约后并未跟随现货价格跳涨,棕榈油基差一度抬升至900元/吨以上。在此次移仓换月过程中,豆油、棕榈油期货价差一次性完成了近800元/吨的收敛。
  需要注意的是,P1701合约现货、期货价差出现阶段性背离。2016年10—12月,棕榈油现货价差自低位趋势性抬升,而期货价差重心却不断下移。主要原因是棕榈油活跃合约不连续且对近远月合约的分歧较大,造成期现走势不一致。在交割因素驱动下,现货价格向期货收敛,基差快速下行约750元/吨。在P1701合约进入交割月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豆油、棕榈油期现价差分别为520元/吨和730元/吨,而当时的豆油、棕榈油主力合约1705价差为778元/吨,基本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在此轮豆油、棕榈油价差二次探底过程中,依旧呈现出近月合约和现货价差下行速度显著快于远月合约局面,1705合约在交割月前一天价差收于32元/吨,现货价差最低点为-37元/吨,但1709合约最低点为424元/吨。因此,此次豆油、棕榈油期货价差的修复依旧是主要依赖于合约换月完成了倒挂价差的修复,1709合约价差自最低点至交割月前一天收敛幅度为262元/吨,而现货的收敛幅度为733元/吨。在价差走低过程中,现货和1705合约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基差表现平稳。而在换月至1709合约后,棕榈油基差再次处于相对高位,而豆油基差处于相对低位,最终是由棕榈油基差下行同时豆油基差上行完成收敛。
  通过棕榈油基差的异常波动可以发现,实施豆油、棕榈油价差修复策略具有良好的收益,但若通过期货构建策略则获得的收益相对有限。豆油、棕榈油差在1609合约上虽然出现倒挂,但最终并未完成修复,而后续1701、1705和1709合约价差自最低点至最高点的修复幅度均不足300元/吨,难以形成有效策略,价差修复主要依赖于合约换月,因此实施豆油、棕榈油价差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现货价格修复但期货合约价格难以修复的可能性。
  跨期价差:棕榈油跨期价差更具参考性
  在跨期价差方面,棕榈油和豆油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豆油市场维持远月升水结构,处于合理状态,且市场对近远月合约预期并未有明显分歧。但市场对棕榈油价格则存在极大的分歧。由于低库存因素,棕榈油现货价格更为强势,但同时市场又对后续供给修复存在较为乐观的预期,因此棕榈油跨期价差在现货带动下始终保持近强远弱结构,且越临近交割越明显。上述两次的豆油、棕榈油价差下行均伴随着棕榈油跨期价差的快速走高,而收敛过程中则主要伴随棕榈油跨期价差的快速回落。
  C历史情况之二(2019.11—2020.12)
  基本面:原油价格影响力增大
  此次豆油、棕榈油价差持续走低仍旧是发生在油脂供给紧缺、库存相对偏低的背景下。受美豆油价格上行带动,叠加油粕比强弱关系的切换,国内豆油价格领涨油脂板块,在2019年8月豆油、棕榈油价差一度突破1400元/吨,创2013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随着美豆油涨势放缓以及国内豆油累库,豆油价格上行驱动减弱。同时,在主产国减产预期以及生柴消费预期增强的带动下,全球棕榈油价格快速上涨,豆油、棕榈油价差急速下行,近月合约最低跌至90元/吨的历史低位。
  进入2020年,油脂板块出现超预期下跌,尤其是棕榈油产量超预期增加,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食用需求及生柴需求均不佳,原油价格回落带动国际棕榈油价格快速走低,棕榈油领跌油脂板块。豆油供给端未有大的变化,但需求端不佳,豆油价格跟随棕榈油回调,不过豆油基本面强于棕榈油,因此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修复。
  2020年5月以后,虽然疫情持续发酵,但市场关注度逐步降低,且食用需求快速修复,叠加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对油脂板块整体形成利多。因此与原油相关性最强的棕榈油价格受拉动最显著。此外,印度重新放开对马来西亚精炼棕榈油进口,加之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对生柴政策的强力支持,在需求端对棕榈油形成潜在利多,棕榈油再度领涨油脂板块,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回落至前低附近。
  2020年9月开始,受到季节性食用需求强劲以及美豆价格不断走强的共同作用,豆油领涨油脂板块。而棕榈油则呈现利多出尽迹象,虽然需求端仍较为强劲,但在马来西亚高库存以及原油市场的共同压制下,棕榈油向上驱动明显不如豆油,豆油、棕榈油价差持续向上修复至1400元/吨附近。
  从基本面来看,此次豆油、棕榈油价差波动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供给端方面,由于棕榈果采摘更依赖人工,因此疫情对棕榈油的影响明显大于豆油;需求端方面,虽然油脂板块下游需求较为一致,但由于东南亚地区对于生物柴油政策不断修订,棕榈油近年来受原油价格的扰动明显大于豆油。因此,当原油价格与油脂价格走势较为一致时,对棕榈油价格存在助力,而当原油价格与油脂走势不一致时,对棕榈油价格存在抑制,进而造成豆油、棕榈油价差与原油价格容易出现负相关。
  基差:豆油、棕榈油价差修复伴随着棕榈油基差高位回落
  在此轮豆油、棕榈油价差变动过程中,豆油基差、棕榈油基差并未出现明显异常,仍有一定的规律。在豆油、棕榈油价差两次快速下行过程中,各自基差均较为平稳,而在豆油、棕榈油价差两次向上修复过程中,各自基差均明显回落,且在拐点出现时,棕榈油基差基本处于阶段性高点。
  结合2016—2017年的基差走势分析,通常在棕榈油基差处于历史高位,且出现基差下行的情况下,豆油、棕榈油基差低位修复即将发生。
  跨期价差:豆油、棕榈油价差下行伴随着棕榈油跨期价差上行
  豆油跨期价差除了在2020年10—12月明显上行外,其余多数时间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零附近。这说明市场对不同月份间的豆油价格预期较为一致。而棕榈油在多数情况下都呈现出跨期价差趋势向上走势,近月合约升水远月合约的情况较多。这说明棕榈油利多驱动通常影响时间较短,价格波动明显大于豆油。
  结合2016—2017年行情来看,每当豆油、棕榈油价差快速下行时,棕榈油跨期价差都呈现出明显的上行趋势,这与豆油、棕榈油价差的快速下行均由棕榈油价格驱动基本一致。而向上修复时价差则并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特征,且核心驱动品种也存在不确定性,但仍以棕榈油驱动为主。
  D未来价差展望
  本轮豆油、棕榈油价差倒挂幅度远超前两次,2201合约在进入交割月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倒挂幅度达到390元/吨,在换月至2205合约后二者价差进一步下行,最低跌至-1756元/吨。
  从基本面来看,造成二者价差快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马棕油产量在疫情影响下预期持续走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有所反复,但利空因素的边际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豆油方面,受天气影响,大豆产量预期逐步由南美丰产转向北美减产。因此豆油、棕榈油价差存在修复驱动。
  从微观层面来看,棕榈油基差在2000元/吨以上,3月初出现拐头向下迹象。跨期价差方面,近期棕榈油价差明显回调。这或意味着豆油、棕榈油价差难以进一步下行。从以往价差修复持续时间来看,二者价差首次出现低点后将有1—2个月的抬升时间,因此2205合约将大概率向上修复。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二者价差在向上修复过程中或反复,修复节奏将慢于市场预期。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中国有底气从容应对即将来临的粮食危机 

解决结构性短缺问题要树立“大食物观”,即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日前发布警告,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冲突、疫情持续的多重打击下,2022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0.7点,同比增长24.1%,创历史新高,38个国家的4400万人正在饥荒边缘徘徊。

  为应对此次危机,乌克兰、匈牙利、阿根廷等国相继出台粮食出口禁令,还有部分国家正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粮食,欧盟也在酝酿史上首个农业危机处置基金,总规模达15亿欧元,并计划腾出近400万公顷的休耕地种植农作物。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球性粮食危机或将来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穆月英认为,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劳动力短缺、食品供应中断及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到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而俄乌局势的持续紧张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较大冲击,使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

  穆月英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2月,从月度环比价格指数来看,国际市场中玉米和大豆半年来价格持续上涨,月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23%和5.61%,且大豆价格波动剧烈,近3个月的平均环比上涨率约为10%,而小麦今年2月比1月上涨了22.7%。

  凭借着肥沃的黑土地,乌克兰与俄罗斯被誉为“世界粮仓”之一。穆月英指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则位居世界第一,两国小麦的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2021年,两国葵花籽油的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80%。

  据乌克兰农业政策部门预测,由于俄乌冲突乌克兰全境播种面积可能会减少30%。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之为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俄乌冲突使很多国家难以获得小麦和谷物的正常供应,该状况在未来一年至一年半之内将更加严峻,或将危及全球数以百万计民众的粮食安全问题。

  包括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最依赖俄、乌两国的粮食供应,受到的打击将尤为严重,比如黎巴嫩一半以上、突尼斯42%的进口小麦来自乌克兰。近段时间以来,多国限制出口、相互制裁,更是引发市场担忧,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均价,已经从2021年的6.93美元/蒲式耳涨至超11美元/蒲式耳。

  另一方面,穆月英分析,石油天然气作为农资中化肥农药的主要原料,俄乌冲突升级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意味着粮食生产成本剧增,这对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带来了直接冲击。数据显示,俄乌冲突以来,一些肥料的涨幅高达40%,给全世界种粮农民带来农资困扰,同样给中国粮食供应安全带来挑战。

  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

  国际形势的波谲云诡,让结构性短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过高情况严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每年大豆进口量约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6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640万吨,相当于同年大豆进口量的17%,大豆油料自给率较低。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蛋白,旨在弥补结构性短缺、优化供给结构,是一种必要调剂,但是根据近期国际大豆供应趋紧情势来看,“要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过度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以内为主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始终坚守的底线。”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天祥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均明确要求提高大豆和油料产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要下大力气调整结构问题,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能多种一亩是一亩,多收一斤是一斤,‘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今年国家重点在做两大准备,其一就是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1500万亩以上,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有效解决两者的争地问题。

  唐仁健表示,目前全国试点试验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今年将强化品种、农机农艺配套方面的服务。与玉米净作相比,每亩玉米产量相当,但可增收大豆100-150公斤,大豆还有固氮培肥功能,每亩地可减施纯氮肥4-6公斤。

  近日,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相关部门及农技人员已经开始抓紧落实,教农民学习农机农艺以做准备。江苏省坚持“一县(场)一策略”思路完成国家下达的60万亩推广任务;黑龙江省明确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吉林省建立大豆扩种示范县、高产示范县,力争大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80万亩以上。

  郑风田强调,解决结构性短缺问题还要树立“大食物观”,即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其中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等方面的部署,就是“大食物观”的一个具体体现。

  中国有底气应对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针对俄乌冲突、全球性粮食短缺,穆月英认为,中国有底气打赢这场粮食“保卫战”。郑风田同样表示,俄乌冲突对于中国粮食而言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影响有限,还在国家的掌控之中。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2020年增产267亿斤,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多年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口粮自给率达到100%,让“禾下乘凉梦”近在眼前。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央和地方就在不断完善粮食储备,提高粮食有效仓容,以保障粮食安全。目前,中储粮在全国建立起了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覆盖全国90%的地级城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的县,总仓容、罐容超过1亿吨,占全社会仓容的五分之一,构筑起“大国粮仓”的储存和调控网络体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日前表示,国内粮食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调控物质基础十分扎实,除充足的原粮储备外,目前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总体上看,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507家、粮食供应网点45939个。

  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我国长期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比如中央已经连续出台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与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相比,我国粮价近年来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考察农业农村部时指出。

  在保障今年的粮食种植方面,去年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冬小麦晚播半个月左右、苗情长势非常复杂,但是夏粮生产也有一些有利条件。唐仁健曾表示,有信心夺取夏粮丰收,确保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近日,中央财政还下达2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3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明确2022年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及综合实施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要求各地全力以赴保夏粮小麦丰收,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油料,紧盯不放做好农资稳价保供,毫不松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日前,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统筹安排下,2022年度第1批300多万吨春耕肥储备已经开始向市场投放,后续还有大量储备化肥将陆续投放市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透视多省:粮食安全为“头等大事” 

本月以来,中国多省发布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均将粮食安全列为“头等大事”。

  3月初,水稻主产区的湖南省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供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3月中旬,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突出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等;3月29日,中国产粮大省河南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亦是将粮食安全列为“头等大事”。

  上述多份“省委一号文件”均提出具体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湖南省提出2022年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1斤为500克,下同)以上;江西省提出2022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59.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39亿斤以上;河南省提出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在中国粮食总产中,河南粮食产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6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之后,“中原粮仓”越堆越满、越堆越高。202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308.84亿斤,已连续五年超过1300亿斤。这也意味着该省粮食总产量已是连续16年超千亿斤。

  从上述多份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中不难发现,多省份将粮食安全置于重要地位,更是列为地方的“头等大事”去抓。其中,从河南“省委一号文件”表述的“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内容可以看出,这个产粮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足够重视。

  在解读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时,河南省委农办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强调了“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重要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并提出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部分粮食产区秋播受到影响。此次“省委一号文件”专门提出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其中,还涉及修复水毁高标准农田和农业防灾减灾。

  中新社记者近期在河南鹤壁、新乡等受灾较为严重区域走访发现,虽然因灾导致小麦晚播,但小麦苗情好于预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去年的洪灾涝灾让小麦的播种期推迟了,但是我们还有好多技术能弥补这个问题。从抵御自然灾害来说,我们需要提升小麦的抗灾或避灾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省麦播面积继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五个坚持”确保我国粮食有效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绝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要坚持走“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坚持以我为主,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在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目前,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值得关注的是,尽管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正由于我国始终坚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仅为应对疫情引发的各种风险挑战争取了主动,更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只有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紧扣国情国力坚持以我为主,才有能力在各种安全风险考验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坚持立足国内,深刻认识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则之一。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发展方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坚持确保产能,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决不能有闪失。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文物甚至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保护耕地;另一方面,要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在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视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应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将农业科技传递到田间地头。与此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畅等难题,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适度进口,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粮食需求增长很快,粮食安全要靠自己保全部,地不够,水不够,生态环境也承载不了。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在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内外统筹和协调互促,避免“国内增产—国家增储—进口增加—国家再增储”所导致的“国货入库、洋货入市”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粮食进口来源体系,解决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的问题。因此,在农产品进口问题上,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绝不意味着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大政方针有任何改变,绝不能将此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而是通过自给加适当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

  坚持科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种业安全。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改善,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基本上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在自主创新、生物育种、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种业市场大而不强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各类种子企业已经超过6000家,企业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部分研发能力较低的中小型种子企业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套牌或冒牌销售种子等行为,从而严重影响了种子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及发展强大的内生动力。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部分农产品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中的“卡脖子”难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在积极推进农作物商业化育种的同时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数十年前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到现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体现了党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只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2022年全球春播将影响当年粮食供应 

导语:粮食基本可以分为夏粮和秋粮两大类。夏粮以小麦、油菜等为主,秋粮以玉米、水稻等为主。春分已过,清明将至,北半球范围内迎来4-5月份的春播。2022年全球春播面临部分主产国播种面积减少、部分主产国限制物流交通、肥料等成本上涨等问题。

  北半球为重要秋粮供应地区

  首先看一下全球主要的玉米和水稻生产国。玉米和水稻为主要的秋粮,春季播种的进度将会影响秋季收获。目前北半球进入非常关键的春播时期,南半球则以玉米、大豆等粮食收获为主。

1 世界玉米主要生产国家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玉米的主要用途为饲料生产及深加工生产,相对其他粮食产品来讲,工业属性更强,受下游行业的影响更大,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因此玉米生产一直是市场各个参与者密切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当年玉米的播种面积,直接影响到当年玉米产量,是玉米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更是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

  玉米产量超过10000万吨的国家有3个,为美国、中国、巴西。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有13个,其中处于北半球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欧盟、乌克兰、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加拿大等。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国家为乌克兰、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北美地区即将春播的主要生产国。

2 世界稻米主要生产国家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稻米也是非常重要的秋粮之一,但其绝大部分作为口粮进行消费,用于工业方面的量较少,价格方面平稳运行为主,波动不明显,相对来讲市场关注度没有玉米高。

  稻米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有8个,分别为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尼、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基斯坦、日本。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生产情况相对稳定。

  欧洲地区春播情况成为关注重点

  接下来看一下近期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乌克兰、欧盟、美国等多地春播情况。

  据路透社消息,乌克兰农业部长罗曼·列先科3月22日说,“我们调整后的计划为700万公顷,玉米播种将会减少。我们有大量的玉米库存,但以后如何出口是个问题。”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预计今年春季作物播种面积1500万公顷,冲突之后减至约700万公顷。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乌克兰春耕面积减少20%-30%。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经济与社会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提出,“我们正处于一个问题严重,且未来不确定的局面中。”马克西莫·托雷罗称,“我认为全球粮食情况仍要看未来演变,以及各国如何解决。”

  受此影响,美国相关部门,包括美国农业局和美国谷物与饲料协会的部分官员提出,希望政府能够拨出目前处于土地休耕保护计划(CRP)中的400万英亩基本农田增加耕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使用CRP农田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农民目前应该已经把肥料和种子购入完毕,并且来不及为其注册农作物保险。另一方面,CRP农田多数为难以耕种的田地,农民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让其达到耕种条件。

  欧洲方面针对其他地区春耕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做出在休耕区允许耕种的政策。该政策被迅速执行,所有需要的技术细节预计7天内执行完毕。

  中国东北地区防控能否影响春播

  再看一下中国的春播情况。东北地区为非常重要的秋粮种植地区,东北四省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成左右。按照往年惯例来讲,3月份一般为经销商准备春播种子、化肥等的时间,这个时候春播活动已经拉开序幕。

  2022年3月期间,东北及华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防控政策,部分地区则实行疫情防控,限制人员流动,部分地区的物流交通等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市场颇为关注中国粮食主要产区的春播情况。通过Mysteel农产品(6.200, -0.24, -3.73%)跟东北及华北地区部分农资经销商的沟通情况来看,目前经销商已经在种子、化肥等方面做了准备,主要看接下来种植户的采购时间。而种植户采购时间,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目前东北地区依然相对严格,吉林省为防控最严的地区,市场需要关注接下来4月份的疫情防控发展动态。

  化肥油价等上涨增加春播成本

  除了春播的面积会受到影响之外,化肥、油价、机械、人工等成本增加也成为今年春播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202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俄乌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出现持续大涨,从而影响到多方面多个产品。原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成品油、柴油等价格跟随上涨,同时叠加人工成本增加,预计22年春播机械费用将会出现上涨。

3 0号柴油终端零售价格

单位:元/升

  2022年国内外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化肥产能则出现了下降。3月上旬,全球化肥生产商雅苒宣布,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暂停两个化肥厂的生产。

  2022年我国钾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上浮,根据农资经销商反映,2022年化肥价格上涨500-600元/吨,如果按照一亩地玉米种植用肥量来计算的话,每亩地增加20-30元的化肥成本。

  综上所述,2022年全球春播都将遇到一定挑战,不同地区面临一定困难。春华秋实,春播不仅影响当下市场,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秋季新粮上市情况。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尽量减缓春播对整体粮食供应带来的影响。

来源:Mysteel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3.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560

晚籼谷

(15-17)中等

2620

早籼米

(15-17)中等

340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00

东北米

一级

452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2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60

玉米

中等

298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515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8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0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300

 

  9

     2022331

                                 843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