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4-11 浏览次数:5236
· 福州粮情
四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2.4.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560 | 256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620 | 262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400 | 340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5900 | 59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412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100 | 41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520 | 452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20 | 3040 | -2.56%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160 | 3060 | -3.16% |
玉米 | 中等 | 2980 | 3000 | 0.67% |
大豆 | 中等 | 6900 | 69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5150 | 4500 | -12.62% |
籼糯米 | 一级 | 5200 | 52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800 | 2750 | -1.79%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2000 | 11700 | -2.5%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2300 | 12000 | -2.44%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周四,芝加时期货交易所(CBOT)软红冬小麦期货收盘下跌,基准期约下跌1.8%,因为空头抛售。
截至收盘,小麦期货下跌8.75美分到18.25美分不等,其中5月期约收低18.25美分,报收1020美分/蒲:7月期约收低15.50美分,报收1025.25美分/蒲;12月期约收低11美分,报收1021美分/蒲。
成交最活跃的5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017.75美分到1044.50单分。
周末期间一些餐小麦产区将会出现零星降雨,改善土增墙情,促使空头批售。
美国农业部的周度出口销售服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一周,美国2021/22年度小麦净销售量为156.300吨,比上周高出65%,但是比四网均值低了11%。2022/23年度净销售量为223.000吨,高于一周前的81.300吨
周四,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41.480手,上个交易日为25.956手,空盘量为111.115手,上个交易日为114.193手。
来源: 博易大师 仅供分享
想必大家昨天的朋友圈、公众号都刷屏了小麦大幅落价信息,一日之间工厂下跌幅度达到140-200元/吨,再创历史记录,四平八稳的小麦市场已一去不复返了。小麦下跌飞流直下三千尺,隔壁玉米也是胆战心惊,3月份麦价大涨得时候没跟着吃到肉,那么4月份麦价大跌是否会牵连到玉米?笔者认为,短期内受疫情影响,区域间流通不顺畅,玉米暂不会出现集中大面积下跌,不过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市场流通恢复,玉米回调风险加大,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成也疫情,败也疫情。疫情初期,市场流通不畅,物流成本上涨,南方销区价格上调40-50元/吨,但本轮疫情持续时间过长,相较于前几轮疫情局部点状式爆发,本轮疫情覆盖区域较广,持续时间长,北方鲅鱼圈港口自3月15日封闭式管理,已持续24天了,而且当前上海、吉林疫情仍十分严峻,辐射周边区域管控都十分紧张。物流运输不畅,找车难,使得近一个月玉米流通量大幅缩减。工厂方面不仅收粮难,产品向外运输也费劲,尤其疫情对餐饮消费影响很大,工厂产品库存滞压严重,不得不降低开机,对玉米采购积极性降低。
卖粮压力后移,华北撞上麦收腾仓。6月份新季小麦将大面积上市,因此新麦上市前华北、黄淮地区贸易商有腾仓走货压力。华北地区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售粮进度一直偏慢,而本轮疫情使得3-4月份走货压力延后,正撞上5月份麦收前腾仓,因此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场有一部分卖粮压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后移,距离麦收腾仓越来越近,市场将逐渐从卖方市场转移到买方市场。
小麦价格大跌,替代优势增加。随着临储拍卖成交均价大幅跳水,近期市场小麦下跌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厂家小麦主流报价在2960-3100元/吨,工厂玉米主流报价在2810-2940元/吨,小麦、玉米价差缩小,后期随着5月份湖北新季小麦上市,麦价还将进一步下跌,尤其是饲料麦下行空间较大。另外据了解3月份拍的定向稻谷在4月份中下旬也将陆续出库,后期替代品供应量陆续增加,饲料厂对玉米采购需求降低,据了解饲料厂玉米库存多维持在30-45天,继续追加库存意愿偏低,因此短期内玉米上涨较为乏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4月份玉米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3月份市场卖压转移至4月份,而需求受疫情影响呈缩减状态,尤其4月中下旬东北陆续备春耕,低风险区域将陆续解封,市场流通量增加,玉米回调风险较大。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作者:张艳秋 仅供分享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仍处于发展期,尚未出现拐点。展望4月份国内农产品行情,少有品种上涨。针对于稻谷品种笔者认为,疫情之下,国内稻谷依然将呈平稳趋势,各地根据实际需求部分品种小幅上涨,未来上涨空间也将非常有限,具体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粳稻偏强运行
进入4月份,我国北方进入了全面春耕阶段,经过一季度的消耗,市场余粮量逐渐减少。但受制于疫情的影响,局部地区稻谷购销暂停,但不难发现部分品种稻价有小幅上涨趋势。其中圆粒水稻基层装车价多已在1.25元/斤以上,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每周二与周五均有一定量的成交,其中上周总计成交量达到36220吨,部分实际成交价已达到了1.3元/斤。长粒水稻也有所反弹,主流收购价格在1.2~1.28元/斤上,米率65%,市场仍有抄底主体入市积极收购,毕竟2022年意向种植来看,长粒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江苏、山东等地区稻价稳定,但米业需求稻谷量少,因疫情影响,贸易商多发船运,车船板价在1.41元/斤,米率在71%。随着夏粮收购的临近,各地库存频繁大量出库,市场供应十分充足,如今两省的拍卖年限集中在20-21产居多,拍卖底价不高,主流价格在1.35元/斤起,未来该产区稻价波动不会太大。
籼稻购销减弱
随着各地粮库轮换收购工作的完成,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已趋于稳定,贸易商与米业均在佛系收购的状态。以丰良优为例,实际收购到厂价高于1.3元/斤的非常少,主流到厂价格在1.27-1.28元/斤。虽然下行空间有限,但伴随着中储粮各分公司、国家临储以及地方拍卖、夏粮收购需要腾库存、资金的影响,稻价仍存销售压力。
糯稻稳中上涨
3月中下旬,国内糯稻现货价格呈稳中上涨趋势,收购主体多半来自市场抄底收购,基层余粮减少,其中东北产区涨幅最为明显,截至4月初主流外发装车价格为1.25元/斤以上,要求全白,出米率65%以上,21产糯稻库存已成贸易商的常态。3月中下旬以来南方江苏、安徽等地因疫情限制,导致糯稻谷流通量下降,全白糯稻到厂价达到1.45元/斤以上,要求全白。虽然受收购主体增多而影响稻价走高,长期来看糯稻继续走高的空间有限。
主要因素之一,来自终端需求。疫情之下各地按下暂停键,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糯米作为小众品种,市场本就占有率偏低,随着糯稻价格上涨,但糯米价格走高后走货相对滞缓,下游不认可,提货不积极。其二,从北至南,贸易商均有一定量的库存。况且再有一个月新季小麦、菜籽即将上市,今年在高价吸引下,入市收购小麦的主体自然少不了,因此库存糯稻还将集中 售粮一波,不排除个别农户有主动降价去库存的现象出现。其三,进口越南冬春季糯米即将到港,贸易商将积极出货,毕竟若不入库,港口堆存费各项费用较高,糯米供应充足,竞争激烈也将抑制稻价走高。
综上所述,短期内国内稻价依然呈平稳走势,建议米业方面刚需为主,不宜大量建库存。
同时国家定向稻谷还在持续投放中,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走低,稻谷替代优势也在下降。进入二季度,国内气温回升疫情笼罩下,刚需很难有大幅的提升,市场稻价很难有反弹之力,建议手中有稻谷的农户和贸易商还是有序卖粮为佳,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稻价上涨的机会真的是不多。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表示,俄今年将对粮食出口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出口到“明显对俄采取敌视态度”的国家。
普京在主持召开农工渔业综合体和相关产业发展视频会议时表示,由于发达国家的错误,过去两年国际粮食市场的情况明显变得复杂。在全球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今年俄罗斯将不得不谨慎对待对国外的供应,并密切监测“明显对俄采取敌视态度”的国家的粮食出口。
普京称,西方正试图将自己在经济领域的错误转嫁给俄罗斯,并以牺牲俄利益为代价解决这些问题。俄政府正在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俄粮食市场的影响,并增加粮食的产量。俄内部市场上主要粮食品种已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可以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普京当天还警告称,能源价格上涨加上化肥短缺将促使西方国家增印钞票来购买粮食,导致较贫穷国家出现粮食短缺,并引发新一轮粮价上涨和移民潮。
巴西收到最后一批俄罗斯化肥,美国农业龙头警告:俄罗斯化肥供应或中断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第三大磷肥出口国。3月10日,俄罗斯宣布将暂停部分化肥出口,并对部分化肥实施出口配额。12日,乌克兰宣布暂时禁止所有类型的化肥出口。化肥价格飙升推高了种粮成本,肥料短缺也在影响农业产量,连锁反应让国际粮价持续上涨。
巴西正从俄罗斯获得最后一批急需的化肥。
据彭博,金融服务机构StoneX的分析师称,数十艘满载化肥的俄罗斯船只正驶往巴西,最后一艘船将于5月5日卸货。
巴西农业部长Tereza Cristina此前表示:“化肥出口受限可能会损害农作物产量,推高通胀,并威胁粮食安全,进而制造更大的问题。”
StoneX分析师Luigi Bezzon在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预计巴西5月和6月的化肥进口量将下滑,今年下半年,乌克兰危机对巴西进口的影响将会更大。一艘船从俄罗斯到巴西平均需要30到40天,自危机开始以来,没有其他船只离开俄罗斯前往巴西。”
美国最大农业合作社CHS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该公司对未来俄罗斯化肥供应问题感到担忧,因为制裁使得“与俄罗斯做生意的成本更高,也更困难”。
CHS警告称,制裁可能“导致化肥运送延迟或阻止货物运输,造成通胀压力并影响我们购买化肥的能力,扰乱与某些俄罗斯金融机构银行交易的执行,并导致汇率和利率波动。所有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CHS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农业综合企业合作社,业务包括能源、作物营养、家畜饲料、粮食购销、食品等。
美棉、美豆纷纷冲击2012年来新高
巴西是咖啡、糖、大豆、大米、玉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的最大进口国,其85%的化肥需求来自进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合计占其化肥进口总数的28%。有市场人士认为,巴西化肥短缺可能导致该国收成减少以及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事实上,美棉期价自去年9月来振荡走强,俄乌冲突暴发后攀登至2012年来最高点。
无独有偶,美豆期价自去年10月开始反弹,俄乌冲突暴发后逼近2012年最高点。
中州期货分析师吴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一轮美豆大幅上涨的底层逻辑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南美大豆产区干旱造成的大幅减产,导致全球大豆供应收紧。而俄乌冲突强化了这种紧张局面,美豆盘面注入风险升水。
“具体来看,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2月中旬,因为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大豆产区造受严重干旱,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预估不断调降。3月USDA供需月报显示,南美大豆产量预估同比下降已经达到1830万吨,导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至9000万吨以下,库销比处于最近六年低位。正是因为这种全球供需收紧,给美豆价格上涨以强力驱动。二月中旬以后,俄乌局势突然紧张。虽然俄乌不是大豆主产国,但俄乌是全球菜籽、葵籽、大麦等油料和谷物主产国,俄乌冲突以后,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外溢效应影响美豆。”吴晓杰说。
基本面方面,吴晓杰表示,目前2021/2022年南美产季基本结束,美豆新季播种已经开启,未来新季美豆的产量情况是国际市场中短期关注的焦点。在3月31日晚的种植意向报告中,USDA对新季美豆的种植面积预估为9096万英亩,远高于报告前市场预估,也为今年美豆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未来二三季度是美豆播种和生长的主要阶段,天气变化对单产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要保持高度关注。
展望后市,吴晓杰认为本轮美豆涨势还未完结。“后期美豆播种和生长期天气若出现问题,还会对价格有较强的推涨动力。化肥供应短缺对于大豆来说是底部支撑,从种植成本和谷物市场外溢的角度影响大豆。”
美棉方面,恒力期货分析师王琪瑶认为,最近半年来美棉持续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旧作挤仓,资金出现逼仓行为。截至4月5日,ICE可交割库存为144包,处于低位水平,为资金操作创造了条件。此外,外部环境给出了较好的支撑。天气方面,据美国农业部,截至2022年3月29日,美国棉花产区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占比62%,上周58%,去年同期39%,干旱天气直接影响了当下美棉的种植情况。播种方面,USDA本周二凌晨公布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美国棉花播种率为4%,去年同期6%,五年均值为6%,播种率落后。美棉的签约和装运量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从近两周的数据来看,美棉装运量明显上升,全球物流形势可能正在有所改善。
据王琪瑶介绍,USDA3月月报显示全球2021/2022年度棉花产量2609万吨,调减主要来自于印度。印度棉花供需格局偏紧,USDA3月报中预估产量为577万吨,后期可能还有小幅调减的空间。印度棉花出口数量自去年12月以来逐月环比调减,后期印度减少出口带来的棉花缺口可能通过巴西棉、澳棉补足。整体看,2021/2022年度整体棉花供需格局偏紧,但是目前处于新花上市的尾声阶段,阶段性供应比较宽裕。
“俄方限制农资出口势必会增加新棉种植的成本,目前美棉的种植成本已经上涨至80美分/磅以上,无形中给新季棉花提供了成本支撑。本轮美棉能否持续上,决定因素是2021/2022年度整体供需格局和近月的资金与库存情况:如果资金与可交割库存难以匹配,那么美棉的上涨格局会延续。”王琪瑶说。
来源 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孙亚宁 主管:谭亚敏 仅供分享
在本月初的这一周里,国内油粕类商品呈现弱势震荡行情,国内外政策、机构报告等消息频繁,而且消息大多偏空,使得国内豆类油脂价格承压。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是哪些题材炒作令假期前国内豆油行情走弱,以及清明节后又有哪些因素需要关注。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4月1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0670元/吨,大连地区约10500元/吨、天津地区约10530元/吨、日照地区约10540元/吨、广州地区约10870元/吨左右,防城港地区约10800元/吨左右。
美豆季度报告利空
北京时间4月1日凌晨零点,USDA季度报告公布。种植意向方面:预测202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095.5万英亩,路透预期为8872.7万英亩,2022年2月展望论坛预测为8800万英亩,2021年最终大豆种植面积为8719.5万英亩。
季度库存方面:截至2022年3月1日,美国旧作大豆库存总量为19.31亿蒲式耳,同比增长24%。其中农场库存量为7.5亿蒲式耳,同比增长26%;非农场库存量为11.8亿蒲式耳,同比增长22%。大豆消费量为12.2亿蒲式耳,同比下降12%。
4月第一天,USDA就给投资者们开了个愚人节玩笑。本次报告美豆种植面积预估高于预期,陈豆季度库存同比增长,报告利空,数据发布后CBOT大豆收盘跌超2%,压制豆类板块期价。而在去年一季度美豆季度报告公布当晚,CBOT大豆期货一度涨停,这也令国内一些投资者产生对赌心理,想要复制去年走法,3月31日下午连盘豆油、豆粕期货回升就说明有买盘资金入场,也就是有投资者做多。但从结果上来看,赌本次报告像去年一样利好的资金失败了,4月1日当天,连盘豆油05收跌1.64%,连盘豆粕05收跌5.5%,连盘棕榈油05收跌4.64%。而为何豆粕和棕榈油期货当天跌幅这么大,在于除了美豆季度报告外,还恰巧赶上了其他利空消息。
月初进口大豆拍卖成交近半
4月1日上午10:30开始,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网上拍卖50万吨进口大豆,中午结束,交易数量501637.46吨,实际成交248329.66吨,成交率49.5%,最高价5270元/吨,最低价486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5031.68元/吨。
本次拍卖的大豆成交价相较港口进口大豆现货报价略低,成交价一经公布,港口进口大豆报价也有所下调。大豆投放到市场,对于油粕来说都是利空消息。根据机构数据预估,国内豆粕商业库存约在30万吨上下,这近25万吨的成交大豆,若按理论预期可以转换成约19万吨的豆粕供应,因此在盘面和基差上,豆粕反应相较油脂更加敏感和激烈,跌幅较大。
当然,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政府是有投放储备油料商品的能力的。2月份时候市场上就有传闻称会多次抛储50万吨大豆,虽然延迟到4月份才迈第一步,但也说明当时的传闻不算空穴来风。4月1日晚六点左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称,将在4月7日再度拍卖50万吨进口大豆。这便是令市场担忧的点,后续还会有几轮拍卖没人知道。
笔者猜想,2月28日和3月10日国家投放过两轮豆油后,秀了储备能力之后,并未在油脂上重点关照,反而近期在大豆投放上逐步加码,会否是适逢油脂即将进入淡季,在生猪行情低迷、养殖利润亏损较重的局面下,有意愿调控饲料成本方面的考量。一石二鸟,既能抑制豆油价格,也能缓解豆粕供应紧张局面,调节饲料和养殖行业的非良性结构,待行情稳定后还能再度收储。
马来和印尼表示棕榈油共同定价
4月1日下午,马来西亚总理与印尼总统表示,同意棕榈油共同定价,而不是相互竞争;此外还签署了一份关于保护移民工人的协议。印尼总统表示,随着旅行限制的放松,还将加强关于海陆边界的谈判。
马来和印尼作为最大的两个棕榈油生产国,表示共同定价,怎么理解?如果一起抬高价格,就现状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成本倒挂,国内棕榈油价格高于豆油,昂贵的棕榈油没人愿意买,若再抬高价格,中印两大棕榈油采购国可买不动了,以后印尼没准得研究B50甚至B60生柴计划才能消化本国库存。再看后一句,双方签署了保护移民工人的协议,马来在3月份引进过一批外籍劳工,还称将在5-6月再引进一批劳工,随着后期产量恢复。那么大致能理解了,马来和印尼可能想将价格压一压,让棕榈油回到一个良性的平衡状态。这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消息,但后续两国还将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我们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四月首日,国内外接连出现利空消息,美豆季度报告中种植面积高于预期,陈豆季度库存同比增长,报告利空豆类油脂;我国拍卖50万吨进口大豆成交近半,并将在4月7日再度拍卖50万吨,增加市场豆油、豆粕供应;马来和印尼有调整价格过高的棕榈油的打算,并签署协议保护移民劳工,未来棕榈油的产量预期增加。
这几个消息压制月初连盘油脂期货走低,而国内市场也有困扰。各地疫情传播和防控政策是未知因素,局地有经销商反映有货车司机被隔离和无法回货下高速的情况。疫情也令中下游学校、酒店等终端油脂消费能力减弱。而且市场预估4-5月将月均到港超900万吨大豆,二季度国内油料供应或逐步缓解紧张局面。
由此来看,清明假期后,美盘豆类市场先将继续消化季度报告利空影响,而后则是50吨大豆拍卖和港口大豆陆续到船,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有望回升,疫情影响油脂购销能力,消息面氛围偏空。此前市场格外关注的俄乌关系炒作,近期对油脂市场影响力有所减弱,因双方呈现出一个边打边谈的胶着态势,前脚新闻称谈判取得进展,后脚就有交火的消息出现,对原油和相关油脂指引作用下降。除非俄乌双方关系有重大转变,否则豆类油脂行情将逐步向供需关系上靠拢。短期内,国内豆油或将承压偏弱震荡,华南地区豆油基差稍高无法发往内陆,华南基差还有一定下调空间。在俄乌战争和疫情两大不可控外因下,现货商仅适合逢低随用随采,刚需购销。
盘面上,连盘豆油在3月中旬破位后,开始走横盘无序震荡行情,技术上较难做出趋势判断,Y2205合约暂看10000-10500箱体区间震荡,Y2209合约下方支撑参考60日均线9700附近,酌情参考。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因地制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农业发展。中方专家组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平台,分享农业综合经营经验,支持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生产;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助力培养当地农业技术力量;为相关国家试验并推广高产新品种,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柬中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
发展香蕉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
清洗、修把、过秤、检验、包装……在柬中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的香蕉包装厂里,20岁的柬埔寨女孩卢莎蒂和工友们干得热火朝天。“来自中国的订单源源不断,我们可忙了!”卢莎蒂笑着说。
柬中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位于柬埔寨桔井省,由中资企业绿洲农业发展(柬埔寨)有限公司(下称柬埔寨绿洲)和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建设,是中国农业农村部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之一。
柬埔寨过去基本没有大规模的香蕉种植产业,也缺少相关配套企业。示范区从中国引进香蕉组培苗厂、育苗厂、有机肥厂、包装厂、中转冷库等产业链配套设施,基本形成香蕉全产业链布局。
2017年,柬埔寨绿洲又制定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香蕉种植管理标准,并积极协助柬方申请香蕉输华资质。规模化、标准化的香蕉种植管理技术在当地开始推广。2019年5月,柬埔寨香蕉首次直接出口中国,当年出口量达到13万吨,次年超过30万吨。
柬埔寨农林渔业大臣翁沙空多次到示范区考察调研。他表示,示范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示范区的成功,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中国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优势,看到了柬埔寨发展香蕉种植业的希望。
目前,柬埔寨获准对华出口的香蕉种植企业已增加到15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几年,我们家不仅买了摩托车、汽车,还建了新房。”卢莎蒂自豪地说:“在桔井省,越来越多当地人学习中国种植技术,实现脱贫致富。这要感谢示范区的带动作用。”
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提高棉花产量 增加出口创汇
看着一包包棉花装上运输车,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第11村村长沙阿丁脸上满是笑容:“收成不错,看样子我今年能盖新房了!”
苏丹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本地棉种没有经过科学的育种过程,对棉铃虫等抵抗力不强,棉花生产成本高、产量低。2008年,中国对苏丹的新一轮农业技术援助启动,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承担了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在苏丹开展农作物品种和技术试验、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中方团队认真研究了当地的土壤、日照等地理气候条件,经过几个种植季的探索,研发的棉花品种“中国1号”“中国2号”极大提高了苏丹棉花的抗虫性和棉株的成材率。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为苏丹全国性育种基地,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200多万亩。
中方提供优质棉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苏丹棉农负责种植,中方统一回购,充分保障了当地棉农的收入。“在开展合作种植前,当地棉农收入低、种植积极性低。现在,棉农的年收入翻了几番,大家的干劲儿可足了!” 苏丹拉哈德灌区总经理阿卜杜拉·宰穆说。
得益于良种推广,苏丹棉花年均产量明显提高,出口创汇金额不断增加。苏丹农业部前代理部长巴比克·奥斯曼说:“农业在苏丹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46%。与中国朋友通力合作,苏丹农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将为苏丹经济复苏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哥中农业合作项目:
改良果蔬品种 打造农业品牌
细长的辣椒,金黄的甜瓜,翠绿的水果黄瓜,挂在藤蔓上的樱桃番茄……在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省的农业示范园区,中方专家正向当地农户介绍中国果蔬品种:“‘金童’甜瓜亩产高,迷你型水果黄瓜品种‘18号’熟性早、产量高,‘辣美520’辣椒首次引入哥斯达黎加……”
上世纪90年代末,哥斯达黎加的西甜瓜出现持续减产,哥政府决定通过对外合作,开展西甜瓜病害研究并培育抗病新品种。2012年,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园艺)受邀赴哥合作。经与当地专家交流,中方科研团队对症下药,快速选育出“江淮蜜一号”和“红运”甜瓜品种,并试种成功,较当地品种增产20%—30%。
收成提升后,当地种植户纷纷表示希望试种中国果蔬。江淮园艺总经理王雯雯告诉记者,广西甜瓜和樱桃番茄等品种很受欢迎,不少种植户还将新品种和学到的新技术介绍给其他农户。
中方还积极同当地科研机构、农户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和高科技成果。2019年,江淮园艺与哥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成立中拉农业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哥斯达黎加外贸部副部长萨拉斯表示:“中心将激发哥斯达黎加农业发展的巨大潜能,提升地区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产业链,助力打造哥斯达黎加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哥中农业合作项目树立了典范,值得肯定和推广,对哥方乃至拉美地区农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哥斯达黎加农牧部长阿尔瓦拉多表示,期待更多中国优质产品和高新技术在哥落地。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颜昕 仅供分享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分解下达的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实现油菜、向日葵、花生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这是记者7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我国农垦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商品率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
据了解,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的目标是: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实现油菜、向日葵、花生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确保全国农垦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60万亩以上;推动大豆油料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单产提高2%以上;推动社会化服务向垦区外延伸,生产托管大豆面积120万亩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优化布局、深挖潜力、科学轮作等方式带头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垦区要促进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在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粳稻种植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要通过推进合理轮作倒茬,扩大耕地轮作规模,建立“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等基本轮作制度。内蒙古、青海、新疆以及新疆兵团等春油菜主产垦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冬油菜主产垦区要采取与饲草轮作、盘活冬闲田、合理利用田埂、因地制宜推广稻油或稻稻油种植模式等措施,挖掘扩种潜力。
方案提出,要通过选用优质良种、提升耕地地力、推广高产模式、做好节粮减损等方式带头提高大豆油料单产水平。要在大豆油料主产垦区,筛选推广一批田间表现好的大豆油料主导品种;鼓励农垦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推广一批抗逆抗倒、耐盐碱、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大豆油料作物品种。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广大豆油料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带动整体均衡增产。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李国雷 仅供分享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6日电 题:良田粮用饭碗端稳——内蒙古高标准农田春耕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春耕时节,内蒙古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内农机穿梭、泥土翻动,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忙种粮,信心满满地端稳增收饭碗。
内蒙古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农民春耕。(受访单位供图)
连日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农田中,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大型播种机在田间来回作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庄晓宇说:“全村共有水浇地2.2万亩,其中1万亩种小麦,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以上,实现良田种粮产量高的目标。”
据达拉特旗农牧局副局长王勇介绍,全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他们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采取“良策、良法、良种、良肥、良药”等措施,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亩均增产10%以上。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春耕。(受访单位供图)
同样,在地处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黄羊村,种植户陆续开展土地平整等春耕备耕工作。村民王巨成说:“我今年计划种60亩玉米,都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这里‘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每亩增产100公斤没问题。”
记者现场看到,黄羊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呈网格状布局,主干道两侧分布着集中连片的耕地,灌渠、排水沟、防护林配套齐全。干召庙镇镇长乔晓庆告诉记者:“我们利用秋收后、春播前的空闲时间抓紧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7万多亩分散种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造成为‘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粮食10%以上。”
记者走访获悉,巴彦淖尔市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建一片、成一片,逐步实现“一户一田”“一村一田”的格局,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我们争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一次到位,让更多的良田多产粮,让广大农户端稳增收饭碗。”巴彦淖尔市副市长郭占江说。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春耕。(受访单位供图)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利龙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增至4589万亩,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300元,为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林利龙说,内蒙古现已筹措地方财政资金15.4亿元,将水浇地、旱地的每亩投资标准提高到1800元和1300元,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内蒙古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农民春耕。(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计划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区域新建400万亩高标准农田,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粮食种植,确保“良田粮用”。
来源:新华网 责编:王静
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育种实验人员宁凯在做实验。资料图片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机械在收割大豆。周广学摄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片盐地碱蓬。影像中国引子
九曲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奔流入海。河与海交融激荡,孕育出一片广袤的三角洲;水与盐此消彼长,导致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
2021年10月21日上午,正在东营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近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
农技人员介绍了示范区育种思路的转变——从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
沿着田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两侧平整广阔的地块上,苜蓿葱绿,藜麦泛红,田菁长势喜人。
正值大豆收获季节,总书记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黄河流域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今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寻盐碱地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之路。
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
“盐碱地上建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工作者把良种良技送到田间地头”
谷苗青青,随风摇曳,春日的黄河三角洲满目新绿。步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正蹲在田垄上,低头察看庄稼长势。
轻轻拨开谷苗根部的泥土,一株托着几片嫩叶的纤细根茎映入眼帘。“开春气温回升,谷苗噌噌上蹿,保准是个丰收年。”李瑞田小心翼翼地把土推了回去。
几年前,他脚下的这片沃土还是白茫茫一片盐碱地。
东营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由于海水顶托,黄河至入海口处流速放缓,泥沙淤积形成一片广袤的三角洲,因成陆时间短,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壤盐渍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目前,东营市盐碱地约为340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2%。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李瑞田口中蹦出的这句民谚,道出了盐碱地上种粮之难。由于土壤含盐量高,除碱蓬等少数耐盐碱植物外,几乎寸草不生。
52岁的李瑞田在东营长大,对黑黢黢的碱蓬种子印象尤深。“那会儿粮食不够吃时,父母就采碱蓬种子当口粮。”1989年,李瑞田成为东营市原国营广北农场的一名职工,耕种的20多亩土地,基本是土壤含盐量高的低产田,长出的谷秆植株仅40厘米高。
如何唤醒沉睡的盐碱地?200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黄河三角洲荒碱地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对荒碱地进行开发治理及改造中低产田”。次年,李瑞田所在的广北农场改制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随着一系列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应用,原来的盐碱荒滩逐渐有了绿意。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务院批复指出,示范区要在盐碱地综合治理、探索土地经营管理新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前列。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土壤盐分含量从1‰至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覆盖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盐碱地类型,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试验场。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向进驻示范区的科研院所提供试验田和必要的科研条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纷至沓来。
一场科技会战在黄河口悄然打响。李瑞田由农场职工转型为试验田管理员,精心呵护科研工作者栽种的耐盐碱新品种。1.28万亩的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上,相继种上了黑小麦、藜麦、大豆等耐盐碱粮食作物和苜蓿、燕麦等耐盐碱牧草。
“盐碱地上建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工作者把良种良技送到田间地头。”李瑞田很快感受到了变化。看着原本干裂板结的土地逐渐变得松软,绿油油的谷苗从土里钻出来,他的眼睛亮了——这么多年来,他是头一次看到谷子长得如此齐整。经过土地排碱、降盐培肥等一系列生态化改良举措,植株高度近80厘米,饱满的大穗儿把谷子压弯了腰。
2016年秋天,李瑞田收割完最后一茬谷子,掰着指头细细一算,眼睛笑成一条缝:谷子亩产量从2015年的300斤跃升至600斤,提高了一倍。近年来,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好消息连连:黑小麦亩产900斤、藜麦亩产380斤……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展露新颜。
节水技术研发人员王光美——
“改大水漫灌排碱为微喷滴灌,单次灌溉亩均用水量由120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
放眼田间,一条条黑色微喷带顺着地垄铺展开来;定睛细瞧,一个个针眼大小的水孔遍布微喷带上。李瑞田扭开阀门后,水如细雨般喷出,落在一株株嫩苗上。
“老李,庄稼吃水没问题吧?”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黄河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光美打着招呼走过来。正在铲土的李瑞田抬头答道:“放心,供水足足的。”近期风力较大,李瑞田铲土压实微喷带,以免被风刮跑。
“治理盐碱地,水是关键。”王光美说,土地缺水时盐碱上侵,水足则能冲走盐碱。然而东营市淡水资源匮乏,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的1/6。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盐碱地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深入推进盐碱地治理科研工作等7项措施,其中提出“提升暗管改碱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节水型治理技术研发,明沟排水与暗管排盐相结合,耐盐抗旱作物与控制灌溉技术相结合,争取以较少的淡水资源取得最大的治理效果”“中国科学院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将各类治理技术进行集成与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建立盐碱地治理利用技术模式,不断提升技术模式的工程化程度和便捷性、实用性”。
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签订协议,共建黄河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王光美带领两名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扎下根来,重点围绕节水技术开展盐碱地治理研究。
万亩田野间,沟里的水静静地流淌,勾起了李瑞田的回忆。过去,当地人挖掘深沟大壑排碱,通过大水漫灌冲走土壤里的盐分,生态扰动大,用水成本高,有的地块甚至要压4遍水才能种植。如今小沟纵横相连,在地里铺设微喷带、滴灌细管等节水设备,精准滴灌既控盐又节水,技术维护成本低。
“改大水漫灌排碱为微喷滴灌,单次灌溉亩均用水量由120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王光美随手捡起一个土疙瘩,放在手心轻轻一握,细土顺着指间滑落。土壤含盐量持续下降,土质愈发松软。
近3年来,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土壤肥力普遍提升了1至2个等级。“地力肥了,能多打粮喽!”李瑞田笑道。
近期,王光美团队正在试验田里铺设新的滴灌管道,准备用于微咸水灌溉实验。这一实验旨在根据农作物各生育时期承受的盐度上限制定灌溉计划,将作物根区盐分调控在可耕种水平,3年内能将盐碱地土壤盐分从4‰至6‰降至3‰以下,节约淡水38%以上。
改地来适种,土地变“健康”,这是盐碱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但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仅改地还不够,需要从根源上寻突破,解决好“谁适应谁”的问题。
种质资源采集人员徐化凌——
“搜集野生大豆样本522份,筛选耐盐野生大豆核心种质74份”
簸箕轻抖,豆粒翻飞,李瑞田从中拈起一颗仔细打量,通体黝黑透亮。这种编号为HSJ104—2的野生大豆还没有正式命名,由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徐化凌团队从偏僻的盐碱滩上采集而来,经李瑞田悉心呵护,已在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生根发芽,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耐盐碱性和抗旱能力俱佳,改良栽培后前景看好。
“要选育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是基础性工作,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鉴定评价是基础中的基础。”徐化凌说,“我们团队走遍了黄河三角洲的角角落落,目的正是采集优质种质资源,选育耐盐碱植物。”
“野外采集种子不易,犹如沙里淘金。”徐化凌坦言,重度盐碱区和荒滩路尤其难走,越野车有时会陷入泥坑,团队技术人员就拿着铁锨,把泥一点点铲出来,再垫上砖。越野车开不进去,科研人员就兵分几路,带上铁锨、网兜、标签,徒步深入荒滩,一边开路一边寻找样本。
徐化凌摊开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记了近300个点位,记录着他和团队的寻种足迹。每抵达一地,科研人员都会通过卫星定位标记。
“采集时能吃得了苦,筛选时要静得下心。”徐化凌说,经过反复鉴定检测,筛掉重复资源后,才能选出具备高蛋白、多荚多粒、抗病性强、耐盐碱等性状的优质样本。“这一过程周期长、见效慢,需要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
“近年来,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团队累计搜集野生大豆样本522份,筛选耐盐野生大豆核心种质74份,全部纳入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库。”随徐化凌步入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实验室,仿佛走进了一间大豆博物馆。野生大豆、大豆植株、大豆籽粒等近2000个样本整齐码放。2017年,实验室把从黄河口采集的200多份野生大豆样本送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全部含有苗期耐盐基因。
“近期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的野生大豆进化出了一种类似‘盐腺’的组织,具有较好的耐盐表现。”徐化凌说,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建成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搜集本地和国内外粮食、饲草、药用植物、果蔬等盐生作物种质资源13科42属89种,共计1.5万份,为后期育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育种实验人员宁凯——
“各育种团队初步选育新品系37个,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至20%”
夜色渐浓,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灯火通明。实验室内,徐化凌的同事宁凯手持镊子,将豆粒小心翼翼地放入培养皿中。“既是抢救性保护,也是加速度研发。”宁凯将万里挑一的育种过程形容为“大海中捞针”:选育一个优良品种长达8至10年,不仅要从野外采集的种质资源中筛出符合条件的亲本,还得在试验田中反复试种。
雨后艳阳高照,宁凯匆匆赶往试验场察看豆苗。原来,盐碱地土壤遇水后板结变硬,新萌发的幼苗拱不动地皮,容易造成幼苗茎部折断。新苗长高成株后,宁凯到试验田的次数也愈发频繁,他蹲在地里观察半晌,仔细记录叶型、植株高度、豆荚茸毛颜色等。
“育种需要科技支撑,也离不开汗水浇灌。”宁凯说,每年豆花绽放时节,是人工授粉的关键阶段。那时天气潮湿闷热,茂密的叶子磨得皮肤火辣辣地疼,脸上沾了花粉后格外瘙痒,更别说还要忍受田间蚊虫叮咬……对此,宁凯并不在意。他说,每次授粉结束后,大家的衣服能拧出水来。
“人工授粉的成功率只有30%,但我们要付出100%的努力。”宁凯介绍,研究所还从国内外引进栽培大豆良种200多份,利用野大豆多荚多粒、抗病性强、耐盐碱等性状,对栽培大豆实施改良,培育出了一系列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大豆新品系。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各育种团队初步选育新品系37个,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至20%。”宁凯说,为解决盐碱地适生植物育种难、育种周期长、制种产量低等瓶颈问题,中国科学院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加速器,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构建起“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耐盐梯度测试鉴定”三级育种体系,变传统田间经验育种为分子设计育种。
走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平台,一个个长满绿植的玻璃橱窗映入眼帘。在人工模拟环境中,甜高粱、黑麦草、紫花苜蓿、田菁等作物长势喜人。往年冬天,不少耐盐碱植物育种专家要赴海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加代繁育。如今有了数字化育种加速器,这里的工作人员在室内就可完成植物育种。
“得益于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可育种6至8代,速度是温室育种的3至4倍、大田育种的5至6倍。”对这款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加速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赞赏有加。
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
“汇聚56家科研院所的116支专家团队,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
阳春时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派繁忙景象,4台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往来穿梭,犁铧掘进之处,泥土翻飞如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农机团队正在开展智能农机无人化旋耕作业。罗守玉操控遥控手柄,一架无人机腾空跃起,屏幕上随即传回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俯瞰画面:万亩大田宛如一幅绿意浓浓的巨型画布。
“从白茫茫一片盐碱地,到如今目之所及的浓浓绿意,每一抹绿色都凝结了科研工作者的汗水。”罗守玉介绍,依照国务院批复意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区政策。示范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建设了智能农机、盐地种业、生物技术、益虫资源、盐碱地生态系统观测等5个中试研发平台和设施农业测试验证平台。
“目前,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汇聚56家科研院所的116支专家团队,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罗守玉说,依托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协作机制,示范区定期邀请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几乎每次都能带来技术突破、丰产丰收的好消息。
“示范区有一块盐碱地大豆亩产再创新高,突破了470斤。”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李瑞田带来的好消息,立即引发科研人员热议。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徐化凌说,尽管试验田大豆亩产持续创出新高,但2020年东营市大豆平均亩产仅232斤,“这说明增产潜力大,还需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大豆等粮油作物的单位产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要求‘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王光美接过话茬说道,依托黄河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正在持续推进绿肥轮作还田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土壤改良剂添加、土壤健康检测平台建设等3个研究课题。“未来,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将结出更多‘金灿灿’‘绿油油’‘红艳艳’的硕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4.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56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62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40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59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100 |
东北米 | 一级 | 452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04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060 |
玉米 | 中等 | 3000 |
大豆 | 中等 | 6900 |
豆粕 | 一级 | 4500 |
籼糯米 | 一级 | 5200 |
麦皮 | 中粗 | 275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7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2000 |
10
2022年4月10
总844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