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13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2268

 福州粮情

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上

时间:2022.5.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40

244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560

256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400

340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59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12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00

41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480

448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318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40

3140

持平

玉米

中等

3040

3060

0.67%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550

4550

持平

  籼糯米

一级

5200

52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700

2750

1.85%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000

12200

1.69%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300

12500

1.63%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新麦上市铺天盖地,陈麦轮换进入尾声 

五一过后,湖北、安徽等地新季小麦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了,市场瞬间进入新麦上市的海洋,而陈麦确如昨日黄花,无人问津。目前市场陈麦价格仍在持续回落中,部分低价位地区已跌破1.6元/斤大关,甚至个别厂家陈麦库存充足,直接挂牌1.5元/斤与新麦价格接轨。那么陈麦继续下跌的空间还有多大?能否跌破1.5元/斤?笔者认为虽然新麦陆续上市给陈麦带来一定冲击,不过新麦质量不稳定,暂时还无法加工使用,陈麦刚需仍在,而且今年新麦呈现高开迅速高走特征,提振陈麦,预计陈麦很难跌破1.5元/斤大关。

工厂陈麦库存不足,有库存刚需。今年临储小麦4月中旬就提前停拍了,打乱了工厂采购节奏,再加上3、4月份麦价波动过于频繁,厂家采购偏于谨慎,尤其是中小企业库存、资金有限,当前对陈麦仍有补库需求。毕竟新麦大批量上市要到6月份之后,而且还存在后熟期,需要勾兑陈麦使用。虽然近期轮换小麦拍卖量价齐跌,但陈麦挂牌底价多在1.6元/斤以上,而且5月份轮换也将进入收尾阶段,毕竟6月份新麦大量上市,粮库要准备轮收新粮了。据了解当前地方轮换余量也不多了,预计陈麦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新麦高开高走,备受追捧。每年的湖北小麦都如流量明星一样,短暂又辉煌,吃了上市早的红利,备受瞩目,从开秤1.35元/斤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已涨至1.4元/斤以上了,部分品质好一些的甚至有报到接近1.5元/斤,发到华北到厂价格都到1.6元/斤以上了。虽然说最近市场对湖北小麦关注度很高,但正经采购的很少,一方面疫情原因限制区域流通,记得去年还有一些外地的贸易商去湖北蹲守的,麦子有没有采购不一定,反倒是小龙虾没少吃,今年多是电话问价;另一方面成本高昂,而且当前上市的多是烘干麦,面筋低,制粉企业兴趣不大,饲料企业嫌价格高,虽然价格炒的热火朝天,多有一些表面光的感觉。

疫情影响持续,面粉销售低迷。进入5月份疫情虽然有所控制,确诊病例下降,但区域间管控仍十分严格,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受到波及。面粉消费更是十分疲软,本就是淡季的市场,越发清淡了,近期随着大厂降价促销,辐射周报工厂报价也是一路下行,关键是工厂麦子落价并没有收到低价陈麦降低成本,反而面粉价格先一步下滑,厂家亏损严重,部分厂家开始停机检修。6月份之后天气更加炎热,面粉销售也将愈加清淡,对小麦行情提振有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随着陈麦轮换进入尾声,继续下行空间有限,而且新麦价格快速上涨或将带动后期陈麦行情回暖。当前正处于新麦生长关键期,后期应重点关注新季小麦收割期间天气状况及国家政策调整。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张艳秋  仅供分享

玉米回调幅度有限,整体趋势依旧向上 

上周国内现货玉米价格上涨,山东部分深加工收购价较前一周波动-20至14元/吨,主流收购价在2784-3020元/吨;东北部分分深加工收购价较前一周上涨10至30元/吨,主流报价在2620-2725元/吨;辽宁鲅鱼圈港口收购价上涨20元/吨,700容重玉米报285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上涨10元/吨,报2940元/吨。上周国内玉米淀粉价格上涨,山东地区部分工厂报价上调20元/吨,主流出厂报价为3350至3440元/吨。东北地区部分工厂报价上调50元/吨,主流出厂报价为3300至3400元/吨。
  上周玉米现货价格表现偏强。东北产区余粮所剩不多,中下游采购意愿偏强,收购价格逐步提升。北港方面企业积极提价采购玉米,港口玉米价格稳步上涨。华北地区临近麦收,基层及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工厂到车有所增加,深加工根据到车量灵活调整收购价格。南方港口受北港玉米价格支撑,贸易商挺价销售,玉米价格偏强运行。
  上周期价自高位回落,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临近新麦上市,小麦价格回落对玉米形成一定压力。下周湖北地区冬小麦将迎来收获,新麦上市将增加短期市场供应,各地小麦收购价因此出现回落,部分地区跌幅接近200元/吨,这也导致小麦-玉米价差快速回落,目前菏泽地区价差跌至380元/吨。目前南方部分地市小麦开称价在2800元/吨,这一价格很具市场竞争力,若河北河南小麦主产区小麦上市后,价格低于3000元/吨,那么将对玉米产生替代优势,间接对玉米行情形成阶段性压制。 
  另外进入种植季,境外市场预期美国产区玉米种植进度将出现提速,CBOT玉米价格高位回落,这也对内盘走势形成制约,不过内外玉米价差倒挂持续。高粱、大麦等进口谷物进口成本也维持高位。 
  整体来看,目前全国基层余粮不足1成,旧作供应日趋偏紧,而距离新粮上市还有6个月时间,未来国内市场将更加依赖现有库存、稻谷、小麦和进口谷物等来满足市场消费。除定向拍卖稻谷外小麦价格和进口谷物价格高企,市场缺乏更多便宜的替代谷物来满足玉米下游市场消费。因此预计玉米行情此轮回调幅度有限,整体趋势依旧向上。  

来源:中泰期货  (责任编辑:一耕)  仅供分享

全国早稻栽插超九成 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从南到北,春耕大忙。在江淮,农业社会化服务遍布田畴。“俺是乡亲们的‘田保姆’,这个春耕,植保订单多了不少。”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麦田里,农机手薛勇忙着给乡亲们进行麦苗“一喷三防”作业。在东北,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让黑土地焕发生机。“用秸秆给土壤盖‘被子’,地更有劲儿了。”吉林省农安县三岗镇亚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常亚宾说,用了这项技术,每公顷土地少施化肥200公斤左右,粮食增产500多公斤。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地克服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国内疫情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等因素相互叠加的不利影响,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截至4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同比快1.4个百分点。早稻栽插超九成、春小麦播种超七成、薯类超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超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主可控,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春耕一线,从试验室到广袤农田,育种、繁育、推广等不断推进。今年全国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总体充足,大豆油料种子能够满足扩种需求,2022年全国常规稻和杂交水稻、玉米、棉花种子和马铃薯种薯供应量都明显超过需求量,大豆商品种子供应总量比上年增长13%。

——科技攻关育良种,夺取丰收有支撑。

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的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南繁育种基地,“青纱帐”绿浪翻滚。戴上草帽,拿好记录本,全国著名育种专家程相文扎进玉米地,“这几天,我们正开展材料收获、田间鉴定,争取选育出更多高产优质、抗病力强、适合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

依靠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今年开始,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多方联动促推广,端稳饭碗有保障。

麦苗正抽穗扬花,河北省邱县东倪宋村村民布立勇忙着田间管护,“咱种的是‘藁优2018’,高产、抗病、节水,小麦后劲足。”“县里推动优质小麦品种落地,24万亩小麦实现优良品种种植占比达98%以上。”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邵付俊介绍。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

——良种良法提产能,增粮增效又增收。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山东省夏津县东李镇陈庄村种植大户陈福诚感慨,“去年小麦晚播半个多月,我选用抗病性强的‘山农24’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一防治,小麦长势赶上趟了。”

夏津县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有机搭配。目前,县里的种子包衣、配方施肥、土壤深翻以及宽幅播种等关键增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

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农业农村部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节水小麦品种,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提升种粮收益。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16省份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工作。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护住耕地,提升耕地质量

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今年全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长牙齿”硬措施落实落细,耕地保护网越织越密。

四川省旺苍县龙凤镇龙凤村水稻育秧基地,绿油油的秧苗健壮挺拔。“春耕大忙时节,巡田更要抓得紧。”一大早,村级田长何志就绕着田头巡查一圈。

“村里每块田地的位置清清楚楚,有没有违规,一对比就知道。”何志打开手机,点开“耕地我来保”应用软件,随时调取村内耕地的区域图,通过比对、检查信息,是否存在耕地被占用等问题,一目了然。

今年以来,各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农业农村部明确,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力争有增加。

——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基础越夯越牢。

“豫北粮仓”河南省滑县,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成垄、麦成方。“水肥跟得上,弱苗变壮苗。”白道口镇种粮大户刘飞超说,去年秋天雨水大、麦播晚,项目区沟渠畅通、道路相连,加上一键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护航,现在,小麦长势超过去年同期了。

农田提标准,稳产有保障。2019年以来,中央财政坚持把农田建设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投入逐年增长。一些地方探索发行政府债券、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等农田建设融资新路径,加大农田建设投入,提高建设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进田,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浓江农场的60万亩水稻田里,一台台水田平地机在田间忙碌,作业后是一片片耙好待插、平整如镜的田地。“靠着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产粮和效益双提升!”种植户温学全说。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我国加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力度,去年安排7800万亩,今年安排8000万亩。为把黑土地养好用好,“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护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质量,我们的饭碗就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

供给优质,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

春耕一线,各地加快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田野充满着高质量发展新气息。今年一季度,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使用,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河北省永清县后奕镇石各庄村,田间铺设的主管带汩汩送水,麦苗舒茎展叶。“用上浅埋滴灌,浇地变浇苗。”这几天,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铁钧忙着给1700亩小麦浇上灌浆水,“与大水漫灌相比,浇一次地亩均节水20立方米。”

“春浇一水,亩产千斤。作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必须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入手。”永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岳云波说,这几年,全县利用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大面积推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投入减少,效益倍增。近年来,各地广泛采用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物理生物防控等技术,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

——推行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田间地头长出蓊蓊绿意。

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南宅村,连片苕子翻涌出紫色花海。“水稻插秧前把苕子翻到地里,能增加有机质含量。”烈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烈平连年开展绿肥还田,“田里生态越来越好,经常能看见野兔,野鸽、八哥都飞来了。”

春耕期间,各地推广应用田园生态系统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加工及绿色收储运等生态农业技术,控制面源污染。今年农业农村部还将在重点用膜地区启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聚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从源头减量、使用管理和末端回收全过程一体推进。

——创新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前段时间,贵州省普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谯树黔每天奔赴各乡镇,为茶农现场示范讲解大豆套种技术,“黄豆可以固氮,促进茶叶生长。利用作物间的营养互补,降低了茶园管护成本,还有效利用空间,一地多收。”

今年春耕,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继续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取300多个重点县,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鲜明底色。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拍卖持续,国产豆价稳定 

 本周CBOT大豆期货收盘下跌,基准期约收低1.5%,因为气象预报显示下周中西部农业种植带天气良好,有助于春播,天气预报显示,下周中西部地区将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农户将加快春播进度,促使多头获利了结,技术抛盘活跃。大连大豆期货维持区间震荡走势,产区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保持平稳,政策性大豆拍卖持续进行,贸易商多维持观望。中储粮保持每周两次国产大豆拍卖节奏,中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计划5月13日竞价销售31.4万吨进口大豆,比上次竞拍数量低37%。一些贸易商猜测因压榨需求下滑。截止到7日,东北产区大豆主流收购价格维持在3.03-3.07元/斤左右,河南地区大豆装车价6500-6600元,安徽6600-6700元,进口分销豆价格5340-5380元,较上周上涨40元/吨。

        相关信息:

        咨询机构下调巴西大豆产量

        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预计2021/2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223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1.2508亿吨。

        巴西4月出口下降

        巴西政府数据显示,4月份巴西出口大豆1158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611万吨。

        美豆出口需求增加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28日的一周,美国2021/22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734,600吨,比上周高出53%,比四周均值高出28%。2022/23年度净销售量为407,000吨,低于一周前的580,000吨。

        阿根廷加快大豆收获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未来七天阿根廷大部分农业产区天气清晰干燥,有助于农户加快大豆收获,大豆产量将达到4200万吨。

        中国积极落实大豆扩种

        东北主产区进入春播高峰期,黑龙江省积极落实扩种大豆1000万亩的目标,国家农业农村部表示,2022年中国大豆产量预计将增加25.8%。

         本周CBOT大豆期货下跌,因为气象预报显示下周中西部农业种植带天气良好,有助于春播,下周中西部地区将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农户将加快春播进度,促使多头获利了结,技术抛盘活跃。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4月28日当周,美国大豆合计出口销售净增114.6万吨,基本符合预期。截至5月1日当周,美国大豆种植率为8%,去年同期为22%,五年均值为13%。播种进度缓慢,继续给美豆带来支撑,后期继续关注中西部天气。国内方面,政策性大豆拍卖持续进行,产区大豆现货保持稳定,贸易商多维持观望。中储粮保持每周两次国产大豆拍卖节奏,政策性粮油拍卖,满足市场供应。国产大豆主短线难有明显变动。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CBOT豆油周报:截至5月6日当周豆油期货下跌近4% 

截至2022年5月6日当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下跌近4%,从近期的大涨走势中回调。外部植物油和油籽市场下跌带来压力。但是原油继续走强,出口销售数据良好,有助于制约豆油价格跌幅。

 过去一周,马来西亚棕榈油跌幅接近10%,因为市场预期印尼可能在本月取消棕榈油出口禁令。美联储加息50基点,而且市场预期今后将更为积极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美欧股市大幅下跌,投资者风险偏好减弱,促使获利多头落袋为安。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油籽压榨月报显示,2022年3月份美国毛豆油产量为22.8亿磅,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2%。2022年3月精炼豆油产量为17.9亿磅,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2%。3月底美国毛豆油库存为20.84亿磅,低于2月底的21.72亿磅,高于去年同期的18.64亿磅;精炼豆油库存为3.5亿磅,低于2月底的3.9亿磅,也低于去年同期的3.8亿磅。

 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28日的一周,美国2021/22年度豆油净销售量为14,700吨,位于市场预期范围之内,显著高于上周和四周均值。

  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截至2022年5月6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每蒲4.31美元,比一周前减少3.6%,但是比去年同期提高78.8%。伊利诺伊州中部的毛豆油卡车报价为每磅89.57美分,一周前为94美分/磅,去年同期为70.83美分/磅。

   从基金动向来看,截至2022年5月3日,投机基金在豆油期货以及期权上持有85,643手净多单,比一周前减少12,040手。下面是过去一周期货市场述评:

    5月2日,豆油期货大幅下跌,其中基准合约收低4.86%。

    5月3日,豆油期货涨跌互现,其中基准合约收高0.24%,从周一跌势中反弹。

    5月4日,豆油期货收盘大幅上涨,基准期约上涨2.7%,因为油粕套利活跃。

    5月5日,豆油期货收盘下跌,因为买豆油卖豆粕的套利解锁。

    5月6日,豆油期货下跌,追随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的跌势。

    5月6日收盘,7月豆油期约比一周前下跌3.28美分,报收80.90美分/磅;8月期约下跌2.05美分,报收77.90美分;12月期约下跌1.61美分,报收73.73美分。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2022年全国一揽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受疫情和国际粮食市的不确定性影响,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确保稳产增产,才能有力保障国内粮食有效供给。     2022年中央出台了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涉及补贴、奖励、金融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基本盘。包括: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等,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是近年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近月以来,各省市紧随其后陆续出台一揽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引导农民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选择,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从中央到地方的粮食支持政策来看,聚力点多半集中在玉米和大豆。受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影响,我国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压力增加,在玉米大豆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增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保证玉米、大豆的有效供给,是事关粮食安全的战略之举。

吉林

出台一揽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吉林是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玉米占吉林粮食产量结构的第一大头,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8%,占全国玉米总产的11%左右,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占全国前列。吉林省玉米丰歉直接影响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供求和市场变化。

    今年3月,吉林省突发疫情,春季农业生产面临挑战。目前,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到位前提下,吉林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全力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2022年吉林省明确: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达到86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突出重点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

    2022年吉林省一揽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一、落实直接补贴,提振种粮农民生产信心。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79 亿元,进一步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对实际种粮农民增收影响,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种粮农民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前释放政策信号,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设立支农项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资金84.9亿元,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发展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持续增加保护性耕作补贴,适宜区域内扩大到3050万亩,比上年增加300万亩以上,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三、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安排农机装备主体建设资金8000万元,在全省30个产粮大县扶持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个,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安排资金800万元,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支持扩种大豆油料的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四、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大豆扩种。统筹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项目等资金政策,重点支持大豆生产。原则上,东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要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中部地区300元左右、西部地区200元左右。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并发布。 

江苏

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和支持政策

       江苏是粮食生产和流通大省,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21年江苏粮食总产达749.2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足以养活全国约1.07亿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江苏省发布《2022年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和支持政策清单》,实行清单式管理,挂图式作战,全力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江苏粮食生产重点工作清单:     一是全力夺取夏粮小麦丰收,重点打好以赤霉病防控为主体的病虫防控总体战。    二是坚决稳住水稻玉米面积,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产量740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    三是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油料,确保全省大豆播种面积309.2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恢复到450万亩以上。    四是加快提升综合生产能力,高质量完成4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不断提升耕地地力。    五是积极培育粮食全产业链,建设优质粮油省重点链,建设一批粮油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实施种粮农民补贴,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主体补贴标准不低于100元/亩;    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持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全省统一为120元/亩;    实施产粮(油)大县奖励,省级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或总产量增加1%以上的产粮大县给予奖补500万—1000万元;     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支持29个县(市、区)整建制实施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粮油类每县400万元左右、经作类每县200万元左右;     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按照亩均财政投资不低于3000元标准,建设4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且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的高标准农田;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承担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中央、省级财政分别补贴150元/亩、170元/亩等。 

江西

粮食生产激励政策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我省粮食种植面积5659.2万亩,产量438.5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其中早稻产量134.6亿斤,同比增加5.3亿斤,占全国增量的36.6%,增幅居全国第一。

    2022年江西省明确:播种面积5659.3万亩以上,其中早稻种植面积达1830万亩以上,保证粮食产量439亿斤以上,坚决扛起粮食主产区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江西激励政策:

     2022年,江西种粮补贴标准为112元/亩,重点扶持省级认定的示范家庭农场和部分优秀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项目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     为充分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江西提前下达2022年耕地地力补贴资金42.9亿元、稻谷补贴资金13.02亿元等。     2022年江西累计推出了46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具体包括补贴类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体系提升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等七大板块内容。    除此之外,江西省始终把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向全省传导鲜明的抓粮稳粮信号,并相继出台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山西

出台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山西作为我国的产销平衡区,2022年为达到“全省年度粮食生产播种面积4707.2万亩、产量285亿斤”的目标任务,山西省出台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到户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愿种粮。耕地地力补贴对象是种地农户确权颁证到位的、拥有承包权的耕地(六种情形不补),补助67元/亩,安排资金29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补贴实际种粮农民和经营主体,总补助资金4.7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补贴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安排资金4.11亿元。 

    生产补助政策扶持农民种好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建设任务82万亩,补助合作社等实施主体200元/亩,安排资金1.64亿元;小麦生产补助,冬小麦促弱转壮稳产、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及重大病虫害防治,安排资金9300万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补助,安排资金2160万元等。 

    基础装备政策改善条件多产粮。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补助1500元/亩,安排资金42亿元;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补助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实施深松作业,不超30元/亩;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县补助,安排资金1亿元。 

    保险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种主粮。小麦种植险,保额400元,保费20元/亩(财政补贴17元/亩,农户承担3元/亩);玉米种植险,保额360元,保费25.2元/亩(财政补贴21.42元/亩,农户承担3.78元/亩);马铃薯种植险,保额500元,保费30元/亩(财政补贴24元/亩,农户承担6元/亩)。

    信贷直通车政策助推大户多种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申请贷款,可上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扫描二维码,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担保,银行信贷支持。

总的来看,我国粮食支持政策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多方面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中央财政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主产区实现全覆盖,激发粮食生产动力;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引导农民种足种满,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玉米、增加双季稻、发展再生稻、扩种大豆,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底线任务。同时,加大了产粮大县奖励力度。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中华粮网综合整理。(责任编辑:朝阳)仅供分享

今年立法计划公布 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6日公布。其显示,中国今年将围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金融稳定法、能源法等。

  根据立法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初次审议24件法律案,包括:立法法(修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修改)、国务院组织法(修改)、企业破产法(修改)、行政复议法(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学位条例(修改)、文物保护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改)、矿产资源法(修改)、铁路法(修改)、民事诉讼法(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学前教育法、关税法等税收法律、金融稳定法、能源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社会救助法、民事强制执行法。

  同时,继续审议的法律案有15件。其中9件尚未完成,包括: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反垄断法(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修改)、黄河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畜牧法(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改)、公司法(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

  还有一批立法被列入预备审议项目: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会计法、国防教育法、反间谍法、人民警察法、教师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慈善法、仲裁法,制定耕地保护法、不动产登记法、药师法、电信法、医疗保障法、机关运行保障法、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人员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网络犯罪防治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立法计划称,由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视情安排审议。

  立法计划表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助力解决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

来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黑龙江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今年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2.185亿亩以上 

黑龙江省素有“北大仓”之称,粮食产量已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探索智慧农业新实践、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今年,黑龙江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天刚蒙蒙亮,乌苏里江畔的北大荒集团八五八农场第六管理区种植户李书国来到地头,查看墒情。

农时到田间,农事催人忙。和李书国一样,在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上,广大种植户迎来了农业生产好时节。

今年,黑龙江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全省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2.185亿亩以上,比2021年增加23.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今年,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有哪些特点?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扩种大豆优化布局

李书国是个种水稻的“老把式”,今年春耕对他来说却格外新鲜。为啥?原来,这是他由水田改种旱田的头一年。

李书国从1998年开始种植水稻,近几年却越来越感到“不自信”。“这几年由于地下水超采,过去不到两米就能见水,如今抽水得下到六七米。”去年,由于抽水成本高、前期投入大,580亩水稻田,满打满算,李书国的收入也没超过10万元。

今年春节刚过,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边洪涛就找上了门。“老李,农场今年是‘稻改豆’试点,国家号召扩种大豆,还有政策补贴,你家那块水田属于寒地井灌稻区,改成旱田,你看咋样?”

正在犯愁的李书国来了精神头。农场统一投入资金进行田间改造,3月底,李书国的580亩水田改造完毕。购置新农机有补贴,李书国买了免耕气吸式播种机,已完成设备调试,农场统一订购的种子、化肥也全部到位。

“今年,黑龙江省在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探索试点25万亩。重点选择水田产量较低、可操作性强的地方进行改造,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区域,既保证水稻产量稳定,又可助力大豆扩种,目前各地改造指标已落实到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郭家勇说。

今年1月,黑龙江省发布《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要求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挖掘大豆单产潜力、提升大豆品质。为了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赚,黑龙江省整合资金专项支持,省财政统筹10亿元涉农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扩种大豆工作,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

郭家勇介绍,今年黑龙江全省大豆计划播种面积6850万亩以上,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通过以市场为导向,黑龙江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稳定水稻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从而达到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

土地托管降本增效

位于绥化市兰西县临江镇的伟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十台农机具依次排开,农机手正在加紧调试,场面很是壮观。

“农户把土地托管给我们,腾出空来外出务工,我们一定种好地,不让他们吃亏!”望着眼前连成片的“大家伙”,合作社理事长杜忠宝充满自信。

杜忠宝的底气,源自合作社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过去,社里一直靠流转土地来实现规模经营,随着土地价格上升,资金压力越来越大。2018年开始,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转变发展思路,开启了全新的为农服务模式——土地托管。

兰西县农业农村局调研员王兴坤介绍,土地托管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式,农民与合作社等托管服务组织签订合同并支付托管费用,托管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政府履行监管责任,产出的粮食归农民所有。

“省下流转土地的钱,可以集中力量采购优质农资。和农户相比,我们有条件进行规模经营,整合土地、机械等生产要素,通过科学种田种出优质粮、卖出好价钱,降成本、增效益,合作社和农户实现双赢。”杜忠宝说。

“想要农民放心把土地交给托管服务组织,关键得看到实惠。就拿去年的玉米来说,农民自种成本每亩370元左右,全程托管费用每亩330元左右,亩均节约40元;合作社科学种植、标准化作业,亩均增产100斤,增收130元。把账算清楚了,选择服务的人自然就多了。”王兴坤说,去年兰西县全程托管面积70.4万亩,服务农户2.4万户,今年兰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托管面积计划达120万亩,其中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0万亩。

“去年,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达到6.2万个,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2042万亩。到2025年,农业全程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将达到600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

科技赋能智慧种田

温暖的空气中,水稻秧苗茁壮成长,放眼望去,宛如嫩绿色的地毯,焕发出无限生机。这是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水稻秧苗实验室。

“设定温度28度,湿度20%,调节光照强度……”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副主任张少波用指尖轻触墙上的中控屏幕,10余种水稻秧苗将迎来新一轮实验。

“往年开展育种实验,一年中只有半年时间能进行,一入冬气温下降,工作只能停滞。今年年初,我们和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工作站合作,建成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海南的气候条件,全年都能进行实验。我们组合不同水稻品种优质特性,开展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实验,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张少波说。

实现农业现代化,良种是关键。近年来,黑龙江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进一步挖掘良种对粮食增产的潜力。北大荒集团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92个,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

“无人化智能育秧结束后,无人驾驶插秧机开始在田里忙起来,智慧农业让种田省时又省力!”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第十三管理区种植户孙忠自豪地说,不久前,他刚给家里新添置的插秧机安装上了卫星导航驾驶系统。

“智能育秧是个良好开端。今年,七星农场将对1.5万亩地进行耕、种、管、收等全生产环节的无人作业,节约人工成本40%以上,减少化肥施用20%以上,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宇说。

“我们在大田作业中推广应用智能农机,以智能农机发展引领智慧农业发展。到2025年,计划完成26万台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的定位终端安装,实现定位信息全覆盖。”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介绍。

智能育种、卫星导航、农情监测……广袤的黑土地上,智能农业技术正在拓展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目前,黑龙江省耕种管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一季度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54亿元 

本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年1—3月,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54亿元,提升了42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预计到今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达8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可达54%。

为了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鼓励脱贫地区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要求地方各级水利部门加强前期工作和部门协调,力争把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优先安排实施,加快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水利部门督促地方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依法依规整合涉农财政资金,积极利用地方债券、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一季度,水利部门持续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今年,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30.69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9.6%。针对早期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管网漏损率高、冬季管网易冻损的农村供水工程与管网以及各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各级水利部门优先安排实施,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稳定发挥效益。据统计,今年1—3月,各地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69亿元,服务农村人口1958万人。

此外,水利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水源保护、净化消毒和水质检测监测,不断提升水质保障水平。相关部门组织地方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饮水状况进行排查监测,畅通群众举报通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水利部今年将暗访150个县,对发现的问题印发“一省一单”,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主体责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俄乌冲突扰乱全球粮食贸易 食品价格高企 

全球食品价格保持在接近纪录高位的水平,乌克兰局势扰乱了农作物贸易,加剧了供应紧张和通胀形势。

  俄乌局势使乌克兰的出口减少到涓涓细流,限制了这个粮食和植物油出口大国的供应。这导致买家寻求其他供应,而一些国家担心当地储备耗尽,正采取行动限制出口。

  化肥价格高企和天气问题加剧了全球农作物供应面临的威胁。这可能使不断加剧的饥饿危机进一步恶化。联合国一个食品价格指数4月下跌不到1%,仍接近历史高位。

  “世界粮仓正变成领取救济的队伍,”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本周在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的战争“将破坏世界各地的粮食安全形势”。

粮食危机恶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包括植物油和谷物在内的主要食品价格下跌,肉类和乳制品价格上涨。在俄乌局势之后,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在3月环比飙升13%,创下纪录最大升幅。现在的指数高于2008到2011年全球粮食危机时期水平。

来源:市场资讯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5.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4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60

早籼米

(15-17)中等

340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00

东北米

一级

448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40

玉米

中等

306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455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75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2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500

 

   13

          2022510

                                        847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