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15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2101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5.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40

2420

-0.82%

晚籼谷

15-17)中等

2560

2540

-0.78%

早籼米

(15-17)中等

3400

3280

-3.53%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59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200

1.94%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00

4160

1.46%

东北米

一级

4480

4560

1.79%%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3220

1.26%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40

3200

1.91%

玉米

中等

3040

3100

1.97%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450

4250

-4.49%

  籼糯米

一级

5200

5000

-3.85%

麦皮

中粗

2700

2600

-3.7%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000

12500

4.17%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300

12750

3.66%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麦浪滚滚 丰收在望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经济参考报》5月25日刊发文章《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文章称,又到一年夏收时。眼下,西南地区小麦收获已过九成,长江中下游陆续开镰,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成熟在即,大规模机收即将开始。据农情调度,今年我国夏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与此同时,全面提高夏粮最低收购价、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多举措也持续加力,保障种粮收益,筑牢粮食安全堤坝。

5月2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长桥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南风吹过,麦穗日渐饱满,麦浪上下翻滚,金黄的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我国各小麦产区自南向北陆续迎来收获季节。新华社发(吴拯摄)

“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一,其中小麦占夏粮产量九成以上,这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处长、研究员姜楠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我国夏粮生产面对各种挑战,攻坚克难,在高起点上再度丰收,不仅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也为稳定世界粮价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做出了中国贡献。

597.2公斤、618.1公斤、687.9公斤……夏粮收获季,四川省德阳广汉市的小麦验收现场不断传来丰收增产捷报。在对6块共计16.63亩小麦种植田的实收测产中,平均亩产超600公斤,相比去年该区域小麦平均每亩增收超80公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告诉记者,去年秋汛影响了耕翻、整地、播种质量,但随着新研制的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推广,以及对农业机具、农艺技术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在田里有水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播种,“抢”出了时间,该技术目前已在四川、湖北、安徽等省推广。

2021年罕见秋汛影响,我国多省冬小麦播种较晚,冬前苗情复杂。为稳住粮食生产,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超强度”举措,强化田间管理,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弱苗转壮,全力以赴保丰收。

作为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省小麦正处灌浆后期,放眼望去,麦浪滚滚,满目金黄。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仓村种粮大户郭波波告诉记者,山东省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但因为管理及时,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到位,促弱转壮取得成效。目前,他的1200多亩小麦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小麦1200斤以上。

“截至目前,山东一、二类苗麦田占比接近常年水平,巩固了夏粮丰收基础。预计6月10日左右,山东省小麦将进入收获高峰期。”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褚瑞云说。

冬小麦扬花灌浆,“中原粮仓”也即将迎来丰收季。河南省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介绍,今年河南省夏粮面积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与上年基本持平。当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全省大规模机收将于5月28日前后展开。

小麦97%以上靠机收,其中30%需要机械跨区收割。夏粮丰产丰收,离不开机械化的保障。据马万里介绍,河南省各类农业机械已准备就绪,机收作业供需对接目前已对接面积7337万亩,超过小麦收割面积的86%,麦收前将实现供需对接全覆盖。

实际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对农机上路、跨区作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及时打通堵点卡点,通过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等,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

5月20日,20台收割机开进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种粮大户唐明涛的麦田,标志着宜城69万亩小麦开始收割。“今年的种子、化肥、农药,全部是农业农村局统一配送、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的。农业部门这次又帮忙调配了收割机,3天就可以收割完自家麦田。”唐明涛说。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办主任陈兴忠告诉记者,为确保成熟的小麦颗粒归仓,宜城市农业部门共组织联合收割机5000多台,其中引进跨区作业600多台。如果天气晴朗,预计5天就能将全市小麦收割完毕。

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显示,预计今年参加小麦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稳定在60万台左右,保有量充足,基本能够满足各地机收作业需求。

稳住粮食生产,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至关重要。继今年3月发放200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近日,国家再次向实际种粮者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带来的种粮成本增加。此外,今年我国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最低收购价就是对农民种粮的‘保护价’。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均呈上涨趋势,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加大,这将导致农民种粮成本明显增加,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此时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就是为了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同时切实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姜楠说。

湖北省粮食局调查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小麦质量好于上年,市场价格也好于以往。水分在15%以内新麦目前开秤价1.35元/斤左右,达标小麦价格1.42-1.47元/斤,远高于1.15元/斤的国家小麦托市价格,预计不需要启动托市收购。“后期将会同中储粮组织做好托市定点工作,一旦价格出现下滑,按程序迅速启动预案,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该局负责人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表示,将全力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目前国内小麦市场供应相对稳定。作为世界小麦消费大国,面对全球小麦供需偏紧的形势,我国要坚持立足国内,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小麦稳产增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姜楠表示,当前来看,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要及时打通堵点卡点,抢抓农时搞好夏种夏管。长远来看,还要坚定不移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用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新华社 (记者汪子旭萧永航杨进侯文坤张志龙马意翀北京成都武汉济南郑州报道)仅供分享

中国对巴西玉米开绿灯,为填补乌克兰供应缺口创造条件 

5月25日消息:中国商务部周二表示,中国海关总数敲定了一项允许进口巴西玉米的协议,这为替代美国以及乌克兰供应创造了条件。
  一位参与谈判的官员表示,类似的协议包括从巴西进口大豆蛋白和豆粕,预计将在下个月的谈判中达成。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玉米进口都来自美国和乌克兰。但是俄乌冲突后,黑海谷物出口中断,改变了全球贸易流,进口商和食品公司争相寻找其他供应商。贸易商猜测中国此举旨在实现进口来源多样化。
  2021年,中国的玉米进口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因为供应紧张推高了国内价格。去年美国玉米占到中国进口总量的近70%,由于需要寻找乌克兰玉米的替代品,美国的份额预计会增加。随着中国和巴西签署协议,有助于减少对美国产品的依赖。分析人士说,中国也可能成为欧盟买家寻求从巴西进口玉米的竞争对手。
  芝加哥期货国际公司的分析师特瑞·瑞利表示,这是一个大动作,反映出全球贸易流的一个转变。
  交易员说,中国和巴西签署协议,可能是周二芝加哥玉米下跌1.8%的部分原因。
  2014年,中国和巴西签署过一份关于巴西对华输出玉米的植物检疫要求协议书,但由于复杂的检查要求,两国玉米贸易量很少。
  巴西官员说,周一两国高级官员举行会谈期间达成了这个协议修订版,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签署,为更多的实质性贸易开辟道路。
  贸易商估计,目前巴西玉米在中国的报价约为每吨3000元(449.82美元),略高于国内玉米价格。
  尽管一些地区天气恶劣,但巴西预计将在2021/2022年带来创纪录的玉米收成。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总干事Sergio Mendes说,预计巴西政府需要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来修订对华输出玉米的植物检疫要求,以便可以开始发货。
  此外,两国还就巴西对华出口花生达成一致,并在大豆蛋白和豆粕的潜在协议方面取得了进展。在一份单独的声明中,巴西农业部说,双方签署了向中国出口棉籽粉、热加工牛肉和甜瓜的协议,以及中国向巴西出口梨子的协议。双方同意努力在年底前完成巴西向中国出口芝麻、高粱和葡萄的谈判,并就其他产品举行谈判。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淡季虽至 稻价还能挺一挺 

夏粮收购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国内大米市场再次进入需求低迷期,米业开机率持续下降,对于稻谷的需求仍处于全年低位水平。虽然需求不佳,但根据市场实际的购销情况来看,稻价却没有跌价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米糠价再次走高 

本周以来,国内籼稻糠及粳稻糠继续走高,再次接近历史高位,目前主产区米糠出厂价格也已超过大部分稻谷品种价格。主要是油厂需求强劲,米业开机率低所致,造成米糠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粳稻糠向1.5元/斤靠拢,个别大厂价格招标出售价格已达到此价格。籼稻糠油厂到厂价格已接近1.6元/斤大关。另外其他大米副产品如碎米等也因供应量少而出现上涨行情,部分企业为了销售副料库存大米,对稻谷的需求增加。

粳稻成本支撑

4月末至5月中旬前东北产区粳稻价格上涨一波,但也属于正常上涨,毕竟前期价格跌的多,逐步恢复合理水平,特别是长粒水稻。目前库存成本高位,后期价格也难落,况且长粒水稻18品种最低价在1.2-1.3元/斤,甚至部分地区价格更低,不利于农户种粮积极性。叠加上海疫情严重,辐射范围广,东北地区大米走货带来了利好支撑。截至目前黑龙江长短粒水稻均不低于1.3元/斤到厂、超级稻多按照2.05元做米、辽星水稻现货价格到厂在1.5-1.52元/斤,出米率70%。无论中储粮各分公司还是国家临储,虽然成交率低,但底价支撑,加之进入青黄不接之时,稻价也不容易回落。

籼稻余粮见底

籼稻主产区稻价相对坚挺,并且因麦收影响而出现集中售粮稻价下跌的现象,局部地区还有小幅反弹的现象。以丰两优为例,当前米厂主流价格达到1.3元/斤以上,黄花占稻谷价格也稳中小幅上涨,此稻谷为重金属不超标的,最高价已达到1.4元/斤以上。整体来看,籼稻的库存量要远低于粳稻,况且2020年产中晚籼稻无托市量,随着2021年产稻谷余粮减少,后期一旦大米终端需求向好,稻价还有小幅上涨的动力,毕竟米业的库存量也不是非常多。

糯稻平稳运行

端午将至,下游备货结束,今年市场超前备货,因此也就成了旺季不旺的行情。针对于后市行情,笔者认为糯稻下行空间有限。一方面,作为种植面积较大的东北来讲,农户余粮基本销售殆尽,粮多存于贸易商和米业手中,随着时间推移存贮成本不断增加,况且有部分主体存贮周期长,除非有个别有资金压力的会出售一批,但不会影响主流。另一方面,籼糯稻已基本销售进入尾声,米业与农户手中的稻子库存量均较低,新作最快八月中旬上市,因此自身具备抗跌性。

综上所述,即便在6-7月份为大米的需求性淡季,但稻价依然有支撑。农户余粮已剩不多,后期依然依靠国家临储以及中储粮和地方拍卖供应。国家临储已进行两次调整底下,继续调整的概率不大,粳稻与籼稻的拍卖底价再加上出库以及贴水,相对于市场价格仍是较高的。从库存来讲,粳多籼少。即便新作最快将于8月中旬上市,但今年种植成本如此之高,农户也要算自己的经济账,价低自然吸收,总体来讲,稻价是易涨难跌的。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我国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关于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通知

财金〔2022〕63号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农牧)厅,内蒙古、黑龙江银保监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提升大豆种植积极性,促进大豆油料生产,服务保障国家油料供应安全,现就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 

        (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定农户种豆收益,助力提升我国大豆油料自给率。 

        (二)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地区以及有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承保机构均应坚持自主自愿原则。 

        (三)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财力状况和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 

        二、工作方案 

        (一)试点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 

        (二)试点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4个旗县和黑龙江省6个县,具体由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结合当地农业保险业务基础和工作实际等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备案。 

        (三)保险标的为大豆,保险品种为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险保障对象为投保豆农,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完全成本保险为保险金额覆盖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种植收入保险为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 

        (四)原则上,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不高于大豆种植收入的80%。农业生产总成本、单产和价格(地头价)数据,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或相关部门认可的数据为准。 

        (五)补贴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21〕130号)关于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的规定执行。 

        三、保险方案 

        (一)有关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2022年起可在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但不得重复投保。允许村集体组织小农户集体投保、分户赔付。 

        (二)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当地大豆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鼠害、意外事故、野生动物毁损等风险。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 

        (三)注重加强承保机构资质管理。承保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机构应满足《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20〕128号)相关要求和银保监会关于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的监管规定。 

        (四)承保机构应当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费率,并充分听取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豆农代表以及财政部当地监管局的意见。保险条款应当通俗易懂、表述清晰,保单上应当载明保险标的位置和豆农、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地方财政、中央财政等各方承担的保费比例及金额。保险费率应当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综合费用率不高于20%。 

        (五)承保机构应当加强承保理赔管理,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要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查勘定损工作标准,对定损办法、理赔起点、定损流程、赔偿处理等具体问题予以规范,切实维护投保豆农合法权益。在豆农同意的基础上,原则上可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抽样确定损失率。补贴险种不得设置绝对免赔,科学合理设置相对免赔。 

        四、其他事项 

        (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黑龙江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方面及时制订大豆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试点地区情况、保险方案、补贴方案、保障措施、农业生产成本收益数据以及其他有必要说明的材料,于2022年6月10日前向财政部报备,并抄送财政部当地监管局。 

        (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应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相关资金申请报财政部。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和报送的申请情况,于2022年9月30日前下达当年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相关资金,并在下一年度统一结算。以后年度资金申请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21〕130号)执行。 

        (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黑龙江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试点工作全过程管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 

        (四)本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银保监会 

                                                                                            2022年5月24日 

来源:财政部网站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外围市场消息不定,国内豆油高位波动 

在上周印尼总统宣布将在5月23日恢复棕榈油出口后,本周国内豆油棕榈油等食用油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近日油料市场的题材炒作,以及后市关注点。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5月25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2270元/吨,大连地区约12050元/吨、天津地区约12150元/吨、日照地区约1215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12300元/吨、东莞地区约1248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12200元/吨左右。

印尼政策不定,总有新花样 

5月19日晚,印尼总统称将在5月23日恢复棕榈油出口。5月20日上午,印尼财长称印尼将棕榈油国内义务规模定为1000万吨,笔者此前解读过,这要求留存部分棕榈油在国内,变相减少了棕榈油出口预期,并非恢复全部棕榈油出口,是个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

5月23日,印尼宣布可以申请出口棕榈油,但印尼贸易部规定,要求企业必须获得出口许可才能出口棕榈油。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为6个月,公司必须每月报告其出货量的实现情况。由于并未公布具体细节,雅加达的一家公司表示在等待细则出台后再开始出口。这说明的政策的不确定性,印尼棕榈油生产商还未敢放宽心的出口棕榈油。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理解,毕竟有前车之鉴,印尼贸易商也怕自己装好船的棕榈油在即将离港时,遇到政策调整、又或是海军舰船驱赶回港。

另外,此前为帮助控制零售价格而向食用油生产商提供的补贴,将在5月31日之后停止,届时政府将实施一项控制原材料价格的新政策,印尼棕榈油交易商对此也是忧虑和观望心态,不知道6月份政府会怎么安排。

5月24日,印尼贸易部称,印尼将发布每月的棕榈油出口配额,以确保当地供应充足。生产商可以选择申请补贴或申请出口许可证。目前只有毛棕榈油24度精炼棕榈油33度精炼棕榈油和二手食用油可以申请出口许可。

5月24日,印尼政府称,将根据棕榈油生产商的精炼能力以及当地食用油需求水平,来确定其强制性国内销售量。同日,印尼要求所有在该国运营的棕榈油公司进行审计,并要求这些公司在印尼设立总部。这说明了印尼要对棕榈油的生产运营和出口情况,继续加强管控力度,也意味着印尼政策的变化更易影响棕榈油行情,以及相关食用油脂。牵一发动全身,短期棕榈油行情被印尼政策拿捏住了,具有较强的关联紧密性,未来该国在出口方面的细节调整上变令油脂行情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又让短期国内沿海棕榈油库存较难迅速回升,供应偏紧支撑棕榈油价格上调,也增加了部分买家对玉米油等替代食用油脂的消费需求。

国内豆粕胀库和厂商挺油 

近期山东、广东地区部分油厂有豆粕胀库迹象,上周末山东地区油厂豆粕库存近10万吨,广东地区豆粕也在10万吨以上。由于随着国内大豆到船,以及每周拍卖50万吨进口大豆,而且上周国内油厂开机率增至68%左右,国内豆粕库存提高,这压制国内豆粕基差走低,反而又助推厂商挺油。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山东和广东地区豆油基差上调明显,均上调超100元/吨。除豆粕胀库、和棕榈油供应紧张的带动外,市场上也有传闻称个别大集团在带头挺油扛价。

综上,印尼虽然恢复了棕榈油出口,但又没完全恢复,印尼通过多重手段渐渐加强了对棕榈油生产到出口环节的管控,经常性的干预政策与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相悖,意味着棕榈油行情更易受到其政策变化的影响,笔者猜测,或许未来印尼棕榈油会成为其政府体现职能和权威的象征性绑定工具。而棕榈油期货作为市场心态和资金流动的体现,也会更加敏感和易波动,并联动影响豆油等相关油脂。

现阶段豆类油脂市场纠结的点在于,印尼在政策上充满不定因素,并未完全放开棕榈油出口;美新豆正在播种,天气炒作不足以指引油脂市场;国内豆类油脂供应偏紧,厂商有挺价现象。这使得中游豆类油脂经销商所承担的风险增加,由于处于油脂消费淡季,往年一般是豆油低价的月份却居于高位,经销商现货报价跟不上盘面和厂家的涨幅,采购一车豆油现货的成本能顶去年两车还有余,高价买完货不容易高价卖,而且走货也慢,经销商一般都采购谨慎,备货心态纠结,买也不是买也不是。即便想在油脂期货上做做对冲,但当前价格较高,连盘豆油却仍处上升通道,多空双方也都有操作道理,很难参与。

目前笔者观点是,短期连盘豆油或跟随消息面炒作高位震荡,多头占据优势,缺乏实质利空消息,暂时维持高位震荡思路应对,即逢回调适合补点刚需,逢反弹出出货。6月份若棕榈油能有集中到船,或将优先压制棕榈油基差,对连盘油脂盘面的影响可能是次要影响。后续关注印尼政策调整细则和出口进度、美豆天气炒作、国内疫情和其他宏观消息等。

盘面上,连盘豆油09短线震荡区间上移至11100-11600,上方压力参考11650,区间支撑参考11400/11200。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中国有能力有底气确保粮食安全 

眼下,春耕春播进入扫尾阶段。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九成以上,进度快于去年。从南到北,农民们正在田间地头挥汗耕耘,抢抓农时促丰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能否继续确保粮食安全?外界有议论和担忧。特别是近期,从国际看,受地缘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经济学家预计世界可能面临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有的国家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子”、限制小麦等农产品出口。从国内看,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给粮食生产带来影响,近段时间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铲苗毁粮等问题,也增加了一些人对粮食安全的疑虑。

  的确,今年以来稳住粮食生产的难题不少,但若就此认为中国无法确保粮食安全,显然是误判。实际上,在生产端,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夏粮主体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6亿亩,一些地方现已开镰,收成不错;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各地大力稳定玉米、增加双季稻、发展再生稻、扩种大豆,春播粮食面积增至9.4亿亩左右,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在供应端,中国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口粮自给有保障,粮油加工能力强,若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占比低。可见,尽管风险挑战多,但当前中国供应较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不过,总体有保障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放松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短期看,俄乌冲突和疫情导致的粮食、能源、肥料短缺问题尚未解决,全球粮食生产更加困难;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极端异常天气、农业病虫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东北地区夏伏旱、南方台风洪涝、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等灾害需要重点防范。长远看,中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未变,结构性矛盾刚着手解决,总量不足问题又开始凸显,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更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抓好粮食生产,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明确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到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从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到推进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从针对小麦晚播派出农技专家指导、严查毁粮情况到打通堵点卡点、安排60万台以上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机收会战……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生产,还应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达资金3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让农民种地的劲头更足。

  目前,夏粮大面积收获即将拉开大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上下各方齐努力,中国人有底气端牢自己的饭碗。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 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近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明确补贴对象为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实际种粮的生产者手中,提升补贴政策的精准性。补贴标准由各地区结合有关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县域内补贴标准应统一。财政部要求各地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相关补贴发放基础数据,继续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来源:财政部农业农村司   仅供分享

我国春播超九成 小麦进入收获期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我国春播粮食已超过九成,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种进入扫尾阶段。同时,全国由南向北进入小麦收获期,河北、江苏等地多举措组织跨区机收作业,全力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春播接近完成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91.7%。其中,春玉米播种基本结束,大豆近九成半,中稻栽插七成半。

  多地春播进度同比提升。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5月21日,全省已播种粮食面积3402.9万亩,进度为97.9%,快于往年。其中,玉米2442.5万亩,大豆129.96万亩,薯类214.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7万亩,播种进度最快的3个市为运城、临汾、阳泉。

  新疆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处处长汤义武介绍,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充分的备耕工作,2022年全区春播进度整体快于上年同期,粮食播种计划任务进展顺利。目前,各粮食主产区克服了前期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冬小麦已全部实现促弱转壮,长势良好。南疆地区冬小麦已顺利进入灌浆期,北疆地区冬小麦陆续进入孕穗生长阶段。

  按照中央有关扩种大豆和油料的部署,今年国家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记者近日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中央下达云南的5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已全部落实,目前已完成播种26.8万亩。云南省农业生产正有序推进,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顺利落实地块外,全省夏粮播种面积已达到1486万亩,同比增长1.1%。

  机械化设备显身手

  2022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8亿元资金支持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11个粮食主产省份集中打造一批千亩级和万亩级高产示范攻关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措施推广应用。

  当前,距离河北省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20多天时间。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三夏”期间,全省将组织和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夏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20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努力降低机收损失,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各地多举措组织好跨区机收作业,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在江苏宿迁,农业农村部门将服务前移,采取上门年检、上门办理的方式,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办理跨区作业证;湖北襄阳、河北邯郸等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设置“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属地登记备案等“一站式服务”。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介绍,设施农业已成为大连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向。目前,大连市设施农业种植品种已涉及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药材、苗木等多个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据测算,占大连市设施农业近七成的日光温室平均亩效益可达3万元以上。随着近年来大樱桃、草莓、油桃、蓝莓等设施水果产业的迅速发展,设施水果经济效益日益突出。其中,设施大樱桃亩效益可达10万元左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小麦、油菜籽已有零星上市,收购工作陆续展开,早籼稻收购将于7月中旬开始,收购持续到9月底结束。初步分析,今年夏粮收购仍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大范围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收购量稳中有增。

来源: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最新认定中国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三处中国遗产地——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中国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因以独特方式利用传统方法和知识,维护特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在罗马召开会议,上述三处遗产地获得认定。评选标准规定,遗产地必须具备全球重要性和公共产品价值,支撑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且景观秀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旗舰计划,今年10月即将迎来计划执行20周年。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表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能够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发展”。

目前,全球共有65处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18处位于中国。

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安溪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据称早在10世纪就开始产茶。当地最负盛名的“铁观音”茶源于18世纪,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半发酵型乌龙茶。

当地茶农掌握诀窍、技艺纯熟,通过自然环境管理确保茶树栽培的最佳条件,产出优质茶叶。这些方法代代传承,确保了当地茶园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茗茶也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中国北部内蒙古地区的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中国入选的首个游牧农业遗产地,也是全球可持续牧业和脆弱牧场管理的典范。有证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从事狩猎和游牧活动。后来,当地主体蒙古族人口适应环境变化,成功保留了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当地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如森林、草地、湿地、河流,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了适应脆弱的草原环境,如今牧民的先祖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通过不断转场放牧,植被受到保护,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避免了土地退化、过度放牧,也保障了当地肉制品和奶酪等畜产品的稳定供应。

中国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中国北部的河北省,为雨养农业系统,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当地山区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而石堰梯田为陡坡种田创造了条件,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给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生计,也为这个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区打造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的样板。

涉县梯田不仅种出了远近闻名的核桃和花椒,还有小米、玉米、大豆、黑枣及其他农林产品。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人采用环保农耕技术种植多种作物,既满足了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也留下了壮丽的梯田景观,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来源:中国网    责编:姚宇琛  仅供分享

达沃斯2022丨全球粮价上涨近1/3,应对粮食危机刻不容缓 

俄乌冲突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就粮食领域而言,地缘政治风险叠加极端天气因素,造成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成本上升,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出于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平抑国内粮价的考虑,多国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层出不穷且持续变化。6月1日起,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度将限制食糖出口。此前,印度在5月13日宣布禁止小麦出口,不过在17日放宽了小麦禁令要求。

        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凸显了维护粮食安全的紧迫性。5月23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其中一场分论坛上,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菲利普(Philip Isdor Mpango)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玛丽亚姆(Mariam Mohammed Saeed Al Mheiri) 围绕“避免全球粮食危机”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

        “不开放港口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宣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会上称,如果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不开放,将增加全球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让乌克兰的农田恢复运转,我们必须让这些粮仓再次装满。”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玛丽亚姆(Mariam Mohammed Saeed Al Mheiri)也在会上指出,需保持市场开放,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从而避免发生饥荒。同时,她还表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食品供应链各环节需共同努力。

        国家层面的行动对于避免全球粮食危机也至关重要。谈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标时,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菲利普(Philip Isdor Mpango)指出,围绕灌溉、运输基础设施和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农业投资有助于提高非洲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5月1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围绕“乌克兰局势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发表讲话时指出,当乌克兰这样一个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4亿人口的国家受冲突影响时,市场的波动在所难免。

        地缘冲突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是由俄乌两国在粮食贸易领域的重要性决定的。根据官方数据,乌克兰和俄罗斯生产的小麦和大麦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葵花籽油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两国的小麦产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5%。

        其实,在地缘冲突升级前,受新冠疫情、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就保持震荡上行态势。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1/3,化肥价格上涨了超1/2,石油价格上涨了近2/3。只不过,俄乌局势进一步加剧粮食供应链的不稳定。

        雪上加霜的是,自2月24日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出于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平抑国内粮价的考虑,多个国家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层出不穷且持续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测的数据,目前已有约30个国家对粮食、能源和其他关键大宗商品的贸易进行了限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发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缘政治冲突波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是必然的。从目前来看,全球贸易表现出由地缘关系对全球融合的替代,尤其是国家间信用的丧失和阵营对抗加剧了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国际供需关系发生调整,各国纷纷采取出口限制政策,导致全球贸易收缩。另一方面,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削弱,地缘政治冲突下国际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现象可能加剧,进而掀起新一轮的“去全球化”浪潮。

        携手保障粮食安全

        当地时间5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随着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是否能以合理价格获得食品的担忧也在上升。

        林发勤告诉记者,从供需两端来看,粮食需求偏刚性,未来一段时间不太可能发生大幅变化。与此同时,疫情、干旱、地缘冲突叠加对粮食供给造成冲击,破坏了原有粮食贸易秩序,抬高了粮食供给成本。不过,整体来看,目前全球粮食总量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粮食供需失衡导致粮价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全球粮食分配不均。

        原本,疫情已经导致全球减少饥荒和粮食不安全的努力愈加复杂化,而俄乌冲突使得这些挑战更加严峻。

        5月23日,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达沃斯论坛上称,目前43个国家中4900万人徘徊在饥荒边缘。

        5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警告称,俄乌冲突可能导致数千万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古特雷斯表示,全球饥饿水平处于“新高”。短短两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新冠疫情前的1.35亿人增至2.76亿人。而生活在饥荒中的人口超50万人,自2016年以来增加了500%以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5月4日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1年,全球53个国家或地区约有1.93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同比增加了近4000万人。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称,今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进一步表明,有必要在全球层面从人道主义、发展、和平的角度携手解决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的生命或生计因缺乏粮食而面临直接危险。当前,已有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的民众因面临“买不起”或“买不到”粮食的问题进行了抗议。

        为应对粮价上涨和粮食短缺问题,比斯利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开放港口、稳定市场、增加全球粮食产量。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5月19日也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协调行动,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他指出,发达国家应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在资金、技术、市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帮助,为构建高效、开放、公平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面对粮食短缺风险,古特雷斯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增加粮食和化肥供应,减轻市场的压力;同时,不应限制出口,而是将盈余的粮食提供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应覆盖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再者,资金至关重要。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需进行慷慨投资;另一方面,官方发展援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此外,各国政府必须支持农业生产,投资于保护小农粮食生产者的有弹性的粮食系统。

        “粮食危机不分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使数百万人摆脱饥饿的唯一机会是团结一致共同采取行动。” 古特雷斯说。

        世界银行5月18日表示,正在与各国合作,在未来15个月提供120亿美元用于支持农业、社会保护、灌溉等项目,大部分资金将流向非洲、中东、东欧、中亚和南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5.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2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40

早籼米

(15-17)中等

328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60

东北米

一级

44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2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00

玉米

中等

310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4250

  籼糯米

一级

5000

麦皮

中粗

26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5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750

 

15

   2022531

                              849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