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18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2869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6.3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20

2400

-0.83%

晚籼谷

15-17)中等

2540

2500

-1.57%

早籼米

(15-17)中等

3280

3300

0.61%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59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60

416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20

3180

-1.24%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00

3160

-1.25%

玉米

中等

3100

3040

-1.94%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250

4300

1.18%

  籼糯米

一级

5000

5200

4%

麦皮

中粗

2600

2450

-5.77%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2500

11200

-10.4%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2750

11500

-9.8%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要闻:季节性收获压力以及宏观担忧引发大跌 

截至2022年6月24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其中美国软红冬小麦创下近四个月来的新低,将俄乌冲突之后的涨幅几乎悉数回吐。由于美国春小麦产区天气改善,作物状况出人意料地改善;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小麦产量前景乐观;围绕疏通乌克兰和俄罗斯谷物出口的谈判继续推进;全球加息引发经济衰退担忧,促使投机基金大举抛售风险资产,均令小麦价格承压下行。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9.3650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10.25美分或10.5%。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9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9.98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13.75美分或10.2%。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9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10.70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99.5美分或8.5%。Euronext的2022年9月制粉小麦期约报357.25欧元/吨,比一周前下跌34.25欧元或8.7%。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470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12美元或2.5%。
  继上周美联储、瑞士央行和英国央行上调利率后,本周墨西哥央行和挪威央行也宣布将利率上调,挪威央行计划在8月再次加息,而欧洲央行的官员表示央行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将利率提高超过200个基点,并预计7月加息25个基点,然后9月可能加息50个基点。随着多个国家纷纷上调利率,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分析师指出,经济衰退可能会制约商品需求,促使投机基金纷纷撤离商品市场,规避风险,这导致本周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市场全线下挫。
  美国春小麦作物状况出人意料改善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报告显示,截至6月19日,美国春小麦优良率为59%,比上周提高5个百分点,也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7%。相比之下,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平均预期春小麦优良率可能降低1个百分点至53%。此外,美国冬小麦收获已经完成四分之一,略高于五年均值22%,也高于市场预期的23%。
  美国小麦出口加快,但是总体进度依然不容乐观
  截至6月16日当周,2022/23年度美国小麦出口销售数量为48万吨,高于一周前的24万吨,也高于市场预期。不过本年度美国小麦出口量预计创下50年来的最低水平。截至6月22日,美湾硬红冬小麦FOB报价为每吨442美元,法国鲁昂港口一等制粉小麦报价为404美元,俄罗斯深海港口小麦FOB价为425美元/吨。阿根廷上河地区的小麦报价为每吨482美元。
  加拿大小麦产量预计提高44%
  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AAFC)在6月份报告里预计2022/23年度小麦产量(不包括杜伦麦)为2740万吨,比2021/22年度增长44%,主要是因为播种面积将增长6%,达到768万公顷,单产将恢复性提高。随着产量增加,2022/23年度加拿大的小麦出口量预计将回升到1780万吨,比2021/22年度增长42%,原因是非洲和亚洲的供应量更大,需求量增加。
  市场继续关注黑海谷物出口前景
  本周土耳其和俄罗斯继续就建立乌克兰谷物出口走廊进行谈判,使人关注乌克兰谷物出口加速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欧美官员均口头承诺,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包括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尔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理事会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银行可以为俄罗斯粮食交易提供服务。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和商业事务的官员周四表示,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包括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
  不过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表态仅仅停留在口头,俄罗斯谷物出口面临的实际困难(如支付以及保险)并未改善。
  媒体报道称,邦吉公司和Viterrra在黑海港口城市Mykolai的谷物码头遭到导弹袭击,使得人们对建立乌克兰谷物海上走廊的协议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俄罗斯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近9000万吨
  本周咨询公司SovEcon将2022年俄罗斯小麦产量提高到创纪录的8920万吨,较5月的预测高出60万吨,因为春小麦播种面积和单产提高,完全抵消冬小麦的降幅。俄罗斯农户将在未来几天开始收割小麦。SovEcon预计2022/23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达到4230万吨,高于早先预期的4100万吨。上周咨询机构IKAR将2022年俄罗斯小麦产量上调200万吨,达到8700万吨,因为春小麦播种面积高于预期。美国农业部在6月份供需报告中将俄罗斯小麦产量上调到8100万吨,因为生长条件继续普遍有利,导致单产潜力提高到2.95吨/公顷。标普全球普氏预计俄罗斯小麦产量为8200万吨,比上月预测高出200万吨,同比增加680万吨。
  不过分析师指出,由于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的出口航运面临挑战,俄罗斯可能很难实现创纪录的出口潜力。此外,卢布汇率高企,出口关税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可能导致俄罗斯在下个年度初期的出口步伐放慢。周二俄罗斯卢布兑美元触及54.83,创下2015年6月以来的最强水平。卢布走强不利于俄罗斯商品出口竞争力。俄罗斯农业部还将小麦出口关税调高到创纪录的146美元/吨,比去年底高出55%。
  欧洲小麦单产预期下调
  欧盟作物监测机构MARS发布的月度报告称,2022年欧盟软小麦、杜伦麦以及冬大麦单产将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因为天气干燥对生长不利。在西班牙等国,炎热干燥天气对作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波罗的海周边种植带,气温低于正常也对作物造成影响。欧盟软小麦单产预计为每公顷5.76吨,低于5月份预测的每公顷5.89吨,也低于五年均值5.84吨/公顷。
  阿根廷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下调
  6月2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2022/23年度阿根廷小麦种植面积为630万公顷,比早先预测调低了10万公顷,这是五月份以来第三次下调播种面积,因为近几个月主产区降雨匮乏。目前小麦播种工作已经完成了近62%。
  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同比降低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月报,维持2022/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不变,仍为7.69亿吨,低于上年的7.81亿吨。其中乌克兰2022/23年度小麦产量预计为1940万吨,和上月预期持平,低于上年的3300万吨。全球小麦消费量预计为7.79亿吨,低于上月预测的7.80亿吨,但是高于上年的7.77亿吨。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2.73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2.71亿吨,但是低于上年的2.82亿吨。
  未来一周关注焦点
  美国农业部将于6月30日发布播种面积调查数据。私人分析机构Informa本月预期美国所有小麦种植面积为4644.1万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期的4735万英亩。其他春小麦种植面积估计为1049万英亩,高于上月预测的1015万,但是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期的1120万英亩。杜伦麦种植面积估计为171.5万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3月份预估的191.5万英亩。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小麦持续阴跌 玉米还能涨吗? 

转眼间6月份已进入尾声,市场玉米购销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6月中上旬受麦收影响,山东工厂集中上涨了一轮报价,使得东北、华北能勉强顺价。进入下旬,随着麦收结束,东北粮入关量增多,市场报价又由强转弱,近期反弹也多受降雨天气影响玉米流通,市场供需关系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新季小麦已持续阴跌半个多月时间了,再加上上周玉米期货大跌,使得市场心态转弱。难么进入7月份玉米价格还有上涨空间吗?笔者认为7月份玉米上涨空间不大,小幅震荡为主,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期货大跌,市场心态受到影响。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国外大宗农产品期货齐齐跳水,带动国内期货也随之弱势整理。尤其北方港口受期货影响较大,期货大跌后,港口挂牌收购的公司很少,玉米外流不畅,只能本地消化,工厂趁机压价收购。6月份即将结束,8月份南方早熟玉米又将上市,市场留给21年玉米时间有限,近期贸易商走货积极性趋强,毕竟每个月储存利息成本在增加,而玉米价格迟迟不见上涨,反而较5月份高点回落20-50元/吨不等。而且7月底还有部分三方资金到期的需要腾仓,而下游工厂库存充足,因此东北玉米上涨较为乏力。
  华北基层余粮偏多,上涨空间受限。经历了麦收腾仓过后,山东工厂又重新回到熟悉的模式,车多落价,车少涨价,价格波动频繁,涨价、落价持续时间均不长,小幅震荡整理为主。而且今年华北基层余粮较往年同期偏多,各粮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库存,因此对东北粮依赖性偏低。当前深加工库存普遍在15-20天,而且7月份又是工厂传统的检修季,对玉米加工需求降低,因此7月份华北玉米上涨空间十分有限。
  小麦持续阴跌,抑制玉米上涨。从上半年国家临储停止饲料企业参拍可看出,国家不希望口粮大量流入饲料领域。因此小麦价格将高于玉米价格150元/吨以上,可限制饲料企业使用。当前正处于新季小麦大量上市阶段,工厂价格从3100-3200元/吨已落至3040-3140元/吨,小麦重心下移,也变相将玉米高点下调。7月份面粉仍处于传统淡季,因此小麦仍将维持弱势震荡为主,玉米也很难出现大涨行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轮山东上涨持续时间有限,有粮的还是要有序出售,毕竟当前市场并不缺粮,预计新粮上市前玉米行情很难出现持续性大涨行情。后续要关注7月份定向水稻是否停拍,及新季玉米生长情况。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西南水稻中后期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今年西南地区春季水源充足,大部分田块在高产移栽期内实现了满栽满插,面积稳中有增,水稻生产开局良好。但5月份以来,受持续阴雨寡照、温度偏低、日照偏少影响,部分地区水稻生育进程减缓、分蘖质量较差、晒田难度增大、病虫为害加重。据天气预报,预计未来10天西南累计降雨量50—100毫米,局部120—150毫米,对水稻幼穗分化不利。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气象条件,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以“水分调控壮群体、科学施肥增穗粒、防控病虫减损失、合理蓄留再生稻”为重点,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安全成熟,确保西南地区水稻获得丰收。

  (一)强化排水晒田。对晒田质量不好或田间水层较深的田块,要及时开沟排水,及早脱水晒田。对群体明显偏大、叶色褪淡不明显的田块,要持续重度晒田。对前期晒田有一定效果的田块,可实行间歇灌溉,直至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

  (二)科学施用穗粒肥。对群体偏大、叶色浓绿的田块,不施、少施或延期施用氮肥,或施钾不施氮。对群体适宜的田块,可在叶龄余数为0—1叶时施用穗肥。除过旺田块外,在水稻齐穗期亩施用尿素1—2公斤,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生长过旺的田块,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叶面,增强稻株抗倒性,促进安全成熟。如气候持续偏低,山区和高海拔稻田要适当施用粒肥,应对孕穗和抽穗扬花期可能发生的低温危害。

  (三)加强监测防病虫。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要加强田间巡查,重点开展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飞虱、粘虫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选择绿色高效的对路药剂,及时用药做好病虫防控。对多种病虫并发的田块,应确定主治对象,科学搭配药剂或者选择复配型药剂进行防治。依托病虫防治专业队或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率。

  (四)高效蓄留再生稻。四川东南部和重庆沿江平坝、浅丘河谷区,以及云南南部等再生稻种植区域要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为再生季打好基础。防好病虫害,头季稻孕穗期做好纹枯病防治,再生季重点做好纹枯病、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防治。施好粒芽肥,头季稻齐穗后3—5天,亩施尿素10—15公斤,增加头季稻谷粒重、提高再生芽成活率。收好头季稻,当稻株上10%左右的持久休眠芽露出叶鞘时,收割头季稻,促进休眠芽早发快发。做好高留桩,头季稻收割时保留稻桩40厘米,机收时收割机行走方向与栽插行向一致,减少对稻桩的碾压。施好发苗肥,头季稻收割后,结合扶稻桩和除草,亩施尿素5公斤。如遇高温,可用田水泼稻桩,保持稻桩湿度,促进发苗。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收储与拍卖“同行” 大豆市场平稳运行 

本周,东北大豆产区气温较高,基层农户余粮存储受到影响,售粮积极性较高。但近段时间,产区部分贸易商退市观望,或以消耗手中库存为主,收购意愿十分淡薄。销区市场经销商前期的补库需要时间消耗,本周市场要货积极性不高。国产大豆现货市场价格在国储拍卖与收购调控中平稳运行。

        国储库恢复入市收购

        中储粮北安库自6月20日起收购,国标三等大豆收购价3.075元/斤(水分≤13%,杂质≤1%,完整粒率≥85%,损伤粒率≤8%,过4.0筛)。根据优质优价原则,收购价在符合以上标准的基础上,蛋白≥39%,收购价3.10元/斤。北安直属库恢复入市收购,贸易商称收购价没有优势,收购无量,但国储入市收购短期为现货市场价格带来支撑。

        华粮营口港自2022年6月21日起带发票采购2021年产非转基因大豆塔粮,具体信息:水分≤13%,完整粒率≥95.0%,损伤粒率≤5.0%,无热损伤,青豆≤1%,杂质≤0.5%。产地装车及入库前需过4.5长孔筛,要求颗粒均匀。蛋白≥39.5%,6500元/吨;39.5%>蛋白≥39.0%,6470元/吨;39.0%>蛋白≥38.5%,6440元/吨;38.5%>蛋白≥36.0%,6300元/吨;蛋白36.0%以下拒收。

        国产大豆市场政策市主导,大集团主要倾向于国产大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套利,可以明显看出,本次收购更倾向于符合交割标准的大豆。

        国产豆“一周两拍”重启

        6月21日,中储粮油脂公司国产大豆拍卖成交溢价10~190元/吨。其中,绥棱库449吨和九三宝泉岭6753吨均全部成交,敦化库部分成交914吨。

        6月24日,中储粮油脂公司计划拍卖国产大豆2.8072万吨,扎兰屯底价6100元/吨,下调20元/吨;敦化底价6020元/吨。尽管扎兰屯底价下调,但市场认可度一般,当日全部流拍。本周,国产大豆“一周两拍”重启,本次拍卖标的为上次拍卖流拍标的。

        同日,进口大豆计划拍卖50.38万吨,成交2.45万吨,成交率4.87%,成交均价5004.31元/吨,最高价5020元/吨,最低价4950元/吨。其中,山东高密成交1笔,成交价4950元/吨;湖南益阳成交3笔,成交价5020元/吨。

        现货购销进一步转淡

        截至6月22日,产区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为6169元/吨,与上周持平。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交投并不活跃,过于弱势的市场环境以及贸易商平和的收购心理,造成了清淡的交投局面。当前基层农户和贸易商手中余粮逐步减少,后期市场供应转向国储拍卖投放,国储拍卖数量与成交情况或直接影响现货市场大豆价格。

        本周,各地国产大豆逐渐进入青黄不接时期,市场购销活动进一步转淡,大豆价格涨跌乏力。北方产区交投清淡,农民可售余粮有限。进入6月中下旬,全国气温普遍偏高,河南部分地区余粮出现“红眼”现象,导致农民加紧售粮。局部地区价格小幅回落,其中河南漯河、周口等地收购价均出现下调。

        销区市场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多数地区成交状况并不理想。目前市场中,东北豆主要用于加工豆制品,但近期由于天气比较闷热,加工企业因考虑到变质问题不愿意大量拿货,导致终端需求明显受阻。仅就食品加工而言,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之间并无明确替代作用,但受低价进口大豆冲击,国产大豆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安徽进口大豆销售价格为5930~5940元/吨,而国产大豆则维持在6530元/吨左右。尽管二者品质及用途有很大不同,国产豆与进口豆的价差一直存在,势必将有部分进口大豆替代国产大豆,同时挤占国产大豆的市场地位。

        国产豆仍受政策市主导

        进口大豆市场价格走势整体平稳,目前市场经销商多以稳价出货。按各港口对应的CNF升贴水报价,截至6月22日,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为美湾10月5494元/吨,与前一日相比下跌46元/吨;美西10月5616元/吨,巴西7月5616元/吨,均下跌31元/吨。

        期货市场在美原油带动下,全球豆类市场走势相对较弱,CBOT美豆盘面大幅下挫。连盘豆一主力合约期价持续震荡走低,增仓下行,短期内弱势震荡格局没有改变,建议关注直属库、大集团期货交割豆收购量。国产大豆市场仍受政策市主导,在国储收购与拍卖调控中平稳运行。

来源:粮油市场报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国外油脂消息利空,国内油脂被迫跟跌 

在月中马棕和美豆月度供需报告之后,国内豆类油脂行情连续下跌,尤其棕榈油价格领跌三大油脂,跌幅较大且快速,连盘油脂期货连续破位不反弹,走法凶险,使得现货经销商即便逢低分批补货,也没有逢高出货的机会,现货商手里库存大多亏损,且中下游买家也有一定恐慌心理,不敢补货,甚至个别贸易商反映买家已有违约情况出现,国内油脂市场心态整体谨慎。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近期市场炒作热点,对豆类油脂行情说说简单看法。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6月21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1600元/吨,大连地区约11650元/吨、天津地区约11600元/吨、日照地区约1155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11600元/吨、东莞地区约1165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11550元/吨左右。

产地棕榈油方面持续发挥利空影响

近段时间,产地棕榈油方面的消息几乎都偏利空,尤其印尼正在加速棕榈油出口,而且马棕方面数据也不好看拖累马棕期货。

目前,印尼根据和国内市场义务(DMO)配套项目的棕榈油出口配额是225万吨。此外,需要额外支付200美元/吨费用的加速计划指标配额是116万吨。截至6月21日周三,算上DMO基本义务和加速计划的两个项目,印尼已经签发151万吨棕榈油出口许可证,其中DMO部分签发了89.44万吨,额外加速计划部分约61.56万吨。许可证有效期一个月,而印度和中国则是东南亚棕榈油出口的前两大买家,意味着未来一个月我国港口将陆续会有棕榈油船到港。当前我国沿海主要地区油厂食用棕榈油商业库存约21万吨,随着后期将有船到岸,这也是市场远月棕榈油基差报价很低的原因。

根据马来方面机构数据,ITS数据显示,马棕6月1-20日出口量为738,368吨,较上月环比下滑10.5%。Amspec Agri数据显示,马棕6月1-20日出口量为659,768吨,较上月环比下滑17.0%。SGS数据显示,马棕6月1-20日出口量为734,231吨,较上月环比下滑12.5%。由于受到印尼棕榈油的出口而挤占市场份额,马棕本月出口数据环比下滑,也抑制马棕期价,进而也利空连盘豆油棕榈油期货。

另外以棕榈油价格作为参考对比,6月21日,广东市场24度现货报价09+3200,但市场有本月底提货报价09+1100,华南7月船期报09+750,8月船期报09+150。也就是说,当前棕榈油现货基差大幅高于一周后提货价,也远高于下月提货基差,随着后续棕榈油逐步到港,基差有大幅向下回归的空间,这部分差价空间有可能在未来拖累其他油脂,这也是油脂现货商近期不敢买货的原因之一。

宏观上担忧经济衰退

由于美国通胀率升至近40年高点,6月15日周三晚间,美联储会后宣布加息75个基点,是1994年11月以来美联储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此前高盛预测美联储将会在6月和7月各加息75个基点,6月加息已兑现,7月仍有加息可能。国际市场上担忧美联储继续加息,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受到连累。加息会令金融市场中活跃的流动热钱减少,对金融投资起到抑制作用,宏观上对股市、商品期货等板块会起到利空作用。

综上,近期国内食用油脂市场连续下跌,主要受制于产地棕榈油方面的利空政策,印尼加速棕榈油出口、以及马棕出口数据下滑令期价下跌,其次宏观上则是担忧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衰退。此外国内棕榈油现货基差远高于月底提货和7月提货的基差,棕榈油基差有大幅向下回归空间,可能会影响其他油脂。油脂行情的快速下跌令市场出现恐慌心态,而且暂无实质利多消息出现,油脂行情风险较大,现货商仅适合待缺货时少量补充刚需,保守策略,勤拿少补降低风险。等待油脂行情止跌企稳后再转变思路,目前谨慎观望。后期关注印尼棕榈油出口政策和国内到港情况、美豆种植率和天气炒作等消息。

盘面上,连盘豆油09合约失守10800关口,形态破位,技术上也无法看出阶段底部,需格外提高警惕,短线或偏弱宽幅震荡。下一个支撑暂看10450能否守住。油脂行情波动剧烈,风险较大,多家机构给出观望建议。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3亿吨,连续7年超过6.5亿吨,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左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不能放松

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之长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着眼中长期,保产能持续增长、保供给精准有效任务艰巨。

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增产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现有耕地生产压力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速放缓,绿色农产品增效有待提升;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增产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性能农业机械设备和油饲粮等高产品种育种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农民务农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低于工资性收入,种粮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种植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财政支农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方式有待优化,农村信贷、保险支农力度尚难以满足涉农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跨区域流通和储备调控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储备对粮食供给端的调控空间收窄。

从国际看,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升级,我国对部分产需有刚性缺口的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趋向集中、进口海运通道相对单一,进口成本增加;我国国际大粮商、跨国农业领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对国际市场粮价定价议价能力不足。

统筹协调几对重点关系

从概念范畴看,粮食的狭义概念是指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在内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粮食的广义概念包括粮、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和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副食品,是大食物范畴。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又要稳定粮食供应,还要确保粮食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可用性和供给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在供给侧,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稳定增加有效供给;在需求侧,要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物的品质需求、营养需求、健康需求,适应人们膳食结构不断升级的趋势,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新发展阶段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应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统筹协调几对重点关系。

统筹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又要增强储备和加工能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发挥整体效应,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稳定。保障粮食总体安全,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既要立足国内,统筹优化布局,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又要防范化解国际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变化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粮食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又要着眼长远,把握好中长期粮食需求侧的变化,增强供需的适配性、有效性。

统筹协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既要考虑粮食在生产、流通、供应等方面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兼顾国际上粮食能源属性、金融属性增强以及地缘政治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根据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任务,优先保障口粮安全、饲料粮安全,满足居民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大食物观的基础仍然是粮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统筹利用国际合作、贸易、投资等,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进口渠道、进口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可靠,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拓展食物资源开发路径,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利用森林草地、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空间,挖掘各类资源潜力,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多元食物供给路径;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耕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度;面向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开展优良种源和高性能农机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二是率先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多措并举促进粮农增收。要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提高粮油主产区机械化水平,推动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推动粮农增收,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生产者补贴制度等,在政策托底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壮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主产区抓粮积极性。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加强风险监测,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拓展和创新政策工具,逐步提高面向农业的财政支持水平,对重点农产品需优化支持结构、扩大支持范围。一方面,要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判的准确性、前瞻性,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准确预判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既适应金融市场规律又符合农业农村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保险的作用,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

四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是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蓄水池”和“调节器”。发挥好粮食储备优势,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国家储备吞吐调节的精准性。同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还要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五是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高品质需求,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准确把握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统筹兼顾口粮与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精准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既要实现粮、油、肉、奶、果、蔬及水产品等的有效供给,也要促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另一方面,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各地农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注重区域间取长补短、协调高效发展。

六是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持续推进进口多元化布局和农业走出去。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联动风险预警预判,增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也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多边双边经贸合作。持续优化与全球主要粮源地的国际贸易结构,增强对短缺品种进口规模和节奏的调控能力;持续推进农业走出去,提升在农资、农化、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全产业链布局的能力,提高国际市场议价能力,确保进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各类合作平台,加强农业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参与推动全球粮农治理,对于人口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携手推动粮食国际贸易畅通,推动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合情合理合规,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全国夏播粮食播种已过八成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夏播粮食播种已过八成,除双季晚稻外,大豆、玉米、中稻播种栽插接近尾声。与此同时,春播粮食田间管理也陆续展开。
  麦收刚刚结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为主产区夏种新亮点。一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机正忙着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种粮大户郝科向的田里忙碌。播种现场,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播种的行距和株距。
  “放入播种机的玉米、大豆种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包括播种两行玉米和四行大豆,行距、株距都经过提前精心测量。这种间种模式能够保证在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多收一季大豆。”技术人员说。
  截至6月20日,邯郸市560万亩夏播粮食计划目标全面完成,实际播种面积560.9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37.6万亩。“今年玉米播种呈现播期集中、播种质量较高等特点。”邯郸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夏播玉米已实现紧凑耐密品种全覆盖,种子包衣比例达90%以上,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精细管理,农民可实现亩增效益400元。”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伴随着河北3350多万亩小麦丰收到手,黄淮海主产区冬小麦收获均已结束。随着近期多轮降雨的到来,降水对夏种及出苗十分有利,各地正抓紧抢墒播种。
  “春播玉米、大豆、中稻长势好于常年,南方早稻大部分进入扬花灌浆期,预计再过20多天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摘要汇编 

1.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2012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这方面,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设立常平仓是我国的传统,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多储一点、多花一点钱,安全系数高一点是必要的,但也要讲究性价比、讲效率效益。政府也不能完全包揽,要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不能平时老说库盈囤满,真到急用时却拿不出来。古今中外这方面教训多得很!《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句子。近年来,国家粮库里出的案子不少,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毛泽东同志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十三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2.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3.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坚持规模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14.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15.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6.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7.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时的讲话

   18.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时的讲话

   19.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的讲话

   2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2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3.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4.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25.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时的讲话

    26.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7.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8.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9.要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30.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政协委员时的讲话

 31.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32.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33.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强调

  34.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遇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

--2020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35.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2020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7.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

  38.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2021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致贺信

 39.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有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1.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讲话

         来源 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仅供分享

全球拉响饥饿警报,美欧却要继续把粮食变燃料? 

近期,个别西方国家出现批评中国在国际市场囤积粮食的论调,包括要求中国为全球粮食安全采取更多行动。类似论调不足为怪。每隔一段时间,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总会找机会把粮食危机的祸水泼向中国,咄咄逼人。
  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向来善于“囤粮”,最具备“囤粮”条件,却一边“囤粮”,一边将“囤粮”注意力引向他国,所言非实又锲而不舍。
  疫情冲击粮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通过激化引起全球饥饿的驱动因素,如生产下滑和经济衰退、就业和运输、冲突与不稳定等作用,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干扰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推高了物流成本,进一步影响大宗商品供给。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升,明显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对扩大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削弱了脆弱国家和低收入人群获取粮食的能力,加剧了政治不稳定和地区冲突。

  例如,今年春天因食物不足、物价上涨、大面积停电,以及能源和药品短缺,斯里兰卡出现了一场政治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极影响也折射出治理体系不平等、粮食体系缺乏适应性和韧性、粮食贸易的脆弱性和波动性等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困境。如埃及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进口国,7000万人依靠国家补贴的大饼生活,长此以往,其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将受到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影响。

  全球饥饿水平处于新高

  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交易量的28%,全球大麦交易量的29%,全球玉米交易量的15%,以及全球葵花籽油交易量的75%。利比亚、埃及、黎巴嫩和突尼斯一半以上的需求要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
  2022年乌克兰的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化肥供应趋紧,估计收成将会减少20%或更高。由此造成的全球粮食和饲料供需缺口,可能使国际粮食价格在本已偏高的基础上再上涨8%至22%。
  长此以往,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的粮食受到限制,还有可能使数亿人陷入贫困。人们将会忍饥挨饿,儿童将发育迟缓,政治动荡将蔓延。5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一场关于全球粮食安全的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当前全球饥饿水平处于新高。短短两年内,严重缺乏食物保障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的1.35亿,增加到了今天的2.76亿。
  古特雷斯指出,过去一年中,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三分之一,化肥价格上涨了一半以上,油价上涨了近三分之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财政空间来缓冲这些上涨带来的打击。许多国家无法借贷,因为市场对它们关闭了,而那些能够借贷的国家被收取了高额利息,使其面临债务困境和违约的风险。

  能源危机抬升成本

  因国际贸易受到新冠疫肺炎情导致的供应链不稳定影响,能源价格走高。俄乌冲突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导致国际贸易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能源危机。
其中,欧美国家汽油等能源价格一路飙升。自去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强势攀升,能源价格走势和农产品价格表现已经出现了高度协同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能源危机可以看成当前粮食价格提升的加速因子。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是产量稳定的保证,机械是现代农业作业的重要工具。当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粮食生产和运输的能源成本就会飙升,威胁农作物的价格以及农作物将来的供给量,并使得温室种植蔬菜堕入困难境地。
  当粮食种植成本更高时,传导至终端销售的食品成本就会更高,而这些不断上涨的成本,使得当地的居民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更大,甚至很难购买到食品,而农民也很难将农作物出口到工业化或对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
  此外,石油成本的增加,会导致许多国家大力投资生物燃料的开发,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这意味着更少的食物供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今年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3次创下历史新高,3月份较2月份上涨12.6%,较2021年同期跃升34%。

  气候变化引发地区动荡

  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对全球粮食供给及其价格上涨巨大压力之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是引发大规模饥荒的关键微观因素。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通过进一步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抬升粮食价格,导致更多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地区社会政治动荡。
  受干旱影响,美国小麦价格创下九年最高。2021/22年度美国小麦农场平均价格预估上调20美分,为每蒲式耳6.90美元。美国农业部(USDA)2022年5月12日公布了5月份供需报告指出,2022/23年度美国小麦供应、出口、国内用量及期末库存预计减少,价格上涨。2022/2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国内用量、出口和期末库存减少,价格上涨。今年玉米产量预计为145亿蒲式耳,同比下降4.3%。2022/23年度美国大米供应、出口、国内用量和期末库存预计减少。

  2022/23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压榨、出口和期末库存预计均高于2021/22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46.4亿蒲式耳,同比增长5%,主要因为收获面积增加。2022年,美国部分粮食产区继续受到干旱的威胁,硬红冬小麦相关的期货交易价格已接近2008年,创下的历史新高。此外,玉米在今年价格也已经上涨了约30%。
  2022年5月13日,印度政府暂时叫停了该国小麦的出口。印度外贸总局表示,做出临时禁止小麦出口的决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印度国内高通胀,粮食价格上涨明显;二是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正值施肥期的大量农田所用化肥基本依靠进口,而俄乌恰恰是世界主要化肥供应国,也推高了粮价预期,威胁到印度的粮食安全。除此之外,天气的变化,也就是高温的提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政策的调整。对此,七国集团(7G)农业部长立即谴责印度禁止未经批准的小麦出口的决定。德国食品和农业部长杰姆·厄兹代米尔指出,“如果所有人都开始实施出口限制或关闭市场,那将加剧危机。”
  目前,大约有20个国家禁止出口某些粮食,以防止短缺,这将主要进口国置于非常微妙的境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目前处于粮食危机状态的36个国家超过10%的粮食供应依赖俄乌两国,首当其冲的是埃及和利比亚。

  究竟谁在“囤粮”?

  在5月2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在提问中说到,近期个别西方国家出现批评中国在国际市场囤积粮食的论调。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奉行的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积粮食”。

  从国内供给看: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从国际合作看:近年来,中国累计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亿美元,向亚洲、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国派遣了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议,向一些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中方为稳定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做出的积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赏。
  反观发达国家向来善于“囤粮”,最具备“囤粮”条件,却一边“囤粮”,一边将“囤粮”注意力引向他国,所言非实又锲而不舍。
  这最让人深思!
  发达国家向来有“囤粮”的传统,历史上每次粮食危机,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赫赫有名的国际四大粮商“ABCD”,即阿丹米(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集团,巅峰时期掌控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如今依然在国际粮食乃至能源、金融市场举足轻重。四家中有三家位于美国,在1973年和2008年的两次世界粮食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
  历史重演,当前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让嘉吉等又获取巨额利润。有报道称,作为美国最大的非公开控股公司持有者,嘉吉家族有三名成员新晋跻身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名单,每人的净资产为53亿美元。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每年食物浪费量接近撒哈拉以南非洲所产食物的总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每年有30%-40%的食物被浪费,2018年食物浪费总量就达1.03亿吨,价值1610亿美元。
  此外,美欧等20多国正在将粮食变成生物燃料,以应对俄罗斯的能源限制。4月12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采取紧急措施,扩大生物燃料销售,以遏制不断飙升的汽油价格。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目前主要以粮食为原料生产,近期全球石油价格飙升,作为替代品的生物燃料需求大增。美国2021年乙醇产量约4500万吨。按照1吨生物燃料乙醇大约需要3吨粮食原料推算,美国共消耗约1.35亿吨粮食,约为澳大利亚一年粮食总产量的2.5倍。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仅美国、巴西、欧盟生产生物燃料所消耗的粮食就达约3亿吨。
  一边指责中国“囤粮”,一边把粮食做成燃料,真是双标得肆无忌惮。

  拧紧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

  中国政府将解决好中国的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
  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我国粮食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
  当前,我国虽然能够做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还应看到,我国饲料、工业和其他用粮主要依靠进口,缺口依然不容小觑。
  2021年我国全年累计进口粮食16454万吨,同比增加18.1%。其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6536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39.7%,同比增加82.9%;大豆进口9652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60.3%,同比减少4.2%。
  在进口谷物及谷物粉中,玉米进口2835万吨,同比增加152.2%,占粮食进口总量的17.2%;大麦进口1248万吨,同比增加54.5%,占粮食进口总量的7.5%;小麦进口977万吨,同比增加16.6%,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9%;高粱进口942万吨,同比增加95.6%,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7%;稻谷及大米进口496万吨,同比增加95.6%,占粮食进口总量的3.0%。

  除了大米进口单价有所下降外,其他粮食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粮食进口大国。近年来,我国油、糖、肉、奶等重要副食品的进口量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4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并且未来进口有望进一步加大。
  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目前的全球粮食供给形势、通货膨胀压力、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等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尚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政府应始终将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振兴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战略任务。
  应积极引导粮食加工、食品制造、餐饮消费调整品种和产品结构,通过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粮食加工和食品制造的利用率,减少损耗,提高效率。政府、食品企业和餐饮行业应大力宣传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持续倡导光盘行动。
  此外,还应科学分析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粮食市场和食品价格的影响,筹划多渠道粮食来源、供给路径和运输设施,未雨绸缪,拓展粮食市场和进口渠道,强化粮食生产链和供应链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来源:瞭望智库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推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粮食稳了 产业兴了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表示。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发布会上用三个显著标志来印证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一是粮食产能巩固提升,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是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首。邓小刚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十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四业”,即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村创业,引导投资兴业和促进农民就业。

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邓小刚说。

邓小刚表示,十年来我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重点做了“三个两”,一是大力实施“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二是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三是加力推进粮食生产“两化”,即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进服务社会化。

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离不开高要求、精细化的政策管理,以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等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两条底线任务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夏粮是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仗”。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杂粮杂豆产量略增,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玉米等夏播已近八成,早稻和秋粮长势良好。这来之不易,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强认为,要更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如精准发力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多品种、多元化供给,激发全产业链多环节、多主体保障粮食安全积极性等。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粮食产能建设,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除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之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面貌明显改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成就。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发挥乡村建设行动价值,就需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邓小刚明确,十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乡村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2万多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00多亿元。

不仅如此,邓小刚表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村创新创业也日渐活跃,建设22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平均每个主体带动6-7人稳定就业、15-20人灵活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付文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五大振兴之首;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拓展乡村产业链;鼓励和吸引人才返乡、入乡创业,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持续、稳定的金融、土地等配套政策支持等等。

高强认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使其参与乡村产业链建设的各个环节,分享全产业链收益,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并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合作模式,使企业和农民更好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重点是推进“四业”,即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引导投资兴业,优化农村营商环境;促进农民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继续支持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6.3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0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0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0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6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60

玉米

中等

304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430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45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12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500

 

  18

       2022630

                                    85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