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19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7-08 浏览次数:4716

 福州粮情

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2.7.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00

2380

-0.83%

晚籼谷

15-17)中等

2500

2480

-0.8%

早籼米

(15-17)中等

3300

330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59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60

416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318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60

3160

持平

玉米

中等

3040

3020

-0.66%

大豆

中等

6900

69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300

4100

-4.65%

  籼糯米

一级

5200

52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450

245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1200

10000

-10.72%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500

10300

-10.43%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成定局 农机化潜力亟待挖掘 

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现在各地正在加快推动夏播、夏管。夏粮丰产丰收,离不开农机装备的助力。“三夏”大忙时节,全国有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80多万农机手参与麦收,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为夏粮增产丰收贡献了“机械化力量”。

  “机器换人”提升生产能力

  6月份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河北柏乡县金谷源优质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清组织100多名农机手,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4万多亩小麦收割,并接茬完成玉米播种。“今年小麦品质好、产量高,亩均比去年增产170斤,价格每斤高0.3元以上,实现了增产增收。”常清说。

  柏乡县是国家小麦生产核心区和国家级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小麦机收率100%,玉米播种率99.9%。柏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京峰介绍,“三夏”期间,全县投入拖拉机37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30台、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1980台,现已如期完成小麦机收和玉米、大豆播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全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水稻、玉米、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随着农机化快速推进,全国粮食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至2021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34%跃升至72%,粮食总产量从9389亿斤增长至13657亿斤。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业从传统粗放式生产向现代精细化生产转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把更多小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农资涨价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国内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积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农机化贡献。

  农机装备亟待补短板

  在日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是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山区小型小众机械缺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供给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农机装备短板怎么补?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认为,要强化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在注重适用类型和功能齐全的同时,大力发展专精型农机产品,实现农机装备补短板。

  中国农机学会监事长、中国农机院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方宪法认为,我国农机装备已进入机械化、智能化并存阶段。传感器是智能农机装备的基础核心,可以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数据,为云计算提供数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感器只能监测到农机所处位置、速度等参数,无法监测到籽粒破碎率、损失率之类精准数据。科研机构和企业、企业之间亟需强化合作,做到数据共享。

  方宪法认为,我国农机装备还有很多坎儿要迈,如在动力传动、作业机具一体化管理、信息采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产品。未来,要把卫星、云计算、地面机器设备自主操控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融合起来,形成“天地人机”一体化信息决策系统。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攻关。“学会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紧扣行业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小虎说。

  夯实农机化转型升级基础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条件建设比较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霜认为,我国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许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地块分散、机耕道路缺乏,农机无法下田作业;一些小农户的农机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解决农机下田作业难的根本之策。江西崇仁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据介绍,近年来,当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全县建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92%,粮食亩均增产150斤左右。

  王霜认为,小农户特别是丘陵山区小农户经营规模小,种植收益低,压缩了农机发展空间。要完善普适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其为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

  此外,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信息处副处长朱礼好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栽培和选种等技艺具有多样性,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集成配套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要加快选育宜机化粮食品种;探索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种子加工、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化、标准化的高质量粮食机械化生产体系。

来源:经济日报(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玉米落得小麦心发慌 

6月中下旬以来,小麦玉米仿佛接力赛一样,你跌我也跌,跌得贸易商怀疑人生,市场一片恐慌情绪蔓延。尤其是本周五玉米期货再次大幅跳水,周末玉米现货也随之跌跌不休,那么小麦是否会继续随之下行?笔者认为,小麦作为玉米替代品,玉米下跌,小麦也很难独善其身,尤其当前正处于新季小麦上市中期,市场粮源十分充足,预计麦价将维持弱势震荡为主。

基层余量偏多,工厂收购谨慎。受3-4月份陈麦大涨影响,新麦上市以来农户惜售心理一直偏强,导致基层余量多滞留在农户库中,据了解大部分地区农户余粮在5成以上,部分售粮进度慢的地区达到8成。而工厂方面则收购偏于谨慎,一方面由于今年新麦丰产丰收,市场余量充足,而且没有饲料企业竞价抢粮,工厂收购环境宽松;另一方面新麦开秤价偏高,而夏季面粉又处于销售淡季,工厂加工利润无法保证,资金有限,无力多做库存。这也使得今年贸易商购销十分艰难,两头受挤,平收平卖,没有利润,收购心态偏消极,部分大集团虽然在产区租了不少库点,但库存也多没有做满,低价收不到,高价不敢收,购销处于拉锯状态。

玉米下跌,小麦底部重心下移。进入7月份,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不涨反跌,目前华北工厂主流报价在2870-2970元/吨,玉米价格下跌,也使得市场对小麦看涨预期减弱,毕竟玉米落价后,小麦饲料替代优势进一步降低。而且8月中下旬南方早熟玉米降陆续上市,9月中旬之后秋玉米将进入集中收获期,届时玉米价格或将进一步下跌,而且国庆过后临储陈麦拍卖也将恢复,如果底价不做调整的话,三等2350元/吨相较于新麦更具价格优势,因此对后期小麦市场不宜过度乐观,毕竟近两年玉米都是在传统的青黄不接时期不涨反跌,历史经验历历在目,需要警惕风险。

粮库采购大单来袭,小麦难大跌。虽然部分中储粮库六月架空期收购任务完成,但七八月仍有多地地储全面积极收购。据传闻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拟与本月中下旬,采购24万吨22年产二等硬质白小麦,另外山西多地粮库都在1.6元/斤以上价格采购。当前基层农户不上量,贸易商出售也只能出售前期收的库存,受库存成本支撑,市场小麦价格也很难集中跌破1.5元/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受基层惜售,粮库收储支撑,夏粮收购期间小麦暂不会出现大幅落价,不过夏季处于面粉传统的消费淡季,因此小麦反弹也较为困难。后期还是要关注基层售粮进度及粮库收储情况。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张艳秋  仅供分享

精细高效管理 农作物长势良好 

眼下,各地多措并举抓夏管,加强精细、高效田间管理,农作物长势良好。

  为了提单产、保丰收,今年夏管期间,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了分作物、分区域秋粮田管技术意见,并组织专家下沉一线,落实关键技术。

  在河北沧州,连日来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玉米出苗及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地组织了150个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包村包地块、手把手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夏播玉米顺利生长。

  今年南方早稻面积稳中略增,目前正处在灌浆期。在湖南湘潭,当地创新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把大片的早稻田划片分区进行精细化管理。流转了60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陈存新今年联合周边散户成立了一支50多人的管护队伍,划片分区后人均管理120亩早稻,专门负责日常肥水管护和病虫害防治。

  夏管期间,各粮食主产区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田管。黑龙江省海伦市种粮大户李海贵今年扩种了300亩大豆,但由于他的地块全部纳入了当地的数字农业平台,种地反而更加轻松了。播种时将地块编号、种植品种、播种密度等信息录入系统,田管时根据布设在地里的传感器回传的农情数据就能生成对应的田管计划。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东北、西北地区春玉米大部处于拔节至喇叭口期,中稻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处于出苗生长期,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淡季米价不跌 但也难涨 

进入七月国内大米市场走货依然不见好转,并且结合市场情况来看,市场利空因素占多,此种情况或将持续至月底,米价反弹无力,米业也或许只能依靠间歇性开机或停机来应对市场疲软的状态。

米糠止涨回落

受油脂价格大跌的影响,米糠需求下降,自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了稳中走低的行情。截至目前已累计跌幅达到了0.05-0.1元/斤,其中粳稻糠主流出厂报价1.4-1.45元/斤,籼稻糠主流出厂报价1.5-1.52元/斤,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主要是各地油厂多停机,对米糠需求下降。同样米糠作为饲料原料来讲性价比不高,特别是最近玉米小麦等品种价格下跌。米糠价格的回落使得米业加工利润也跟着缩水。

粳米现货优质优价

粳米现货价格依然平稳,工厂所接订单量不多,特别是南北方如今基本无价差。截至到当前,普通圆粒大米主流价格在1.75-1.90元/斤、黑龙江长粒大米主流报价1.90-2.05元/斤,具体根据生产年限定价。吉林产区超级稻米价格在1.95-2.05元/斤,江苏省份晚粳米报价1.78-1.83元/斤。截至到6月底定向稻谷已成交1800万吨以上,今年来讲管控严格,流入口粮市场少,对当前大米冲击较小。但全球经济衰退,加之人们对主食消费摄入减少叠加今年进口量大,使得今年米价上涨十分乏力。

籼米价格低位震荡

七月份国内籼米价格依然是有价无市的状态。如今米糠价格的走低也使得米厂再无可调价的空间。不但如此,稻价成本居高不下,大米现货价格却难涨。粳米与籼米之间价差越来越小,甚至是无价差,因此籼米工厂自新麦上市以来多停机待产状态中,直至如今也多半是间歇性开机。同时销区广东地方储备库近期开始大量抛售陈米,其中2021年6月份入库的江苏产丰两优大米库内提货价格仅为1.7-1.72元/斤,可见对产区大米冲击较大。

糯米处于季节性淡季

当前国内糯稻与糯米购销渐入尾声,米业零散接单且量都非常小。202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糯米数量少且价格高,利于国内糯米销售。但端午节后市场需求平淡,北方粳糯米价格竟然一度出现了上涨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增加。但展望后市,主要是还看终端市场何时能够复苏,一旦需求增加,根据成本糯米价格有高的概率较大。主要是其一,基层糯稻已见底,特别是北方产区糯稻多在贸易商和米业手中。湖北糯稻基本消耗完毕,新作要八月中下旬上市。其二,进口数量或维持低位。夏秋季糯米即将上市,但因国内如此状态且质量要偏差于冬春季,因此国内糯米仍占有一定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短期内米价基本上是反弹无力的状态,工厂仍将维持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如今各地高校已放假,市场刚需量下降。国内疫情再次点状爆发,气温升高,都将制约大米消费,今年以来我国南方销区遭受连续的强降雨过程,部分经销商表示无法建库存,大米保管难度大且市场消费需求十分疲软,可见市场行情惨淡至极,米业对市场也逐渐失去信心。预计此种行情还将维持至月底结束,立秋节气过后,气温下降,市场需求或许有望复苏。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豆类油脂连续下跌,试探市场心理防线 

6月中旬以来,国内豆类油脂行情连续下跌,仅在6月下旬有过几天超跌反弹,但反弹力度也有限,油脂期现货价格整体下滑,在7月初又延续下跌,令国内经销商人心惶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港口豆油现货价格已跌近3000元/吨。多地出现的不同程度违约和追缴保证金现象,现货商心态纠结犹豫。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近期市场炒作热点,以及豆类油脂行情说说简单看法。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7月4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0302元/吨,大连地区约10270元/吨、天津地区约10300元/吨、日照地区约1026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10330元/吨、东莞地区约1032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10280元/吨左右。

产地棕榈油持续释放利空消息

6月29日,印尼官员表示,政府将调整国内配套销售的规则,根据新规则,在国内销售包装食用油而不是散装食用油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出口额度。

7月2日消息,印尼一位高级部长表示,该国周六提高了棕榈油出口配额,允许在国内销售棕榈油的企业从7月1日起出口其国内销量的七倍,此前允许的最高出口额为国内销量的五倍。

印尼作为全球头号棕榈油生产国,随着其不断推进加速棕榈油出口计划,出口配额不断调高,对马来棕榈油的市场份额造成了挤占。SGS数据显示,马来6月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1,230,997吨,较5月环比减少7.4%。另外SPPOMA数据显示,6月马来油棕鲜果串单产较上月同期增加5.10%,出油率下降0.23%,棕榈油产量增加3.89%。马棕出口量下滑,产量还增长,使得马棕库存有增长迹象,拖累马棕期货承压下跌,尤其7月4日马棕期货盘中一度下跌9.98%触及跌停,直接利空连盘食用油脂期价。

虽然印尼方面也有消息称,计划将强制性生物柴油混合比例从目前的30%提高到35%或40%。但鉴于该国时常出尔反尔,政府公信力不足,国际投资者对此并未有太大的反应。因去年印尼就称计划推进生柴B40道路测试,但因技术难度、疫情等各种问题推迟。而且一般生柴混掺按照B10、B20、B30、B40逐步研发推进,本次突然提到B35计划,不再按10的倍数取整,令不少投资者开始怀疑,该国会否出台B32/B33之类的计划,有炒作未来需求预期反复变化的可能,于是印尼的B35计划消息并未给油脂市场带来有效提振。

油料市场利多消息不足

近段时间油脂油料市场缺乏实质有效的利多消息,7月1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季度数据,美豆季度种植面积预估为8832.5万英亩,远低于低于3月份播种意向数据9095万英亩,也低于报告前分析师预期的9043.1万英亩。

虽然美豆季度报告中种植面积数据偏利好,但美豆季度库存却也同比增长26%,偏利空。另外,投资者认为本次季度报告数据较为蹊跷,毕竟美国新豆已基本完成播种,本次种植面积数据调整幅度较大,怀疑后期有可能用不断修正数据的方式来炒作的可能。而且美新豆还未成熟,美陈豆库存数据却增长。因此市场认为本次美豆季度报告的影响有限,也未能对豆类油脂市场带来有效支撑。

综上,在国际市场担忧美联储可能在7月份加息75个基点,担心全球经济衰退,外围股市、债市、期货等金融商品集体下跌的宏观利空氛围下,食用油脂板块也未能独善其身。产地棕榈油方面尤其印尼持续加速棕榈油出口,利空油脂市场。而随着我国港口陆续有棕榈油到船,也会逐渐缓解食用油脂供应紧张。目前国内沿海24度棕榈油现货基差09+1200~2600,而7月船期报价09+650~1000,差价较大,棕榈油基差短期有较大下调空间,还有可能会拖累豆油

连盘豆油期货近段时间连续破位下跌,市场有一定恐慌情绪,买家一般刚需购销。短期豆油行情将宽幅震荡,偏弱运行,维持保守思路,现货商适合缺货时逢低适当补充刚需即可,勤拿少补,降低风险度,不宜重仓囤货,等待行情明朗。短期关注美联储消息、印尼棕榈油政策和国内棕榈油到船等消息。

盘面上,连盘豆油09合约处于下行通道内,短线空头排列,放量下跌,说明还有走低惯性,暂时观察9400左右支撑力度,若9400失守则下方再看8800附近支撑。油脂行情波动剧烈,风险较大,多家机构表示观望。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政策精准发力 全产业链支持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 

小麦颗粒归仓,夏种夏管压茬推进,广袤田野一片大忙。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下,农业市场主体有哪些困难和期盼,政策如何精准发力?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收获畅通道

保障农活不断线

车行麦田,5台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拨禾轮转动,麦芒飞扬,金黄麦粒倾泻而下。“1200多亩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麦进库,我的心也放肚子里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马湾村“话丰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敏感慨,小麦颗粒进仓,多亏了老朋友——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农机手郭卫东,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样如期抵达,不误农时。

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农机手跨区收割作业,抢收节骨眼上,他们是一路畅行吗?“在福银高速老河口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查健康码、登记信息和行程、测核酸,很快放行。”郭卫东说,工作人员还送了小礼包,里面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贴心。

“我们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查验农机手和农机具转运司机,对持有农机跨区作业证的车辆实行免费通行,对持有健康码绿码的跨区农机手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武介绍。目前湖北小麦夏收已结束,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2万台,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跨区收割机超过1万台,开放绿色通道400多个,全省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600多张。

政策发力,为种粮市场主体解难题。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打通影响麦收的堵点卡点,保障夏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今年“三夏”麦收期间,保障联合收割机及相关运输车辆免费优先通行45万车次,累计免收通行费1.09亿元。

种植强帮扶

保护种粮积极性

“今年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收成不错。收购价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钱,好粮卖上了好价钱。”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中张庄村种粮大户张玉甫说,“去年小麦晚播,开春麦苗长势弱,又遇上农资价格上涨,那时心里真没底。”

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整田翻地、田间管护、浇灌除草全程帮扶。“农技员下田,指导促弱转壮。县里组织无人机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水渠通到田里,返青水浇得及时。”张玉甫说。

“今年化肥、柴油、农药价格上涨,算下来比往年多三成。多亏了‘红包’,让我敢投入。”张玉甫算起了账,“县里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两次向种植户下发一次性种粮补贴,每亩收到30.61元。我还享受了耕地地力补贴,每亩95.41元。买农机也有优惠,去年买收割机有30%左右的定额补贴。”

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达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投入达212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到今年底,将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各地加大投入,补上农业生产短板,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拉动下,全市农机户新购置插秧机550台,其中适用于钵苗育插技术的农机保有量达17台(套),可完成近万亩水稻插秧作业。”辽宁省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敏介绍,今年盘锦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预计达97.7%以上。

插秧机驶过水田,青青禾苗下地。“今年1000多亩稻田首次采用了水稻钵苗育插技术。平面秧盘替换为带有钵孔的塑料秧盘,钵苗插秧机实现秧苗带土移栽。”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福生介绍。

秧好一半禾。育秧技术一变,为丰收添底气。“插秧不伤根,减少后期人工补苗,还能节种节肥,每亩水稻可增产5%—10%。”康福生说。

加工稳链条

延长特色产业链

丰收更要增收,在产业链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开足马力。

在山东省夏津县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满载优质麦的卡车鱼贯而入。“正是收购新粮的时候,我们一天收购量就达上万斤,收购价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总监董金鲁说,好政策让钱等粮,公司能敞开“肚皮”收粮,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流动资金增加,为收购小麦赢得主动。

帮扶给力,更要增强内力。在生产车间,11条制粉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面粉加工出粉率从75%提高到79%,一年多产出18.4万吨面粉。”董金鲁介绍,目前企业小麦年加工能力达230万吨左右。

“从田间到车间,梳理产业链条薄弱环节,聚焦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货运等,精准制定举措,全方位稳住农业市场主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各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

豆腐柴,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深山里的一株绿草,走上了超市货架。

“老乡把叶片压榨、过滤,制作成凉粉,清热解暑。独特的乡野小吃流传百年。”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才说。

一条生产线带出一条产业链。流转土地,购置加工设备,研发产品,豆腐柴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我们生产的树叶凉粉、粉丝等深受市场欢迎。”杨兴才介绍。

近期受疫情影响,来自餐馆的订单减少了60%,考验摆在杨兴才面前,“要是缩减生产规模,不仅老乡收入减少,还影响后续发展。但要向即食食品转型,新设备又得投入不少钱。”

“关键时候,好政策给我托了底。”杨兴才说,在当地税务部门辅导下,企业申请办理了近40万元留抵退税。“我们购买了3台灌装设备,支付了150余户农民的土地流转金,结算了2万株苗木货款。”如今,一箱箱树叶冰粉正销往各大商超。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存在一些短板,帮扶政策要跟得上,让他们的实力强起来。”李国祥认为。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各地鼓励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100家“链主”企业。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649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业农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小麦、玉米、食用油暴跌回俄乌冲突前水平 全球粮食危机有望缓和 

 近期以来,玉米、小麦、食用油等各路大宗粮食价格的一同下滑引发了人们的憧憬:全球粮食危机接下来将有所缓和,食品成本飙升的痛苦也将被减轻。

         棕榈油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食用油,已较 4 月份的高位下跌逾 40%,跌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周三 ( 7 月 6 日 ) 全线滑落,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当日的 8、9、10、11 和 12 月棕榈油期货合约,均下跌 10% 至跌停板价位。其中,基准 9 月棕榈油合约跌破每吨 4000 林吉特 ( 约合 1000 美元 ) 关口,为一年以来最低水平。

        印尼正在鼓励出口,以消化当地不断上升的棕榈油库存。据印尼贸易部消息,印尼已批准 249 万吨棕榈油出口。其中约 139 万吨根据国内市场义务 ( DMO ) 计划进行许可,其余部分根据加速计划发放。

        小麦较 3 月份的历史高点下跌逾 35%,玉米较今年高点下跌约 30%,大豆较今年高点跌逾 26%,这三种主要的粮食价格均已跌回俄乌冲突之前的水平。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极端天气、供应链混乱,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扰乱,制造了粮食市场的 " 完美风暴 ",导致各种粮食价格不断飙升,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这将对较贫穷国家的消费者造成尤其严重的打击。从老挝、埃及、巴基斯坦到委内瑞拉和几内亚,世界各地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敲响了警钟。

        当地时间 7 月 5 日,埃及财政部长马伊特在接受采访时向媒体表示,该国财政部在国家财政事务管理上 " 面临压力 ",小麦等进口价格上涨正在对埃及国家预算造成负担。据马伊特介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埃及每年进口约 1200 万吨小麦,而目前该国小麦进口成本已从每吨 130 美元升至 504 美元。

        根据埃及中央公共动员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该国 2020 年进口了 1280 万吨小麦,成本约达 32 亿美元。现在小麦供应的增加以及价格的暴跌将缓解该国的粮食供应压力。

        7月7日至8日,二十国集团 ( G20 ) 外长会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议题便是关于粮食和能源危机,讨论如何克服粮食危机、化肥短缺和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全球供应链中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G20 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讨论,以寻求可持续的社会经济解决方案。

        新加坡棕榈油分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赛西亚 · 瓦尔加博士表示:" 原油大幅下跌、大豆油暴跌,以及棕榈油出口和生产供应不断增加,正在给食用油市场带来下行压力。"

        Maybank Investment 经济学家 Chua Hak Bin 称:" 有迹象表明全球粮食危机可能已接近见顶," 他补充说,棕榈油价格的下跌将减轻食用油价格的压力。

        投资管理机构 Navellier & Associates 首席投资官 Louis Navellier 表示:" 大宗商品价格的松动是通胀正在降温的明显证据。"

        此外,对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种植业而言,天气条件的改善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许能够弥补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所造成的供应缺口。

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国家发改委研究投放猪肉储备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改委获悉,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改委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此前,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研判后期价格走势,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有关方面分析认为,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上涨,重要原因是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现象,部分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涨价氛围,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惜售情绪;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之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可能导致后期集中出栏、价格再次快速下跌,从而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反而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养殖企业要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适重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惩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多产粮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我国2.3亿农户承担着全国14亿多人吃饱饭、吃好饭的重任。农民要多种粮、种好粮,以良田为基础,用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才能确保中国人吃得越来越好。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民要多种粮,中国人的饭碗里才能多装中国粮。近两年,随着国际国内粮价的大幅上涨,加之农业补贴高,种粮收益较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千方百计扩大耕地面积,出现了农民争地种粮的现象。除了现有耕地外,一些地方农民充分利用撂荒地、盐碱地、丘陵山区坡地、废弃的宅基地,种植适宜的粮食作物,持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把“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变为丰产田,把“望天田”变为高产田,甚至把屋前屋后的“方寸田”变为增产田。

        农民要多种粮、种好粮,关键要选良种。俗话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种直接关系种粮收益,种子不同,产品品质、产量差距大,价格也泾渭分明。近年来,我国育种水平不断提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高产典型不断涌现,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种地选良种,良种还需良技良机配套。从良技看,近年来我国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豆玉米轮作套种技术、密植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有效促进粮食增产。例如,大豆玉米轮作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重茬种植造成的减产问题。这是因为,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根瘤菌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大豆茬种玉米比多年连作玉米平均增产7%至11%。从良机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良田良种良技良机配套,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如今,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仍居主导地位,耕地细碎化严重,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粮食增产。各地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规模化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导入小农生产,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农民要多种粮、种好粮,还要确保卖得好。为摆脱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丰收困境”,一些主产区在抓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从“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破题,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推动农民从多种粮、种好粮向“种得好、产得好、卖得好”转型,从卖“原字号”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一些地方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总的来看,种地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十分烧脑的技术活。如土地耕耘不当、选种不当、田间管理不当、农时选择不准或者对粮食市场把握不准,都可能影响粮食产量,影响粮食收益。以前那些凭经验种地的庄稼“老把式”,也需要持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农民。各地要围绕稳粮保供的目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全球贸易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的自由流动便开始受阻。从目前的情况看,疫情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始终未能消退。而在今年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供应链瓶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粮食以及能源为代表的全球多个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再次遭遇冲击,全球航运以及物流成本快速上升,全球贸易的碎片化特征也愈发突出。

  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俄乌冲突使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更加凸显。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提出,随着各国消费需求回落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规模也将随之下行。全球航运和物流同样面临较大制约。一方面,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将推动全球运输成本上升,相关成本将转嫁至下游消费者,对进口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全球80%以上的消费品通过海运运输,海运和港口物流的任何压力都将阻碍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和交付。俄乌冲突在较长时间持续,黑海和地中海沿线的海运运输受到较大影响。全球仍然面临疫情威胁,各港口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降低运输效率,加剧供应链压力,延长货物交付时间。另外,随着欧美逐渐放松疫情管控,预计全球服务贸易将逐渐从低位反弹,但考虑到当前国际商务和旅游活动仍受疫情影响,预计服务贸易仍将低于疫情发生前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尤其是涉及乌克兰以及黑海地区的物流与贸易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对于乌克兰的贸易伙伴来说,现在许多商品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采购。这增加了全球船舶需求和全球航运成本。

  与此同时,鉴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农产品市场的主导作用及其与粮食安全和减贫的关系,粮食问题尤其令人关注。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和航运成本一直在上涨,俄乌冲突则加剧了这一趋势,并扭转了此前航运价格的暂时下降趋势。在2022年2月至5月,干散货(如谷物)的运输价格上涨了近60%。随之而来的粮食价格和运费上涨将导致全球消费食品价格上涨近4%,其中几乎一半的影响是源于更高的运输成本。

  另外,俄罗斯是全球燃料和化肥市场的巨头,而燃料和化肥是全球农民的关键投入品。粮食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给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对脆弱和依赖粮食进口的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国际粮食贸易增添了更多的风险。俄乌冲突发生后,陆续有印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以及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出台了有关粮食以及农产品的出口禁令。这无疑令本就紧张的全球粮食供应以及贸易体系雪上加霜。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粮食贸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进而推动全球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威胁多国的粮食安全。

  在能源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析,俄罗斯除了是农产品出口国外,同时也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面对贸易限制和物流挑战,石油和天然气的成本已经增加。能源成本上升导致船用燃料油价格上涨,增加了所有部门的运输成本。截至2022年5月底,极低硫燃料油(VLSFO)的全球平均价格较年初上涨64%。总体而言,这些增加的成本意味着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并且贫富差距有可能扩大。

  面对粮食以及能源等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多个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已经出现了恶化。根据印度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印度6月贸易逆差从5月的243亿美元增加至256.3亿美元,并且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96.1亿美元。具体而言,印度6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6.78%,增速较今年5月的20.55%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印度6月进口额同比增长51.02%。其中,原油与黄金的进口额均出现了大幅上涨。

  另外,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德国也迎来了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5月贸易逆差接近10亿欧元。其中,经工作日和季节调整后,德国5月商品出口额为1258亿欧元,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11.7%;5月商品进口额为1267亿欧元,环比上升2.7%,同比增长27.8%。此外,受到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欧元区面临的进口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今年3月欧元区货物贸易逆差达到164亿欧元。4月,欧元区未经季节调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到324亿欧元,进口额的大幅增加叠加外部需求下降,令欧元区的贸易条件出现了恶化。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贸易流动以及供应链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解决当前的贸易困境仍然需要各国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减少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断对经济复苏的影响,降低航运以及海运的物流运输成本,助力全球贸易与经济的复苏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7.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8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8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0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59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0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16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8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160

玉米

中等

3020

大豆

中等

6900

豆粕

一级

410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45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0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300

 

   19

          2022710

                                       853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