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2449
· 福州粮情
七月份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2.7.31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00 | 2378 | -0.92%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00 | 2480 | -0.8%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00 | 330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5900 | 6000 | 1.69%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200 | 4080 | -2.86%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160 | 4200 | 0.96%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4480 | -1.75%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80 | 3160 | -0.63%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160 | 3230 | 2.22% |
玉米 | 中等 | 3040 | 2950 | -2.96% |
大豆 | 中等 | 6900 | 6800 | -1.45% |
豆粕 | 一级 | 4300 | 4150 | -3.49% |
籼糯米 | 一级 | 5200 | 52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450 | 2500 | 2.04%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200 | 10000 | -10.71%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1500 | 10300 | -10.43%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小麦晃晃悠悠跌了一个月,面粉也跟着跌了一个月,而进入三伏天高温雨水较频繁,居民对主食摄入有所减少,面粉也进入更淡的季节,不过随着面粉持续性下跌以及小麦价格有所反弹,面粉价格基本触底,且进入8月份备货周期来临,面粉也有望回涨。
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基层小幅反弹。
20号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办的竞价采购2022年小麦23.48万吨,全部成交,底价1.64元/斤,最高成交价1.63元/斤,最低成交价1.60元/斤,成交均价1.617元/斤。为久跌的小麦提供一定信心,其中山东地区价格反弹较多,大厂低价补涨回到均值区间,也带动基层收购价格有所上调,特别是德州地区基层收购价达到1.53元/斤左右,但是集中收割期已过,农户并不上量,而贸易商前期成本较高,部分成本价在1.52-1.55元/斤左右,按照目前面企收购价基本是倒挂的,因此对于低价小麦,面企上量也不大。
面粉一降再降,价格触底。
季节性淡季导致面粉阶段性需求寡淡,除疫情影响,工厂开机基本处于次低位,上面我们说到对于低价小麦,面企收购量并不是很大,且自小麦开始走弱以来,面粉价格也是一降再降,以30粉为例,市面价格多在1.74-1.88元/斤不等,降价一方面是小麦走弱拉低面粉价格,另一方面淡季下厂家内卷严重竞争较激烈。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面粉约降0.02-0.08元/斤,相应小麦价格约降0.02-0.04元/斤不等,部分厂家保持同频率回落或平稳运行,但另一部分厂家面粉落价速度是略快于小麦的,这也让面企负责人纷纷表示降不动了,降不了了,触底了。
麸皮小幅回落,支撑力度有限。
小麦加工中面粉占比70%,其余多为副产品,而随着玉米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价格跌跌不休以及工厂开机稍有转好,麸皮价格也有所回落,不过幅度不大,目前价格多在1.1元/斤上下浮动,毕竟面企开机情况还未完全改变,麸皮也不会大幅落价,而副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也使得制粉企业将会把保证利润的重心放在面粉上。
综上所述,面粉再下跌空间有限,且进入8月中旬新一轮补货或将展开,提振面粉价格,不过各厂家多在观望大厂动作,若大厂带头,价格或将提前有所上行,因此建议经销商根据存储条件逢低适量补货。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近期玉米期货震荡下跌。此轮期货的下跌始于美国加息的影响,目前美元指数已经刷新20年历史高位,美元不断加息,以及国际经济受疫情影响的不振,俄乌战争导致国际能源类大宗商品格局的重组都是这次期货疯狂下跌的始作俑者。
期货具有资本的嗜血性,资金的流动受消息面影响很大。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即使国内有些许利好也被掩盖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不过我们也应该这样看,在10年前,甚至5年前,期货在玉米现货中的地位还没有如此重要时,懂得期货操作的人寥寥无几,信息也不如现在快捷,透明,一个行情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所以才有了贸易商在粮食集中上市时收购,三四季度就涨价赚钱销售的普遍现象。而现在在信息透明高效下,一个行情甚至会在三五天结束,稍纵即逝,很难把握。
而市场规则也出现变化,因为收购主体增多,往往在粮食集中上市时价格被抢高,在后期青黄不接时却落价。前期高价是因为收购主体多,后期落价亦是因为前期收购库存大。
传统的贸易做不下去了吗,需要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很多人选择了从期货下手,但是就如同有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成年人学习高数一样,只是对一些表象的东西浅尝初试,这更增加了国内期货市场的混乱,2020年至今年初,很多期货讲座风行于市,主讲人不一定具备专业的期货知识,多数还是以炒作期货作为主讲内容,言之凿凿期货可以“暴富”,这下期货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误导很多人认为只要现货和期货做出相反的操作就可以获利!
期货确实具有发现未来价格的基本功能,但是这只是一个基本功能,在我们这个不以资本为主要获取财富的国家,期货对于行情的炒作更容易收割利润!
近几年来,以一部分国际大国进行的大宗商品炒作收割中国人利益的事件不止一起了,原油宝,伦镍事件都有外资炒作,国内跟风(不排除有内部参与)最终造成巨亏。
对于国内粮价最近三年政策一直强调一个“稳”字,这个稳不仅仅是针对国内,更是针对国际,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国家耕地不占优势,却人口众多,粮食,尤其是饲料能源类谷物缺口越来越大,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饲料能源转化的肉蛋奶更是需求递增,玉米在今后若干年都会有缺口。
一些狼子野心的国家也正是觊觎中国粮食供给的现状,大肆炒作粮价。
试想,只有粮食价格大起大落才会有利润,一直平稳的行情。利润点在哪里?
而我们国内的人士自以为已经和世界接轨,只要外部放出来一个消息,就迫不及待的转发,扩散,尽快做到人尽皆知,殊不知这正是别人的“套路”。
普通人难以周游世界,观察各地自然气象条件。但是同一个地球,为什么某些国家上个月干旱,这个月就风调雨顺了那?全球公认的拉尼娜现象会绕过产粮大国吗?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最近两年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气象条件就可以自由切换,想干旱就干旱,想丰收就丰收,这些鬼话值得信吗?
俄乌战争本来就会加剧粮食价格的上涨,此时添油加醋的说世界粮荒,南美干旱绝收,欧洲遭遇高温等等,就连一个一年出口几十万吨粮食的国家禁止出口也被炒来炒去,最终把玉米,小麦期货抄到历史高位,几度涨停,然后大肆卖粮,收割世界人民的财富。
现在又疯狂炒跌,一夜之间所有的利好变利空,可是实际上自然灾害还在,乌克兰没有出口一粒粮食,俄罗斯出口的小麦,大麦,玉米关税却涨了。
粮食是具有周期性的大众商品,而且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在增加,可耕种土地在减少,这突然就过剩的粮食是怎么出来的!
“7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西欧的极端高温导致法国和西班牙发生毁灭性的野火,意大利和葡萄牙出现前所未有的干旱,并在当天给英国带来了40摄氏度的最高气温纪录。该机构警告,热浪正在并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19日在日内瓦表示,极端高温天气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外,还将对农业活动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加剧当前因俄乌冲突引起的严重农作物减产。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在当天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正在许多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不仅是因为热浪会直接导致一些疾病,还因为它将触及健康的支柱——食物的获取。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人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农业收成,也必将会出现缺水的情况。”(以上引号部分来源于央视客户端新闻,版权所有归属原作者)
世界级别的干旱和高温并未缓解!
对于目前的玉米期货炒作成分已经超过期货本身的功能。我们现货商更应该立足国内的政策引导和需求来看待目前以及即将到来的新季玉米行情。
坚信国家政策,坚信粮食的价值,玉米已经进入到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了!2021年的玉米现货并非没有生机,行情都是在绝望中诞生!玉米期货让他炒,看他起高楼,也看他楼塌掉。期货经过这一波洗礼,接下来也会消停不少,一些半吊子也该出局了。
玉米在国内的需求不会突然消失,或者骤然减少。看看今年新季小麦和早稻谷的开称价,凭什么要玉米的开称价低于种植成本?国内利好大于国际利空,而且国际利空也是在为下一波“韭菜”的种植开疆僻壤。
国内政策强调“稳价保供”,而且“要让农民种好粮有钱赚!”就基于这两点,国内现货玉米价格不会暴跌,更不会跌破农民的新季种植成本线!跌破了也得给涨回来!
来源:财富粮网 仅供分享
进入7月中下旬,国内早稻收获逐渐进入高峰,上市量不断增加,早稻高价开秤后呈现高走之势。受多种因素合力影响,预计短期新稻仍有小幅上涨动能,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受需求较弱和国际粮价回落影响,当前国内稻米市场走势总体上平稳略弱,籼稻和粳稻市场、稻谷和大米市场整体波动幅度均不大,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量也持续减少,本周共成交最低收购价稻谷9006吨,均为黑龙江产粳稻,成交率只有41.48%,市场情绪继续降温。
早稻收获进入高峰
今年,全国早稻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比上年略有增加。当前,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9个早稻主产省区均已陆续开镰,早稻大面积收获全面展开。由于早稻机械化收割程度较高,机收率达到95%,收获进展总体较快。
央视网7月19日消息(新闻联播),目前,南方稻区已经进入“双抢”的大忙时节。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半,进展总体顺利。其中,广东早稻种植面积达1300万亩,目前收割过半,预计7月底将完成收割;江西1830万亩早稻收割也过半;安徽今年双季早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已于7月10日左右开镰;浙江171万亩早稻也陆续开镰,早稻面积比去年增加18万亩。
7月中下旬,南方地区以晴热多云天气为主,利于早稻成熟和收获,预计再过10天左右基本可完成收获。总体上看,今年早稻单产可能与上年持平。
早稻价格高开高走
随着早稻陆续收获,上市量不断增加,早稻收购市场也日益活跃。由于今年储备稻谷需求量仍较大,加之新麦上市后高开高走,目前仍大幅高于早稻价格,市场主体对早稻后市预期较为乐观,经纪人、烘干厂、收储企业入市收购较为积极,而农户因忙于抢收抢种,无暇出售,推动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7月17日,湖南新季早籼稻收购价2760元/吨,比一周前的开秤价上涨60元/吨。
7月9日,江西抚州湿稻谷开秤价1900~1960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40元/吨;至7月13日,普通湿早稻收购价上涨至2000元/吨,圆粒湿早稻达2060~2100元/吨,涨幅明显;7月15日,新余湿稻收购价1900元/吨,上饶三级早稻收购价2660元/吨,鹰潭收购价2560元/吨,萍乡2740元/吨,赣州2700元/吨,九江2760元/吨,均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
7月8日,湖北公安30%水分圆粒湿稻上市开秤价2100~2120元/吨,同比上涨300元/吨;至7月12日收购价已上涨到2160~2180元/吨,烘干清理后折标准稻谷2800~2820元/吨。荆州潮粮(水分>27%)收购价2140~2200元/吨,较一周前的开秤价高出40~100元/吨。咸宁潮粮(水分>31%)收购价1920~1960元/吨,折合标准粮收购价2700元/吨。鄂州、黄冈蕲春、浠水等地早籼稻也在7月12日~15日陆续收割上市,30%水分圆粒早籼稻开秤价2000~2040元/吨,折合标准水分稻谷收购价2640~2740元/吨,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很多粮库也早早做好了收购准备工作,并陆续开始挂牌收购,但当前早稻上市量较少,农户也正在全力“双抢”,前期以田头出售早稻为主,因此,早稻收购成效尚不明显。江西抚州部分粮库当前早稻挂牌收购价2600~2640元/吨(标准水分),较最低收购价高120~160元/吨。中储粮金溪直属库7月15日起中央储备粮轮换收购价为2700元/吨(到库价);中储粮南昌直属库余干分公司7月16日早籼稻收购价2730元/吨;中储粮抚州直属库抚州本部和东乡分库早籼稻到库价为2740元/吨(短粒型),乐安分库为2680元/吨(长粒型);中储粮长沙直属库也于7月15日起挂牌收购早籼稻,收购价格(到库价)为:短粒型2680元/吨,长粒型2600元/吨,均高于最低收购价。
储备采购快速增加
随着早稻上市量不断增加,各地粮库储备早稻采购交易会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但价格出现滞涨。
7月13日,江西网上第一场早籼稻采购交易会举行,采购2022年圆粒早籼稻底价2760元/吨,由于市场主体不认可,没有成交。随着后期储备补库全面展开,预计早稻收购竞争将更加激烈,短期储备稻谷采购价格将居高不下,不排除还有向上冲高的能力,但上涨动力将逐渐减弱。从采购成交价来看,近期成交价也明显出现滞涨现象。
7月15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委托采购2022年江西、湖南产早籼稻(圆身短粒型)7750吨,成交7750吨,成交率100%,底价3150元/吨,成交价3040~3050元/吨,因上周底价为3050元/吨,没有成交;佛山市三水区委托采购2022年产早籼稻(圆身短粒型)1825吨,成交1825吨,成交率100%,底价3150元/吨,成交价3060元/吨;江门市新会区委托采购2022年产早籼稻(圆身短粒型)2550吨,成交2550吨,成交率100%,底价3120元/吨,成交价3070元/吨;韶关市翁源县委托采购2022年产早籼稻“珍桂”4320吨,成交4320吨,成交率100%,以底价3200元/吨成交。
7月18日,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委托采购江西、广东产早稻(圆身短粒型)6000多吨,全部成交,底价3190元/吨,成交价3040元/吨;委托采购江西、广东产早稻(中长粒型)2900多吨,全部成交,底价3140元/吨,成交价2910元/吨。
7月19日,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委托采购江西、广东产早稻9500多吨,全部成交,底价3100元/吨,成交价2960~3070元/吨;湛江市坡头区委托采购江西产早稻(圆身短粒型)5800多吨,全部成交,底价3100~3200元/吨,成交价3080~3110元/吨;广州市花都区委托采购江西、湖南和广东产早稻(圆身短粒型)2532吨,全部成交,底价3150元/吨,成交价3020元/吨。
上涨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早稻收获虽已进入高峰,上市量不断增加,但因农户正处于“双抢”期间,上市量总体仍较少,而储备需求逐渐开始放量,加上市场主体看好后市预期,在抢购和惜售心理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后期早稻收购价格仍有小幅上涨可能。但新稻价格目前处于较高位置,部分地区已创出历史新高,持续上涨的可能性预计不大。
理由一:早稻主要作为储备用粮,口粮需求很少。经过高开高走后,早稻收购价格处于较高位置,已高于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比价优势下降,轮换价差增大,补库风险增加,后期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理由二:近期国际粮价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国内新麦 价格也从高位回落,部分地区麦价甚至跌破3000元/吨关口,国际大米价格也从高位回落,尤其是泰国大米下跌幅度较大,已基本将前5个月的涨幅回吐完毕,这对市场人气有一定打压作用,后期农户的惜售心理将明显减弱。
理由三:随着早稻上市量不断增加,量少价高的现象将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早熟中稻也会被当作早稻用于储备,进而增加早稻供给。近期各地竞价采购交易会的成交价格已不再持续上涨,而是出现一定滞涨,也预示着后期早稻市场上涨空间有限。因此,在早稻上涨到当前较高价位后,农户不宜盲目惜售,应择机在高位出售,落袋为安。
国际大米稳中略跌
今年,我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下降,但大米进口却“一枝独秀”,仍呈快速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碎米进口大幅增加。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大米66万吨,同比激增36万吨,增幅120%;1月至6月我国共进口大米358万吨,同比增加103万吨,增幅40.2%。上半年的大米进口量仅次于2021年和2017年全年的进口量,稳稳地排在本世纪以来进口前三。6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5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减幅5.9%;1月至6月我国出口大米97万吨,同比减少33万吨,减幅19.6%。上半年,我国大米净进口达26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米价格近期总体保持低位,其中泰国大米小幅下跌。上周,泰国5%破碎率白米报420美元/吨(FOB价,下同),周环比下跌9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414美元/吨,下跌8美元/吨;白碎米报395美元/吨,下跌6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白米报418~42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403~407美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印度5%破碎率白米报343~347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28~332美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388~39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68~372美元/吨,均持平。
我国进口成本下降
目前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形势较好,价格稳中走低,我国进口泰国大米理论成本有所下降。不过,受人民币汇率走弱影响,我国进口越南、巴基斯坦大米理论成本略有增加,但幅度有限。
7月17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76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理论到港完税价3310元/吨,国内外价差450元/吨,周环比扩大48元/吨;越南大米3266元/吨,国内外价差494元/吨,缩小19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043元/吨,国内外价差717元/吨,缩小18元/吨。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仍较大,预计短期我国大米进口仍将保持高位,今年大米进口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综合分析,早稻是近期市场唯一表现亮眼的稻米品种。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将对稻米市场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早稻市场容量毕竟较小,对稻米市场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加上当前正处于美联储加息周期,整个大宗商品,包括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米正逐渐步入调整期,国际小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6月份以来的下跌已将前期的涨幅“抹尽”,因此,在中晚稻产量明朗前,稻米市场需谨慎看待。
来源:粮油市场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自进入6月中旬以来,大米走货速度持续放缓,直至今日,众多米企可谓苦不堪言,那么本周各省份米业开机率可想而知,大米走货滞缓的格局更是随着7月的来临愈演愈烈,而米企纷纷表示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年来大米行情低迷?未来米市是否还有机会恢复生机?还是真的回天乏术了?笔者认为深剖其原因至关重要。
气温持续回升,口粮结构改变
首当其冲的必然就是当前口粮结构的改变,随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口粮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大米为主导,肉类、禽类、蛋类、面食等等...... 更多的选择在等待我们去尝试,经济水平的好转亦是意味着我们外出就餐的几率在逐渐增加,而面临众多食品种类,大米又能占据多大比重呢?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大米呢?与此同时,大米与我们的生活日常息息相关,那不妨问问我们自己,当前已经进入伏天,气温持续升高,正是夜市、集市如火如荼之时,谁又不想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来一杯冰啤酒,感受一下人间烟火呢?因此当前的高温天气即是我们口粮结构改变的间接原因之一,也是本月大米走货不畅的又一主导因素。
信息透明化,米企压力山大
其次就是当前社会信息的透明化也让米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消费者面临众多的选择和对比,货比三家背景下无疑是在给米业施压,不难发现当前米市早已由卖家市场转变为买家市场,米业十分被动,另外,直播电商行业的兴起又给米业一记重创,叠加社区团购米价亦是不高,在当前大米市场需求本就低迷的基础上,让实体米业防不胜防。
进口大米叠加疫情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最后,今年进口大米总量走高。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大米总进口量66万吨,1-6月份总进口量35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可见进口大米在价格上必定是占据一定优势的,那么这也必然会对国内大米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另外,近年来疫情间歇性的爆发,在此期间,各行各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都是停工停产为主,大米消费很难不走下坡路,叠加当前已经进入暑期,各省中小学以及高校陆续开始放假,集团性需求明显下降,那么大米当前的走货速度就不难理解了。
米市仍有利好因素
但是大米市场也并非如此不堪一击,说到底,民以食为天,从近期国家临储拍卖成交以及各省份中储粮拍卖成交结果来看,市场依旧存在一定刚需,7月1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共计投放305655吨,总成交有46649吨,成交率为15.26%,主要是黑龙江粳稻成交为主,成交均价格1.31元/斤。7月19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计划销售粳稻谷83717吨,实际成交27195吨,成交率32.5%,平均起拍价2623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644元/吨,成交率亦是淡季高位。由此不难看出市场刚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今年定向饲料稻谷管控较为严格,流入口粮市场几率较小,如果低价米盛行,米业则更是在夹缝中生存了。
笔者认为,近年来米市在供体持平的状态下,需求主体明显缩减,米企也反馈往年同期库存基本消耗殆尽,但是今年由负拉正,大米走货确实艰难,但是今年种植成本居于高位,黑龙江作为主产省份,东部地区长粒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那么今年新季水稻价格或将高开,盼望以此带动大米价格。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市场需求或将好转,建议米企当前按刚需库存即可,后市密切关注新季作物生长情况以及进口大米到港情况。
7月2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其中基准期约收高2.3%,主要原因是大豆产区将会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国际原油期货走强。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上涨28美分到38.50美分不等,其中8月期约收高38.50美分,报收1473美分/蒲式耳;11月期约收高30.25美分,报收1346美分/蒲式耳;1月期约收高30.25美分,报收1353.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11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314.50美分到1349.25美分。
气象预报显示,本周从西部玉米种植带到五大湖区,再到东北各地,气温将会上升至高于正常水平,可能比正常高出3到8华氏度。本周和下周初美国西北地区将会出现炎热天气,几个地区的温度将比正常高出10至20华氏度,在极端情况下,周三的温度将达到110华氏度。这样的天气状况不利于大豆作物生长。
美国农业部盘后发布的作物周报显示,截至7月24日,美国大豆优良率为59%,比一周前下滑2%,上年同期为58%。
国际原油期货坚挺上扬,也对大豆市场具有支持意义,因为大豆是生产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7月21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数量为388,212吨,比一周前减少11.1%,不过比上年同期高出60.3%。本年度迄今为止的出口检验总量达到53,000,942吨,同比减少约9%。
咨询机构Safras公司预计2022/2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545亿吨,出口量将达到9150万吨。
据称中国买家周一从美湾购进了大豆,3月装船,还购进8月船期的巴西大豆。
7月25日,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83,955手,上个交易日为89,871手。空盘量为322,830手,上个交易日为321,283手。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受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2022年上半年豆油价格两次冲高回落,大体呈现“M”型走势。当前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较强,宏观背景偏空,预计下半年豆油价格重心较上半年有所下移。但在成本端及国内供需的正向支撑下,仍将高位波动。
上半年豆油价格同比上涨21.05%
2022年上半年国内豆油价格延续2021年涨势,重心再度上移,一级豆油全国均价11279元/吨,较去年同期涨幅21.05%。其中出现两次明显的冲高回落,分别在3月和6月,高点出现在6月8日的12875元/吨,低点是1月6日的9728元/吨。今年上半年豆油价格延续高位运行,是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国际扰动因素多,国内外植物油市场波动大
2022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有两大扰动豆油行情的因素。首先是宏观方面,其次是棕榈油主产国印尼出口政策变化调整。一季度国际局势紧张升级,黑海运输不畅,能源及谷物供应趋紧,令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进而带动一季度国内豆油期价不断攀升。随着通胀加剧,3月美联储首次加息25个基点,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回落。与此同时,印尼棕榈油DMO政策调整导致棕榈油供应由收紧转为宽松,豆棕期价先涨后跌。其中一季度连盘豆油期价最大涨幅为4.16%,最大跌幅为3.81%。
二季度印尼从禁止棕油出口到因胀库转为加快出口,豆棕期价均出现第二次涨后回撤。6月美联储超预期加息75个基点,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大宗商品市场宽幅下跌,国内市场亦难“独善其身”。连盘豆油期价最大涨幅为4.71%,最大跌幅为4.02%。因二季度宏观利空较多,第二次跌幅大于第一次。此外,各主要生柴国对生柴政策持支持态度,植物油需求前景乐观给予国内外期价支撑。国际市场多空指引下,上半年国内豆油行情波动较大。
2022年上半年,马棕主力均价5877令吉/吨,同比涨56.22%;美豆油主力均价72美分/磅,同比涨33.33%;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均价10559元/吨,同比涨24.91%。
进口大豆价增量减,成本支撑较强
从原料进口成本端看,2022年大豆进口成本较上年度有所提升。一季度在拉尼娜气候的持续影响下南美大豆减产,供应趋紧以及全球通胀背景令美豆价格不断走高。季度末的新季美豆播种面积预估增加,令二季度美豆期价上行受限。但因处于播种阶段,天气炒作导致期价维持高位运行。2022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成本均值5353元/吨,同比涨19.73%。因大豆进口成本持续攀升及国内4月起储备豆持续投放,今年油厂采购海外大豆积极性降低。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大豆进口量约3803万吨,同比缩减0.52%。
据有关调研统计,2022年上半年豆油总产量约701万吨,同比缩减14.09%。除原料进口量缩减外,油厂月度开工率普遍低于往年同期。二季度豆粕累库较快,油厂时有停机消化库存现象,开工率恢复有限,相应豆油产出并不宽松。
上半年豆油需求下降
受突发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各地餐饮恢复情况不稳定,部分地区运输亦有受限,且豆油价格持续攀升亦影响了部分消费,豆油需求整体偏弱。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豆油消费量总计724万吨,同比缩减17.07%。分月度来看,除2月受春节提振消费量有所增加外,其余月份均同比减少。
下半年豆油价格重心或下移
豆油的国际属性较强,所以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第一,美联储继续加息及经济衰退预期下,美元指数走强,商品市场或有一定下行压力,宏观市场整体氛围偏空。但国际紧张局势持续,能源供应尚存不确定性,原油期价下方有支撑,且主要生柴国对生柴政策的推进亦或能给予植物油市场正向支撑。第二,棕榈油主产国增产周期内,印尼库存累积较快,或继续加快出口步伐,棕榈油供应趋于宽松。随着价格走低,国内棕榈油到港或有增加,棕榈油基本面支撑逐步转弱。第三,本年度美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丰产格局基本已定,美豆期价上行有压力。但生长收割季内天气炒作将继续给下半年美豆价格一定支撑。
下半年国内市场或呈现供弱需强的关系,豆油价格存阶段性上涨预期。因榨利亏损,三季度大豆到港或仍不及往年同期,豆油供应难有明显宽松迹象,且秋冬季油脂需求回暖,供需双向利好市场,同时豆油累库速度将放缓。
综合来看,下半年豆油行情或不能延续前期冲高的涨势,但在高位的美豆成本端以及国内外油脂需求好转的预期下,预计豆油行情整体呈高位波动,价格重心较上半年有所下移。
来源:卓创资讯 (责任编辑:子元)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呈显著差异。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根据对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区、市)的调查,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同比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同比增长1.0%。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称,2022年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呈显著差异。在国内,夏粮丰收成定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在国际,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风云突变,大宗农产品价格呈现暴涨暴跌。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跟国内粮食以往总体稳定的行情相比,近年来波动较大。然而,跟国际行情相比,国内粮食的波幅就非常有限。比如,今年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麦价可以短期内上涨50%,然后又在1个月内下跌将近30%,但在此期间,国产小麦的涨跌只有10%左右。
她认为,既要认识到价格波动是正常的,一定程度的波动是市场自我调节的表现,也要认识到暴涨暴跌不利于产业发展,无法形成相对持续的预期,很难做好成本管理,投资也就很容易变成投机。
中国夏粮丰产与国际粮价波动
由于小麦是夏粮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绝对大头,稳住小麦就能稳住夏粮。2022年,小麦产量占夏粮的比重达到92.1%。之所以今年夏粮丰收,主要是受益于夏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增、夏粮单产小幅提高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530千公顷(39795万亩),同比增长0.3%,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962千公顷(34443万亩),同比增长0.2%。
王贵荣解读称,夏粮播种面积的增加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四是扩大春小麦种植规模。
在中国,小麦以播种期可分为冬小麦、春小麦。不过,小麦产量以冬小麦为主。一方面,在冬小麦播种面受北方五省严重秋汛影响,农业部门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灾区面积等方式,将冬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住。另一方面,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积极扩种春小麦。
王贵荣提到,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22320千公顷(33481万亩),比上年略减67.3千公顷(101.0万亩),下降0.3%。然而,全国春小麦播种面积642千公顷(962万亩),比上年增加118.1千公顷(177.1万亩),增长22.6%,这有力弥补了冬小麦因灾减少的面积。
关于夏粮单产的提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二是多项措施精准发力,三是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然而,在2022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先暴涨、后暴跌,突出表现于两大品种,小麦的振幅近200%,玉米的振幅30%-40%。主要原因在于,今年2月,黑海地区暴发严重地缘政治冲突,而俄乌两国均是全球重要小麦、玉米出口国。2021年,两国合计小麦、玉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53%、19.66%。由此,引起国际小麦、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在俄乌冲突之前,美玉米期货价格在630美分/蒲式耳附近。随后,美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在4月末5月初一度飙升至825美分/蒲式耳,目前回落至585美分/蒲式耳。
美小麦期货价格走势,波动幅度更大。3月初一度大涨临近1280美分/蒲式耳,随后阶段性回落,5月中再度快速飙升,目前回落至820美分/蒲式耳。
美稻米期货价格走势,相对来说并非特别震荡,期间交易活跃度有所增加,价格出现快速上涨,5月中至18.20美元/英担,目前主力回落至16.4美元/英担。
对比来看,由于国内玉米、小麦均是高位盘整,因此,上半年的涨跌幅度并不显著。
布瑞克粮食谷物研究员顾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俄乌冲突致谷物出口不顺,抬升全球粮食价格,并传导至国内市场。
将时间轴拉长来看,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主粮价格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2020年,玉米是明星产品,大米也一度有一波行情;2021年,小麦大涨;2022年,麦市继续瞩目。
郑文慧解释称,从全球来看,新冠疫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全球经济遭受影响,相较于平稳时期,粮食安全显然更受全球关注,粮食进口需求增加,导致近两年全球粮食贸易量不断创新高。供需缺口、自然天气等话题,都会被过度解读,进而影响价格预期。
之所以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动荡不安,先暴涨、后暴跌,这其中既有资本的介入,也有各方利益主体的共同作用。
郑文慧认为,既然存在市场预期,背后就一定会有人在干预、在引导。因为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利益相关方都希望看到有利于自己一方的信息。
然而,一旦价格上涨到高位,真正的需求难以支撑的时候,囤粮所需要的资金、仓储等巨量成本,会使最后的接盘方难以为继。只要抛盘出现,市场预期就会瞬间转向,供应增加,价格快速跳水。这种情况,在近两年表现尤为明显,也就此出现“大涨大跌”。
中国仍受进口影响
按道理来讲,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率很高,即便是玉米进口量增加,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比重也很低。尽管如此,受累于国际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国内粮食市场仍然无法走出独立的市场行情。
从三大主粮进口量占国内产量比例来看,即使2021年玉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占10%左右,小麦不足8%,水稻仅为2.5%。理论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对国内冲击有限,口粮冲击也非常小,但对玉米冲击显著。
2021年,玉米进口2840万吨。同时,国内还进口2200万吨高粱、大麦。其中,有2000万吨高粱、大麦用于饲料加工。另外,小麦和大米较往年均值也新增600万-800万吨进口,并大部分用于饲料加工。
顾剑称,如果将这些用于饲料的进口农产品,与玉米合并,那么玉米进口依存度达到20%。由此,导致国内玉米价格表现跟随国际玉米市场显著。
至于国内小麦上涨,虽与国际麦价上涨时间同步,但很显然是跟涨,更多只是氛围影响强化上涨。
受玉米临储库存大幅下降,玉米产量一定时期内却不能扩大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玉米进口和替代就成为维持国内玉米供需相对平衡的重要方式。2020/21年度,替代品小麦、高粱等大量供给市场解决了玉米的缺口问题。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大量陈化小麦拍卖和市场主体收购小麦用于饲料,导致小麦库存处于近几年低位。
顾剑提到,2021年,冬小麦播种延后。直至今年5月之前,市场普遍预期新年度小麦产量大幅减产,最终推高国内小麦价格上涨。
在郑文慧看来,国内大米由于自给率高,且产业链不长,跟饲料粮之间的转化,暂时尚未大规模打通。小麦虽然自给率仍然很高,但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小麦饲用粮大增,很多饲料企业进场收购小麦,对麦价有很大的推升作用。而且饲料企业近年来也反映,目前对粮源的使用更为灵活,技术上、配方上各品种的替代度提高。因此,尽管小麦进口量占产量比例很低,但由于与玉米的替代性、关联性大增,使得麦价走势也和国际行情联系更为紧密。玉米2021年进口量占总产量10%,比例也已不小,因此,这两年和国际市场的关联性,也较以往高了不少。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7月26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04498号(农业水利类372号)提案的答复摘要,回应了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关提案。
以下为答复摘要原文。
宋丰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
2021年以来,我部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加快提升种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2021年启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构建全国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育种创新。启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粮食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多抗广适、高产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三是扶优扶强种业企业。发布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二
关于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扶持,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一是实施农民种粮补贴。稳定并强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完善补贴发放机制,稳定农民种粮收益。
二是加大产粮大县奖补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对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县、制种大县的粮油生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给予奖补。
三是强化金融保险支持。中央财政对种、养、林3大类16个品种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现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对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三
关于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印发《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提出要提高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数字化发展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品牌发展能力、融合发展能力“五大能力”。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2017年以来,会同财政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支持超过4000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发挥龙头企业联农户、联市场的优势,示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金融服务。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拓宽多元信贷担保渠道,引导各地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抱团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2年7月26日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7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力以赴落实晚稻和晚秋作物面积,环环紧扣抓好秋粮田间管理,毫不放松抓实农业防灾减灾,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会议指出,目前夏粮夏油已丰收到手,早稻收获过七成,但全年粮食大头在秋粮。当前秋粮生产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七下八上”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的关键时期,必须一季接一季、一环扣一环,一招不落抓紧抓实田间管理、防汛抗旱、防病治虫等各项工作,努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会议强调,深挖潜力扩大晚秋作物面积,提前做好农资调剂调运,引导农民利用好空闲田、边角地等,因地制宜发展间套种等模式,扩大秋马铃薯、秋红薯、秋玉米等种植。要切实抓好秋粮作物田间管理,紧盯水稻、玉米、大豆等重点作物,分长势、分类型因地制宜落实好肥水调控措施,落实落细秋粮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努力释放单产潜力。
来源:期货日报(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未来十天江南华南高温持续 抓紧移栽晚稻加强管理促返青生长
一、双季早稻和晚稻生长状况
目前,江南、华南早稻处于成熟收获期,大部地区已收获。
江南中北部晚稻处于移栽返青期,部分进入分蘖阶段;江南南部、华南大部晚稻处于出苗至三叶期,广东东北部、福建南部、广西西部部分地区进入移栽和返青分蘖期。海南晚稻处于分蘖抽穗阶段,西部处于出苗至三叶期。
二、未来天气对双抢影响预估及建议
未来10天,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其中浙江、福建、江西、苏皖南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达40℃或以上。
温高雨少天气对早稻收获晾晒有利,利于收获扫尾、晾晒、归仓,提高收获质量。高温天气持续、极端气温高,不利于晚稻秧苗生长,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温烧苗现象。
建议:
南方大部早稻收获接近尾声,各地要抓住晴好天气抢收抢晒,及时烘干,确保颗粒归仓。
晚稻未完成移栽地区避开高温适时移栽,并加强移栽后稻田管理,注意以水调温,防止高温烧苗,促进返青生长和分蘖。
此外,要做好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田间作业人员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附表1 本周主产省双季早稻发育进程统计
省份 | 总测站数 | 本周主要发育期及测站数 | |||
福建 | 8 | 抽穗 | 2 | 乳熟 | 1 |
广东 | 24 | 乳熟 | 3 | 成熟 | 2 |
广西 | 13 | 成熟 | 4 | 乳熟 | 1 |
浙江 | 1 | 成熟 | 1 | ||
湖北 | 3 | 乳熟 | 1 | 成熟 | 1 |
湖南 | 16 | 乳熟 | 4 | 成熟 | 2 |
江西 | 15 | 乳熟 | 4 | 成熟 | 1 |
安徽 | 3 | 成熟 | 1 |
附表2 本周主产省晚稻发育进程统计
省份 | 总测站数 | 本周主要发育期及测站数 | |||
福建 | 5 | 分蘖 | 1 | 三叶 | 1 |
广东 | 24 | 三叶 | 7 | 出苗 | 4 |
广西 | 16 | 三叶 | 6 | 出苗 | 5 |
浙江 | 1 | 三叶 | 1 | ||
湖北 | 3 | 返青 | 1 | 三叶 | 1 |
湖南 | 16 | 三叶 | 5 | 返青 | 4 |
江西 | 15 | 返青 | 2 | 移栽 | 2 |
海南 | 6 | 分蘖 | 2 | 抽穗 | 1 |
安徽 | 3 | 返青 | 1 | 移栽 | 1 |
来源:中央气象台(责任编辑:棠棣) 仅供分享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以小麦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收盘价为13.113美元/蒲式耳,较年初上涨72%。此后波动调整,截至7月22日收盘,报7.555美元/蒲式耳,较3月7日高点下跌超42%,整体仍处相对高位。
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对我国影响几何?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对我国CPI影响可控。
国际粮价大幅波动,海外通胀水涨船高
从近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已成为推动海外经济体通胀超预期上行的重要动力。
例如,美国6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9.1%,创1981年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10.4%,同比增速为1981年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6月份调和CPI同比上涨8.6%,食品项对通胀的贡献率约22%。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但食品项价格对美国以及欧元区CPI的拉动作用依然很大。
谈及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与食品价格出现的“分裂”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这主要在于传导时滞效应,即从国际粮食价格下跌到CPI中食品项涨幅收窄,往往有2个月到3个月的传导周期。
在国元证券看来,本轮国际粮价上涨主要是疫情发生后,海外部分经济体为刺激经济超发货币导致。在流动性超宽松的环境下,持续通胀交易推动国际粮价走高,进而传导至加工食品价格,从而拉升通胀水平在高位运行。结合过往经验看,国际粮价成本的变动传导到加工食品价格平均要6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明显不同,即国际粮价减速后,食品价格依然还在加速,这说明整体食品价格在脱离经验轨道。意味着当前海外通胀的性质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还有预期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国际粮食价格继续下行,食品价格对海外通胀的拉动作用也未必会减弱。
国内粮食市场平稳,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相较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尽管全球粮食市场剧烈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究其原因,除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外,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截至7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433万吨,同比增加160万吨。除此之外,国内粮食市场的总体平稳以及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亦有重要贡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我国在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时,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保障了CPI总体稳定。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看,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5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国际粮食价格下行趋势大概率在中短期内还将持续,对国内CPI的推动力大概率减弱。
明明认为,即便国际粮价在下半年出现意外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也较为可控。一方面是因为粮食分项在我国CPI统计“篮子”中权重较低;另一方面是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较低,国内粮价受海外粮食价格的影响较小。
“鉴于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高,国内粮食市场独立性很强,所以,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将处于可控状态。”王青表示。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7.31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78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8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0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48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6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30 |
玉米 | 中等 | 2950 |
大豆 | 中等 | 6800 |
豆粕 | 一级 | 4150 |
籼糯米 | 一级 | 5200 |
麦皮 | 中粗 | 25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00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0300 |
21
2022年7月31日
总855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