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24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3353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8.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78

2350

-1.18%

晚籼谷

15-17)中等

2480

2450

-1.21%

早籼米

(15-17)中等

3300

3320

0.61%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408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480

448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160

3230

2.22%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30

3250

0.62%

玉米

中等

2950

2940

-0.34%

大豆

中等

6800

68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150

4350

4.82%

  籼糯米

一级

5200

52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500

250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000

10800

8%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300

11200

8.74%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要闻:俄罗斯出口缓慢,全球需求活跃,麦价上涨 

外媒8月28日消息:截至2022年8月26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虽然今年俄罗斯小麦丰产,但是其出口步伐缓慢,中国部分产区面临干旱威胁,全球小麦进口需求活跃,玉米市场大幅攀升,均提振小麦价格。不过乌克兰逐步恢复从黑海港口的谷物运输,美国小麦收获上市,美元指数走强, 制约价格涨幅。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8.05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4.4%。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12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8.82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4.2%。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12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9.09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2.5%。Euronext的2022年12月期约报收319.25欧元/吨,比一周前上涨3%。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408美元/吨,与一周前持平。周五ICE交易所美元指数报收108.751点,比一周前上涨0.6%。
  莫斯科的咨询机构SovEcon表示,今年7月和8月,即2022/23年度的前两个月,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59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7%,创下2017/18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俄罗斯小麦预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9470万吨,但是出口步伐迟缓,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带来寒蝉效应,导致一些贸易商不愿染指俄罗斯产品。
  分析机构称,上周俄罗斯小麦出口价格下跌,延续了近期的跌势,因为国内产量创纪录的新麦收获上市,而出口步伐依然缓慢。莫斯科的咨询机构IKAR表示,截至8月19日,俄罗斯12.5%蛋白的新季小麦在黑海港口的FOB价格为每吨325美元,比一周前下跌25美元或7.1%。俄罗斯国内小麦价格也出现下跌,因为供应迅速增长,尤其是低蛋白的五级小麦。国产三等小麦的报价为每吨12,375卢布,比一周前下跌450卢布。
  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AAFC)的8月份报告显示,2022/23年度加拿大所有小麦产量预计为3450.5万吨,较上月预期调高78.6万吨,比2021/22年度的2165.2万吨增加59.4%。产量上调的原因在于单产调高到3.40吨/公顷,比上月高出0.07吨/公顷,比上年因干旱而下降的单产2.34吨/公顷高出45.3%。2022/23年度的所有小麦播种面积维持在1034.5万公顷,同比增加9%。由于产量增加,小麦出口量提高了60万吨,达到2300万吨,较2021/22年度的1496万吨增加53.7%。2022/23年度国内小麦用量预计为942.5万吨,较上月调高3.1万吨,同比增加6.1%。2022/23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590万吨,较上月上调20万吨,较上年增加59.7%。
  美国冬小麦收割工作已经临近尾声。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8月21日,美国冬小麦收获完成95%,上周90%,去年同期99%,五年均值97%。美国春小麦收获完成33%,一周前为16%,去年同期74%,五年均值54%。
  欧盟委员会周四将2022/23年度欧盟软小麦的可用产量调高到1.260亿吨,比7月28日预测的1.239亿吨高出210万吨,但是仍然低于上年的1.301亿吨。欧盟软小麦出口量预计为3600万吨,和上月持平;期末库存调高200万吨,达到1570万吨。
  格罗情报公司称,由于降雨稀少,加上出现六年来最严重的热浪,中国已经发出全国干旱预警。该公司指出,恶劣天气正给中国的小麦和稻米作物带来压力,可能迫使中国提高这些重要粮食进口,而目前正值全球许多主要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的时候。该公司表示,中国小麦作物面临高温压力,其中包括头号小麦大省河南。河南小麦产区的土壤水分处于至少12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格罗情报的的植被健康指数处于20年来区间范围的低端。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该国也是主要的小麦进口国,因为包括动物饲料在内的需求超过了国内供应。格罗情报的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迄今为止的小麦进口量远远超过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农业部近来预计2022/23年度中国将进口950万吨小麦
  埃及通用商品供应总局(GASC)周一(8月22日)通过私下谈判直接购买了24万吨俄罗斯小麦,贸易商估计CNF价格为每吨368美元,比7月份的最后一次采购价格低8%。埃及供应部部长莫斯利周一表示,自本年度开始以来,埃及GASC已通过招标和直接采购购买了约180万吨小麦。美国农业部预测埃及将在2022/23年度进口1100万吨小麦
  自周二举行的12万吨小麦进口招标会流标后,约旦贸易部周三又举行国际招标,寻购12万吨制粉小麦。投标截止日期是8月30日。
  伊拉克国有谷物买家未能通过8月17日结束的招标买入美国小麦。在这次小麦招标中,伊拉克寻购名义5万吨的美国小麦
  一些韩国面粉厂通过上周五结束的国际招标从CHS买入约5万吨美国制粉小麦。船期为11月1日至30日,FOB价格从331美元到375美元不等。

来源:博易大师  作者:博易大师  仅供分享

玉米大起大落,山东疯狂过山车 

转眼间,八月即将进入尾声,相较于东北玉米市场的波澜不惊,华北玉米市场可谓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行情波动的大家目不衔接。尤其是以到车辆论成败的山东市场表示更为明显,从8月12日开始的大幅跳水,到8月25日开始反弹,短短10来天的时间,市场上下波动幅度却达到150-200元/吨。那么本轮玉米价格为何会出现反弹?本轮反弹能否持续?笔者认为近期上涨一方面由于前期落价太狠,打击了贸易商走货积极性,尤其是贸易商现有库存成本普遍偏高,华北多在2760-2900元/吨,外发亏损多在100元/吨以上,贸易商挺价心理趋强;另一方面山东工厂库存不足,众所周知山东工厂受仓容量有限限制,库存多在20-30天左右,前一段时间工厂又大幅落价去库存,使得厂家库存多维持在10-15天,近期到车又持续减少,厂家不得不涨价吸引粮源。不过笔者认为本轮涨价持续时间有限,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基层余粮偏多,下游需求低迷。受疫情影响,下游消费需求明显降低,当前已临近中秋,下游产品走货仍不温不火,节日气氛寡淡。这也使得工厂开机回升缓慢,对原粮消化“细嚼慢咽”,再加上今年华北基层陈玉米剩余量偏多,市场走货压力较大。虽然近期山东工厂涨价迅猛,但也多是玩套路,一旦工厂到车增多,报价将迅速下调,毕竟当前工厂加工效益不佳,而且临近秋粮上市,厂家采购较为谨慎,多维持刚需为主。

替代品大量冲击,饲料补库意向偏低。虽然当前玉米价格相较于6月初回落明显,但饲料厂对国产玉米收购意愿仍偏低。一方面替代品价格也在回调,笔者本周了解到进口玉米粉山东到厂价格在2730元/吨左右,定向糙米价格在2750-2800元/吨左右,而且毒素比较稳定;另一方面饲料企业替代品库存充足,据了解厂家库存多备到9月底,因此短期内对国产玉米需求十分有限。

临近秋粮上市,市场供应潜力增加。8月份虽然有早熟玉米陆续上市,但种植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上量有限。而且今年早熟玉米毒素偏低,饲料方面采购偏积极,流向深加工的量减少。不过9月份过后秋玉米也将开始收割,因此市场留给21年玉米的时间已然不多。优质玉米还好些,毕竟新季玉米有后熟期不能立即使用,养殖方面有固定刚需,抗跌能力较强。但质量一般的玉米价格或将逐渐与新粮价格接轨,回落的风险将更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趁着本轮上涨,有粮的还是要有序出售,毕竟当前市场并不缺粮,而且工厂加工效益不佳,预计新粮上市前玉米行情很难出现持续性大涨行情。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张艳秋  仅供分享

需求启动晚 稻价暂且难涨 

当前已进入八月中下旬,新稻已从南向北陆续收割中。众所周知今年南方遭遇高温天气,即便迎来开学季、中秋节等利好因素,但也无法提振稻米市场。根据当前市场购销以及供需情况,稻价或将持续震荡整理,短期内上涨的空间非常有限,具体分析如下。

粳稻供应充足

如今南北方米业开机率仍维持低位,副产品米糠价格居高不下,侧面反映出大米走货不及预期。个别地区大米走货虽有好转,但和往年相比依然是比较差,米业自身对大米后市信心不足。虽然正值稻谷青黄不接之时,但国家临储、中储粮各分公司、省级储备、市级储备持续投放市场,市场不存在缺粮的现象。另外新作方面,北方新季稻谷整体长势良好,未受天气过多的影响,部分稻田地块已出现泛黄,部分贸易商反馈,预计在9月初将进行收青。从种植结构来看,吉林、辽宁两省稻谷品种种植结构变化不大,黑龙江长粒水稻种植面积大幅缩减,这也导致了近期北方产区中长粒以及优质长粒价格小幅上涨,但在笔者看来,稻价上涨只不过是针对年初而言,实际也整慢慢恢复往年正常价位,毕竟年初之际以绥粳18长粒水稻为例稻价已跌至圆粒水稻下方,后期价格能涨至多高,实质上要看终端需求如何。

早中籼稻质量差

安徽、湖北、江西等地新季早中稻上市已有一周有余,目前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新作整体质量偏差,主要原因在于高温天气的持续影响。今年高温持续时间较往年长,已上市的稻谷普遍存在腹白大,整精米率低,瘪壳较多,出米率低(58-64%之间),米业收购积极性不高,部分贸易商收购入库暂未外发,毕竟部分稻子质量无法达到入库标准,如今各地方招标采购挂牌价格在1.3-1.45元/斤以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化肥农药、柴油等生资价格大幅增长,今年农民种植成本比去年上升,在大米市场需求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后期中晚籼稻托市启动的概率比较大。市场反馈,如今后期走势与天气、新稻产量及质量密切相关。

糯稻价格相对坚挺

如今南北方糯稻现货价格持续高位,北方产区中部分前期库存糯稻已陆续出库销售,但大米多呈高价有价无市的状态,抑制稻价上涨。随着销区持续高温、叠加疫情大中专院校延迟等利空因素,导致稻米需求启动推迟,抑制了糯米现货价格的继续上涨。但针对于后期,关注东北新作上市量以及价格。毕竟安徽、江苏产区上市时间较晚,已上市的湖北地区因高温,籼糯稻价格持续走高,对国内其他产区稻价形成支撑。

综上所述,随着新季稻谷上市量增多,北方稻价或高开低走,对于产粮大省黑龙江重点关注托市力度,毕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叠加市场消耗很难完成。南方中晚籼稻产区关注后期产量以及质量,但从中储粮已挂牌收购的价格来看,价格难出现上涨行情。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走货速度加快 米价能否顺势上涨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如今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新米上市量增多,国内部分产区大米走货速度加快,米业也期盼着价格能否迎来上涨。但根据当前南北大米市场格局,恐怕会让米业略有失望,米价或以稳为主,涨价恐怕太难了。

新米将陆续上市供应

如今北方产区青粒收割工作零星展开,以长粒及细长粒为主。不过从种植结构来看,今年东北长粒水稻上涨潜力较大,届时新米价格有望随之水涨船高,毕竟长粒有一定的消费基础,节日效应能够刺激走货量大幅增加。圆粒大米方面上涨实属不易,毕竟整体供应充足。原粮方面国家临储稻谷,中储粮黑龙江,吉林、辽宁产区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投放,叠加黑龙江2022年产稻谷多以圆粒水稻为主,因此市场供应充足,米价自然不具备上涨的动力。截至上周五黑龙江产区圆粒大米价格在1.78-1.90元/斤不等,长粒香大米现货高价位已达到2元/斤。同时,随着新米上市,米糠供应量开始增加,米业为了保证利润,挺价心理较强,暂不会有降价促销的现象出现。另外,今年定向稻谷投放或将暂告一段落,全程监管严格,市场暂无低价米冲击市场。

江苏产区往年此时稻谷和大米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高温以及轮换集中储备的影响下,当前米价仍在低位震荡整理,部分地区米价仍不足1.80元/斤。

新季籼米现货稳中走低

国内主产区新籼米上市量继续增加。从价格上来看,米价直线走低,截至上周五目前已累计下跌近0.1元/斤至1.80-1.85.元/斤。今年籼稻主产区情况有目共睹,多数地区表现高温,不仅气温高并且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高温达到40度以上,因此其稻子质量可想而之,米业表示当前很少能收到质量符合加工的稻谷。针对于后市,通过调研了解到,中晚籼稻后市质量提高的概率不大,出米率超过65%的量恐不会太多,特别是优质品种黄花粘,生长期经过高温过后,米质偏暗,卖相不佳。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主产区还有一轮降雨过程,部分稻谷已进入灌浆结实期,稻谷仍有发芽的风险。

糯米现货高位震荡

自八月中旬以来,国内主产区糯米现货价格稳中上涨,其中粳糯米现货价格多已达到1.9元/斤以上,北方黑龙江、吉林产区主流价格在1.9-1.95元/斤、安徽产区报价在2-2.05元/斤左右,虽然产区价格走高,但是实际成交价格均可议价。湖北小颗粒糯米已陆续上市,但价格维持高位,港口方面多按照具体质量定价,其中糯米碎米价格已达到2元/斤,并且港口货源不多。

综上所述,从目前稻谷墒情来看北方产区丰收可期,南方即便是干旱天气,但整体对米价的刺激非常有限,因此米价还将以平稳为主,部分地区随着新作的大量上市,仍有跌价的风险。实际上当前市场陈米供应依旧充足,如销区广东地区,陈米持续供应市场,部分地区的米价低于产区很多,建议米业以销订购为佳,规避风险。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新豆陆续上市 豆价能否延续高位 

8月初大豆现货价格小幅上涨,期货价格前期也一路“绿灯”,但高位后震荡下行。近几日价格连续阴跌,现货市场价格也稳中偏弱。进入八月下旬东北产区大豆余粮日渐减少,优质大豆粮源更是紧俏。新季大豆即将收割上市,贸易商清库后补库意向较低,多数表示静待新粮上市,现阶段市场优质优价现象明显。

拍卖持续 供应充足

中储粮本月拍卖频率提高,由原来的一周2次增加至现在的一周3次,整体成交率较前期趋好,部分地区底价也进行了调整。8月15日中储粮拍卖五大连池龙镇地区2017年粮,拍卖底价由原来的6100元/吨,下调至6000元/吨。敦化地区在进行了两轮调价后,价格降至5850元/吨,后因单个标的拍卖数量的减少,成交率明显提高。8月22日敦化地区再次投放量5466吨,起拍价由5850元/吨调高至6040元/吨,成交率高达60.37%;鉴于中储粮这几轮底价调整,部分贸易商担心个别地区因拍卖流拍率较高,后续价格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影响普通商品粮的市场价。现阶段东北产区普通商品粮价受中储粮拍卖底价支撑。

8月17日开始大庆市级储备也陆续开始竞拍2020年陈粮,总投放量约25705吨起拍价6000元/吨。拍卖成交结果尚可,但最近一次期拍卖全部流拍主要原因或是大庆地区疫情原因,贸易商恐出货难。

现阶段来看,今年基层余粮较往年同期消耗速度偏快,国产大豆频繁拍卖,大豆供应量充足,但近日流拍率较高,可以看出一方面贸易商补库意向较低;另一方面中储粮拍卖价格相较市场现货价格也缺乏一定竞争力。

高温持续 终端需求寡淡

北方产区大豆现货市场销售价格平稳,普通商品粮走货滞缓。其一,由于销区市场淡季延续,采购不积极,多数刚需补库。其二,北方地区价格坚挺,产区贸易主体走货利润微薄,出货意愿不强烈,市场成交增添压力,销售受制。

立秋之后,南方高温天气并没有即刻退去,豆制品需求不旺,蔬菜、水果仍是人们选择的重点。但即将迎来的9月,高校开学、中秋将近,部分贸易商进行了刚需补库后,市场整体又重新回到了之前寡淡的行情。湖北新季早熟豆大面积上市,冀豆质量好,价格也相对较高,维持在3.8元/斤。但由于高温天气,湖北中黄豆有“青籽”“葡萄干籽”现象,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影响,蛋白含量在43-44%左右,质量较好的毛粮收购价格为3.2-3.3元/斤。这也使得早熟豆价格一直高位稳定,过比重净粮价格在3.65-3.7元/斤,手工粮价格更是高达3.8-3.85元/斤。新豆翠扇少量上市,蛋白含量45-46%,过比重色选,外发装车价为3.72元/斤,当地高温天气对新季作物影响甚大。

进口豆价 高位稳定

进口大豆方面,近日中美紧张关系加剧。8月大豆供需报告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以及库存均上调,国内油厂压榨量缩减,进口大豆采购量下降。近日,各港口地区库存量较低,部分港口贸易商表示,美湾豆现货出现断层,预计9月末将有一批货量到港。天津港美湾豆净粮分销价为5700元/吨,山东港美湾豆净粮分销价格为5730元/吨。现阶段货量减少,价格高企。尽管进口大豆价格阶段性的小幅上涨,但由于市场淡季,走货滞缓,预计9月之后将会有所缓解,届时也将对国产大豆形成一定挤兑。

调整心态 迎接新粮

距离新季大豆全面市仅剩一个月左右。各地粮补也陆续出炉,吉林地区补贴在333-500元/亩;内蒙古地区补贴在300-400元/亩;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者补贴248元/亩,与去年一致。鉴于黑龙江地区今年种植成本较高,在产量稳定的前提下,新季大豆开秤价格预估在2.7元/斤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种植面积增加,东北主产区新季大豆长势良好,预计在后期天气良好的前提下,全年粮食(大豆)仍有望实现丰产。新豆上市前笔者建议,适当调整心态,随行就市,根据订单适度采购,切忌过度存货。后期关注各地秋收情况和中储粮收购政策。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刘佳  仅供分享

豆油价格高位运行,等待宏观消息指引 

本周国内豆油期货现货行情出现一定程度的爬升,现货商购销情况有所转好但仍不够理想,随着开学季和双节临近,现货市场整体心态依然纠结,经销商几想备货又不敢多补。近段时间国内外油料市场也是一波三折,并不稳定,尤其国外突发性政策的变化,才促成了本周豆油价格抬升。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近日市场炒作题材,以及对豆类油脂行情说说简单看法。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8月25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0887元/吨,大连地区约10800元/吨、天津地区约10900元/吨、日照地区1089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10920元/吨、东莞地区约1084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10800元/吨左右。

印尼不出所料再度变卦

8月24日,印尼贸易部长周三表示,印尼已将免征棕榈油出口费的政策延长至10月31日,较之前公布的8月31日延长了两个月。此前印尼宣布将7月15日到8月31日期间的所有棕榈油产品的出口费(最高每吨200美元)降至零水平。他表示,延长豁免出口费的期限,是为了鼓励棕榈油出口,并支持鲜果串的销售价格。印尼棕榈油协会(GAPKI)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底的库存为668万吨,远高于2021年底的库存400万吨左右。

印尼征收的出口费用来补贴国内生物柴油计划以及油棕重播项目。除了出口费,印尼还征收单独的出口税。8月8日印尼宣布将出口税起征门槛从参考价格每吨750美元降低至680美元。印尼目前对8月16日到31日期间的棕榈油征收74美元/吨的出口税,远低于7月份时的288美元/吨。

果不其然,笔者在本周二撰稿时就提示,印尼棕榈油零出口费时间到8月31日截止,9月1日起调高费用,考虑到其本国棕榈油胀库情况和其朝令夕改的习惯作风,期限将近,没准就得临时变更政策。这次将豁免出口费时间延长至10月底,会挤占马棕出口的市场份额,增加我国未来港口到船预期,直接利空棕榈油板块,并连带着一定程度上拖累豆油等其他食用油脂。

不过马棕出口数据改善,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i数据显示,马棕8月1-25日出口环比增加4.8%。ITS数据显示,马棕8月1-25日出口环比增加10%。数据也略好于本月前20日的增幅。马棕期货近日相对坚挺。

美原油走高提振油脂

本周美原油价格反弹,8月23日,美原油期价也脱离了近两个月的下跌通道,对在生柴层面对豆油等食用油脂也起到了利多支撑。

8月23日周二,美原油期价上涨约4%,因为沙特阿拉伯提出欧佩克联盟可能减产,以便在伊朗原油可能回归全球市场的背景下支撑油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下令对叙利亚境内与伊朗有关的目标进行空袭。

地缘政治风险推动美原油价格重回90美元/桶上方,也带动豆类油脂价格攀升。

综上,本周国内豆油行情上涨,主要受国际上消息面的刺激推动,印尼改口延长豁免出口费时间,对棕榈油板块和基差有直接利空,但对豆油的影响作用未有明显体现。美原油因沙特称可能减产、以及美伊地缘政策风险提高,而再度走高,在生柴层面联动提振豆类油脂价格。这是近日豆油价格走升的原因。但行情也并不明朗,由于现货跟盘报价,而盘面易受消息影响反复波动,虽然临近开学和双节,但多地现货商反映,市面上豆油走货情况仍较一般,中下游备货积极性不高。今晚10日美联储主席将发表讲话,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偏向鹰派,美联储提高加息幅度会对各国股市、期市等金融市场利空,值得关注。下周则关注美豆天气炒作、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消息、美联储9月加息倾向等。

短期来看,豆油现货行情继续看宽幅震荡格局,随着传统需求季临近,国际市场若无突发性利空事件出现,豆油现货行情较难出现暴跌行情。现货商依然适合逢低分批补充刚需,平摊成本和风险,待反弹时机配合开学和节日来出货,震荡行情下适合赚短差思路。

棕榈油不同,棕榈油现货风险很高,本月港口陆续到船,机构统计8月到港量预估35万吨左右,测算9月棕油总到港落在35-50万吨区间,当前国内的棕榈油商业库存仅仅为20余万吨,近期港口棕榈油基差快速下降,时有出现厂商基差降幅超过当天连棕期价涨幅的现象,棕榈油现货风险系数较高,仅适合满足客户需求即可,不宜囤货。

盘面上,本周连盘豆油01合约突破了近一个月的箱体上沿10000压力,多头资金占优,单纯从技术分析上看,若在近几个交易日内,连豆油01合约可以稳在60日线上方,若有利多消息配合,盘面上有继续上攻的可能,下一阶段压力则暂看10500。若在几日内01合约又出现大幅回落,那么重回区间震荡,下方切线短支撑在9670。连盘豆油走势有待继续观察,临交割前夕资金流动风险较大,期货公司等机构一般仅建议轻仓试探。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 重点支持中稻抗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当前紧要关口,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

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二是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鼓励地方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在今年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发放100亿元。

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

六是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国务院大督查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

会议指出,7月份以来,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对群众生活生产造成影响。要压实责任,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一是科学调度江河和水利工程水资源,适时人工增雨、增打机井,增加抗旱水源。二是优先保障群众饮用水,必要时拉水送水。三是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指导农户抗旱保秋粮。四是从中央预备费中拿出100亿元抗旱救灾,重点支持当前中稻抗旱。五是抓紧研究推动晚稻丰收的举措,中央财政持续予以支持。地方也要加大投入。同时继续统筹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李克强: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8月2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长期以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谨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农业高质高效,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大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更大力度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抓实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加快农业科技现代化,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胡春华指出,要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和现代农业投入品,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创新推广现代耕作技术模式。要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和特点,切实加强基础工作,久久为功、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强化创新成果集成应用,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集中力量推动农业科研攻关加快取得突破,突出成果导向,强化平台支撑和国际交流合作,牢牢守住生物安全底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来抓,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收到新成效。

会前,胡春华到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进行实地调研,并考察了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全球粮价再起波澜 

近期,干旱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世界六大粮食主产区均遭遇不同程度高温干旱的侵扰,对农产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特别是谷物中的玉米减产明显。而随着干旱持续恶化,粮食贸易保护又有抬头迹象,国外多家媒体称受干旱和国内供应影响,印度正打算限制部分大米出口,此举可能会加剧全球粮食市场的混乱局面。全球粮价将再起波澜?

当下,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生产国的农民都在与干旱和高温做斗争,这使得全球粮食供应链问题再次加剧。在世界上有六大粮食生产区,分别是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欧洲西北部、俄罗斯和乌克兰、中国、印度北部、巴西及阿根廷。以下是这些粮食主产区遭受干旱侵扰的情况。

在美国,干旱影响最大的是玉米。本年度玉米种植面积本来就不理想,在生长期又遭遇了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农业咨询机构Pro Farmer最新预估数据,本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大约为137.59亿蒲式耳,创自2019年以来新低,而全球40%的玉米贸易量来自于美国。

在欧洲,正面临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许多国家的粮食作物正在遭受损失,尤其是玉米,正处于授粉或抽穗灌浆期,酷热和大面积干旱已显著减少了欧盟的玉米产量。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世界农业生产报告》月度报告显示,2022/23年度,欧盟玉米种植面积预估为900万公顷,比去年下降3%,产量预计为600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比5年平均水平下降10%。另外,尽管小麦已经收获,但干旱对小麦产量也产生了明显影响,预计本年度欧盟小麦产量为1.321亿吨,环比下降1%,同比下降4%,低于5年平均水平。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处于战争的旋涡之中,尽管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斡旋之下,自战争爆发以来滞留在乌克兰境内的谷物已经开始陆续运出,但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此外,因战争失去的农田和疲软的当地小麦价格也正在威胁其下一次小麦收成。

我国的热浪记录已经持续73天,打破了2013年创下的62天记录,对粮食作物影响最大的是中稻、玉米和大豆。目前正在多举措并举,抗高温热害干旱,希望最终能夺得秋粮丰收。

与俄乌危机后小麦和玉米价格飙升不同,大米由于库存充足价格比较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球更大粮食危机的发生。但有个不好的消息是,由于一些地区缺乏降雨限制水稻种植,本季稻谷播种面积减少了13%左右,2022/2023年度产量可能低于设定的1.12亿吨目标。大米价格因供应担忧而走强,当地大米零售价格已较去年同期上涨6.31%。

为了抑制当地价格飙升,据多家媒体报道,印度正在讨论限制碎米出口,可能很快就会宣布决定。尽管碎米主要用做饲料和生物燃料生产,但由于印度碎米的出口占到了大米出口量的20%,而印度大米出口又占据全球贸易40%的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碎米出口限制落实,可能会进一步推高世界大米价格。因为它不仅仅是碎米出口限制这么简单,而是标志着食品保护注意的升级,将会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的流通。

尽管本年度巴西农民将收获创纪录的玉米总产量,预计产量接近1.16亿吨,比去年高出33%,但根据巴西农业部的数据,在过去两年的收成中,占巴西全国粮食产量88%的大豆和玉米由于恶劣的天气条件而比预期产量低了4700万吨。今年大豆产量因干旱下降了14%。

而当下阿根廷农业生产同样遭受干旱困扰,严重的干旱正在阿根廷造成严重破坏,由于降雨量是十年来最低,迫使农民推迟冬季作物种植计划,大大减少了潜在的冬季作物产量。预计未来 18 个月的谷物出口量,特别是对亚洲的出口量,也将远低于2021-22贸易年度。

总之,尽管全球谷物价格已经从早些时候的峰值回落,俄乌危机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渐褪去,但激烈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粮食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全球高粮价也不会很快消失。

来源:新农鸣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面对全球干旱 粮食安全将何去何从? 

前言:  

  1、美国西部70%地区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和“极度干旱”;欧洲多国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多国粮食产量减产;中国多日发布红色高温预警,大部分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干旱。

  2、此次全球极端高温天气是拉尼娜现象、北极圈附近和北印度洋海水异常增温以及青藏高原冰雪异常融化所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我国的高温热浪天气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压增强和西风带异常扰动两者的综合叠加。

  3、通过复盘中美经历的干旱发现,干旱显著降低了各国当年的粮食产量与单产。

  4、干旱通过影响作物形态结构、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质合成过程对作物生产造成影响,但危害程度还要取决于干旱发生的季节、作物所处生长期以及作物品种、种植分布等因素。

  5、现有较为通用的干旱监测指标包括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Z指标、Bhalme—Mooley 干旱指标和Palmer 干旱指标。其中Palmer 干旱指标是目前最成功的农业干旱指标。

  一、异常的夏季:近期旱情概述

  近期,北半球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温炙烤,印度、巴基斯坦早在4月便已遭受45-50℃的“高温炙烤”,伊拉克和叙利亚部分地区温度突破50℃,加拿大面临49.6℃的高温,7月份加州温度也已飙升至54.4℃;截至8月23日,我国已连续12天发布红色高温预警。即使是北极圈,其7月份的最高气温也达到32.5℃。

  持续的高温天气引起了干旱的发生。根据美国国家抗旱中心的监测数据,美国多地如今正遭遇严重干旱,美国西部约70%的地区正处于干旱状态,美国东北部如纽约州、新泽西州等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的情况,部分地区甚至遭遇“极度干旱”。截至8月16日,处于干旱的玉米、棉花、大豆、春小麦和冬小麦产区占比分别为28%、61%、24%、18%和56%,这将导致相关农作物产量受损,农作物的生长优良率持续下调。

  

  欧洲作为多年经历高温天气的“老玩家”,也被今年的高温压得喘不过气。多地气温超过40℃。法国巴黎最高气温达40.5℃;葡萄牙、西班牙部分地区气温一度达到47℃;英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折磨着近半个欧洲大陆,带来重重“烤”验,而干旱也给欧洲农业带来重重考验。目前,欧洲多国已下调农作物产量。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出口地区,其中法国和德国是主要的小麦生产国。在此次干旱影响下,德国小麦产量预计将下降10%左右;法国的软质小麦和硬粒小麦的产量将分别下降4%和14%。作为玉米出口大国的罗马尼亚预计干旱将使玉米减产35%左右。在意大利,干旱已经危及水稻种植,预计损失30%。除主食以外,欧洲的部分特色农产品也正遭受严峻考验,全球橄榄油出口大国西班牙的橄榄收成惨淡,未灌溉地区的产量预计会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20%,预计橄榄产量将下降三分之一。

  我国于今年7月21日首次发布高温预警,8月23日是我国发布高温预警以来的第34天,也是高温红色预警连续鸣响的第12天。伴随高温持续月余,我国各地旱情持续发展。据8月23日中央气象局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陕西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未来一周虽部分地区会有少量降水,对气象干旱缓和有利,但其他大部地区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二、气候因子的变异与碰撞:高温天气的成因

  如此反常的气候现象很难用简单的线性逻辑去思考,其背后是多种气候因子在一系列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并且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碰撞在一起,共同引发了此次极端高温天气。从地理学的视角,高温天气的直接成因就是高压大气系统持续输入热空气。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近几年的高温天气有着很大的影响。今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是拉尼娜现象、北极圈附近和北印度洋海水异常增温以及青藏高原冰雪异常融化所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而我国的高温热浪天气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压增强和西风带异常扰动两者的综合叠加。

  

  首先是两大副高发生了变异。北半球的两大副高原本各自在自己的领地活跃,然而今年夏天,大西洋副高突破了落基山脉的阻挡,不断东伸,与太平洋副高相连;太平洋副高也不断向西延伸作为呼应,至此围绕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大体形成,使得这一整圈都热了起来。

  其次是控制温带的冷暖和旱涝的西风带发生了变异。在西风带上,高压脊和低压槽相伴而生,槽前脊后,伴随着大范围的降雨,而槽后脊前伴随着大范围的下沉气流和晴朗天气。原本的西风带环绕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有效的隔绝了炎热和寒冷。但今年5月,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海水急速增温扩大了北极圈附近的温差,诱发西风带激流紊乱,出现一个个高压脊,将亚热带的酷热沿经线送入温带、寒温带甚至北极地区。目前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笼罩着我国的南方,同时由于4、5月份青藏高原冰雪异常融化使得南亚高压在夏季增强,有了南亚高压的强力支持,副高持续时间也更长,更加稳定,使得暖湿气流难以进入南方腹地形成降雨。

  

  最后,今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而产生的拉尼娜现象也为南方高温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按正常预期,拉尼娜现象自春天过后应逐渐减弱,但五月份东南信风迅速发展,强烈的东南信风将暖水堆积在西太平洋,加剧了热量分布不均,使得太平洋副高加强并且更加偏北,雨带也随之北上。同时,亚欧大陆形成了一条低压槽,随后几天低压槽不断东移,同副高北移共同作用形成了我国北方的降雨,有效削弱了我国北方的高温天气,但这也容易形成北涝南旱的局面。全球高温也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西风带紊乱在欧洲和北美形成了“大槽大脊”的局面,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和副热带高压所笼罩,加剧了当地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是众多气候因子的变异和碰撞,也许我们无法判定这种变异和碰撞究竟是偶然还是一种未知的趋势,但如果以地理学的视角去挖掘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西风带紊乱和副热带高压加强的根本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暖。地球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一系列的活动引发了全球变暖,使得原本正常运行的天气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全球各地温度和降水量呈现较大差异,叠加各类天气异常因子集结、共同作用,最后造成各种极端天气频发。

  三、历史的复盘:中美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上,中美曾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各自农业及畜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复盘,我们也许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对未来做出更好的判断。

  1.2012年美国干旱

  自当年5月以来,干旱伴随着高温肆虐了美国本土一半以上的土地,中西部地区受灾最严重。2012年6月,干旱蔓延到了美国境内68.8%的地区,“严重”和“极端”干旱面积达到24.3%。7月份,美国大陆80%的面积处于不同程度的干旱状态,处于“严重”和“极端”干旱的土地面积比例上升至45.6%。8月份由于部分地区的降水使得干旱土地面积稍有降低,但仍达到国土面积的77%左右,其中“特大干旱”土地面积的比例超过了6%。到2013年1月,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特大干旱状态,直到13年3月,严重干旱的面积才陆续减少。2012年美国干旱究其原因,是由于拉尼娜事件让赤道中东太平洋长时间处于冷水控制下,使得大气产生持续的下沉运动,导致热带、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异常变化。

  

  美国此次干旱同样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数据显示,此次干旱使得正分别处于抽丝和开花阶段的玉米和大豆的生长优良率直线下降。根据USDA每周公布的作物生长报告,2012年7月15日,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31%,大豆优良率为34%;而至7月29日,又分别下降至24%和29%,而一年前的同期,玉米和大豆的优良率均达到60%以上。产量方面,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07.6亿蒲式耳,比2011年下降12.7%,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2011年增加了4.9%,因此2012年平均每英亩单产将比2011年降低16.6%,是1996年以来最低值。2012年美国大豆产量为82.79百万吨,比2011年下降14.1%;每公顷单产为2686.7公斤,比2011年降低了4.8%,是2009年以来最低值。

  

  

  

  2.中国旱灾回顾

  我国是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旱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全国范围看, 春夏季节旱区主要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夏秋季节旱区转移至长江流域, 直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节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 我国旱灾发生的频次与纬度有关。有学者研究我国500年来的气象资料后发现,低纬度旱灾发生频次较少, 随着纬度的增加发生的频次增加, 北纬30°-40°发生的频次最高, 在40°N以北的地区又有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我国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地区,全国各省份平均成灾面积呈现出“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历年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国常用受灾率和灾害指数强度来衡量干旱对粮食生产单位面积的致灾程度。前者为旱灾受灾面积占总粮食播种面积的比率,后者则表示为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例。一般而言,粮食单产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好坏,粮食作物在生长季的不同阶段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要求各不相同,通常干旱等灾害的出现,会导致某个或多个要素超过临界值,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导致粮食单产水平的下降,影响粮食产量。图12和图13展示了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粮食单产年变化率与受灾率之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粮食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峰值均与受灾率的谷值相对应,而其峰值则与粮食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的谷值相对应,粮食总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随着受灾率的波动而变动,受灾率越大,其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影响越大。此外,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中,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从单产上来看,干旱对大豆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小麦、稻谷。其中,当2007年干旱受灾率为27.73%时,粮食单产较2006年降低了4.28%,大豆单产降低了10.32%,玉米单产降低了3%,而小麦也由2006年7.44%的增长率降为0.32%。

  

  

  3.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的机制和关键要素

  3.1影响机制

  干旱是以长期降水亏缺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而导致土壤水分亏缺、蒸发量减少,地表温度升高,进一步加剧土壤水分亏缺,形成正反馈过程。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作物生长所需水量时,会对作物的生长活动产生系列影响使得生长状况受到限制,并出现作物长势下降,导致作物产量减少或失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干旱影响作物的形态结构。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水分由根系吸收与叶面蒸腾维持平衡,根系大、密、深是抗旱作物的基本特征。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植物叶片会发生萎蔫、卷曲,使得叶片面积变小而减少蒸腾,严重的还会枯黄脱落,使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抑制,根冠比增加。

  (2)干旱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叶片缺水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还会促进已生成的叶绿素加速分解,使得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造成叶片发黄。另外,干旱时作物为减少水分蒸腾会调节叶片气孔开度,气孔保卫细胞水势降低,使气孔关闭,阻碍了二氧化碳的扩散及其透过性,使得作物绿色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影响有机质合成,干物质积累少,供给器官生长的营养物质不足,最终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

  (3)干旱会削弱作物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增强其分解过程,影响脯氨酸的形成及氮素来源。干旱还对细胞的分裂和细胞体积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产量降低。

  3.2影响干旱危害程度的关键要素

  干旱轻则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导致作物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失收。但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其发生季节、时间长短、作物所处的生长期、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分布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差异也导致了干旱对不同地区的危害程度不同。

  (1)发生季节。在我国,2-4月是早稻播种、插秧以及旱地作物种植的繁忙季节,此时农业用水明显增多,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影响春季农业生产。春旱往往造成早稻缺水耕田,不能适时播种、插秧,使春种作物缺苗断垄,影响春收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夏旱影响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影响早稻和春玉米正常灌浆及晚稻的移栽成活;秋旱会影响晚稻和其它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冬旱则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

  (2)作物所处的生长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幼苗期、营养期、生殖期、衰老期。植物对干旱最敏感的阶段是在生殖期,这一时期是植物开花结果的重要时期,在生殖生长期遭遇干旱会明显延迟作物的生长发育。例如水稻若在开花期遭遇干旱会导致其抽穗数下降明显,产量明显降低。

  (3)作物品种。温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作物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长发育期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通常农作物发育要求的温度通常为20-30℃。作物的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求有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且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然能够维持生命,低于最低温度或超过最高温度时,作物很可能死亡。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这也使得面临干旱时不同作物的减产情况不同,例如小麦的最高温度为30-32℃,水稻的是36-38℃,而玉米则是40-44℃。另外,即使是同一类作物,那些本身根系比较繁密的抗旱品种遭受干旱的影响也会比一般品种要小。

  (4)种植分布。实际上,干旱强度大的地区其对应的粮食灾损量并不一定大,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粮食灾损量不仅受到该地区干旱强度的影响,还与该省的种植结构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关。例如,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范围较为集中,集中分布在美国五大湖沿岸,因此在2012年旱灾来临之时,粮食产量受到巨大影响;而干旱强度大但粮食种植面积小的地区,其粮食灾损量也会相应较小。

  四、我们能做什么?干旱监测指标

  人类自诞生以来,遭遇过许多自然灾害,并且都无一例外地平稳度过。这其中既有人性乐观不服输的内在心理因素,也有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的结果。正如在经历海啸、地震后分别发明了海啸预警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人类在面对干旱时同样也发明了许多可以用来预警干旱发生的前瞻性指标。

  由于干旱设计的时空分布多样,范围广泛,使得单一的干旱定义很难满足各行业、各部门需求。美国气象学会在总结各种干旱定义的基础上,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干旱、社会经济干旱。本文重点介绍气象干旱监测指标。

  气象干旱是指某段时间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气象干旱指标主要有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Z指标、Bhalme—Mooley干旱指标、Palmer干旱指标。

  1、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是指某时段降水量与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之差除以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距平百分率以历史平均水平为基础确定旱涝程度,反映了某时段降水量相对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计算简单,应用广泛。但是该指标对平均值的依赖性较大,对于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西北地区,则不宜使用统一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标准。

  

  2、降水Z指标。Z指标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气象干旱指标之一,它是在假定降水量服从Person—Ⅲ型分布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降水量进行频率分析来确定干旱的程度。通过对降水量进行正态化处理,可将概率密度函数Person—Ⅲ型分布转换为以Z为变量的标准正态分布。Z指数没有考虑到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等是影响干旱的重要原因这一关键。另外,Z指标只能评估某一特定时段内的旱涝情况,不能判定干旱的起止时间和发生过程。

  3、Bhalme—Mooley干旱指标。Bhalme等在1980年提出了BMDI指标。该指标采用n个月的降水量资料,考虑到了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较年降水量的指标更加合理。BMDI指标仅考虑了降水量,可视为Palmer指标的简化形式。

  4、Palmer干旱指标(PDSI)。1965年Palmer将前期降水、水分供给、水分需求结合在水文计算系统中,提出了基于水平衡的干旱指数PDSI,它是干旱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气象干旱指标。该指标不仅引入了水量平衡概念,考虑了降水、蒸散、 径流、土壤含水量等条件,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农业干旱问题,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可比性。PDSI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干旱持续时间的规则,能保证在以月为时间尺度上确定干旱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自建立之初,PDSI就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用以评估和监测较长时期的干旱,同时也是衡量土壤水分和确定干旱始终时刻最有效的工具。PDSI尽管被看成是气象干旱指标,但它考虑到了降水、蒸散发以及土壤水分等条件,所有这些都是农业于旱和水文干旱的决定因素,因此也可将PDSI作为农业干旱指标和水文干旱指标。PDSI是目前最成功的农业干旱指标。

  

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8.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2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48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玉米

中等

2940

大豆

中等

6800

豆粕

一级

4350

  籼糯米

一级

5200

麦皮

中粗

25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8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200

 

  24

      2022831日

                                     858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