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26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3515

 福州粮情

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价涨跌不一

时间:2022.9.2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本月上旬平均价

本月中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235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245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320

332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408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480

448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323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3250

持平

玉米

中等

2980

3000

0.67%

大豆

中等

7200

72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400

4850

10.23%

  籼糯米

一级

5200

5400

3.85%

麦皮

中粗

2600

260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700

10700

持平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000

11000

持平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涨又涨不动,跌又跌不动,小麦怎么这么难? 

中秋刚过,部分制粉企业就下调了价格,目前主流价格在1.54-1.57元/斤,较上周价格变化不大,维持窄幅震荡为主,如笔者标题所说,小麦仍处在僵持状态,涨不出高价,短期内深跌困难,一方面,秋粮上市前市场普遍会有阶段性腾仓,使得小麦价格上行困难;另一方面,当制粉企业价格落的低了就没有上量,市面也没太多陈粮冲击市场,使得小麦价格下行困难。

开秤价格过高,基层购销谨慎。

今年新季小麦开秤价格高,导致现阶段库存和收购价格偏高,目前华北地区走货价格普遍在1.52-1.54元/斤,苏皖地区在1.49-1.51元/斤,贸易商成本价格与之持平甚至高于走货价格,贸易商外发倒挂持粮观望。农户对小麦价格期待高,加上疫情下部分农户有屯粮习惯,出售并不积极,据基层反馈目前农户手中普遍还有三成左右粮,部分地区上量可能推到年底,这也使得基层消耗偏慢,购销一直处在僵持状态。此外,往年基层腾仓上量较明显,但今年如同挤牙膏,有卖有不卖,目前对市场冲击较小。

面粉爆冷,旺季不旺。

按照往年的定律,节日加开学,下游消费逐渐活跃,产品随着水涨船高,但目前市场表现正相反,据了解,除七月底八月初面粉阶段性走快后,节日相对不温不火,仅前路粉走货有所好转,但同样前半年前路粉走货欠佳,一段时间内前后路粉价差很小,现在因节日稍有好转而已。前面我们还说到目前面粉在暗暗降价,可以看出面粉走的是与往年相反的情况,产品走货快下,小麦价格才能借势上行。

饲用消费减少,玉麦价差明显。

底部基础决定上层高度,去年小麦饲用量约在4000-5000万吨左右,今年因价差较大,使用小麦的企业很少,目前华北地区饲企收购本地玉米价格围绕1.4元/斤波动,面企收购价格围绕1.54-1.55元/斤波动,当玉米小麦价差在0.005元/斤及以内饲企会考虑加大使用小麦,当在0.0075元/斤时酌情考虑,可以看出,目前玉米小麦支撑有限,小麦主要围绕产品、上量情况波动。

综上所述,虽市场对小麦有走弱预期,但现阶段基层较强的态度,面企高库存成本也制约小麦大幅下滑,目前转折点或仍要看政策情况,毕竟目前市场主要还是新粮为主,粮库拍出的陈粮与市场价差不大,若后续陈粮价格走低对小麦或将是比较大的冲击。后续主要关注政策导向、下游消费、基层上量情况以及天气等。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韶关仁化水稻迎丰收,梯田风光美如画 

金秋至,稻谷黄。眼下,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石印村的梯田迎来了丰收,村民们陆续开始收割自家田地里的稻谷。从空中俯瞰,一层层田垄沿着山势延展,层层叠叠铺开,色彩鲜艳,线条蜿蜒柔和。

  仁化县长江镇石印村梯田位于万时山脚下。进入九月,村里种植的中稻逐渐成熟,一块块梯田颜色也相继从绿转黄。在山脚下的一块田里,石印村村民刘锡连与妻子正动作麻利地收割着稻谷。随着镰刀挥动,一片片水稻顺着刀势倒下,刘锡连熟练地打捆,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刘锡连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种了12亩水稻,预计能收一万多斤,每一粒稻子都颗大饱满,产出的香米更是气味芳香浓郁。

  据了解,石印村梯田由于地势高,农业机械无法进入,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中秋过后村民们已陆续开镰收割,预计10天左右能收割完。石印村村干部介绍,当前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深入人心,村民们自觉增加了中稻种植面积。今年石印村粮食种植面积1068亩,其中玉米340亩,高粱40亩,水稻648亩,杂粮40亩,村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供应青黄不接 南方玉米价格重心偏强 

9月上半月,新粮上市仍有时日,目前持粮主体出货压力不大。伴随陈粮货源扫尾,优质养殖粮源供应进一步收紧,产区价格走高,销区玉米到货成本水涨船高,南方玉米价格重心上移。但饲料企业补库节奏平缓,需求端放量不佳或限制玉米价格涨幅,市场关注重心转向新季玉米市场。 

  新粮尚未集中上量,玉米市场供应收紧 

  新疆地区新季玉米率先成熟,但受工人及收割设备难以正常到位影响,疆内玉米收割进度较往年明显偏慢,新玉米上量时间后移。目前除河南部分地区少量秋粮开始收割,其余东北、华北主产区新季玉米处在灌浆成熟的重要生长时期,集中上量时间或在月底。新粮尚未有集中上量、开秤表现,市场仍以陈粮为主导。伴随陈粮不断消耗,市场供应收紧,产区玉米价格有所走高。

  产区玉米价格走高,销区价格跟涨 

  主产区部分前期有资金压力的持粮主体,货源基本售罄,目前陈玉米市场货源扫尾,供应逐步收紧。9月份以来,锦州港集港量维持低位,截至9月14日,锦州港日均到港量为2474吨,环比8月同期跌幅78.60%。

  供应面持续收紧,也助推产区玉米价格上行。中秋节后,锦州港内二等玉米平仓价格在2780元/吨左右,较月初涨幅2.02%。个别贸易商对于一等粮(容重720g/L、水分14.5%以内、霉变2%以内)的陈玉米收购报价高达2850元/吨,较月初涨幅4.78%。

  产区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销区到货成本走高,尤其是好质量粮源逐步消耗,中秋节后销区优质养殖粮价格上涨。由下表可以看出,主要销区低毒素东北玉米价格均有20-50元/吨的上涨。

南方部分地区中秋节前后二等东北粮价格对比 (单位:元/吨)

 

  饲料企业滚动补库,关注新粮上市 

  目前销区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在一个月左右,滚动补库节奏主导下,需求端放量或不及预期。并且饲料企业补库心态谨慎,对高价玉米接受度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或限制玉米价格涨幅。目前饲料企业玉米库存相对安全,陈粮询采积极性逐步减弱,关注重心主要转向新季玉米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9月1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2022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强台风“梅花”将带来较强风雨天气,或对玉米主产区华北、东北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陈粮供应收紧,中秋节后全国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但下游饲用需求难有放量,或对市场有一定利空影响。建议关注台风“梅花”的影响及新季玉米上市进度。

来源:卓创资讯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豆粕上涨为何如此疯狂?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高位震荡态势。由于国内市场近期饲料厂提货增多,豆粕供应紧张,油厂挺价心理较强。国内中秋小长假期间,美国农业部发布9月份供需报告。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供需报告显示美豆面积、单产均出现下调,幅度超过分析师的预期,助推美豆期货走高。受此影响,近期连盘豆粕或延续高位震荡趋势。结合近期豆粕行情,简作如下分析。 

豆粕现货市场参考,截至9月13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43%蛋白豆粕现货平均报价约4900元/吨,大连地区约4950元/吨、天津地区约4930元/吨、日照地区约488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4880元/吨、东莞地区约488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4860元/吨左右。

美豆USDA月度供需报告明显利多

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零点,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最新月度供需数据,美豆2022/23年度新作平衡表意外利多,面积、单产均出现超预期的下调。这也是美国农业部连续第二个月大幅调低美国大豆产量。美国大豆产量预期值调低1.53亿蒲,而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平均预期下调0.35亿蒲。8月份已经将美国大豆产量调低1.35亿蒲。2022/23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调整为8750万英亩,低于8月份的8800万英亩,收获面积预计为8660万英亩,低于8月份预测的8720万英亩。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为每英亩50.5蒲,低于上月预测的51.9蒲/英亩,低于大多数机构的预期。美国农业部预计9月份将要收获的美国新豆产量为43.78亿蒲,低于8月份预测的45.31亿蒲。按照最新调低后的产量,比2021/22年度的产量44.35亿蒲减少1.29%。美国新季大豆期末库存调低4500万蒲。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年8月底的美国新豆期末库存为2.00亿蒲,比8月份预测的2.45亿蒲调低了4500万蒲。

南美大豆方面产量预期维持不变,中国进口下调。本次美豆USDA报告中,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单产、产量、库存数据均大于低于分析师的前瞻预期,本次报告数据意外利多,对美豆及全球相关豆类大宗商品具有提振作用。美豆有望继续挑战1500美分的位置。目前美豆新作天气炒作已经完成,后续仍要关注美豆新作出口的情况。

国内进口大豆减少,豆粕库存偏紧

据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17万吨,较上年同期的949万吨降低24.5%,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88万吨大豆,同比降低9%。2022年1-8月中国进口6133万吨大豆,同比下降8.6%。今年油厂大豆压榨利润长期低迷,油厂进口需求相对减弱。但近期国内豆粕价格表现较强势,国内现货基差整体表现较为坚挺。虽然大豆进口成本高企,但是近期榨利相对可观,部分企业远月大豆定船谨慎的意愿或有松动。随着生猪养殖利润改善,豆粕需求明显转好。前段时间由于部分地区高温限电情况,饲料厂豆粕库存相对较少。随着天气转凉,饲料厂储备库存,豆粕需求量有所增量。据了解今年各类禽类饲料豆粕掺混比例有所提高。目前油厂豆粕排队提货,豆粕库存相对偏紧,油厂挺价心理较强。

宏观经济方面仍需留意,9月13日晚,美国8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录得6.3%,为2022年3月以来新高。机构评美国CPI数据:美国8月份通胀强于预期,这可能使美联储保持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势头。9月14日讯,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到9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67%,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33%;到11月份累计加息125个基点的概率为46.4%,累计加息150个基点的概率为43.4%,累计加息175个基点的概率为10.1%。9月美联储利率决议会议时间在9月21日晚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情况有所担忧。

综上所述,国内豆粕现货整体供应偏少,下游备货积极,国内豆粕库存逐步下降。目前美豆步入收获季节,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或将缓解当前豆粕供应紧张局面。后期继续关注宏观美联储加息的情况,美豆新作出口的情况,巴西大豆的种植期也即将开始,关注巴西豆种植面积情况。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晓巧   仅供分享

节后油脂冲高回落,等待加息决议指引 

由于中秋假期期间美豆USDA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格外利好,国内豆类油脂行情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呈现开门红行情,但是这波热情未能持续,随后三大油脂价格逐步回落下挫,再度令市场回归悲观氛围。中国粮油信息网辛显明在此聊聊近期油脂市场的走势和原因,以及对豆类油脂行情说说简单看法。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9月16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10200元/吨,大连地区约10370元/吨、天津地区约10250元/吨、日照地区1025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10230元/吨、东莞地区约1008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10050元/吨左右。

节后油脂仅开门红一天就再度下挫

9月12日晚,美豆USDA月度报告所公布的单产、产量、库存等重点数据均低于预期,报告格外利好,提振次日我国内盘油料市场在假期后首日直接跳涨。但当晚外围市场出现利空消息,也连累内盘油脂市场冲高一天后就开始走回落行情。

9月13日晚,美国公布8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录得6.3%,为2022年3月以来新高。机构评美国CPI数据,美国8月份通胀强于预期,这可能使美联储保持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势头。当天有美国机构称,9月美联储将大概率加息75个基点。市场担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当晚美国股市暴跌并在随后三日内继续下行,同时,原油等外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也承压走低。

9月14日讯,美国全国铁路罢工有一触即发之势,部分农产品和化肥原料已被停运,支撑油料和原油价格。9月15日,在美国政府调停下,铁路公司和准备罢工的工人达成初步协议,得以避免铁路停运。外盘油料再度承压,美国柴油和汽油期货在当日盘中下跌超过5%。

9月15日,印尼发布公告,9月16日至30日期间的毛棕榈油参考价格定为每吨846.32美元,低于上半月的每吨929.66美元。根据棕榈油参考价格和关税的对应表格,新的参考价格将使出口税降至每吨52美元,低于上半月的每吨74美元。印尼下调出口关税意味着继续维持出口加速计划,利空马棕和相关油脂价格。

国际市场上连日来出现的油脂利空消息,使得国内外油脂板块被迫走弱,也拖累我国豆油等食用油价格价格跟跌。

关注9月美联储加息决议声明

在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将公布9月份利率决议声明。9月16日讯,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到9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80%,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20%。

上次美联储加息后的市场反应还历历在目,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75个基点,在此之前市场已炒作了近一个月的悲观情绪。而在美联储如期兑现加息后,市场解读为利空被提前消化。7月加息后,连盘豆油期货09合约在三个交易日内反弹约800点。作为借鉴,市场对于9月份将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也已炒作半个月有余,连盘豆油01合约较月初也下跌约700点。不排除本次9月加息过后,市场再度炒作利空提前消化带来反弹行情的可能。当然,赌行情行为也是风险较大,适当保持关注即可。

综上,本周一晚的美豆USDA供需报告利好未能发挥持续性作用,因美国8月通胀率上升,市场担忧宏观经济衰退,叠加原油、产地棕榈油等方面的利空消息,外围股市、油料期货等商品市场齐跌,并连带抑制国内油脂板块跟跌。美联储9月22日凌晨的加息决议声明将公布9月加息结果,目前市场对加息预期75个基点,宏观基调偏弱,7月底加息后市场炒作利空出尽迎来反弹行情,观望本月加息过后国际上如何解读。

近段时间国内豆油现货供需基本面缺乏亮点,虽然多地油厂现货供应偏紧,提货排队,但由于行情反复波动,部分地区疫情再现,且沿海地区豆油棕榈油价差较大,低价棕榈油豆油形成一定的替代消费,中下游现货商采购心态谨慎。豆油缺少新的炒作题材的情况下,短期将会继续反复震荡。现货商适合逢低随用随采,市场有一定风险。由于10月预估到港大豆590万吨较少,单次备货周期较长的经销商或许可以提前做计划,以免在10月份时提货难。短期关注美联储加息消息、美新豆天气和数据调整的炒作、产地棕榈油出口政策等。

盘面上,本周连盘豆油01合约在节后第三日向下回补9266技术性缺口后,继续下探,逐渐逼近近两个月的箱体震荡底沿9050附近。短线观察9100左右支撑力度,若9000失守则向下关注前个平台8800支撑;但若能有利好消息配合形成反弹,则短线上方阶段性压力在9500/9700。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辛显明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数读中国 | 这十年,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杨曦)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农业发展成就显著乡村美丽宜业宜居》(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十年来农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报告指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

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农业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013亿元,比2012年增加60671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分产业看,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农业产值增加最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速度最快。

——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在农林牧渔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林业、渔业等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大幅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3%,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4.4%,增加0.5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27.1%,下降3.6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9.9%,增加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占5.3%,增加1.6个百分点。

——农业及相关产业稳定发展,基础作用充分发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不仅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一二产业加速融合,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一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农业及相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倍以上,带动农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基础性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实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

——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在前期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1.3万亿斤,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

——人均占有量稳定提升,中国人的饭碗成色更足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粮食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该国或地区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攀升新台阶,人均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自2012年起,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83.5公斤,比2012年增加31.4公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7%。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饭碗不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粮食库存充足,大国粮仓基础更牢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17%的库存消费比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尤其是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作物库存持续处于高位。据测算,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50%,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超过一年的消费量,库存消费比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充裕的粮食库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要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裕,居民餐桌更加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好。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国家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其他农业生产,蔬菜瓜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肉禽蛋奶和渔业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餐桌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给充裕

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消费量不断增加,在消费增加的刺激带动下,全国蔬菜和瓜果产量不断增加。2021年,全国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7549万吨,比2012年增加15924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2.6%;水果产量29970万吨,增加7879万吨,年均增长3.4%;油料产量3613万吨,增加328万吨,年均增长1.1%。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使得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油瓶子”更加充实,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

——畜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肉蛋奶产量稳步增加

2012年以来,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下,我国肉禽蛋奶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2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8990万吨,比2012年增加519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0.7%。畜牧生产结构持续调整,猪肉占比下降,牛羊禽等其他肉类产量占比持续提高。

——渔业生产态势良好,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2012年以来,我国渔业生产整体发展稳健,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21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690万吨,比2012年增加1188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2.2%。在水产品总量保持增加的同时,国家统筹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促进渔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水产品捕捞量逐渐减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稳产高产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稳产高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稳产底气更足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农业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2021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达22146亿元,比2012年增加1017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1%。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下,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末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44亿亩,比2012年增加10702万亩,年均增长1.2%。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为稳定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高产更有保障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尤其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对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新建成1亿多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已完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装备普遍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翅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2012年以来,耕整机、联合收割机、自动饲喂机、制氧机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比2012年增加0.5亿千瓦,2013—2021年年均增长0.6%。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快速提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

农业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农业活力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古老农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分工更加精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2021年末,全国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0万家,家庭农场近89万个。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社会化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代耕托管到喷洒农药,从育秧育种到机收机播,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有力稳定了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增添新动能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末,全国温室、大棚、中小棚等农业设施数量达28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3800多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与此同时,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冷链物流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2021年,超过100万农户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50万多农户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澎湃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生物工程、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正成为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有关部门资料,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比2012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兴农、科技助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推进水电路讯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农村基本实现全面通电、通公路和通电话,村内道路质量不断升级。2021年末,87.3%的村通公共交通;99.1%的村进村主要道路路面为水泥或柏油;97.4%的村村内主要道路路面为水泥或柏油。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末,99.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94.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021年末,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超过33万个,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村落近5万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1年末,96.3%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5%。国家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末,47.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国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2021年末,乡镇卫生院达到3.5万家,有卫生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0.8%;村卫生室数达59.9万个,平均每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卫生室。2020年,每万人拥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52人,比2012年增加18人;每万人拥有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1人,比2012年增加7人。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支农力度,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对孤寡残病等失去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应养尽养。2021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74万人,比2012年下降1871万人;2020年,农村分散供养五保人数372万,农村集中供养五保人数74万,实现了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农民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还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需巩固,种子等农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仍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不动摇,持续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

来源:人民网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水利部:全力做好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工作 

  9月13日,水利部召开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有关情况,并与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张敦强、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王纯、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呈现“两少一低一早”特点

  人民日报记者:此次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已经2个多月,当前旱情形势和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旱情会如何发展?

  刘志雨: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来水均严重偏少,江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60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的水文干旱。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仍在进一步发展,并主要呈现“两少一低一早”的特点。

  一是降雨少。7月以来,长江流域累积降雨量19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为1961年有完整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8成,湖南、江西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日数超过50天。

  二是来水少。7月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其中上中游来水量偏少4成,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洞庭湖水系来水量偏少近7成,为1959年有资料以来第2位少;鄱阳湖水系来水量偏少4成,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重点水库来水分别偏少近5成和6成,均为有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三是水位低。当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61~7.34米,干流宜昌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历史同期最低。

  四是枯水早。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8月4日低于枯水位(24.5米),为1971年以来最早。鄱阳湖星子站水位8月6日低于枯水位(12.0米),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9月6日星子站跌破极枯水位(8.0米),为1951年以来最早,较历史上最早出现年份(2019年11月30日)提前85天。

  预计,9月中下旬长江流域降雨将继续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江河来水持续偏少,河湖水位继续走低,汛末水库蓄水压力较大。展望10月,长江中下游降雨量仍明显偏少,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可能出现夏秋连旱,长江流域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启动新一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发展的旱情,为确保人饮、畜饮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水利部开展了哪些工作?近期又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刘伟平:水利部高度重视长江流域抗旱工作,李国英部长明确要求“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饮水,保障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为此,水利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近期长江流域抗旱,从用水需求看,农作物灌溉需水是有周期的,9月中旬是长江中下游晚稻、中稻等农作物灌溉用水高峰期、关键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且集中。从供水能力看,仅仅靠天然流量是明显不够的,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重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是抗旱的有效手段,也是关键措施。经过科学论证,水利部决定,自9月12日8时开始,启动新一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

  第一,精准范围。本次专项行动,主要是针对长江中下游、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旱区,即“一江两湖”旱区。

  第二,精准对象。专项行动在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重点是保障“一江两湖”旱区356座大中型灌区、1460万亩中稻、晚稻灌溉用水需求,此外还包括众多小型灌区秋粮用水需求。

  第三,精准措施。一是科学制定调度专项行动方案。针对9月中旬长江中下游秋粮灌溉用水需求,水利部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江西省水利厅、湖南省水利厅,统筹长江上游水库群和洞庭湖、鄱阳湖上游水库群各水库蓄水、下游引水设施以及用水需求等,科学制定调度方案。二是实施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9月12日8时起,调度三个水库群,即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计划为下游补水17.8亿立方米以上。第一个水库群,梯次调度长江上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和三峡水库,三峡水库12日8时起出库流量按不小于8000立方米每秒下泄,14日8时起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9000立方米每秒下泄,此后将根据下游需水动态控制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计划向下游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第二个水库群,调度洞庭湖水系35座大中型水库,加大出库流量,计划向下游补水6亿立方米。第三个水库群,调度鄱阳湖水系35座大中型水库加大出库流量,计划向下游补水6.8亿立方米。三是强化用水管理。指导督促下游旱区,抓住上游补水有利时机,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城乡供水取水口,多引、多提、多调,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的水,为秋粮丰收和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第四,预期效果。通过新一轮专项行动,可以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趋势,长江干流沙市、七里山、汉口、湖口、大通站水位和不补水情况比较可抬升0.9~0.1米,为下游抗旱引水创造更加有利条件,确保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沿线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统筹多目标,联合调度好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此次长江流域发生旱情,以三峡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如何统筹考虑抗旱用水以及供水、发电、航运用水需求,科学调度长江流域水库群?

  吴道喜: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水库群是长江保护与治理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在防洪方面,通过拦洪削峰错峰有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在兴利方面,通过蓄丰补枯充分发挥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今年汛期长江上中下游来水均偏枯,长江流域遭遇了严重旱情,通过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特别是8月16日起实施的“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以来,为中下游累计补水35.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流域抗旱供水、夏粮丰收和电力迎峰度夏供应安全。

  当前,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委以长江中下游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为目标,聚焦晚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用水高峰期的实际需求,于9月12日8时再次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9月12日至13日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日均8000立方米每秒控制,14日起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日均9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向下游加大补水,此后将根据长江中下游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用水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计划共向长江中下游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初步分析,本次补水调度可使长江中下游沙市、城陵矶、汉口、湖口站水位较不补水情况下抬高0.9~0.1米。与此同时,湖南、江西等省也将做好两湖水系水库群的补水调度。长江委将对补水下泄情况进行精准预报,指导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调度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多引、多提、多蓄,争取将本次专项行动补水效益发挥到最优。

  根据水文气象预测,9月中旬至11月底,长江流域降水仍将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可能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旱,长江委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努力解决好面临的来水量少与待蓄水量大、枯水期需水量大与蓄水量不足这两个矛盾。在此轮专项行动后,我们将以保障沿江城乡供水安全、秋播用水、航运安全,统筹生态安全和能源保供等为目标,做好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一是加强“四预”措施,继续密切监测流域雨情、水情、旱情,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二是动态跟踪流域用水需求变化,实时掌握沿江取水口取水条件、秋播用水需求、长江口咸潮入侵、中下游航道水深变化等信息;三是强化水库群科学精准调度,根据旱情发展和流域用水需求变化,精准对接不同阶段供水保障目标,强化会商研判,精打细算优化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在满足下游供水需求的前提下多保水、多蓄水;四是及早编制应对极端枯水的水库群应急调度预案。

  参与新一轮联合调度的大中型水库调蓄能力强、受益范围广

  中国网记者:我们知道目前鄱阳湖水位已跌破8米极枯水位,且旱情仍在持续发展。请介绍一下旱情的主要影响?另外,如何调度鄱阳湖水系水库群来缓解旱情?

  王纯:自6月下旬以来,江西全省平均降雨量178毫米,列同期倒数第1位,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倍。7月以来,五河入湖水量136.2亿立方米,较同期偏少5成;出湖水量312.9亿立方米,是入湖的2.3倍。五河控制站水位偏低1.71~6.48米,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偏低7.9米。9月6日,鄱阳湖跌破8米极枯水位,继8月6日、8月19日最早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后,鄱阳湖再次刷新进入极枯水期最早记录。极端旱情已经对群众饮水、农业生产和生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全省2077座水库在死水位以下,占20%;4.45万座山塘干涸,占22%;25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发生断流,农作物受灾面积883.6万亩。据预测,9月中旬至10月我省降雨仍然偏少,鄱阳湖在9月底可能刷新历史最低水位,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形势异常严峻。

  省水利厅目前维持抗旱Ⅲ级应急响应,组建工作专班、坚持会商调度、派出专家指导,按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一是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建立“三个10天”旱情预警机制,对未来10天、20天、30天的旱情、保饮水、保灌溉情况进行预报、预测、展望。通过每日监测,全省151处县级以上水源地供水情况正常,供水天数均大于30天;780处“千吨万人”农村规模水厂供水总体正常,在现有水源条件下,保供20~30天的有8处,供水不足时可启用备用水源等应急措施解决,其余772处均超过30天;31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75%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灌到月底。

  二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派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地方算清水账、计划用水。用水不足的灌区,采取提水、调水、打井等方式全力解决灌溉问题;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人”和应急供水措施,公布服务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饮水困难人口均已通过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饮水问题;指导南昌市、都昌县、湖口县等地,实施最不利情况下的应急保供水工程措施。

  三是实施水库群联合调度。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8月16日起,实施“鄱阳湖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统筹考虑作物类型、灌溉需求、水源配置及预期来水情况,指导水库做好用水计划、灌区精准承接上游来水,累计为下游补水8.87亿立方米,保障了524万人、329万亩农田用水需求,累计增加入湖水量2.25亿立方米,平均入湖流量增加130立方米每秒。特别是精细调度万安、峡江、龙头山等赣江梯级水库,保障赣江沿线尤其是南昌市供水安全。目前全省水库总蓄水量135.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蓄水量96亿立方米、蓄满率80%,中型水库蓄水量23.9亿立方米、蓄满率52%,小型水库蓄水量16亿立方米、蓄满率仅27%。参与新一轮联合调度的35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03.5亿立方米、可用水量65亿立方米,调蓄能力强、受益范围广。为解决从五河、鄱阳湖及长江取水的116处大中型灌区230万亩中稻、420万亩晚稻灌溉关键期需水和950万群众的饮水保障问题,我们根据生活用水需求和秋粮需水变化情况,9月中旬至月底,将继续调度35座大中型水库为下游补水6.84亿立方米,满足五河沿线及鄱阳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城乡居民饮水和灌区用水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抗大旱、抗久旱,坚持底线思维和目标导向,精准预测预报,精心组织指导,精细调度水库,全力保障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统筹当前与长远,编制《江西省水利防旱抗旱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加快完善防旱抗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切实提升抗旱减灾能力。

  提前蓄精准保,联合调及时补 精细管科学抗

  人民网记者:7月至今,湖南省的旱情持续发展,洞庭湖水位为历史同期最低。当前旱情的形势如何?同时,湖南省水利厅是如何抗旱保供水保障农作物用水需求的?

  罗毅君:7月以来,湖南长时间维持晴热高温天气,高温时间之长、降雨之少、河湖水位之低、蒸发量之大均超过了历史同期。目前,工程蓄水日益减少,干旱逐渐加重,影响区域和范围逐步扩大,夏秋连旱走势明显,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今年的旱情异常严重,旱灾基本可控,未来形势严峻。

  干旱发生后,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抗旱减灾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水利部、长江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系列工作要求,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把抗旱保供水、保丰收、保民生作为主要职责和首要任务,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

  一是提前蓄、精准保。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7月初精准调度“四水”流域各类水库蓄水保水,共蓄水386.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多蓄29亿立方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大旱、抗长旱”基础作用,开展渠道清淤扫障、机埠维护、管网延伸,通过分时段供水、轮灌、定额灌溉以及管水护水等方式,用好管好每一方水,算好每一笔“水账”,做到一水多用、细水长流,目前全省集中供水工程、晚稻生长用水基本有保障。

  二是联合调、及时补。坚持流域一盘棋开展水量调度,按照一水多用、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发电用水,及时为下游补水。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40亿立方米,其中8月16日水利部开展联合调水补水专项行动以来,联合调度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骨干大中型水库群,累计补水18.5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1000多万人生活用水和1200多万亩中、晚稻时令灌溉用水需求。同时,通过采取外河调水、泵机提水、疏浚引水、筑坝拦水等综合措施,充分有效利用地表水。8月以来,随着地表水逐渐减少,在全省部署安排抗旱打井补水专项行动,充分挖掘地下水潜力,目前全省已累计打井3000余口,增加水量3900多万立方米。

  三是精细管、科学抗。强化机制落实,锚定“八个精准”、着力“八个强化”,持续推进“7531”防旱抗旱工作机制落实,坚持7天滚动预测、5天研判预警、3天调度交办、每天督促落实。强化组织领导,省政府已将抗旱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成立了全省抗旱工作专班,每日一会商、每日一调度,确保各类防旱抗旱措施落到实处。强化技术支撑,持续开展“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行动,累计派出工作组、专家组8800多批次、5.2万人次,帮助解决各类水源问题6800多个。

  目前,我省各类水利工程可用水量为164.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可用水量109亿立方米。我们将坚决落实水利部第二轮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要求,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抗极端干旱”,在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大牲畜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分流域、分水库调度35座大中型水库群,计划向下游补水6亿立方米,全力保障晚稻9月中下旬孕穗拔节期用水需求,减缓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下降趋势。其中:湘水水库群蓄水相对比较充足,以保灌溉为主,调度东江、涔天河、双牌、欧阳海、水府庙、酒埠江等水库在保障下游灌区用水的同时,积极为洞庭湖补水;资水柘溪水库作为下游主要补水水源,维持当前运行方式,并适时加大出库流量,满足下游用水需求,六都寨水库主要保障六都寨灌区灌溉用水需求;沅水五强溪、托口、凤滩等骨干大型水库目前可用水量逐步减少,将通过优化电水联调,适时加大出库流量,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澧水江垭、皂市水库继续维持当前调度运行方式,持续保障澧阳平原、青山水轮泵等大中型灌区用水需要。

  我们将充分利用此次补水契机,精准精细调度洞庭湖区及水库下游各类供水工程、灌区算好“水账”,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引水、提水、调水,节约合理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为群众生活、农业灌溉用水提供可靠保障。

  摸清“水账”家底,最大限度发挥多水源联合抗旱效益

  央视农业记者:目前,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需求是什么?水利部门科学调度长江流域水库群为下游补水,请问在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每一个城乡供水取水口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敦强: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大中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战场。长江流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中型灌区有356处,灌溉面积2856万亩,主要作物是水稻。8月16日以来,水利部按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要求,因地制宜采取调水补水、新开水源、架设泵站提水引水、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等措施,有力保障了“一江两湖”区域大中型灌区2856万亩中稻、晚稻等灌溉用水,以及众多小型灌区用水需求;435处农村供水工程水量有保障,满足了138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目前720多万亩中稻处于灌浆期,740多万亩晚稻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杨花期。9月中旬是灌溉的关键期,为精准对接长江流域水库群补水,将每一方水用在“刀刃”上,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细建立台账,精准掌握用水情况。根据作物生育期进一步摸清356处大中型灌区需水时段和需水量,精准掌握灌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和取水口门位置、取水方式、泵站最低取水位、引水闸底板高程等工程情况,建立了详尽的工程状况及用水台账。

  二是精准对接需求,指导合理配水。指导5省水利部门科学分析供水工程水源供给、作物灌溉需水情况,进一步核算长江干流来水以及117处大中型灌区引水能力,洞庭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126处大中型灌区需水量,鄱阳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113处大中灌区需水量,最大限度发挥好多水源联合抗旱效益。

  三是实施日调度制度,持续滚动预测。在摸清“水账”家底后,建立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日调度机制,动态监测、分析研判每个取水口每日的实际供水量、供水人口和灌溉面积等。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信息,滚动预测每一个取水口预计的引调水量,做到按需放水、节约用水。

  全力防范应对每一场洪水和干旱

  中国水利报记者:今年气候异常,汛情旱情叠加,水利部门是如何应对水旱灾害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重点工作又有哪些?

  姚文广: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异常复杂,呈现旱涝并重、旱涝交替的显著特征。全国主要江河共发生10次编号洪水,59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75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洪水,广东北江、辽宁绕阳河等24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局地强降雨造成四川、青海、山西、黑龙江等省一些地方发生山洪灾害。进入7月份,长江流域旱情快速发展,高峰期一度有6632万亩耕地受旱,80.9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针对今年汛情旱情叠加的严峻形势,水利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四预”措施。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滚动预测预报,提前发布洪水和干旱预警,19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派出76个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77.48亿元,全力做好每一场洪水和干旱的防范应对工作。二是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防汛方面,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截至9月10日,调度3788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洪862亿立方米,避免了638.74万人次转移和1561个次城镇、1414.36万亩耕地受淹。抗旱方面,两次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水库群抗旱补水,为城乡供水和秋粮作物灌溉用水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全力保障水库安全度汛。狠抓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的落实,降雨区内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确保泄洪通道畅通,强化巡查防守。四是抓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强化局地降雨预报,提前发布预警,加强堤防巡查防守,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必转。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今年以来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下降62.2%,农作物受灾面积下降37.9%,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3.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据预测,秋季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地区旱情将持续发展,长江流域嘉陵江、汉江和黄河流域渭河、泾河、北洛河、伊洛河等可能发生秋汛,还会有台风登陆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秋汛防御。抓好华西秋雨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等工作,落实预警信息发布与反馈、人员转移避险等措施,病险水库空库运行,加强巡查值守和险情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精细调度水工程,主要控制性水库以拦蓄为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为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储备水源。二是台风强降雨洪水防范。紧盯台风生成、发展和移动路径等,指导督促台风登陆和影响地区强化“四预”措施,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准备。当前,第12号台风“梅花”正在影响华东地区,水利部已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并派出3个工作组指导防御工作。三是抗旱工作。立足抗大旱、抗长旱,优化长江三峡等骨干水工程调度,保障今冬明春供水、生态、发电、航运和长江口压咸等用水需求。指导旱区加强节约用水、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强化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的使命在于牢牢稳住中国人“粮袋子”的同时,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解决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以往一谈到农业,人们的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一幅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图景。当下,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田则是农业的母版。”随着以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5G技术为支撑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孕育着重大突破,其方向是生产装备化、装备数字化、监管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无人化生态农场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谁能抢占这一巅峰,谁就可以引领未来世界农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驱动推动农村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并以此创造更多就业、拉动农村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转型的目标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科技引领、数字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强国的实现程度仅为62%,与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阶段。其中,最突出短板是农业科技条件不足,每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数为32.4人,比例不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为0.62%,仅为世界前五名平均水平(1.98%)的31.3%;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0%,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高达80%。这些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梦的关键要素。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不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手机种田”已相当普遍;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不少地方仍摆脱不了“牛耕马驮”的传统旧俗,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推动种源“卡脖子”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农业“芯片”升级换代,尽快缩小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稳住“粮袋子”。同时,我们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聚焦农业提质增效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数字下田”新模式,让数字赋能农业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有力地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在补齐农业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突出短板,在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农民、引进数字化企业、完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欠发达地区差别化支持政策等方面出实招、使实劲、见实效,有力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土地永续增绿、农业高质量发展,国泰民安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9.2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2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48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玉米

中等

3000

大豆

中等

7200

豆粕

一级

4850

  籼糯米

一级

5400

麦皮

中粗

26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7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000

 

26

 2022920日

                               860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