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28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5010

· 福州粮情

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2.10.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235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245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336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408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480

448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323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3250

持平

玉米

中等

3100

3100

持平

大豆

中等

7200

7100

-1.39%

豆粕

一级

5400

5600

3.7%

  籼糯米

一级

5400

5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800

280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800

10800

持平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000

11000

持平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小麦价格持续上涨 未来走势并不明朗 

小麦在持续不温不火后终于出现较大范围的上涨,目前面粉厂主流收购价格在1.55-1.6元/斤,较上周同期上涨0.01-0.015元/斤,本轮上涨一方面降雨影响小麦上量,大范围降雨也使得秋粮收割受到阻碍,短期内农户无暇出售;另一方面,秋粮上市量增加,贸易商忙于收购玉米,手中存有的小麦成本较高,外发倒挂普遍处于观望状态。因此,目前上量不佳下小麦也将保持着坚挺趋强状态,不过笔者认为也不能过于乐观。一方面,基层余粮明显多于去年,农户和贸易商手中都有不少粮源;另一方面,华北地区临储小麦并未投放,仅投放新疆地区,但政策敏感阶段始终是压在大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后续还需观望是否会有其他政策。

夏粮收购结束,市场转战秋粮

新季玉米上市,市场购销逐渐向秋粮转移,农户忙于收割新季玉米后续还要忙于冬小麦播种,目前小麦只能屯粮于仓,等农忙结束后出售。新季玉米集中上市,贸易商忙于收购玉米棒,且前期小麦库存成本逐渐提高至1.55元/斤左右,以目前的价格出售利润微薄或倒挂,而今年贸易商库存普遍不大,存放到现在的也不再急于出售,多是等待观望,以目前的涨势也让市场看涨的心态逐渐趋强,更是越涨越不卖了。

最低保护价公布,较去年上涨0.02元/斤

9月30日,发改委等部门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7元/斤。因目前市场价格较最低保护价仍有较大价差,虽价格上涨但对市场支撑力度非常有限,不过最低保护价上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证明小麦价格高位是符合目前市场现状。

华北玉米震荡调整,底部较坚挺

华北新季玉米上市,近期受降雨影响上量不多,价格也有所上行,目前华北工厂主流收购价格在1.344-1.455元/斤,且华北新季玉米还未上量,若后续上量逐渐增加,价格或将承压下行,因此,小麦若饲用或转向其他用途消耗仍旧很难,玉米对小麦支撑力度同样有限。

综上所述,虽目前价格有冲击小麦上市初期价格的苗头,但或是阶段性胜利,长期并不明朗,毕竟面粉消费欠佳,随着时间推移贸易商手中库存成本只增不减,按照目前的情况也只是部分可以有利可赚,因此,建议手中攥有高成本库存的贸易视情况有序出售。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CBOT玉米互有涨跌,因收获条件理想

芝加哥9月29日消息: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市场收盘在窄幅区间互有涨跌,其中基准期约收低0.2%,因为玉米收获条件理想,邻池小麦及国际原油期货走低。
  截至收盘,玉米期货下跌1美分到上涨1.50美分不等,其中12月期约收低1美分,报收669.50美分/蒲式耳;3月期约收低0.50美分,报收676美分/蒲式耳;5月期约收高0.25美分,报收677.50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12月期约交易区间在666美分到676.75美分。
  美国全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气象预报显示,10月6日至10月12日期间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区将出现季节性的温暖干燥天气。这有利于秋粮收获。
  不过出口销售表现良好向好,黑海谷物出口面临挑战,制约玉米价格的下跌空间。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22日的一周,美国2022/23年度玉米净销售量为512,000吨,高于一周前的182,300吨,但位于市场预期范围内。
  欧盟正在着手调查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认为这是由于破坏造成的,这令人质疑联合国斡旋下达成的乌克兰粮食运输走廊能否持续。一位分析师称,今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谷物丰收,但问题是实际能够出口多少。
  交易商在美国农业部出台季度库存报告前持谨慎态度。这些数据将令交易商对陈季作物库存情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一位分析师称,季度库存报告可能造成震惊以及价格剧烈变动,因为交易商很难跟踪饲料需求。分析师预计截至9月1日的美国玉米库存为14.95亿蒲式耳,比上年同期的12.35亿蒲式耳增加21.1%。
  近几周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的乙醇日均产量急剧下降,一些交易商猜测美国农业部可能会在今后的供需报告中下调国内玉米消费预估。
  Summit商品经纪行的Tomm Pfitzenmaier说,有几个因素导致了近期生产疲软,包括利润糟糕,新粮收获上市之前陈季玉米供应不足以及工厂停产进行季节性维修。
  周四美国中西部三家企业的玉米现货基差报价上涨5-10美分,而其他地区的玉米基差报价下跌2-25美分。
  韩国买家通过周四结束的招标会,买入了6.6万吨饲料玉米,产地可能是南美,到货日期定在1月初。
  周四,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129,191手,上个交易日为127,906手。空盘量为705,977手,上个交易日为708,132手。

来源:博易大师  作者:博易大师  仅供分享

全球谷物价格指数上涨 小麦大米涨幅明显

10月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全球9月食品价格指数,继3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该指数已连续6个月回落,为136.3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5.5%,其中小麦大米价格指数上涨明显。

  9月食品价格指数的跌幅主要由国际植物油价格大幅下跌拉动,同时食糖、肉类和乳制品价格温和走低,完全抵消了谷物价格指数反弹的影响。

全球谷物价格指数上涨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9月平均为147.8点 ,环比上涨1.5%,同比高出 11.2%。

9月国际小麦价格反弹2.2%,原因是“黑海谷物倡议”在11月之后能否延期的不确定性加强,而乌克兰的出口能力将受此影响。此外,阿根廷和美国干旱状况引发市场担忧,而玉米供应紧张导致欧盟内部小麦需求增加,但与此同时欧盟出口速度却在加快,这些因素进一步支撑了小麦价格。

9月国际粗粮价格再次小幅上涨0.4%,但各类产品走势不尽相同。其中,世界玉米价格基本稳定0.2%。尽管美国和欧盟产量前景进一步趋紧,再加上乌克兰出口的不确定性,共同导致供应前景恶化,但美元走势坚挺仍旧抵消了供应端对玉米价格的压力。国际大麦价格下降了3.0%,主要反应出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收成前景改善;而世界高粱价格则上涨13.2%,原因是美国产量前景下降。

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9月份上涨2.2%,其中,印度出口政策的变化推动籼稻价格在本月领涨,预计买家可能会转向其他大米供应商。巴基斯坦严重洪灾造成的市场破坏和生产不确定性进一步支撑大米价格保持坚挺。然而,由于总体需求疲软,价格上涨空间依然受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甬优1540”连续3年刷榜贵州水稻最高亩产 

“最高单产1154.68公斤!”9月16日,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乐立村的黔西南州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经测产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宁波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540”以最高单产1154.68公斤刷新贵州水稻亩产纪录。

 在测产现场,专家组选定了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的3个区域进行实测,经过收割、称重、测水分、换算、复核结果等环节后,最终,最高亩产1154.68公斤,连续第三年刷新了贵州省水稻的高产纪录。这个产量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近期,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甬优1540”成了宁波水稻界的“明星”。除了在贵州再创纪录之外,8月下旬,该品种还在浙江常山以亩产830公斤创浙江省再生稻头季浙江农业之最,9月6日,农业农村部传来喜讯,“甬优1540”成为宁波首个国家主导农业品种。

 “甬优1540”是2019年浙江宁波与当地开展东西部协作时推送过去的水稻品种,现已在黔西南州种植2万多亩,亩产比之前当地种植的水稻要高出100公斤以上。算下来,平均每亩可增收250元以上。

 “甬优1540”品种于201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次年通过国家审定,2018年被认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如今已在全国多省市推广超过220万亩。

 除“甬优1540”品种外,目前,还有“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4149”等宁波水稻品种在贵州种植。在播种、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宁波甬优杂交水稻育种团队技术人员还会不定期飞赴当地开展现场指导,同时将成熟的绿色生态栽培集成技术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传授给当地种粮农户。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网站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新季大豆“三连跌”,后市还能否站稳脚跟? 

金秋十月,喜迎新豆全面上市。从湖北早熟豆开始,今年新季大豆高开的趋势似乎已经早早奠定。但这种高开的局面并未维持太长时间,各地新豆陆续上市,均有下跌情况,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新豆还能否继续维持现状呢?下面由笔者为您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湖北“第一跌”

起初,湖北早熟品种率先进入市场,当时全国大豆市场一片萧条景象,新豆上市无疑给这份静谧景象揭开帷幕。但随着干旱天气的持续,紧接着上市的中黄豆受到重创,质量、价格逐渐拉开距离,不仅价格直线下滑,且销路不畅;最早上市的湖北省天门地区早熟品种一度高开上行,但随着中熟品种质量担忧的消息接踵而至,早熟豆价格平稳回落。截至到目前为止,湖北地区早熟品种外发价格为3.7-3.75元/斤,中黄优质豆源外发价格为3.4-3.45元/斤,后期上市的豆质有所改善。但由于现阶段周边新豆上量,江苏高蛋白大豆也逐渐上市,出货量受到影响,有价无市的状态明显。当前,贸易商主要以消耗库存为主,后期或采购周边地区优质豆源补充库存。湖北新豆已经逐渐淡出新季市场,未来价格很难有大幅波动。

东北“第二跌”

一段时间过后,黑龙江省绥化海伦伦河地区东升系列早熟品种上市,蛋白偏低又给新豆市场增添一份凝重,随着后续新豆上量,质量有所提高,但黑龙江地区新豆蛋白偏低,颗粒偏小已成既定事实。由于绥化地区优先进入东北地区新豆市场,前期开秤价格较高,周边上量缓慢,这种高位价格维持小段时间。但近期随着周边地区新豆逐渐上量,价格稳中偏弱,绥化象屿、维维粮油也进入采购阶段,但收购价格根据市场情况也进行适当调整,整体小幅回落。后期上市的地区开秤价格也比较谨慎,依据地理位置,酌情调节当地收购价格。现阶段多数地区毛粮收购价格为2.8-2.85元/斤左右,以质定价。

据了解,低蛋白新豆销售情况一般,出货困难,39%以上蛋白成为销区贸易商选择的标准。内蒙古个别地区新豆质量蛋白较好,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价格偏弱,当前市场价格在2.85元/斤收购。辽宁阜新地区新豆零星上市,但大部分地区待到十一之后陆续开收。

同初期上市的市场情况相比,现阶段东北地区新豆价格小幅回落,稳中偏弱运行。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大范围增加,今年单产丰盈,后期市场占有量也势必扩大,供大于求的情况也将出现,后期新豆价格预计会有下行压力。但鉴于今年国家鼓励种植扩增,如果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台政策进行干扰,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国内市场价格稳定。所以现阶段来看,经过一番价格窄幅震荡后,东北新豆价格还将处于相对稳定的走势。

豫、皖“第三跌”

紧接着,安徽省安庆地区新豆也开始收割,刚上市水分较往年同期偏好,质量稳定,价格高企,但该价位并未持续多久,随着周边地区新豆接连上市,安徽地区新豆价格阶段性掉价。当前毛粮收购价格多数在3-3.05元/斤,蛋白含量42-43%,水分14-15%,过比重净粮外发装车价格为3.2元/斤左右。水分偏大,走货较往年同期偏慢,贸易商备货积极性偏低。河南地区新豆也开始陆续上量,毛粮收购价格波动较大,可谓“一天一个变化”。几天前毛粮收购价格还保持在3-3.02元/斤,转而落价到2.9元/斤。当地此时正值农忙时期,部分农户直接田间出售,以便减缓库存压力,待后期库存充裕的时候,农户对于当前价格可能会出现惜售现象。以此看来,南方主产区新豆价格在此波动过后,会逐渐转向平稳,未来还将以窄幅震荡为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管现阶段各地出现阶段性价格不稳的情况,但综合市场现状来看,未来新豆市场价格还将继续保持稳定。接连的市场高开低走现象频出,使得整个大豆市场处于紧绷状态,贸易商也普遍束手束脚,谨慎采购。近期各港口货源紧张,预计10月进口大豆到港后贸易商会依据市场情况酌情调价。此时,国储进口大豆拍卖火热进行,参拍主体积极性较高,起拍价不涨反降,成交率也大幅提高,或是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超出预期的稳定高涨,市场购买力有限,借此调控市场价格,稳定市场需求。所以,现阶段来看,进口大豆也支撑国产新豆价格,未来一系列的后盾支持,新季大豆足以在市场站稳脚跟。建议持粮主体后期持续关注各地粮库收购价格以及进口大豆价格情况。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周五棕榈油上涨近4%,本周涨幅超过12% 

 周五,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榈油期货连续第七日上涨,周线收出长阳,主要因为外部食用油市场以及国际原油期货上涨;棕榈油出口需求保持增长,而棕榈油产量可能受到多雨天气的不利影响。
  截至收盘,棕榈油期货上涨41令吉到141令吉不等,其中基准合约2022年12月毛棕榈油上涨141令吉或3.81%,报收3,841令吉/吨。交易区间位于3,691令吉到3,846令吉之间。
  10月份第一周棕榈油期货上涨12.44%。自上周初(9月26日)棕榈油期货跌至近20个月来低点3220令吉以来,棕榈油期货已经上涨620令吉或19.3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上周棕榈油期货下跌8.5%。9月份下跌18.2%,这也是连续第五个月下跌。第三季度棕榈油大跌30.57%,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反映出印尼和乌克兰等国出口供应改善,下半年东南亚棕榈油产量季节性增长,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令人担忧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进入第四季度后,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改善,原油期货在欧佩克联盟减产的带动下走强,为棕榈油等食用油上涨提供外部支持。欧佩克联盟周三达成从下个月开始减产约200万桶/日的协议,这是自2020年创纪录减产以来的最大减产幅度,提振原油期货隔夜创下三周新高。
  从棕榈油出口需求来看。今年迄今棕榈油下跌18.2%,而芝加哥豆油上涨20%。棕榈油价格相对竞争性植物油的价差拉大,有助于吸引采购兴趣。船运调查机构SGS称,9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400,145吨,环比提高6.9%;AmSpec称9月出口环比增长10.8%;ITS称9月份的出口环比提高约9.69%。作为对比,9月1-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环比增长18.6%-20.9%。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商品部长、分析师和交易商期待中国可能放松限制措施,从而提振棕榈油需求改善。不过未来几个月里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依然面临来自印尼的竞争压力。印尼调低了10月上半月的棕榈油出口关税,并计划将豁免出口费的政策延长到年底。
  拉尼娜天气可能导致东南亚天气多雨,虽然这有利于改善明年油棕收获前景,但是对近期油棕收获不利。交易商预期未来几周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为担心多雨天气影响产量,促使买家囤货。南马来西亚棕榈油公会(SPOMMA)的数据显示,10月1-5日的棕榈油产量比9月1-5日下降1.33%,同期鲜果串产量环比下降2.96%。
  下周一是马来西亚的公共节日,BMD将休市一天。下周二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将会发布9月份的棕榈油供需数据。分析师们预计9月底库存可能达到226.5万吨,环比提高约8%,创下2019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9月份棕榈油产量可能达到176万吨,环比提高2%;出口量可能提高8%,达到141万吨。
  周五亚洲交易时段,芝加哥12月豆油上涨0.26美分,报每磅66.28美分,比一周前上涨近8%。全球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上涨0.91美元,报每桶95.33美元,比一周前上涨11%以上。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访一座又一座村庄,广袤田畴间,龙舟划起来,秦腔吼起来,锅庄跳起来,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乡亲们精气神持续提升,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不断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马庄村是个既注重富口袋也注重富脑袋的村庄。村民热爱组乐团、排节目、开舞会,他们在村里逛庙会办灯节,很好地传承了制作香包、扎花灯等传统手艺;村民还筹划组织文艺活动,乐团在村里广受好评,曾被邀请到县市电视台演出。

出彩的文化文艺活动,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精神风貌不断得到提升。经常登台,人们变得越来越大方开朗;经常互动,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融洽……现在,村里的节会能吸引周边上万人前来观看,小小的香包缝制已培育成产值超800万元的产业,马庄村正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体。

“唱出精神有干劲,齐心协力搞建设……”在河南省登封市垌头村,为了提升乡亲们的精气神,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村里组织起合唱活动。如今的垌头村成了远近闻名“会唱歌的村庄”。

2020年6月,垌头村里开演沉浸式实景体验剧《再现朝阳沟》。就在文化兴村势头正劲之时,2021年夏天的一场山洪,将村民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剧场、街道冲毁。面对洪水,村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抢险救灾。

如今,礼堂、剧场已经复建,村民又敲起鼓、唱起歌,500个座位的剧场坐得满满当当。

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广袤乡村扎实开展,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

在垌头,很多村民讲起令他们难忘的这一幕。村里曾邀请原武警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董立敢参加升旗仪式。董立敢带了一面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为了看一眼这面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了。

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一支支乌兰牧骑为群众唱响动人牧歌,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在四川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活跃着一批“德古讲师”。“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的人”。他们走进院坝笋山、火塘村寨,用群众身边事,普及科学知识,帮助群众移风易俗……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新集村,乡村绘本馆吸引了很多孩子。这是一座农家院里改造出来的砖瓦小楼。孩子们从校门出来,经常一头扎进这座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小图书馆。

曾经,老旧的村小学只剩下17名留守孩子。平桥区按照振兴乡村教育、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改扩建了新集小学,为孩子们建起绘本馆、乡村少年宫。如今,新集村成为美丽宜居村庄,乡村休闲旅游方兴未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各地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在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有座著名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建馆已有90多年,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书籍和文史资料。

多年沁润,读书已经是古镇人的生活方式。全镇不足8000人,近3000人办有图书借阅证,仅2021年和顺图书馆外借的纸质书就有1万册。李祖益是镇上老居民,他的农闲时光,基本在图书馆度过。

为了满足更多的阅读需求,和顺图书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移动图书馆等,还在远离古镇的大庄社区设立分馆,那里的孩子们一结束课业就捧起书本。

今年夏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的乡村篮球赛事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要问赛事有多火爆,不仅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围观,还有河南、广西等地的人慕名而来。台盘村篮球场上,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观众,不少人自备马扎、板凳,更有人搬出梯子。

参赛球员来自当地各族群众,解说员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不断切换,中场休息啦啦队表演民族特色歌舞,比赛获胜的奖品是黄牛、香猪、西瓜……所以,网友亲切地把这场乡村篮球赛称为“村BA”。

这场源于“六月六”吃新节的篮球赛声名远播,参赛队伍从刚开始来自周边乡镇,发展到整个黔东南州各县。

7月30日,台盘村又迎来一项重要的篮球比赛——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这是贵州首个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大型体育赛事。截至8月16日,赛事在各市州覆盖2624个村镇、进行5457场次,共有30438人参加。

乡村球赛的火爆,离不开不断完善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贵州已建立乡镇、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437个。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村,最初七八个人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小队伍不断壮大,组成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文化合作社。有文艺爱好的群众越来越多,全县“乡村文化合作社”一下扩展到68个。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团队在村里就地取材,展开一场艺术改造。提升后的村庄激发了村民艺术创作的热情,链式反应一般延伸开来。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石节子村,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靳勒,把村里的13户村民院落变成了13个美术馆。一年后,村民带着他们参与的作品走向全国。

如今在全国,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农家书屋58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福建有着1600多年的产茶历史,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2021年3月,武夷山脚下,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乡亲们,“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建立健全服务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茶成了武夷山千家万户的“宝”,12万人以茶为生,种茶、制茶、卖茶,茶产业生机盎然。

在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有一个茶农组成的合作社,负责人是黄正华。在党组织带动下,合作社抓培训,发起制茶能手比赛,如今黄村成为制茶工艺村,已培养600多名制茶师。

茶艺师余安琪是名90后姑娘,从小在黄村长大。在她心目中,茶香是最令人沉醉的芬芳——过去向往大城市、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都回来了,成长为新一代茶人;各地甚至国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暑假来研学的孩子络绎不绝。“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兴趣。”余安琪说,“茶对我们这代人,早已不仅仅是农业了。”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从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到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云海翻腾,吞吐着层层梯田。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哀牢山余脉上一锄一犁共创了一道农耕奇观——哈尼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鼓励村民用传统材料修缮特色民居“蘑菇房”,同时对内部开展适当改造,满足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打造梯田鸭、梯田鱼、梯田红米系列精细加工产品,并通过“梯田云”电商平台,培育集民俗、餐饮、产品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多策并举力促哈尼梯田永续利用,千年古梯田焕发新生机。

走进哈尼梯田遗产区重点村落——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哗哗的溪流穿村过巷,奔向村边层层而下的梯田。这个古朴的村落,保留有典型的“森林—水系—梯田—村庄”生态聚落。

村寨的风貌和味道没变,发展却是日新月异。2018年6月起,元阳县与中山大学合作,推出“阿者科计划”,增强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旅游开发、群众受益和古寨保护共赢。“红稻农家”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加上种田、分红、务工等,阿者科村村民高烟苗家收入颇丰,“祖先留下的森林、村落、梯田、水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会保护好!”他说。

跟随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苗族姑娘杨文丽曾在外打拼,山外的刺绣机让从小学刺绣的她大开眼界。10年前,她和丈夫带着一台二手刺绣机返回了家乡——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建起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杨文丽决心借助新的技术让精美斑斓的刺绣走出苗寨。很巧,她的奋斗与家乡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正合拍。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指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贵州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积极发展苗绣、贵银等民族传统手工业,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旅游商品品牌。如今,杨文丽团队有了自己的服饰设计师,从传统中创新花式,开发出挂画、文创等各色产品。让杨文丽欣喜的是,产品不仅游客青睐,乡亲们自己也喜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组织实施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将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52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3380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如今,“中国农民丰收节”已成为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金字招牌,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本报记者王崟欣、宋豪新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静   仅供分享

希望的田野 耕耘的画卷 

和风拂过希望的田野,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东北平原的稻谷颗粒饱满,黄土高原的苹果红润喜人,东南沿海的鱼虾新鲜肥美,黄淮海的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各地各部门扎实贯彻落实,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金秋的中原大地,渠田相连、平畴如织。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今年迎来小麦、玉米双丰收,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口不时有满载玉米的农用车进进出出。

  “今年尽管旱,但浇水足,苞谷从种到收,浇了四遍水。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打机井又通电,浇地不作难。”农家院里,村民孙六一边把一堆玉米棒铲进手推车,一边乐呵呵地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张市镇高标准粮田考察时强调,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各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1年底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为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保面积、保产量。

  “前段时间我特别担心抽穗期的两三百亩晚稻,多亏村里用水库水填满了这口山塘。”近日在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吴家村,种粮大户陈子元早早来到山塘边打开水泵,听到水流进灌溉渠的声音,他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江西遭遇罕见旱情,8月中旬鄱阳县紧急协调附近水库放水,但地处引水渠末端的吴家村依然望水兴叹。镇里召开了恳谈会,由镇长主持,相关部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最终明确了轮流用水、先远后近的原则。这让吴家村近4000亩水稻免于绝收。

  天道酬勤。面对今年国际粮价高位波动、农资涨价、极端天气、局地疫情影响等挑战,我国各地各部门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夏粮、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这场季季紧抓的硬仗,有力检验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今后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树立大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各地扎实推进,着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放眼广袤农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靠天吃饭的局面加快改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白羽肉鸡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

  粮食产能十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粮食产量连续第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的餐桌。从目前秋粮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能够实现1.3万亿斤以上目标。

  促进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金秋时节,宁夏西海固地区群众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固原市泾源县东山坡村脱贫户余全福,最近买了一台大型电动铡草机。家里牛越养越多,饲草用量增大,原先那台小号铡草机已不够用。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不但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余全福说,下一步打算再养十几头牛,让日子更红火。

  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地方,乡亲们更知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8年艰苦卓绝,8年攻坚拔寨,历史记录了这一伟大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

  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培训……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秋分节气,黄土高原云卷云舒,层林渐染。陕西延安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成片的山地苹果红得正艳。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不少:苹果“吃”上有机肥,果园搭起防雹网,冷库建在家门口,可以错峰销售保障收入。

  “过去我们得等果贩上门收购,价格做不了主。现在苹果品质上去了,我在网上卖,去年卖了7万斤,净赚30多万元!”村民张彦斌高兴地说。如今在宝塔区,从事苹果生产的果农有12.6万人,苹果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另一张名片。

  丰收的果实,映衬着亿万农民的笑脸,也增加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提质增效助增收。各地加快建设初加工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200多亿元。

  现代生产经营促增收。我国以培育计划为抓手,每年培训农民达到100万人。各地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育9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改革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证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

  农民关切事不断解决。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努力实现乡村宜居宜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20个字,彰显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也寄托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真切期待。

  乡村承载着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不断擦亮农村的绿水青山,扎实解决农民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交出了靓丽的答卷。

  潮白河畔,微风习习、草木葱茏,不远处大红灯笼点缀着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农家院……天津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以前也曾经历“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畜禽粪便堆满附近池塘。

  近些年来,经过清理池塘、修建道路、拆除违建、牲畜圈养等系统整治,池子变身荷塘,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小广场、小凉亭干净清爽。村庄变美后,村民们办起农家院,吸引八方游客。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更宜居。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

  农业生产方式更绿色。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势头,利用率平均达到40%以上。畜禽养殖大县开展整县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

  生态系统更健康。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习惯清洁卫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你家有几颗星?”近段时间,贵州省修文县一些乡亲见面,时常聊起“星级文明户”评选。在龙场街道沙溪村上田坝组,很多村民屋外挂着“星级文明户”标识。在这块小牌子上,有勤劳致富星、垃圾分类星、不滥办酒席星、无秸秆焚烧星、无违规建房星等10项内容。

  “小评比”触动观念大转变。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孝老爱亲、勤俭持家,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各地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各地各部门加强“钱、地、人”要素支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制定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政策,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大力培养乡村工匠,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农村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三农”领域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辛勤耕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在希望的田野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橙色预警!多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中央气象台10月8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10月8日气象干旱监测,浙江中部至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和南部、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北部和东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至南部、湖南中部至南部等地有特旱。预计,未来3天,江淮西部、重庆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对缓解气象干旱有利,但其余大部分旱区仍将少雨,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需要继续做好防旱抗旱相关工作。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严格节约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

  4.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秋收进度过半 日收获面积3500万亩左右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6.72亿亩、完成51.5%,进度同比快3.1个百分点,日收获面积3500万亩左右。

分地区看,西南地区收获过七成;西北地区六成半;华北和黄淮海地区过五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近五成;东北地区过四成半。全国冬小麦已播6.9%,冬油菜已播17%。

10月7日,在河南省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装载机、玉米脱粒机、烘干塔正有条不紊进行作业。

“现在4个玉米烘干塔全负荷运转,一天可以烘干140吨粮食。”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介绍,秋收秋储关键时间段,机器24个小时为农户提供烘干服务,确保秋粮收获过程不受损失。”

数据显示,目前,当地127.8万亩玉米收获面积已达九成以上,收储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现在正值晾晒关键时期,我们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农民注意天气变化,抢抓有利天气,及时对粮食晾晒通风,有条件的可以集中烘干,防止玉米籽粒霉变,确保安全入仓。”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魏凤梅说。

放眼全国来看,当前秋粮已收获6.72亿亩,进度同比快3.1个百分点。随着各主产区进入集中收获期,大面积收获已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处处长朱娟表示,综合田间调查以及秋粮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来看,今年东北、黄淮海、西北主产区秋粮长势普遍较好,玉米、水稻、大豆单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弥补了南方高温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三大主粮价格窄幅波动 四季度或表现分化 

三季度国内三大主粮价格表现趋势各异,但整体波动幅度均相对偏窄。玉米价格跌后反弹,而新季小麦高开后供应压力释放,价格震荡走弱,季度末略有回调。稻米价格相对平稳。市场关注重心转移至四季度秋粮收割上来,因供应面存有差异,预计三大主粮价格走势或有分化。

  玉米、小麦、稻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从生产季节性、消费习惯以及深加工等多方面来看,玉米的用途最为广泛,玉米及其深加工是农业领域中最长的价值链条;而小麦和稻米的链条相对较短,以食用为主,饲用方面主要作为玉米的替代品。

  通过近五年来国内三大主粮月度均价相关性分析来看,玉米与小麦价格呈现中高度正相关关系,而玉米、小麦与稻米价格呈现中低度负相关关系。

  玉米需求不佳,三季度现货价格环比走弱

  2022年三季度由于卖压释放相对平缓,玉米整体供应格局偏紧,支撑玉米现货价格高位运行。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玉米均价2733.19元/吨,环比跌幅1.44%,同比涨幅2.85%,处于近十年同期的最高位。期间窄幅变动,主要由下游需求变化所致。

  7月份开始,伴随气温升高,终端禽畜采食量减少,饲料生产迎来季节性淡季,玉米饲用消费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玉米下游需求萎缩导致深加工行业陷入低迷,主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多数深加工企业深度亏损,导致7-8月份玉米淀粉行业开工下行明显。所以7-8月份由于下游饲用及深加工需求双双下降,拖累玉米现货价格窄幅下行。三季度内全国玉米均价最低位出现在8月底的2695.16元/吨,较7月初价格跌幅3.94%。

  进入9月份,伴随终端饲料产量的季节性回升,以及深加工企业亏损减少,开工率逐步回升,玉米需求量恢复性增加,支撑玉米现货价格反弹。截至9月26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728.66元/吨,较8月底低位涨幅1.24%。

  小麦、稻米需求放量不及预期,三季度现货价格整理有限

  与玉米市场不同,7月份小麦市场供应充足,下游市场处于需求淡季,面粉企业开工维持低位,小麦需求欠佳,7月中旬麦价下行触底。伴随气温下降及节日需求拉动,终端面粉消费小幅好转,带动面粉企业开工率有所上行,助推小麦价格开始小幅上涨。但面粉价格偏高,抑制终端备货积极性,小麦需求回暖有限。且秋收腾库逐步临近,小麦整体供需格局宽松,小麦价格延续窄幅整理。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小麦月均维持在3080-3085元/吨范围内波动。

  三季度稻米巿场需求难有起色,业者入市心态不佳,米企开工率处于年内相对低位。三季度末,部分地区新稻陆续上市,供应面转向宽松,稻米价格稳中趋弱整理。截至9月26日,全国稻米均价3786元/吨,较7月初价格跌幅0.37%;三季度均价3792.98元/吨,环比跌幅0.31%,同比跌幅3.96%。

  四季度秋粮集中上量,三大主粮价格或表现分化

  玉米市场:四季度供应压力缓解,玉米市场价格或趋弱,逐步靠拢新季行情。但本年度受种植成本提升的影响,基层对玉米开秤预期偏高,玉米价格高开概率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玉米价格跌幅,预计玉米现货仍维持偏高位运行。

  稻米市场:主产区东北新稻丰产预期偏强,一定程度上或能弥补南方高温干旱造成的减产,卓创资讯预计今年国内稻米总供应仍将充足。伴随新稻上量,四季度稻米供应暂无压力,且需求端放量相对平稳预期下,稻米价格仍维持趋弱态势整理。

  小麦市场:由于目前小麦与玉米价差偏大,饲用消费无优势,需求端仍以面粉消费为主导。四季度面粉需求有小幅增加预期,或带动开工率有所好转,从而利多小麦价格。但面粉价格高企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仍存,一定程度上或限制小麦价格涨幅。

  综上所述,三季度三大主粮价格波动幅度均较小,四季度秋粮集中上量,三大主粮供需格局有所转变,价格表现亦相对分化。玉米、稻谷供应压力有效缓解,或对价格形成压制;小麦市场需强供弱,价格或缓慢上涨。

来源:卓创农业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10.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3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08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48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玉米

中等

3100

大豆

中等

7100

豆粕

一级

5600

  籼糯米

一级

5400

麦皮

中粗

28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8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000

 

   28

         20221010

                                         86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