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10-19 浏览次数:5295
· 福州粮情
十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小幅上涨
时间:2022.10.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本月中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50 | 235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245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60 | 336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408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480 | 448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230 | 323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50 | 325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3100 | 3100 | 持平 |
大豆 | 中等 | 7100 | 7200 | 1.41% |
豆粕 | 一级 | 5600 | 5600 | 持平 |
籼糯米 | 一级 | 5400 | 5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800 | 2800 | 持平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0800 | 11300 | 4.63%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1000 | 11700 | 6.36%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三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供应压力持续,但需求面支撑力度逐步增加,价格触底之后缓慢走高。四季度市场供需或阶段性偏紧,预计价格将呈现震荡偏强走势,继续处于近年同期最高位。
三季度国内小麦价格跌后窄幅反弹
2022年三季度小麦市场价格前期偏弱运行,7月下旬起震荡偏强,但涨幅有限,均价较二季度下跌。据监测,三季度主产区小麦均价3084元/吨,环比二季度下跌4.01%。其中三季度最低点3060元/吨出现在7月19日,其后震荡走高,8-9月主产区小麦均价保持在3080-3090元/吨区间内。
新季小麦集中售粮期,供应压力明显
7-9月份属于新季小麦的集中售粮期,市场阶段性有效供应充裕。虽然基层农户仍有一定惜售情绪,但由于新季小麦收割水分偏高现象较多,7月份的高温多雨天气对高水分小麦存储带来不利影响,部分中间贸易环节被动出货;9月份新季玉米上市临近,部分农户以及粮商秋收前腾仓出货,市场流通量增加。据监测,截至三季度末,主产区平均小麦售粮进度56%,环比二季度末提升39个百分点,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整体售粮进度加快,叠加新季小麦产量同比提升,三季度小麦市场供应压力较为明显。
入秋后气温下降,小麦制粉需求缓慢增加
三季度中前期气温偏高,面粉终端需求不足,下游面粉企业不定时停机现象突出,对小麦加工需求有限,维持按需滚动补库为主。8月份立秋之后,气温逐步下降,面粉终端需求缓慢好转。加上中秋节前面粉经销商备货需求增加,小麦制粉需求有起色,面粉企业开工率小幅提升。据监测,截至三季度末,主产区中小企业平均开工率31.8%,环比二季度末提升6.4个百分点,季度内最高点33.2%出现在9月上旬末,最低点23.5%出现在7月中旬。
中秋节后面粉外销订单虽减少,但本地及周边市场销售尚可,加上副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面粉企业运营压力缓解,亏损现象减少,部分扭亏为盈。以山东市场为例,截至9月30日山东中小面粉企业平均开工率29%,较6月30日提升5个百分点,平均加工利润 -12.8元/吨,较季度内最低点提升28.8元/吨。三季度后期整体开工率并未出现明显回落,对小麦仍维持刚需采购。
四季度利多因素增加,或支撑麦价走强
从图4近十年主产区小麦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点来看,四季度小麦价格通常会呈现上涨走势,大多受市场供应阶段性减少及下游需求的温和增长影响。今年四季度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与往年变化不大,仍以供应及需求两方面为主。
供应方面,10月以后秋粮集中上市,粮商购销重心转移到玉米等作物,加上农户忙于秋收秋种,小麦市场散粮阶段性供应量不大,对价格带来支撑。11-12月份粮商对小麦购销积极性或略有恢复,但基层集中售粮期已过,市场余粮缓慢减少,轮换粮投放尚未启动,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供应面利多影响为主。
需求方面,四季度属于面粉行业的传统旺季,面粉终端需求有支撑,预计下游面粉企业开工缓慢提升,对小麦存在刚需采购,同样利多麦价。预计四季度主产区中小厂家平均开工率或在40%左右,环比三季度提升11.5个百分点。市场人士认为,四季度小麦市场价格整体趋势向好,但从整体年度供需平衡情况来看,供大于求压力存续,小麦价格走高后,难免出现阶段性小幅回调,预计四季度小麦市场价格或呈现震荡偏强趋势。
综上所述,三季度受需求制约影响,产区小麦价格重心比二季度走低。随着气温下降,终端面粉需求将季节性恢复,且秋粮上市阶段性影响小麦供应,再结合价格及下游面粉企业开工率的季节性变化特点,预计四季度产区小麦价格有上涨几率。
来源:卓创资讯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国庆节后,大连玉米期货触底反弹,持续走高,主力合约刷新6月底以来高点。展望后市,今年东北玉米因雨水较大,减产降质,且上市步伐较慢,加之下游需求转旺,玉米期货有望继续维持偏强走势。
东北玉米减产降质
9月底后,东北地区玉米开始上市,其中辽宁、吉林部分地区因降雨较多,收获进度明显慢于往年,而且质量受损,单产降低。由于政府鼓励扩大油脂油料生产,推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玉米播种面积下降,玉米总产量有所减少。因担心玉米供应,各市场主体积极入市采购,使得玉米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往年,且呈稳步走高之势。
据预计,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29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0万公顷;单产为6.19吨/公顷,比上年减少0.07吨/公顷;总产量为2.4431亿吨,比上年减少1166万吨。受玉米减产预期影响,今年玉米开秤价明显高于往年。其中东北深加工企业新粮开秤价在2600元/吨以上,比往年同期高200—300元/吨。
港口玉米库存偏低
东北地区港口玉米价格和库存水平是玉米购销市场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东北地区港口玉米库存处于相对低位,价格偏高运行,不仅可以带动东北地区玉米市场收购价格,而且将对南方港口以及南方玉米市场价格产生强劲支撑。之前由于港口玉米价格和东北价格形成倒挂,玉米集港量不足,港口玉米库存偏低。
玉米下游需求旺盛
玉米需求端主要包括饲料生产和玉米深加工业。近期国内养殖业整体状况有所好转,玉米饲料需求明显增加。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稳步上涨,生猪养殖利润明显恢复,生猪存栏量也止住下跌步伐,近期二次育肥量明显增加,生猪出栏体重上升,这使得生猪饲料需求增加,生猪饲料产量环比上升。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8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635万吨,环比增长7.2%。从品种看,猪饲料产量1067万吨,环比增长8.5%;蛋禽饲料产量253万吨,环比增长3.2%;肉禽饲料产量789万吨,环比增长6.2%。作为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主要提供者玉米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另外,随着玉米深加工利润的上升,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提高,玉米需求明显上升,深加工也加大了玉米的收购力度。据监测,截至10月12 日当周, 全国主要126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69家淀粉、35家酒精及22家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106.4万吨,较前一周增加 3.8万吨,同比增加 4.8吨,同比增幅 4.77%。
玉米进口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造成我国玉米重要进口国乌克兰的玉米出口能力下降,加之进口利润减少,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下降较多。
另外,目前国内小麦价格高位运行,小麦基本退出了能量饲料市场,无法替代玉米饲料消费。截至10月13日,全国小麦市场均价为3131元/吨,高于玉米均价328元/吨。近期临储小麦竞拍高成交、高溢价,市场看涨情绪高涨,对玉米市场带来明显提振作用。
综上所述,新玉米集中上市,一般对市场价格有所压制,但由于玉米减产降质,下游抢购情绪浓厚,加之农民惜售,玉米价格很难出现明显下跌。在下游需求转旺、饲料厂和深加工业企业积极补库的市场环境下,玉米期货有望继续强势运行。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的最新预测为27.68亿吨,连续第二个月下调,环比减少590万吨,同比下降1.7%。
谷物产量
粗粮产量下调是10月谷物产量预测下调的主要原因。鉴于恶劣天气持续抑制了主要生产国的单产前景,2022年世界粗粮产量预报数为14.68亿吨,环比减少1430万吨,同比下降2.8%。
环比下调主要由美国玉米产量预期下降所致,一方面,降雨不足导致玉米单产预测下降;另一方面,该国玉米种植面积也小幅向下修正。欧盟和摩尔多瓦共和国的玉米产量预测也有所下调,但幅度较小,主要是较往年更加干燥的气候进一步影响了单产预期。根据巴西最近公布的官方数据,玉米产量预测微幅下调,但产量仍然处于该国历史高位。全球大麦产量预报数据上调了250万吨,部分抵消了玉米产量下调的影响,主要是俄罗斯大麦产量前景向好,目前预测为1.479亿吨,同比增长1.7%。乌克兰的粗粮产量预测与上月持平,为3310万吨,同比下降38%。
2022年世界大米产量预报10月环比减少了170万吨,至5.128亿吨(以碾米计),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下降2.4%,但仍高于平均水平;环比下调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产量预测进一步调降,原因是持续的夏季干旱和高温影响了长江流域的作物长势;另外,近期爆发的严重洪灾抑制了巴基斯坦的产量;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大米产量预测也有微幅下调。尽管伊朗、泰国和一些西非国家上调了产量预测,但总体仍无法扭转大米产量向下的趋势。
与粗粮和大米产量走势相反,2022年全球小麦产量10月预报环比上调了1020万吨,达7.872亿吨,同比增长1.0%,创历史新高。其中,欧盟软质小麦作物的单产前景改善,因此收成好于预期;而俄罗斯在利好天气条件的支持下贡献了10月上调的最大份额。在澳大利亚,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湿度和有利的降雨预测提振了产量前景,预计2022年该国小麦产量可能创下有史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1年。因此,尽管阿根廷降雨不足导致作物状况略有恶化,阿根廷小麦单产预测的小幅下调并不会影响10月整体走势。此外,乌克兰10月小麦产量预报数据仍停留在2000万吨,较上年下降38%。
谷物消费
2022/2023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预报数为27.84亿吨,下调870万吨,较2021/2022年度下降0.5%。与产量预测一致,10月下调的主要因素也是粗粮所致。10月粗粮消费量预测下调640万吨,至14.91亿吨,较上一年度下降0.6%,几乎完全是饲料用量减少导致,但这也在预期之中。玉米饲料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欧盟和美国,国内收成减少导致供应紧张;加拿大上一年度由于其他谷物供应紧张导致玉米饲料用量过高,本季则有所回落。此外,2022/2023年度大麦饲料用量预测同样下行,主要原因是摩洛哥产量下降导致饲料使用量收缩。在高粱方面,中国饲料用量的下降预期拉动了全球高粱饲料用量预测的下调。FAO对2022/2023年度世界大米消费量的预测较9月下调360万吨,至5.186亿吨,比2021/2022年度的峰值减少0.7%,这意味着大米的非食用消费量与上一年度的过高水平相比有所回落,而食用消费量则大致与人口增长率保持同步。2022/2023年度小麦消费量预测为7.74亿吨,趋近2021/2022年度水平,环比上调130万吨,原因是欧盟玉米供应趋紧且价格上涨,导致饲用需求转向小麦,因此该地区小麦饲料用量高于此前预期。
谷物库存
2023年季末世界谷物库存量预报数量为8.48亿吨,尽管环比上调了290万吨,但较期初水平仍下降1.6%。根据最新的库存量和消费量计算,2022/2023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为29.7%,低于2021/2022年度的31.0%,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世界谷物库存量预测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粗粮库存量预计将较初始水平下降5.4%,至3.52亿吨,环比减少290万吨。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库存量预计将大幅收缩5.3%,这是由于欧盟和美国的产量下降,预计将导致玉米库存大幅减少;同时,中国国内玉米饲料用量的增长预期也影响了该国玉米库存。自9月以来,FAO将2022/2023销售年度季末世界大米库存量的预测上调了210万吨,至1.931亿吨,较2021/2022年度的历史高点下降1.8%,但仍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平。预计中国和印度的大米库存将有所增长,支撑全球大米库存量维持在高位。
另一些地区的前景则不那么乐观,其他所有国家的大米库存总量较上一年度下降8.2%,至5010万吨,来到近3年内的最低点。与粗粮和大米相反,全球小麦库存量预计将较期初水平增加3.2%,至3.03亿吨,环比上调360万吨。其中,俄罗斯得益于良好的小麦产量前景,小麦库存将有所增长;还有加拿大、中国和乌克兰,全球小麦库存量的增长大部分都集中在这几个国家。
谷物贸易
FAO对2022/2023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预报为4.67亿吨,环比下调230万吨,较2021/2022年度下降2.4%,所有主要谷物贸易量预计都将收缩。2022/2023年度粗粮贸易量预报数据2.22亿吨,较2021/2022年度下降3.0%,与上月预测基本持平。全球玉米贸易量预计较2021/2022年度水平微幅下降(0.5%),主要反映出中国的进口需求收缩,以及阿根廷、乌克兰和美国的出口下降。玉米收成减少是三个主要出口国出口预测下降的一部分原因,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控制措施、俄乌冲突导致的破坏以及强势美元造成的价格劣势也分别抑制了各国的出口。大麦和高粱方面,中国的进口需求下降,土耳其则由于产量增加而减少了大麦的购买量,这主要两项因素推动2022/2023年度全球大麦和高粱贸易量预报数走低,分别较2021/2022年度下降了13.5%和14.0%。
从出口来看,产量下降预计将导致美国的高粱出口和阿根廷及乌克兰的大麦出口量收缩,同时,乌克兰由于战争的影响出口能力受限。2022/2023年度世界小麦贸易量的最新预报数为1.92亿吨,与上月基本持平,较2021/2022年度的创纪录水平下降1.9%。其中,阿根廷、印度、尤其是乌克兰的小麦出口较上一季水平下降,虽然加拿大、欧盟和俄罗斯在供应充足的推动下出口有所增长,但仍不足以扭转跌势。从进口国来看,产量增加将导致中国、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购买量降低。2023年国际大米贸易量预报数为5300万吨,略有下调,比2022年的预测水平下降1.4%,主要反映了出口供应趋紧,而进口国贸易政策和货币走势也带来了不确定影响。
FAO价格指数
FAO谷物价格指数9月平均为147.8点,环比上涨2.2点(1.5%),同比高出14.9点(11.2%)。9月国际小麦价格反弹2.2%,原因是“黑海谷物倡议”在11月之后能否延期的不确定性加强,而乌克兰的出口能力将受此影响。此外,阿根廷和美国干旱状况引发市场担忧,而玉米供应紧张导致欧盟内部小麦需求增加,但与此同时欧盟出口速度却在加快,这些因素进一步支撑了小麦价格。9月国际粗粮价格再次小幅上涨(+0.4%),但各类产品走势不尽相同。其中,世界玉米价格基本稳定(+0.2%)。尽管美国和欧盟产量前景进一步趋紧,再加上乌克兰出口的不确定性,共同导致供应前景恶化,但美元走势坚挺仍旧抵消了供应端对玉米价格的压力。国际大麦价格下降了3.0%,主要反映出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收成前景改善;而世界高粱价格则上涨13.2%,原因是美国产量前景下降。
FAO大米价格指数9月上涨2.2%,其中,印度出口政策的变化推动籼稻价格在10月领涨,预计买家可能会转向其他大米供应商。巴基斯坦严重洪灾造成的市场破坏和生产不确定性进一步支撑大米价格保持坚挺。然而,由于总体需求疲软,价格上涨空间依然受限。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新华社昆明10月16日电(记者杨静)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多方努力下,云南在不同海拔、不同地域生产出黑稻、多年生稻、巨型稻等多种水稻。
在持续阴雨天气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皆菊村迎来晴好天气,村委会主任和正华在组织群众收割水稻。
“黑稻产量低,但口感好、营养丰富。”今年58岁的和正华说,村里的黑稻种植海拔超过26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稻作区之一。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皆菊村群众在收割黑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建生 摄)
黑稻是当地的老品种,今年村里种植了937亩黑稻,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和正华说,皆菊村的黑稻平均亩产在350斤至400斤,黑稻的大米市场价格每斤约11元。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皆菊村群众在收割黑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建生 摄)
在云南省新平县一片抽穗的稻田里,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正对多年生稻进行生长观察。当前需要控水、施肥,为今年第二季的丰收做准备。
稻田里的多年生稻,看似与普通水稻无异,实则有着不同的性状。多年生稻根系更发达,生命力更强。普通的再生稻在稻子收割后,再生苗是从地上茎秆腋芽长出来,而多年生稻的再生苗是从地下茎腋芽发出来。
在云南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胡凤益团队联合相关单位艰苦探索,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建立了多年生稻理论体系,正在创新集成多年生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多年生稻品种“云大23”已连续收割13次。(受访者供图)
“这是2016年种的水稻,至今已收割13次。简单来说,多年生稻割一次长一次。”胡凤益说,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从第二年(季)起无需犁田耙地、买种子、播种育秧和移栽,只要田间管理就可实现多年的稻作生产,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目前,多年生稻单年两季的亩产最高超过1000公斤。
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在田间观察多年生稻长势。(受访者供图)
“毫秕”是云南芒市遮放镇的传统高秆水稻品种,也是“遮放贡米”的代表性品种。
遮放贡米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德宏遮放贡米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孙全礼介绍,这些高秆水稻平均“身高”约2.4米。
除了传统的高秆水稻品种,科学家也在积极选育高秆水稻新品种。在巨型稻收割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李小林走进稻田,对水稻根系进行观察取样,并站在比他还高的水稻旁拍照存资。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李小林在巨型稻稻田里工作。(受访者供图)
粮作所的团队正对6个品系的巨型稻进行试验试种,试种面积约100亩。李小林介绍,这些品系的巨型稻株高从1.63米至2.2米,穗粒数最高超过600,茎秆直径在0.8厘米左右,最高亩产超过830公斤。
“云南有优异的种质资源,巨型稻的米质也非常好。”李小林说,他们通过常规育种方式,在云南不同区域进行品系试种,满足不同生态气候的需求。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责任编辑: 徐艳丽 仅供分享
“今年五大连池地区大豆亩产普遍在350斤左右,比去年提高,同时由于价格也较好,再加上种植补贴,种豆农民的收入增加明显。”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盈峰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印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东北三省一区正进入新豆收获与大量上市时期,由于新豆种植面积大、农民田间管理到位,国产大豆迎来了丰收年。
据记者了解,国庆长假过后,黑龙江省新豆开始集中上市。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大豆收割面积已经过半,新豆市场生产形势逐渐明朗。今年该省各地积极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使得种植总面积突破7000万亩,同比增长30%左右。单产方面,在今年大豆生长季,该省大部分大豆产区雨水充裕、积温较好,新豆平均单产预计达到300斤/亩的概率较高,同比将增长10%左右。总产量方面,预计该省新豆总产量将超过1000万吨,比去年增加300万吨左右,将创出历史新高。
“从黑龙江省新豆质量分析,新豆外形规整。不过,部分地区新豆颗粒和蛋白含量均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表现为大豆颗粒较小,蛋白含量偏低,如蛋白含量比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同时,不同地区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高的为42%,低的只有32%。”大豆天下网负责人李宏磊表示,受各地新豆蛋白含量差异较大影响,当前不同地区新豆报价不一,但基本上是以新豆蛋白含量的高低来定价,当前新豆毛粮的收购价在2.7—2.9元/斤。与去年相比,新豆市场价格重心下移,但由于新豆单产较高,种豆农民仍达到了增收的预期目的。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石丽红告诉期货日报记者,9月下旬新豆上市初期,东北地区新豆开秤价为3—3.1元/斤。当前随着新豆陆续上市,市场交易逻辑逐步向新豆增产及质量偏差的方面转变,贸易商给出的新豆采购价与前期相比出现了小幅回落,东北三省一区重要产区的收购均价从上市初期的2.95—3元/斤降低到了当前的2.7—2.9元/斤。与此同时,在丰产背景下,贸易商等市场主体收购偏谨慎。另外,今年国储大豆如何收购尚未有实质性消息,市场主体对此较为关注。
据记者了解,今年在“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政策的鼓励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扩大2300万亩左右。其中,东北三省一区增加了1500万亩以上,其他产区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加750万亩左右。相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在14900万亩左右,同比增长18.3%,预计产量将达到1948万吨,同比增长18.8%。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节后供应端依然紧张,预判盘面上涨的预期愈演愈烈,更是到了如今的1800元/吨左右的高价,那近期临近11合约的交割,基差价格又该如何发展呢?
国庆前夕豆油现货紧缺,基差高垒,让本该备货的贸易商以及油厂望而却步,没曾想节中的OPEC+大幅减产决定,带动油脂产业链的整体上涨,节后供应端依然紧张,预判盘面上涨的预期愈演愈烈,更是到了如今的1800元/吨左右的高价,那近期临近11合约的交割,基差价格又该如何发展呢?豆油后期走势面临的利多利空点又有哪些呢?
节前市场供应端现货较为紧缺,基差较高,9月30日,华东现货基差为1500-1550元/吨,华北现货基差为1460-1580元/吨,华南现货基差为1250元/吨,全国一豆均价为为10233元/吨;节后至上周五10月14日,华东现货基差已至1850元/吨,华北现货基差为1530元/吨,华南现货基差为1880元/吨,现货价格为11300元/吨,总体来说,华东现货基差较节前上涨300-350元/吨,华北尚在范围之内,华南现货基差较节前上涨630元/吨,现货价格方面,全国一豆均价较节前上涨1067元/吨。
由此可见,豆油现货紧缺,引发了一系列的基差等的上涨,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来啦。
问题一:面对高基差,近期市场需求几何呢?现货基差价格方面还会有所调整吗?
其实是这样的,近期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现在已经有所调整,华北、山东、华南、华东等基差已有下跌趋势,一方面本来今年整体经济不算景气,贸易商已将需求压缩到了刚需,以及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自然较大,因此基差偏高更是限制了下游的需求;所以另一方面,11月为交割月,非产业客户已开始移仓换月,期现的价格开始逐步回归,那基差做出调整也是必然的,因此基差方面会有逐步下跌的预期。
问题二:那接下来,究竟什么时间会舒缓现在的这种局势呢?
我想是这样的,前期因为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以及原油的上涨,带动生柴的上涨,因豆油作为欧洲美国生柴原料的添加,从而拉动豆油以及上游大豆原材料的上涨,因此导致国内的负利压榨,制约了大家大豆的买船意愿,从而形成了现阶段较为紧张的趋势,随着北美大豆的逐步上市,国内榨利的逐步恢复,买船意愿逐步提高,像现阶段10月份的大豆到岗预计为570万吨左右,还是偏少的,而11月大豆预计到岗为960万吨,12月份的大豆到岗预计为860万吨,也就是在11月中后期这种紧张的趋势将会逐步得到缓解。
问题三:现阶段无论是国外宏观经济的悲观情绪的影响,还是马上得到缓解的豆油紧张趋势,都对价格产生的是利空影响,那接下来还有什么有利的因素来提振豆油的价格吗?
是的,从现在来看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可能还会有几点转机,从国际方面来看,10月12日的美国USDA报告,大豆产量还是有所减少的,超出了大家对于上涨的预期,因此对于大豆和豆油来说是有所提振的,以及10月13日发布的9月CPI同比上涨8.2%;美国9月CPI环比上涨0.4%,虽是对市场产生利空的情绪,但是,当时盘面也没有马上下跌,大家也在想是否已将11月份的美联储加息后的预期反应在了盘面,也就是说国外也在寻求有利的因素去缓解现有趋势,因此可能成为后期提振价格的动力。
第二点俄乌冲突持续,能源方面紧缺后,是否还能释放新一波有利带动呢?
第三点就是现在正值南美大豆种植期,近几年天气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拉尼娜等影响,是否也可作为后期上涨动力呢?
国内方面,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豆到岗卸港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或者时间的拉长,也许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得到缓解,到岗时间持续拉长?会对国内大豆库存的补充较为缓慢,因此是否也可作为价格的支撑呢?且刚刚过去的夏季并非为油脂的旺季,那四季度下游需求如有好转,是否也可加大下游的需求,从而有所带动呢?
综上所述不过是个人观点,市场实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虽有预期,但还是要根据实际的发展,希望大家还是根据自身情况,谨慎为上。
来源:我的钢铁网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宣传周期间,各地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的有效做法,积极倡导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杨湾村稻谷飘香,该村6000多亩订单水稻喜获丰收。“今年不仅收成好,而且不愁销!”村民孙培凤说。他的底气来自与襄州区红金星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的收购合同。
“每斤1.7元,比市场价要贵0.4元。”红金星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合作社收购的水稻和小麦都是每斤1.7元,农户每亩水稻增收550元左右,每亩小麦增收300元左右。
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企对接,引导发展订单农业……2017年,财政部、原国家粮食局共同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各地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并配套出台“六大提升行动”方案,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4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功能,5万吨以上产粮县监测覆盖面提高到60%;直接带动优质粮食增加5000多万吨。
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统筹利用中央安排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加大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成效显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安徽省阜南县推动“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逐步实现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
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秋收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赵庆旺更忙了,他每天都要带人对烘干仓储设备进行检查,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小麦、玉米通过烘干,可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我们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降低粮食收购、运输、储存、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率。”德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市投资建设16处高标准粮食烘干仓储设施,为提高粮食存储质量、降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建设了一大批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仓储设施规模水平显著提升,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依托粮食物流重点通道,对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及枢纽,在重要物流节点上支持建设一批粮食物流园区,不断增强物流服务能力。
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
同时,相关部门不断拓展粮食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相关国家粮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外国粮油协会的交流合作,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1年更是突破了800亿斤大关。”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省的粮食产量情况。
2013年,吉林省启动全省粮食品牌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推出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等区域品牌,成为企业增效、质量提升、销量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打造粮食区域品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增产与提质并重,实施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带动实现了粮食种植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粮食产业发展从链短低效向优质高效的转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引导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
——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粮油品牌产品走进城乡居民家庭。人们餐桌上的粮油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糙米、燕麦、薏米等全谷物产品以及杂粮产品。产品包装也从大包装、散装向小包装转型。粮食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加舒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执法督查和粮食安全监管,推动产销协作持续深化,不断完善保供能力,让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安排。
《方案》明确,从现在到年底前,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突出抓好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开工一批新项目,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见效,为保供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提出,针对投融资机制,在建设主体上,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承建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在资金筹集上,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在运营方式上,对设施农业、冷链物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在还款来源上,以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经营收入为主,通过项目打捆打包建设经营,统筹构建多元化还款渠道。
《方案》要求,各地要强化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强化督促检查,以重大项目设计为支撑,用好投融资政策工具,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形成投资拉动效应。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周四表示,俄罗斯已向联合国提交对黑海谷物出口协议的担忧,准备下个月拒签该协议,除非其要求得到满足。
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斡旋下,俄罗斯和乌克兰在7月22日分别签署了有关黑海谷物和化肥出口的平行协议。协议包括为乌克兰恢复从黑海港口出口谷物建立海上安全走廊机制,还包括为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提供便利。
自协议实施以来,乌克兰已经从黑海出口600多万吨谷物和食品,但是俄罗斯抱怨其化肥和粮食的销售困境并未得到改观。
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根纳季·加季洛夫周四称,莫斯科已于周三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列出了一份投诉清单。联合国官员将于周日在莫斯科讨论续签协议的问题。他说,如果协议有关俄罗斯的方面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即俄罗斯谷物和化肥的出口,那么请原谅我们,我们将不得不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协议。当被问及俄罗斯是否会因为这些担忧而不支持延长协议时,这位大使表示确有可能。他表示,俄罗斯并不反对出口谷物,但是交易应该是平等的,各方都应当公平和公正地执行协议。
联合国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说,联合国正在与俄罗斯以及欧盟、英国和美国的官员保持着持续联系,以便消除最后障碍,促进俄罗斯粮食和化肥的出口。他说,古特雷斯致力于消除这些障碍,以便达成内容扩大并且延长的黑海谷物出口倡议。
俄罗斯曾对协议执行情况提出抨击,指出乌克兰出口的谷物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运往最需要这些粮食的穷国,而是大部分运到了欧盟富国。
联合国官员正在努力将11月到期的协议延长一年,而不是每四个月延期一次,并将其范围扩大到包括俄罗斯化肥出口,这也是最初协议的核心方面。
8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合作,根据7月份达成的协议,将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以及乌克兰的粮食推向世界市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造成寒蝉效应,导致俄罗斯出口面临货运、保险以及支付等障碍。古特雷斯说,联合国正在与美国和欧盟合作,以消除俄罗斯粮食和化肥进入世界市场的障碍。虽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制裁措施不适用于粮食和化肥,但是制裁还是对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产生了"寒蝉效应"。
古特雷斯表示,让更多的粮食和化肥走出乌克兰和俄罗斯,对于进一步平息商品市场和降低消费者的价格至关重要。重要的是,所有政府和私营部门都要合作,将俄罗斯粮食和化肥推向世界市场。
加季洛夫补充说,他认为通过谈判解决近八个月俄乌冲突的前景正在消失。他列举了乌克兰的恐怖主义行为,如通往克里米亚的一座关键桥梁上的爆炸。所有这些都使得达成政治解决方案更加困难。当被问及普京总统和美国总统拜登会面的前景时,加季洛夫说,鉴于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这是不可行的。美国在成为冲突的一部分。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近日,民生电商旗下民熙科技宣布其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民农云仓,已经成功实现对接国内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和小麦,并透过平台,向粮食供应链传导资金超70亿元。
民生电商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吴远志表示,民农云仓完成对三大主粮的对接,也表明民农云仓从玉米到多个粮食产业复制的成功。随着平台对接的粮食供应链企业以及银行的增加,用科技手段革新粮食产业供应链,尤其是通过粮食资产的数字化以撬动融资效率的效应正快速显现。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粮食行业的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民农云仓自2019年成立至今,不断在该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资料显示,其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以货物智能监管、设备反欺诈、仓单实时动态评价等系统组成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用物联网生成数据,区块链来管理数据,用视频来管理事件,用仓单综合评价管控结果,用多终端实现多方互相监督,实现粮食资产的智能金融监管和资产数字化。
在业界看来,民农云仓如同在粮食供应链和金融机构之间,构建了一座科技之桥,将有效改变过往粮食供应链企业融资难,尤其是粮食资产价值在融资中难以得到认可的局面。
为了加速国内粮食供应链领域的数字化,民熙科技正逐步将自身的科技经验以标准进行开放,尤其是在智能仓、科技控货等环节。今年年初,由民生电商牵头,并联合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等机构制订的玉米可流转数字仓单行业标准正式发布,落地后成为国内首个可流转的数字仓单标准,而民农云仓则成为首个支持玉米可流转仓单标准运行的科技平台。有数据表明,该平台目前已经生成近70笔可流转数字仓单,对应玉米资产超过10万吨。
截至目前,民熙科技已与东方集团(2.680, -0.01, -0.37%)、新希望(14.840, 0.03, 0.20%)六和、中粮贸、通粮等数十家粮食产业核心企业开展合作,在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建设60多个粮食智能监管仓,已经达成服务协议的粮食资产超过300万吨,累计帮助粮食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获得建设银行(5.510, 0.01, 0.18%)、浦发银行(7.020, 0.00, 0.00%)、九江银行、中原银行、浙商银行(2.960, 0.00, 0.00%)、厦门国际银行等10多家银行的超70亿元授信。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小麦、玉米和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粮,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远志表示,“保障粮食安全,除了政策的引导和保障,整个产业在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也应充分使用科技化手段,促进整个产业的现代化、数字化。而民熙科技的焦点,则锁定在帮助粮食供应链企业、农户在融资效率上的提升,我们期待,类似民农云仓这样的科技平台,能在整个粮食供应链数字化过程中发挥更多效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自身的力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10月17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其中,“粮食安全”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以下为文字实录:
农民日报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的提问是,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中国究竟能否端牢自己的饭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和粮食从业人员辛勤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具体有五大表现:
第一,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第二,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第三,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
第四,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4199家、应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第五,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这五条充分说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的形势。请问,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
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次大会报告作出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部署。我们将围绕这一重要部署,和各地区、各部门一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有五个方面举措:
第一,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挖掘潜力新增耕地。
第二,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加大绿色仓储、高效物流、粮油加工等技术研发力度,不断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第三,优化生产布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多措并举促进稳产增产,将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落实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第四,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创新强化监管和执法,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第五,开展节粮减损,促进粮食节约和营养健康。加强全链条管控,大力推广智能收获机械、绿色仓储技术、适度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举办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10.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5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36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48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23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50
|
玉米 | 中等 | 3100 |
大豆 | 中等 | 7200 |
豆粕 | 一级 | 5600 |
籼糯米 | 一级 | 5400 |
麦皮 | 中粗 | 28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3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1700 |
29
2022年10月20日
总863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