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4362
· 福州粮情
十一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小幅上涨
时间:2022.11.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350 | 2400 | 2.13%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2500 | 2.04%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400 | 3440 | 1.18%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412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230 | 3330 | 3.1%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250 | 3350 | 3.08% |
玉米 | 中等 | 3100 | 3100 | 持平 |
大豆 | 中等 | 7200 | 72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5800 | 5800 | 持平 |
籼糯米 | 一级 | 5400 | 5800 | 7.41% |
麦皮 | 中粗 | 2860 | 2900 | 1.4%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200 | 11600 | 3.57%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1600 | 12000 | 3.45%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目前小麦主流收购价格在1.6-1.655元/斤,进入11月小麦整体仍处于偏强的状态,今日,深州五得利报价1.655元/斤,较上月同期价格涨0.08元/斤,近期小麦上涨步伐放缓,但一直没怎么停,市场期望值也逐渐提高,目前多等面粉厂在提高一个台阶,即主流价格在1.65-1.7元/斤。因此,在僵持难下的状态中制粉企业保持着趋强的态势,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出入受限,报价更是坚挺。因此,笔者预计短期内小麦或仍保持着震荡偏强的状态,但短期内幅度逐渐放缓,以区间震荡为主。具体分析如下。
看涨心态重新建立,持粮观望是主旋律
前期笔者了解到贸易商心理预期价格在1.6元/斤装车,以目前制粉企业收购价格,部分地区基本可以达到此价格,但贸易商迟迟不愿出手的原因首先是,10月前小麦一直不温不火,贸易商手中库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秋粮上市前需要回流资金腾仓,部分前期已经出售大半或者库存已经清空。其次,存到现在的都是没有压力或者等价的,当然部分使用三方资金的粮源利润仍偏紧,部分贸易商库存成本已到1.59元/斤左右,走货利润不大。最后,随着小麦持续上行,部分手中仍有余粮的农户出的也不多,使得市场流通量不大。
面粉不好不坏,价格上涨偏慢
进入冬季,面粉需求以及走货都好于夏季,比如冬季对主食摄入增加、立冬吃饺子的习俗都提振面粉需求。而小麦与面粉直接挂钩,小麦价格持续上涨使得部分企业再次上调面粉价格,但因疫情以及市场消费不旺的影响下,经销商走货不快,面粉走货再次转慢,但是即便上调面粉价格,部分走货仍是亏损,只能将利润转到副产品中,因此,麸皮价格也在高位运行中。同时也因面粉涨得慢,也制约小麦上涨幅度。
后市关注
本轮上涨主要是阶段性供应偏紧,制粉企业需求是比较稳定的,即使阶段性走货好转也不会给小麦如此有力的支撑,可以看到前期小麦价格也有试探性回落,但基层抵触心强,价格回落也就难了。因此,后续关注:一、基层心态,目前基层并不是无粮的状态,如果基层心态松懈,上量增加,价格也将企稳。二、拍卖情况,目前轮换小麦陆续投放,以中储粮小麦拍卖情况为例,9月份成交率在44%左右,10月份在73%左右,成交明显转好,部分溢价明显,随着价格提高,底价随情况上调,可以看到目前市场承受能力。三、政策导向,目前对小麦政策不多,市场比较担忧的是后续随着价格上涨政策是否会出手调控以及力度。四、面粉情况,临近年底,面粉走货或能逐渐转好提振小麦。
综上所述,目前小麦价格基本稳住,市场供应偏紧,库存成本提高支撑小麦价格,目前市场也没有太多利空因素,小麦仍将处于上行通道,因此,资金压力不大持粮主体可以观望等等看。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进入11月,华北深加工玉米报价再次上涨,山东工厂门前到车持续低位,目前主流价格在2820-3040元/吨,接着东北深加工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本轮上涨一方面因为疫情阻碍各地区间流通,厂家库存不多,提价吸引粮源;另一方面,部分厂家库存尚可,但周边价格上涨也只能被动跟涨。目前正值上量阶段,但因各种因素,市场上量持续后移,而进入11月份,天气转凉逐渐进入传统地趴粮上量阶段,会有一定回落可能。但往往是越盼什么越得不到什么,回顾去年玉米,俄乌战争点燃市场心态,玉米价格高歌猛进,下半年粮源集中到中间渠道,定向稻谷叠加国外美联储加息、黑海运输恢复等影响,期货大幅下跌,市场需求萎靡,心态崩溃,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回落。11月下旬普遍是大家有意建库时间,因此即便有上量冲击影响或也不大。笔者认为,短期或还是偏震荡状态,阶段性上涨,上量恢复后再回落,购销拉锯。首先,目前持粮主体是农户,出售较零散,提价效果有限,市场声音混乱,短期农户出售难以达成一致;其次,厂家收购不温不火,维持库存,滚动补库,受外部影响较大,持续涨跌较难。
东北地区零星开库,粮源流动缓慢
产区零星开库,黑龙江哈尔滨直属库收购价格2740元/吨,水14%,三等;内蒙古通辽地区粮库收购价格2760元/吨,水14%;辽宁铁岭地区收购价格2760元/吨,水14%,一等;吉林龙嘉直属库收购价格2760元/吨,水14%,二等。目前出的报价偏高于市场价,以哈尔滨双城为例,新粮烘干15%水报价2650元/吨左右,与粮库价差90元/吨左右,理论顺价。市场心态也是左右摇摆,看高目前走货困难,上涨乏力,看低上量不显,压价无量,只能持粮观望,不过今年过年偏早,厂家备货节奏可能提前。
华北地区疫情阻碍流通,被动上涨
华北地区疫情点状爆发,部分地区处于封控状态,导致厂家辐射的地区上量困难,通常情况下10月份是华北地区上量阶段,也有压价空间,但随外部影响,厂家上量不温不火,压价有限。此外,今年华北地区农户屯玉米棒明显多余去年,一方面是受外部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不允许在路边晾晒,农户只能做简易篓子存粮;另一方面,今年华北玉米质量佳,局部地区有减产迹象,新粮降水慢,上量也不集中。
生猪调控,猪价震荡运行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盈利1175.24元/头,10月21日为盈利1228.39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盈利1169.33元/头,10月21日为盈利1213.16元/头。猪价持续上涨,发改委发布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已连续投放7批冻猪肉,部分二次育肥以及压栏的养殖户陆续出栏,目前饲料需求稳定,但对长期较担忧,因此,采购普遍滚动补库为主。
综上所述,目前价格上涨主要是流通不畅造成的,一旦疫情好转,区域间开始流通价格也将逐渐企稳。此外,目前国际利空消息频出,近几年期现结合越来越紧密,若消息持续发酵可能也影响市场心态,促使价格有所回落。一般月底粮库陆续开库,后期关注各地区粮库价格以及农户心理。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上周(10.31-11.4)安徽县市储中晚籼稻招标采购公告发布数量为83263.91吨,成交55763.91吨,成交率66.97%,比上周提高11.37%。最高成交价2800元/吨,同等级比上周低10元/吨。最低成交价2750元/吨,比上周上涨了50元/吨。成交均价2766元/吨,比上周低4元/吨。
从成交率的角度来看,随着招标采购底价的提高,市场存量惜售情绪有所弱化,交易量有逐步放大的趋势。
从成交均价来看,虽然本周成交价小幅低于上周,但最低成交价比上周上涨了50元/吨,这意味着整体成交价格底部在抬高。
再从区域的角度来说,相对低价的江淮之间属于中晚籼稻主产区,招标采购数量增加和成交幅度较大,而皖南地区今年高温干旱影响比较严重,之前是持续高价成交,自本周开始招标采购数量开始减少,这意味着中晚籼稻的招标采购成交价依然处于坚挺状态。
综合分析,本周中晚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率会继续放大,成交价将会持平或是上涨幅度趋缓。
策略及建议:
有个确定的消息是安徽省储中晚籼稻轮入依然采取挂牌收购的方式,收购价格分区域提高60元-100元/吨不等,可按等级定价,最高挂牌收购价为2720元/吨,继续按国粮发【2010】178号文件对水分和杂质进行增减量,预计收购量依然有限,但对中晚籼稻的后市价格构成一定的隐形压力。
随着县市储中晚籼稻招标采购数量的逐步减少,对于那些品质一般以及国标三等储备指标有擦边球嫌疑,又没有底气去参与外省政策性储备的中晚籼稻,还是以兑现利润为主,而那些品质较好,各项储备指标有信心和把握的依然可以继续观望。
来源:粮湖传说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只要种粮有钱赚,国家粮食就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生产,除了压实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种粮收益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秋收时节,对辛苦了一季的农民来说,既要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也要确保收入“落袋为安”。秋收过后算笔账,今年种粮农民有钱赚吗?天平的两端,一端是不断攀升的种粮成本:农资价格上涨,人工、土地成本增加;一端是系统应对、通盘设计的补贴政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节本增效,以及延长产业链实现优质优价……从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种粮主体反馈来看,在政策加市场一系列降本、增收的“组合拳”下,今年的种粮收益——稳!
政策保底,农民种粮不亏本
“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体现在政策手段上,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当前,保障种粮农民收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种粮成本的持续上涨,粮食价格和补贴政策则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8月下旬,在秋收秋种即将大面积展开的关键节点,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统筹支持秋粮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至此,今年中央财政已分3批累计下达一次性农资补贴资金400亿元,前两次分别在春耕、夏收的关键农时发放,总的补贴金额比去年提高了一倍。
价格政策方面,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较上年均有提高,释放出国家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积极信号。比如,根据国家公布的2022年中晚籼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29元/斤,与去年价格相比每斤提高0.01元。
补贴降成本,价格保收入。一增一减间,这些政策实现了为种粮农民收益兜底,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
深秋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田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诚也展露出灿烂的笑脸。
赵金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喜迎“双丰收”。“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好!我一共种了200亩玉米,平均每亩产量1800多斤,有30亩地亩产能超过2000斤。我们村1400亩的小麦昨天刚刚收完,平均亩产能到1600斤,今年墒情好,对秋播小麦很有利。”
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一路上涨,成为种粮农民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化肥价格一直高企,虽然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以玉米为例,据赵金诚计算,一亩玉米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在350元左右。“尿素一吨涨了200元钱,化肥二铵的价格也曾经高达270元一袋,好在现在价格降下来一些。”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董永表示,今年农资成本比去年上涨30%以上,涨幅要高于去年。
在此背景下,农资补贴犹如及时雨,滋润了赵金诚等种粮大户的心田。他透露,今年分3次下发的农资一次性补贴每亩总共可以拿到70元钱,再加上小麦直补每亩135元,两季作物每亩地共拿到200元的补贴。“今年粮食卖价也高,夏粮小麦每斤1.5元,卖一季小麦全年种粮成本就补回来了,秋粮玉米打多少卖多少都是赚头了,眼下玉米价格也不错,20个水的卖价一斤1.3元,全年下来一亩能赚近2000元。这几年种粮政策越来越好,补贴也越来越多,近三年种粮食,每年都净赚几十万元。”赵金诚对种粮收益很满意。
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村,水稻种植大户李先磊同样是种粮补贴的受益者。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规模化种植了500亩水稻。“今年晚稻的收成不错,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不过,丰收的喜悦难掩农资价格上涨的事实,李先磊表示,过去125元一袋的复合肥如今已经涨到195元一袋,草铵膦也由50元一桶涨到了100元一桶。
农资价贵,补贴兜底。李先磊共领取到包括早稻补贴、双季晚稻补贴、一次性农资补贴在内的5项种粮补贴,两季水稻每亩大约能拿到300元补贴。“今年虽然有部分水稻受灾减产、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情况,但因为有补贴和保险,总体算下来,种稻亏不了。”李先磊说。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补贴也十分给力。山东齐河县云馨家庭农场主郭云种了500亩地,响应国家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号召,郭云今年种了300亩大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补贴下来,一亩能补300块钱。虽然种豆增加了一些农资、农机及人工成本,但大豆卖价高,3块钱一斤,再加上补贴因素,比单种玉米收益高。”
为农民种粮收益兜底,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起,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推广至13个主产省(区)产粮大县全覆盖。相较于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除了覆盖农资等物化成本,还增加了保人工和土地成本;种植收入保险则覆盖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都可以达到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因此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今年郭云种植的玉米有一部分受了灾,面积大概90亩,按照受灾程度,每亩大概能赔付200多元,把成本补了回来。“保费也有补贴,自己只需要拿每亩8块钱,就能获得近千元的保险保障。即使遇上灾害,种粮成本也能通过保险补回来。”
服务发力,节本增效潜力大
补贴政策发挥的是兜底作用,种粮农民要持续拓展增收潜力,归根结底,还要靠推进农业降本增效。
当前,全国有将近70%的耕地分散在近两亿的小农户手上。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传统分散种植模式阻碍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和良种良法的实施,特别是耕作地块零散导致农机无法下田的现象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被实践证明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安徽省淮南市创新推出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简称“221”模式)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通过引导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委托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生产经营,解决了土地难“统”的问题。土地委托经营不是终点,为提高生产效益,淮南创新组建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公司,“农管家”公司指导村集体或服务主体将集中起来的田地进行宜机化改造整理,撤埂、并沟可新增种植面积3%-8%,解决了地块零散的问题。
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常庙村的种粮大户刘兴杰种了1100亩水稻。“今年收成不错,水稻亩产接近1700斤。”刘兴杰说,“在托管模式下,由农管家公司牵头开展农资农机集中采购,议价能力显著提升,比如今年农管家公司集中采购的秋季小麦种子,价格是2.3元/斤,而如果是小农户自己购买,价格大约是3.2/斤,每斤便宜0.9元。眼下水稻每斤卖价1.3元,刨去成本,每亩还能净赚五六百块钱。”
种粮大户得利的同时,小农户也有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淮南市已有435个村、63万亩耕地进行了全程托管,农户可以获得每亩保底收益500-1100元,据刘兴杰透露,常庙村农户的保底收益为700元。在此基础上,村民还能根据当年的收益情况从中获得二次分红。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阎壁村,今年的玉米全部进入了“托管班”,社会化服务给农户们带来了甜头。农民与合作社签订服务合同并缴纳服务费用,由合作社协调农机完成农业生产。农户采用“保底分红+利润分红”方式加入合作社,入社后保底收入每年每亩1000元,合作社再将每年收成纯利润的50%用作二次分红。
村民杨小卫一共种了20亩玉米,之前家里收玉米都是租机器,一亩地收费120元,加入托管合作社后,服务费用降下来了,一亩地只需交84元,与去年相比,仅农机成本就直接节约了720元。
各地的创新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以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服务带动粮食规模生产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降低了小农户生产成本,强化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效、集体增收。
瞄准市场,优质优价保增收
保障种粮农民的收益,还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粮食高质高效,通过拓展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带动农民种好粮食,卖好价钱,通过优质优价实现种粮增收。
“要想把地里的收入再拉一拉,抬一抬,就得种好米,要种市场上受欢迎的米。”李先磊4年前成立合作社之初就萌生出发展订单农业的想法。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经营订单种植,优质稻产业基地超60万亩,这对于李先磊来说如同“瞌睡遇上了枕头”,双方一拍即合,李先磊带领合作社的50多位农户做起了订单种植。“公司提供的种子,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种稻,产量高,米质也好,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2元的价格收购大米,每亩地的收入比之前要多出200元。”李先磊说。
在生产托管模式中,销售、加工也成为拓展服务链的方向。刘兴杰表示,农管家公司会替种粮大户找到合适的公司,每年刚开始买种子的时候,公司的购粮订单就下发了,大户们按照订单要求种植,心里更有底,卖价也更稳定。
农业订单以销定产的方式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不仅在保证农户合理收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红利的激励下,也进一步激发农户种好粮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赚头、有盼头,同时也推动了粮食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为了稳定种粮收益,郭云建起了加工厂,富硒小麦加工成了富硒面条和富硒桃酥,富硒玉米磨成富硒玉米面,并注册“龙智馨”商标,开发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销售,开辟了新销路,效益大大提升。郭云表示,加工厂生产的产品都有二维码标签,实现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看到从种到收到加工的整个过程。
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今年首次推广了“稻渔共增”项目,粮农实现了一季双收。村民付金元介绍,鱼以杂草和害虫为食,每亩可减少100元以上的防控投入,鱼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每亩减少100元以上的肥料投入。“稻鱼生态种养产出的大米品质更好,大米亩产大致在350公斤左右,价格比市场价格高,每公斤10元,亩产值3500元,再加上鱼的产值,一亩田就能收入5000元左右。”
瞄准市场需求,围绕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将粮食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多地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农收益的新路径。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距离新豆大量上市已有月余,但整个新豆市场所展现给我们的状态并不积极,也让部分粮商、豆农渐渐对新豆失去信心。当前全国疫情蔓延,各地收购难、出货难的问题不断困扰着广大农民朋友,加上今年新豆产量增加,市场消化缓慢,销区采购不积极,这一系列的问题足以让粮商、豆农们忧心忡忡。难道新豆后市还将这样持续下去吗,还是会自此开始出现新的拐点呢?让笔者为您浅析一下!
粮库收购上量 消化渠道渐明朗
东北产区作为全国大豆的主产区,今年也不负众望,产量、面积都较往年大幅增长,但由于天气原因影响,今年新豆质量多少有些差强人意。蛋白偏低2-3个点,虫孔、青豆问题也较为严重,所以后期销售问题也就扑面而来。国储开始收购已有些时日,但前期运送车辆并不多,因为如要达到国储收购标准,必须要精细筛选,确保质量达标,这样无形中成本就增加了不少。但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今年国储价格优势明显大于市场价格,多数粮商积极送货。从当前情况来看,内蒙古地区粮库收购量占据东北地区主导位置,其他地区略显贫乏。
中储粮拍卖持续进行,尽管成交率低迷,但也或多或少对于粮库新陈粮源轮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于低蛋白豆源的消化渠道一直是农民朋友关注的重点,部分低蛋白新豆流入了榨油厂,而且当前豆瓣价格在2.55-2.6元/斤,也间接的增加了利润空间。但也有部分地区农户受国储收购价格影响,惜售挺价心理助长,贸易商采购价格偏高,多持观望态度,优质豆源多作为库存补充,两级分化明显,陷入僵持状态,加上近期东北地区疫情严重,购销问题明显,使得现阶段市场流通寡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后期销售渠道逐渐明朗,疫情过后,新豆市场或出现新的转机也未尝不可。
销区采购积极 收购问题待攻克
随着天气转好,南方产区新豆水分逐渐趋于标准,加上中储粮收购价格发布,豫、皖地区新豆价格小幅上涨后归于平稳。涨价后的新豆豆源两极化明显,优质豆源价格坚挺,但收购问题较大,现阶段部分优质豆源毛粮收购价格最高可达到3.05元/斤,且农户惜售现象严重。所谓买涨不买跌,近期销区采购积极性明显提高,主要采购目标定在优质豆源上,导致粮商供货困难。而质量相比略差的豆源则可能面临降价的风险。
近期南方地区疫情多地频发,大豆外运问题较为关键,尽管现阶段走货速度有所提高,但销区粮商采购也较为谨慎,选择也变得更加“苛刻”,多以随用随采为主,并不会大量囤积库存。前期粮商库存的潮粮销售也接近尾声,后续价格也将稳定,且优质豆源价格稳中偏强,后市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进口少量到港 运输航线或转移
进口大豆到港时间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近期有少量货源抵达各港口,市场价格依旧保持高位,部分豆源接近国产新豆价格,更有甚至高于国产新豆,但多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据了解,部分油厂此次并未采购大量进口大豆,主要是由于运输问题推迟了到港时间,后续集中到港,或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有降价的风险。密西西比河运输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驳船成本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部分贸易商或选择其他航线运输,但是否有效可行,还是值得我们后期关注的。
美联储如期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进口成本增加,也促使着后续到港的进口大豆价格跌幅空间受限,那么也将对国内新豆价格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现阶段俄乌局势出现反转,俄罗斯恢复参与黑海粮食交易,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势头偏强,而且当前进口大豆到港时间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对于国内新豆价格不构成威胁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新季大豆市场虽然没有往年的繁荣景象,但是这并不代表今年整个新豆市场会一直低迷下去。尽管今年新豆开局不利,但是进口大豆的“神助攻”也将支撑着未来国内现货市场价格。虽说未来豆价大涨还需要诸多利好因素推动,但是疫情过后,新豆市场或将出现新的拐点,给现货大豆市场带来新的转机。
来源:粮信网 作者:刘佳 仅供分享
近期,俄罗斯暂停谷物出口协议,导致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前景不明朗,对全球植物油供应担忧重燃,带动油脂板块重心上移。不过,俄罗斯已同意恢复执行外运协议,此次受事件情绪驱动的短期市场反应告一段落。整体上,油脂上涨动力减弱,行情重新回归自身供需逻辑主导。
今年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阻碍了将美国大豆运往美湾出口枢纽的最有效路径,导致出口时间延迟。不过,贸易商将目光转向从普吉特海湾到得克萨斯州以及五大湖的替代出口路线,增加美西港口大豆装运。近期,美豆出口检验量快速回升,最新的出口检验报告显示,美豆当周出口检验量为257万吨,前一周修复为292万吨,高于初值289万吨,去年同期检验量为268万吨。对中国装运207万吨大豆,前一周装运217万吨大豆,对华大豆出口检验量占到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80.7%。本年度至今,美豆累计检验量为102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28万吨减少108万吨,美豆前期积压的基本转运完毕,出口恢复正常水平。
另外,巴西在2022/2023年度的生长季取得良好开局,大豆种植期播种气候条件良好,干旱信号不强,各家机构陆续上调对巴西本季大豆产量预估。StoneX继续将产量预估为1.538亿吨,USDA上调巴西大豆产量300万吨至1.52亿吨。
从今年6月开始,印尼实施刺激出口的政策加快去库,印尼与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形成竞争,产地库存走势分化。8月末印尼棕榈油库存降至404万吨,印尼库存压力显著减弱,降至历史同期中位区域。不过,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连续累积,截至9月,库存涨至232万吨,已经触及历史同期高点,整体产地棕榈油供应仍然相对宽松。今年东南亚迎来较往年正常水平更多的降雨,加大了市场对棕榈油产量下滑的担忧,不过,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与提前减产的预期相悖。据Bloomberg预估,10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82万吨,出口为149万吨,库存为249万吨,达到近4年的峰值。
今年7月到9月期间,由于美豆价格偏高,国内油厂大豆榨利亏损,我国买家并未大量采购。美国大豆上市后,由于密西西比河处水位下降,航路中断严重影响了美湾大豆出口,因此10月大豆进口量可能降至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据粮油商务网数据,10月进口大豆到港约550万吨。当前我国大豆进口商正寻求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更多的大豆,以弥补美国大豆进口的不足,并且美西港口大豆出口加速,近2周美豆出口检验量快速回升,预计11月、12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将恢复。
由于大豆到港量偏低,国内进口大豆库存下滑。截至10月30日,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为273 万吨,周环比减少 57 万吨,月环比减少134 万吨,制约油厂开机率。预计11月中旬美豆集中到港后,油厂大豆压榨或提升,届时将缓解国内豆油供应紧张的格局。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豆油供需双弱,一方面,10月国内进口大豆大幅降低,国内大豆库存持续下降,制约油厂的大豆压榨与豆油供应;但另一方面,美西港口大豆出口加速,近2周美豆出口检验量快速回升,11月、12月国内进口大豆预估达到1850万吨,整体上,预计11月中旬美豆开始集中到港,油厂大豆压榨将提升,届时豆油供应将边际宽松。此外,国内不定期拍卖进口大豆补充油厂库存,并且棕榈油进口恢复后,国内库存快速攀升,油脂供应边际宽松预期将限制豆油持续上涨空间。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秋收时节,广袤田野铺展斑斓画卷。
趁着晴好,金黄玉米铺满晒场,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种粮大户张焕梅眉头舒展,“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大型收割机敞开跑,颗粒归仓。玉米亩产比去年多100来斤。”今年诸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再获丰收。
“抗病虫,保灌溉,今年下了大力气。算下来每亩晚稻产量有1100斤左右。”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中林村粮农吴家发说。今年全县晚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预计产量约3.5亿斤。
从东北平原到华北粮仓,再到鱼米之乡,稻香阵阵,仓廪殷实。据农业农村部11月7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2.37亿亩、完成94.7%,进度同比相当,全国秋粮丰收在望。与此同时,全国冬小麦已播91.9%,冬油菜已播9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总书记经常叮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夏耘秋收,季季压茬。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产量居世界首位,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国粮仓稳,高质量发展底气足。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丰收了,全年粮食丰收就成了。岁稔年丰,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
实打实调结构,稳产优产
秋粮生产,是结构调优、稳产优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粮食稳产保供,不单是总量任务,也是结构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瞄准紧缺品种,保面积、保产量,扩大豆、增油料,做好田野里的“加减法”。
——稳口粮,稳玉米,“粮袋子”鼓起来。
农机逐着稻浪前行,粒粒稻米倾泻而出。“400多亩水稻,两三天就能收完,亩产达到1200多斤。”四川省苍溪县益康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桄明说,“购置农机有补贴,咱种粮有底气。”
收割、脱粒、粉碎秸秆,农机驰过,玉米归仓。“穗子大,籽粒饱,亩产1400多斤。”河北省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种植大户杨俊山说,“喷施叶面肥、及时浇地,今年的玉米扛过了高温天。”
围绕“稳口粮、稳玉米”,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秋粮面积,大力加强田间管护,强化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确保秋粮机收顺利。丰收时节,露沾玉米金黄,风吹稻花飘香。
——扩大豆,提产能,补上品种短板。
“选种高蛋白品种,采取大垄密植技术,我家250公顷大豆产量预计能突破100万斤。”吉林省敦化市联益农副产品供销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赵显清介绍。耕种收一条龙,流水线分拣包装,政府补贴到位,优质大豆卖上好价钱,每公顷收益过万元。
调结构,扩大豆是关键。农业农村部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粮豆轮作,在黄淮海、西北、西南等地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扩油料,挖潜能,“油瓶子”更稳当。
丰收了!山东省夏津县田庄乡创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滕召华剥开新鲜的花生,说道:“高油酸花生每亩能产800多斤干花生,出油率比普通花生高1/3。”今年夏津县引导粮农扩种了6000余亩大豆、600多亩油葵、9000多亩花生等油料作物。
各地紧盯重点油料作物,全力做好种子供应、农机保障、技术培训、政策支持,挖掘潜能,提升产能,保障食用油安全。湖南省积极推进菜油茶油“两油”产业,四川省开展“天府菜油”行动,扩种大豆、油料。
今年是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产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30多亿元,支持油菜生产。
用好技术种好粮食,粮农挑上“金扁担”
秋粮生产,是农业科技升级、装备质量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高效秋收的背后,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拥有量、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唱主角的新阶段。
——先进农机“加速跑”,种地效率高。
大马力联合收割机驶过,摘穗、去皮一气呵成。“从种到收,农机全程接力,玉米和大豆从地里直接进库里。”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李庄村村民杨安定说,“合作社购置了57台套大农机,种地更省力。”
农机助力,秋收、秋种、秋整地卡点推进。预计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小麦机播率超过93%,油菜种植及马铃薯、花生、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手机成了“新农具”,算力成了“新农资”。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收稻子用“网约车”。“啥时候要收,啥时候就用手机下单。”湖田镇林田村种粮大户肖东洪说。
“云”里管,线上种,智慧农业成为新趋势。袁州区农业农村局研发智慧云平台有1600多家农业合作社入驻,农户网上点单,平台派单,让农机供需精准匹配。
秋收一线,种地更有“数”。数字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128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
——农技服务更到位,现代要素发力田野。
“配方施肥、种肥同播、一喷多防,好技术为种田托了底。”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大张村郭尚和说,“农技员一对一帮扶,遇到难题,有人教、学得会、学得快。”
放眼广袤田畴,藏粮于技,田间地头激荡着科技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
提品质、转方式,粮食生产向着绿色高效转型
秋粮生产,是发力供给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生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生产向绿,农业生产方式升级。
“太阳能灯防虫害,绿色化肥提地力。”安徽省天长市种植大户卞惠德说,今年天长市共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9万亩。
立体种养、循环农业、节水农业不断发展,让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有效化解资源要素约束。目前,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较十年前提高了0.052。
——品种多样,居民餐桌更丰富。
“高山冷泉水灌溉出的生态水稻,口感醇香,卖得好!”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花桥农产品销售公司负责人向长双说。
优质粮油品种扎根田野,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转型,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6.2万个。
——品质向好,优质优价促增收。
“好豆子成了抢手货,豆制品企业提前预订,比市场价高出不少。”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众盼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书智很开心。
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稳产与增收互促。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目前全国已遴选236个“中国好粮油”产品,带动增加优质粮食逾5000万吨。“十四五”时期,全国将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粮食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粮油品牌,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希望田野,接续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亿万农民一起,有信心、有底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迎来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景。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同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一二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畜牧法共10章94条。其中,新增两章,调整1章章名;增加24条,删除3条。
在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看来,此次新修订的畜牧法亮点颇多:
一是立法目的上顺应新形势。针对畜禽产品生产波动大、疫病高发以及国家建设种业强国的需要,更加明确地提出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培育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振兴畜禽种业,防范公共卫生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压实地方政府在畜牧业发展中的责任。针对部分地方政府发展畜禽产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为激励社会各界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对在畜牧业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是更加强调畜禽种业的重要性。针对建设种业强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一系列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思路和措施。同时,明确提出,国家扶持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四是加强对养殖主体权益的保护。在养殖用地方面,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畜禽养殖用地合理需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畜禽养殖用地按照农业用地管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的指导帮扶,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随意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
五是鼓励通过以大带小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鼓励涉农企业带动畜禽养殖户融入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加强面向畜禽养殖户的社会化服务,支持畜禽养殖户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
六是高度重视监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功能的发挥。第七十五条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统一的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制度。逐步完善有关畜禽产品储备调节机制,加强市场调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发布畜禽产销信息,为畜禽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欧洲供应链或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11月7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办的中国与全球经济秩序圆桌讨论会上发布了《分辙两向——2022全球经济秩序报告》。报告指出,受疫情、俄乌冲突、通胀居高不下、气候变化加剧等负面因素影响,国际货币和贸易投资体系等全球经济秩序正处于新分岔口,但仍有局部协调的可能。
在供应链方面,报告认为,过去形成的北美、欧洲、东亚三大供应链网络可能逐渐演变为以北美和亚洲供应链为主,欧洲供应链或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俄乌冲突如何影响商品供应链
报告认为,俄乌冲突与疫情的叠加效应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稳定,并冲击了部分国家对“安全”的感知,从而导致全球粮食、能源、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供应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例如,最不发达国家遭受粮食冲击。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俄乌冲突的暴发导致国际运输成本增加、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加剧、粮食供给量遭受冲击。
据克拉克森海运指数显示,自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航运价格一路走高并持续保持高位。尽管俄乌七月间达成的《黑海谷物倡议》部分缓解了运输压力,但鉴于俄乌冲突仍未出现终结的曙光,粮食供应链受阻的风险远未消除。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则显示,国际粮价相较2019年和2020年依然处在高价位。此外,由于中东、非洲与最不发达经济体在谷物与化肥的进口上严重依赖俄乌两国,其受到供给短缺与价格上涨风险的冲击更大。
在能源供应链方面,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联合国贸发会议能源价格指数显示,布伦特原油价格指数依然保持在高位运行。天然气价格的波动更加剧烈。因管道天然气不易转移出口,加之“北溪1号”的供给被极大削减,天然气价格自6月中旬起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
这打乱了欧盟能源转型步伐,影响全球能源贸易和投资。尽管长期看,欧盟转向清洁能源的决心并未动摇,但在巨大的能源供给压力下,一些欧洲国家不得不暂时加大对化石能源的使用。目前,希腊已明确提出将弃煤进程从2025年推迟到2028年;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等煤炭消费大国则采取了延长燃煤机组服役时限、启动煤炭战略储备、提高煤矿产量等措施确保煤炭供应。
这也促使欧盟探索供给渠道多元化。欧洲已与美国就液化天然气(LNG)供应达成了协议,美国将在2022年增加150亿立方米的LNG供应,而欧盟委员会承诺到2030年,每年向美国额外购买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除了与美国加强合作外,欧盟还计划从卡塔尔、埃及、西非等国家和地区增加天然气进口。
俄乌冲突也让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产业出现了连锁反应。在原料供给方面,俄罗斯是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关键矿物钯和铑的重要供应国。2019年,全球26%的钯、20%的一类电池级镍和7%的铑由俄罗斯提供,乌克兰则对全球半导体制造级的氖气供应超过 90%。俄乌冲突后,以上原材料供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芯片和电动汽车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
供应链治理规则出现分化
报告指出,近年来,供应链治理规则在效率和安全的追求上都有所进展。一方面,为追求供应链效率,贸易和投资规则的自由化仍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拿大与欧盟的《综合性经济贸易协议》(CE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超大地区贸易协定极大促进了本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但另一方面,为追求供应链安全,美欧等国国内法律规则的域外效力日益得到凸显。
而为了追求安全目标而改变和重塑供应链代价高昂,效率和安全目标可能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张力。对企业来说,原本“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策略一直被视为高效的生产和库存管理模式,但在新的供应链安全规则的指引下,企业不得不牺牲经济利益,采取“以防万一”(just in case)的供应链模式,保证关键零部件、材料以及高需求产品的安全库存。据亚行测算,如果10%-20%的海外供应链被转包回流,全球贸易估计将收缩13%-22%。
报告称,一方面,一些国家正争取全球供应链的通畅和稳定。今年6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核准了《金砖国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提出了支持包容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强维护供应链的开放、高效、稳定、透明、可靠和韧性。但另一方面,个别国家将经济政治化、贸易工具化、标准武器化的倾向越来越重,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中银研究表示,今年我国粮食储备整体较为充足,粮食储备率已经超过80%,远超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储备率水平。中央储备主要调节全国粮食供求和产销区平衡,地方储备主要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形成“全国一盘棋”高效调用。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过去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印度等世界重要“粮仓”纷纷收紧粮食出口,造成全球农产品供给呈现紧平衡格局。受此影响,小麦、大豆、稻谷、燕麦等海外农产品期货价格短期内大幅攀升。
面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因素,我国积极利用粮食储备体系调控供需结构,从而稳定粮食价格。在此过程中,期货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功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大局。
全球重要“粮仓”告急
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供给结构风云突变,成为催化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凭借肥沃的黑土地和高粮食产量,乌克兰与俄罗斯西南部被称为“欧洲的粮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两国提供了全球约19%大麦、14%小麦以及4%玉米的产量。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此后乌克兰粮食出口一度中断。7月22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在伊斯坦布尔签署了“黑海粮食倡议”,有效期为120天。协议内容包括: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联合协调中心并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俄乌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攻击运送船只。根据土耳其方面发布的通报,自倡议签署以来,至少有426艘运粮船从乌克兰港口出发,对外运送超过970万吨农产品。
然而好景不长。当地时间11月1日,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联合国秘书处发布声明称,11月2日将不安排任何船只在“黑海粮食倡议”下移动。这是倡议执行以来,联合协调中心首次中断船只移动。
当地时间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罗斯联邦恢复参与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但俄罗斯方面强调,俄罗斯保留再次退出“黑海倡议”的权利,乌克兰必须承诺不再使用黑海运输通道进行对俄军事行动。
除欧洲外,亚洲、美洲的重要“粮仓”也为了应对国内供应紧缺、价格上涨及极端气候,纷纷酝酿或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
作为世界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印度政府日前宣布,将食糖出口限制延长一年至2023年10月31日,以确保国内市场的食糖供应。有消息称,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小麦生产国,阿根廷可能在近期宣布,允许当地小麦出口商推迟已商定好的发货安排。由于此前遭遇严重干旱,阿根廷今年小麦等农作物收成锐减,引发了国内对供应的担忧。
受全球农产品供给收紧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剧烈,农产品期货价格在过去一周内大幅上涨。芝加哥交易所豆油、稻谷品种交易异常活跃。截至当地时间11月4日收盘,美豆油2212合约、美稻谷2301合约单周涨幅均超7%,美燕麦2212合约涨近6%,美大豆2301合约涨超4%,美小麦2212合约涨超2%。
拉长周期看,第三季度以来,美豆油主力合约累计上涨近20%,美玉米主力合约涨近10%,美大豆、美稻谷合约涨超5%,美豆粕合约涨近4%。
中银研究10月26日发布报告称,极端天气、乌克兰危机是导致全球粮食供需紧张的重要因素。美国旱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美国前十大主产区中的玉米、大豆受干旱影响的比例分别约为23%和13%;欧洲47%的地区处于干旱“警告”状态;印度由于降雨不足,导致全国大米总种植面积减少了13%。同时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2/2023年度乌克兰小麦产量将较上年同期缩减41%,收获面积下滑29%;玉米产量将较上年同期缩减29%,收获面积下滑18%。
中州期货谷物研究总监李家文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玉米市场供需最为紧张,根据产量和出口数据,预计新年度玉米市场供应偏紧格局难以缓解。小麦供需格局相较于玉米偏宽松,但依然需要关注俄罗斯小麦出口政策和节奏。“短期内,国际粮食市场供应将依然趋紧,农产品市场价格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新作产量高低和物流是否顺畅都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农产品主产区天气和物流因素都值得重点关注和跟踪。”
我国粮食储备整体充足
相比于海外价格的剧烈波动,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较为稳定,粮食生产稳中向好,供需结构趋向平衡。
农业农村部10月29日发文指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其中,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有望再获丰收,今年东北、黄淮海、西北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秋粮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南方高温干旱影响总体有限。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
中银研究表示,今年我国粮食储备整体较为充足,粮食储备率已经超过80%,远超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储备率水平。其中,我国食用粮以大米和小麦为主,自给率均在90%以上,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不过,中银研究强调,我国对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进口需求较大,其中,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国内大豆价格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外溢影响较明显。
期货工具助力国家粮储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国不断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中央储备主要调节全国粮食供求和产销区平衡,地方储备主要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形成“全国一盘棋”高效调用。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由于粮食储备制度的存在,使得国家能够有效平抑谷物市场供需情况,进而保持粮食价格趋于合理水平波动。”李家文表示,“但由于今年谷物绝对价格相较过去几年明显抬升,价格波动幅度也较以往明显放大,造成储备粮轮换操作难度增加。我们认为,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对冲农产品价格变动风险。”
中粮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昊向记者表示,期货经营机构通过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的锁价、保价功能,可以以多种模式协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粮食轮储工作为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可将轮储中的轮出、轮入相关工作与粮食期现基差贸易业务进行结合,不但运用衍生品工具规避了轮储期间的价格波动风险,而且通过与上下游优质客户签订购销合同,使得相关粮食品质、交易地点等要求得到有效保障。”
日前,郑商所2022至2023年度“商储无忧”项目正式启动。作为期货市场主动对接、服务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制度的创新举措,“商储无忧”试点项目通过支持企业利用尿素期货市场开展基差点价、期现贸易,以化解储备货物贬值风险,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大局。自2021年开展以来,“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已从首批的5家试点企业扩展到现在的12家,承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今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进口数量正在下降。
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12233.4万吨,同比降低11.3%,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317.7万吨,同比降低7.4%。
其中,10月进口粮食759.3万吨,较9月1152万吨,环比下降34.1%;进口大豆413.6万吨,创下2014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月度进口量,相较于9月772万吨骤降46.4%,较去年同期降低19%。
今年大豆进口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大豆价格高企,6月全球大豆价格曾触及十年高位,而国内方面大豆压榨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饲料需求较为平淡,压制了买家的采购意愿。而且美元强势升值,人民币贬值,更加大了进口成本。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每年进口近1亿吨左右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2020年全国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一亿吨,增长至10032.7万吨。
目前,各地秋收已接近尾声,大豆收获也即将结束,专家预测,2200万亩扩产任务,应会超额完成。同时,据目前估算,全国总产量有可能达到1948万吨。
来源:中华粮网(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11.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0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0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44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玉米 | 中等 | 3100 |
大豆 | 中等 | 7200 |
豆粕 | 一级 | 5800 |
籼糯米 | 一级 | 5800 |
麦皮 | 中粗 | 29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116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2000 |
31
2022年11月10日
总865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