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2年粮情快讯33期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5331

· 福州粮情

十一月份福州市场粮跌不一

时间:2022.11.3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350

2450

4.26%

晚籼谷

15-17)中等

2450

2550

4.08%

早籼米

(15-17)中等

3400

3440

1.18%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0.98%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12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230

3330

3.1%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250

3350

3.08%

玉米

中等

3100

3180

2.58%

大豆

中等

7200

7200

持平

豆粕

一级

5800

5800

持平

  籼糯米

一级

5400

5800

7.41%

麦皮

中粗

2860

2900

1.4%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1200

10300

-8.04%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1600

10700

-7.76%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要闻:俄罗斯小麦低价出口 引领全球价格下跌 

截至2022年11月25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下跌,主要因为近期俄罗斯小麦凭借低价优势在出口市场攻城略地,迫使竞争对手价格也降低报价。不过美国和阿根廷小麦产区的严重干旱威胁作物单产潜力,澳大利亚洪涝威胁小麦产量和质量,制约小麦价格跌幅。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3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7.97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3.04%。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3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9.12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3%。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3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9.58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Euronext的2023年3月期约报收318.50欧元/吨,比一周前下跌0.8%;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414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0.5%。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105.917点,比一周前下跌0.85%。
  俄罗斯小麦价格最有竞争力,出口增长
  今年俄罗斯小麦产量超过1亿吨,出口供应庞大,促使俄罗斯出口商降价促销,相对国际市场的折扣超过30美元/吨,提振出口前景改善。咨询机构IKAR本周将2022/23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预测提高200万吨,达到4400万吨。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俄罗斯2022/23年度小麦产量为9100万吨,比上年的7516万吨提高21.1%。2022/23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200万吨,比上年的3300万吨提高27.3%。
  俄罗斯谷物联盟(RGU)分析师主任艾琳娜·秋里娜更为乐观,预计2022/23年度俄罗斯可能出口5000万吨小麦。11月份俄罗斯可能出口约550万吨小麦,比去年11月份提高112.8%。2022/23年度的头5个月,俄罗斯将出口2290万吨小麦,高于去年同期2170万吨。秋里娜表示目前俄罗斯小麦是进口商的优先选择,出口关税下降也支持出口增长。尽管存在西方的隐形制裁,但是俄罗斯出口商已经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出口。
  美国冬小麦评级依然处于历史同期最差水平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11月20日,美国冬小麦出苗率为87%,去年同期85%,五年均值86%。冬小麦优良率为32%,和一周前持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45,也是1986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值。11月20日,表层土壤墒情短缺到非常短缺比例从北达科他州的63%到内布拉斯加州的87%不等。冬小麦评级差劣率超过40%的小麦主产州包括科罗拉多州(52%)、堪萨斯州(40%)和内布拉斯加州(40%)。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6到10天展望显示,11月28日至12月2日期间,北部平原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低于正常水平,澳洲制粉小麦供应将会减少
  澳大利亚东部的洪水正在损害小麦质量,意味着全球制粉小麦供应短缺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虽然澳麦收成可能庞大,但是暴雨和洪水可能导致数量庞大的小麦降为饲料等级,能够用于制粉的小麦收成减少。澳洲东部的制粉小麦相对饲料小麦的溢价不断扩大,并在本月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市场对小麦质量已经感到担忧。澳大利亚作物预测公司(ACF)的官员詹姆斯·麦克斯韦表示,今年整个东海岸缺乏制粉质量的小麦。目前很难估计洪水对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小麦质量的影响,因为天气导致农民无法下田开始收割小麦。气象机构Maxar称,下周新南威尔士州各地的天气将继续多雨。此外,西澳州部分地区的降雨也放慢了收获步伐。当地行业协会预测今年小麦将会丰收。美国农业部表示,本年度澳洲小麦出量仍可达到2600万吨,几乎是2019/20年度的三倍,当时干旱导致出口供应降低。
  加拿大小麦丰产,质量理想,政府调高小麦出口预期今年加拿大小麦丰收,质量理想,有助于缓解澳麦受灾的担忧。加拿大谷物协会和加拿大谷物理事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作物质量报告显示,2022年的小麦收成中很大一部分被评为一等和二等,而且所有小麦品种的蛋白含量都很高。超过90%的西红春小麦评为一等和二等,蛋白含量高于平均水平。80%的杜伦麦评为一等和二等,蛋白含量高于平均水平。99%的软红冬小麦评为一等和二等,降落值较高,质量理想。
  加拿大农业部(AAFC)的11月份供需报告将小麦出口预期调高20万吨,从10月份预测的2330万吨调高到2350万吨,库存相应从620万吨调低到600万吨。产量维持不变,仍为3470万吨,高于上年的2230万吨。加拿大统计局将在下周五(12月2日)发布供需报告。
  阿根廷小麦减产,促使巴西转向其他供应国
  今年阿根廷小麦产量受到严重干旱以及多场霜冻的损害,近期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将2022/23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下调至1180万吨,小麦出口预估下调到650万吨,低于之前预测的700万吨,远低于平均水平1170万吨。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将阿根廷小麦产量调低到1240万吨,作为对比,本年度初期估计产量为2050万吨,2021/22年度的小麦产量为2250万吨。由于小麦预期大幅降低,阿根廷政府已经允许出口商将履行合同时间最长推迟365天,以确保国内供应充足。这已经导致邻国巴西转向其他供应国,该国东北部地区的面粉加工厂已经开始采购俄罗斯小麦,未来几个月将有7船俄罗斯小麦抵达巴西。
  中国积极采购法国小麦
  上周初有消息称中国进口商订购了两船法国小麦,随后又有新的交易,使得中国订购的法国小麦数量达到几十万吨。有消息称中国买入7到8船巴拿马型货轮装运的法国小麦,数量约为40万到50万吨,也有交易商称中国可能预定多达10船小麦,相当于60万到70万吨,大部分将在12月份装运。这可能反映出中国买家想要在2022年底用完进口配额,而澳大利亚小麦近期供应受到多雨天气的损害,雨水减缓了澳麦收获,并引起了对澳麦质量的担忧。中国国内小麦价格高企,也有助于推动进口需求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小麦进口量为124万吨,高于9月份的53万吨,比去年10月提高157.4%。1至10月小麦进口量为787万吨,同比减少2.6%。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华北玉米陆续站上3000,还能涨多久? 

国内疫情形势严峻,望广大粮友注意防护。临近月底,疫情反扑,多地实施静默管理,本就上量不多的玉米再次下滑到“冰点”,据统计,近5日山东工厂晨间到车均值在167辆,远低于正常上量,而这一时间段厂家库存都不会太大,只能提价吸引上量,报价陆续突破3000元/吨、3100元/吨,并且短期疫情形势严峻,进厂困难,报价仍持续趋强,不过笔者认为目前价格虽不算有价无市但也差不太多了,毕竟现在能到厂的不多,价格也有水分,一旦部分厂家所在地区解封,上量或能逐渐转好,毕竟这个价格离21年一季度的价格也就是临门一脚了,不排除部分符合心理预期的持粮主体陆续出售。
  疫情严峻,区域流通困难
  疫情总是说来就来,进入年尾,“不负众望”疫情又厉害了,山东、河南、河北都有很多地区静默,东北产区同样如此,进出需报备,为避免出现跨域感染,部分地区的粮源暂缓到厂,这就使得厂家不得不提价,目前山东工厂主流价格在2930-3160元/吨,其中,以寿光金玉米为例,21年一季度最高价约为3080元/吨,目前在3000元/吨,价差80元/吨,但当前粮源处于刚上市消耗阶段,大量粮源滞留在基层,目前持续上涨同样是反常。此外,近期东北产区有一轮大范围降雪,气温随之下降,但短期内流通受阻,市面上量仍然不大。
  腌腊后移,饲用消费扑朔迷离
  11、12月份是南方腌腊高峰期,因疫情反复以及消费能力下滑,腌腊对猪肉的提振不及预期,但近期政策打压以及部分二次育肥出栏增加,饲用消费有所下滑,据了解,部分饲企表示,11月份消费预计较上月下滑20%左右,此外,据检测数据显示,生猪自繁自养盈利1073.78元/头,较11.18日下降6.04%;仔猪育肥盈利907.78元/头,较11.18日下降7.06%。
  巴西玉米沸沸扬扬,部分装船发运
  国际消息:本月将有4到6船巴西玉米运往中国,这也是两国签署新的质检协议以来运出的第一批玉米,马丁斯估计11月份巴西运往中国的玉米最高为36.8万吨。中粮集团是大多数玉米的买家。22/23年度计划进口巴西玉米500万吨,22年底前大约装船80-100万吨,从巴西进口玉米或是板上钉钉,但何时能到港还是未知数,具市场估计,目前,巴西玉米到港完税成本在2830-2885元/吨,与国内玉米价差明显,也因进口玉米这一消息,市场对远月较担忧。
  综上所述,短期受疫情、天气、基层惜售心理、脱粒欠佳等因素影响支撑玉米价格偏强运行,且月底以及12月份还是备货周期,因此短期回落难,但目前至少80%左右的粮源在滞留当中,因此,此时的上涨是“不合时宜”的,一定程度上或透支了后市行情。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全球大米大幅上涨 越南大米出口乘势上扬 

在乌克兰危机影响世界粮食供应、印度主动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越南作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南经济也从粮食出口中获益良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表示,乌克兰危机中断了粮食和化肥出口活动,导致了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调查结果显示,乌克兰不稳定局势使粮食和化肥价格意外上涨,导致今明两年48个粮食最匮乏的国家将不得不追加90亿美元用于进口。

印度近期实施的大米出口禁令,加上全球多地的极端天气,导致大米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9月8日,印度正式禁止碎米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并对部分其他种类的非巴斯马蒂大米(占出口总额的23%)征收20%的关税。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占全球大米贸易总量的37%。

美国农业部预测,基于上述原因,越南大米出口量将增加。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越南大米出口量约达544.3万吨,同比增长19.3%;出口额达26.4亿美元,同比增长9.3%。分析认为,从今年前10个月已经出口600万吨以上这一结果来看,今年剩下的2个月,越南每个月至少出口60万吨,预计今年出口720万吨至730万吨大米。这对越南大米来说仍是一个积极结果,超过了2021年的数字,2021年出口量为620万吨,创汇33亿美元。

在全球大米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越南企业在实现出口大米品种多样化方面的努力也是越南大米出口增加的动因。不仅实现了高出口量,大米出口额也大幅增长。据越南粮食协会的数据,10月份,越南5%碎米价格每吨为425美元至430美元,为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价格比印度同类大米高出48美元/吨至51美元/吨,比泰国同类大米高出18美元/吨至23美元/吨。与此同时,泰国5%碎米价格下跌28美元/吨,由435美元/吨降至407美元/吨,为2022年7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年来,越南大米的售价高于泰国大米已成常态。越南大米发展晚于泰国,但近年来大力开发新品种,改进生产流程,因此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越南大米的平均出口价格高涨也是由于近期越南大米出口转向香米和优质大米。越南粮食协会表示,越南香米和优质大米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稻米品种,与泰国、柬埔寨的香米相比极具竞争力。

美国Research and Markets公司日前发布报告,将越南评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认为2022年至2031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和出口额将持续增长。

大米出口扩大仅仅是越南出口行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表示,2022年前9个月,越南进出口总额已达5580亿美元,贸易顺差65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超过8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将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这是越南进出口的显著成就。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疫情政策优化,糯稻走向谜团重重 

十一月份即将接近尾声,各产区糯稻价格总算是渐趋平稳,但是看似平静的市场购销下似乎暗流涌动。毕竟近两周时间,国内糯稻市场的成交量在持续走低,且市场消息称,陈稻出库整体呈偏紧状态:一是不断封锁消息,一单一价,二是出库断断续续,十分谨慎,市场价格一旦出现波动,陈粮出库即停止,各贸易商仍以库存为主,惜售心理较强。在笔者看来,当前国内糯稻市场如同惊弓之鸟,米企不得不按需采购,观望心态占据主导,而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市场博弈氛围十分浓厚。那么春节前糯米市场能够再开启下一波需求?此波需求能否再次拉高当前糯米价格?疫情政策优化背景下,2023年糯稻价格又将是何走向?笔者认为,后市状态不宜盲目乐观。

南北产区稻价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今年国内糯稻种植面积大幅缩减,而如今北方新季糯稻收购工作结束,南方收购工作亦是接近尾声,本周安徽米业均反馈糯稻收购无量,基层余粮明显见底,预计安徽各产区基层余粮在1-3成不等,而各产区稻价则是持续居高不下,十分坚挺。

东北产区:截止至十一月第四周,东北产区糯稻收购到厂价从1.80-1.95元/斤不等,佳木斯等东部地区米企糯稻到厂价多在1.83-1.87元/斤;五常产区原粮则早已见空,多从东部地区采购,近两周到厂价格基本在1.95元/斤上下徘徊;吉林舒兰产区报价择持续参差不齐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初期霜冻影响,碎米率较低,出米率参差不齐,因此糯稻报价较乱,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米企新季糯稻收购到厂价格从1.70-1.93元/斤不等,当然了,高价位原粮多从黑龙江东部产区采购,毕竟本地优质粮源早已采购无量。

除此之外,东北产区陈粮少量出库,本周21年糯稻收购到厂价在1.75-1.84元/斤,毕竟各产区运费有所不同,陈粮品质亦是不尽相同,陈粮多为佳木斯产区出库。值得关注的是,本周陈粮报价似乎有所回调,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受储存成本增加以及近期市场购销僵持因素的推动,下游心态有所松动,但是整体来看,北方糯稻价格仍处于坚挺状态,零星波动似乎难扭转糯稻大局。

安徽产区:安徽产区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当前糯稻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截止至本周,皖南产区新季糯稻到厂价多在1.83-1.85元/斤,皖北产区价格自然可想而知,到厂价格基本在1.90元/斤上下徘徊,安徽蚌埠产区粳糯稻最高到厂价可达1.95元/斤,出米率69%。另外,安徽凤台产区以及江西产区籼糯稻价格较为平稳,多在1.85元/斤。

湖北产区:湖北孝感米企反馈,目前红糯稻收购价格在1.78元/斤,出米率64%,珍珠糯稻价格在1.85-1.90元/斤,当前收购无量,不过据当地米业反馈,米企库存相对充足。 

春节需求即将启动,糯米价格拉高困难

糯稻价格坚挺的背后,米企可谓“苦不堪言”。因为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导致当前米企多呈倒挂状态,今年糯稻市场“稻强米弱格局”已经拉满,而当前的稻米市场似乎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毕竟按照当前糯米的走货情况,叠加市场反馈酒厂以及食品厂的整体消化量减少近一半,春节前的需求很难拉高糯米价格,笔者认为,春节前糯米价格上调将会非常乏力。

因此,面对当前市场的盲目看涨心理,笔者认为,2023年份的糯稻走势不必过于乐观。首先,2022年度糯米消耗量大幅缩减,按照当前数据来看,2023年糯稻市场并无需求缺口,供需平衡。其次,2023年糯稻种植面积或将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北方市场陈粮或将陆续出库,毕竟库存成本亦是不断增加,风险逐步累加。再次,当前人民币有所升值,进口成本有所回落,叠加越南产区冬春季糯稻种植情况平稳,一旦大量流入国内,极大可能会多国内糯米市场造成冲击,压制稻价上涨。最后,疫情政策优化时间或将有所推迟,毕竟河北石家庄已经恢复日常的核算检测,可见国内民众仍对疫情放开政策有所恐慌。那么市场经济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糯米终端需求短期内难有改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糯稻后市或呈近强远弱状态,时间节点或将是2023年的端午时节,旺季过后,糯稻不排除有小幅回落可能。建议米企合理库存,谨防稻价回落。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亩产412.1公斤 台山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工程中心联合中国水稻所对台山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种植的国家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验收。结果表明,该基地实验培育的“爽两优138”水稻品种亩产达到412.1公斤,通过测产验收。

又是一年丰收时,位于台山北陡镇的台山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水稻进入了成熟收割期。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实验田进行技术评议,他们随机取样抽查,现场收割、称重、测产,并形成测产验收报告,结果表明新选育的耐盐碱杂交稻品种“爽两优138”在土壤盐度0.5%左右的盐碱田中,平均亩产达到412.1公斤,大大提升了耐盐碱杂交稻品种的产量。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品种适合在华南稻作区及东南沿海一带的盐碱地推广种植。

广东德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蔡天比:这次测产验收,对我们广东耐盐碱水稻种植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这个耐盐碱的品种可以在盐碱度高的撂荒地上得到应用、种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据了解,台山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是三亚市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承担的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广东的唯一实验基地,项目由袁隆平院士团队负责。从2019年开始,历经四年八季稻,对近千个水稻品种进行耐盐碱性的筛选、稀释、育种、种植。专家表示,中国目前大约有14至15亿亩的盐碱地,适合种植的大约有2亿亩,实验团队希望通过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实现利用盐碱地的种植产量达300公斤以上的目标。

湖南杂交水稻中心研究员 张玉烛: 我们这些品种,加上它的一些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福建沿海、广东沿海以及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大约有四五千万亩的盐碱地推广,不仅可以在新开垦的地上种,也可以改良亩产,使亩产增加100至200公斤。

来源:江门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进口大豆陆续到港,国产豆价不保? 

近日,进口大豆陆续到港,预计12月份将是大豆集中到港期。美豆1月1452美分,12月装船美豆贴水360美分,理论成本5362元/吨。届时进口豆源上量,叠加近期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降低,国内新豆市场价格或有不同程度的震荡下调。

产区豆价影响面或增加

截止至11月3日,中储粮嫩江直属库低蛋白库容仅剩1000吨,排车15台约800吨,还有200吨缺口;高蛋白库容仅剩1800吨。北安直属库,内蒙古地区部分直属库点已完成收购目标。且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大豆总产量增加600多万吨。随着市场收购主体减少,后期新豆消耗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部分收购主体多为企业,以贸易为主,下游走货并不理想,对于采购意向也持消极态度,特别是低蛋白新豆。当前销区消化节奏放缓,后期集中上市,无疑给现货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加上进口大豆将要大量到港,对于东北地区豆价影响面或增加,蛋白偏低的新豆价格恐有继续下跌风险。

前几年大豆行情较好,利润可观,且优质豆源较多,今年新豆市场突变,让粮商、豆农措手不及,市场价格下调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现阶段多数地区农户惜售现象依旧存在,部分粮商减缓收购进度,观望情绪高涨。叠加我国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尽管国家对于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但是仍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市场走货情况不容乐观。近几年我国经济衰退速度加快,人们消费水平下降,市场购销僵持的局面或加深。待疫情缓解后,市场涌入大量新季豆源,市场压力将会显现。后期下游加工厂开机率提升,年前集中备货,优质优价或成为市场主流。

销区供求关系或将改变

自新豆上市以来,销区采购东北豆不积极,主要由于今年新豆丰产,鉴于地理位置及豆价原因,前期多以采购豫、皖地区新豆为主,当前市场消化速度较往年同期偏缓,叠加东北地区优质豆源偏少,市场需求寡淡。受国际关系和疫情影响,今年下游蛋白厂开机率下降,出口订单减少,需求明显下降,库存量增加,而且近几年东北地区榨油厂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地区,现阶段市场收购价格为2.75元/斤,不验蛋白。但要消耗今年如此过盛的低质豆源,还远远不够,所以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场基本形成。

如果后期进口大豆大量进入市场,价格、运距优势明显,东北低蛋白新豆后期市场价格堪忧。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油厂缺口较大,进口豆源或分散掉一部分市场需求,但是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市场需求也将会逐渐提高。近期部分销区采购商开始积极准备年前备货,非疫区走货速度加快,市场购销趋势或将得到提振。预计后期市场形势将会改变,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进口大豆落价或成定局

据了解,近期国内各港口进口豆源稀缺,尽管不断有进口大豆到港,但碍于船只较小,到货量并不大,不足以满足现阶段榨油厂需求。当前各港口美湾豆和乌拉圭大豆价差缩小,豆价依旧保持高位。虽然进口大豆价格始终坚挺,减少了食品加工的使用率,对国内市场冲击相对较弱,但是在国内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终端消耗还是大幅缩减。湖南省岳阳港口近期加拿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小落,加豆订单价格较高,现阶段采购相较于国内市场豆价缺乏优势。多数贸易商谨慎采购,酌情备货。所以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国内市场可以支撑新豆价格的条件寥寥无几,进口大豆随着成本降低,数量增加,粮商也会随行就市,适当调整豆价,鉴于今年新豆市场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后,落价或成定局,但跌幅有限。

综上所述,进口大豆陆续到港,短期内对我国新豆价格将会有小幅影响,但受粮库底价支撑,难以出现大跌。而且近期传言省储将收购20万新季大豆,收购价格为5800元/吨,且不验蛋白,若传言属实,将为新豆后期销路开辟了新的渠道。后期建议持粮主体适当把握仓储节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切勿过分惜售或盲目销售。

来源:粮信网   作者:刘佳  仅供分享

降准影响有限 供需主导油脂油料行情走势 

上周五晚间,央行宣布将从12月5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5个基点。虽然多数机构对降准早有预期,也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配合,但由于与降准相关的地产股和关联度较高的黑色系期货品种在上周后半周开始提前消化政策利好,因此,降准利好落地后,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明显弱化。

 从降准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来看,在降准消息发布后,国内期货市场夜盘时段,黑色系中的铁矿石、硅铁、热卷、螺纹钢、焦煤受到情绪影响有一定的上涨,农产品市场则显得波澜不惊。即便是夜盘涨幅居前的玉米淀粉和棕榈油,涨幅也均在1%以内。短期来看,降准对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有限,尤其是农产品市场,走势将回归基本面主导。

 大豆市场,近期市场对美豆产量调整的关注度下降,美豆压榨和出口需求表现强劲支撑美豆价格。此外,市场开始关注拉尼娜给南美大豆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拉尼娜影响下的南美大豆产量调整进入市场关注视野,美豆期价天气风险升水开始累积,但在市场需求和天气炒作的双重支撑下,美豆期价高波动率背景下仍有望偏强运行。随着11月进口大豆陆续到港,港口大豆库存缓慢回升至582万吨。国内12月周度大豆压榨量也将迎来恢复性增长,油厂开工率回升将化解部分大豆到港压力,因此实际大豆到港增量对港口大豆库存的补充作用较为有限。另外,油厂榨利影响远期买船节奏,未来油厂的买船节奏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后市供应预期改善的程度,将影响进口豆价格的上行空间。

  随着新季加拿大菜籽、菜粕的陆续到港,国内供应紧张的格局也随之迎来改善,11月以来菜籽和菜粕进口到港量显著增长,主要集中在两广和福建地区。目前菜粕需求已经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但在豆粕、菜粕价差处于历史高位、菜粕替代优势凸显的背景下,菜粕的替代消费增量仍需关注。目前,南方部分地区的菜粕替代增量显著,菜粕库存不增反降。随着港口菜籽库存的不断累积,供应改善预期压制菜粕基差自高位明显回落,令菜粕期价在近期的反弹过程中表现弱于豆粕。从消费角度来看,豆粕和菜粕消费淡旺季特征明显,粕类期价的主动权逐步向豆粕转移,短期菜粕期价更多的是被动跟随豆粕期价走势为主。

   油脂市场,棕榈油方面,印尼棕榈油出口价格竞争力有所减弱,同时,市场开始关注棕榈油减产季叠加拉尼娜影响下的棕榈油产量预期,尤其是近期部分产区开始出现的降雨引发减产忧虑。此外,印尼B40道路测试通过,也令市场对棕榈油生物柴油需求抱有乐观预期。需求方面,国内市场供需环境明显转弱,高库存低基差仍是棕榈油价格的重要压制,后期关注国内棕榈油库存的变动情况。短期棕榈油期价经历了前期的充分调整之后,跟随外盘走强,但在国内基本面压力较大的影响下,整体仍表现为外强内弱格局。

  近期,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加剧,美豆油制生物柴油投放量预期高增长,巴西可能上调生物柴油掺混目标,均从生物柴油的需求角度支撑豆油消费预期。此外,美豆油投机基金净多持仓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令美豆油相对南美豆油保持高溢价。目前,国内供应尚未迎来显著改善是库存继续去化的主要因素。关注油厂开工率的恢复情况和下游市场的备货节奏对库存的影响。短期豆油期价振荡偏强,基本面情况好于棕榈油,令豆油期价的内外联动性显著高于棕榈油,但受油粕套利资金的压制,仍将影响豆油期价的反弹空间。

   随着黑海出口协议的延长,市场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菜籽系期价的风险溢价随之回落,前期走出独立行情的菜籽油近期表现明显偏弱。目前国内进口菜籽到港量显著增长,后期进口到港增量令国内市场供应存在继续改善预期。目前菜油基差虽然自高位回落,但在三大油脂中仍是最强,虽然进口菜籽迎来大量到港,但目前菜粕和菜油库存仍处低位。截至11月22日,国内菜油库存周比增长1.18万吨至29.08万吨,供应并未出现快速大幅改善。短期菜油期价在回吐了前期独立上涨的相对溢价之后,继续调整的步伐将放缓。

来源:宝城期货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全国秋粮收获超98% 冬小麦播种呈四大亮点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入冬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展顺利。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超过98%,除南方部分中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收获已经结束。全国冬小麦和冬油菜播种均已超过99%,除江淮、西南等部分地区还在播种扫尾外,其他地区播种已结束。

 今年冬小麦播种呈现四大亮点

 最新农情调度还显示,综合各地反映,今年冬小麦播种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种得足。今年小麦市场价格好,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同时,国家继续提高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2分钱,进一步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农业农村部督促各省层层分解面积,压实责任到市县到乡村,落实面积到农户到地块。

  二是质量高。土壤墒情好、相对含水量都在70%以上。10月中旬以来天气持续晴好,小麦播期集中,黄淮海地区实现了适期适墒适量播种。

  三是出苗好。总体看,今年小麦出苗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

  四是结构优。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

  预计今年冬油菜面积将稳定在1亿亩以上

  粮食安全既包括口粮谷物“米袋子”安全,也包括油料作物“油瓶子”安全。今年秋冬种,我国继续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预计今年冬油菜面积将稳定在1亿亩以上。

   我国南方大约有1亿亩冬闲田,其中,可用于油菜种植的有5000多万亩,这是扩种油菜的最大潜力所在。

   眼下,广西晚稻已进入最后的抢收阶段,记者看到,刚刚收获过的地块儿,耕整机就开进地里忙活起来。今年,广西投入秋冬种生产的农机具近60万台,已完成机耕面积392.5万亩,将进一步利用冬闲田扩大冬油菜种植面积。

   今年,中央加大轮作休耕、产油大县奖励、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对扩种冬油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农村部组织推介了一批高油“双低”的适宜油菜品种,还遴选了一批适合稻稻油模式的早熟品种,通过试用试验、示范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户选用良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油菜播种已超过99.2%,面积呈现稳步扩大态势,预计继续保持在1亿亩以上。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是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习近平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并提出解决之道在于畅通供应链,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这一深刻阐释引发各国广泛共鸣和热烈响应。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饥饿人口持续上升,地区社会动荡等次生危害加剧,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实现联合国2030年“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正面临巨大挑战。

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人类还是无法摆脱饥饿的阴霾?产生粮食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事实上,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多年来全球粮食产量整体一直呈上升态势,粮食增长幅度也远高于人口增长幅度,全球粮食的整体供给并没有发生明显短缺。因此,当前粮食危机的根源并非总量供给不足,而是粮食的全球不均衡分配所导致,是连接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出了问题,是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人口和耕地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粮食具有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因此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全球供应链就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一些跨国粮商巨鳄垄断全球粮食定价权,借机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粮食可得性进一步降低,很多低收入国家陷入“买不到粮”“买不起粮”的困境。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安全问题的传导性、联动性、跨国性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性的粮食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时空维度,明确提出要坚决反对将粮食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呼吁各国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撤销单边制裁措施,共同畅通供应链,稳定市场价格,避免世界经济分化。既直指当前世界粮食危机根源,又提出清晰务实的解决路径,既立足现实需要,又放眼长远目标,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发展难题的真诚意愿和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的坚定立场。

就在习近平主席发表上述讲话的当天,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全球都在谋求“时代之问”的答案:我们如何创建一个80亿人共生共治共享的世界?以命运与共代替一己之私,以互利共赢代替零和博弈,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巴厘岛峰会传出的“中国声音”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方案,也必将再一次凝聚共识,为共同建设一个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注入信心与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河南驻马店,1190多万亩冬小麦已经出苗,农技人员针对今年冬小麦田间杂草比较多的问题,利用大型喷雾机,实施除草作业;在江西南昌新建区,18万亩油菜已破土而出,广大农户抢抓有利时机,开展清沟培土、追肥提苗等工作……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小麦、冬油菜播种均已超过98%。各主产区正在加强田间管理,为下一季丰收夯实基础。

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实现了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国家粮食安全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有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新时代这十年,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各地区各部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粮食产能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为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打下坚实物质基础,也是我们端牢饭碗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安全。近年来,从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到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到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供给,着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面向未来,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我们就一定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确保中国饭碗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全局性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在粮食供给方面保持自主性,保证一个可控的自给量、自给率,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开展知识竞答,举办微课堂直播……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主题就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坚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端稳“中国饭碗” 筑牢“大国粮仓” 

良种、良田,配上好农机、好农艺,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有了保障,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

冬闲时节,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可没闲着。一大早,他来到村里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给30多位种粮户代表作讲解展示。“壮苗越冬七片叶,十条麦根四个蘖”“夜冻白开天变寒,正是冬灌好时间”“深耕细耙足墒种,苗全苗匀齐又壮”……徐淙祥总结的经验,形象生动、好懂易记,种粮户听得津津有味。

14公里外的麦豆原种场,职工李敬民正忙着收购小麦。记者赶到时,他刚完成一车2万斤小麦的抽检。“老赫,这小麦不错,含水率11.6%,容重每升799.62克,按国家标准这就是一等小麦,适合做太和板面专用粉。”李敬民说得专业,一旁的关集镇农民赫建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赫给李敬民送了十年小麦,他感觉这几年种粮越来越有奔头了,“种地有补贴,小麦价格在涨,加工厂还以每斤比市场价高5分到1毛的价格收,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作为农业大省,安徽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一大批像李敬民、徐淙祥这样的新型农民,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力量。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安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关键。在太和县郭庙镇,随汉邦负责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耕种机器“一屋子都放不下”。等明年收完1300亩小麦后,他打算接着种至少600亩大豆、400亩玉米。近年来,安徽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台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如今,安徽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良种、良田,配上好农机、好农艺,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有了保障,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就看种粮能带来多少收益。在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村民王世勇2020年尝试承包了60亩土地,得益于从农机专业合作社学来的驾驶、管理技术,他连续两年获得较好收成,今年把承包地扩大到了200亩。目前,太和全县自有或承包50亩土地以上的种粮户有2000多户,300亩土地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410户。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探索推行订单式、股份式、托管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也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皖北大地,冬小麦已经发芽吐绿,蕴藏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无限希望。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世界银行:2025年之前食品价格将持续上涨 

 世界银行最新声明称,几乎87%的高收入国家都经历了高水平的食品通胀。

 所有东西都在涨价。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有些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比其他更大,例如食品的价格。所谓的主食产品在西班牙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40%。

 面粉、黄油或糖等产品,在10月份分别达到了37.8%、34.1%或43%的同比增长。这些产品的通货膨胀的逻辑似乎很简单:如果能源价格上涨,生产和销售成本将增加,从而造成消费产品涨价。因此,解决方案应该很简单:如果能源价格下降,其他一切都会变得更便宜,至少西班牙为此花费了超过350亿欧元。世界银行的代表在声明中表示,

“只要能源价格高涨,食品和营养就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尽管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能源价格将下降11%,2024年再下降12%,但仍将高于俄乌冲突前水平。具体而言,该国际机构估计,直到2025年,它们仍将比5年的平均水平高出50%。

  西班牙食品通胀的影响正在显现。由于很大一部分能源成本的缓和,食品组是CPI中的主要通胀因素。西班牙人的口袋正在感受到这些影响。CaixaBank研究公司在其最新的月度报告中保证,9月份的信用卡支出已经放缓到7%。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家庭支出同比增长了18%。

  粮食在减少?主因是世界贸易部分受阻。现在受到欧盟制裁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化肥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其两国钾的比例占世界贸易量的40%,而仅俄罗斯氮比例就占全球贸易量的25%。那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必须首先通过冲突区域和黑海对面的出口限制。所有这些因素只能意味着一件事:更昂贵的产品。

  巴勃罗-德-奥拉维德大学经济学教授曼努埃尔-伊达尔戈(ManuelHidalgo)称,这些限制影响了供应,拉升了所有价格,特别是一些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产品,如化肥和燃料。

  冲突局势对价格的演变至关重要。化肥行业是属于用电密集型的,欧洲化肥雇主协会在8月警告说,由于天然气价格创纪录,欧洲的生产能力已经减少了70%以上,而天然气占这种生产的可变成本的90%,使制造商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对伊达尔戈来说,高价格将“在某些产品中稳定下来”,尽管他澄清说,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相反的情况。“世界其他地区的粮食生产正在增加,原油价格已大大缓和,天然气也是如此,如果下雨,没有出现干旱情况,我们预计会有一个价格下降的阶段。但大宗商品不太可能下降到一年前的水平”。

  尽管有上述情况,世界银行的成本预测还是处于下行状态。在2022年,食品价格将增长18%,这一涨幅在2023年将下降6%,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2024年将稳定下来。然而,它警告说,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有许多因素可以改变预测。例如,未来来自俄罗斯或乌克兰的出口中断,以及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可能给谷物和石油价格带来上升压力。

 世界银行的结论是,如果能源和化肥价格在2023年和2024年不能像预期那样缓和,粮食价格可能会“明显”上升。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考虑到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的自然因素,如收成不好、风暴、干旱等。

 不仅仅是西班牙,几乎87%的高收入国家都经历了高水平的食品通胀。按实际价值计算,在世界银行估计的156个国家中,90%的国家的食品价格通胀超过了总体通胀率。虽然在粮食通胀率最高的10个国家名单中只有一个欧洲国家(匈牙利),但粮食不安全问题肯定不会直接影响到欧盟的近4.5亿居民。然而,在上周达到了80亿居民的地球上,并非所有情况都像发达国家那样。

 10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了2.3%,但同比大幅上涨15.4%,是1994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世界银行说,如果将总体通胀率的上升分解开来,食品价格实际上升了2.7%。换句话说,抛开其他产品的增长,仅食品就增长了2.7%。

 利率也影响我们的食物供应。世界银行表示,这些政策对用于生产、储存和运输商品的劳动力和材料的成本带来了上升的压力。随着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高通胀,全球借贷成本将上升,这也限制了对农业商品生产和全球供应链的投资。

来源:金融界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2.11.3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44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3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350

玉米

中等

3180

大豆

中等

7200

豆粕

一级

5800

  籼糯米

一级

5800

麦皮

中粗

29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103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700

 

        33

                  20221130日

                                                   867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