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3年3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3941

· 福州粮情

月份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上

时间:2023.1.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245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255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560

3600

1.12%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412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330

333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350

3350

持平

玉米

中等

3150

3150

持平

大豆

中等

7200

72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900

4900

持平

  籼糯米

一级

6400

6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940

2960

0.68%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9400

9600

2.13%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9800

10000

2.04%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春节后小麦迎开市销售 价格是涨是跌? 

当前,部分基层主体尚有余粮,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小麦价格,那么年后的小麦价格是涨是跌?

春节前制粉企业面粉库存消耗缓慢,传统节日对面粉消费的带动作用减弱,面粉市场购销清淡,小麦价格也受消费需求的制约,价格没有明显变化。春节假期结束,但年味尚未消散,基层主体走货缓慢,贸易商收购量较少,主产区部分制粉企业初六陆续开工,但对小麦的收购积极性一般,仍以消耗库存为主。随着市场购销恢复正常,流通粮源逐步增加,再加上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市场供应表现相对宽松。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稳定,面粉消费需求也将逐渐回暖,从而提高制粉企业采购原粮的积极性。不过,节前面粉走货滞缓,制粉企业面粉库存相对充足,节后面粉消费回暖周期长,对小麦的提振作用有限。

 综合来看,春节过后,市场购销恢复缓慢,预计短期内小麦价格维持高位稳定,随着市场流通粮源的增加,小麦价格或有回落的可能,后期需要持续关注面粉以及小麦副产品的走货情况,以及政策端向导和市场情绪的影响。

来源:中时通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玉米市场行情展望及基差贸易机会探究 

新一年的玉米购销即将开始。节前的玉米市场变化不大,目前更关注的还是节后玉米市场如何运行,对于粮食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玉米市场,节后是否有合适的贸易机会。

节后玉米行情展望

2023年后玉米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的供需结构均将发生较大改变。

首先,玉米市场供需缺口得到有效弥补,疫情时代的结束以及俄乌战争的缓和促使全球玉米市场供给偏紧形势较去年有较大缓解,再考虑巴西玉米的丰产以及国内政策支持进口,今年玉米的缺口炒作热度会明显下降,更多的利多因素将会集中在国内收储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消费恢复进程。余粮方面,大部分机构统计的数据在春节前余粮4成,还剩余6成,较往年偏多,卖粮压力延迟到节后。

其次,需求端生猪养殖利润和深加工生产利润的全面亏损将对后期玉米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下游玉米采购意愿,况且下游需求的恢复传导到原料端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之,节后玉米市场在3-4月份农户大量出货之前还是偏弱运行,长期看,供需缺口还是存在,至于能否大幅上涨还要看进口谷物买船以及国内收储政策的实施力度。

粮食企业基差贸易机会探究

对于贸易企业,1月份和4月份都是较好的建库收购机会,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现货贸易风险。根据基差变化,通过基差套利等期货操作,对冲现货端贸易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

举例来说,假如贸易企业当期、现货有一个基本价差时,在吉林白城采购了农户的现货,并计划发往成都,核算资金利息以及物流成本后,大概在400元/吨,并报出基差报价。此时成都的一家饲料厂刚好有买货需求,就询问了基差,双方确定基差B2,并签订基差定价采购合同,约定未来一段时间,由买方饲料厂点价。在确定基差的同时贸易企业在盘面卖出期货(采购价-期货卖价=B1),锁定基本利润(期货卖价+基差B2-采购价成本)。过了一段时间,饲料厂认为期货价格已经到了合适的点价位置,通知卖方确定期货价格,卖家期货平仓,此时双方完成合同价(期货买价+基差B2),按合同结清货款、交货。

在上述过程中,贸易企业的利润=现货端利润+期货端利润=(销售价-采购价)+(期货卖价-期货买价)=(销售价-期货买价)-(采购价-期货卖价)=B2-B1,再比较(B2-B1)和400的大小,如果在基差销售过程中基差的差值能覆盖掉成本400元,那么该贸易企业是有净利润的,如果不能覆盖算是亏损。所以在贸易企业在做基差销售时,可以提前做历史数据分析,看看往年历史的基差数据中,(B2-B1)大于400出现的概率大不大。最近用期货主力合约1月、5月、9月的历史数据和成都、白城的现货历史数据做了分析,出现B2-B1大于400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以9月合约为例,从2018年到2022年,除2021年是56.63%外,其他年份基本都达到了70%以上,也就说从历史数据看5月-8月做白城-成都基差销售赚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时的行情走势和基差走势找到入场机会。

来源:粮湖传说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经济复苏欣欣向荣,米市格局未来可期 

春节已过,生活生产秩序逐步恢复,米市购销亦是陆续重启,米企已经零星恢复加工状态。不过市场基于疫情三年以来的持续低迷格局,普遍对于后市较为悲观,认为节后大米走货形势难有好转,但是笔者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来看,春节后米市格局虽然喜忧参半,但仍可有所期待。

何为“忧”

第一,节前公布的人口负增长消息可谓是当头一棒。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这是我国自1960年以来的61年后,再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也就是说当前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二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这也意味着市场消费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口粮的主力之一,大米的消耗量也必将受到压制。

第二,三年疫情背景下,人口流动性较差,务工人员不愿意远走,拒绝去发达城市工作,部分选择居家种地,自给自足,经济持续下行;叠加餐饮行业倒闭率达到峰值,大米又销往何处呢?

第三,定向饲料稻持续流入口粮市场,导致低价米不断冲击市场,而2023年定向稻谷或将保持投放,预计投放粮1500万吨;叠加近年来国内大米出口状态不佳,因此大米似乎无处消化。 

何以解“忧”?

首先,笔者认为,人口负增长一方面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受疫情影响去世,另一方面主要是疫情以及经济压力之下,出生率稳步走低,也就是说此数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人、婴儿两个主体,对于米市的影响来说其实不必夸大其词。

其次,疫情形势已经明显好转,当前看来没有复阳感染的情况发生,再加上春节的一笔集中消费,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复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另外,2023年1月8日起,全国口岸已经全部开放,旅游业正在逐步走向下一个”繁荣时代”。毕竟大疫不过三年,无论是餐饮业也好,旅游业也罢,各行各业也即将褪去疫情阴霾,触底反弹。

最后,2023年饲料稻预计投放量已经逐步缩减,且2022-2023年度黑龙江产区最低价收购量尚可,收储力度较大,对于原粮价格有一定支撑,政策扶持下对于大米价格也算是利好因素。 

何为“喜”?

一,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各米业已经陆续重启开机,且多反馈节前终端经销商备货量持续低位,而节后市场的刚需是必然存在的,如此一来,节后市场购销的恢复时间或有所提前。

    二,今年各院校开学时间较早,多在二月初,集团性需求或将提前开启,预计能提前拉动大米走货速度。

三,南北方产区优质粮源基本已经见空,余粮多在贸易商手中库存,而且黑龙江产区国储收购预计在2月末才能结束,则将会侧面支撑原粮价格,提振米市价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及时追踪稻米信息,紧跟时代步伐,转变购销思路,2023年米市创业不必盲目消极。毕竟大米是刚需,基本民生产品,需求广大,全国万亿规模,总有我们可以立足的地方,只不过传统的购销渠道已经举步维艰,米市需要更多新生力量加入,需要我们与时代俱进。米商届时需要做的应该是积极应对,必要的时候可以压缩利润,保持定力,稳固市场和客源,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毕竟抖音平台,社区团购以及折扣店现在热度较高,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势而为,充分把握米市发展规律。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全球食品通胀新隐患出现:泰国大米价格不到3个月已飙升23%! 

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目前已经连续九个月出现了回落,但在一些农产品市场上的细分领域,食品通胀的高危风险却依然挥之不去,例如:大米!

自去年11月以来,作为亚洲大米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已累计上涨了23%,最新升至了每吨523美元,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强劲的需求显然是大米上涨背后的主要推手。在去年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农作物供应长时间中断后,一些进口商购买了更多的大米,以取代小麦。而在进入新的一年后,不少消费者也一直赶在节假日前囤货,而泰国货币泰铢的走强,也帮助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大米价格。

有鉴于大米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其价格的飙升显然也足以引起所有人的警惕,尤其是对于亚洲进口国和消费者而言。

虽然去年3月小麦曾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但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米价格始终相对稳健,制约了亚洲的粮食通胀。但眼下,对于从中国到印度以及越南等国的数十亿民众而言,大米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消息。联合国已将价格上涨视为了一层关键风险,并表示对粮食安全保持警惕至关重要。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指出,泰国是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亚对大米的需求强劲。“伊拉克每个月都在大量购买我们的大米,”他表示,这个中东国家去年成为了泰国大米出口的最大市场。

但随着泰国大米价格越来越贵,新订单已经开始放缓。Chookiat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买家正在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

Chookiat指出,当3月新作物进入市场时,泰国大米价格的涨幅可能会开始放缓。但即便如此,其也会高于越南同类产品的价格。目前,越南大米价格相较泰国大米便宜了逾10%,约为458-462美元。

盛宝银行(Saxo Bank)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近期则表示,大米价格迫切需要“很快封顶”,否则将成为各国消费者和政府面临的又一个全球性难题。

Hansen指出,亚洲能挺过去年食品价格暴涨(恐慌)的部分原因是大米价格保持相当稳定,但现在大米价格正在上涨。如果其中一部分上涨是由于替代小麦的需求推动的,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很快消失。因为目前人们对乌克兰小麦今年产量的预测偏低。美国农业部周四也表示,俄罗斯小麦产量不太可能达到俄罗斯官方预测的规模。

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该协会已将2023年大米出口目标从800万吨下调到了750万吨。初步数据显示,去年泰国大米出口量达到了770万吨,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南美大豆供应前景乐观,遏制大豆价格上涨空间 

截至2023年1月27日的一周里,全球油籽价格变化不大。由于头号大豆进口国中国市场休市庆祝春节,市场交投放慢。南美大豆产量前景总体乐观,特别是巴西大豆开始收获上市,令大豆价格面临季节性收获压力;与此同时,市场努力对中国经济重新开放后的商品需求前景进行定价。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2023年3月大豆期约报收15.0950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0.2%。美湾2月船期的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6.22美元,比一周前上涨0.2%。CBOT的3月豆粕报每短吨473.50美元,比一周前上涨2.1%;3月豆油期货报收每磅60.62美分,比一周前下跌2.2%;泛欧交易所5月油菜籽期约报收540.50欧元/吨,比一周前上涨0.8%;洲际交易所3月油菜籽报收807.70加元/吨,比一周前下跌0.6%;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615美元(含33%出口税),比一周前上涨0.2%。

宏观因素继续主宰全球资产定价

2023年第一期报告里,我们曾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来勾勒今年市场主要变量,其中包括美国利率是否在5%见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突破5%,地缘政治危机是否导致更多武装冲突,巴西大豆产量是否超过1.5亿吨,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芝加哥大豆能否连续第五年上涨,是否能在15美元之上站稳。从首月全球市场表现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中国疫情后经济重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宏观因素仍然是左右全球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推手。

首先来看美国。2022年美联储七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3月份的接近零水平提高到4.25%-4.5%的范围。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一轮加息。上周四美国商务部称,美国2022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为2.9%,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2.6%,但是低于第三季度的3.2%。此外美国劳动市场数据依然保持强劲,意味着美联储有可能继续保持鹰派基调。此前美联储官员多次表示今年需要把基准基金利率提升至5%以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利率。但是市场共识更为鸽派。随着美国通胀放缓,交易员们预计美联储下周三将加息25基点,之后会再加息一次,然后将停止加息。美国基准利率将在6月份达到4.91%的峰值,然后在今年12月份降至4.47%。尽管越来越多投资者期待美国经济软着陆(即在不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但是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迟效应,美国经济仍有过度紧缩风险。凯投宏观经济学家安德鲁·亨特认为,美国利率飙升的滞后影响将在今年上半年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温和衰退。市场将密切关注2月1日美联储新闻发布会,以了解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何时达峰以及峰值是否超过5%。

在中国,继2022年底快速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商品需求前景的上行冲动更为澎湃。中国疾控中心在1月25日表示,中国新冠感染可能已经达峰,重症病例较本月初峰值下降了72%,每日新冠死亡人数较峰值下降79%。中国文旅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里国内旅游达到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以上,旅行社和相关服务行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3倍,恢复到2019年的80%以上。高盛集团认为中国经济完全重新开放的真正影响尚未在大宗商品中充分定价。该投行认为中国经济和边境的重新开放将提振几种商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原油、大豆、天然气和工业金属。尽管价格已经出现反弹,但是当前价格远未体现重新开放包含的看涨预期,特别是如果国际旅行继续开放的话。目前国际机构普遍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略低于5%,如果中国经济增长超过5%,将对中国需求主导的大宗商品构成额外支持。

2023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依然热点不断危机四伏。俄乌冲突已经持续11个月,目前看不到任何和平解决的希望。上周美国、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最先进的坦克,标志着俄乌冲突面临升级和扩大到整个欧洲的风险。与此同时,某些西方国家有可能从俄乌冲突模式中得到鼓励而试图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升级挑衅。周五(1月27日)媒体报道称,美国空中机动指挥部负责人,空军四星上将麦克·米尼汗在发给11万名属下的备忘录称,他的直觉认为美国将在2025年和中国开战。周日(1月29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新任主席迈克·麦考尔表示,美国与中国因台湾发生冲突的几率"非常高"。如果美台勾连挑衅导致局部航运中断甚至有限武力冲突,触发制裁与反制裁对抗,将导致全球许多商品的贸易流受到严重扰乱。

阿根廷降雨意味着产量不会更糟,南美丰产预期遏制豆价上涨空间继上周末降雨后,本周阿根廷一些地区又迎来降雨。美国商品气象集团称,周四夜间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康多巴省南部和圣塔菲省西南部出现降雨,阿根廷南部和西部可能在下周三之前出现降雨。虽然未来15天的剩下时间里降雨可能有限,但是东北地区只有不足15%的玉米和大豆农田将面临短期干旱的压力。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称,最近几天阿根廷中部地区的降雨阻止了大豆作物状况恶化。阿根廷大豆播种完成99%,优良率为7%,高于上海走的3%,低于去年同期的36%。差劣率为54%,低于一周前的60%,但是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2%。

南美作物专家迈克尔·科尔多涅博士1月23日将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调低200万吨,至3900万吨。作为对比,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期为4550万吨。巴拉圭大豆产量预期调低100万吨,至900万吨,和美国农业部预期持平。巴西大豆产量预期维持不变,为1.51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期值为1.53亿吨。

尽管近期降雨有助于大豆状况改善,但是这很可能只是阻止产量变得更糟,而不会让产量变得更高。11月、12月和1月大部分时间的干旱已经导致大豆作物受到无法逆转的损害。不过本年度巴西产量大幅提高,有助于缓解阿根廷产量任何下降的冲击。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总裁丹·巴斯上周刚结束巴西的实地考察工作,他发现大豆长势很好,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54亿吨,比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高出100万吨,比上年产量大幅增加18%。虽然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天气非常干燥,但是巴西北半部的天气很好。该公司预计头号产区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单产为每英亩60.3蒲,比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目前的预测高出8蒲/英亩。但马托格罗索州和周边各州的单产增加将足以抵消南部地区的任何单产损失。未来几周巴西将开始向全球大量供应大豆,这可能意味着大豆价格很难在15.20美分以上长期停留,除非中国需求出现异常增长。

美国大豆出口需求保持强劲,压榨低于预期

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19日当周,美国大豆净销售量为127.5万吨,高于市场预测区间60万至126万吨的高端。其中对中国销售106.9万吨。本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为4654万吨,同比增加5.4%,上周同比提高5.3%;对华大豆销售总量(已装船和未装船的销售量)为2824万吨,同比提高11.1%,上周同比提高9.7%。此外,周三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对未知目的地售出13万吨大豆,2022/23年度交付,周四报告对中国销售10.6万吨大豆,2023/24年度交付。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行业协会(NOPA)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NOPA会员压榨1.77505亿蒲大豆,低于11月份的1.79184亿蒲,也低于2021年12月份的1.86438亿蒲。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平均预期为1.829亿蒲。

2022年中国从美国和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从巴西和美国的大豆进口减少,从乌拉圭进口增加。2022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9108万吨,同比降低5.6%,因为压榨利润低迷,全球价格高企,年初需求减弱。2022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5440万吨,同比降低6%;从美国进口2900万吨,同比降低10%。去年初巴西的干旱限制了供应,并提高了全球价格。随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低水位导致物流困难,令美国放慢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去年乌拉圭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为179万吨,较2021年的86.6万吨翻倍;从阿根廷的进口量变化不大,仍为365万吨。

荷兰合作银行预计,由于中国国内豆粕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加上中国经济重新开放有助于提振肉类等商品的需求,这将支持中国大豆需求增长。但是考虑到中国养殖业大幅降低了豆粕在饲料配方的比例,未来中国大豆进口难有大幅提高。荷兰合作银行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减少到8700万吨,到2030年时进一步降至8400万吨。

周日(1月29日)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40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

美国春播前景

标普全球商品观察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农户将种植8800万英亩大豆。如果预测成为现实,将比上年的8630万英亩提高170万英亩或2个百分点。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2023年春节期间豆油运行情况 

1月份以来,豆油基差价格先跌后涨,连盘盘面也跟其趋势,截至1月19日,我国一级豆油均价为9528元/吨,春节期间豆油暂无正式报价。因年前各大油厂不管是为了年后滚库还是备货头寸而言都对2-3月的行情较为看好,这其中也为年后大豆(5506, 28.00, 0.51%)的进口量相对较少,供应相对偏紧有关。但事无巨细,按往年惯例,年后要有一个消耗过程,年前虽下游终端少量备货,但始终要看下游需求情况。再者影响豆油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国外阿根廷大豆的天气炒作,巴西的收割及产量,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的加息力度,原油的影响,生柴的政策,竞品油脂的影响及自身基本面的影响等等,都需时刻关注。

供应方面

Mysteel农产品调查显示:1月21日-1月27日春节当周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压榨总量为6.805万吨,日均压榨总量大幅下降,日均压榨总量0.97万吨,日均开机率2.18%。

春节前:少部分油厂1月上旬开始停机,据Mysteel调查统计,1月16日时全国主要工厂开机率为56.02%;但随着假期临近,全国开机率大幅下调,1月18日开机率下降至29.77%;最终于1月20日(农历二十九)降至最低,开机率为3.58%。

春节后:油厂开机逐步增加,预计1月28日大豆压榨量恢复至8.255万吨,开机率18.48%,并且呈现上升走势,至2月1日大豆压榨量恢复到30万吨以上,开机率67.77%,届时付货能力、交通运输方面也基本恢复。

船期方面2023年1月份国内主要市场油厂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109.5船,共计约711.75万吨(本月船重按6.5万吨计)。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550万吨,3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710万吨。

需求方面

消费有望好转,经销商可根据自身的体量来酌情备货。首先从刚需方面来看,进入二月份后,南方多地区中小学校或将如期开学、返城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复工复产,油脂集中性、刚需消费也将增加。其次,疫情已全面放开,春节过后各地人员流动性增强,特别是沉寂多年的旅游业正在逐步恢复,将带动整体油脂消费。最后疫情虽存不确定性,但整体向好。

库存方面

豆油虽然已经进入累库周期,但受前期油厂合同超卖影响,整体累库速度并不快,库存仍然处于偏低位置,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至2023年1月13日(第2周),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约82.39万吨,较上周增加1.015万吨,涨幅1.25%。

综上所述,年后豆油现货基差预计仍然偏强,一是供应方面小年之后油厂陆续开始放假停机,整体供应量减少叠加目前预计2月份大豆到港仅为550万吨左右,较12月份942万吨的大豆到港量大幅下降,二是受政策端影响,下游需求预期转好,餐饮业需求逐步恢复,油厂2-5月合同成交大幅放量,三是豆油虽然已经进入累库周期,但受前期油厂合同超卖影响,整体累库速度并不快,库存仍然处于偏低位置。

来源:我的钢铁网   (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节后开工首日国常会释放稳经济积极信号 

推动经济稳步回升  提早谋划春耕备耕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多重举措,释放出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

随着我国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城市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猛增,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的趋势。

——乘势而上抓落实,推动经济在年初稳步回升。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

信心是发展的动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会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提早谋划春耕备耕,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

一年之计在于春。会议强调,二月初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

农业专家表示,不误农时保春耕,确保粮食安全,对于经济社会行稳致远至关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抓早、抓实各项举措。

对此,会议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二是尽快明确各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服务;四是落实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五是加大对大豆种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提早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补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更好统筹“双循环”,把握发展主动权。

针对当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会议提出,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并从加力扩消费、努力稳定外贸、积极吸引外资三方面部署具体举措。

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

专家指出,此次会议亮出的一系列硬举措,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立足新发展阶段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呈回升态势。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会议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二月初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一是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因地因苗加强技术指导,及时防范春旱、倒春寒、病虫害等灾害。二是尽快明确各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服务。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支持农民备种备肥。开展线上线下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做好农机检修和跨区机耕机播,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帮助小农户种好地。四是落实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五是加大对大豆种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提早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补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一是加力扩消费。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二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继续推出实际举措,努力稳定外贸。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进一步发展。提高外贸竞争力。合理扩大进口。三是积极吸引外资。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落实便利人员跨境往来措施。持续加强外资企业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2023年全球食品价格或持续高位波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32.4点,低于2022年11月的135点,连续九个月回落。然而,2022年全年食品价格指数达143.7点,涨幅为14.3%,远高于10年平均水平,创1990年开始编制指数以来全年食品价格指数最高值。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粮食安全危机尚难完全化解,全球谷物价格或将持续高位震荡。全球粮食安全紧张,我们的“餐桌”会受到影响吗?2023年我国食品价格将如何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全球粮食总量供应整体上是充足的,但是受到战争、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供应链受到阻碍,近几年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助推粮价持续走高,此外,去年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推动粮价大幅上涨。

  他预计,因世界各国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2023年形势可能会有所好转,如果不出现极端灾害天气,国际粮价有望回落趋稳。但鉴于目前粮价整体仍处于高位,且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2023年粮价不排除继续高位震荡的可能。

  我们的“餐桌”会否受到影响?

  从总量看,我国食品供应充足。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0.6亿斤,同比增长0.5%,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完全自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我国粮食产能相对稳定,且口粮主要靠国内供应,预计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2023年夏粮丰收基础进一步夯实。预计在天气正常、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粮食进口配额不出现大幅调整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粮食将继续实现增产。

  展望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2023年,将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扩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单产,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年伊始,广袤田野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在贵州松桃,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向地块落差大、分布零散的山区挺进。在湖南益阳,为了备战春耕,国产新型拖拉机正在加紧装配,工人们把新产品检测从车间搬到了地头。在海南三亚,春节假期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8000多名育种专家飞抵这里,继续他们的育种实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眼下,粮食主产省份正从种子、耕地和农机装备水平上持续挖掘潜力。在四川眉山永丰村,当地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后更适合机械化作业,土地的营养和肥力也更充足。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走进试验田察看水稻长势。他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就在不久前,眉山市发布了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要开展更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粮食生产与提质增效等六大行动,这让永丰村的村民们种粮更有信心了。

而在全国,今年,我国还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眼下,作为高标准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正在全国各地同步推进。在江西安义县万长灌区的施工现场,京岗闸口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工程进入最后的收尾回土阶段。

今年,我国将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多渠道落实灌区建设资金,推进48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

今年,还将确保大豆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力以赴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持续释放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强烈信号 

 1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涉案金额大、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这些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持续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购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粮食购销领域决不容许任何“硕鼠”“蛀虫”。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发改、财政、国资、市场监管、粮食等部门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纠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推动完善了一批监管制度。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从查处和通报的案例看,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特别是监管缺失缺位、内外勾结、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靠粮吃粮”易发多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专项整治还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必须盯住突出问题、拿出有力举措,持续深化整治,坚定不移把专项整治工作往纵深推进。
       党的二十大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要求“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全会公报则“点名”指出,深化整治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将集中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放,务求实效。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专项整治推动涉粮腐败系统治理。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紧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打出声势气势,形成高压氛围。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推动基层国有粮库强化内部治理,坚决纠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着力解决监管缺失缺位问题。结合查办涉粮腐败案件,查找制度漏洞、监管漏洞,开展有针对性警示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体谋划和推动以案促改、促治,推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治理、长效治理,切实守护好大国粮仓。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1.31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60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12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3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350

玉米

中等

3150

大豆

中等

7200

豆粕

一级

4900

  籼糯米

一级

6400

麦皮

中粗

296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96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10000

 

     3

       2023131日

                                          873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