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3342
· 福州粮情
二月份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3.1.28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245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600 | 3640 | 1.11%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120 | 4080 | -0.97%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333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335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3150 | 3080 | -2.22% |
大豆 | 中等 | 7200 | 72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4900 | 4800 | -2.04%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6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960 | 3070 | 3.72%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600 | 9800 | 2.08%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0000 | 10200 | 2%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2023年至今,小麦收购价格累计下跌0.03-0.04元/斤左右,价格逐渐靠近22年10月初的状态,小麦的持续下滑连带面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且跌势持续久,跌幅较大。本轮跌跌不休一方面是节后面粉需求出现回暖但持续时间不长,十五后走货逐渐清淡到现在走货十分困难,需求下降较快;另一方面是临储小麦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对高于成本的小麦抵触心较强,开机下降,消耗减少,使得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而小麦与面粉互相制约下的跌跌不休也让市场很慌张。
小麦跌势不止,悲观情绪较浓
当前小麦收购价格在1.57-1.59元/斤左右波动,推导基层收购价格在1.53-1.55元/斤左右,本身基层粮源不多,主要集中在贸易商手中,随价格持续回落部分咬牙继续赌,部分看涨无望陆续走货,虽有陈麦以及玉米价格支撑,但制粉企业开机率较差,部分不得不停机观望,消耗量减少,收购上也随行就市,选择消化库存为主。因此,原粮价格回落意味着成本降低,面粉价格也不得不回落了。
面粉需求低迷,促销不断
山东中西部地区30粉围绕1.78-1.84元/斤左右波动,个别低价报至1.76元/斤,60粉/后路粉围绕1.74-1.8元/斤左右波动,个别低价报至1.68元/斤,制粉企业面粉价格普遍回落0.04-0.06元/斤,也有更多,与小麦一样,基本一朝跌回解放前。节后面粉价格也是跌势不止,头部企业为保开机率低价出售,促销重出江湖,春节后市场消费并未出现超预期增长甚至不如预期,除开学以及春节消耗后的适量备货经销商普遍选择刚需拿货,且价格的持续回落也让经销商担忧近期价格并不能稳住,为确保不亏损,市场购销僵持。
副产品弱势难改,负利润持续
节后麸皮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跌幅0.05元/斤左右,多的跌了0.1元/斤左右,一方面养殖近况不佳,需求有限,下游刚需补货;另一方面,厂家开工恢复,前期副产品有一定积压,头部企业价格快速下跌都促使麸皮价格快速回落,不过因麸皮长期处于高位状态,下跌处于市场预期,近期随开机率下降,副产品跌势放缓,但反弹乏力,仍处于较低迷的状态。
综上所述,弱需求以及原粮走弱下,面粉反弹乏力,且高价小麦传导基层困难,面粉常年走货不畅,随外部因素影响减弱,面粉市场或逐渐修复,进入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自从年后玉米价格下跌以来,市场一直没什么好消息。从最近开始,陆续有利好消息传来,使得玉米市场渐渐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山东玉米的行情先是持续下跌,随后到货车辆下降到了百车左右的时候,渐渐开始止跌回涨;而紧接着到货车数量又开始激增到千辆以上,价格就又跌了。最近到货车辆又下降了多一半,山东玉米价格就呈现出涨跌互现的局面。
东北玉米也基本上差不多。先是继山东玉米下跌后,东北也挺不住了,开始跟着跌。有那么一段时间,山东、东北齐下跌,确实给玉米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但是随着山东玉米渐渐涨跌互现,以及东北收储的开启,使得东北玉米也渐渐止跌企稳。
也就是说,当前玉米市场从之前的持续下跌进入到了一个涨跌互现、涨跌震荡的局面中。
而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利涨与利空的消息并存。一开始玉米市场大多是利空消息居多,无论是巴西进口玉米的持续到港,还是定向稻谷的拍卖,以及下游市场的不景气,还有猪价的不断探底,都使得玉米市场看跌势头加剧。
但是渐渐地,市场也迎来了一些利好消息。比如国储收购的开启,比如一号文件中再提将粮食安全提升至首要地位,以及针对玉米的一些部署规划,和保粮稳粮的大方针政策等,使得玉米的利好消息陆续增多。
二是买卖双方的观望情绪变浓。在玉米持续下跌时,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因为玉米消费不见起色,而卖压又偏大,价格又持续下跌,政策迟迟未表态,所以看跌情绪是比较浓的。
但随着市场利好因素逐渐增多以后,市场情绪也有所转变。从当前情况来看,收粮主体和售粮主体观望情绪逐渐变浓,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一方面,玉米价格逐渐企稳,贸易商蠢蠢欲动,建库意愿有所提升,而企业也因持续低库存将面临补库需求;另一方面,受中储粮轮入增多影响,基层农户的惜售情绪转浓,市场粮源流通逐渐减少。
所以,玉米就整体呈现出了涨跌互现、小幅震荡的局面。
一般来说,这种涨不涨、跌不跌的状态挺熬人的,用大家熟悉的话说就像“钝刀子割肉”,没个痛快劲儿,但为什么说这或许是“好事”呢?
一是玉米已有触底和探底的迹象。其实比起钝刀子割肉,大家更焦虑的是看不到边际,即玉米下跌,跌到什么时候才到底呢?心里没底,贸易商也不敢出手,因为害怕后续降得更多,出手早了就又砸手里了,而农户一方面害怕卖早了没赚上钱,另一方面也害怕后期还要跌会赔钱,所以都是左右为难。
但玉米从持续下跌到一号文件发布以及政策性收购开启后,已有渐渐触底、探底的迹象了。
二是说明玉米市场当前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平衡。其实一直持续的涨或者跌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这是永恒的定律,而震荡才是常态。
那么,随着玉米试探性地探底、触底,是否意味着玉米稳坐钓鱼船了呢?新农观认为,玉米只是阶段性企稳,最危险的时候尚未到来。后续来看,仍要警惕两件事:一个是天气仍然是个变量。尤其到3月以后,天气全面升温,这对潮粮来说将面临压力。另一个则是心态仍然不稳定。涨时喜,跌时悲固然是常情,但也要防止过分被情绪主导。
有人说,今年的政策主要是扩大豆,而玉米很可能会结束3年多的涨势将被打回原形。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太认同。因为一方面,虽然玉米从高位回落是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就跌回原点,从高点到原点这中间还有很大的变化空间。另一方面,种植成本上涨是有目共睹的,而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消费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从以往的行情来看,玉米一旦发生较大波动往往会在整个粮食市场掀起风浪。
因此,扩大豆并不等于打击玉米,而是在大豆与玉米之间寻找平衡。而无论是售粮方还是收购方,则要在这种平衡中寻找机会点。
来源:新农观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继2月17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春节之后首次向市场投放20年优质陈稻之后,陈粮的市场购销状态以及拍卖价格就成为了各方主体的关注重点。截止今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总计进行了两场长粒水稻的竞价销售,成交价格十分吸睛。
粳稻高价起拍,溢价成交
2023年2月17日中储粮拍卖黑龙江分公司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结果:计划销售粳稻谷1270吨,全部成交,平均起拍价3200元/吨,实际成交价3310元/吨。
2023年2月21日中储粮拍卖黑龙江分公司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结果:计划销售粳稻谷14840吨,全部成交,平均起拍价3197元/吨,实际成交均价3287元/吨。
其中通河直属库在第二次竞价销售中上调了起拍价格40元/吨至3240元/吨;大庆直属库在21日成交价格达到3300元/吨,此价格几乎与新粮价格持平。另外,在两次成交率100%且多为溢价成交的背景之下,陈长粒的投放情况似乎也是渐入佳境,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于2月24日持续向市场加大陈粮投放量,预计总投放量达到56960吨,从拍卖清单来看,其中圆粒水稻的占比非常小。另外投放标地明显增加,其中包括牡丹江、大庆、鸡西、虎林、五常、绥化、通河以及海伦直属库,那么此次的起拍底价以及成交价格究竟还能否维持高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陈长粒水稻的强势支撑之下,新季长粒水稻的价格亦是一路高走。当前黑龙江产区22年长粒水稻收购到厂价格多在1.70-1.75元/斤;中科发五水稻五常产区成交价格达到2.20元/斤;整体来看,稻花香系列水稻的基层均价在2.0元/斤以上。主要原因在今年米业库存始终处于低位,尤其是五常周边米业,叠加基层余粮已不足两成,而今年贸易商亦是库存有限,那么在国储出库陈粮之前,北方长粒水稻价格涨势难档。
糯稻支撑不足,回天乏术
当前稻米市场热度最高的除了粳稻涨势明显之外,即是糯稻的下行趋势。本周糯稻糯米市场风起云涌,周初便迎来了大厂收购的高价预警。其中黑龙江以及安徽产区大厂的收购价格均处高位,分别达到了1.897元/斤以及1.88元/斤,而在糯米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之下,如此的高价收购本应是门庭若市,不过据黑龙江贸易商反馈,实际成交却寥寥无几,大量不达标原粮被退回。在笔者看来,虚假繁荣背后糯稻的下行通道已经悄然开启。笔者曾在一周之前的《米价保持上涨态势,糯米反转随时开启》中提到过,终端需求低迷背景下,一旦陈粮大量出库,糯稻糯米即便是在端午节高峰的提振之下也是难改疲态。
首先,当前黑龙江产区陈粮已经陆续开始流入市场,压制新粮购销,新粮价格恐难继续走高;
其次,今年越南糯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创十年历史新高,预计在3月中旬以后陆续到港,届时市场供应或将明显增加,且贸易商反馈冬春季糯米到港成本已呈小幅下滑趋势,冲击国内新粮价格。
再次,2023年黑龙江产区糯稻种植面积或将大幅增加,据种子经销商反馈,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或将赶超2021年,那么当前持粮主体或急于在价格高点及时锁定利润,出售库存,那么后市糯稻价格自然是上涨乏力。
也就是说,三面夹击之下,后市糯稻市场可谓回天乏术。
综上所述,粳稻方面,笔者认为市场低保有量的前提之前,长粒稻价暂无回落空间,不过考虑到国家发改委曾多次强调稳定物价,因此长远来看不排除有压制稻价继续上涨的可能,因此建议持粮主体不要过度乐观,后续持续关注国储拍卖底价公布。糯稻方面,后市落价风险极高,建议米业还是以稳为主,随行就市,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维持库存的动态平衡。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随着春节假期氛围逐渐退去,年后东北产区黑龙江省储率先开启采购模式,中储粮紧随其后。绥棱直属库也于2023年2月17日再次开库,收购价格保持不变。截至目前为止,中储粮竞价销售次数减少,采购次数增加,尽管成交情况并不乐观,但对于适度减少基层余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综合来看,粮库增收,对于当前国内市场现状转变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豆市后期走势能否因此发生转变呢?让笔者为您做简要分析。
粮库收购“杯水车薪”
今年2月,黑龙江省储计划采购累计18.25万吨,实际成交3.45万吨,成交率18.9%;中储粮计划采购累计3.61万吨,实际成交约0.14万吨,成交率3.81%;尽管黑龙江省储,中储粮接连采购,地方粮库也再次开启收购模式,但其收购价格对于豆农、粮商来说,接受度并不高,所以整体市场成交情况一般。且当前各地余粮充足,粮库的收购量无疑是“杯水车薪”,仅能消耗掉部分余粮,多数豆源后期销路堪忧,大豆后市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
待到天气变暖,东北地区冰雪融化,豆农手中余粮储存困难;外加春耕临近,部分地区豆农已开始准备,或急于资金回笼;届时大量豆源集中抛售,市价恐难保证,或有走低风险。现阶段部分地区粮源储存问题已经显现,河北、安徽部分地区,由于少数粮商前期采购的豆源水分较大,当前已有红眼现象出现,粮商恐后期掉价幅度较大,销售困难,急于出售,导致当地市场报价混乱。所以,就此方面来看,国产大豆后期还是趋于弱势运行。
豆市淡季“无人问津”
由于2022年农历春节时间较早,后期留给市场走货时间也较长,正常市场交易量也应该有所增加。但由于去年疫情影响,该出货的时间没有及时出货,待市价稳定后,疫情来袭,导致多地工厂停工停产,无形中最佳售粮时间已经错过,年前各地豆源数量基本没有很大变动,转化量较小,也导致了当前各地粮源过盛。
经历了年后补库的一波粮源转化,现阶段市场再次陷入平静期。高校开学、工人复工等一些列集团性需求也将逐渐显现,但受制于终端需求不大,销区采购选择面广,对比心理偏强,对于市场价格无法起到提振作用。今年蔬菜、肉蛋、禽类价格便宜,对于豆制品市场打击较大,且当前社会人们饮食习惯逐渐发生转变,豆制品的需求或将逐年减弱。所以,今年豆制品消费淡季或将提前到来,届时豆市或呈现“无人问津”的态势。
进口大豆“量大价廉”
近日,进口大豆价格价格持续窄幅震荡为主。当前天津港口进口美湾大豆,净粮,分销价为5360-5380元/吨;山东港口进口美湾大豆,净粮,分销价为5400-5420元/吨;东宁港口进口俄罗斯大豆,蛋白含量43%,净粮分销价为5750元/吨;俄罗斯大豆油粮分销价为5180元/吨。截至2月16日,巴西大豆收获进度达到24.78%,阿根廷大豆受天气影响,今年减产或近4成左右。3月巴西大豆预计到港,且巴西豆今年丰产,到港成本价格较低,对国产大豆挤压或将日益显现。长期来看,进口大豆后期到港量在无特殊条件影响下,或将保持稳定,且成本价格趋于弱势运行。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粮库开收,省储、中储粮采购频繁,但若其价格不具备市场优势的前提下,豆价弱势难涨。且豆市后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叠加消费淡季逐渐临近,食用、加工市场竞争较大,对其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建议持粮主体持续关注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及后期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和成本价格变化。
来源:粮信网 作者:刘佳 仅供分享
截至到2月17日,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约63.45万吨,较上周增加了1.56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万吨左右。自从进入2月份以来,国内油厂开机率就持续下降,正常情况下,油厂停机会导致豆粕库存下调,对豆粕价格应该有一定支撑。但是现阶段国内豆粕库存不减反增,豆粕现货价格连续下跌。
截至到2月17日,国内各地区油厂价格也小幅下调,国内沿海主要厂商43%蛋白豆粕现货平均报价约4470元/吨,大连地区约4560元/吨、天津地区约4480元/吨、日照地区约4500元/吨、广州地区约4450元/吨左右,防城港地区约4450元/吨左右。油厂停机并未引起下游紧张情绪,采购依旧不积极。目前外盘维持高位震荡,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却持续回落。3月份大豆到港可能会有所延迟,在油厂停机情况下,外加下游需求萧条,近期豆粕现货价格是否还会持续下跌?还是在供应紧张情况下,价格反弹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市场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3月大豆到港有所延迟
近期巴西大豆主产区因遭受频繁降雨导致农作物收割进度延缓。据各交易所统计,截至到2月18日,巴西大豆收割率为23.0%,上周为15.4%,去年同期为33.0%。叠加巴西物流受限,装船进度较慢,近几周巴西大豆出口也将会有所延迟。据市场消息,巴拉纳瓜港上周四有近100艘船只停靠等待,预计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延迟将会有所增加。并且3月份美国大豆出口也大幅减少,由此看来近期大豆会相对紧张。
市场关注重点还是在南美大豆收获产量,目前巴西丰产已经基本确定,但是市场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下调。现阶段综合各机构产量预期,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380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1.509亿吨。总体来看,大豆总产量还是创纪录的。
下游需求疲软
从近一周国内油厂豆粕成交来看,平均每日成交持续减少,平均提货量也递减。由此可以推断,下游企业需求疲软。春节过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养殖企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据市场反映,现阶段生猪一日一餐,以此减少成本支出。如此一来,对豆粕现货形成一定压力。据市场统计,截至2月17日,自繁自养生猪一头亏损336元,外购仔猪一头亏损391元。随着猪价触底反弹,养殖亏损情况较上周相比有所缓解,养殖亏损分别较上周减少60元/头、55元/头。2月17日国家发布公告,预计开展冻猪肉收储作,收储量预计为2万吨。养殖企业低迷情绪有所好转。并且随着3月份到来,各地高校陆续开学,全国经济消费也逐步恢复,预计后期对猪肉需求也有所增加,后期猪肉价格有望回升,下游企业需求有望好转。不过,从基本面来看,生猪和豆粕均处于需求淡季,尽管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好转,但仍处于亏损阶段,而且豆粕成交清淡,短期内价格上升空间较有压力。
豆粕库存缓慢攀升
截止至2月17日,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实际压榨量为181.86万吨,开机率为52.56%。预计本周国内油厂开机率继续下降。部分油厂是因为豆子紧缺或机器例行检修而停机,另外因油厂豆粕库存偏高而被迫停机。当前豆粕价格较前期有所回落,不过仍在相对高位。预计后期豆粕价格将会慢慢回归常态。当前国内主要油厂开机率虽然不高,但是下游企业和终端提货情绪并不热烈,豆粕成交极少,导致豆粕库存缓慢累积,后期豆粕胀库情况可能会有所增加,豆粕现货价格压力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短期来看豆粕现货价格可能持续小幅回落。现阶段豆粕现货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略高,后期豆粕价格可能慢慢回归正常水平。如今豆粕现货价格和远月基差都在下调,下行局面或将持续。即便3月份大豆到港可能有所延迟,大豆库存紧张,但是在下游需求疲软的情况,短期内豆粕价格预计继续保持震荡偏弱运行,适当补刚需即可。
来源:粮信网 作者:刘兵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号文件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将保持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作为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此后便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严格执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足见中国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决心。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14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稳定在约23至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挖掘机正在进行沟道削坡作业,数十名工人在沟底忙着搭建谷坊。作为农业大县,宝清县正抢抓水利施工黄金期,计划对县里几十条侵蚀沟开展治理修复工作。
“我们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蓄水拦沙,增加植被,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宝清县水务局副局长高峰说。
高峰口中的“黑土资源”被誉为中国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黑土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的1/4,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被誉为“北大仓”的黑龙江省近年来持续加强黑土耕地保护,计划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去年,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10月15日,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顺利村一处耕地,农机在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腾 摄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宝清县夹信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说,侵蚀沟治理是惠民的良心工程,村内5条侵蚀沟经过近两年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回填后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中国也在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春天播下的种子是秋天丰收的希望,良种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是稳产增产的基础。如今,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
“去年年景好,是个丰收年,玉米亩产2000斤、大豆亩产500斤,是我种地这么多年来最高产的一年。”宝清县种畜场一分场农民李雪武兴奋地说,他们采购了“垦农34”种子,种出的大豆产量高,品质也好。
“好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安掌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珠告诉记者,在当地比较干旱的环境下,他们使用的小麦种子能实现连续多年稳产,农户和合作社都很放心。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重点种子研发、繁育、加工、储藏、销售企业,近年来在玉米种质研发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我们培育的玉米种子在土地瘠薄地区适应良好,广适、高产,一上市就受到市场青睐。”甘肃敦煌种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风说。
据介绍,“敦玉735”种子可抗灰斑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1公斤,比对照的相关品种增产21.90%。
这是2022年5月17日拍摄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万亩玉米种植基地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伟超 摄
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承包了近1万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等作物。2022年,他提前跟种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2000亩小麦收割后直接销售给种子公司,收购价高于市场价;还有7000亩高粱也不愁卖,分别与息县粮食贸易公司和贵州的企业早早签订了合同,约定好了面积和价格。
“收购合同让种粮收益有了保障,种起粮食来更有干劲儿了!”柳学友说。
在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订单农业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签了收购合同,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也能踏踏实实种粮了。
2022年9月17日,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将收获的玉米摊开。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
在河南省光山县仙居乡承包了1000亩地的种粮户黄清旭,去年因遭遇旱灾,300亩水稻几乎绝收,面临巨大损失。令人安慰的是,他通过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获得了15万元赔付。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居全球第一;共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
“一方面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另一方面完善粮农的社会化服务,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认为,去年中国小麦、玉米的收购价走强,推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杨晓静、孙晓宇、王铭禹、张文静、刘金辉、周文其)仅供分享
稻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明渠灌水变地下管网,泥泞的田间路变成硬化路;秸秆还田、鸭稻共生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说起这几年地里的变化,吉林省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难掩欣喜:“粮食产量增,质量好,增收妥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关系国家“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量和质“双提升”。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底,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增投入,强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麦苗长势不错,后期加强田管,再迎一个丰收年!”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大石关村种粮大户袁忠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巴掌田变成整片田,田边修了沟渠,不仅取水方便,泄洪排涝也顺畅。如今各类农机轻松下田,种粮轻省多了,乡亲们种地积极性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加强资金保障。2022年共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补助资金1096亿元,较上年增长8.7%。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要求,要推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实现集水、土、气、生态条件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完善体制机制。目前,在全国范围构建起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的“五统一”农田建设管理新格局。各地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抓好新建项目全程质量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从2023年起,启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国每年平均将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解决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
良田配良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春光融融,江西省于都县沙心乡沙新村种粮大户邓海云开着“铁牛”在田里忙个不停。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田一改造,丰收更有底气。去年种的富硒水稻平均亩产过千斤。趁着好天气多翻些地,今年把种植规模再扩大点。”邓海云说。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表明,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对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望天收”正向旱涝保收转变。基础设施改善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肥、药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通常可节水24%至30%,节电、节肥分别超过30%、13%。
据介绍,在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30年规划建成12亿亩的基础上,加快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改造提升超过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将稳定保障1.6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良田配良技,田管更高效。
在河南省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里,除了常见的成片连方、沟渠相连,这里还配套了统一联网的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科技设施,在智能中枢的协调指挥下,各种设施既能独立运作,又能协同配合,高科技让田间管理更加高效。
植入现代元素,促进增产增效。从各地实践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相比,各地农民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元。
如今在各地的高标准农田里,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实行动态监测监管,落实统一上图入库管理要求,形成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进一步提升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人民日报 》 仅供分享
从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路径来看,粮食流通体制是症结所在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充分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在经历粮食收购价格“双轨制”、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价格直补、引入外资革新粮油深加工等系列变革,初步形成了“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粮食流通管理格局。进入新时代,受全球气候变暖、地缘冲突加剧影响,国际粮食流通市场动荡加剧。延伸至国内粮食市场,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失衡、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保护种粮积极性与壮大粮油加工流通产业链、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加大等新矛盾,给当下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带来了新挑战。
第一,现有收储体制引发市场定价失灵,中下游产业链承压。
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储粮库存持续保持在高位,不仅给财政、保管带来巨大压力,更降低了粮食流通的效率。大规模的托市收储和临储,虽促进了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却扰乱了市场的定价之锚,使得粮食市场定价失灵。国内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失灵,无法反映出市场真实的供需比,国内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相关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产业链企业长期低迷不振,“稻强米弱”“豆挺油衰”等现象屡屡出现,整个粮食产业链呈现出“大而不强”的态势。作为粮食流通的关键环节,加工经营企业缺乏利润沉淀、投入研发、持续创新的动力和条件,销售企业缺少流通产业链和供应链条优化空间,使得整个中下游流通产业链持续承压,导致我国很难孕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粮食巨头。
第二,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粮食进口风险加大。
当前,地缘冲突加剧已经给全球尤其是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国家缺粮已成现实。我国目前粮食流通市场虽暂时平稳,但近年来每年的粮食净进口量仍保持在1亿吨以上,尤其是大豆等部分粮食品种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当下全球“粮食保护主义”已逐步抬头,而我国正在经历从总量上“调余缺”的被动粮食进口到结构上“促平衡”的主动粮食进口转型的关键时期。相对于掌握全球粮食贸易体量80%的“A、B、C、D”全球四大粮商,我国至今仍缺少拥有定价话语权的世界级大粮商,进口议价能力较弱。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确定性愈来愈大的今天,一旦美国等主要产粮大国采取抬高关税、贸易禁运等方式限制粮食出口,如此庞大的缺口势必引起全球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进而威胁我国粮食流通的结构安全。
第三,粮食流通领域立法层级效力较低,法治保障相对薄弱。
粮食流通管理涉及收购、存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质量管理监督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威胁整个粮食流通体系的安全。目前,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施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层级与效力较低,且部分内容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和时代同步。在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粮食流通安全乃至粮食安全部分新领域、新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同时,在执法监督管理环节,粮食流通环节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意识不到位、执法基础不扎实、执法对象不明确、执法行为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粮食流通执法工作容易滋生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瞎监督等事件,给粮食流通各个环节造成隐患。
应对策略
面向未来,只有进一步推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才能将粮食安全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优化收储制度,强化定价能力,培育世界级粮商。政策性粮食收储绝非越多越好,也绝非收储力度越大粮食安全就越有保障。而是要与国情、粮情紧密结合。兼顾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整,有形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因此,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下一步改革要聚焦在通过灵活调整政策性收储、大力推广农产品价格直补、发展农业保险等方式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宏观调控确保总量安全的范畴内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由于我国粮油加工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在发展初期我们通过引进ADM、嘉吉等外资粮油巨头来倒逼国内粮油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使得外资得以渗透甚至控制粮油深加工的多个环节,进一步对国内粮油行业发展形成挑战。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扶持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鲁花集团等一批国资粮商做优做强,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出中国自己的世界级粮商,强化在世界市场的粮食定价话语权。
第二,坚定对外开放,依托“一带一路”构建区域粮食流通新格局。纵观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粮食行业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积极融入全球化和世界粮食市场的贡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绝非脱离全球粮食大市场,搞闭关锁国。我国人多地少、粮食资源不足、粮食结构不够均衡、粮食流通不够顺畅、粮食产业不够发达的国情粮情仍未改变。全球主要产粮大国之间的地缘冲突仍处加剧态势,全球粮食减产和禁运的风险逐步加大。深化粮食管理体制改革更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通“任督二脉”。要充分认识到中亚地区在全球粮食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国+中亚五国”全方位深入合作的历史性机遇,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区域粮食流通新格局,以应对传统全球粮食格局剧烈振荡所带来的冲击。
第三,健全法治保障,加大执法力度,推动“依法治粮”。作为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流通要想实现更有效率、更加规范,就必须将其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中。2021年1月4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政策性粮食的清晰界定以及取消粮食收购许可制度,有效推动粮食流通领域从过去的资格门槛转向质量把关,对于粮食流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在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废止不适于当下国情、粮情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文。尤其要积极推动粮食安全立法工作,从粮食安全这一更高维度做好引导机制、制约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等制度性安排,推动粮食流通管理充分实现法治化与市场化的有效结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责任编辑:子元) 仅供分享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五)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九)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十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十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改造。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示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2.28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64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玉米 | 中等 | 3080 |
大豆 | 中等 | 7200 |
豆粕 | 一级 | 4800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麦皮 | 中粗 | 307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8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10200 |
6
2023年2月28日
总876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