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3-20 浏览次数:3506
· 福州粮情
三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3.3.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本月中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245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720 | 372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408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333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335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3060 | 3040 | -0.65% |
大豆 | 中等 | 6800 | 6300 | -7.35% |
豆粕 | 一级 | 4450 | 4350 | -2.25%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6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900 | 2800 | -3.45%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500 | 9200 | -3.16%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9900 | 9600 | -3.03%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上周,玉米和小麦价格再次面临压力。植物油和能源复合物价格回落,大豆油价格也随之走低。本周美国农业部发布了 3 月份的WASDE 报告,但并未有重要的内容。该报告未能指出任何能够拉低或抬高价格的意外走向。
我们的总体观点大体上保持不变,因为除了大豆之外,较大范围内的基本面依旧保持不变。小麦期末库存趋于紧张,而玉米和大豆期末库存将极有可能上行。我们继续看空大豆和玉米,同时预计小麦价格将继续在较大范围内交易。
近来价格的持续疲软令人出乎意料,因为小麦的长期基本面是形势向好的。市场正在关注来自黑海的不间断供应,因此长远来看小麦价格将不会止跌回升。然而黑海地区战争冲突存在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区域供应可能受到影响。
根据天气预报,阿根廷仍将出现不利天气。因此,美国农业部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至 3300 万吨,共减少 800 万吨,低于平均市场预估的 3600 万吨。不过,考虑到目前土壤湿度较低,不利天气占主导,我们认为阿根廷作物产量将低于3000 万吨。因此,由于阿根廷产量预估持续下降,我们将调整看跌大豆的预测,认为大豆将不跌不涨/横向波动。
美国农业部将玉米期末库存定为 13.42 亿蒲式耳,平均贸易量为 13.08 亿蒲式耳。大豆和小麦的期末库存也将符合市场预估。
CFTC报告仍在跟进由于一个经纪人服务提供商的网络攻击造成的延迟,该任务在 2 月底前完成。因此,研究滞后数据很难洞察管制资金基金的当前头寸。一旦进度赶上当前数据,我们将恢复对CFTC·COT 报告的评论。
交易商的主要关注点仍是 3 月 30 日,美国农业部将发布种植报告,公布所有作物的预期种植面积。如前文所述,3月 30 日的报告会带来明显的价格波动,我们应该避免在临近报告发布日期时建仓或调整目前的敞口头寸。
由于全球小麦供应存在持续性风险,包括政治风险、与玉米价格的差异缩小,以及北半球作物面临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价格不会持续下跌。
印度的产量预估有一定的上行趋势。然而,气温水平仍远高于小麦种植区的正常水平。因此,如果印度成为小麦进口国,我们将看到全球资产负债表进一步紧缩。
由于未来数月预计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澳大利亚作物产量也可能下降。
我们对小麦价格的看法保持不变。我们仍认为小麦会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交易,考虑到价格已经跌破该范围的底线,我们建议增加小麦多头头寸,抓住价格反弹的机会。
由于小麦价格下跌,全球新作物结转库存预计增加,玉米价格再次走低。阿根廷持续干旱的天气导致部分价格上涨,但价格涨幅并不稳定。未来几周,美国出口量将有所增加。然而,巴西作物进入出口市场后,我们预期南美玉米将在全球出口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我们对玉米价格的看法保持不变。预计在未来几周/几个月,如果北半球新作物没有出现重大天气问题,价格将会横盘走低。
来源:芝商所CMEGrou... (责任编辑:梦涵) 仅供分享
进入2023年以来,近两个半月玉米主力2305合约走势可谓相当纠结,持续围绕2840元/吨上下50点内振荡,一方面基层余粮减少、渠道库存不多支撑价格,另一方面需求恢复不够理想让终端对高价玉米并不买账,因此只能持续僵持。
供应阶段性充足
玉米全国均价从去年10月新季大量上市之后就开始攀升,主要是生猪利润大、企业采购积极,至年底冲至3000元/吨高位后逐步回落至目前2900元/吨左右。国内玉米市场处于消化当季玉米库存的过程之中,新季玉米尚未播种,全国玉米售粮进度在70%左右。东北略慢于去年,整体进度在75%—80%,华北略快于去年,整体进度在75%左右,尤其是河南玉米余粮可能不足两成,让该省玉米价格成为华北制高点,甚至超过玉米消耗大省山东。当前北港报价为2800元/吨左右,华北地区深加工收购价格在2800—2920元/吨,东北地区深加工收购价格报2610—2720元/吨。
需求端缓慢恢复
需求整体都在恢复,但恢复程度仍不理想。生猪养殖利润经过3个月的亏损,当前已经恢复至盈亏平衡,较最多每头亏损400元的最坏情况大幅改善。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前能繁母猪存栏虽然有所下降,但环比降幅仅为0.52%,4300余万头的存量,同比仍然增长1.79%,处于历史高位,超出农业农村部设定的正常存栏约7%。当前仔猪价格已经连续反弹,农户采购商品仔猪育肥的积极性较高,充分说明了市场参与者中看好下半年市场的群体不断增多,这都会为接下来的玉米消费打下基础,因此预估本年度饲料养殖方面玉米需求预计仍将维持高位,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显现。而深加工方面,由于其产品涉及养殖、造纸、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受整体宏观消费影响较大,目前宏观消费恢复积极因素仍在积累之中,深加工开机率也在持续恢复,已经接近往年水平。因此玉米整体需求在向好发展,程度和速度则仰仗整体宏观情况,仍需持续观察。
陈水稻左右短期风向
综合分析,新年度玉米市场需求并不悲观,随着时间推移、积极因素的积累,情况将逐步好转,如果需求预期改善叠加各环节库存较低,则玉米价格会有明显上冲动力。但调控方面,仍有饲用水稻拍卖迟迟未推出,需要警惕和关注,不过预估今年总体投放量会小于去年,且投放节奏大概率不快于去年,然而其阶段性的供应压力依然不容小觑。总体而言,玉米自身供需缺口将逐步变得明显,但替代品补充仍会扰动市场。危与机并存,靴子落地之前市场可能仍以振荡为主。
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近期水稻购销不温不火,市场情绪“郁郁寡欢”,南北方原粮成交量持续走低,市场关注重心逐渐转移至陈粮拍卖。毕竟新粮价格持续趋强,大米走货仍然滞缓,稻强米弱状态下,米业生存“举步维艰”,近期部分米业已经出现了合并经营的情况,在经济大形势暂未明显复苏之前,抱团取暖也在情理之中。那么米市需求疲软之下,后市稻价究竟何去何从?
陈粮拍卖热度渐退,水稻初现落价势头
截止本周,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陈粮投放比例明显调整,圆粒投放量明显增加,长粒比例有所缩减,不过成交情况似乎不尽人意。不仅成交量出现走低趋势,成交率亦是持续下滑,其中,圆粒水稻流拍现象相当严重。
2023年3月3日中储粮拍卖黑龙江分公司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结果:计划销售粳稻谷84217吨,实际成交50342吨,成交率59.8%,平均起拍价2840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938元/吨。
2023年3月7日中储粮拍卖黑龙江分公司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结果:计划销售粳稻谷93492吨,实际成交36612吨,成交率39.2%,平均起拍价2791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885元/吨。
2023年3月10日中储粮拍卖黑龙江分公司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结果:计划销售粳稻谷116083吨,实际成交33052吨,成交率28.5%,平均起拍价2735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786元/吨。
进入三月以后,原粮贸易商可谓“叫苦不迭”,纷纷反馈陈粮购销亏损严重,毕竟20年长粒水稻的最高成交价格已经达到3310元/吨,即1.655元/斤。因此近期几次的中储粮陈长粒水稻多为五常以及哈尔滨周边大型米厂采购,贸易商们已经退居二线,不愿意再触碰这个“烫手山芋”。另外,本周东北产区贸易商原粮抛售意愿增加,且实际成交价格小幅走低。据鸡西贸易商反馈,22年长粒水稻本周成交价格多在1.68元/斤,较前期价格回落0.02元/斤;中科发五水稻高价位端在2.10-2.15元/斤;低出米率成交价格从1.90-2.0元/斤不等,价格已经逐步脱离前期高位;辽星水稻到厂价格亦是回落0.02元/斤,跌至1.60元/斤。
因此笔者认为,长粒水稻已经达到了价格高点,短期内上调无望,结合当前大米市场需求情况以及两会之后国家临储大量陈粮即将出库的形势来看,长粒水稻或在本月出现2023年的首次落价行情。
北方糯稻价格下滑,南方市场或难坚挺
受糯米价格回落影响,近期东北产区糯稻价格逐步小幅下跌,叠加陈粮供应充足,本周糯稻市场行情偏弱。五常米业反馈糯稻到厂价格由前期的2.80元做米跌至2.65-2.70元做米,佳木斯以及哈尔滨周边地区收购到厂价也多在1.80元/斤附近徘徊,均价较上周回落0.05元/斤。米业反馈,市场需求低迷,糯米走货滞缓,工厂多为半停摆状态,终端经销商更是买涨不买跌,因此米企对于原粮的采购积极性较低,毕竟新粮采购以后加工成本高企,倒挂风险居高不下,而佳木斯东部地区陈粮品质较差,碎米率较高,加工利润很薄,米业对后市信心明显不足。
虽然安徽产区当前糯米价格十分坚挺,但是笔者认为,短期内糯米市场刚需有限,南北方价差持续拉大,叠加月末大量越南大糯即将到港,那么南方糯米市场或将逐步失去性价比优势,届时糯稻失去支撑,价格自然是易跌难涨。更何况本周安徽某大厂糯稻收购价格已经下调0.02元/斤至1.86元/斤,可见糯稻后市利空因素占据主导。
综上所述,建议持粮主体近期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及时在价格高位出库原粮,毕竟风险与利润共存,鸡蛋切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是糯稻市场瞬息万变,及时锁定利润方为上策。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2022年我买了‘金珍优早丝’杂交种子,亩产高达1200斤,每百斤卖到了140元的好价格。早稻还能卖好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尝到了首年首种的甜头,3月2日,赣西高安市村前镇肖坊村种粮大户何国太从金山种业公司买了600斤种子,今年种植120亩,3月中旬正忙着育秧。
而在赣北,类似的种子找到了更加适合的生长气候。在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埠村,“田把式”刘龙杰将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大了1倍多,500亩早稻将为他带来亩增300元的高收益。
在江西等南方水稻主产区,大部分早稻米品质不高且收购价低,农民种植意愿低迷。但为何“金珍优早丝”等种子广受欢迎?在这样神奇表现的背后,其实是江西在全国探索出一条独创的经验:利用优质晚稻早熟品种进行早稻种植。
“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模式”不仅填补了江西早稻优质米早上市的空白,破解了农民种早稻收益低、种植意愿不强的难题,更成为发展早稻生产的重要抓手,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变早稻常规稻“卖不好、不想种”的局面
江西是双季稻地区,早稻生产是关键。但在江西,缺乏早稻优质稻品种,而优质早籼稻育种难度大,农户种植常规早稻时常面临“不种不亏、一种就亏”的尴尬局面。
原因何在?记者从江西水稻主产区走访时了解到,江西早稻品种均为籼稻,普遍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旬左右收获,生长期100—120天。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由于其整体品质较差且不及中晚籼稻,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因而江西早稻优质米早上市一直都是一个空白。
高安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高安大米多年前就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在高安,大米加工厂大大小小有20家左右。为把高安大米推上优质优价的市场,高安从10多年前倾力打造绿色稻米品牌,目前高安大米已经远销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高安大米整体上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但早稻米质一般,无法作为优质口粮供应市场。因此,对米厂来说,一年当中有三四个月“只有存粮、没有新粮”,形成了销售的空仓期。如果没有优质稻早种,米厂就要提前储备高价位的晚稻谷子,无形中增加了仓储成本,又占用资金,因而导致一些米厂全年效益减少1/3左右。
米厂效益减少,农户收入降低。对于以前种植早稻常规稻,高安市祥符镇的种粮大户胡声平连声叹气:“以前种早稻有时是赔钱赚吆喝,即使有些年挣了一点钱,但和操心劳力不成正比。要是碰上哪一年收成不好、早稻收购价较低,种早稻相当于没啥赚头。”胡声平2017年种了200亩早稻,由于效益太低,失望的他连续三年不再规模流转土地种植水稻了。
将低迷的早稻生产积极性提振起来,不仅事关粮农的效益,更关系到江西能否持续稳粮增产。2020年,江西省贯彻落实国家双季稻生产种植要求,全力抓好早稻生产。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品种管理方式,转变品种审定思路,在全国率先创设了优质稻品种审定新通道,对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短生育期晚稻优质品种,优先进入试验审定程序,推动江西省晚稻早种优质品种快速通过审定进入市场,并在生产上应用。
“泰优398”是江西省第一个晚稻早种审定品种。经过产销考验,“泰优398”不负众望,成为2021年江西省粮食局推介的畅销价好稻谷品种。第一个审定品种一经推广生产就实现优质优价,这让粮农看到了“优质晚稻早种”增产增效的希望。胡声平重新燃起了规模种稻的信心,2021年,他经过反复挑选,选择了金山种业培育的优质杂交种“金珍优早丝”来进行试种。当年试种的3亩田“成绩单”让他喜出望外,亩产达到了950斤,比常规稻产量高出200斤/亩,而且米质很好。当地的米厂主动上门预约他第二年进行订单生产。
育繁推协力,晚稻早种一亩多赚300元
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不优质化,还会影响优质晚稻米的纯度,如果早稻种植圆粒谷,落地谷生长在晚稻田会影响晚稻产量及品质。因此,优质晚稻要搭配长粒型的优质早稻才能保障优质晚稻米的纯度。
然而,优质早籼稻育种谈何容易。一粒好种子要育出新“稻”路,除了良种、良法、良田和良态的“四良配套”外,还离不开“三员配合”——科研工作者攻关员、农业技术服务员、种粮农民操作员的育繁推,这一点对优质晚稻早种品种而言尤为关键。
为了研发培育好品种,江西各个种业公司铆足了劲。江西红一种业公司致力于种业人才引进培育,在徐少红、周卫营、温鹏老中青三代种业科研工作者的潜心研发下,终于培育出“万象优337”优质晚稻早种品种。
“种子发芽率高、分蘖力强、结实率高……”赣州市章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赖国荣历数“万象优337”种子的优点。但“万象优337”对气温要求较高,主要适合在江西中南部区域推广种植,如赣南相比其他区域温度要高3℃—5℃,因而选择在惊蛰前后播种育秧。由于“万象优337”生长期比一般早稻生长期要多5天左右,为了不影响晚稻生产,赣州市区两级农业技术工作者提前提供技术服务,并且做到服务前移,指导农户在“五一”前完成插秧,以便在7月中旬进行收割。
有了科研人员的潜心研发育种和农业技术服务的精心指导栽培,农户就可以放心种稻。刘龙杰2022年在章贡区种植了220多亩“万象优337”,一季亩产干谷平均达到1150斤;而在信丰县粮农种植的“万象优337”更高达1300斤/亩。“万象优337”2022年在信丰、余都、南康等赣南地区销售了40多万斤用做早稻品种,种植面积近20万亩。
相对于“万象优337”偏爱在赣南“落田”,“金珍优早丝”则适宜在高安等赣西区域生产。“高安是双季稻产区,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无论从生产还是销售的角度,都有利于‘金珍优早丝’的推广。”金山种业营销负责人郑雄峰介绍说。
胡声平2022年订单种植了70多亩“金珍优早丝”,销售火爆,信心大增的他今年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金珍优早丝”等优质晚稻早种助推了高安的双季稻生产,2022年双季稻播亩占到了水稻种植面积的87%。
一粒种子催生“江西模式”。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贺国良介绍,近三年,江西已审定6个晚稻优质品种作早稻种植,亩增效达300元,在市场上普遍受到欢迎。备受粮农青睐的“优质晚稻早种”面积约占2022年江西省早稻种植面积的9%左右。
“虽然目前种植面积不是太大,但正是有了这9%的占比,调动了我们粮农发展双季稻99%的积极性,如果这些种子抗病性特别是抗稻瘟病性持续增强,我们99%的积极性将转变成100%。”胡声平说。在政企合力推动下,粮农这样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国内大豆现货南北方市场表现路有分化。东北产区收购主体的扩量提价给子市场一定信心,不过当前余货量仍旧偏多使得收购主体仓库门前车里出现排队现象,南方市场依旧表现偏弱。短期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延续,叠加进口货源的阶段性冲击,在需求面缺乏实质性提升的态势下,预计短期大豆市场行情或以稳为主。
随着新季大豆即将播种,但大豆价格毫无起色,为了提振大豆种植积极性,提高大豆种植效益,完成大豆增产、扩种的目标,一号文件多次提及大豆,可以看到大豆扩种扩产的明确态度。近几日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黑龙江、内蒙古各产区粮库全面开始增储收购,涨价高价开收,清一色2.775元的价格并且不要求蛋白,充分提振市场信心。并且粮库采购公告中提到或将收购到4月30日,短期内市场信心十足,看涨氛围将越来越浓后,大豆坚挺偏强,能否持续上涨看后续的收购力度和数量,本身供需充足、余粮充足的国产大豆,如果粮库大批量收购入库,市场余粮后续还能有多少?后续不排除供需偏紧上涨的可能。但就目前而言,南方下游豆制品等需求仍暂弱,产区政策粮库收购的支持让大豆坚挺稳中小幅偏强小涨,大涨还得关注后续余粮情况和需求改善。
来源:大豆杂粮网 (责任编辑:雨非) 仅供分享
进入三月份以来,国内油脂现货行情开启了下行模式,截至本周二是盘面和现货双跌的态势。特别是上周末一则消息的公布加速了油脂的下跌的速度,那便是“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从市场情况来看,3月上旬我国油厂开机率不高,豆油商业库存处于低位,大豆周度压榨量在150万吨左右,那么即便在此情况下,豆油依然是下跌不止,直至周二晚间有止跌反弹之势,油脂行情下一步走势如何?以下是笔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3月14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约9100元/吨,大连地区约8860元/吨、天津地区约9030元/吨、日照地区约904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9130元/吨、东莞地区约917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9200元/吨左右,即便盘面走低,但工厂方面仍在下调基差,特别是中下旬,基差仍较当前低20-30元/吨不等。
双报告均利多
首先,美豆月度供需报告。USDA3月供需报告显示,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调减800万吨至3300万吨远超市场预期,从而全球大豆产量预估调减近800万吨;美豆出口检验量不及预期且降至近五个月低位;巴西大豆产区收割已全面展开但慢于往年,收割偏慢依然是制约出口的主要因素;阿根廷近期降雨偏少,大豆生长状况恐将继续恶化。市场机构认为这将形成短期利多,但长期属于利多出尽。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虽然市场将阿根廷大豆再度调低至3000万吨以下,但巴西大豆丰产,基本可以抵消阿根廷大豆减产的部分,并且巴西船运的堵塞问题也逐步得到了缓解,后续随着发运恢复,我国大豆到港量增多,不利于豆油行情的反弹。
MPOB数据报告偏利多。多家机构认为MPOB2月报告较预期稍显偏多。但2月马棕产量及出口和预期偏差不大,且当前库存仍是充足水平。3月10日午间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了2月官方供需数据。其中,2月马棕产量125.1万吨,环比减少9.35%,相比预期产量,处于区间之内。2月马棕出口111.4万吨,相比预期出口数据非常接近。但2月马棕进口5.2万吨,此前机构预估进口9-10万吨,较预期低4-5万吨。2月马来本土棕榈油表观需求33.8万吨,此前机构预估25-29万吨,相比预期高5-9万吨。这导致2月马棕库存212万吨,环比减少6.56%,相比MPOA产量数据公布后的库存预期低5-8万吨。从产地情况来看,马来西亚洪水减产炒作已出尽,毕竟现阶段已进入了增产周期。另外印尼斋月限制出口影响已减弱,从我国最新买船来看,后续棕榈油供应依旧充足。
中储粮油脂持续抛售
自2月28日以来,中储粮油脂公司已向市场抛售大豆原油67311吨,全部成交,成交率达到100%,主要标的分布在山东、陕西、福建、河南、广西等地。目前豆油库存维持低位,中储粮投放可缓解豆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据大豆到港情况,预计4-5月份会有明显的缓解。按照以往的投放量,后续还将继续抛储,这无疑是对市场来讲,相对是偏空的。明日3月16日将继续投放4万吨左右,预计或将继续全部成交。棕榈油方面,目前从我国棕榈油库存来看,仍超100万吨,处于供应充足的状态,随着产地出口价格的下调,我国在4-5月份仍有新增买船。另外,今年国内三大油脂中,菜油库存在逐步累库中,市场预计1-3月份我国菜籽到港量高达200万吨以上,随着工厂开机率提升,叠加中储粮的抛储,国内三大油脂不存在短缺的现象,导致其无上涨动能。
综上,从现货面来看,油脂跌跌不休,使得终端提货积极性非常差,多采取观望的态度。疫情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恢复现状远低于市场预期,甚至部分经销商感叹,当前市场恐怕不及疫情之前,居民消费降级,都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但笔者认为,正所谓没有一直跌的行情,否则购销双方都无法长期生存,静待利好消息出现,走出一波反弹行情,库存低以及没有库存的经销商可适当补刚需,均摊成本,反弹出售即可。
来源:粮信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章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以下为内容摘选: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今年“三农”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我第一次外出考察去了陕西延安、河南安阳看乡村振兴,一路思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次会议我来讲讲,就是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下面,我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强“三农”工作讲几点意见。
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这些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14亿多人吃饱吃好。现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端牢饭碗的压力大。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治理“非粮化”政策性很强,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抓种子要选准突破口,持续发力、协同攻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生物育种是大方向,要加快产业化步伐。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着眼平时,还要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系统梳理生产、加工、流通、储备、贸易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要出实招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既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当前,食物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每个环节都有“跑冒滴漏”,情况还相当严重。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消费环节大有文章可做,不仅要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还要提倡健康饮食。我国居民食用油和“红肉”人均消费量,分别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约1倍和2倍。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善莫大焉。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耕地以外,我国还有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资源。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其他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别是抓好大豆和油料生产,抓好生猪和“菜篮子”工程。这些都作了部署,关键是扎扎实实抓落实。
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可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穆可发
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9亿亩以上,总产连续6年超过800亿斤,是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落实,持续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转化为一季又一季的丰收,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强。
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克服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影响,总产820.02亿斤、创历史新高,均居全国第4位,夺得“十九连丰”。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认为,安徽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要深入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主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挖粮食产能,多种粮、种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对此,他建议,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坚决完成每年国家下达我省的粮食面积任务,每年把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主体和田块,粮食产能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并进一步深挖提高。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实现“单种、单收、单储、专用”,到2025年,优质专用小麦、水稻面积分别发展到3400万亩、3000万亩,占比均超过80%,大豆、油料的面积、产量年年增、质量有保障。
此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全面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足额将相关资金拨付到种粮主体手中。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对3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到2025年,涉粮家庭农场发展到10万个,涉粮合作社稳定在4万家左右。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牵头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更多的小农户一起发展粮食生产,到2025年,涉粮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2万个,“大托管”覆盖所有产粮大县,达到1000万亩。
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赋能粮食生产。聚焦农民最期盼、最急需的农业科技,发挥18个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新培育1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大力研制推广复式、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具,全力补上农机短板。到2025年,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0%,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2%,保持全国领先。
来源:中华粮网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近年来,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合力下,我国农业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农业装备研发水平逐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随之上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产业韧性、提升农业竞争能力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不过,农业科技装备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部分前沿和交叉领域基础研究和底盘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要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能力不强。
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学习、模仿、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仍有必要。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先进适用技术、优质农业生物资源,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过更为关键的是,要进行探索式学习,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农业产业需求的农业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以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此,才能完成从农业科技“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型,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装备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是包含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商业化应用、社会效用化等诸多环节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基础研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技术研发是其直接体现,商业化应用与社会效用化则关系到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只有科技创新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提升。应不断为科研院所、经营主体提供良好政策环境,通过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支持等,吸引更多创新要素进入科技创新链。应提高涉农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上每一环节都有一个或多个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富有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链。
农业科技创新链上参与者众多,如果不加以引导,也可能引发过度竞争或无序发展,削弱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畅通同类经营主体的合作渠道,从而使各主体能够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不断抢占竞争制高点,提高创新链整体效益。应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链上下游成员协同合作,构建研发与商业化之间的桥梁,实现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高效迭代,形成技术研发、应用和商业回报的良性反馈和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应围绕整个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进行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让企业内生的创新力量顺畅高速地流动起来。
总之,要通过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构建层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释放创新活力,让农业的科技味儿越来越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李昊 仅供分享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3年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围绕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实现稳产保供,代表委员们基于各自领域的调查实践,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实施新一轮产能提升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安排具体包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到位。
对于如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农田建设立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整合资源强化管护,建立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委员提出,加强盐碱地等各种边际土地的开发利用以扩充产能储备,通过发展草业、养殖业节粮等途径,全方位构建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同时在组织边际土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可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范围和先后次序,因地制宜丰富路径、方法和手段,使边际土地从牧草种植到改良土壤,逐步发展为后备耕地。
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当然离不开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焦化厂炼焦二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吴英代表建议,建立水资源“丰储枯用”动态调整机制,在保证黄河入海流量的前提下,建设应急分凌分洪区,将部分上游来汛期洪水及雨水进行分流存蓄,通过分时期调度,推动沿黄河各地区丰水期增加水资源储存、取用量,枯水期减少取水量,进一步减轻黄河防凌防汛抗旱减灾压力,并统筹解决沿黄地区粮食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探索多元化粮食补贴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山东省曹县曹城镇党委副书记兼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切实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重农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具体包括:提高粮食生产补贴标准。农民是粮食生产的具体实践者,粮食生产能力能否保持稳定和提高,取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高低。要让农民在以同样的资源投入和劳动付出条件下,不因生产粮食而比经营其他产业收入减少。
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市的补偿力度。在现行产粮大县大市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对产粮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中央再给予其合理的粮食生产补助,满足其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需求。
此外,探索多元化粮食补贴机制。探索面积、产量、品质等相结合的新型粮食补贴机制,在目前以种粮面积补贴为主的情况下,将亩均产量、粮食品质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等发展模式,加大对生态种粮的补贴力度,不仅要保障粮食的产量安全,还要保障粮食的质量安全。
加快保障粮食安全立法
粮食稳产增收是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完善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加强执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护法利剑”。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委员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立法已具备现实基础和经验积累,立法条件已经成熟,“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进程应该加快”。
迟日大认为,目前农业法等法律中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规定零散、不成体系,现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效力层级相对较低。因此,加快立法既是化解粮食安全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要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责任与分工。中央层面要进一步明确粮食流通管理的责任体系,规范粮食流通的各环节,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将粮食风险基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立粮食救济制度,完善粮食市场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共同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惊蛰已过,万物沐春,全国各地抢抓农时,春灌、整地、施肥、育苗,一幅幅“农事催人忙,不负好时光”的农忙画卷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铺展开来。近日,农发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行今年累计投放各类粮棉油贷款1075亿元,同比增加126亿元;贷款余额17923亿元,较年初增加405亿元,有力支持了粮棉收购、春耕备耕和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农发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按照“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化信贷支持,创新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用金融“春雨”润泽田间地头。
全力支持粮食跨年收购,保障农户备耕资金需求。农发行将支持跨年粮食收购作为服务春耕备耕生产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政策性收储资金供应和市场化收购,助力农民及时将手中粮食变现,为春耕备耕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10月初至2023年2月末,全行累计发放各类粮油收购贷款1825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2491亿斤,支持粮食收购市场份额达50%以上,充分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帮助广大农户第一时间获得卖粮款,在有效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同时,为购置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生产资料提供充足铺底资金。
全力支持化肥储备,保障市场供应充足。为支持承储企业抓住有利窗口时期入储,农发行早安排、早部署,在春耕用肥期开始前,及早对接承储企业,准确掌握资金需求,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制定配套信贷服务方案。2022年9月初至2023年2月末,全行累计发放储备化肥贷款102亿元,同比多投放16亿元,增幅19%,确保春耕用肥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到位,有效缓解了春耕用肥季节性供需矛盾,帮助企业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完成国家化肥储备任务。
全力支持粮食供应链金融发展,拓宽粮食市场新销路。农发行坚持创新发展,科技为先,研发全行产销对接信息平台,实时展示粮食购销双方需求信息,提高购销需求撮合效率;积极搭建地方特色平台,支持粮食收购、调销、储备、加工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粮食供应链金融+信用保证基金”融合模式,使收购和供给无缝衔接,支持粮食产销对接、工贸对接等全产业链发展,助力实现“农民种粮有出路、贸易企业收粮有销路、加工企业用粮有来路”。2022年4月初至2023年2月末,全行累计向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850亿元,支持供需企业达成粮食交易2552万吨。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未央)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3.2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72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玉米 | 中等 | 3040 |
大豆 | 中等 | 6300 |
豆粕 | 一级 | 4350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麦皮 | 中粗 | 28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2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9600 |
8
2023年3月20日
总878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