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4-10 浏览次数:3820
· 福州粮情
四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3.4.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2450 | 持平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720 | 372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600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408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420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330 | 3130 | -6.01%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350 | 3150 | -5.97% |
玉米 | 中等 | 3030 | 2980 | -1.65% |
大豆 | 中等 | 6300 | 6300 | 持平 |
豆粕 | 一级 | 4000 | 4150 | 3.75%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640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500 | 2400 | -4%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800 | 9300 | 5.68%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9200 | 9700 | 5.43%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3月小麦主流价格从1.535-1.58元/斤左右跌至1.4-1.445元/斤左右,累计跌幅0.135元/斤,目前小麦仍延续弱势。小麦跌的时候犹如去年涨的时候,没人想到价格一高再高,冲到近1.7元/斤的价格,跌的时候也没想到飙车失控,跌到1.4元/斤,小麦作为口粮品种本是处于比较温和稳定的,既有政策把控又有硬性刚需,加之时间段比较分明,市场行情波动性多能在预期之内,而近两年随着与外围消息联系逐渐紧密,小麦再涨一大截后逐渐市场化,年波动区间可以与玉米媲美了,在近期大跌眼镜的行情下我们不如回顾往昔。
2018-2022
从过往数据来看,17年新麦上市前后价格出现过0.2元/斤左右的跌幅,18年4月左右出现0.15元/斤左右的跌幅,其后波动幅度相对偏窄,再之后就是21年末价格进入上行通道,一路高歌猛进。21年以前临储小麦调控力度较强,通过投放量以及调整拍卖底价改变供需情况,进而影响市场心态,毕竟进入3月面粉消费逐渐转淡,厂家开机率开始缩减,而副产品价格因上半年养殖的情况也会出现一定变数,影响厂家采购积极性,消耗量减少,叠加陈麦投放,近几年多会在一定时间内走弱后接轨新季,而新季小麦产情、质量以及市场心态等将影响麦价是延续走弱还是高开上行,而新陈小麦价差高的时候达到0.1元/斤。
2023
回顾近期小麦价格跌跌不休或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3月面粉消费清淡,走货不见好转且部分面粉有超跌下探的情况,副产品特别是麸皮价格大幅走低,两者叠加制约厂家采购积极性;二是临储小麦以及轮换小麦交替投放,叠加基层现有粮源,市场供大于求;三是因去年上市初期部分对小麦比较看好,库存量较大,有资金压力的持粮主体只能积极走货;四是基于以上大厂价格领跌,其他企业跟跌,市场萧条;五是进口小麦量同比增加,打压市场心态。其实部分原因并不是主要驱动因素,但或是打压骆驼的稻草,例如临储小麦投放较前几年大幅缩减,且主要以河南地区为主,但因行情欠佳越增加供给市场越不安,而正常来说市场价格也会随拍卖价格波动,此外,从感官来说市场消费仍较疲软。
进口量增加,格局改变
外媒3月29日消息:哈萨克斯坦贸易部长塞里克·朱曼加林在阿拉木图举行的哈中商业论坛上表示,哈萨克斯坦准备将对中国的小麦出口提高到每年100万吨或更多。海关数据显示,2023 年1-2月我国共进口小麦302万吨,同比增加84.5万吨,增幅39%。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155.5万吨,占比51%;进口法国小麦77.2万吨,占比 26%;进口加拿大小麦51.2万吨,占比17%;进口美国小麦13.5万吨,占比4%。此外,因俄粮回运政策,后续俄麦占比或逐渐增加,而近几年进口量逐渐增加,属于超配额进口,后续进口消息关注度或逐渐攀升。
综上所述,短期小麦无止跌的迹象,市场对新麦价格也不看好,暂看是低于去年,但长期来说饲企采购量逐渐增加,对新麦虎视眈眈,新季产情未定,前期粮库采购价格或能小幅支撑市场,上市期农户上量节奏也将决定供需情况。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东北玉米的价格、流向等动态一直是市场上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今年东北玉米较为明显的情况就是外发困难、流通不畅。尽管有国储托市支撑市场,但价格仍整体呈现趋弱运行的态势,多数东北贸易商对玉米后市的看法较为悲观,那么东北玉米的价格真的会“跌跌不休”,一蹶不振吗?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做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需求疲软价格难稳
虽然年后至今,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已恢复到正常的节奏,但对东北深加工企业而言,产品需求并没有明显转好,甚至亏损情况也仍在持续,而根据我们从市场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很多集团性需求短期内无法完全恢复,加上餐饮行业的复苏也需要一段时间,现阶段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多按需采购,备货积极性较差,短期需求仍然欠佳,对于东北玉米价格的支撑作用也就有限。此外今年生猪价格一直相对低迷,且生猪养殖利润也一直处于亏损区间,养殖积极性受到抑制,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需求下降,而北方港口因走货不畅,玉米主流报价也整体以弱势运行为主,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看出目前东北贸易商,贸易途径的玉米走货普遍欠佳,而虽然东北地区多地直属库收购并未彻底结束,整体对市场价格也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但根据受访的东北贸易商反映,当地直属库收购积极性欠佳,玉米实际入库困难,短期内玉米需求疲软的僵局似乎难以破除。
走货心切供大于求
多位受粮信网采访的贸易商坦言,近几年很多贸易商朋友玉米做库存风险太大、赔钱的机率太高,所以今年很多有库存的贸易商都选择做短线库存,因此对玉米的短期行情也就更为敏感,目前东北玉米价格的持续趋弱,让多数贸易商加剧了对玉米后市的不看好,因为选择积极走货的贸易商数量很多。从目前需求较为疲软的玉米市场来看,尽管东北农户手中的余粮所剩不多,粮源逐渐流入中间渠道,但贸易商的较为迫切的走货心理,加上今年众多贸易商选择减小库存体量,导致市场流通的粮源增多,最后呈现的结果是目前东北玉米市场始终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也就为各玉米收购主体压价收购玉米提供了先决条件。
转变思路适应市场
近两年东北玉米在市场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东北玉米的性价比优势丧失,在养殖、饲料等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各企业都想降低成本,那么价格相对处于高位的东北玉米需求会首先受到影响,所以在现在这个本该是东北玉米销售的黄金时期,反而出现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这值得各位东北贸易商朋友思考:行情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应再用过去的思维来判断现在的行情,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东北玉米库存理论利润有限,且市场瞬息万变,并不适合各位贸易商玉米做长期库存。
综上所述,东北玉米短期内价格趋弱运行的概率较大,但随着如养殖行业对玉米需求转好等情况产生,玉米价格是有上涨空间的,但受制于小麦价格和定向稻谷拍卖等因素,预计后期涨幅有限,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粮友朋友,顺应市场变化,避免玉米长期库存。
来源:粮信网 作者:董力旗 仅供分享
三月份国内水稻成交量持续走低,非淡季市场却呈现淡季特征,可见稻米需求不旺,原粮贸易商以及米企经营者压力山大。整体来看稻价持续窄幅震荡,主流区间未现明显波动,报价基本稳定,毕竟寡淡的市场成交之下,水稻报价无法代替真正的市场价值,尤其在市场购销半停滞的状态下,水稻成交量极低,也就不难解释整个三月稻价“似落非落”的市场行情了。进入四月,水稻市场需求预计难有大幅好转,那么我们也不必过多地执着于水稻的报价高低,而是应该把关注重心转移至后市稻价的走向,以及反思过往我们是否对于稻米市场供需的判断存在误区。
米业产能大幅缩减
从米业反馈来看,23年企业产能仅能达到去年同期的1/2,甚至1/3,春节前的原粮库存至今仍未完全消耗,相当一部分小型米企春节后原粮采购量几乎为零。而前期持粮主体对于市场的判断更加倾向于“供应偏紧”状态,认为米业库存不足,但是进入2023年以后,疫情放开,没有了物流的制约,没有了心态的恐慌,终端的实际消耗能力也就暴露无遗。尤其是黑龙江产区的中高端水稻品种,绥粳18、中科发五以及稻花香系列水稻,当前基本呈现“有价无市”的状态,可见前期的市场供需判断未必准确。
市场供需格局或已转变
大型米业一直都是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从笔者的市场调研来看,当前各大米厂不仅存在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甚至都存在大量缩减原粮库存的现象,近期大厂亦是多为停收状态,即便是前期与原粮贸易商存在过口头约定,现在也只能毁约,放弃采购。而这也就意味着大厂过剩的部分即将从大厂的口袋流向了市场,但是市场终端本就低迷,那么显而易见,持粮主体的前期判断存在“误区”,当前的市场形势已经逐步转变,后市水稻并没有明显的需求缺口,甚至不排除出现“供大于需”的可能性,盲目的库存只能是增加亏损的风险。
米业库存占比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余粮早已见空,春节之后持粮主体主要为贸易商以及米企,但是进入三月以后,原粮成交转淡,贸易商心态逐渐松动,无论是北方粳稻还是南方籼稻,贸易商面对时局的动荡以及陈粮购销的几次亏损,不得不选择逐步清理库存,降低后市风险。从市场信息反馈来看,当前市场余粮的主要持有主体在于米业,贸易商库存已经处于低位。
四月初陈粮热度有所增加
4月4日国家临储以及中储粮各分公司持续投放陈粮。从成交结果来看,陈粮成交量有明显增加,尤其是粳稻:计划销售粳稻302416吨,实际成交64128吨;最高价2610元/吨,最低价2560元/吨,成交率21.2%,而3月28日国家临储首拍中,粳稻成交量仅仅1000吨,成交率0.33%。另外,2023年4月4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计划销售粳稻谷84341吨,实际成交33287吨,成交率39.5%,平均起拍价2674元/吨,实际成交均价2635元/吨。成交情况亦是有所好转。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大米终端需求来看,四月份大米价格上调无望,叠加近期米糠价格持续回落,压缩米业利润空间,或倒逼原粮价格小幅趋弱运行。但是考虑到贸易商库存低位,叠加前期采购成本亦是居于高位,那么后市稻价回落空间十分有限,也就是说四月份水稻价格或持续稳中偏弱态势,淡季市场稻价或难有大幅波动。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进入四月,稻米市场购销仍持续低迷状态,米业“叫苦跌跌”。近期,随着副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下滑,米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倒挂风险已经拉满,原本以为在此情况之下,大米价格支撑相对较强,但是大米价格的实际走向令人“大跌眼镜”。
米糠价格“深不见底”
截至三月末,粳稻糠始终保持着稳中趋弱运行的状态,跌幅最大的一周在0.10-1.20元/斤。当前粳稻糠主流报价在1.20-1.25元/斤,较上周回落幅度在0.05元/斤,最低位端已经下跌至1.15-1.18元/斤,高价位端在1.30元/斤;籼稻糠亦是跌至1.32-1.33元/斤左右。那么市场的关注重心自然转移至油脂类行情波动以及饲料行业价格支撑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虽然上周油脂类价格出现上涨行情,但是远期来看油脂类的需求仍是偏弱状态,且油脂类企业亦是反馈当前的利润微薄,效益低迷,那么短期的小幅回暖或是难以支撑米糠价格上涨。其次,近期麸皮价格持续下跌,当前主流报价逐步跌破1.0元/斤,玉米和小麦的价格亦是稳中趋弱运行,饲料行情状态已经是“自身难保”,作为替代品的米糠又何谈“涨价”呢?因此,短期内国内米糠价格上涨无望,或以持续补跌为主。
大米价格涨跌互现
当前粳米仍持续“北强南弱”状态,整体来看均呈稳中偏弱态势。以黑龙江长粒大米为例,近期黑龙江绥化等产区高价位逐渐向低价位靠拢,主流报价在2.35-2.38元/斤,高价位区间成交十分艰难,米业多反馈终端不接受。另外,江苏晚粳米亦是小幅趋弱运行,低价位端持续下探至1.70-1.72元/斤,普通晚粳米主流报价在1.72-1.75元/斤,9108大米低价位端跌至2.0元/斤,米业表示实际成交可议,报价谨慎,十分被动,买家市场格局显著。
近期价格呈上涨趋势的只有黑龙江圆粒大米,主要原因在于黑龙江以及辽宁产区粮库持续补库,支撑原粮价格小幅上涨,近期黑龙江佳木斯地区优质圆粒水稻外发价格在1.38-1.41元/斤,因此当地圆粒大米逐步小幅上调至1.80-1.83元/斤,不过走货仍是滞缓状态。
籼米方面,籼米价格稳定,终端需求不旺,集团性采购量不大,并对于现阶段米价接受度较低,部分低价米少量出货。当前丰两优大米出厂价格为1.9-1.95元/斤,黄花占大米出厂价格为2.05-2.2元/斤;优质大米野香优丽丝近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当前主流出厂价格为2.7元/斤左右。
糯米价格上涨乏力
当前糯米现货价格持续低位。主要原因在于糯米走货停滞,终端无需求,因此成交量持续下滑,多为有价无市状态,米业报价调整多依赖副产品以及原粮价格等加工成本的波动。当前五常以及吉林舒兰产区粳糯米报价在2.45元/斤;佳木斯地区稳定在2.35-2.40元/斤,不过近几日低价位逐步向高价位上调,主要原因在于米糠价格持续下滑,同样情况的还有安徽产区,皖南以及怀远地区粳糯米报价逐渐趋同且上调0.02元/斤,目前报价多在2.52-2.55元/斤。不过近期糯碎需求不佳,酒厂需求疲软,米业表示倒挂风险仍居高位。湖北孝感珍珠糯米出厂报价在2.75元/斤,米业表示,每吨倒挂200元左右,但是无奈于资金回流压力较大,只能亏本走货。进口方面,近期冬春季越南大糯港口提货价格在2.28-2.31元/斤,价格仍处于稳中有落状态。
综上所述,大米经营主体的利润十分微薄,后市经营压力居高不下。当前上海,杭州,广东等销区需求十分低迷,叠加国储20年陈米持续出库,且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江苏贸易商反馈粳米出厂价格1.60元/斤多,到厂价格仅仅在1.71-1.72元/斤,对于市场冲击较大。另外米业走货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且米业经营成本高企,为了维持米厂运行,只能不断裁员压缩成本,再者只能是倒闭关门,米业经营者可谓“苦不堪言”。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只能是“适者生存”,米企也唯有“卧薪尝胆”,而后“伺机而动”。
来源:粮信网 作者:郭东野 仅供分享
为落实国家有关部门部署,中储粮集团在黑龙江、内蒙古大豆主产区启动2022年产国产大豆收购工作,稳定国产大豆市场预期,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
记者28日从中储粮集团获悉,中储粮油脂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北方公司多措并举,积极找仓选仓,根据区域农民手中余粮情况,合理布设租仓收储库点,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启动收购,做到在收购计划内应收尽收。
中储粮3月9日起在黑龙江省内大豆主产区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鹤岗等六个地市,首批布设收储库点14家,分布在12个市县。目前除牡丹江地区完成收购计划外,其余库点正在加班加点收购。东部地区收购到库价格2.765元/斤,中西部地区收购到库价格2.775元/斤,目前农民售粮踊跃。黑龙江分公司在直属企业间跨区调剂77名人员补充收购力量,同时集团公司从吉林辖区调配第一批检化验人员27名,支援黑龙江分公司收购工作。
目前中储粮呼伦贝尔直属库已先后启动3个收购点,售粮人通过“惠三农App”进行预约,从收购入库到结算全程使用“一卡通”系统。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霍尔奇镇后山根村“阿荣旗农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慧说,通过使用“惠三农App”,选择最近的库点和时间预约出售,已将5000亩地大豆以2.775元/斤的价格出售给了中央储备粮呼伦贝尔直属库有限公司阿荣分公司,与前期市场价格相比,平均每亩地多收入29元,预计5000亩地增加收入14.5万元。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升大豆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东北地区是国产大豆的主产区,振兴大豆产业也是振兴东北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大豆振兴计划、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实施,各地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加上良种良法推广,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明显提升,做好收储收购,确保增产增收,成为提升大豆产能的重要一环。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朝阳)仅供分享
由于生物柴油行业的影响,原油价格和植物油价格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且价格传导效应明显。周末随着OPEC+突然减产消息的影响,原油价格高开,油脂价格延续反弹趋势,短期价格表现或仍然较强,中长期豆油和菜籽油或因压榨原料端供应增量明显,价格有所下移;棕榈油受3月份暴雨影响,马来西亚产量下降,供大于求强度逐渐减弱,且受原油价格高位影响,中长期价格态势或逐步转为震荡。
随着欧洲央行加息50个基点、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货币政策落地、硅谷银行破产所带来的恐慌情绪消退等因素影响,三大植物油价格触底回升。4月1日-2日,OPEC+多个成员国宣布减产,美国农业部公布美国大豆旧作库存减少以及新作种植面积不及预期,诸多因素共同扰动,三大植物油价格反弹行情进一步持续。中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周期仍未结束,大豆以及油菜籽供应量增加明显,在生物柴油政策未见明显调整的背景下,植物油价格重心仍有下移空间,棕榈油或表现相对较强。
一、原油减产带动油脂价格继续反弹
周末OPEC+数个成员国宣布减产,原油价格跳涨,计划从5月实施减产至2023年底,其中沙特计划减产50万桶/日,科威特计划减产12.8万桶/日,阿联酋减产14.4万桶/日,哈萨克斯坦减产7.8万桶/日,阿尔及利亚减产4.8万桶/日,阿曼减产4万桶/日,涉及产能约115万桶/日,约占OPEC现有产能3.7%。受此消息影响,原油价格重心上移,截至4月3日上午,WTI原油价格最高升至81.69美元,最高涨幅7.96%,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最高达到86.44美元,最高涨幅达到8.20%。受植物油在生物柴油方面与原油协同效应的影响,同时叠加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大豆种植面积和库存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植物油价格在触底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上扬。
二、原油价格上涨引发美国通胀担忧,或进一步反作用于未来价格
周五晚上,美国公布2月份核心PCE物价指数,据数据显示,美国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 4.6%,预期4.70%,前值4.70%。且3月份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63.4,环比明显下降,市场对于通胀上行的预期有所减弱,美联储结束加息的进程也有所加快,货币紧缩政策对原油和植物油的压制作用也将被有所削弱。
但是受OPEC+意外减产的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市场对美国通胀下行程度的担忧又重新干扰接下来的加息预期,截至4月3日,据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1.6%,加息25个基点至5.00%-5.25%区间的概率为48.4%。因此来自短期原油价格上涨所驱动的5月继续加息的预期,未来或仍将对植物油价格产生宏观货币流动性上的压制。
三、油脂中长期供大于求格局仍将是价格的主要下行动力
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1日,美国旧作大豆库存总量为16.9亿蒲,同比减少13%,低于市场预期的17.42亿蒲。预计202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751万英亩,低于路透预期的8824.2万英亩。美豆供应和种植面积不及预期,短期利多因素逐步累积,美豆价格在银行破产情绪回落和原油减产刺激下继续上行,寻找新的短期平衡点。
中长期来看,除了宏观压制作用仍然存在,油脂供需格局也将注定本轮行情仅仅是触“底”反弹。从大豆和油菜籽的产量数据来看,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丰产预期。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的产量分别为114.75、139.50和46.2百万吨,其中美国、巴西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8.08、11百万吨,阿根廷则因天气干旱,大豆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60百万吨。同时全球油菜籽产量也将达到80.23百万吨,环比增长近11.28%。虽然需求端同样有所增加,但需求增量远不及供给增量,大豆和油菜籽价格中长期重心仍存下移基础,豆油和菜籽油价格或也顺势有所回落。
棕榈油的情况相对于豆油和菜籽油得表现要强一些,受马来西亚3月份暴雨的影响,棕榈油产量有所下降,据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显示,2023年3月1-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减少22.61%,出油率减少0.06%,产量减少22.92%,且2月份库存下降明显,供应收紧对价格支撑作用较强,供需格局较年初存在明显的改善。未来受制于豆油和菜籽油价格回落的影响,价格难有较大的涨幅,而原油价格高位或将托底棕榈油价格,因此棕榈油整体或以震荡为主。
综上所述,近期油脂价格的反弹主要受到宏观恐慌情绪退场、供应情况有所收紧、以及原油减产等因素的接续影响。短期原油价格或维持高位,油脂利好因素较多,价格难以回落。中长期宏观加息因素仍存,大豆和油菜籽供大于求格局明显,价格重心或有所下移。而与原油关系较为密切的棕榈油,供大于求的强度相对大豆和菜籽较弱,且受原油高位价格影响,棕榈油价格回落程度或有限,中长期价格态势或逐步转为震荡。
来源:卓创资讯(责任编辑:阡陌)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图①:在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精密仪器上作业。 |
在山东五莲县汪湖镇莫家崖头村一处麦田,农民在操作喷杆喷雾机喷洒除草剂。 |
“高畴新雨足,布谷唤春耕。”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放眼望去,广袤田野间满是生机勃勃的绿色,一幅幅“春耕图”赏心悦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购置农机有补贴、销售自产农产品减免税费、“农担贷”化解融资难题……开年以来,财税政策持续发力、“精耕细作”,鼓励农企研发创新、畅通产业链上下游,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加强多方面帮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种粮强信心,财政资金保障足
山东日照五莲县汪湖镇莫家崖头村村民潘召新家的麦地里,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行走田间,张开“双臂”喷洒除草剂。“开春以后,作物生长,病虫害也跟着活跃。有了这个‘大家伙’,迈一步就能横扫14米,一小时能给60亩地打药施肥,效率是人工的60多倍,不但省时省力,打得还均匀。”潘召新对农机作业的效果十分满意。
近年来,五莲县通过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农户提供土地托管、农机作业等一系列全过程服务,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走进松俊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深翻犁等大大小小的设备放满了前后4个厂房,其中一台17米高的机器惹人驻足。“购买这台价格23.5万元的100吨/天连续式谷物烘干机,能享受农机补贴6.9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刘松俊告诉记者,在“山东农机补贴”APP上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很快就会带着申请表、承诺书上门来审核资质,补助直接发放到卡上。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大政策推广和机械技术培训普及力度。”五莲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郑怀龙介绍,2022年,五莲县共受理申报农机购置补贴2286份,受益户数2120户,补贴机具2312台(套),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7.37万元。
一台农机两头补贴,新农机有优惠,农机报废也有支持。据了解,五莲县财政部门专门开通补贴绿色通道,通过“财政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直接将农机报废补贴资金发放至农户一本通银行账户。截至目前,该县办理报废补贴机具37台,使用补贴资金19.55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农户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五莲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郑成金说。
不只是“机器农保姆”走俏,高标准农田的加快建设,也让越来越多农户种粮更有底气。“以前一到浇地就犯愁,400多亩地,雇七八个人,连续忙活八九天,还得时时盯着以防打漏跑水,现在我自己两天一夜就能全部灌溉完。”山东德州禹城市辛寨镇苗庄村种植大户李法新说,“浇上这遍返青水,咱心里就踏实了。”
2022年,苗庄村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变压器、供电桩拔地而起,机电井、灌溉管道、高低压线路等陆续建设投用。“尤其是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农田灌溉周期大大缩短,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涵养地下水源。”禹城市农业开发中心主任郭鹏说。
“去年我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0.6提高到0.85。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52亿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禹城市财政局局长孙斌说。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56亿元……去年末,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一系列涉农资金,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开年以来,各地积极谋划、加快落实,一笔笔财政资金直达田间地头,全力支持抢抓农业生产。
“加强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既能解决农业投入资金不足问题,又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底气,为其开展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助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春天的麦田生机盎然。“政府给咱建良田,咱种粮越来越有信心。”李法新笑着说。
为农企减负,税费优惠力度大
春季是沃柑销售的旺季,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大庄乡驻马哨村,1600亩果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沃柑。
“这里气候特殊,种出来的果子肉质好、糖分高,品质很不错。”去年,受益于销售自产农产品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政策支持,开远百草香橙种植有限公司迎来了新发展,公司负责人张翠说,“资金回流加快,我们干劲更足,市场规模也扩大了不少,外省客户纷纷前来订购。在销售旺季,每天能卖20多吨哩。”
“这些税费减免,让我们有充足资金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栽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提高绿化覆盖率,让石山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张翠说。
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推出,不仅为广大农业企业扩大种植生产减负担添动力,还激励着他们加大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
安徽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处工厂内,货车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一体化智能粮食烘干机正发往全国各地。“有智能控温系统、进口水分仪、上下无绞龙结构等新技术加持,新产品一推出就深受客户青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波说。
企业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辰宇机械在设备研发过程中也曾遇到困难。“当时,大吨位粮食烘干机械逐渐占据主流市场,我们主打的15吨系列受到影响,销量下滑,加快研发转型、开辟新客户新市场成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张波回忆,但加大智能化大吨位设备研发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前期投入大、后续资金不足,恐怕难以支撑到新产品的试制和面市。
六安市税务部门了解企业困境后,主动选派骨干团队上门辅导,全面梳理涉税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全流程提速办理。“160万元留抵退税款及时到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帮企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上百万元,一笔笔税费支持资金为我们注入了发展活水。”张波说。
税惠红包的“及时雨”,催发企业的“创新花”。“现在我们已顺利研发出30吨及以上吨位的机型,通过机器烘干出的谷物色泽均匀,品质优于传统人工翻晒,周期短、产量大、干燥过程无污染,更不用受制于天气因素,既提升了用户的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粮食安全。”张波说。
谈及未来发展,张波信心满满:“有了国家政策支持,我们将继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让企业不断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水平。”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农业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享受到留抵退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税费支持,不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也为他们转型升级提供了推动力。”何代欣说。
为产业增活力,畅通资金链产业链
在山东淄博博山区源泉镇,一大早,经营家庭农场的节卫东来到猕猴桃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猕猴桃是当地的特色水果,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少不了资金支持。“传统贷款往往需要提供担保,但农业产业缺少抵押物,利息也高。农业担保公司可是帮了我们大忙。”节卫东说。
原来,去年节卫东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却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带上公司资料,直奔乡镇农担工作站。“通过农担公司,我们在齐商银行贷款了50万元,提交申请后,三五天就放款了,没耽误农时。今年,我打算选育引进新种植品种,延长猕猴桃采摘时间,形成早中晚熟搭配的种植布局,200万元农担贷款又迅速到账,给足了我大干一场的信心。”节卫东说。
2017年,山东省成立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农村,随后在博山区设立农担办事处,全区各乡镇还在银行网点成立了农担工作站。“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博山特色农业产业链,对发展预制菜、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农业新业态的公司给予政策性支持,壮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管理中心业务副经理谭柄颜说。
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利于畅通农业发展资金链。税收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则打通了供需堵点,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牵线搭桥”。
春日里,一批旋耕机所用的零配件——起垄器,从河南长葛市环星机械有限公司仓库运出,发往20公里外的程骏小型农机具厂。在程骏小型农机具厂里,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看着客户定购的新型旋耕机顺利生产,农机具厂负责人程东伟松了口气。
“去年销售情况不乐观,今年初我们在采购零配件时就有些保守,储备数量不多。没想到开春后,下游企业订单明显增多,零配件短缺又成了限制公司生产的难题。”程东伟说。
“此前我们采购的起垄器的生产企业在外省,生产零配件需要时间,物流运输也要时间,再联系他们就来不及了。但这批新型旋耕机都是订单销售,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不仅影响企业信誉,还会面临合同违约风险。”面对上门走访问需的税务干部,程东伟道出了困难。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二天税务人员就将符合条件的本地企业清单送上了门。
“我们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和增值税发票数据筛选出合适的企业,再由供需双方进行对接,自愿沟通联络,按照市场规则谈判磋商,化解供需不畅。”长葛市税务局副局长刘建锁表示,农机装备是春耕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长葛市机械加工企业众多,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能帮助农机企业实现零部件产销本地化,形成稳定的产销对接合作关系,同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机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们已和环星机械签订了1年期的起垄器供货合同,新型旋耕机批量生产有了保证,相信今年的销售业绩也会大增。”程东伟说。
“近年来,财税政策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财政资金直接帮扶农户、税费优惠减轻企业负担,还通过财政和金融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衔接等方式帮助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何代欣认为,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引导各方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同时加强跟踪相关政策对农业、农村、农企的积极影响,不断改进相关政策部署,更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 观 王 沛 仅供分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宏观政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发挥好财税政策支农强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财税政策持续增投入、强引导,在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精准施策。2022年,为有效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中央财政在关键节点分3批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400亿元,有力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财政2022年安排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较上年增加84.76亿元;将农、林、牧、渔业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中央财政投入超百亿元推动构建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财税政策全方位发力,让农民群众对党的惠农政策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宏观政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发挥好财税政策支农强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稳步提升财政投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继续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通过增加农业水利建设投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等,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减少农业发展风险、稳定农民种粮预期。要完善支农资金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支持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宜业。
提高财税惠农效果,需要依靠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一方面,须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避免“撒胡椒面”,综合考虑乡村振兴“补短板”“锻长板”所需,通过优化涉农资金源头整合、实行大事要事清单管理、加大资金资源同向集聚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打破条块管理分割、资金使用分散的局面,实现涉农资金“握指成拳”;另一方面,要提高部分农业补贴项目的针对性,真正发挥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此外,要注重财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完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提高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的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乘数效应。
保证涉农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落地有声”,要防止“跑冒滴漏”,加强管理,强化问责。要利用好现行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同时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及税收大数据等手段,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对涉农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链条跟踪管理。对“补人头”“补地头”等各类惠农补贴和涉农税惠政策的效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不断动态调整完善。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用好财税政策“指挥棒”,聚焦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将更好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的生活更美好。
来源:人民日报 仅供分享
法国费加罗报称,整个东欧地区农户的愤怒情绪正在与日俱增,因为来自乌克兰的大量廉价粮食威胁到他们的生意。
随着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激增,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农户难以销售农作物,并因此蒙受巨大损失。费加罗报称,以前这些国家的农户同意帮助将粮食运出乌克兰并运往全球市场,但是却发现自己面临乌克兰谷物的不公平竞争。
去年5月份欧盟暂停征收所有来自乌克兰的农产品关税,为期一年,以支持俄乌冲突后的乌克兰经济。但是从乌克兰运出的谷物和其他农产品大量涌入欧盟市场,而不是被运送到欧盟以外的市场,给欧盟国内农户带来竞争压力。
波兰农民Marcin Misiak表示,乌克兰谷物没有像西方政客们承诺的那样运往国际市场,而是留在了波兰。他的老客户选择购买更便宜的乌克兰谷物。他在2022年8月可以以每吨340欧元的价格出售小麦,但是2023年3月初的售价只有220欧元/吨。
法国国际和战略事务研究所(IRIS)研究员塞巴斯蒂安·阿比斯说,欧盟未料到乌克兰谷物竞争的影响。乌克兰商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赚钱。在欧洲港口,竞争很激烈,来自乌克兰的进口产品受到青睐。
上月欧盟委员会宣布计划向乌克兰邻国的农户提供财政补贴,以补偿他们的损失,限制市场失衡的影响。布鲁塞尔动用了总额为5630万欧元的危机储备资金,这些资金受到共同农业政策(CAP)的支持。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记者日前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3年3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3.4%,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2020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这表明,随着疫情影响明显消退和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行业预期持续向好,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积极,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特点进一步显现。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3月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上升至2020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随着国内经济和制造业的复苏,生产企业对后市预期良好,生产热情高涨;销售指数升至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随着传统旺季来临,终端用户备货积极,企业订单组织逐步顺畅;库存指数回落,跌至近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显示前期持续处于积压态势的商品库存开始减少,国内大宗商品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综合来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供需双侧联动上升,特别是商品库存压力得到缓解,显示国内大宗商品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显露积极的迹象,行业稳中向好的态势继续深入发展。
对于4月的市场走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考虑到国内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制造业和基建将会继续带动需求增长。短期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仍处于去库存化阶段,但当前外需不足导致整体出口形势不佳或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预计4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仍将维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商品价格整体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来源:上海证券报(责任编辑:米良)仅供分享
中国网讯 4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党组书记杨振海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中国农科院要聚焦科技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推进举院抓大事改革,强化基础与前沿研究,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会议强调,全院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作为长期重点工作抓稳抓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强化院党组对实验室的统筹管理。要加强职能配置,优化管理机制,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要加强综合保障,强化多方协同,给予实验室政策、人财物等方面更大支持。要优化绩效管理,引导各实验室更加注重价值、能力、贡献,充分发挥发展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会议要求,各依托研究所要高度重视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平台作用,紧密围绕“国之大者”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加快形成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的系统化能力。要明确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发展的创新高地。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凝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要完善系统组织架构,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推进高水平交流合作。要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优化岗位聘用、分类管理与评价激励机制。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各类资源配置,夯实条件能力基础。
会上,中国农科院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参会院领导和院士专家提出了咨询意见。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领导,唐华俊院士、陈化兰院士,在家院领导,院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院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及依托研究所主要领导,院参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研究所主要领导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官涛 |责任编辑:王静 仅供分享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座谈会,交流各地做法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专家和地方的意见建议,部署今年示范推广工作。
座谈会透露的信息显示,由于2002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遴选了一批适宜品种,集成了一批技术模式,配套了一批专用机具,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大部分田块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圆满完成了示范任务。会议强调,当前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加强分类指导,紧盯关键环节,落细关键措施,稳步提高示范推广成效。一要落实面积。督促示范任务落实,推动资金技术落地,打牢示范推广基础。二要优化模式。以县为单位推介一批适宜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品种优化确定1—2个田间配置模式。三要调配机具。加强机具调配,做好机具检修,抓好机手培训,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四要加强指导。组织专家包片蹲点,开展技术服务,抓好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落实技术措施。
河南驰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起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自从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后,我国油脂油料市场供应明显得到了提高,广大农民也开始认识到了进行农作物轮茬、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性,以及对土地肥力持续提高的好处。
据记者了解,2022年在“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政策的鼓励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扩大2300万亩左右。其中,东北三省一区增加了1500万亩以上,其他产区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加750万亩左右。相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在14900万亩左右,同比增长18.3%,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9%左右。
“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面积实施农作物的轮茬耕作等,正在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这也将增强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特别是大面积恢复大豆种植十分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河南省滑县粮油贸易商范银豹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大豆、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近年来的种植收益相差不大,再加上相关机构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田野里总会有各类农作物良好地生长着,尤其是到了金秋收获季节,田野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记者近日在湖北进行菜系市场调研发现,为了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各地对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均较为积极,同时还增强了广大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十分有利于提高国产油料的产量,减弱我国油料对进口的依赖度。农业专家表示,有效地在适宜地区开展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在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种植恰当的作物,将取得最好的综合效益,让阳光、水与土地资源等发挥最佳的效能。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米良)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4.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5-17)中等 | 2450 |
晚籼谷 | (15-17)中等 | 2550 |
早籼米 | (15-17)中等 | 372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0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08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200 |
东北米 | 一级 | 456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0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13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150 |
玉米 | 中等 | 2980 |
大豆 | 中等 | 6300 |
豆粕 | 一级 | 4150 |
籼糯米 | 一级 | 6400 |
麦皮 | 中粗 | 24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93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9700 |
10
2023年4月10日
总880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