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3年19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325

· 福州粮情

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上涨

时间:2023.7.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245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255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580

358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80

428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300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20

3020

持平

玉米

中等

2920

3000

2.74%

大豆

中等

6600

66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150

4400

6.02%

  籼糯米

一级

6400

6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2540

2540

持平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050

8500

5.59%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450

8900

5.33%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7月5日美国小麦大幅上涨 因供应及黑海谷物协议续签担忧 

    周三美国三家小麦期货市场收盘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北部平原春小麦状况下滑,冬小麦收割步伐落后于正常速度,黑海谷物协议续签前景令人担忧。

  CBOT软红冬小麦市场的9月期约收高32.50美分或5.06%,报收674.25美分/蒲式耳。

  KCBT硬红冬小麦市场的9月期约收高49.75美分或6.25%,报收846.25美分/蒲式耳。

  MGE硬红春小麦市场的9月期约收高48.25美分或6%,报收857.50美分/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周一发布的作物进展报告显示,截至7月2日,美国冬小麦收割工作完成了37%,落后于上年同期的52%和五年平均进度46%,也低于市场预期的40%。

  春小麦优良率为48%,低于一周前的50%,上年同期为66%。这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的52%。

  分析师称,南部平原的降雨耽搁了冬小麦收获,而且美国全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的未来七天预报显示,未来一周这些地区还将出现更多的降雨,其中堪萨斯州南部以及俄克拉何马州西北部将出现多达5英寸的降雨。这可能进一步耽搁冬小麦收获。

  另外,美国北部平原和加拿大大草原天气干燥,引起人们对北美地区春小麦减产的担忧。

  俄罗斯周三表示,它还没有就是否延长黑海谷物协议作出最终决定,而联合国承诺在该协议于7月17日到期之前尽一切努力延长该协议。

  俄罗斯和欧盟等主要出口国的小麦出口价格越来越高,也支持了美国小麦期货。咨询机构SovEcon公司称,6月份法国小麦价格大约上涨11美元,达到252美元/吨。俄罗斯小麦上涨8美元,为每吨231.50美元。该公司表示,在引入新的计算公式后,6月份小麦的出口关税下降,进一步支持了俄罗斯小麦报价。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30日,欧盟2022/23年度软小麦出口量达到11.43亿蒲式耳,同比增加约12%。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是前五大进口国。

  咨询机构Agritel公司将2023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估从8320万吨上调到8570万吨,因为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天气条件良好。

  突尼斯通过最近结束的国际招标,购买了370万蒲式耳软小麦和370万蒲式耳杜伦麦,产地可选,但估计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这些小麦将在7月底至9月初之间装运,具体取决于产地。

来源:博易大师 责任编辑:黎鸣 仅供分享

玉米行情生变,小麦要降温? 

    周末,山东深加工玉米上量增加,但调价力度略显“底气不足”,前期上涨时基本是20-30元/吨左右的上涨,但周末下跌幅度仅在6-18元/吨,部分还在上调价格,究其原因一或是因降雨,气象显示7月3日08时至4日08时,山东中南部、河南东部和中南部、苏皖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强降雨或影响流通;二是厂家长久不上量也需要维持1-2天的量补充库存且也要随整体情况。玉米小麦高度关联,周末部分面企价格也略有下调,玉米行情生变,小麦会受影响吗?笔者认为小麦或仍维持高位震荡运行,具体原因如下。

夏粮收购进行时,粮库指引市场

    进入7月,夏收如火如荼进行中,总体来说各省公布的收购进度略慢于去年同期,但价格是低于去年同期的,而粮库价格基本是市场最高价,6月30日中储粮菏泽直属库曹县、单县、巨野、郓城分库:一等小麦收购价格1.45元/斤,二等1.448元/斤,三等1.446元/斤;洛阳洛粮粮食有限公司市级储备小麦:国标一级1.475元/斤,国标二级1.47元/斤;且中储粮成交也不佳,6.25~6.30周累计采购27.8万吨,实际成交8万吨,成交率29%,此外市场言7月中旬北京20万吨大单采购又将到来,去年同期受此提振价格转强,今年如何就看定价情况了。

基层挺价心强,高价层出不穷

    基层收购高峰期基本过去,市场购销节奏放缓,但近期贸易商收购困难,农户惜售,低价收不到,高价无法走货只能做库存,似乎又陷入了僵局,粮点1.36-1.39元/斤的收购价格层出不穷,水12-13,容重780及以上,甚至部分1.4元/斤也不好收,而此价格走货基本无利,不过基层多是卖跌不卖涨的,现在普遍在观望挺价阶段,等下一季粮食临近上市或者有资金需要部分或将开始出售。 

面粉淡季已至,收购底气不足

    7月天气愈发炎热,集中消费减少,面粉走货清淡,前期部分面企因此停机放了两天假,新季小麦上市已久,但面企收购积极性并不高,相对来说新麦麦香味更足,时间一过,厂家普遍愿意用新麦,但今年新麦质量不好,部分地区还毒素超标,只能外调,且厂家陈麦结余偏多,部分还在使用陈麦当中,新麦还不好收,基层惜售心强,新麦价格也不低,与上市初期陈麦价格相当,厂家也是控制收购,等待后续腾仓期能否释放一部分粮源。

    综上所述,近期小麦上涨与玉米也有一定关联,但根源在于基层惜售以及储备库支撑,往年来说质量无问题下,收购高峰期价格多上涨困难,普遍维持区间震荡为主,但今年因质量分化产生了新格局,因此,玉米小幅回落对小麦影响不大,主要还是看上量情况。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南方早稻陆续收获 夏粮收储加紧进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前,南方各地早稻陆续迎来大面积收割,与此同时,夏粮的收储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盛夏时节,稻谷飘香。连日来,江西1800多万亩早稻进入收获期。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今年江西早稻长势普遍较好。

 

农机助力,夏收更高效。眼下,广东各地的早稻迎来大面积收割,今年广东全省投入收割机等高效、智能农机装备超百万台(套),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湖南将全省早稻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农技人员,从水稻的选种、栽培、管护、收割等各个环节对农户进行指导。

这几天,青海海东、甘肃陇东地区的冬小麦大面积开镰收割,各个麦收区积极调拨农业机械加紧抢收,确保应收尽收。

 

当前正值夏粮收储关键期。河北石家庄各粮库开足马力,24小时对农户开放收粮。浙江嘉兴供电、交通、农业等多个部门组成服务专班,对收购的小麦接力运输、进库、分仓,加快收储进度。

陕西共准备夏粮收购仓容55亿斤左右,设立收购网点821个,方便农民就近售粮。安徽参与夏粮收购企业达1190家,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 雷晓  仅供分享

我国水稻智能育种迈入4.0阶段 

    “我国的水稻经过育种技术创新,正在迈入智能育种的4.0阶段。4.0阶段是利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智能育种阶段,将大幅度提升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释放资源价值,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7月5日,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赋能种业振兴专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如是说。

  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而数字化是种业科技创新的趋势。

  “我国的水稻经过以袁隆平、谢华安为代表的中国育种家们的努力,已‘聚优去劣’,目前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能力,将我国的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钱前说。

  在育种家看来,数字技术加速了育种过程。“过去的育种家们是‘看见什么就选择什么’,现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选择——‘先预测再验证’,这大大扩大了育种规模,加快了育种进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副主任黎亮认为。

  在种业这一传统产业中,数字经济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世界首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一系列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夯实了北京“种业之都”的科技基础。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北京市将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范畴,全力打造‘种业之都’,正逐步推进种业数字化,建立‘表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加快精准育种步伐,逐步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西安说。

  通过多方的落地实践,我国育种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

  “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和企业正在一起共建数字种业大数据库,在畜禽种业上进行自动化性状采集的尝试,一旦实现,育种工作会实现指数级的跃升。”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以中说。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了智慧育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据该公司分子育种实验室运营负责人靳凤介绍,该平台与科研院所合作,在番茄、辣椒、西瓜、甜瓜、黄瓜、大白菜等经济作物上共同开发了60余个与品质和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每年为全国29个省市的400多家蔬菜种企提供近50万份株育种材料的抗性筛查。

  面向未来,作为种质资源大国,我国如何将其转化成基因资源?“这需要数字化技术帮助我们从随机选择到精准选择,选出好的品种。通过精准分子设计与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聚合具有理想株型、高产、优质、耐逆等特点的作物。”钱前说。

  今年2月,国家作物种质库联合腾讯公司,共同发起了“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开展种质数字化存储、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希冀为全国育种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化支持。

  数字、AI(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如何帮助育种家?“关键是搭建桥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据中心负责人张骁说,目前科技企业和农业育种领域特别需要架一座桥梁,连接双方,进一步加深互相了解。比如,人工智能ChatGPT虽然是大语言模型,但其在育种领域会是个特别好的科研助手——它能在统计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工作中,有效地减少育种家的工作量,提炼出更科学的育种规律。

来源:科技日报(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大豆后市还会接着涨? 

    今年我国大豆市场整体情况一直都不乐观。 6月中旬继国家政策性大豆收储之后,黑龙江、内蒙古地方储备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相继启动收购,给大豆持续惨淡的行情带来了一丝希望。由于今年东北豆市政策性支撑时间比较长,所以收购力度发挥得淋漓尽致,消化了不少基层过剩的余粮。之前,贸易商们都担心收储结束之后,国内大豆价格会持续走低,但是从当前了解来看,大豆价格稳中趋强,那么我国现货大豆价格还能坚持多久,后市维稳还是会走低,让笔者为您做简要分析。
  东北豆还会掉价吗?
  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地级储备相继启动收购,给东北即将“塌方”的价格给予了一定的支撑,收储结束之后,贸易商担心的大豆价格下跌情况并未发生。当前基层余粮见底,东北产区高蛋白和大颗粒商品豆走货速度尚可,但优质豆源不好收购,因基层豆源变少,价格坚挺。本周黑龙江地区,蛋白含量40%,水13%,毛粮收购价格为2.65元/斤,外发价格为2.7元/斤:东升系列,7.0圆孔,蛋白含量41%,水分12.5%,大颗粒塔粮外发价格为2.95元/斤;1152品种,5.0长孔,蛋白含量41.5%以上,塔粮外发价格为2.85元/斤左右,蛋白含量42%,塔粮外发价格为2.90元/斤。虽然价格有所小涨,但终端需求提前进入淡季,东北豆源流通仍是偏弱,价格上涨仅体现在优等商品豆,低蛋白豆源依然销售情况不佳。
  自5月30日中储粮投拍产于2017年、2018、2020年陈豆经历多轮流拍之后,肇东库底价已由之前的5100元/吨下调至4950元/吨,价格优势显现,近几次拍卖均有成交,这充分证明当前市场上豆源有些紧缺。各地大豆供应紧缺,东北豆价小涨和豆源见底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东北豆市带来一丝希望。但需求清淡的“梅雨”季,终端加工主体在收益下降过程中,多数仍会选择廉价的转基因豆源替代,对整体豆市形成利好和利空交织,东北现行价格虽无明显跌势,但上行也很乏力,后期或将以稳定为主。
  南方豆价后劲十足?
  当前南方产区基层余粮已较少,湖北、山东余粮不足一成,安徽余粮预计一成左右,河南余粮预计一成左右。新季大豆种植结束后,估计南方还有一小波集中上量期,不过上货量也较为有限。伴随着货源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上调,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区大豆价格均有上涨,安徽、河南等大豆主流价格为3.2元/斤,但是交易量不多。 江苏优质豆源余量同样较少,具备整车发运能力的商户极少,价格同样小幅上涨。黑脐豆,蛋白含量46%,13%水,外发价格为3.60元/斤;杂花大豆,水分13%,蛋白42%-43%,机选,外发装车价格为3.25元/斤,手工豆外发价格3.4元/斤;大白皮,蛋白含量46%,水13%,过比重色选,外发装车价格为3.70元/斤。但由于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加上“梅雨”季大范围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加之很快进入暑期,各类学校食堂将放假关闭,豆制品的保质期也明显缩短,需求和加工均大幅减量,南方豆价上涨后劲不足,后期或将逐渐保持稳定状态。
  进口大豆前景乐观?
  进入6月份以来,南方到了梅雨季,这种高温潮湿的天气,大豆容易吸潮变质,豆制品加工厂因豆制品保质期缩短,需求减淡,加工量日益减少。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小加工厂来说,为了节省生产成本,他们大多寻求低廉的转基因大豆来替代国产豆,因为国产豆与美湾豆相比,不论从价格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近日,进口美湾大豆涨跌互现。上周山东港,美湾豆蛋白含量39%,净粮分销价格为5050元/吨,天津港,美湾豆蛋白含量39%,净粮分销价格为4970元/吨,本周价格均回落50元/吨,贸易商反映需求不好,美湾豆销售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据报道,5月中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同比增加24.3%,刷新历史最高记录。7-8月进口大豆到港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后期几个月大豆到港量均会超过1000万吨,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今年巴西大豆到港成本较低,并且产量喜人,但水分较大,难以储存。后期进口大豆采购可能会比较疲软。进口大豆短期内无更多利好因素支撑,上涨乏力,价格或将有继续走低的风险,后市或将延续此状态。
  综上所述,当前正值豆制品消费淡季,需求难有变化。笔者认为短时间内大豆后市恐将继续维持稳中偏弱格局。建议贸易商理性收购,及时锁定利润是最稳妥之举。

来源:粮信网  作者:许文茜  仅供分享

市场人士:后续油脂油料板块或易涨难跌 

USDA报告带动油脂油料大涨

  7月3日,国内油脂油料开盘即大幅高开,其中豆二、豆油、豆粕、菜粕收盘均录得涨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外盘方面,7月3日,CBOT农产品期价涨跌不一。当天,CBOT玉米12月合约收于4.935美元/蒲式耳,跌幅为0.25%;CBOT小麦9月合约收于6.4175美元/蒲式耳,跌幅为1.42%;CBOT大豆11月合约收于13.5375美元/蒲式耳,涨幅为0.78%;CBOT豆油期货12月合约收于60.19美分/磅,涨幅为2.07%;CBOT豆粕期货12月合约收于396美元/吨,跌幅为0.33%。

  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农产品组组长陶圣炎认为,此次上涨行情主要来源于上周五盘后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种植面积报告带来的影响,该报告超预期调降美豆种植面积,导致外盘油脂大涨,进而带动国内油脂油料盘面上涨。

  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也认为,周一油脂油料的大幅上涨主要受到上周五夜盘收盘后USDA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影响。“报告显示,新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相较3月预估减少了4.6%,美国的大豆期末库存预估由偏宽松直接转向为偏紧。”他说,这大幅提振了市场情绪,国内油脂油料因此跟涨。

  对于上周五公布的美豆新作种植面积报告较预期显著利多,新湖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首席分析师陈燕杰详细介绍,因为播种进度比较快,市场及各机构前期一直预估6月公布的美豆新作播种面积将比3月展望论坛面积要高一些。但实际结果显示,美豆2023/2024年度新作大豆播种面积为8350.5万英亩,不仅比3月展望论坛的8750万英亩低了400万英亩,也低于机构预估及去年播种面积。此前机构调查预估美豆新作面积为8767.3万英亩,2022年美豆播种面积为8745万英亩,同比将减少4.5%。此外,当日公布的截至6月1日的美豆季度库存也低于预期,同样构成利多。

  “按照美豆新作面积,参考当前优良率表现,只要美豆新作单产低于51蒲式耳/英亩,新作美豆同比就可能减产。新作美豆供需预期将从同比稍有改善,变成同比更加紧张。美豆新作库存消费比可能从本季的7.9%降至5%以内。”陈燕杰说,因此,这份报告扭转了美豆新作的供需格局。CBOT豆类全面大涨直接导致周一国内豆二、两粕及豆油涨停。

  由于种植面积报告将确定新季美豆种植面积,为本作物年度美豆产量定下基调,被誉为全年度最重要的报告之一。“我们进一步分析报告内容发现,跟去年同期相比,美国玉米、小麦种植面积上升,大豆、棉花种植面积下滑,种植面积加总小幅上升,考虑到今年播种期间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且近期干旱天气对大豆种植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次面积调降可信度较高,即使目前美国还有部分地区未完成种植,后续USDA调整美豆种植面积的幅度也相对有限。”陶圣炎说,在该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对美豆平衡表进行推算后,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美豆产量同比依然下滑1%,而如果美豆优良率依然维持当前水平,美豆产量同比下滑或超7%,较前期市场预期有较大差距,美豆平衡表再次转向预期偏紧,后续一旦天气情况有变,美豆供给情况会更紧张,将进一步推高油脂油料价格。

  从板块内部来看,边舒扬介绍,受到面积报告影响,虽豆系全线上涨,但豆粕本身受汇率、海关进口政策和国内压榨等因素影响,供给相较国际大豆更加紧张,该利多报告对豆粕的市场情绪提振最为明显。“菜粕受益于豆粕的供给紧张预期而上涨,尤其在我国,菜粕的供给本身就因为后续菜籽到港不足、压榨下降而表现偏紧,利多消息对其刺激同样明显。”他表示,豆油在我国作为压榨的副产品,涨势相较蛋白略弱,且油脂方面棕榈油供给相对宽裕,会限制豆油的涨幅。

  后续油脂油料板块或易涨难跌

  从影响后市的因素来看,在美豆新作面积同比减少背景下,CBOT大豆将对天气更加敏感。陈燕杰表示,一旦美豆新作生长关键期旱情持续,优良率持续较差,随着美豆新作减产预期的强化,美豆期价偏强势头还将持续。但若有间歇性降雨,盘面的波动也会比较明显。后市需要关注美豆主产区天气及优良率的变化、国际棕榈油增产增库情况、加拿大菜籽新作单产情况。

  目前已进入三季度,由于新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确认,边舒扬认为,美豆供给已经处在紧平衡的状态中,后续随着进入美豆种植的生长关键期,天气影响至关重要,而天气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美豆后续易涨难跌的格局。

  “从进口成本考虑,国内蛋白将会同样易涨难跌。”他说,若后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落,将会一定程度释放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蛋白将表现为高位振荡,但暂时无法看到蛋白价格大幅下跌的驱动因素。油脂方面,由于当前处在棕榈油的季节性增产期,棕榈油供给的增加将会一定程度限制国际植物油价格上方空间。而国内大豆由于稳定到港,后续在蛋白需求较好的情况下,豆油可能因为压榨上升而被动增加,受到供给偏好预期同样面临一定的价格压力。相较而言,菜籽和菜油进口并无利润,且菜籽到港并不充裕,后续菜油的供给较为有限,将会成为三大油脂中明显偏强的一个品种。

  在此次油脂油料上涨过程中,陶圣炎认为,逻辑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此前,国内油脂油料以进口为主,在人民币走弱和美豆天气炒作的推动下,国内油脂油料盘面触底反弹,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但这样的上涨是阶段性的,天气情况的好转或汇率的企稳都可能打断这样的行情趋势。“但从周一开始,盘面上涨驱动已转变为美豆供需偏紧预期,本次油脂油料上涨的趋势性会更强。”他表示,预计在近两日上涨消化完USDA种植面积报告带来的影响后,油脂油料板块或维持易涨难跌态势,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北美天气和大豆出口销售情况。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阡陌)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出台规划,发展现代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现代物流设施 

更好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政策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目前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如何?落实新规划,有哪些新部署、新趋势?记者进行了采访。

  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持续提高单位产出效率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

  戈壁滩飘来果蔬香。甘肃酒泉肃州区生态农业产业园,装配式日光温室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鲜嫩水灵,菜农们正忙着采收装车;大跨度温室内,火龙果、无花果等果树生机盎然……肃州全区戈壁日光温室面积达3万亩,智能连栋温室面积达11万平方米。

  智慧畜牧实现规模化。山东莱西,全国最大的羊奶粉单体生产工厂建成投产,每人可管理奶羊1000只,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持续赋能,莱西肉蛋奶总产量连续10年排名山东县级区域首位。

  现代设施农业可以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持续提高单位产出效率,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甘肃挖掘戈壁荒漠潜力,发展设施农业40万亩。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国森介绍,一亩高端日光温室蔬菜年产量相当于露地产量的5—8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产在6公斤/立方米以上,用地比传统模式节省90%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菜肉蛋奶等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辉介绍,2021年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3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30%;全国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在此基础上,推动设施农业迈向现代化,仍有广阔空间:我国一年有9700多万吨肉、3400多万吨蛋、5900多万吨奶、近6亿吨菜、7100多万吨水产品的消费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向非耕地要面积、向新技术要效益,势在必行。

  加快现代化设备、先进技术应用

  在实施层面,《规划》提出4个专项方案,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

  在莱西,设施农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东表示,还要提高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率,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

  对此,《规划》提出,促进设施结构、专用品种等方面技术研发与集成配套,强化高效农机、先进智能装备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设施配套完备是现代农业的突出标志。”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说,现代设施农业集新型材料、智能环控、精准滴灌等先进技术于一体,要加快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设施农业走向现代化,总量不足与设施落后并存、绿色转型任务较重、集约生产有待加强、配套服务较为滞后、要素保障支撑不足等结构性短板必须补强。

  近年来,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应用加速,成效逐渐显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生产管理自动控制、新型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让设施种植机械化率升至超42%,大型畜牧养殖场基本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自动化;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技术广泛应用,高效设施种植比大田用水效率提高50%以上,农药与化肥使用量相对减少30%和20%以上;“深蓝1号”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已投产应用。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郭红宇认为,前端要加快推进自主品种培育,在主产区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育苗中心;后端要做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形成功能完备、布局有序、链条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扩大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带动就业、拉动投资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目标: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全国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现代设施农业还将带来综合效益。

  在山东寿光,当地蔬菜大棚发展到17.3万个,年产量450万吨,人均产量4吨多。2022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万元。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设施农业效率高、产出高、效益高,设施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仅生产环节需用工2000万人,产前产后服务环节能间接带动大量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表示,现代设施农业对农村基础建设、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也很强劲。据测算,改造一亩设施大棚需要使用钢材1.97吨、水泥0.4吨,新建一亩现代设施大棚需使用钢材5.5吨、水泥5.8吨。目前,全国有1900万亩老旧蔬菜大棚需要改造,高端设施农业还有500万亩的发展空间,预计可带动钢材水泥使用1亿吨以上、拉动投资近2万亿元。

  随着《规划》落实,基础设施现代化进一步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助力夯实农业强国建设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本网讯 目前全国进入汛期和盛夏季节,也是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预计汛期气候状况总体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厄尔尼诺后期快速发展,“小概率高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的责任担当。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任务繁重,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做好今年抗灾夺丰收保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系统谋划各项防范举措,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切实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

  加强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灾情监测调度。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关键时期、关键岗位坚持全天候值班制度,持续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提供全链条、精细化、定制式气象服务,将天气预报和灾害风险预警到县市、到乡村。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自媒体、12316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技术措施,确保做到预警信息到户、防御措施到田。要加密灾情调度,实行周调度、月会商、重大灾情及时报告制度,准确掌握雨水情、墒情、苗情和灾情,科学评估灾害影响,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分区分类做好灾情防范应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力量要压到一线,分区包片推进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措施落实到户到田;灾害发生后,组织应急作业服务队及时抗旱排涝、抢收抢烘。水利部门要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有效防御江河洪水,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做好蓄水保水,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强化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灌区灌溉排水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打井取水等措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救援救灾物资准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救援,组织做好灾害救助。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加强政策支持和物资队伍保障。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物资支持;灾害发生时,迅速调度农业受灾情况,争取农业防灾救灾资金,及时启动农业保险理赔工作,支持农民及时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建立抗灾机具等物资储备台账,及早检修设施机具,引导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抗灾救灾准备。及早做好用肥、用药、用种等农资需求调度,搞好生产储备,加强余缺调剂,强化质量监管,保障生产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平台,及时解疑释惑,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农业农村部召开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 

动员部署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本网讯 7月4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早稻病虫害防控做法和经验,分析研判中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形势,动员部署监测防控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会议认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行动早、措施实,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推行灌水灭蛹、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早稻病虫害已防治2.2亿亩次,应防处置率达95%以上,有效遏制了二化螟、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发危害,有力保障了水稻稳产丰收,早稻实现了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会议指出,当前大部中晚稻区病虫害发生明显重于上年,多数病虫具备偏重至大发生基数。水稻“两迁”害虫已发生897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部分稻区呈大发生态势,长江流域迁入期比常年提早20—30天。加上气候异常诱发病虫害进入暴发期等不利因素,今年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会议强调,各地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上下协同,措施上要多出实招,全力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赢取中晚稻丰收主动权。一要认真排查病虫害成灾风险点,及时梳理病虫害发生形势和防控薄弱环节,针对性做好预警和防范,确保防控措施到位。二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优化防控预案,及时调整防控对策措施,提高防控的针对性。三要加密布设智能测报设施设备,完善监测预警网络,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合理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防控的有效性。四要统筹用好中央财政病虫害防控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调动农民等生产主体增加投入,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五要抓住关键时期、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督促指导,促进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决不能因监测不到位、防控不及时,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纵横) 

     在戈壁、盐碱地上发展农业,在大海上耕海牧渔,在寒冷的冬季种植反季节蔬菜……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农业突破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不久前印发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是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这将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供给充足,但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还面临较大压力。现代设施农业包含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工厂化育秧设施、粮食烘干设施、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突破资源、环境和市场的限制,拓宽农业发展时空,缓解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尽可能规避市场风险。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可节约耕地资源。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是重要食物。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应积极探索发展设施农业,重构动植物生长环境,引导农民在低丘缓坡地、戈壁、盐碱地和海洋等非耕地上建大棚、养殖场,以新路径拓展现代设施农业新空间。

  建设工厂化育秧设施,可解决育秧难问题。水稻要高产,关键是育好秧。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工厂化集中模式,可通过流水线作业进行大批量育秧,且秧苗整齐,有助于实现标准化秧盘与机械化插秧无缝衔接。因此,要加快建设工厂化育秧设施,补齐商品化育秧短板,满足水稻对高质量健康种苗的需求。

  建设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可帮助农户解决晒粮难问题。露天晾晒容易受天气影响,机械化烘干可减少粮食晾晒环节损失。要聚焦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需要,加快建设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可解决粮食储存难、保鲜难问题,延长粮食保鲜期,拓展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要加强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有效提升粮食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地要坚持规划先行,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推动粮食生产从传统粗放式转向现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持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仅供分享  

夏管关键期 农田绘“丰”景——多地农业生产一线扫描 

盛夏当值,农事正忙。眼下,江西、湖南等早稻主产省陆续进入收获季节,农户抢抓农时,组织农机开镰收割。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生长进入夏季田间管理重要阶段。

  同时,夏粮收购也正加紧进行。目前,全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小麦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购销较为活跃。

  7月4日,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苏蓼村,收割机在收割早稻。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多地夏收收官 夏粮购销活跃

  夏粮是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季,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1/5。眼下,河南、山东等多地夏收已经收官。同时,夏粮收购也正加紧进行,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河南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内,980亩小麦已经完成收获,平均亩产达1100斤。

  “山东夏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打赢了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起了个好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池方说。

  今年的夏粮,经历了“虫口夺粮”“龙口夺粮”等重重考验,丰收来之不易。据介绍,从去年秋种开始,山东省就抢抓墒情普遍适宜有利时机,适期适墒播种麦田比例超过80%,播种质量明显好于常年。

  丰产丰收还要颗粒归仓。目前,全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小麦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收购进展顺利。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6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0亿斤左右,完成预计旺季收购量四成以上。从价格看,目前小麦购销较为活跃,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每斤1.38元左右;预计后期价格以稳为主,启动托市收购可能性不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引导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入市,做好清理、烘干、收储等工作,严肃查处压级压价、“转圈粮”“打白条”等行为,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和市场秩序。

  ——早稻收获季 农机抢收忙

  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江西、湖南等早稻主产省已陆续进入收获季节,金色稻田里,稻浪随风荡漾,田间到处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7月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村民正驾驶收割机收割早稻。据了解,今年望城区早稻播种面积约20.42万亩,现已收割2万余亩,预计收割高峰期在7月中旬。

  江西今年全省早稻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当前,正自南向北陆续开镰收割。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欣蓝农事服务中心内,10余名农机手正在对即将投入“双抢”的田间作业机械进行“阵前体检”,让耕、灌、收、插、运、烘等机械“强筋壮骨”。

  “再过两天我们就要开始大面积收割早稻了。现在主要是做好开镰的准备工作。收割机收割、水旋耕机犁田,谷子下来拖拉机送到家,烘干机烘好,马上就能销售,全程都是机械化,省时、省工、省钱。”欣蓝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甘小平介绍道。

  早稻开镰前夕,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90后新农人黄名峰也十分忙碌。“如今随着种田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抢收抢种重点在农机,所以抢农机手就是抢农时。早稻抢日,晚稻抢时,收和种只有不到一个月工夫,我们要充分做好准备。”黄名峰说。

  ——夏管关键期 力保秋粮丰收

  秋粮要丰产,夏管是关键。眼下多地正抢抓农时,抓好秋粮作物田间管理,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当下,产粮大省黑龙江全面进入夏管阶段。在黑龙江省木兰县,伴随旋翼的嗡鸣声,一架架植保无人机从低空掠过,雾化后的药物均匀地落在成片的玉米田中。

  “眼下,鲜食玉米株高达到了1米5以上,长势明显好于往年。”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田树东说,县里统一推广免耕“品”字形密植播种技术,使得出苗率达到了95%以上,预计平均每亩可增产150公斤。

  今年,我国启动实施大豆玉米等重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多地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粮食高效生产、增产增收。

  “今年我们收到了41家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寄来的最新优质农作物种子,筛选出具备高产、高蛋白、高油等优良性状且更适宜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也为周边县区及各大农场的农户提供选种及种植技术示范。”黑龙江省友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政说。

  针对近日的高温少雨天气,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河南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玉米打开了喷灌设备,造墒降温。

  “要想保障粮食增产,还得要靠高科技。”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明说,河南村已完成88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全村农田面积的90%以上。通过配套完善机井,建设地埋式喷灌设备,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不光能夺高产,还能节本节能。”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可实现节水60%至70%,省工60%至70%,亩均增产5%至10%,摆脱了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局面,为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汪子旭 叶婧 熊家林 孙晓宇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7.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早籼米

(15-17)中等

358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8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20

玉米

中等

3000

大豆

中等

6600

豆粕

一级

4400

  籼糯米

一级

6400

麦皮

中粗

254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5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900

 

19

  2023710日

                               889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