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3年22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3-08-10 浏览次数:2373

· 福州粮情

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格小幅上涨

时间:2023.8.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00

240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500

2500

持平

早籼米

(15-17)中等

3580

358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600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80

428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420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3000

持平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20

3020

持平

玉米

中等

3100

3040

-1.94%

大豆

中等

6600

6600

持平

豆粕

一级

4400

4500

2.27%

  籼糯米

一级

6400

6400

持平

麦皮

中粗

3000

2300

-23.33%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400

8600

2.38%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800

9000

2.27%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要闻:欧美小麦暴跌 尽管6000万吨供应面临风险 

     截至2023年8月4日当周,欧美小麦大幅下跌,其中芝加哥小麦期货下跌10%,创下近两个月新低。与此同时,全球小麦出口供应面临严峻的中断风险,似乎表明美国小麦期货走势更多受到基本面以外因素的主导。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6.33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10.1%。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的9月硬红冬小麦期约报收7.525美元/蒲,下跌12.12%。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的9月硬红春小麦期约报收8.2225美元/蒲,下跌8.2%。Euronext的2023年9月小麦报收235.25欧元/吨,下跌7.5%;阿根廷小麦现货报价为330美元/吨,上涨0.6%。周五ICE的美元指数报收101.836点,比一周前上涨0.43%。

  黑海供应变得不稳定,6000万吨谷物供应面临风险

      过去一周,小麦市场继续受到黑海冲突新闻头条的不时冲击。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使得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市场的首要关注点。在7月17日(黑海谷物协议截至日),乌克兰使用无人艇发动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导致大桥受损,并有三名平民伤亡。袭击事件发生数小时后,俄罗斯宣布退出允许乌克兰通过黑海走廊出口谷物的黑海谷物协议,理由是协议中有关促进俄罗斯谷物和化肥出口的条款未能得到履行。随后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主要港口设施的多轮空袭,乌克兰誓言将战火引入俄罗斯本土,周一和周二使用无人机多次袭击莫斯科民用目标。

  在周末沙特即将举行乌克兰问题的多国和平谈判协议之前,乌克兰周五使用无人艇多次袭击俄罗斯的主要谷物和石油出口枢纽,凸显黑海出口面临的战争风险。网络视频显示一艘乌克兰海上无人艇击中新罗西斯克港的一艘油轮后爆炸。新罗西斯克港是俄罗斯粮食和石油出口的主要码头。

  尽管有迹象表明新罗西斯克的商业运营只是短暂中断,目前已经恢复运营。这也使得周五芝加哥小麦期货未能守住早盘4%以上的丈夫,但是分析师们指出,乌克兰对俄罗斯谷物出口港口以及民用目标实施袭击,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小麦出口的疑虑,而此前人们主要担心乌克兰出口中断。

  咨询公司CRMAgri表示,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口,促使市场重新审视一个假设,即俄罗斯的庞大小麦供应能否弥补乌克兰小麦出口短缺。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政府周五首次明确宣布对俄罗斯的六个黑海港口实施封锁,将所有进入港口的商船视为军事目标。

  俄罗斯是世界头号小麦出口国,按照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预测,2023/24年度的小麦出口量估计为4520万吨,远远超过了乌克兰小麦出口预期1200万吨。俄罗斯小麦出口面临的任何中断风险,都将引发主要进口国的食品供应紧张,并推动食品通胀。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的总裁丹·巴斯表示,世界上没有(小麦的)备用资源,如果俄罗斯出口黑海出现问题,世界小麦供应水平将很快变得非常危险。那些库存有限的小麦进口国尤其容易受到价格和供应冲击的影响。因为过去几个月来,亚洲、中东和非洲的一些买家所采购的小麦仅够满足短期需求,部分原因是预计俄罗斯小麦将连续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国际谷物理事会高级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卡拉瓦采夫(Alexander Karavaytsev)表示,黑海的供应风险现在似乎已不再仅限于乌克兰,还包括俄罗斯的出口。他表示,俄乌两国的6000万吨小麦出口可能面临风险,相当于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保险成本可能提高,但俄罗斯出口商对客户表示无忧

      保险成本可能提高。在周五乌克兰海军无人艇袭击新罗西斯克港后,谷物市场担心俄罗斯小麦出口价格可能提高,因为保险费用可能上涨。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海上冲突不断升级,保险公司正在考虑提高保险费用或退出黑海市场。该公司表示,乌克兰使用海上无人艇,俄罗斯使用空中无人机以及水雷,正在迅速增加黑海(谷物)贸易的过境风险。

  在俄罗斯港口遭到袭击后,俄罗斯出口商安抚客户,俄罗斯能够应对未来的海上袭击。市场目前没有感到恐慌,但是密切关注俄乌冲突是否正在扩大到黑海航道。

  从过去一周的招标动态看,俄罗斯依然主导全球小麦出口市场。埃及通用商品供应总局(GASC)周三通过国际招标买入36万吨小麦,其中包括30万吨俄罗斯小麦和6万吨罗马尼亚小麦。俄罗斯小麦FOB价为250美元/吨。

  周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如果黑海出口协议恢复,美国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俄罗斯能够自由出口粮食。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美国在推动黑海协议恢复,同时也可以视为威胁,因为似乎向俄罗斯表示,之所以俄罗斯一直自由出口谷物,是因为美国默许俄罗斯这么做。在布林肯讲话数小时后,乌克兰使用无人艇攻击了俄罗斯主要出口港,并宣布对俄罗斯黑海港口实施封锁。

  俄罗斯周五还证实,俄罗斯农业银行和摩根大通之间的结算渠道已经中断。

  自俄罗斯退出黑海谷物协议以来,西方媒体和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内的政治家们指责俄罗斯此举导致小麦价格上涨,加剧了粮食不安全。不过小麦市场的表现却非常淡定,截至8月4日,芝加哥小麦收盘价格反而比俄罗斯退出协议前下跌了逾4%,而且俄罗斯小麦继续成为世界市场上最便宜的供应,并且宣布向非洲穷国免费供应数十万吨小麦。这促使欧洲外交官转而指责俄罗斯廉价出售谷物是别有用心。欧洲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在7月31日致信发展中国家和20国集团,怪罪俄罗斯通过出口廉价谷物来增加其他国家对俄罗斯谷物的依赖。博雷尔在信中表示,“俄罗斯现在正在向脆弱国家提出以折扣价供应谷物的建议,这是故意利用粮食作为武器,通过加剧经济脆弱性和全球粮食不安全来制造新的依赖”。

  黑海协议中断后,乌克兰出口显著放慢

  在黑海协议中断后,乌克兰谷物出口步伐明显放慢。截至7月31日,也是2023/24年度的第一个月,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216万吨,虽然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61.3万吨(当时还没有开启黑海谷物协议),但是比6月份已经偏低的出口量降低42%,比2022/23年度的月均谷物出口量减少47%。虽然欧盟农业专员口头承诺将通过团结通道出口几乎所有乌克兰农产品,但是乌克兰目前所有替代路线都面临运程更长,物流成本更高的问题;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乌克兰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多瑙河出口谷物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乌克兰谷物出口的威胁不只是来自于出口通道,而在于国内农户面临高昂的融资成本以及危险的种植环境,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很可能面临长期下滑的风险。

  印度可能取消40%的小麦进口关税,以平抑国内价格

      印度高级官员周五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削减或取消小麦进口税,引发印度即将进口小麦以平抑国内价格的预期,从而推动芝加哥小麦期货在周五早些时候扩大涨幅。印度食品部长桑吉夫·乔普拉周五表示,印度正在考虑削减或取消40%的小麦进口关税,以平抑国内小麦价格。今年6月份时,印度对贸易商的小麦库存实施15年来的首次限制,以打击囤货居奇。过去四个月里,新德里的小麦价格上涨了12%,达到每吨25,174卢比(303.85美元),创下近六个月来最高水平,因为贸易商称产量受到天气不利的影响。印度政府预计2023年小麦产量高达创纪录的1.1274亿吨,高于上年的1.077亿吨。印度每年消费约1.08亿吨小麦。但是一家主要贸易机构6月份表示,印度2023年小麦收成至少比政府预期低10%。经销商表示,政府在选举前非常担心食品价格上涨,因此将会允许免税进口。印度节日季将从下月开始,政府将鼓励在10月节日旺季前进口小麦。

  这已经是印度近期第二次为全球食品通货膨胀做出贡献。两周多前(7月20日)印度宣布禁止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因为当时季风降雨不足导致稻米播种进度低于预期,不过目前印度稻米播种进度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出口禁令推动印度大米出口报价创下五年半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出口禁令加剧了因季节性供应紧张和亚洲采购而面临的上涨压力,7月份所有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同比上涨19.7%,达到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粮农组织警告大米价格上涨引起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对粮食安全的严重关切,特别是那些最贫穷的人口。该机构补充说,出口限制可能对生产、消费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持续时间可能超过禁令实施期限,加剧许多国家食品通胀。

  欧洲多雨天气阻碍小麦收获,并引发质量担忧

  过去一周来,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主要小麦生产国的降雨天气阻碍收获进度。在法国,大部分小麦在下雨之前已经收获,但是多雨天气正在导致小麦收获的收尾阶段放慢,人们担心下雨后收获的作物质量。截至7月31日,法国小麦收获进度为87%,仅仅比一周前推进4个百分点。在德国,人们对产量和质量的担忧日益增加。德国农民协会(DBV)州金瓯四报告称,小麦和黑麦的收获进度还不到20%。许多作物已经成熟,特别是在南部地区,因此收获延迟可能会导致质量和产量下降。

  美国冬小麦收获80%,春小麦开始收获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7月30日,美国冬小麦收获完成80%,去年同期81%,五年均值83%。报告出台前分析师曾预期收获进度为79%。

  春小麦收获完成2%,去年同期3%,五年均值5%。春小麦优良率为42%,低于一周前的49%,去年同期70%。作为对比,报告出台前分析师预期优良率为48%。

  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8月1日,冬小麦位于干旱地区的比例为49%,比一周前下降2%,去年同期58%;春小麦位于干旱地区的比例为44%,比一周前增加1%,高于去年同期的17%。

  美国小麦出口销售加快,7月底对中国装运14万吨小麦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小麦净销售量约为43万吨,高于一周前的23万吨,接近市场预期范围的高端。2023/24年度(6月至5月)迄今美国小麦出口销售总量约为584万吨,同比减少29.2%,上周是同比减少32.2%。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出口目标是1973万吨,同比减少4.5%。

  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58万吨,比一周前提高61%,比去年同期提高106%。当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140,144吨小麦,主要从美湾发货,可能主要为软红冬小麦。目前美国软红冬小麦报价极具竞争力,8月3日时美湾软红冬小麦报价为240美元/吨,硬红冬小麦报价为319美元/吨,法国小麦FOB报价为每吨251美元,阿根廷上河小麦FOB报价为328美元/吨。

  7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反弹,主要进口国首当其冲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受黑海谷物协议终止以及印度禁止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的影响,7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3.9点,环比上涨1.3%,不过比上年同期低11.8%。7月份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原因是阿根廷和巴西的新季玉米收获上市,供应增加,美国的玉米产量可能高于预期,导致国际粗粮价格下降4.8%。不过7月份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1.6%,这是9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上涨,原因是乌克兰出口的不确定性以及北美天气持续干旱。

  由于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小麦、大麦、大米、高粱和玉米进口国,还是主要的大豆、油菜籽以及植物油进口国,因此黑海危机持续引发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动我国食品进口支出激增。中国特使将出席本周末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加峰会。此次会谈将重点讨论乌克兰提出的10点和平计划,预计将于周日结束。几周前中国曾拒绝参加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类似会谈。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黎鸣)仅供分享

定向稻谷溢价高,玉米价格要上涨? 

    昨日定向稻谷第一拍结束,成交火爆,溢价明显,据市场反馈黑龙江地区溢价幅度在0-130元/吨,南方最高在300元/吨,大部分溢价在90-110元/吨,虽是部分极端价格,也足够提振市场了,下游价格暂未有明显变化,但上游供给心态略有转变,若价格低廉对玉米会有明显冲击,而第一拍理论掺混后的价格与玉米价差不大,相对比来说玉米仍有优势,因此,短期受消息影响或提振玉米价格,但对中长期未必有支撑。具体原因如下。

定向稻谷

    8月3日定向稻谷累计投放200万吨(为约数),其中黑龙江地区153万吨,安徽32万吨,河南14万吨,江西1万吨,实际成交194万吨,成交率97%,成交较好,少量流拍为黑龙江地区。市场言黑龙江地区主流成交价格在1770-1800元/吨,理论掺混后合到港口2700-2750元/吨左右,当前港内部分收购价格在2780元/吨,水14.5,容重710,二等玉米装箱进港价格在2800-2820元/吨,玉米糙米价差不大,同时受溢价提振,截止8月3日15:00,玉米主力09合约收盘2751,涨46,涨幅1.7%,是近一月最明显的一次上涨。此外,本周定向稻谷成交大头仍以央企为主,饲企成交量并不大。

心态转变

    近期玉米价格高位回调,幅度不大,但弱势初显,一是近期玉米处于僵持阶段,涨跌两难,贸易商受消息等影响惜售心理减弱;二是部分贸易商有三方压力,7月底部分到期后,8月底仍有部分到期,而月中就需准备还贷,9月中旬前后东北早熟玉米也将上市,贸易商也要备战新季,基层出售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上近期汽运费仍没有明显回落,价格缓步下滑。昨日定向结果出炉,贸易商心态转变,糙米压力不强,部分贸易商出售已放缓,重回观望状态,现在华北市场一部分主要靠东北玉米补充,若惜售的人越来越多,流通再次放缓,价格也难跌。

新季玉米墒情

     受台风“杜苏芮”、“卡努”的影响,全国大范围都迎来了强降雨,持续降雨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洪水,影响了部分地区的安全。同时本轮降雨也容易造成玉米等高杆作物倒伏,对处于授粉、开花阶段的玉米将会有一定的影响,低洼农田土壤持续过湿,遭受渍涝风险高。东北地区降雨带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东部,当然现在定旱涝为时尚早,俗话说七月十五看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新季玉米墒情并不确定。

     综上所述,短期受消息提振,易导致市场观望心理趋强,流通量减少进而提振价格,但国际消息显示巴西玉米出口逐步增加,后续南方进口到量或缓步增加进而挤占玉米需求,而华北地区的厂家则观望8月中下旬后春玉米情况,因此中长期玉米压力并未缓解。后续关注新季玉米墒情、定向成交情况等。

来源:粮信网  作者:孙静  仅供分享

利空占多 稻谷或应声回落 

     近日稻谷市场可谓消息众多,分别是定向稻谷即将开拍以及临储稻谷拍卖年限以及价格调整。回顾之前,稻价持续高位震荡。当下受利空消息逐步落地,稻价恐将有回落之势。那么国内粳稻价格会受此影响而出现大跌吗?以下是笔者简析,仅供市场参考!

粳稻价格前期高位运行 

    七月初伊始,粳稻价格坚挺,东北产区陈粮价格持续高位。大部分贸易商闻风而动,大量参拍囤积库存,中储粮各公司粳稻底价高位,成交火爆,溢价140-180元/吨不止,陈粮价格高位运行,甚至已超过新粮(2022年产),稻强米弱格局持续。米业直呼卖大米不挣钱,索性直接销售稻子,及时锁定利润。关于稻价持续高位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粳稻托市力度较大,经过近半年的消耗,市场余粮已见底。而国家临储方面,投放年限较久,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年限近的稻谷价格稳中趋涨,出现了市场抢粮的现象。

粳稻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截至本周末,东北产区22年产圆粒价格出现偏弱迹象,圆粒水稻充足,米企库存量持续高位,黑龙江地区,圆粒水稻主流价格可在1.4-1.43元/斤波动。辽宁地区,盐丰水稻价格亦是呈小幅走低趋势,当前到厂价多在1.5-1.52元/斤,回落幅度在0.02元/斤,市场成交持续走低,贸易商表示生意难做,现在在贴钱维持客户。长粒粳稻价格逐步呈现稳中偏弱态势,绥粳18主流价格多在1.8元/斤以上,但是米厂表示现在为清库存1.78元/斤也愿意出。 

定向稻谷即将开拍

     定向将于八月初开拍,推测今年芽麦过多,之前迟迟不开拍是给芽麦让路。饲料粮定向增加供应,对水稻有利空影响。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8月1日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交易公告:早籼稻每周30万吨暂停拍卖,中晚籼稻和粳稻销售底价下调,2018年产稻谷停拍。如今2018年产稻谷撤出拍卖,给超期定向稻谷开拍增加确定性。

针对于后市,笔者认为粳稻市场价格下行,主要原因分析如下,其一,眼下,黑龙江的水稻进入生长关键期,若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丰产的可能性较大,增加了供应压力;其二,终端需求低迷,小型米企采购积极性较低,之前价格在高点时囤积太多陈粮,担心新粮上市陈粮消耗不完,还有一部分选择停机休息等待新粮上市;其三,定向水稻即将开拍,关注是否会有大量陈粮涌入市场,密切关注国家监管流向,如果饲料粮不流入口粮市场,将会对稻价有一定支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口粮之一的稻谷,接下来稻谷市场购销将逐步降温,米业开机率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这种情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新粮上市前,稻价再次上涨动力不足。

来源:粮信网  作者:李博涵  仅供分享

世界大米价格涨至12年最高 

    据路透社8月4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4日称,随着主要出口国国内大米价格因需求强劲上涨以及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该组织的大米价格指数7月环比上升2.8%,达到近12年来的最高水平。

  该组织称,追踪主要出口国大米价格的粮农组织全大米价格指数7月平均为129.7点,高于前一个月的126.2点。

  粮农组织称,该指数7月的平均数值几乎比去年全年的平均数值108.4点高出20%,并且是2011年9月以来最高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综合性的世界食品价格指数在7月也出现上升,从两年的低点位置反弹。

  占世界大米出口量40%的印度7月下令中止其出口量最大大米类别的出口,以平抑国内大米价格。由于异常天气状况危及产量,印度国内大米价格最近数周上升到了多年来的新高。

  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也是大米主要出口国。中国、菲律宾、贝宁、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则是这一主要粮食品种的重要进口国。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4日报道,对于包括大米和小麦在内的粮食供应可能趋紧的担忧情绪愈发强烈。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为优先确保国内供应,叫停了除部分高端品种之外的大米出口。具有指标意义的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在印度发布出口禁令后急剧攀升,创11年来的新高。小麦价格也在7月下旬一度创下5个月以来的峰值。再次发生全球性粮食通胀的风险正在上升。

  泰国5%破碎率白米离岸价格截至7月27日上涨至每吨607.5美元,比7月20日印度宣布大米出口禁令后上涨62.5美元,涨幅达11.5%,创2012年5月以来的新高。

  导致大米价格飙升的契机主要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大米出口国印度的决策。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7月20日发布公告,以出口增加导致国内米价上涨为由,宣布为“拉低价格和确保本国消费”,禁止除印度香米等高端品种以外的大米出口。

  此举对全球大米供需造成重大影响。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印度大米出口量在2022到2023年度达到2250万吨,占全球市场的40%,而同期仅次于印度的泰国出口量仅为850万吨。

  时隔7年再次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推高了大米歉收的风险,因为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域海面温度异常偏高,主要种植大米的东南亚地区恐因降水不足引发干旱。

  有预测显示,随着供给减少,全球大米库存将在2023到2024年度末降至1.7042亿吨,创2017到2018年度以来的新低。而且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该预测值还有被进一步下调的风险。库存减少又引发市场对供需紧张的担忧,有可能引发国际米价继续大涨。

  眼下与大米并列的另一种主要粮食小麦的供应也可能出现波动。

  7月下旬,具有指标意义的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期价9月合约一度收于每蒲式耳7.7美元,创自2月下旬以来的最高值。

  国际米价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导致小麦等谷物价格飙升之际保持了相对稳定,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加剧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眼下小麦和大米的供应紧张同时发生,一旦今后大米和小麦均出现短缺,恐难找到廉价的替代选项。

  2007到2008年,大米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价格同时上涨,农业与通货膨胀相互作用引发了所谓“农业通胀”的由农产品主导的物价高企。

  一旦农业通胀卷土重来,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那些经济凋敝且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等地的新兴国家。如果国际粮价暴涨,这些国家将因外汇储备不足而难以购入足够的粮食,还可能因此加剧国内通胀、导致大规模饥荒。

来源:参考消息网(责任编辑:莫问) 仅供分享

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巴西大豆价格下跌 

    截至2023年8月4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报价下跌。
  帕拉纳瓜港口的大豆报价为每60公斤袋147.82雷亚尔(合30.36美元),比一周前的150.43雷亚尔下跌1.74%,比2022年底的价格184.43雷亚尔(30.91美元)下跌19.9%。作为对比,过去三年巴西大豆价格连续上涨(2022年+5.1%,2021年+12.0%,2020年+75.1%)。
  当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1月大豆收于1333.25美分,比一周前下跌3.6%。
  7月份巴西日均大豆出口量同比提高32%
  巴西外贸秘书处(SECEX)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28日,巴西大豆出口量为990万吨,高于去年7月份的751万吨。日均出口量为471,590吨,比去年7月份提高31.9%。
  巴西大豆出口均价为492.1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629.1美元/吨下跌21.8%。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估计7月份大豆出口量为860万吨,低于一周前预期的911万吨。作为参考,6月份出口量为1383万吨,去年7月份出口量为701万吨。
  今年1至7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达到7388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6215万吨。
  今年巴西大豆产量估计超过1.5亿吨,比去年增长20%以上。每年的2月到6月份是巴西大豆出口高峰期。年中二季玉米收获上市后,大豆出口逐步回落。
  咨询机构称下一年度巴西大豆产量继续增长
  8月5日,咨询机构Celeres预计2023/24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659亿吨,比上年的1.573亿吨提高5.5%。
  7月28日,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周五预计2023/24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创纪录的1.71531亿吨,同比提高7%,远高于当前美国农业部预期的1.63亿吨。大豆需求量将达到1.577亿吨,这将导致库存提高70%,达到1383.1万吨。2024年巴西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900万吨,同比增长4%;压榨量预计为5500万吨,同比提高3%。
  7月18日,咨询机构家园农商公司(PAN)预测2023/24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4448万公顷,同比增加0.48%。这将是过去17年来种植面积的最小年度增幅。报告称,巴西大豆价格下跌,是种植面积仅仅小幅增加的原因。该公司预测巴西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1.5581亿吨,比2022/23年度预测的1.5336亿吨增加1.6%。美国农业部目前估计下一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63亿吨。
  7月20日,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预计2022/2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565亿吨,比上月预测调高50万吨。2023年巴西大豆出口量预计为9750万吨,比上月预测调高50万吨。2023年巴西大豆加工量预计为5350万吨,比上月预测调高30万吨,主要是受益于豆粕和豆油需求增长。2023年巴西豆粕产量预计为4100万吨,比上月预测高出30万吨。豆油产量调高10万吨,预计达到1080万吨。
  ABIOVE预计今年巴西大豆以及制成品的出口收入可能突破670亿美元,其中大豆创汇536亿美元,豆粕出口创汇106亿美元,豆油出口创汇29亿美元。
  7月13日,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发布月报,预计巴西2022/23年度大豆产量达到1.546亿吨,低于6月份预测的1.557亿吨,比上年的1.255亿吨体提高23.1%。2022/23年度大豆出口预计为9564万吨,和6月份预测持平;压榨量估计为5673万吨,比上月预测值调高了50万吨。
  7月12日美国农业部在供需报告里维持巴西2022/23年度大豆产量不变,仍为创纪录的1.56亿吨;国内压榨调低50万吨,达到5300万吨。出口调高100万吨,达到9400万吨。
  巴西大豆销售进度为66.1%
  Safras & Mercado称,截至7月7日,巴西2022/23年度大豆的预售比例为66.1%,高于6月2日的56.7%,去年7月初为74.3%,五年同期均值79%。同期巴西农户已经预售11.1%的2023/24年度大豆,高于6月2日的8.1%,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以及五年同期均值21.4%。
  央行开启货币宽松政策,雷亚尔汇率下跌2.8%
  周五雷亚尔汇率报4.862雷亚尔兑1美元,较一周前的4.7314雷亚尔下跌2.8%。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随着巴西央行从周三开始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巴西雷亚尔将缓慢扭转今年的强劲升值势头。
  周三(8月2日),巴西央行将基准selic利率调低50基点至13.25%,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这是三年来巴西首次降息,并暗示未来会有更多同样幅度的降息。
  自2022年9月以来,巴西央行累计加息1,175基点,以遏制通胀,这也是全球最为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随着经济活动降温,雷亚尔汇率走强,截至7月中旬巴西通胀率年化后为3.19%,低于央行今年3.25%的官方目标。
  惠誉评级上周决定提高巴西主权评级,认可了卢拉政府的经济议程的进展。
  注:1美元等于4.862雷亚尔

来源:博易大师(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报告即将落地 油脂能否上涨可期 

    本周国内油脂行情延续震荡整理行情。即底部有支撑,上行有压力。已步入八月份,油脂现货需求面将逐步转好。下周两大重要报告公布在即,其一美国农业部USDA8月份供需报告。其二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报告。下周我国油脂将如何走向?以下是需关注重点,仅供参考使用!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截至8月4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470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8400元/吨、天津地区约8450元/吨、日照地区约8520元/吨、广州地区约8480元/吨左右,防城港地区约8500元/吨左右,基层与上周相比止涨,局部地区小幅回调。

  美豆供需报告公布在即

    美国农业部将于下周周五上午(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发布8月份供需报告。当前天气市题材已步入尾声,美豆新作已逐步进入灌浆期。本周一发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整体向好,主产地区迎来了降雨。截至2023年7月30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52%,前一周为54%,上年同期为60%。截至当周,美国大豆开花率为83%,上一周为70%,上年同期为77%。五年均值为78%。截至当周,美国大豆结荚率为50%,上一周为35%,上年同期为41%,五年均值为47%。另根据格罗情报公司:随着8月的到来,美国大豆作物进入了最关键的生长阶段。气象预测显示,未来几周天气将有所改善,该公司的机器学习模型目前预测,尽管本年度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大豆单产可能高于去年水平,因此等待报告落地,对盘面进行指引。

    产地棕榈油跌多涨少

   本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下跌3.52%,上一周下跌0.79%,之前四周分别上涨3.69%、1.12%,1.16%和4.50%。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将在下周四(8月10日)发布7月份的供需数据。分析师们预计7月底的棕榈油库存为179万吨,环比提高4.2%,创下五个月来的高点。7月份的棕榈油产量可能达到158万吨,环比提高9.2%。出口量可能为127万吨,环比增长8.5%,从报告前瞻来看,此次报告或偏中性。

  油脂消费逐步好转

    本周国内油脂现货基本面成交较上周略有好转,特别是大型贸易商与工厂间豆油放量成交。其中豆油方面,市场反馈,受大豆通关检验检疫收紧的影响,部分工厂因断豆停机,但从全国统计的库存来看,整体供应依旧充足,直至本周末各地豆油现货基差上涨乏力,部分甚至已出现回调以来刺激出货,回调幅度在20~30元/吨之间。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止跌反弹,自6月份开始,产地棕榈油性价比优势高,进口有利润,因此棕榈油逐步到港,市场供应充足。四季度棕榈油即将迎来淡季,使用量或下降,因此棕榈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动力稍显不足。菜油方面,本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呈稳中下跌趋势,与上周相比跌幅较大,部分地区基差小幅上涨。但即便这样,下游采购积极性仍不高。主要是市场认为菜油期价尚未触底,同时与豆油相比,其仍有一定的价差,性价比不高。当前是消费偏差,贸易商对市场信心不足。

    综上所述,预计下周报告未发布前国内油脂或将延续区间震荡。重点关注美国USDA8月月度供需报告。报告中将对美豆新作单产调整以及新季美豆种植面积进行修正。一旦单产数据下调,那么意味着美豆新季供应收紧,盘面或大幅拉升,反之则下行。不过国际天气市即将结束,立秋过后我国现货基本面需求在逐步好转是事实。大豆到港量、能否顺利到厂压榨保证供应也需留意,建议经销商仍是逢低库存,逢高出货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可逢低少量库存。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4.32亿元支持河北等地做好水旱灾害应对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7月3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安排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32亿元,支持河北等8省份开展农业水旱灾害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相关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对受灾地区农作物改种补种、购置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物资等给予补助。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降水分布失衡 多个产粮大省严重受创 

 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极度失衡,进一步放大了这场雨灾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并有可能通过一定机制、经过一定时滞后传导至国际能源市场。

  民以食为天,而农业又是“靠天吃饭”特征最为显著的产业,因此,从上半年全国总体偏旱快速转向杜苏芮台风在大片地区制造数十年、上百年未见雨灾,且灾区不乏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大省,对国内外经济、市场最大现实与潜在冲击在于粮食市场;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极度失衡,进一步放大了这场雨灾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并有可能通过一定机制、经过一定时滞后传导至国际能源市场。

  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失衡之一:华北超强降雨而长江中游湘赣降水不足

  今年上半年全国总体偏旱且高温天气明显偏多,上半年全国强降雨过程共计15次,累积面降雨量24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3%;6月份以来,西南、华南等地干旱缓解,东北中西部、华北北部等地区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截至7月1日8时,北京累计降水93.8毫米,比去年同期累计降水(151毫米)少57.2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144毫米)少50.2毫米。与此同时,上半年我国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气象干旱与高温叠加,对农业、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杀伤力显著增强,且预计今年汛期以降长江中游地区将遭遇前汛后旱天气。

  在此基础上,自7月28日上午登陆福建晋江以来,杜苏芮台风中心及其残留云系一路北上,经过江西、安徽抵达北方,在华北和东北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旱涝急转。在广大受影响地区中,降水最集中的是台风登陆的福建、毗邻的浙江,以及太行山—燕山山脉迎风坡东面的华北京津冀鲁豫晋六省市地区,外加包括内蒙古东部在内的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省);长江中游的湘赣两省在此次降雨进程中降水量则相对少许多,不足以弥补去年严重连旱以来的水资源缺口,在今年预计的前汛后旱天气中面临不可忽视的严峻考验。

  2022年夏,长江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汛期发生流域性严重枯水,夏秋冬连旱,湖南、江西旱情尤为严重,从去年延续直至今年春夏之交,洞庭、鄱阳两湖水位跌落至数十年低位,今年五一前后、6月以来方才陆续摆脱超枯状态,随后回落。

  洞庭湖标志性水位站城陵矶七里山站枯水位24.5米,警戒水位32.50米,保证水位34.55米。2022年8月5日下午开始低于24.5米的枯水位,11月12日下降至19.12米的低点,洞庭湖水域面积只有311平方公里。直至今年6月6日18时,水位上升到24.63米,高出枯水位0.13米,才结束长达305天的低枯水位,之后没几天就再次回落到枯水位以下,在6月16日起至6月末的集中强降水“端午水”中再度回升至枯水位之上。

  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湖口高水位为20米,低水位为12米,平水位为14~15米。2022年6月下旬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星子站水位8月6日跌破12米;9月23日,跌破历史极值7.11米;11月17日退至6.67米,再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直至2023年4月23日,时隔260天才重新回到12米线。在“端午水”中一度上涨至14米的平水位。

  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夕,洞庭、鄱阳两湖水位均低于低水位或枯水位标准:

  入伏首日7月11日晨,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5.62米,仅比枯水位高1.12米;鄱阳湖湖口水位13.85米,低于平水位;两者均低于历史同期均值和去年同期。

  7月27日,杜苏芮再次升级为超强台风,国家气象局针对杜苏芮台风升级为超强台风而启动台风一级应急响应,当日0时鄱阳湖湖口水位11.90米,低于低水位0.1米;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3.49米,比枯水位低1.01米。

  7月28日8时,湖口水位11.92米,低于低水位;城陵矶水位23.59米,比枯水位低0.91米,低于历史同期均值和去年同期。

  同时,三峡水库水位也不算高。该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汛期前降低至防洪限制水位(汛期限制水位)145米,腾出约22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155米。7月28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4.99米,低于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

  7月28日上午杜苏芮台风登陆数日之后,极端暴雨已经重创华北六省市,洞庭、鄱阳两湖水位方才迟迟上涨超过低水位/枯水位:

  7月29日19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4.15米,比枯水位低0.35米;鄱阳湖湖口水位11.95米,比低水位低0.05米。

  7月30日14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4.30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11.98米,均未达到低水位/枯水位标准。

  直到8月1、2日,湖口、城陵矶水位才相继突破低水位/枯水位。8月3日15时,城陵矶水位25.25米,湖口水位12.27米。而且,洞庭湖水位上升相当程度上来自长江水入湖水量大增,洞庭湖流域入湖河流及其水库水位、蓄水情况并不乐观。

  杜苏芮雨灾降水分布失衡之二:北京全市总体重灾而骨干水库补水不足

  作为首都,北京是此次华北杜苏芮雨灾防汛抗洪重点,但北京今年上半年直至此次杜苏芮雨灾前夕降水一直严重不足,1~5月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55.8毫米,比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下同)偏少25%;截至7月28日8时,北京累计降水242.8毫米,比去年同期累计降水(312.8毫米)少70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314毫米)少71.2毫米。导致大中型水库蓄水不足,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补水需求较大。根据北京市水务局信息,北京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92.1733亿立方米,7月29日8时蓄水量35.730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1.3860亿立方米。其中,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7850万立方米和2322万立方米。

  在此次杜苏芮雨灾中,北京降雨量创造了140年来最高纪录,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5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76.5毫米;但作为北京市头号“水盆”,密云水库流域7月29日8时至8月3日8时平均降雨量125.2毫米,尚不及全市平均降雨量的一半。

  截至8月1日8时,北京市内形成水资源量11.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8亿立方米,地下水8.12亿立方米;而根据上述全市平均降水量276.5毫米和北京市面积1.641万平方公里计算,北京市此次雨灾降水总量约45.37亿立方米;亦即形成水资源量仅占此次雨灾降水总量的约1/4。

  在上述形成水资源量中,进入水库者日后使用最为便利,但只占少部分。根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截至8月1日8时,北京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37.12亿立方米,较雨前增加1.39亿立方米。截至8月3日8时,蓄水量38.108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0243亿立方米。

  其中,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8月3日8时水位151.63米,蓄水量29.789亿立方米,水位比7月29日上涨0.63米,蓄水量增加989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890万立方米。相比之下,该水库水位历史最高纪录是2021年10月1日达到的155.30米,蓄水量35.793亿立方米。

  多个产粮大省严重受创,冲击国内外粮食市场

  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山西和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均系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大省,无论是遭受超强暴雨重创还是降水不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

  在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排行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河北、湖南、辽宁、江西、山西产量均超过千万吨,排名分别为第1、2、3、5、6、7、10、12、13、16位。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粮食产量均可抵得上一个海外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河南粮食总产量与法国相当,超过俄乌冲突爆发前的乌克兰;山东粮食产量与加拿大相当;河北和杜苏芮台风中心途经的安徽两省粮食产量都超过泰国。

  在此次雨灾中受创最重的华北,近乎全域遭受暴雨袭击的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合计,2022年粮食产量16499.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0%;若加上山西,六省市2022年粮食产量17964.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2%。

  在此次雨灾中受创次重的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东北受创最重的黑龙江省2022年粮食产量7763.1万吨,占全国11.3%;黑吉辽三省合计14328.4万吨,占全国20.9%;内蒙古东部粮食产量通常占整个内蒙古六成左右,这里按占一半计入,则黑吉辽三省加内蒙古东部2022年粮食产量合计16278.7万吨,占全国23.7%。

  去年以来备受严重干旱和降水不足打击困扰的湘赣两省合计,2022年粮食产量5169.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2021年粮食产量526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

  尤为突出的是,长江流域是全国最重要稻谷产区,湘赣两省又是长江流域最大的产稻大省。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过千万吨的9个省份排名依次为黑龙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其中除黑龙江、广东、广西外,另外6省均属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各省市中,不计算稻谷产量微不足道的西藏,以及只有少部分面积属于长江流域的云南、浙江两省,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9省市合计,2021年稻谷产量1271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9.7%。考虑到苏、皖两省均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将这两省稻谷产量分别折半计入长江流域稻谷产量,则长江流域9省市2021年稻谷产量合计10925.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3%。其中,湘赣两省2021年稻谷产量分别为2683.1万吨和2073.9万吨,合计475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3%。

  去年长江流域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重创长江流域农业生产,需水量大的水稻生产受影响显著。2022年中国谷物总产量63324万吨,比上年增产48万吨,但其中稻谷产量下降至20849万吨,比上年减产435万吨,主要原因便是长江流域旱灾,湘赣两省又是其中的重灾区。

  在东北地区,黑龙江是全国头号稻谷生产大省,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产米相对少得多。2021年黑龙江稻谷产量2913.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3.7%。黑、吉、辽三省合计402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8.9%;若再加上内蒙古,合计4138.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9.4%。

  今年以来,如上文所述,湘赣两省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回升不佳,在此次杜苏芮雨灾中降水相对不足,且预计今年长江中游可能前涝后旱,压低两省稻谷产量的概率不可低估。如果东北水稻生产受损严重,对全国稻谷产量影响就更大了。再与以下因素结合,完全有可能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预期而推动国际市场粮价进一步上涨,不利于我们平抑国际市场米价高涨压力输入:

  在大米市场上,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厄尔尼诺现象)本已导致国际市场米价持续高涨,徘徊在11年高点左右;7月以来,各国限制大米出口趋势抬头,进一步助推国际市场米价上涨。印度自7月20日起禁止出口除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白米,而该国是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40%以上。其后,阿联酋(重要大米国际转口贸易中心)、俄罗斯相继宣布延长大米出口禁令。

  在小麦市场上,中国夏粮减产与黑海运粮协议终止助推价格上涨,随着杜苏芮雨灾对华北小麦秋收的损害显现,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压力。

  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比2022年减少127.4万吨,下降0.9%。其中,主要由于河南遭遇夏收“烂场雨”,全国夏粮小麦产量13453万吨,比2022年减少122.6万吨,下降0.9%。

  黑海运粮协议谈判破裂,7月17日到期之后终止,将显著影响粮食出口大国乌克兰农产品出口。从去年7月协议启动至7月协议终止,乌克兰在黑海协议框架下通过黑海通道向中国、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埃及等45个国家出口了3285万吨粮食;由于黑海运粮协议破裂,乌克兰农业部副部长塔拉斯·维索茨基预计7月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量将从上月的约500万吨锐减三成至350万吨。自黑海运粮协议7月17日到期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不断走高,小麦价格一周上涨15%,芝加哥小麦期价7月25日达到5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走向正在埋下当前和明年前后助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行情的伏笔。美联储于7月26日实施2022年3月以来第11次加息,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5.25%至5.5%之间,达到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这一轮加息进程走向尾声,明年美国大选年之际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概率上升,而美国货币政策放松对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有助推作用。

  警惕国际粮价上涨引爆西亚北非动荡和油气行情震荡的潜在风险

  由于今年我国夏粮产量仍处于高位,且国内粮食储备充裕,上述因素不足以显著推高国内粮食零售价格而影响民生,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力化解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输入性冲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市场粮价持续猛涨常常会在一些西亚、北非国家引爆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恐怖主义风险,进而导致国际油气能源市场行情剧烈震荡。因为这些国家粮食自给率普遍较低,格外依赖进口解决吃饭问题,食品进口额占这些国家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几乎全部超过10%,即使沙特这样的高收入石油输出国也不例外,不少国家超过20%乃至40%,因此,它们的宏观经济与社会稳定向来与国际市场粮价联系紧密。

  不仅如此,西亚、北非传统上的主要小麦进口来源国是俄罗斯、乌克兰,因此在去年以来俄乌冲突和制裁俄罗斯狂潮中其粮食进口受冲击本来就最为显著。在黑海运粮协议终止后的新一波冲击中,由于冲突和制裁狂潮严重割裂了全球粮食市场,欧洲特别是东欧粮价将因乌克兰粮食滞留加剧倾销压力而承受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下行压力,西亚、北非由此而来的粮价上涨压力则将高于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

  十年前,我就注意到了国际市场粮价(小麦价格)上涨引发西亚北非动荡的现象,并在相关文章中一再提出、分析论述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影响;现在,在新冷战、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气候和降雨变动、粮食产量与行情、西亚北非社会稳定性、国际油气能源市场行情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震荡呢?

  让我们早作防范,拭目以待。

(作者: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

来源:第一财经(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全球粮食价格一路攀升 粮食危机恐再次加剧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疲软、地区冲突频发、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一路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球大米价格已达11年来最高水平,并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不少人担忧,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恐再次加剧。

  主要粮食价格上涨

  7月17日,俄罗斯宣布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效力中止,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自乌克兰危机2022年2月升级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经黑海港口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干扰。2022年7月22日,在土耳其和联合国的斡旋下,俄乌双方签署了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以确保双方的粮食和化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该协议在2022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三度延长,于7月17日到期。

  黑海运粮协议影响多国粮食进口。据联合国估计,自2022年7月签署以来,该协议允许超过3200万吨粮食大宗商品从乌克兰黑海的3个港口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该协议称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在粮食生产和供应受到地缘冲突、气候变化、能源价格等因素干扰之际,该协议曾帮助粮食价格下降超20%。

  此次俄方拒绝延长协议,搅动了全球粮食市场。消息公布后,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全球主要粮食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会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该组织表示仍在继续评估局势。

  与此同时,极端气候等因素正在增加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亚地区今年4月以来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下调年内大米出口量预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认为,全球大米产量可能在2023年创下20年来的新低。

  干旱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提供了支撑。今年以来,与恶劣天气相关的事件已经推高了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例如,糖和可可期货上涨了20%以上,受饲料价格影响,猪、牛等牲畜价格也大幅走高,美国牛肉产品价格上涨超30%。

  黑海运粮协议搁浅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只是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困局的缩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主任弗莱舍表示,全球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3.45亿人处于危机级别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4300万人距离饥荒只有一步之遥。该机构去年向全球逾1.58亿人提供了粮食援助,人数多于以往任何一年。

  粮食体系亟待转型

  “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弱势群体付出了代价,必须改变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古特雷斯近日发出警告。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主要症结在于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粮食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巨大落差。

  过去几十年,全球有近80%的谷物生产集中在十几个国家。这种粮食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则比较分散的供需格局,使得国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疫情、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加大了粮食的不安全程度。

  去年以来,受地缘冲突影响,乌克兰、俄罗斯等“世界粮仓”的动荡打破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平衡;美国拉动盟友对俄罗斯一再加码制裁,严重阻碍俄乌两国粮食生产和出口,加剧全球粮食供应链堵塞;以美国企业为主的世界粮食贸易巨头操控国际粮价,屡屡通过炒作粮食安全问题谋取巨额利润。

  在多重因素持续影响下,连接全球粮食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屡屡中断,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受阻,由此造成全球粮食价格一路飙升,许多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只能“望粮兴叹”。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口粮,更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地区国家稳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提出,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国家冲击更大,进口能源和化肥费用的增长可能迫使一些国家减少投入,进而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国内粮食供应减少,这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些国家发生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可能性。

  面对种种严峻考验,现有的全球粮食体系难以合理有效运转,推进粮食体系转型势在必行。近日,在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上,各方代表纷纷呼吁推动建设一个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粮食体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努力涉及农业、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贸易和营养等多个部门,各国要加大协调力度,使治理流程和政策连贯协同,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合力。

  协同行动迫在眉睫

  眼下,黑海运粮协议风波不断,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要捋顺全球粮食供应链,疏通各堵点和断点,迫切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尚未完全关闭续签协议的大门。从俄方提出的要求来看,其希望解除对其银行、运输和保险等的众多限制,因为这对其粮食和化肥以外的贸易带来了严重影响。有分析认为,目前是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签署一年以来各方分歧最大的阶段。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俄罗斯与西方都不存在基本互信的基础上,各方暂时很难平静地围绕分歧寻找解决办法。

  国际社会正努力寻找机会斡旋,希望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续签能够迎来转机。古特雷斯近日谈及此事时表示,联合国将继续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表示,将继续挽救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希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该协议内容面谈。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希望黑海粮食运输一揽子协议继续得到均衡、全面、有效落实。中方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就此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应对全球粮食问题,中国提出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行动”。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列入八大重点合作领域;2022年,中国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就建立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提出八方面建议,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和适用技术,务实地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纳入重点合作领域,有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与联合国加强全球合作和重振多边主义的愿景相契合。”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阿利斯夏巴纳表示。

  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需要大国承担责任,携手并进,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各方要加强对跨国粮农企业的监管,构建更具韧性和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链,降低全球粮食体系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合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减缓地缘冲突、极端气候、经济衰退等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宏观冲击,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所强调的,面对粮食危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采取更果断的行动,强化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责任编辑:朝阳) 仅供分享

山西朔州持续科学改良、因地制宜治理—— 

农牧融合发展 盐碱地变了样(美丽中国·关注盐碱地治理④)

  朔城区桑干河畔千亩水稻种植基地(摄于今年7月)。
  薛礼伟摄(人民视觉)

 

  朔城区桑干河畔千亩水稻种植基地,种植户在插秧(摄于去年6月)。
  刘 磊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山西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有盐碱耕地167.9万亩。近年来,当地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增施有机肥、添加化学改良剂等措施治理中轻度盐碱地,结合区位特点统筹农牧融合发展,以稻治碱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了盐碱地增产增效。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这句古诗,说的是山西省朔州市一带,曾经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落后的景象。

  山西有450万亩盐碱地,其中,大同盆地盐碱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的2/3。地处其中的朔州市有盐碱耕地167.9万亩,还有盐碱荒地12.34万亩。多年来,朔州市盘活盐碱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让盐碱地变了大模样。

  50年持续治理,盐碱地增产30%到60%

  上世纪70年代起,朔州市开始改造盐碱地。特别是到了90年代,当地以大同盆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修造灌渠压盐洗盐、开挖排盐沟排盐,以每年4万多亩的速度,集中连片开发治理盐碱地。

  现在的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董事长陈永和,当时担任山阴县东双山村党支部书记,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当时,东双山村有3000多亩盐碱地,盐多碱也多,下雨水汪汪,晴天白茫茫。“山阴干旱缺水,当时主要是打井灌溉洗盐。政府出钱、村民出力,打了16眼60米深的井,3年治理了1500多亩盐碱地。”陈永和介绍。

  东双山村将井、机、电、渠、林、路“六配套”的盐碱地分给村民,第一年种下小麦,后来又种葵花、甜菜等耐盐碱作物。经过持续治理,盐碱地变成了“熟地”,玉米亩产2000斤,小麦亩产600斤。

  盐碱地地租少,产量却不少,不少种植大户开始大面积承包。2020年,山阴县潮潮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温新院承包了200亩盐碱地种玉米,没成想,种了两年,没赚钱反倒赔了。

  “盐碱太大,按以前的种植管理方式见效慢。”温新院从2015年开始承包盐碱地,种耐盐碱玉米、施有机肥,收成不错,可这次却犯了愁。

  赶巧的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技术团队负责的山西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需要试验田。一方有地,一方有技术和资金,双方一拍即合。

  “分析土样,这片盐碱地平均pH值达到了9.78。”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技术团队成员黄高鉴介绍,他们通过施加化学改良剂和添加耐盐碱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进行初步改良。“种植技术是最关键的,我们采用起垄膜下滴灌垄侧播种技术。”黄高鉴解释,这种技术避盐、增温、保墒,可在盐碱地利用过程中起到水、盐、肥、热协同调控的效果,有效解决出苗率低的问题。

  “确实有效果,今年试验田玉米出苗率有85%,我自己种的20亩对照组只有60%左右。”温新院说。

  近年来,朔州市通过增施有机肥、添加化学改良剂、深耕深松等一系列化学措施和农艺措施改良治理中轻度盐碱地。此外,随着灌溉条件改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和大型农机的普及,盐碱地增产30%到60%。

  生态循环、有机旱作,增加盐碱地有机质

  山阴县地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黄金种植区,是全国产粮大县、山西奶牛养殖大县,2018年入选山西省首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在山阴,盐碱地种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喂牛,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料改良盐碱地,盐碱地再种杂粮作物,这种农牧一体化、农牧大循环的路子已延续了多年。

  2017年,当时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依托陈永和的合作社开展项目,培肥土壤,配套有机旱作栽培技术。此外,该合作社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的有机肥技术,不过两三年,当地青贮玉米从亩产2吨增长到6吨,高粱从亩产400斤增长到1000斤。2021年,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又来到陈永和的合作社,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是“草—畜—粮”种养结合、用养结合、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模式。

  这次研究有何不同?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华带着记者去地里找答案。

  在山阴县安岸庄村,200亩试验田里,连片的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高矮不一。“每种作物都种了十几个品种,再加上每个地块施肥量不同,长势就不一样。”张建华解释,“以前主要目的是培肥土壤,模式也比较粗放。现在,我们想找到一种更加精准科学的模式,什么样的生产规模、什么样的技术模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为此,团队要进行一个全链条的闭环试验——什么饲草品种优质、丰产?用什么技术栽培粮、草作物?奶牛如何精准饲养?粪便等种养废弃物如何资源化利用?草、粮、牛怎样配比能实现种养生态平衡?

  “目前,我们已经筛选出11个适合雁门关外种植的饲草和杂粮品种,包括高粱、燕麦、苜蓿等。”张建华说,“等到今年收获后,会做更多分析研究。”

  近年来,朔州结合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区位特点,坚持以种粮为主统筹农牧融合发展。“我们宜粮则粮、宜草则草,以农载牧、以牧促农,形成‘草—畜—肥—田—粮’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成富说。

  调整种植结构,以稻治碱增产增效

  洪涛山下,桑干河旁,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稻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下西关村有耕地1500多亩,大部分是盐碱地,农民种玉米投入大、收成差。村里第一个种水稻的人叫石云宝,今年67岁,大家都喊他“老石”。前些年,老石看到村里成片的盐碱滩和源源不断的泉水,萌生了种水稻的想法。

  老石前期准备做得扎实。他将土样送到吉林老家的农技站化验,从各地买回来20多个水稻品种在室内试种,筛选出耐盐碱品种,再建起温室大棚育苗。

  2018年,老石试种了58亩水稻,引泉水灌溉,施农家肥,亩产700多斤。同一年,朔州市开展桑干河“清河行动”,桑干河沿岸大片盐碱地被清理整治,河畅水清,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老石扩种的底气更足了。

  如今,老石种了1300亩水稻。他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商标,不仅自己种水稻,还为十里八乡的百姓提供技术指导、供应秧苗,带动周边农民一起致富。

  “种植水稻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水供肥和防污染、抗逆能力,有效改良盐碱地。”朔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荣还算了一笔账,“种水稻一亩地能赚4000元,收益比以前大大提升。”

  为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朔城区将下西关村盐碱地水稻种植列为七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之一,扶持合作社引进了多台育种设备、分选机械、播种收割机器,并派出专家定期到地头做科技指导。

  5年来,朔城区水稻种植面积由50亩发展到2650亩,总产量从4万斤增加到344.5万斤,水稻种植也扩展到周边县区。今年,朔州市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桑干河畔稻花香”成为雁门粮仓的新景象。

  虽然每天都在稻田里忙,老石对国家政策非常了解:“我们国家盐碱地面积大,我做的只是沧海一粟。盐碱地改造,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鑫焱 付明丽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3.8.10                                                                              单位:元/吨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5-17)中等

2400

晚籼谷

(15-17)中等

2500

早籼米

(15-17)中等

358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0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28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200

东北米

一级

4560

江苏粳米

一级

420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300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3020

玉米

中等

3040

大豆

中等

6600

豆粕

一级

4500

  籼糯米

一级

6400

麦皮

中粗

23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6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9000

 

22

 2023810日

                              89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