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2794
上周伊始,处于历史高点的豆价让贸易商们高处不胜寒,恐高情绪愈发浓厚纷纷暂停收购。但大型集团收购热情持续高涨且再次提价,市场鉴于期价不断回调并没有跟涨而是持观望态度者居多。那么居高不下的豆价是要开启下跌模式了吗?笔者认为短期内豆价上涨动力不足但有直属库及大型集团收购价格的强力支撑,下跌空间有限。预计近期豆价或将趋于平稳。
直属库及各大集团收购支撑豆价
为了完成收购任务吸引更多粮源,上周部分直属库将收购价格上调至3.15元/斤左右,采取协议价方式收购,数量大的话还可进一步调整价格。尽管没有发布公告但如此高的收购价格令部分外发不畅的贸易商趋之若鹜。据本网调研,部分直属库送粮车辆可达40-50余车,收购比较上量。部分地区蛋白厂及酱油厂代收粮点也收购火热,送粮车辆较多。讷河象屿于11月16日再次上调收购价格,具体价格为3.13-3.15元/斤,蛋白39.5%-40%以上。另据贸易商反馈华粮集团也将收购价格调整为3.15元/斤。直属库及各大集团的提价收购显著的支撑了大豆的价格。
中储粮拍卖继续流拍
上周中储粮油脂公司进行的两次大豆购销双向竞价交易全部流拍。15日拍卖数量为59832吨,标的分布嫩江、敦化、尼尔基及渭南高田。陈粮拍卖底价分别为5850元/ 吨及5950元/吨,新粮入库价格分别为5950元/吨及6350元/吨。19日拍卖数量为59384吨,标的分布嫩江、拜泉、敦化、尼尔基、渭南高田及漯河。陈粮拍卖底价5850元/吨、5880元/吨及5950元/吨,对应新豆入库价格分别为5950元/吨、5980元/吨及6350元/吨。两次拍卖市场反响平平,贸易商及蛋白厂因新粮入库价格低于当前市场价格倍感还粮艰难,为了避免还粮压力,多选择观望。参拍积极性不高也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后世价格看多预期较强。
南北豆价趋于平稳
上周大豆保持高位偏强运行,东北产区毛粮价格除东部蛋白较低地区外基本全面达到三元以上,其中绥化地区最高收购价格在3.10元/斤。农户售粮积极性较前期有所好转,但贸易商担心价格回落,收购并不积极。部分贸易商因前期收购成本较高且持续走货不佳已无力收购;部分贸易商因利润空间单薄或是销区装车意愿不强少量收购;更多贸易商开始谨慎收购或是暂停观望;部分库存较多者担心后期掉价以去库存为主;极少部分贸易商按订单收购走货较好。豆价保持平稳,询价较多要货较少,总体走货不佳。
南方产区多地基层余粮不多,贸易商收购困难,价格平稳居多。其中安徽新豆目前价格平稳,部分地区前期收购的新豆水分较大由于贸易商惜售出现烧仓现象,部分贸易商有些急于资金回笼但需求端很少要货,安徽新季大豆主流毛粮收购价格为3.25元/斤,价格与上周持平;河南因前期水患大豆较少,部分贸易商以经营进口豆和东北豆为主,新季大豆主流毛粮收购价格为3.20-3.30元/斤;山东质量较好新季大豆不多,贸易商收购困难,新豆价格与上周持平,主流毛粮收购价格为3.20-3.25元/斤;江苏贸易商收购困难走货一般,中间商以去库存为主,目前豆价平稳,脐黄34毛粮收购价格为3.25-3.30元/斤,大白皮毛粮收购价格为3.60元/斤,杂花毛粮收购价格为3.25-3.30元/斤;湖北中黄豆及冀豆价格平稳,贸易商以去库存为主,走货一般,中黄豆外发装车价为3.45-3.50元/斤,冀豆外发装车价在3.65元/斤。南北产区贸易商均以去库存为主,豆价高位运行趋于平稳。
期价回落市场担忧情绪蔓延
连盘豆一期货主力合约上周震荡下跌,期价在5日移动均线的压制下不断下行,一度跌破6300点,贸易商担心现货价格跟随期价滑落,担忧情绪明显。上周周线收光脚阴线,收在5周线之下,周五晚盘跌破6270后再创新低,下方支撑40日移动均线。01合约距离交割月越来越近,本月底到下月初移仓者将会越来越多。若下周出现大幅减仓,期价或将继续走弱。建议持仓者密切关注仓差变化,空仓者观望。
进口大豆的市场冲击
据港口贸易商反馈近期21年产美湾豆已经陆续到港,到本月底将有大量进口大豆集中到港,12月份的进口大豆到港量或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鉴于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较大的价差,下游替代量或将继续增加,从而挤占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国产大豆或将承压。
综上所述,豆一期价不断震荡下行,市场恐高情绪明显。现货新豆价格处于历史高点,近日虽物流较前期顺畅大豆外运量增加,阶段性供需矛盾略有缓解,但销区仍存在运费及成本等方面原因使得经销商从产区采购到销区批发出现倒挂的现象,经销商走货不快面对当前高价观望居多。目前东北产区大部分粮源仍在农户手中,若期价继续回落农户惜售心理或将松动。而贸易商因前期收购成本较高外加对进口大豆替代的担忧,收购热情骤减多以去库存为主。但在直属库及各大集团收购价格的大力支撑下现货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预计近期东北产区大豆现货价格或将趋于平稳。
(责任编辑: admi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