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1-12-15 浏览次数:1408
10月初黑龙江大豆上市后,开秤价达到2.80-2.85元/斤,比上年高0.05-0.10元/斤,11月1日收购价2.95-3.01元/斤,9日涨至3.05-3.10元/斤,较开秤时涨近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豆价格呈高开高走的趋势。
这与今年大豆生产规模的下降不无关系。由于春播前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再加上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较上年提高,玉米种植预期收益好于大豆,农民积极性高,今年大豆生产规模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减幅14.8%;亩产130公斤,比上年下降1.8%;大豆产量1640万吨,比上年减少320万吨,减幅16.4%。不过,今年春播时遭遇低温,大豆发育迟缓,但由于早霜延迟,后期成熟好,品质好于上年。黑龙江大豆蛋白含量普遍超过39.5%,多地达到42%以上,内蒙古大豆品质好于常年。
新豆延后上市抬高开秤价,产区大豆价格逐渐止涨企稳
据观察,今年新豆价格呈现高开高走趋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新豆延后上市,供需阶段性失衡。因收获期降雨,大豆上市期较常年延迟了1至2周,市场需求集中,开秤价即高于上年。今年豆价持续高位运行,企业随用随买,原料库存偏低;由于减产预期较强,大豆上市初期,大型加工和贸易企业就开始积极收购,中粮、益海、象屿、京粮、金锣等在黑龙江的净粮收购价达到每斤2.95元以上。二是中储粮拍卖高成交、高溢价向市场传递价格上涨信号。9月7日中储粮启动今年的国储陈豆拍卖,为在拍卖的同时轮入新豆,第二至六拍采取了双向交易,即竞买陈豆必须对等销售相同数量的新豆给国储库,由于新豆难收,成交率仅为39.3%,成交均价每吨5677元。第七拍改为单向交易后成交火爆,成交率100%,成交价连续上涨,至11月2日第九拍最高达每吨6111元。三是期现联动性增强,价格相互拉抬屡创新高。新豆上市后,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国产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不断走高,11月5日最高价6517元、持仓量17.5万手,均创历史新高,给现货市场主体提供了定价参考。期货价格频繁、大幅波动也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入场炒作。期现货市场联动性增强,在现货供应紧张时极易形成价格相互拉抬性涨势。
受期货价格走弱和收购价下调影响,11月底产区大豆价格止涨企稳。11月29日豆一期货价格每吨60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较5日高点下跌6.3%。11月30日象屿集团各库点下调收购价至每斤3.1元,12月3日中储粮部分库点下调收购价至3.13元,分别较此前下调0.06元、0.02元。12月3日黑龙江、河南食用豆均价每斤分别为3.07元、3.3元,分别较一周前的26日跌0.05元、基本持平。
供需双方购销谨慎,东北大豆销售进度慢于常年
受农户惜售和疫情散发、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东北新豆销售进度偏慢。据调度,截至11月中旬,黑龙江仍有七至八成大豆在种植者手中,内蒙古莫旗销售进度80%以上,其他大部分都在20%-30%,销售进度慢于常年。销区企业对高价大豆难以承受,采购并不积极。山东大禹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东北大豆到厂价每吨6500元以上,而豆价高于6100元企业就无利可图。他们公司生产的非转基因低温豆油、豆粕市场容量有限,原料成本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消化。山东禹王集团每年收购国产豆15-18万吨,今年截至11月中旬仅收购了3000吨,远低于常年同期。此外,由于东北与关内产区的豆价10月初至11月中旬基本持平,企业更青睐蛋白含量高的黄淮及南方产区大豆。由于要货量增加,安徽涡阳县豆价从10月中旬的每斤3.1元迅速涨至11月底的3.4元。高价也促使企业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内蒙古扎兰屯市淳江油脂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加工进口豆,今年加工的1.5万吨全部是进口分销大豆,到厂价每斤2.4元,较国产豆低20%以上。
11月底,国产豆价格企稳引发农户销售心态变化,部分产区从之前“粮商下基层找着买”变成“农户打电话找着卖”。市场收购主体以中储粮和大企业为主,销区经历了一轮补库要货积极性低,仅部分贸易商按订单量收购且随收随走。
让市场供需两端受益,推动国内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后期大豆价格有下跌风险,建议引导农户适时销售,将预期收益落袋为安。目前,销区企业仍有采购需求,且中储粮10月26日开库收购新豆,短期内豆价仍可受此支撑,但后期下跌的风险也在集聚。按现行法规,进口转基因大豆需用于压榨加工,但因其同样包含蛋白质和脂肪,也可用作豆制品加工,近年在内外价差较大时已有流入食用市场的情况。11月国内外大豆价差达到每吨2180元,若产区豆价持续高位运行,进口豆替代量将趋增。当前全球大豆市场正从偏紧向宽松转变,且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增强。10月底以来,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围绕每蒲式耳1200美分震荡,比6月初高点下跌1/4,国际大豆走势偏弱,国产大豆涨势难免受波及。目前大量大豆滞留东北,后期一旦集中销售容易出现恐慌性抛售,引发豆价大跌。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宣传力度,在高价期引导农户均衡销售,避免集中销售“砸”低价格,导致豆农收益受损。
中储粮拍卖和收购对市场预期影响较大,建议暂不大幅调低收购价以稳定市场预期。目前中央储备大豆轮换的拍卖、收购时机和定价对市场预期仍有较大影响。中储粮自11月10日第十次拍卖恢复双向购销以来,连续五次是零成交,对市场影响不大;但12月3日部分库点调整收购价至3.13元,较之前下调0.02元,对市场交易氛围影响较大。当前市场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户销售进度慢上,但根据往年经验,随着时间推移和物流好转,农户销售大豆进度将加快。建议从保护农民收益和刺激明年适当扩种大豆的角度出发,暂不大幅降低国储库点收购价,在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市场明显过热时再调整储备大豆轮换策略以调控市场。
规模户收益多被地租上涨抵消,建议稳定地租以保护流转土地种豆的积极性。据调度了解,由于豆价上涨及补贴标准高于上年,小农户种豆收益普遍好于上年,但规模户因地租上涨收益不增反降。2021年黑龙江小农户大豆种植成本每亩235元,按亩产288斤、每斤3元测算,不计补贴每亩收益629元,加上248元的生产者补贴,总收益877元,比上年增加143元;规模种植户的地租成本从去年的每亩420元涨至今年的567元,涨幅34.9%,地租以外的农资等其他成本上涨8.3%,不计补贴每亩收益62元,加上生产者补贴每亩总收益310元,比上年减少3元。临近年底,产区开始确定明年的租地意向和价格,今年大豆价格上涨势必将引起地租的进一步走高。建议地方政府适当发布地区地租指导价或设定地租红线,避免地租无序上涨抵消规模种植收益,打击规模种植户流转土地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供需两头萎缩对大豆产业发展不利,建议稳面积、提单产以保证食用豆市场供给。近年国产大豆年消费量稳定在1700万吨左右,今年全国大豆产量较上年大幅减少,供应量下降需通过高价配给需求,价格高企也引发食用市场需求转向进口大豆。2014至2019年,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进口量从92.2万吨增加至303.6万吨,2020年因疫情降至105万吨,2021年1至10月,进口量121.5万吨,已超过上年全年的进口量。国产大豆价格高虽增加了豆农收益,但抑制了市场需求,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和良性发展。建议以恢复扩大面积为基础,提高单产为突破,增强国内大豆生产能力,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保证食用大豆市场供需两端均能受益,推动国内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admi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