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三大因素致全球粮食危机局势持续恶化

作者:福州粮批 来源:法治日报 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373

——中国以实际行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16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共同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在此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展现大国担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日内瓦办事处主任波尔金指出,粮食不安全,通常是指某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食物短缺,大量人口因为缺乏食物而面临即时的生存威胁。

  2021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为1.93亿人,2022年为2.58亿人,2023年约2.81亿人,两年内增加了约45.5%,粮食不安全波及的人数已经连续5年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原因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迟迟未能解决粮食不安全问题,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数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局势恶化,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数增多。

  在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中,儿童和妇女首当其冲,3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600万5岁以下儿童存在严重营养不良问题。

  早在2018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时,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本次的报告认为实现上述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在本次的报告中,有7个国家处于“极度缺乏食物”状态,分别为索马里、南苏丹、也门、阿富汗、海地、尼日利亚和布基纳法索。也有7个国家和地区首次被列入“粮食危机名单”,分别为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几内亚、毛里塔尼亚、缅甸、斯里兰卡和黎巴嫩,新列入的这7个国家是因为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且已达到纳入粮食危机门槛的程度。

  危机加剧原因复杂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问题是造成粮食危机的三大重要原因。

  在2023年,地区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涉及19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加沙地带和苏丹,由于缺乏食物,导致营养不良和死亡的情况非常普遍。地区冲突造成约1.1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状态。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卡洛奇里表示,在以色列近7个月的轰炸之后,加沙地区的人们连最基本的食物需求也无法满足,他们已经用尽了所有应对办法,比如吃动物饲料、乞讨、变卖自己的财物来购买食物等,但无济于事,很多人濒临饿死。

  卡洛奇里指出,结束加沙饥荒的唯一办法是短期内大幅增加食物供应,这意味着必须要有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和物资自由流动的环境才能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粮食援助。同时也有专家发出警报,在当前至2024年5月期间,加沙北部地区随时可能发生饥荒,那里70%的人口正面临灾难性的饥饿。在另一个地区苏丹,武装冲突已造成20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2%)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

  报告预计,冲突将继续成为2024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驱动因素。

  极端天气也造成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减产,由于气候变化原因,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厄尔尼诺现象也在2024年初达到顶峰,气候变化对粮食危机的全面影响可能会在全年显现出来,极端天气让18个国家的72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许多国家正在经历干旱或洪水过后的漫长恢复过程。

  此外,全球性经济冲击造成了21个国家超过75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进口和农业投入,同时持续面临宏观经济挑战,包括货币贬值、高物价和高债务。尽管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下降,但粮食危机国家的持续通货膨胀侵蚀了贫困家庭的购买力,造成众多贫困家庭陷入食物短缺的困境。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发布后发表视频讲话说:“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他呼吁各国政府增加资金以消除饥饿,实施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项建议,为人道主义行动提供充分资金,以及贯彻落实转变粮食系统的行动号召。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出约占世界1/4的粮食,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方提出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行动。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21年9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国同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布基纳法索、厄立特里亚、斐济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以太平洋岛国斐济为例,自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三期农业援助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稻田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方式帮助斐济提高水稻产量。通过试种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可以达到斐济当地水稻品种产量的2至3倍。目前第三期项目正在开展中。

  斐济农业和水道部官员纳基达基达说,“斐济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政府提出振兴大米产业计划。我们需要与中国开展更多农业合作。”纳基达基达提到,通过中国农业专家团队的技术援助,斐济水稻产量已有所提升。“中国农业援助团队对斐济农业的贡献有目共睹。”

  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中方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实际行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福州粮批)